客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客家文化
不知是否真的与客家有缘,我的大学就坐落在客家大道,这儿虽然是赣州的新城区,但是随处可见客家文化,初来乍到,带着对客家文化的浓烈兴趣我走进了客家。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粤赣闽三省交界地区:广东梅州市、江西赣
州市、福建龙岩与三明市。
赣州是客家的摇篮,客家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风情……
据史书记载客家首次迁移是在魏晋南北朝,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北方汉民大量南迁。第二次是在唐代末,主要因为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战争影响,第三次是在两宋时期,主要是因为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第四次是在明末清初,迁徙原因一方面是内部人
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族入主中原的影响。最后一次是在清末同治年间,由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而赣州自然成为了他们南迁的第一站。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客家历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为了生存、发展,长期的迁徙、流浪,颠沛流离,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也就是长期的颠沛流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与社会抗争,努力拼
搏,胜利者,就是这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他们终于到了彼岸,获得新生和发达。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宗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离开中原背井离乡,长期的流浪生活。“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于是更加戚恋家乡,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爱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简,有长有短,可以函益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最为突出,最为本质的可以归纳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慎终追远,爱国爱乡”十六个字。客家精神培养了一代一代的英雄伟人,国父孙中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民族正气英雄文天祥,中兴名臣曾国藩….
赣州的客家文化非常丰富,包括客家建筑文化、赣南采茶戏、客家山歌、赣州风水文化、民风、民俗、民谚、饮食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客家有许多风俗,时节令的民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除过年过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传
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居住地,当遥远的岁月成
为往事,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形式,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留存人们的心里,构成飘泊他乡客家人梦牵魂绕的呼唤。赣南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的关西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的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
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特点是麻麻达达、糊糊借借、咸咸辣辣。过去广大乡村一年到头家家户户都酿有醇美的糯米酒。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来时招待贵客用酒娘蛋、擂茶;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作个在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特色菜肴有荷包胙(肉)、鱼饼、白斩鸡、蛋皮、菜干扣肉、粉蒸鱼、捶鱼丝、三杯鸡、酿豆腐、炒东坡、小炒鱼、红烧狗
肉等等。地方风味小吃有嗦粉子、烫皮丝、凉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饺子等冬。特色食品则有丁香李、酸枣糕、生姜、花生巴、柿饼、南康辣椒酱、兴国红薯干、会昌豆腐干、信丰萝卜脆等等。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饮誉海内外。客家菜的特点是肥、咸、烧(热)。
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地域性文化,它从原始的百越文化,发展成具有浓郁秦汉古韵的古客赣文化,一直到唐宋以后,由于北方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移民一次又一次地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使得一种崭新的文化从古客赣文化中分离出来,形成独具风彩的客家文化。而在客家文化的孕育、成长及向外播迁中,客家文化内部也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整合,并在其整合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周边文化的营养,来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自己。所以,客家文化与中国其它文化一样,又是不断发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