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 精神的精华。
哲学即“爱智慧”(philosophy)
在古希腊,哲学( philosophy) 概念也有一个发 展过程。前苏格拉底,一般都把哲学叫做sophia, 即智慧。从事哲学的人被叫做智者。苏格拉底 不喜欢像普罗泰戈拉这些人一样自称为智者, 所以就在 sophia 这个词前面加上了一个 philem (爱,追求)。这样,哲学就成了 philosophia , 即 爱 智 慧 。 1874 年 日 本 哲 学 家 西 周 把 philosophia 译 作 哲 学 。 中 国 晚 清 学 者 黄 遵 宪 ( 1848 - 1905 )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以后, 中国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 今的哲学学说。
理论化: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知识和认识需要经过思索, 透过表象,抓住本质,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思 想,并使之系统化。
人生观
• 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与态度, 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 上的表现。
世界观与人生观
各种不同的人生观总是受一定的世界 观支配和制约的;而人生观又直接影响着 一个人的世界观。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意 识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心灵、意志、意识、观 念等)作为惟一的真实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提高哲学素养,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 “假如你接受了人文教育,你活着就将不只 是停留在个人这一水准上。在许多重大事 件面前,你就不会仅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 这些问题,至少有时候你会把自己的命运 (不管要怎样)看作是用以说明人类的状 况和命运的一个事例。” —一位美国学者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
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
列宁: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一切思想、意识和观念的核心,其根 本就是哲学思维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说哲学是一切革命变革的先导。 黑格尔:猫头鹰;马克思:雄鸡。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 刘大椿:哲学教育的主要功能-培养 理论思维能力。 • 龚放:哲学教育和理论思维-大学素 质教育的中坚。
割 裂 主 客 体
相 对 主 义
其 他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 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 或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
哲学即“爱智慧”(philosophy)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
知识: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
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知识
能力
素质
智慧
杨叔子:“博于问学,明于睿思,
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劳厄:“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
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
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 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质。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哲学即“爱智慧”(philosophy)
诺瓦利斯
(1772-1801)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 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
只有那些用哲学的方法去感受和思考着人生和世界 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所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各 种各样 的世界 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为何而生、何以为生;为稻梁谋、为天下忧。 • 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才能帮助青年学子超 越功利,摆脱狭隘,告别浅薄,方能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哲学素养,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哲学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内容。
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 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观的演化轨迹 神话世界观 宗教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神话世界观】
【宗教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思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感受和直 观不同。它既不是对于各种现象的简单描述, 也不是人们各种零碎的思想、观点的机械拼凑, 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连贯起来的理论体系。哲 学不仅要提出一定的观点、原理和原则,而且 要对这些观点和原则做出理论的解释,即不仅 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割 裂 主 客 体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绝对精神”, 他认为物质世界是被动的,是绝对精神通过自己的运动发展到 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并最终要在更高的阶段上返回到绝对精 神本身。
思考题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可知论 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分析命题: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有 主 所客 的 唯 物 主观 者 义 观 唯 和 绝 大唯 数 多 心 唯 心 主心 者 义 主 主 都 是 可义 论 知 义 者。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遗书《致五千年后人类的信》 自然科学:解决世界的物质秩序问题; 社会科学:解决人类活动的秩序问题。
学习哲学的几个层次
• • • • • 读书的三个阶段: “读进去” “读出来” 工夫在书外。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哲学家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 成哲学的全部意义。”(《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325页。)费尔巴 哈指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 关于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 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 卷,第621页。)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223页)
老子(“无为”,“柔弱”,“大智 若愚”)与黑格尔(“生命在于表现”) 不同的人生哲学。
世界观与人生观
• 老子 • (“无为”,“柔弱”,“大智若愚”) •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天下莫柔 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大辩若讷”,“大成若缺”。 • 黑格尔 • (“生命在于表现”) • 个性的解放,个人的独立与自由。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 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 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认识论)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 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在贝克莱看来,一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人所认 识的东西,都是人的感觉经验。如果离开了感觉经验, 一切的客观事物都是不存在的。贝克莱曾这样指出: “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 在的。……我肯定说,樱桃不外是感性的印象成为各 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他还指出:“天上的 雷露风雨,地下的花木鸟兽,总而言之,构成宇宙的 万物离开精神就不能存在……万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或被认识,可见,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被我所感知,或 者不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创造出来的精灵的心中, 那么,或者它们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于某种永恒精 灵的心中……” 贝克莱实际上把人的感觉经验与人的感觉经验的 对象混为一谈。贝克莱整个哲学的核心就是肯定感觉 经验的实在性和否定客观物质的存在。与贝克莱同时 代的唯物主义者狄德罗把贝克莱比作一架“发疯的钢 琴”,但他也痛心的承认:“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 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 耻辱。”
什么是哲学
• • • • 就词义本身而言,哲学即“爱智慧”;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方法论;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学习哲学的必要性
•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提高哲学素养,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恩格斯: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
心外无物
先 生 游 南 镇, 一 友 指 岩 中 花 树 问 曰 :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 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下,《全书》卷三页二十七)
贝克莱(Berkeley,1685年—1753年)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真正的哲学是满足少数评判者的,它有意地 避免群众。因为对于群众,哲学是可厌的、可疑 的。所以假如任何人想要攻击哲学,他是很能够 得到群众赞许的。--西塞罗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系统化:构成理论体系的观点、原理、
原则需按照一定的逻辑,从始至终不能自相 矛盾。
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 家。”“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 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 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 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 和道德上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 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支受过很好训练的 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及其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 什么是哲学?
正如我们平常所说:“有 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莱 特”一样,有多少个哲学家就 有多少个对哲学的定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叔本华:世界是我的意志和表象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在古希腊的著 名代表是柏拉图,他认为客观上 存在着一种称为“理念”的精神本 体,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 影子,人们要靠回忆来把握这个 最本质、最真实的“理念”。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 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正确地做事情比做正确的事情更重要
哲学同时也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 界观。
爱因斯坦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 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 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 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 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 思想。(《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第5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