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逝世,秦孝公继位,而正是这位君主改变了秦国之后命运,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
在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齐、楚、魏、燕、韩、赵六个大国;在淮水与泗水之间又有很多类似宋国,中山国之类的小国;在秦国的边界由于楚国、魏国相邻,而魏国又在秦魏的边界上修筑了长城,南起郑县(今山西华县一带),沿着洛水向北行,一直到黄河边上的少梁(今韩城市西南),魏国还占领了北部的上郡(今陕西洛河以东,北至长子、延安一带);而楚国除了本土之外西北有汉中(秦岭以南),西南有巴郡(重庆一带),黔中(湖南西部,贵州东部)。可以说秦国在地理上是被包抄的形势!
此时在整个社会的动荡之下,在诸侯争雄,战火连年,周室衰微,名存实亡的背景之下秦国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更不上其他诸侯国的发展。
第一,秦国地理位置不利,不仅被楚、魏呈包抄之势,而且位居偏僻的雍州(陕西、甘肃一带)不能参与中原地区的会盟。而且还被各诸侯国视为夷狄。
第二,秦国经历了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长时间的内乱,西部大片土地被掠夺,国力大伤。
第三,秦献公继位,想要光复秦穆公时的辉煌于是他先是迁都栎阳(在雍州三原县西北),之后又发生了两次战争而且还取得了胜利,分别是秦献公二十一年和二十三年,于晋国地区的两次战争。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而正在这一片大好的局面之下秦献公却撒手人寰,之后秦献公之子秦孝公继位。
秦孝公继位后面临的是被折腾的快不行的烂摊子,好在秦献公时期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于是秦孝公也要开始他的行动了,他首先下了一个“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继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脩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大概是说在秦穆公时期我们是不可一世,何等威风?(天子致伯,诸侯毕贺)然而经历了厉共公到出子之间的内乱国力大伤,失去了大部分土地,诸侯都看不起我们,是奇耻大辱啊!等到了献公继位后,镇抚边境,迁都栎阳,想要光复秦穆公时期的辉煌,可惜中道崩殂。

我呢缅怀先王
遗志,内心十分悲痛,希望有人能够为我出强国之计,我将不会亏待你。
之后秦孝公又出兵,“东围陕城,西斩獂王”(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求贤令发出后引起来一个人的注意——公孙鞅。也就是著名的商鞅。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也叫卫鞅,从小就喜欢法家学说。曾经在魏国的相国公叔座做事。有一回公叔座病重了,魏惠王来看望公叔座,就问他“假如你的病治不好那么该用谁来担任相国呢?”公叔座说“我府中啊有一个人,叫公孙鞅,虽然年纪轻轻,却很有才华,希望您能用他来担任相国,并且‘举国而听之’。”魏惠王也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就离开了,离开之后公叔座赶紧叫过商鞅跟他说“今天,大王问我谁能继我之后做魏国的相国,我推荐了你,但是看他的样子可能不会用你。于是我有因为君前臣后告诉他如果不要你就杀了你,大王许诺了我,你呀,现在就赶快逃吧。”商鞅就说啊“他不听你的话用我,有怎么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呢?”果然魏惠王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商鞅,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招贤令”广招贤才,于是亡魏入秦,去了秦国。
商鞅到了秦国后通过一个景监的人面见了秦孝公,但是说服秦孝公也是一波三折,在几次面谈之后秦孝公接纳了商鞅。而且秦孝公在于商鞅交谈时听的很激动“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交谈了几天都不厌倦,景监就问商鞅“你和我们大王谈的什么让他那么高兴?”商鞅就回答说“我之前用五帝、三王之道,但是大王却说太久远了,等不了了;我用富国强兵之术说服大王,大王听了非常高兴,但是却无法和殷商比德行了。”可见商鞅不只是通法家学术而是对各家学派都有所了解,而且秦孝公也是一位急于成霸业的这么一位国君。
在商鞅入秦的第二年,商鞅就谋划着变法了,就和秦孝公说了,而秦孝公又怕被国人职责犹犹豫豫。商鞅见秦孝公是这么个态度就和秦孝公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是说迟疑是做不成事的,而且超出常人的行为就要受到很多的流言蜚语,有独特见解的人必定会受到别人的厌恶,愚蠢的人只看见结果,而智者能看到他们刚刚成型的样子,百姓是不可以和他们谈论开始只能和他们一块享受成果,所以至德之人不与世俗同流,成大事的人不和众人商议。所

以圣人要使国家富强就不必遵循古道,
如果利国利民也不需要遵循礼法。”秦孝公说“善”
纵观中国古代变法事件没有一次说是有人不提反对意见,当然这时候也不会例外。一个叫甘龙的人站出来说“我不认为他的说法,我认为圣人是不用改变礼法就可以教化人民,智者不用变法就可以是国家富强的,遵循民俗教化百姓,不用费力就能成功,根据原有的法令而治理,管理熟悉,百姓安顿。”商鞅反驳甘龙说甘龙是“世俗之言”常人安于现状,一般学者沉溺在自己所听闻的知识里,用这两种人是可以做官但却无法谈论大事。又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制定法令,常人被法令制约;圣人制定礼法,常人被礼法所拘束。甘龙没话说了,这时又来一个,叫杜挚,他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就是说利益不是百倍就不变法,不够十倍的功效就不改变祭祀的仪器,效仿古制、遵循旧礼可以避免错误。商鞅说,治世不一盗,便国不法古”商汤和武王不遵循古法而称王,夏商不变法而灭亡,反对古制的人不可以非议,遵循古制的人不值得赞同。经过一系列的雄霸后,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开始制定新法准备改革,改革的内容大概是以下三点
一,什伍连坐制。
就是令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然后实行连坐制,就是一家犯罪九家检举,如果窝藏包庇就要受到刑法,而检举的人则受到奖赏。这样一来就使得秦国社会稳定,老百姓也可以安心的去从事生产了。
二,军功爵制。
就是说打仗立了军功可以升爵位,秦国当时的爵级很多,比如在长平之战大胜后秦始皇就下令关中百姓各升一级爵位,可见当时秦国的爵位爵级非常多,不然怎么会一下子把关中的百姓全部都升爵位?当然还有就是没有军功的不可以进入贵族行列,即使很富有但是没有军功也是很可耻的。所以秦军打仗非常勇猛,杀个敌军说不定就能赏你个爵位,所以秦军一向是斗志十足,提升了军队的士气。
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努力从事劳动生产的,并且有很大收获的可以免除他的劳役或赋税。而那些懒惰的,从事工商业的则被作为官吏的奴隶,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人们从事农业、纺织业的积极性,获得了很大的受益。
新法是制定好了但是还没有实施,商鞅就担心老百姓不信任怎么办。于是想了一招叫“徙木立信”,商鞅在南城门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还声称谁要是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他十金,百姓都来看热闹没有人行动,我们想想看一根木头能有多

重?是不是,十金不就等于白送吗?谁会这么傻?过
了很长时间商鞅见没有人来于是商鞅就把十金改为五十金,我们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又过了好一会终于有人来试试了,他搬到北门后商鞅就把这五十金给了这位壮士,之后大家都看到了商鞅的诚信,新法的颁布也就稍微顺利一些了。
新法颁布不久,说新发不好的有很多人,而且太子还犯了法,商鞅就像拿太子来下手,但是太子是储君啊,将来是要做国君的,于是就将太子的老师处以黥刑,到了第二天情况立马好转,“秦人皆趋令”实行了几年秦国的情况就“奔小康”去了。战国策描写说“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班固在汉书中描写“倾邻国而雄诸侯”
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在我看来不外乎两个字:
一,严,“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战国策)公平公正,不管是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自古以来世家子弟飞扬跋扈,不把法令放在眼里,就是在如今也没有完全解决,比如我们现在的“官二代”事件,世家子弟总是为社会带来种种麻烦,而商鞅不畏强权,就是太子也要去杀杀他的锐气!连太子都要受罚那么谁还敢不守法?
二,信,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民无信,则不立”商鞅采用“徙木立信”的方式来竖立诚信,而且有较高的评价比如北宋王安石就说了“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都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可见历来人们所推崇“信”这个字。而总是说的轻巧做的难,真真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当地沟油流在我们的餐桌之上的时候,当毒奶粉哺育着下一代的时候,当救人变成“伤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省却是了什么?我们所缺失的恰恰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信”,因为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逐渐的拉远了,社会也就变得更加的冰冷。人与人之间有信任那么社会和谐,人与国家之间有信任那么国民一心!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当下讲诚信的例子也还是有不少的!
秦孝公七年,秦孝公于魏惠王在平城进行会盟。八年秦国和魏国在元里城交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十年,商鞅任大良造,带兵围攻魏国的安邑得手。
过了几年后在秦孝公二十一年的时候,齐国和魏国发生了一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魏国战败!太子申被俘虏,将军庞涓被杀。
在秦孝公二十二年的时候,商鞅鼓动秦孝公伐魏,说“魏国占领着有

利地形,与秦国是邻国,处于有利的时候可以向西攻打我们秦国,不利就
向东扩张领土,如今君主贤明,国家富强,而且魏国刚刚打了几场败仗,可以乘机攻打魏国,魏国必然挡不住我们,一定会向东迁徙,那么我们就可以占领有利地形牵制诸侯以成霸业!”(魏居领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于是秦孝公就派遣商鞅率兵去攻打魏国,魏国就派出了公子卬来应战。等到了前线商鞅就送信个魏国,跟公子卬说“咱们两个是朋友、哥们,我不好意思和你打,这样吧,你来,咱们喝两杯,然后订个什么盟约的然后撤兵吧。”公子卬就信了商鞅的话,就来了。来了以后呢,商鞅的伏兵突然出现,俘虏了公子卬,打垮了魏国的军队。魏惠王就有些害怕了,先是齐国在马陵大胜魏国,而后如今被秦国这么一折腾实力一天天衰弱,魏惠王就只好割地求和了,把黄河以西的地带全部割让给了秦国,自己迁都大梁。梁惠王这时候悔恨啊,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信公叔座的话,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当然悔恨也是没有用的。商鞅回国复命,秦孝公把於、商等地封给了商鞅,称他为商君。
在秦孝公二十四年的时候,一代国君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一继位立马杀了商鞅。但是商鞅的法令却是被沿用了下来。就这样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的富强起来,秦国的霸业蒸蒸日上,那么秦惠文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