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薄层色谱图

当归薄层色谱图
当归薄层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取当归粉末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2ml溶解残渣。

对照药材溶液:取当归对照药材粉末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薄层板:青岛裕民源硅胶试剂厂生产的预制硅胶G薄层板。

点样:5μl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1)。

展开缸:双槽展开缸,20cm*1Ocm

检视: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色谱分析法__习题

第一章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1、钢瓶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减压阀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3、微量注射器应如何清洗及保存? 4、注射器取气体、液体进样时应注意什么? 5、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化学预处理方法? 衍生物制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6、比较毛细管色谱中常用的三种进样方式的优缺点。 7、进样量过大可能发生何故障,为什么? 8、进样后不出峰有哪些原因? 9、巳知某气相色谱柱的载气的柱前压为202.650kPa,出口压力为101.325kPa,求压力校正系数和平均压力。 10、用皂膜滩量计测得柱出口载气流速为30ml/min,柱前压为202.650kPa , 柱温为127℃,室温为27℃(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5Pa ),求压力校正系数和柱温下载气在柱中的平均流速。 第二章色谱法概论 1、试述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及历史,你认为应分为几个阶段说明更确切。 2、从色谱法发展历史看,你对科学的发展有何体会? 3、中国色谱法研究开创于什么时间?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可 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展内容是什么? 4、现代色谱法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中国当代色谱法科学水平包括哪些方面?又有哪些色谱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 5、色谱分析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地位如何? 6、试述色谱法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法。 7、简述色谱柱的种类及其特点。 8、简要叙述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其特点。 9、简述色谱法的主要流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0、综述各种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1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OLC、GSC,C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各类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12、试比较色谱法(GC、HPLC)与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光谱法、电分析化学方法等之间的异同,怎样更加完善和发展色谱分析法? 13、试列举5例说明色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第三章色谱基本理论 1、简述色谱流由曲线及其重要意义。 2、按主教材图2-1画出色谱流出曲线,按色谱术谱规定标准标出色谱基本参数的名词、定义及代表表符号。 3、试述组分在柱中的移动速率、流动相线速度(μ)及阻滞因数(Rr)的意义,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4、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1)柱长增加;(2)相比率增加;(3)降低柱温;(4)流动相速度降低。 5、试写出t R’、K’、r i,s、V R’、R r、t R、W、W h/2、t M、H、n、R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式。 6、何谓色谱分配平衡?分配系数、容量因子、相比率及分配温线怎样量度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 7、塔板理论方程式根据哪些因素导出的?其意义是什么? 8、试述塔板理论在解释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 9、综述由随机行走模型建立起来的速串理论对组分在柱中动力学过程行为的意义。 10、试述Van Deemter方程的理论根据及其各项式的含意。 11、Van Deemter方程及其偶合式对指导实际色谱分析工作有何作用? 12、Van Deemter方程图解曲线有何实际意义?它的偶合式曲线变形是何原因? 13、试定量说明μ、D g、D l、K’、T c、d p、d f对H值的贡献。 14、除Van Deemte方程中讨论的诸因素外,影响色谱峰展宽还有哪些因素?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

薄层色谱鉴别

章节题目实验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难点: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课前准备 仪器:电吹风、薄层板、烧杯、磁力搅拌器、玻璃棒、天平、容量瓶、分液漏斗、刻度试管、具塞三角瓶、研钵、层析缸、量筒、毛细管、烘箱、移液管等。 试剂:丹参粉末 材料:硅胶G、CMC-Na、蒸馏水、乙醚、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等 对照品: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II A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真实性)定性鉴别中使用最多的色谱法之一。 三、新课教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 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实验内容] 1、薄层板的制备 制薄层板的主要原料是吸附剂和粘结剂。吸附剂:最常用于 TLC 的吸附剂为硅胶 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本实验用的吸附剂为硅胶 G 。 粘结剂:一般用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也有用淀粉的。CMC-Na 为粉状固体,用时先加水,水浴上熬成糊状,配成0.2%-0.5%水溶液。 制板: 将1份硅胶G 加3份0.4% CMC-Na 水溶液,研磨混合均匀后(在平铺玻璃板上能晃动但不能流动),将其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 10X 10),厚度为0.2-0.3mm ,为使其坦平,可将载玻片用手端平晃动,致坦平为止,放在干净平坦的台面上晾干,然后放入110℃烘箱活化30分钟,分干燥器备用。 制备好的薄层板要求表面平滑、均匀、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 ,加乙醚5ml ,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 ,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

色谱分析总复习

1. 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分类, 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排阻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2. 所采用流动相的密度与液体接近, 粘度又与气体接近的色谱方法称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 1956年范德姆特提出色谱速率理论方程。其方程简式表示为H=A+B/u+Cu 4.分离非极性组分, 可选择非极性固定液, 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 5.目前常用的色谱柱有填充柱和空心毛细管柱两种。 6.根据范氏方程,试简要分析要实现色谱快速分析应注意哪些操作条件? 答:要兼顾到提高柱效和加快分析速度两个方面。提高载气流速可加快分析速度,抑 制分子扩散(B/u),但将使传质阻力增加( Cg+ Cs) 为此,可采用降低固定液用量,减少液层厚度df,同时应用轻质载气提高Dg来减少气相传质阻力等措施。因此,结论是:选用轻质载气,减少固定液用量,提高载气流速。 7.试预测下列操作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 (1) 进样时间超过10 s (2) 气化温度太低,以致试样不能瞬间气化 (3) 加大载气流速很多(4) 柱长增加一倍 答: 1.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2.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3. 峰形变窄,保留时间缩短。 4. 峰形变宽,增加0.4倍,保留时间增加。 8.试预测下列实验条件对色谱峰宽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 (1) 柱温增加(2) 相比减小(3) 分配比增加(4) 试样量减小很多 答: (1) 峰宽减小,因为分配系数减小。(2)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 (3)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4) 峰宽减小,柱外初始带宽减小。 第一章1.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创立的色谱法, 应该是属于(4)液-固色谱 2.什么叫气-固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分离原理是利用组分与固体吸剂的吸附与脱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可适用于气体及低沸点烃类 3.什么叫气-液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液体。分离原理是利用组分与固定液的溶解挥发能力不同进行分离。可适用于在固定液中有一定溶解度的试样。 4.试比较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H PLC法不受试样挥发度和热稳定性的限制, 更适合于分析生物大分子、离子型化合物、热不稳定的天然产物和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另外H PLC的流动相不仅有使试样沿柱向前移动的作用, 且可与被测组分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使选择条件增加一个。但相对而言, GC法分析速度较快, 方法灵敏度较高、方便且耗资较低。 第二章1.色谱图上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解:可说明(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2)根据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4)根据峰的保留值和区域宽度,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5)根据两峰间的距离,可评价固定相及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 2.反映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C.相比 3.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解: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通常对于热导池检测器用空气作为测试样品,对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常用甲烷(CH4)作为测试样 4.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B. 扩散速度 5.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增加?为什么?C.降低柱温 6.色谱法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 除柱色谱法以外, 还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7.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 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解:n是通过保留值来计算的,没有考虑到死时间的影响,实际上t m对峰的影响很大,特别是K′≤3时,扣除死时间算出的n eff,有效塔板高度H eff很大,因而实际分离效能很差。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60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得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得亲与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得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与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得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与气化室。其作用就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得分离过程;温控系统就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与检测器得温度;检测与记录系统就是对分离得到得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就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得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得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得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就是否会引起分配比得变化?为什么? ;而,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得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得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得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得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得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得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得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得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得分离得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得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得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得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与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 μL,气体试样0、1~10 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 6、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得物理意义。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得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得影响? 参见教材(P14-16)。A称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系数,C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得意义: (1)涡流扩散项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得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得扩张。由于A = 2 λ·d p,表明A与填充物得平均颗粒直径d p得大小与填充得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与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与颗粒均匀得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就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得有效途径。 (2)分子扩散项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就是以“塞子”得形式存在于柱得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得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得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B = 2 γ·D g,γ就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得因数(弯曲因子),D g为组分在气相中得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D g得大小成正比,而D g与组分及载气得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得组分,其D g小,反比于载气密度得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得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得载气(如氮气),可使B项降低,D g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γ为与填充物有关得因素。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 60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的分离过程;温控系统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是对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βK m m k M S == ;而S M V V =β,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 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 )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 13-24)。(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 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 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 μL ,气体试样0.1~10 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 三项的物理意义。H –u 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 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系数,C 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由于A = 2 λ·d p ,表明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 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物的方法。?2、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同而形成彼此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薄层色谱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以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分配薄层色谱(用硅藻土和纤维素等)和离子交换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简单并能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十微 克,甚至克,甚至0.010.010.01μ μg )的分离;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500500mg mg mg的样品。因此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基本操作过程 ?(1)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其次是纤维素、纤维素、硅藻土、硅藻土、硅藻土、聚酰胺等; 聚酰胺等;?(2)薄层板的制备; ?(3)点样; ?(4)展开; ?(5)显色,)显色,Rf Rf Rf值计算。 值计算。

三、具体操作 ?1、选择吸附剂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酸性不同或碱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大使用范围)。 ?(3)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类亲水性物质。 ?(4)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第二章气相色谱练习题

第二章气相色谱法复习题 1、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 ) A.选择性好 B.分离效率高 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 D.分析速度快 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 3、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4、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 6、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理论塔板数 7、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 C.气相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 8、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A.柱长增加 B.相比率增加 C.降低柱温. D.流动相速度降低 9、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1m 增加到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 A.4 倍 B. 1 倍 C. 2 倍 D.10 倍 10、相对响应值s'或校正因子f'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基准物 B.检测器类型 C.被测试样 D.载气流速 11、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C.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 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 12、以电子积分仪的积分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何种类型的色谱() A.呈高斯分布的色谱峰 B.不对称的色谱峰 C.同系物的色谱峰 D.所有的色谱峰 15、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作业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简答题 1.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它有何优点? 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制备色谱纯物质时,对R如何要求? 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 4. 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 5. 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 6. 试析影响气相色谱仪的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7. 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8. 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 9. 在一根色谱柱上,欲将含 A、B、C、D、E 五个组分的混合试样分离。查得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大小如: K B> K A> K C> K D,K E=K A,试定性地画出它们的色谱流出曲线图,并说明其理由? 10. 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1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下面组分,宜选用哪种检测器?为什么? ⑴蔬菜中含氯农药残留量;⑵测定有机溶剂中微量水 ⑶痕量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⑷啤酒中微量硫化物 12. 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13. 根据Van Deemter方程,推导出A、B、C常数表示的最佳线速u opt和最小板高H min。 14. 已知:f i’、f s’、A i、A s分别为待测组分(i)和内标物质(s)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和色谱峰面积,m s、m分别为内标物的质量和待测试样的质量,请推导出计算i组分质量分数的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公式。 15. 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为什么常用H 和He作载气而不常用氮气作载气? 2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一)按两相状态 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 2、气液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2、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 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三)按分离原理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 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

薄层色谱三种展开方式

总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三种几何形式即线性、环形及向心,见图7-3-12。 此外,为提高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进行的展开方式的改进,设计了多种相应的展开室,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线性展开 1.上行展开 将点样后的纸或薄层的底边置于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多种规格的平底或双槽展开室中,展开剂由纸或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这种展开方式适合于含粘合剂的硬板展开,是薄层色谱中最常用的展开方式。平底及双槽展开室均有三种规格,即带不锈钢或玻璃盖的20cm×20cm,20cm×10cm及10cm×10cm三种。见图7-3-13。

在使用平底展开室时,可将展开室一端垫高,使展开剂集中在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这样可以节省展开剂;如果薄层板需用展开剂饱和,可以将薄层板放在垫高的一端,饱和后展开时可将另一端垫高,薄层板就可以接触展开剂进行展开,见图7-3-14。如果需要用与展开剂不同的溶剂蒸气(如挥发性酸或碱等)饱和薄层板时,可在平底展开室中放置盛有某种挥发性溶剂的小杯,效果也非常理想。

双底展开室的优点是节省展开剂,便于预饱和以及放置展开剂于一侧槽中,另一侧槽可放置另一种饱和蒸气用的溶剂,特别是代替在展开剂中互溶程度低,容易分层的混合展开剂。 另一种上行展开方式是夹心式展开,由于展开室的体积大小及饱和程度影响薄层分离而设计的,见图7-3-15。 将点样后的薄层板的两边垫以玻璃窄条,上面覆盖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盖板,并使其稍短于薄层板2cm,以便使展开剂浸到薄层的边缘,两片玻璃板用不锈钢夹子固定,放入展开剂中展开,这种方式不需饱和。 小孔线形薄层技术,即将部分硅胶从薄层上除去,形成线性小孔以控制展开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