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上海)六下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寒食,十五夜望月)课件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 花。
明写柳,暗写风
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斜: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译文: 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宫中 的柳树。
传蜡烛:形象的动态描绘,也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 青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中。
王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 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 的纪念节日。
清明的前两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写花、暗写风。体现花开得繁茂,又具有动态美,赋予了其生命力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唐都城长安。
描绘了一个冷清的中秋之夜,表现了作者 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百度文库绪
“谁家”就是“谁”的 意思。“家”是语尾 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 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 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 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 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 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 “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 冷食。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地上,像铺了一层 霜一样。
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 乌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清冷的露珠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 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 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韩____(hÓ ng)
诗人介绍
关于寒食节你知道多少?
1、寒食节在哪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2、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 禁烟火,只吃冷食 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 俗 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介子推
寒食节的故事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 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 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 的艺术效果。
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月明我 独望,无限秋思落心上”好不好, 为什么?
➢ 不好。“人尽望”比“我独望”好,因为“人尽望”推己及 人,由自己的孤独想到了天下人的孤独,由自己的怀人之心 想到了天下人的怀人之情,营造出一种深远、阔大的意境。 “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不知”起笔,采用问句,强化了诗歌 的感染力,不直写诗人的望月之情、怀人之心,而是反写秋 思之“落”,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