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现在的生态时代要求,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生态学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并提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生态学概况
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视教育与周围环境为生态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生态学从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反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生态结构。
二、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教育生态学协调问题是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第一,他们提出的目的和任务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教育与生态不协调的问题。第二,具体的着眼点和内涵侧重不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保持发展的基础不变,而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生态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否互相协调。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生态因子组成的环境取得生态平衡。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
人才,必须在社会生态系统中“流通”起积极作用。
三、高等教育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
(一)在教育教学层次方面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生态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相脱离;第三、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教育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分量”。
(二)国家管理政策方面
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过于集权控制,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和自我责任意识。在目标制定上,高等学校只需听从于政府,无须了解社会需求,从而严重削弱了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三)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失衡
1.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已达到最大限度。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输入与输出、物质与能量等方面已经出现失衡现象。
2.定位的失衡导致大多高校缺乏特色。很多高校没有选准自己的生态位,没有将自己定位到教育生态链的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3.高等教育生态发展区域失衡,即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给人类物质上的极度满足和心灵上的极大震撼,使科学文化逐渐取得了文化典范的意义,导致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调。
四、实现和保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对策
(一)树立教育生态意识
不仅能提高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总体
认识,还能树立相应的高等教育生态危机意识。
(二)优化学校内部生态环境
建设一个积极的学校环境就意味着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工作和合作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
的场所。
(三)实现办学形式上多样化
1.教育类型上多样化。使不同的教育类型组合形成生态链,相互之间吸收信息,相互支持,从而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广泛性以及多样化需求。
2.专业发展的多样性。高校要实现多学科发展,通过建立新专业,吸纳更多的学生,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又使教育内部的活力得到增强。
3.开发新课程在办学模式上要注重特色。要把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四)维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
1.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功能,同时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要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相互统一,做到教育理论既正确反映和概括教育实践,又指导和开拓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既检验教育理论,又贯彻和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3.教育结构与教育功能要相互协调,要逐步改变按单一学科建校
的传统模式。
(五)坚持开放办学,学术自由,提高学校竞争力
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增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在办学管理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必须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实现开放式教学。
(七)实现高等教育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良性循环
1.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环境,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变革。
2.要充分利用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发展高等教育。
总之,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生态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类对自然的盲目行为。因此,生态教育应当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参考文献】
[1]潘懋元. 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4).
[2]李晓霞.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
[3]胡保卫,杜坤林.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