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实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病见之
阴盛阳衰 阴阳乖戾
厥脱证之先兆
久病见之—气血亏损,阴枯阳竭 危重病见伏脉—寸口,趺阳,太溪皆不见
39
牢脉
▪ 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牢—深居于内,坚固牢实。 脉象特点——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 +搏动有力,势大形长, →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积 之实证。
脉理: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 下所致。
(二)沉脉类(沉、弱、伏、牢脉)
相类脉鉴别:
沉脉、弱脉、伏脉、牢脉四者均有轻取不应,脉位较 深之特点。
不同的是: 沉脉重按始得; 弱脉极软而沉细; 伏脉更深于沉,紧贴于骨; 牢脉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三)迟脉类(迟、缓、涩、结)
沉细数—阴虚内热,或血虚。
注:若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属正常生 理现象。
35
(二)沉脉类(沉、弱、伏、牢脉)
弱脉
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而软(位沉、形细、势软)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机理分析——血虚无以充脉则形细、阳虚无以鼓脉则势软。
弱脉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尺——肾(阳)
诊脉方法
(一)时间 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最佳。 (意在保持诊室安静和病体之稳定) 一般情况:让病人在安静环境中休息5~10分钟,诊脉时病人情绪应稳定。
(二)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寸口与心脏同一水平,直腕仰掌。
5
诊脉方法
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食中无名指,端齐弓形曲, 中指定关部,指目紧贴肌, 疏密要得当,举按寻施力, 总按整体察,单诊辨独异。
▪ 脉理病理分析:左寸脉洪数,病位在心,洪脉在春为阳有余,主热 盛,为心火亢盛;余脉沉弱为不足,为阴虚。心火盛,肾水亏, 心肾不交,心火盛故见心悸、烦热,火盛胃气不降故见干呕。肾 水亏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烦失眠。
▪ 诊断 心悸(心火盛肾水亏,心肾不交)
▪ 治则 清心火,安心神,交通心肾。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人的脉搏至数。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为一息) 一是指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的脉搏搏动
次数。 二是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专注指下,以仔细地辨别脉象。
(五)五十动 诊脉时间不少于50次脉跳的时间。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9
脉象要素:(位、次、形、势)
1、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如浮/沉。 2、至数——指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脉长——指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短。如长/短。 4、脉宽——指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小(粗细)。如洪/细。 5、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如滑/涩。 6、紧张度——指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如弦、紧/缓。 7、脉力——指脉搏的强弱。如虚/实。 8、均匀度——①指脉动节律是否均匀。②指脉搏力度、大 小是否一致。 值得注意,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且较硬,有搏指感, 重按则乏力,豁然而空。如按鼓皮外急中空。
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
脉理: 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 → 浮大搏指+外急中空+如按鼓皮→有刚无柔。
无胃气的真脏脉,多属危候。 革脉、芤脉共同点——按之豁然中空感
中指定关、三指平齐、 指目按脉、疏密适度, 举按寻循。
举、按、寻三候 6
诊脉方法
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1.举法: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
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又称“浮取”。 2.按法: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
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称“沉取”。 3.寻法:寻即寻找,指医生手指用力不
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以细细 体察脉象。称为“中取”。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2.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表现在部位、形态、气势三方面;部位浅表,脉体宽大,指下有力; 脉管内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 状若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 较来势缓力弱,即“去衰”,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机理分析——邪热充弛,气盛血涌,脉道扩大,故见洪脉。
桡动脉解剖 位置的变异 不属病脉
(二)外部因素影响
1.情志: 如喜则伤心——脉缓 怒则伤肝——脉急 惊则气乱——脉动
2.劳逸: 剧烈运动和远行——脉多急疾, 入睡——脉多迟缓, 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3.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 饥饿——脉象稍缓而无力
4.季节:平脉相应四时气候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3.体质:
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 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 瘦人肌肉薄——脉常浮 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 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
六脉沉细等同+无病象——六阴脉 六脉洪大等同+无病象——六阳脉
4.脉位变异
斜飞脉——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革脉——浮弦而硬,如按鼓皮 芤脉——浮虚而软,如按葱管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相类脉鉴别: 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六者,均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的特点。
不同的是: 浮脉举之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 洪脉浮大有力; 濡脉浮而细软; 散脉浮而无根,且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 芤脉浮而空软; 革脉浮而空弦。
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平脉)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
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正常脉象
▪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五至,相当于70-90次/分, ▪ 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
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 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 ▪ 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同
而有相应正常变化
沉而无力—脏腑虚弱,正气不足—虚证 气血不足,无力升举鼓动
肥胖者
生理性沉脉 冬季脉
六阴脉
34
(二)沉脉类(沉、弱、伏、牢脉)
1.沉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实 沉迟有力——里实寒证 证 沉弦——肝郁气滞,或不饮内停
沉迟无力(沉微细弱)——里虚寒证, 虚 沉涩—血瘀,尤见于阳虚寒凝血瘀, 证 沉缓—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3.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无力而软(位浮、形细、势软)又称“软脉”。
机理分析——精血不充则脉细,阳气不敛则脉浮而软……
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崩中漏下
诸虚 虚劳失精
浮而细软,应指少力 轻按即得,重按不显
内伤泄泻 自汗喘息 阴阳气血不足
湿困脾胃,阻遏阳气
《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
5.昼夜:昼——浮而有力;夜——沉而无力 6.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江南人脉多软弱
北方人脉多沉实
病理脉象
常见病脉 ▪ 《内经》:脉象21种 ▪ 最早脉学专书《脉经》:24种脉象 ▪ 宋.崔嘉彦《脉诀》:增补革、牢二脉, ▪ 《濒湖脉学》:27种, ▪ 李士材《诊家正眼》:增加疾脉, 故近代多从28种脉论述。 ▪ 《景岳全书》16种最少 ▪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
部位:寸口诊法
寸口诊脉
1、寸口部位:
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腕后高骨内侧为关,其前为寸,其后为尺。
2、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①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②寸口部脉气最明显 ③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④寸口处
部为桡动脉且行径固定、脉位浅表,便于诊查
3、寸口分候脏腑
寸——心
寸——肺
左手 关——肝
右手 关——脾
尺——肾(阴)
代、促、缓、濡、弱、微、散、长、短、芤、伏、牢、革、动、疾等28种。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浮脉
脉象特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 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 邪袭肌表,卫阳(气血外趋)抗之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浮紧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浮数
13
正常脉象
(二)有神 脉之有神(综合各家之说)是指脉律整齐、柔和有力(和缓有力,节
律一致)。可察精气之盈亏。 需注意:脉之“胃气”与“神气”虽有相互包容、相互重叠的一面,但二者
的侧重点不同, 脉之有胃气重点表现在脉之和缓、流利, 脉之有神气主要表现为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14
正常脉象
(三)有根 脉之有根是指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主要反映神气的盛衰。 值得提及的是:有胃、有神、有根,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正常脉象的
24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2.洪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主热证
邪热亢盛,内热充斥
脉道扩张 气盛血涌
洪数
泄利日久
阴血亏损
呕血、咳血 元气大伤
浮取盛大 沉取无根
洪大、躁急——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 生理性洪脉——夏季平脉
25
来盛:
脉来如波涛高大陡峻, 汹涌盛满,充实有力。
去衰: 脉去如落下之波涛, 较来时势缓力弱, 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1.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以下)。
机理分析——阴盛阳虚,或热邪内结,气血凝滞,其脉必迟。
28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4.散 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浮取散漫、按之消失),伴 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
临床意义——多见于元气散离,精气衰竭。 机理分析——正气将脱,虚阳浮越。
脉理:
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
→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
→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正常脉象
(一)有胃 即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及全身
气血的盈亏。 脉象特点:《灵枢》有“谷气来也徐而和”;现代认为脉之有胃气是指
脉动从容、徐和、软滑(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一致)的 感觉。
从生理角度来讲,“有胃气则生,少胃气则病,无胃气则死”。
因此,对于推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
5.芤脉
浮大而软边实中空 如按葱管(软)
突然大量失血—营血不足—无以充脉。 津液大伤—阴不维阳—阳气浮散,大咯血,
外伤大出血,严重吐泻 (有效血容量急速大量减少)
《濒湖脉学》云: “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30
6.革 脉
▪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 脉象特点:
必备条件。胃神根三者是三位一体,互相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
15
(一)个体因素影响
1.性别:性别不同,体质有差异,脉象亦不同妇女脉象较 男子濡弱而略快,
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2.年龄: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婴儿120次/分 五、六岁幼儿90-110次/分
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
青年体壮脉搏--有力 老人脉搏--较弱: 儿童脉象--较软 老人脉--弦硬
7
诊脉方法
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4.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 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 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特征。
8
诊脉方法
(四)平息 指医者在诊脉时要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
(二)沉脉类(沉、弱、伏、牢脉)
1.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机理分析——邪实内郁,正气内趋。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不能理解为凡是里证均见沉脉
沉脉
沉而有力—邪郁于里—实证
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邪正相争于力, 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
中医诊断学
——脉诊
概述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 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历史沿革: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早记载(“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黄帝内经》--文字论述(“……诊法常以平旦……”); 《难经》--独取寸口; 《伤寒杂病论》――平脉辨证 《脉经》――第一部脉学专书 《濒湖脉学》、《诊家正眼》--唐宋后影响较大
伏脉
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暂伏而不显 ▪ 脉位较沉脉更深,脉隐伏于筋下,附于骨上,轻取、中取、重
取均不见, ▪ 诊查时需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动筋肉,
才能触到脉象搏动,甚则伏而不见。
(二)沉脉类(沉、弱、伏、牢脉)
4.伏脉
深沉伏匿 重按至筋骨始得 甚至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痛极—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