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一.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

(一).静宁的基本概况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径 105°20'-106°05',北纬35°01'-35°45'。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县境南北长 81公里,东西宽 68.75公里,总面积 2193平方公里。东距平凉 110公里,西至兰州 220公里, 312国道横穿腹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祁连褶皱系的向东延伸地区,处于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脊柱南端马蹄形盾地的陇西系六盘山旋回褶皱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1600- 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地层以陆相岩层为主,部分地区有火成岩出露。土壤为黄绵土、黑垆土、红粘土、新积土、沼泽土等六个土类,黄绵土为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分布于全县各乡镇的山坡和梁峁。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92%,全氮为0.072%,速效磷为8.24PPM,速效钾170.1PPM,适宜种植小麦、洋芋、糜谷、豆类、中草药等作物。全县梯田面积达到132.8万亩,人均3亩,梯田化程度达到90。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荞麦、莜麦、高梁等粮食作物和洋芋、豆类、胡麻、油菜、苹果、早酥梨、蔬菜等经济作物。

全县林木有 70种,分属236科。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榆、槐,造林面积达到71.4万亩,森森林覆盖率8.9%。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经过近几年的产业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发展格局。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无霜期 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分布时空不均匀,夏水较多,冬春较少,年均降水量 450.8毫米,可靠值 383毫米,年蒸发量 1469毫米。适合苹果等果类的生长。

(二).静宁苹果的基本状况

静宁县是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先后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和“中国苹果20强县(市)”,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近几年,每年新植果树经济林6—10万亩,果品基地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近50万亩。2003年制定了《“静宁苹果”地方标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4年12月颁布实施。静宁生产的红富士、秦冠等苹果以其个大、色艳、质脆、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高,耐贮运等诸多优点,备受

海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上海、南宁、重庆、成都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俄罗斯、香港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2007年,静宁县李店河流域10万亩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全面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出口认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静宁苹果产品认证和国家质检总局“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项认证。

在2007年中国苹果年会上,静宁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称号,红富士系列及秦冠苹果多次在省地参评参展中荣获金奖和银奖。生产的烟富3号,秋富1号,成纪富士,秦冠和早酥梨等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家GB—98标准。长富2号、秋富1号在98年平凉地区首届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均获金奖。烟富2号获2004上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成纪富士获“优秀展品金奖”、并在“2005中国(深圳)果蔬展览会”上获“中华名果”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上“成纪”红富士被评为优质果品奖和上海市民最受欢迎水果奖。在2007全国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静宁红富士苹果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

二.静宁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静宁苹果产业是静宁农村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已成为静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市场环境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动态的,静宁苹果产业若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整套可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因此在做出对静宁苹果产业出路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

(一).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静宁苹果的种植以农民家庭为主。有知识的青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他们粗放地经营着土地。果农即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而农民一般知识水平较低,经营规模较小,生产资源不足,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难以利用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形成规模。特别是苹果采收期,果农急于将苹果出售,在不了解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以散装或简易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静宁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很少,占市场份额不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不大,未能发挥辐射及主导市场的作用。由于产业内组织松散,货源分散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品质差、难以实现苹果采后的分级、包装、保险等商业化处理。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

静宁苹果的品种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接近总的栽培面积;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采集后市场销售压力大;三是适合再加工的品种少。虽然静宁苹果通过园艺革命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优果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优果率还未达到60%,其主要原因是静宁苹果的主要产区是欠发达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生产领域。根据果树专家反映,静宁县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大多在1%以下,与国外苹果生产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5%的差距较大;另外,静宁果园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偏少,没有灌溉条件及设施,这些都是直接导致优果率及单产低的主要原因。(三).苹果产业专业人员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静宁县从事苹果产业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苹果种植者一般住在偏僻乡间,与外界的接触沟通机会较少,思想受传统作务技术影响较大,不易接触新事物。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苹果种植者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而且现在农村专设果农培训机构几乎为零,果农的信息技术主要来源于媒体。果业技术培训人才短缺,果树信息技术来源单一,接受在培训的机会太少,直接导致专业技术的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