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人由静息状态转为轻度活动或运动时(如步行、驾驶汽 车、缝纫、洗衣、打乒乓球、航海、打高尔夫球等),代 谢率随之增加,肌细胞中ATP等消耗增多,脂肪酸的氧化 及肌糖原分解供能速度加快。由于肌肉开始运动时,心输 出量及毛细血管血流量来不及迅速增加,使得肌细胞中有 氧氧化受到暂时影响而无氧糖酵解被启动。因此由安静状 态转入轻度运动开始几分钟,肌细胞内糖无氧酵解产物— —乳酸浓度稍有上升。随着心脏、毛细血管血流量的调整, 肌细胞又获得充足的氧气,糖和脂肪酸的有氧代谢仍然占 主导地位。
外周疲劳指除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点之外的 各器官系统产生的疲劳。主要指运动器官肌肉的 疲劳。表现为肌肉中供能物质输出的功率下降, 使机体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劳动强度,其次是肌 肉收缩力量降低。
(三)引起体力疲劳的生物化学机理
1.疲劳发生的物质代谢机制 机体各部位,各种形式的疲劳都是由物质代谢及内环境 等因素的变化而造成的。从物质代谢因素研究疲劳发生的 机制目前有三种主要学说。 (1)能量物质消耗学说 机体进行短时间极限强度的运动 时,肌肉中ATP含量极少,仅够维持1~2s的肌肉收缩。 当肌肉中ATP含量减少后,磷酸肌酸将所储存的能量随高 能磷酸基团迅速转移给ADP,以重新合成ATP。肌肉中磷 酸肌酸的含量尽管比ATP高3~4倍,也只能维持剧烈运动 持续约10s。因此短时间极限强度导致的疲劳与ATP、磷 酸肌酸的大量消耗有关。。



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劳动强度的工作不易引起明显的疲 劳,肌肉、血液和大脑中生化变化很小,只有肌肉中糖原 下降最明显,与糖和有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有所升高。 长时间中等强度劳动工作导致明显疲劳时,肌肉中糖原 含量极度降低,乳酸中等程度增加,肌肉pH降低,肝糖原 含量减少,血液中出现低血糖。大脑中ATP和磷酸肌酸水 平明显降低。-氨基丁酸水平增高。大脑和肌肉中的酶活 性降低。

如果机体进行短时间极限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如短跑、举 重物等),由于在短时间内对能量的需要量极大,因此只 有肌细胞内的磷酸原系统能够承担这样的供能任务。这个 系统是以储存在肌肉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及磷酸肌酸 释放能量来使肌肉运动的。由于ATP和磷酸肌酸都是通过 裂解分子内的高能磷酸键(high energy phosphate bond)释放 能量,因此输出功率极大,可达到50W/kg体重,可以实 现快速供能。

(3)内环境平衡失调学说 在剧烈的运动、劳动过 程中,由于机体渗透压、离子分布、pH、水分、 温度等内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使体内酸碱平 衡、渗透平衡、水平衡等失调,从而导致工作能 力下降,发生疲劳。

2.疲劳发生的综合反应机制 疲劳的产生不是逐渐进行的,在能量消耗、 代谢产物堆积及内环境改变过程中机体对于运动 机能的维持有一个突然变化的阶段,而这突然的 变化是机体许多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达到一 定程度所引起的结果。因此疲劳是全身性的。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G
①活化
CH2 O P O
P OCH2 O
②异构
CH2OH
③活化 6-磷酸果糖
P OCH2 O CH2O P
HO OH
1,6-二磷 酸果糖
HO OH
葡萄糖
HO
6-磷酸葡萄糖
P OCH2O CH2O P 5 HO 2 4 3
OH
O C
⑥脱氢
6
1
H2C O
短时剧烈运动时能量来源相对分配表(%)
运动时间(s) 10 30 90
磷酸原供能 53 23 12
糖酵解供能 44 49 42
有氧代谢供能 3 28 46

如果剧烈运动或强度极大的劳动时间超过8s,肌肉中磷酸 肌酸基本上被耗尽。为了继续再合成ATP以保持肌肉的活 动能力,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便大量分解。由于这时机体 处于剧烈运动之中,尽管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但仍不能 满足细胞对氧的需要,肌细胞处于高度缺氧状态,所以此 时肌糖原是靠无氧酵解产生乳酸的代谢途径供能的。这个 供能系统从启动开始0.5~1min可达到最大速率,并可持 续供能2~3min。超过3min后,糖酵解代谢速率明显减慢, 甚至停止。这主要是因为糖酵解的产物乳酸大量堆积,使 肌肉中pH下降,当pH下降到6.4以下时,糖酵解过程中的 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糖酵解过程。由于 糖酵解过程中释放能量的最大输出功率只有磷酸原系统的 一半,因此当剧烈的肌肉活动持续时间超过10s后,活动 能力必然要下降,但维持的时间可以比较长。
肌肉收缩与糖酵解供能
背景:剧烈运动时
⑴肌肉内ATP含量很低; ⑵肌肉中磷酸肌酸储存的能量可 供肌肉收缩所急需的化学能; ⑶即使氧不缺乏,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的过程 比糖酵解长得多,来不及满足需要; ⑷肌肉局部血流不足,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结论: 糖酵解为肌肉收缩迅速提供能量

(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 机体进行超过10s的剧烈运动时, 其肌肉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主要靠糖原的无氧酵解 (zymolysis)来获得能量。乳酸(lactic acid)是在缺氧条件下 糖酵解的产物。随着糖酵解速度的加快,肌肉中的乳酸不 断增加。在激烈的动力或静力运动时,肌肉中乳酸可比安 静时增加30倍。尽管机体对于堆积的乳酸有三条清除代谢 途径,但由于这三条代谢途径起始时都要经过将乳酸氧化 成丙酮酸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缺氧时是不能进行的。因 此在激烈的运动或劳动中,肌肉中的乳酸将逐渐积累,解 离的氢离子使肌细胞pH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

但是人体肌细胞内ATP含量很少(24.6mmol/kg干肌),磷酸 肌酸含量是ATP的3~4倍(约80mmol/kg干肌)。当极限强度 的肌肉活动发生后,ATP立刻分解为ADP直接向肌肉供能。 随着肌细胞内的ATP减少,磷酸肌酸迅速将高能磷酸键转 给ADP使之转变为ATP继续为肌细胞供能,直到肌肉中磷 酸肌酸的储备不能满足能量的需要时,这个供能过程就停 止了。肌细胞内磷酸原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随肌肉活动的 强度增加而增加。对于极限强度的运动,大约能够连续供 能6~8s。因此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和磷酸原系统供能 的代谢过程是影响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或劳动能力的决定因 素,见表。
疲劳------以肌肉活动为主的体力活动 达到一定的程度 以精神和思维活动为主的脑力活动 经过一定的时间
出现活动能力的下降
表现为
疲倦或肌肉酸痛或全身无力
疲劳
疲劳的本质是一 种生理性的改变, 经过适当的休息 便可以恢复或减 轻。
疲劳根据其发生的方式可分急性疲劳和慢 性疲劳。 急性疲劳主要是频繁而强烈的肌肉活动所 引起的 慢性疲劳主要是长时间而反复的活动所引 起的。当疲劳到了第二天仍未能充分恢复 而蓄积时,称为蓄积疲劳。


3.疲劳的宏观表现
疲劳的宏观表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或运 动时能量体系输出的最大功率下降,二是肌肉收缩力量下 降。由于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活动程度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群 的多寡不同,使肌肉活动引起的代谢率升高出现差异。人 们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来表示肌肉工作的强度 (劳动强度)。由于劳动强度的不同,疲劳时机体生化变化 也有所不同。 短时间进行剧烈运动,致使肌肉中ATP、磷酸肌酸含 量显著下降,ADP/ATP比值增加,乳酸浓度明显增加。 肌肉pH降低,肌糖原含量减少。血液中的血糖和乳酸含量 增加。大脑中ATP、磷酸肌酸含量明显降低。
④裂解
1
P
⑤异构
2
磷酸二羟丙酮
H2COH
O H C O
3
C
O
+
HC H 5
4
O
HCOH
P
H2 C
O H
6
O
P
磷酸甘油醛
P
O
⑦产能
O C
H O ⑧异构
OH C C CH3
丙酮酸
⑨脱水
C C
O ⑩产能 O
O O
HCOH H2 C O
HCOH
HC O H
P
P
P H 2C O
3-磷酸甘油酸
P
H2 COH OH

(二)疲劳发生的部位 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可以将疲劳分为:中枢疲劳、神 经-肌肉接点疲劳和外周疲劳。 在体力疲劳的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主导作用。 大强度短时间工作可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三磷酸腺苷 (ATP)、磷酸肌酸(CP)动用过多,腺苷二磷酸(ADP)/ATP 比值增加,致使神经元的机能活动性降低从而产生抑制引 起的疲劳。而长时间工作时,大脑中ATP、CP水平显著降 低,-氨基丁酸明显升高。 -氨基丁酸是大脑皮层一种抑 制性的神经递质,它可阻抑皮层神经元轴-树突触联系。 因此其含量增加形成中枢保护性抑制是导致长时间运动疲 劳的原因。此外神经系统蛋白质、核酸代谢在疲劳机制中 也起着重要作用。

糖是肌肉活动时能量的重要来源,在超过10s的高强度运 动中,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当肌肉中的糖原(heparin)被 大量消耗时,机体活动能力降低,出现疲劳。长时间运动 时肌肉不仅消耗糖原,同时还大量摄取血糖(blood sugar)。 当摄取速度大于肝糖原的分解速度时,血糖水平降低。由 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靠血糖供能,血糖降低引起中枢神经 系统供能不足,从而导致全身性疲劳的发生。由此可见, 机体能量物质的大量消耗是导致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
OH O
HO P OH O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HO P OH O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



①使ATP酶活性下降,不利于ATP的恢复。 ②使糖酵解反应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 (phosphofructokinase)活力下降。当pH下降到6.3~6.4时, 该酶活性几乎完全丧失,使糖酵解过程中断。这一原因使 机体内的乳酸不能无限的积累。 ③影响肌浆网中钙离子的释放及其与肌钙蛋白的偶联,从 而降低了肌球-肌动蛋白的连接使肌力下降。 ④破坏了细胞内外离子平衡,使肌细胞膜电位降低,导致 肌力下降。 ⑤使环腺苷-磷酸(cAMP)减少,脂解作用降低,脂肪供能 减少。由此可见,糖酵解的产物—乳酸及H+的积累,造 成细胞pH下降,是导致疲劳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十七章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一、疲 劳
(一)疲劳的定义
疲劳(fatigue)是机体的一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体力疲劳是由于运动或体力劳动而引起机体生理过程不能 将其机能持续在一特定水平或机体各器官不能维持其原有 功能水平的现象。体力疲劳是机体自身为防止发生威胁生 命的过度机能衰竭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它的产生提醒工作者应减低工作 强度或终止运动以免机体损伤。
2-磷酸甘油酸
CH2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1,3-二磷酸 甘油酸
2、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O H3C C C O OH
乳酸脱氢酶
OH H3 C C H
O C OH
丙酮酸
(pyruvate)
O C HC H2C O OPO 3 2
-
NADH+H+ NAD + Pi
O C HC H2C
乳酸
(lactate)
H OH O
二、机体活动能量代谢特点


Baidu Nhomakorabea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过程包括合成代谢 (anabolism)与分解代谢(catabolism)两个方面。在物质的分 解与合成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吸收。通常把生物体 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利用,称为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人在清醒且非常安静的状态 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神经紧张等因素影响 时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能量代谢随 活动增加而增加,剧烈运动时能量代谢率能够达到基础状 态下的6~8倍。 人在静息时能量消耗较少,由于可以获得充足的氧, 是以有氧代谢方式供能。此时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 大于氧化丙酮酸的能力,因此氧化脂肪的供能量大于氧化 糖的供能量,肌肉细胞中ATP保持较高水平。
神经-肌肉接点是传递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部 位。如果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时, 肌肉收缩能力下降。乙酰胆碱由接点前膜释放后,进入接 点间隙,在这里遇到由于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发生酸碱 中和,使乙酰胆碱被消耗,于是使到达肌膜处的乙酰胆碱 量减少,造成肌肉不能收缩或收缩能力下降,表现出疲劳, 这就是神经-肌肉接点疲劳。
Glu
E1
G-6-P
F-6-P
ATP ADP
E2 F-1, 6-2P ATP ADP
糖 酵 解 的 代 谢 途 径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乳酸
NAD+
NADH+H+ ATP ADP 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