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救治及30例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救治及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的治疗方法,总结此病急救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接诊后迅速采取抢救治疗,包括镇痛、吸氧、镇静和看护等,并且对患者的体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心律失常而且生命体征正常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他出现不良症状均进行急诊的抢救治疗。结果成功溶栓治疗21例(70.00%),病情没有得到明显好转9例(30.00%)。观察的患者当中没有发生死亡病例,但在从急诊科转入住院部的过程中死亡2例(6.67%),其中1例是因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是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降低死亡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死亡率;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笔者总结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以胸前区、胸骨后或上腹疼痛、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出现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66.9岁。从发病到入院就诊0.5~15 h。既往病史:冠心病18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

1.2AMI诊断标准(1)心电图的动态演变;(2)有缺血性胸痛病史;(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3实验室检查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均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心电图提示梗死的部位下壁13例,前壁6例,前间壁4例,侧壁2例,广泛前壁5例。

1.4治疗方法均给予吸氧、监护。查18导联心电图、验血、静脉点滴极化液、硝酸甘油。低血压伴休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多巴胺;心动过缓予以阿托品静脉注射;频发室早、室速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或者点滴;室颤要马上电除颤;心脏骤停应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急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尽早进行抗凝治疗,符合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证的用尿激酶溶栓[1]。2结果发病时间0.5~2 h的2例全部复通,复通率100%;2~4 h的7例,6例复通,复通率85.71%;4~6 h的12例,9例复通,复通率75%;6~8 h的5例,3例复通,复通率60%;>8 h的4例,1例复通,复通率25%。溶栓效果见表1。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2]。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

表1患者溶栓效果项目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心电图301810293.33血清酶学301511486.67超声心动图301091163.33病因:(1)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2)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3)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4)急性心肌梗死亦可发生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偶有由于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所致。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本组30例患者,发病时间0.5~2 h的2例全部复通,复通率100%,2~4 h的7例,6例复通,复通率85.71%,4~6 h的12例,9例复通,复通率75%,6~8 h的5例,3例复通,复通率60%,>8 h的4例,1例复通,复通率25%,观察表明溶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心肌梗死发生的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但如能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般心肌梗死前都有先兆症状,应密切观察[3],初发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逐渐频繁或休息时也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突然加重,休息与药物治疗不如原先有效,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死的先兆。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胃痛”呕吐或意识不清,也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4~6]。总之,早期识别和积极正确的抢救,及早的进行溶栓治疗,合理的使用药物和仪器,对成功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占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冠状动脉再通的探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6(6):51.

[2]赵英艺.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病房室传导阻滞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5-66.

[3]李大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护理[C].广州: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专刊,2010:51.

[4]田雅婷.北京急性心梗發病呈年轻化趋势[N].光明日报,2011-01-17(6).

[5]王新云.急性心梗后择期PCI不同时机选择对左室功能的影响[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6]韩艺辉,范艳慧,王喜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7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