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3-18

作者简介:王玉琼(1974-),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研究。

2008年3月第30卷 第2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 f Ch i na Three Go rges U n i versity(H u m an iti es&So cial Sciences)M ar .2008V o l 30 N o .2

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王玉琼1

,刘 力

2

(1.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2.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 400047)摘 要:我国的佛教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其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本文立足于佛教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分析,探索了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及产品设计。

关键词:佛教资源; 旅游开发; 资源条件; 区位条件

中图分类号:F 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02-0012-03

随着宗教景区的开发及宗教文化资源的广泛利用,宗教旅游蓬勃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的宗教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类型齐备,宗教遗存丰厚,具备开发宗教旅游的雄厚资源基础。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独特佛教文化氛围的景区蓬勃发展起来。在该类景区中,佛教文化是其旅游开发的灵魂。开发该类景区,要求利用佛教文化资源及周边自然环境,以佛教建筑、法器、雕塑、壁画等为载体,充分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并通过景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及游客消费行为分析,设计出既符合资源条件、又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相应的旅游产品。本文正是针对我国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在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该类景区的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

一、资源条件分析

我国佛教文化资源丰富,且资源级别较高。有数量众多的历代遗留的寺庙、佛塔、石窟等建筑艺术,也有佛教题材的壁画、帛画等绘画艺术,以及佛教文学、佛教雕塑艺术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其所在景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宗教气氛浓郁的佛教信仰活动及僧众的生活习俗等是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们是游客体验佛教文化的关键所在。

1 庄严、华美的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是僧众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景区

佛教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该类建筑主要包括佛教寺庙、石窟、佛塔,另外经幢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佛教建筑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我

国现存的佛教建筑,多数为明清两代重建、修缮或新建,其建筑及其不同时代的修缮均力求华美、庄严之作风。 时至今日,僧俗所建的佛教寺院仍大部分追求壮丽华美的作风,这是促成佛教寺院向旅游吸引物过渡的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1]审视我国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位于都市繁华区,尤其是敕建的大寺院,多为典型的官式建筑,布局规范,总体规整对称;另一类是山村佛刹,该类寺院多因地制宜,布局在规整中求变化,多变中不失庄严肃穆之感。另外,石窟建筑在我国也广为分布,著名的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新疆麦积山石窟等,其艺术也呈现庄严、华美之风。

2 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我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经年累月积淀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如建筑、壁画、雕塑、法器、书画作品等,以及附着其上的厚重的宗教文化底蕴,这为该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旅游地也因之而有了灵魂。 它(佛寺建筑)本身除了宣扬佛法以外,同时也吸引了游人特别是许多诗人画家,为许多诗人画家提供了创作灵感。诗人画家的创作反过来又使这些寺塔在人民的生活中引起了深厚的感情 ,[2]从而为今人留存下了许多书画诗作等珍贵艺术作品。以成都文殊院为例,该寺自唐建立以来,历经多代,成

为佛教文物汇聚之地:除有颇具文物、艺术价值的石刻、木雕、玉制、铜铁铸的佛、菩萨雕塑,更有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郑板桥、张大千等人的书画作品,并以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 空林墨迹著名。此外,还有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印度贝叶经、千佛袈裟、挑纱文殊、舌血经书等佛教文物。号称成都第一大佛寺、 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以拥有众多的名家壁画而著称,是中国唐宋时期国内少见的一座壁画宝库。在我国,这类拥有丰富佛教遗存的景区不在少数,在此毋庸赘述。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早已与周边地区、民族融为一体,从此种意义上讲,佛教遗迹、遗物既承载了宗教文化,也保存并延续着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3 古朴、神秘的宗教氛围

佛教智慧的奥妙深邃、佛教仪式的庄重神秘、景区环境的古朴幽深、佛教音乐的悠、和、淡、静,晨钟暮鼓与佛号经声的发人深省,使整个景区笼罩在古朴、神秘的宗教气氛当中,以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整个旅游过程也深深地烙上了古朴、神秘的佛教印痕。自然景观、自然现象也被笼罩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如峨眉山的佛光、圣灯的神秘性,峨眉山猴群的灵异性,峨眉山药材的奇效性等。又如,位于成都北郊、于唐贞观年间创建的昭觉寺,素有 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历经数代,该寺于清康熙年间由高僧破山和尚发起重建,康熙曾题诗赞之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其幽深、古朴的佛门禅境可见一斑。在古朴、空灵而神秘的宗教意境里,在佛寺的古老建筑中,在晨钟暮鼓的警示下,络绎不绝的香客游人被吸引前来拜佛参禅、修身养性。

4 清幽典雅、生态环境良好的 人间净土

佛教主张 众生平等,主张 戒杀、放生,保护生命、保护环境,利乐有情,这对保护动植物种类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为了表达对佛居住的 净土世界的向往,信众致力于建立 人间净土,其具体表现为对修行、居住场所的生态保护与环境美化,建造清幽典雅的寺庙园林,游人信众至此,可领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趣佳境。即使是位于都市核心区的寺庙,其古朴、清幽的环境使寺院好比喧嚣、繁华的凡尘俗世中的一方净土,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而选址名山胜境的佛教寺庙更是依托了天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屏障,对游客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众多著名佛寺,掩映于葱茏繁郁的林木之间,环境秀丽清幽,加之经过历代僧俗悉心构建园林景致,成为当下僧众修行、信众向往、游客渴慕的去处,所谓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文化与名山胜境在此相得益彰、互增颜色。可见,寺院僧众、景区管理者们对寺庙环境的保护和营造,是在身体力行中感召、倡导游客及信众的生命与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增加了景区的吸引力。

5 较为成熟的服务接待系统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除景区专门修建的游客服务接待设施以外,景区内的寺院本身也具备较为完善的接待设施及相对成熟的服务功能:专供僧人居住或用以接待外来僧人、信众的斋堂、方丈、客堂、寮房、茶堂、云水堂等处所;寺院设有监院、知客、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八大执事,负责僧众的饮食起居、宗教活动、对外交往等公共事务。如云水堂是专门接待各地游方僧的地方,相当于佛教寺院的招待所;客堂可供游人信众住宿,如峨眉山景区的部分客堂已经开始面向世俗旅游者开放,而客堂执事知客僧的综合素质较高,专门负责寺院丛林中对宾客的接待与迎送等。由此可见,汉地佛教寺院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有序的僧众人事安排,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信众及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换句话说,佛教寺院为现代旅游活动的展开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成熟完备的接待设施的能力,成为现代佛教圣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条件之一。

二、区位条件分析

佛教文化资源因其所处区位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其开发程度。而历代寺院、石窟等建筑的分布,多在都市区或交通要道上, 佛寺的建造地点,虽然在后代有许多是有意识地选择远离城市的山林之中,但总的看来,佛寺建筑无论从它的地点来说,或者是从它的建造规模来说,多数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或者是沿着贸易交通的孔道上。[2]由于佛寺的建造地点多为都市区和各交通节点上,因此从今天旅游开发的角度看,佛寺所处的区位条件总体而言较为优越。

区位条件良好的佛教类资源,因其交通便捷、通达性好以及较高的可进入性,常常成为优先开发的对象,若其资源级别高、在佛教界中地位特殊,对游客信众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其开发机遇更是得天独厚。例如,居于都市核心区且资源级别较高的佛教寺庙,如位于成都市区的文殊院、昭觉寺,其区位条件良好,且资源级别较高(文殊院与宝光寺均在1983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寺院),其周边是商业活动密集区,寺庙为繁华与现代氛围所笼罩,圣俗二界交流频繁。这类寺庙因其可进入性强,游客与信众出入便捷,加之人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