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分析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分析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6-08-05T11:47:30.5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吴艳

[导读]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入侵尿路而引起的感染。

吴艳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分析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治临床资料,观察其诊断效果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治愈率为95.83%(115/120),而剩余5例患儿因病情加重转院治疗。所有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复查3-10天内的尿常规,所有患儿均正常,平均为(6.23±0.12)天;在清洁尿细菌培养中

59例阳性患儿,转阴率为88.14%。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结论: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早期诊断,利于患儿早期治疗。

【关键词】小儿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分析;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43-02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入侵尿路而引起的感染,通常会累及泌尿道。由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成人较为相似,易造成误诊,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应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1]。为此,本文特将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效果及治疗方法、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治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且本次研究均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腹胀、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其中,出现黄疸患儿39例,出现终末血尿患儿46例,出现体质量增长患儿35例。本次研究共有78例男患儿,42例女患儿,年龄最大的12个月,最小的2个月,平均为(7.54±0.13)个月。

1.2 方法

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采用尿液涂片进行镜检,其中,阳性率为105例;而在尿常规检查中,离心尿镜检查白细胞计数>6个/HP;清洁尿细菌培养中阳性59例,阴性61例;69例患儿行尿细菌培养前,曾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10例,均为大肠杆菌生长;51例患儿在尿细菌培养后再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14例,分别为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生长。

(2)B超检查:所有患儿均采用双肾B超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患儿表现为肾盏、输尿管扩张。

(3)血管常规检查:检查52例为急性上尿路感染,均表现为WBC计数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而检查68例为下路尿路感染患儿,其中,重度贫血患儿43例,25例蛋白质营养不良。

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尿路感染的患儿给予充分休息,每天饮水200ml,对高热的患儿应给予退热治疗;而对于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患儿给予阿托品口服治疗,给予0.01mg/(kg?次),每天3次,或给予患儿山莨菪碱0.5~0.8mg/(kg?次),在使用5~6次见效后,进行减量治疗,每天3次;根据经验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实验室检查、药物敏感检查及尿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及用量,每个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治愈率为95.83%(115/120),而剩余5例患儿因病情加重转院治疗。所有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复查3-10天内的尿常规,所有患儿均正常,平均为(6.23±0.12)天;在清洁尿细菌培养中59例阳性患儿,转阴率为88.14%(52/59)。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头孢曲松。

3.讨论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病症占泌尿系统疾病的13%。小儿泌尿系统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侵入泌尿道,并侵犯尿路粘膜及组织,同时还由于小儿输尿管及膀胱间的瓣膜功能较弱等生理特点,易引起病原菌体上行感染。小儿期反复感染者,患儿常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临床用认真寻找病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治肾损害的形成[2]。

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对其进行检查时,应根据其症状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年长患儿的症状与成人患者的症状较为相似,但婴幼儿期的排尿症状不明显,极易导致误诊。因此,对于反复腹泻、黄疸、血尿等原因不明患儿应在采用抗生素治疗前,对其进行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菌计数等试验。

由于小儿不能对其排尿进行有效控制,且尿路较短,未对肛门及会阴清洁等因素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为此,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应时刻加强对患儿外阴及尿道口的清洁。对于伴有高热及尿路刺激的患儿,应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根据经验合理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再根据临床及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及用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用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头孢曲松[3]。

综上情况可知,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治愈率为95.83%(115/120),而剩余5例患儿因病情加重转院治疗。所有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复查3~10天内的尿常规,所有患儿均正常,平均为(6.23±0.12)天;在清洁尿细菌培养中59例阳性患儿中,转阴率为

88.14%(52/59)。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头孢曲松。

总而言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早期诊断,利于患儿早期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