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茉莉花_茶_产区概览_陈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主要茉莉花(茶)产区概览
我国主要的 茉莉花(茶)
产区
调查统计表明,现在全国一半以上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生产集中在广西横县,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尚有少量种植。
这其中又以云南元江、四川犍为为较大的种植区域,但实际面积都在5000--10000亩左右。
至于历史上的茉莉种植和花茶生产重点地区,如浙江金华、江苏的苏州和南京、广州芳村、福建福州已基本不生产茉莉花茶了。
1、福建产区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福州是我国茉莉花茶最早的加工中心。
以福州为中心,花茶的窨制从12世纪才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
茉莉花茶曾经是福建茶叶的辉煌,也是花茶独傲群芳的标志。
当时福建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生产主要分布于福州市郊及闽东北地区,这期间曾出现过两个较为鼎盛的时期。
第一个全盛时期是在1928年—1938年。
当时国内约有茶商80多家云集到福州开行、办厂、设庄经营茉莉花茶,也有外商先后在福州开设洋行,将福州花茶远销到欧美和南洋各地。
抗战时期,福州花茶生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众多茶商停业、花园茶园抛荒,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福州的香花产量(主要是茉莉花)只有200吨,仅为全盛时期最高年份的6%。
第二个全盛时期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
当时全国茉莉花茶年产量达到1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花茶平均价格约在50—60元/公斤,比铁观音还高。
文/陈殷
据称,当年福州花茶年生产量高达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茉莉花在福州大量种植生产,有其独特的原因。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茉莉花生长,当时普遍种植并广泛用于窨制花茶的茉莉品种有单瓣、双瓣两种,所以福州生产的茉莉花茶有一种特别的清香,配以外形优美的福建绿茶,其白毫很多很足,茶坯无苦涩味,很容易吸香,所以纯正的福建茉莉花茶香气清雅,口感柔和,茶味醇和,含香持久,汤色黄绿澄明,为其他花茶所不及,很受茉莉花茶消费者亲睐。
但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扩大挤占了大量的农田和劳力,从1995年起,福州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降,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已由高峰时期1994年的2.6万亩下降到了如今的不足千亩。
比如,新店原来是福州重要的茉莉花生产基地之一,最兴旺时有十多家花茶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店被确定为福州市的菜蓝子基地,现在又是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新店如今一个茶厂也没留下。
福建茉莉花茶就这样渐渐地走向衰落了,目前整个福建的茉莉花种植面积已不足万亩了……
2、浙江产区
浙江的茉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金华地区和钱塘江两岸。
金华是浙江历史上茉莉花茶的主要产区,最著名的产地是罗店乡,其盆栽茉莉花和茉莉花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但由于浙江冬季气温较低,危及到茉莉的安全越冬,全省除浙南少数花区可露天栽培外,其他花区均为盆栽。
而茉莉花盆栽栽培成本较高,加上1991年冬春金华地区遭受严重的冻害,茉莉花大批死亡,损失惨重,随后许多产花县、市相继转产,至今已鲜有人种植了。
3、江苏产区
江苏花茶生产的鼎盛时期主要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海运受阻,茶商因而转到苏州窨制花茶。
苏徽帮茶商将福州窨花技术传入苏
Chinese Tea World23
州,促进了苏州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苏州窨花工艺”。
苏州是全国香花四大产区之一,苏州花茶在历史上十分悠久,很有名气。
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间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
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至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江苏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较为著名的地方——南京。
南京历史上种植茉莉花较多的地方是花神庙和栖霞山,其种植历史较为久远。
茉莉花在南京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曲《好一朵茉莉花》从南京唱响全国,传唱海外。
但除作了吟咏歌唱,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南京的女子就把茉莉花作为一种妆饰簪在发髻上,日渐形成‘簪茉莉’的习俗,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但时至今天,苏州、南京的茉莉花由于城市建设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只局限于盆栽用作观赏了。
4、湖南产区
在湖南,茉莉花是攸县的特产,攸县栽培茉莉花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初始是从江西引种单瓣茉莉,后又从越南引进双瓣茉莉,成为湖南茉莉花的主要产地。
此外,长沙市郊、宁乡、益阳、衡阳、零 陵、湘潭等地也曾有零星种植。
解放以前,攸县的茉莉花栽培仅限于攸县城关西郊,全部是盆栽种植,一年为3000—5000钵左右,最高年份近万钵。
上世纪60年代,改盆栽为露地栽培,加快了茉莉花的发展。
1965年,城关百花场种植茉莉花30多亩,年产鲜花200多公斤。
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721亩,年产鲜花3520担,到了1996年,茉莉花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花茶产量达3万多担……
据调查,目前湖南的茉莉花已经鲜有连片种植了,该省最大的花茶企业长沙茶厂已改在横县设点窨制花茶多年。
Chinese Tea World 25
5、江西产区
江西原先只在南昌等地栽种茉莉花,由于南昌冬季必须采取防冻措施,方可使茉莉花安全越冬。
后来由于吉安气温比南昌高,地栽茉莉可自然越冬,遂成为江西茉莉的主产区。
但现在已很少有人栽种了。
6、四川、重庆产区
西南茉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市郊及犍为、宜宾、乐山、荣县、绵阳、温江、万县、南充、邛崃等地,以犍为为主要产地。
犍为县清溪镇自上世纪和六十年代开始引种茉莉花,种植高峰期据称曾达到2万多亩的规模。
但目前四川、重庆产区茉莉花的总种植面积估计也不足万亩,只可就近满足省内部分地区消费的需要。
7、云南产区
云南是我国新兴的茉莉花产区之一。
云南1998年开始从横县引种植茉莉花,大多分布在元江、澜沧江流域,主要集中在元江县、昌宁县和思茅港等地,2008年全省茉莉花的种植面积约为5000亩。
其中元江3000亩,花茶加工厂10家。
8、广东产区
广东产区以芳村为代表。
据历史记载,芳村是千年花乡,种植茉莉花的历史尤为悠久。
早在南汉时期,花地就以盛产素馨、茉莉花而名闻天下。
《全芳备组》引述宋代《郑松窗诗注》曰:“广州城西九里曰花田,尽栽茉莉及素馨。
”可见,当年茉莉和素馨在花地比比皆是。
芳村在明代以前还是“素馨茉莉天香国”。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州市政府在芳村建起了一个香料厂,专门加工茉莉花香料,从而掀起了芳村种植茉莉花和加工茉莉花茶的热潮。
统计数字表明,1959年芳村区的香花(主要是茉莉)种植面积为109公顷,1965年为123公顷,1970年为131公顷。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把“花”当作村资修来批
判,芳村区的茉莉花产业因此遭受打击,花茶加工和香料厂也开始衰落。
80年代改革开放后,芳村区的花农又恢复种植茉莉花。
1985年,芳村区的茉莉花种植达到300多公顷,大大小小的花茶加工厂、香料厂共计有100多家。
但是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大量的茉莉花地被挤占,曾经风云一时
的芳村区茉莉花产业也就无可挽回走入了历史。
9、台湾产区
台湾省茉莉花的主产地集中在彰化县的花坛乡和台北县的三峡镇。
其中花坛乡在极盛时期曾种植茉莉120多公顷,年产鲜花240吨,全台湾加工花茶的茉莉花80%以上来自花坛乡,花茶加工成为该乡特殊的地方产业。
然而,近年来台湾的茉莉花生产严重萎缩,已种植不多了。
近年已有台湾客商转向越南和广西横
县设厂窨制花茶。
10、广西产区
广西在1980年以前,茉莉花只有零星种植,后来随着花茶加工和茉莉香料生产的发展,茉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展,至1991年全区共种植茉莉1453.3公顷,产花8000吨,加工花茶15955吨,占当时全国花茶总
量的21.33%,仅次于福建。
到了1993年春,茉莉种植面积已跃居全国之首。
产区大多分布在南宁、玉
林、钦州、桂林、百色、贵港等地市,主要在横县、邕宁、灵山、容县、宾阳、贵港等县市种植。
目前除横县外,只有南宁市郊、宾阳、灵山尚有零星种植,面积约为1000多亩。
一、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至1990年从计划发展向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自发阶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花茶加工厂与花农的关系也由原来的 “订单”方式向市场化过渡。
第二阶段:1991年至1999年政府引导发展阶段。
针对茉莉花茶产业出现的“花多厂少”和国内茉莉花茶供不应求的现象,1991年,横县县委、县政府成立“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管理办公室”(简称“花茶办”),以“花茶办”的成立为标志,整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政府加大了产业的引导力度。
至1993年,花茶加工厂增加至107家,茉莉花种植面积达7.1万亩。
1997年茶厂发展最高峰时达到190家,花茶产量4.5万吨;1998年减至150多家,1999年稳定在180家左右,茉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年产鲜花5万吨,花茶加工能力10万吨,实际加工量5万吨。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9年是茉莉花产业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以横县获得“中国茉莉之乡”、承办首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和成立“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为标志,进入了政府全面引导和加快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时期。
2000年横县获得“中国茉莉之乡” 和成立“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2004年举办了第四届,2007年举办了第五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
到2008年,横县的花茶加工企业稳定在150家,茉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茉莉花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鲜花5.5万吨,花茶加工量6万吨,2007年茉莉花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鲜花6万吨,花茶加工量近6.5万吨,2008年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鲜花5.3万吨,产量比2007年减少,但花价却翻了一倍,全县茉莉花平均花价达13.5元/公斤,销售收入7亿元,花茶加工108万担。
二、横县茉莉花产业经营现状及成效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08年,全县种植茉莉花的农户6.8万户,花农33万人,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鲜花8万吨,其中,建设无公害茉莉花生产基地8万亩,有机茉莉花2000亩;有通过QS认证花茶加工企业160家,年产花茶7万吨,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茉莉花茶加工基地。
2008年初虽然受冰冻雨雪灾害的影响,造成我县茉莉花发育迟缓,花蕾少,茉莉花上市时间推迟,年产鲜花5.3万吨,产量比2007年减少,但花价却翻了一倍,全县茉莉花平均花价达13.5元/公斤,销售收入7亿元。
全县年产茉莉花茶108万担,比2007年增长15%,产值25亿元。
全县拥有自营品牌花茶18个,产量占全县花茶生产总量的20%,销量占全国的17%。
有9家花茶加工企业被评为“全国优秀花茶加工企业”,广西金花茶业公司连续两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百强茶叶企业”,引进一家年产10吨的香精香料加工厂,拓宽了产业链。
2、实现了农民和财政双增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茉莉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就业,活跃了市场,拉动了横县茶叶种植、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2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
据统计,每年到横县经营茉莉花茶的客商达5000多人,参与花、茶运输的车辆有1000多辆,以茉莉花风情游为主线的观光旅游人数达到50多万人次。
茉莉花茶产业成为横县覆盖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最早实现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最显著的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3、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市场交易活跃。
建立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
加大对市场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经营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加强信息服务,花茶行情信息系统与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联网,每天在第一时间发布茉莉花、茶叶的交易价格、成交量、产量动态和市场趋势;在互联网建立“广西西南茶城”网页,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经营风险。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提高服务水平,花茶市场交易活跃。
目前横县西南茶城分为三大交易区:茉莉花交易市场、原料茶交易市场、成品茶市场。
茉莉花交易市场——建成于1993年6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20个,200多个经营户,主要用于茉莉花、玉兰花交易。
花季期间,平均每天有2万多花农在市场内交易,茉莉花日成交量达180—300吨,每年茉莉花交易量达6万吨左右,玉兰花1300吨左右,总成交额4.5亿元。
2008年由于受冰冻雨雪的影响,西南茶城茉莉花成交量4.5万吨,花价却翻了一番,成交额 6亿元,
原料茶交易市场——建成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18个,主要用于绿茶茶坯交易。
为广西横县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供应花茶茶坯。
有来自福建、云南、贵州、湖北、浙江、安徽等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叶品种繁多,每年成交量5万吨左右,交易额13亿多元。
2008年茶叶成交量6.1万吨,成交额19亿元,已经成为卖全国茶、买全国茶的市场,是目前全国绿茶吞吐量最大的茶叶专业市场。
成品茶市场——2005年9月3日开业。
新建的西南茶城成品茶市场首期工程占地10860平方米,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有商铺84间,分成42平方米和66平方米两种规格,每间商铺均设有卫生间,各种设施齐全。
原产地茶商入场经营、直销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红茶和全国各地名茶、茶干、横县茉莉花茶以及各种茶具、茶叶包装。
成品茶市场将依托全国最大茶叶加工市场和现有的茶叶经由中国东盟博览会辐射全国及东南亚。
三、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全力打造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茶”品牌。
随着茉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横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茉莉花茶产品的质量,全力打造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茶”品牌。
在茉莉花种植过程中,按照广西发布实施的《原产地域产品 横县茉莉花》的(DB45/213)地方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繁育、种植管理、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从而逐步实现花茶产品的有机化生产。
在茉莉花茶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广西质监局发布实施《茉莉花茶》的(DB45/T384)的地方标准,对茉莉花茶的产品分类与原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进行严格的把关,保障茶品的质量安全,质监部门严格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QS),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到位。
2006年4月横县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横县茉莉花茶”证明商标,2006年7月“横县茉莉花”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横县茉莉花茶”品牌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著名品牌产品有:“金花”牌、“郁江”牌、、“南方”牌、“灵香”牌、“天晨”牌、“金莉”牌等,花茶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横县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设立“横县茉莉花茶”直销点,不断扩大市场,重质量、讲信誉,扎扎实实打造“横县茉莉花茶”知名品牌。
为了更好地促进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横县从建立现代化大型花茶企业,兴建茉莉花、玉兰花香料厂,建立茉莉花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华茉莉园”等方面大做文章,不断提高茉莉花产量和质量,扩大茉莉花的利用途径,提高茉莉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横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开放的横县生机无限,创新的横县前景灿烂。
Chinese Tea World27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茉莉花产区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着。
这从我国茉莉花产地的历史变迁可以得到证实:近30年来一方面原是有的老产区在萎缩、衰退、消失;另一方面是新的产区在崛起、壮大。
全国茉莉花产业的重心已由我国的东南向西南转移,主要原因是:
1、沿海城市的扩大,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和开发,压缩了茉莉花产业发展的空间
受这方面的因素影响,在茉莉花产业发展史上的老区,如福州、广州芳村、苏州、南京等地体现尤为明显。
如果现在再到这些地方去寻访茉莉花的踪迹,已经很难再寻觅到茉莉花的芳香了,替代昔日连片茉莉花园的多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和工厂企业了。
2、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论其生产条件是很适宜种植茉莉花,但由于这些地方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区,土地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都很高,而茉莉花茶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采收茉莉花纯靠手工,这样就必然增大了花茶生产的成本,致使花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远低于开发其他产业,利润空间小,加上花价不稳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因而这些地区就不再可能成为花茶产地了。
茉莉花生产老区衰落和新区兴起的原因
Chinese Tea World 29
3、气候交通条件的影响
茉莉喜温热怕冷,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这就是我国茉莉花产区目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在长江以北虽然也有些地方盛产花茶,如苏州、南京、浙江等地,但这些地方种植茉莉花大多以盆栽方式进行,在冬春寒冷季节必须移到室内,之所以这种种植模式在当时也能够存在,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交通条件。
现在,全国各地的交通条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而长江以北寒冷的花茶销区以盆栽的方式种植和生产花茶已不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这也是花茶产区转移到广西横县、云南元江等地的原因之一。
4、政策的导向影响
政策导向也是影响茉莉花产业兴衰的原因之一。
如福州和广州芳村,作为历史上的花茶重要产区,各方面条件十分适宜发展茉莉花产业,但由于当初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扩大,很多产业作为高效益产业出现,花茶这种低效益的产业就很自然地失去了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而较为边远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如沿海地区,如广西横县,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和保障措施,抓住有利的机遇加以培植,因而能做强做大。
目前横县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和花茶加工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中长期内横县的这些优势基本不会改变,横县的优势有:
1、地处亚热带,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为1778.3小时,年平均气温21.4℃,年降雨量1236—1530毫米),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茉莉花的生长。
2、茉莉花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大规模商品化发展也有近30年。
3、土地广阔、肥沃,劳力资源丰富。
全县有耕地面积95万亩,人口将近120万。
4、政府重视,产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5、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和花茶加工量已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70-80%。
茉莉花喜温热怕冷,在当今交通如此方便的条件下,茉莉花产业转移到西南的内陆那些气候条件适宜、经济又不是十分发达的地区是自然的事情。
但纵观现在的茉莉种植和花茶产区,若干年内谁又将与横县一争雌雄呢?
1、四川犍为
有利条件:(1)、处于传统的花茶销区内。
四川、重庆地区传统上都有饮用花茶的习惯,花茶在这些地区有相当的消费群体,是我国西南茉莉花茶较为重要的销区之一;(2)、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地区,适宜种植茉莉花,茉莉花种植已有一定的基础;(3)、人口较为密集,劳力资源比较丰富;(4)、政府较为重视。
欠缺条件:(1)、受制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茉莉花的产花季节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低;(2)、基础设施、群众的思想意识和市场承受力尚未十分成熟。
十年或若干年,谁与横县争高低
Chinese Tea World 31
2、云南元江
有利条件:(1)、位于热带、亚热带、温带横跨的地区,适宜种植茉莉花;(2)、位于产茶大省;(3)、茉莉花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不利条件:(1)、劳力资源较少(全县总人口只有约20万人);(2)、缺乏大规模种植茉莉花的所需用地(全县耕地面积只有1.75万亩);(3)、茉莉花产业属于效益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该县发展的高税高效益产业如甘蔗、烟草在政策、用地、人力方面相冲突。
3、福建地区
有利条件:(1)、气候适宜,在历史上曾是全国花茶的重点产区,基础较好;(2)、属全国的重点产茶大省;(3)、交通设施完善,水路、陆路、铁路四通八达;(4)、政府重视,企业参与意识强。
近年来,福建的福州、福鼎、政和、松溪等地方政府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发展茉莉花产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单是福州市就计划在2009年推出五大举措重振茉莉花产业);(5)、恢复发展茉莉花种植的地区分布在福州的闽江沿岸、连江、晋安和永泰等半山区以及福鼎、政和、松溪等县市,劳力、耕地资源分布较广,也较为丰富。
不利条件:1、茉莉花种植是一种较高强度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效益常受市场因素制约,波动较大,花农积极性常受此影响;2、横县茉莉花产业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种植和加工都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规模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较为完善。
不难看出,在若干年内,横县在全国茉莉花产业的龙头地位还是较难以动摇的,有竞争优势的四川犍为、云南元江以及最具竞争实力的福建地区想要在若干年内将茉莉花产业培植成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茉莉花产业的形成不但要具备茉莉种植所需要的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劳力和土地等资源优势,还要有连贯的政策支持、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还要经得起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时间的考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