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双出口术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行主动固定起搏器术一例

合集下载

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

邓洁;姚雨凡
【期刊名称】《云南医药》
【年(卷),期】2006(027)003
【摘要】本院自1998年7月~2006年2月间,住院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儿童患者术后并发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者6例,均进行了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54-255)
【作者】邓洁;姚雨凡
【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J], 蒲晓芳;余更生
2.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J], 潘世伟;萧明第;刘迎龙
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J], 高瑛;孟娜琳;白淑萍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与随访 [J], 陈玲;史
珍英;苏肇伉;丁文祥
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儿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 [J], 高大胜;蔡鑫;包宗明;宋叶年;冯慧勤;史晓俊;王本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个案护理

一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个案护理

一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个案护理心脏电激动传导过程中,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导致心律失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的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似。

一、病例介绍基本病史:患者,女性,81岁,因“反复心慌、胸闷2年余”入院。

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心慌、胸闷,与活动无明显相关,可自行缓解,反复于当地医院及人民医院就诊。

半月前再次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夜间加重,坐起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端坐呼吸,影响入睡。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尚可。

入院诊断为1、高度房室传导阻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拟性心脏起搏器治疗。

查体:神清、精神可,口唇无紫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及包块,双下肢无浮肿。

入科体温36.7℃,脉搏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4/70mmHg。

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2:1房室传导阻滞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示:频发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呈高度房室传导阻滞,RR 最长可达3.9s。

二、病因最常见的是传导系统的纤维化和硬化及缺血性心脏病,少数见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

三、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现象。

若心率过慢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出现晕厥(发生率可达60%)、阿-斯综合征等。

脉压差增宽,轻至中度的心脏扩大,心前区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四、治疗要点入院后予以入住CCU病房,加强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药物提升心率、控制血压及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病因和诱因。

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入导管室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五、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简要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减轻心理负担。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8-06-11T18:54:44.2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余阳[导读] 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余阳北京市海淀医院内科 100080 摘要:目的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8月,其均接受起搏器进行治疗,采用四级标测导管对其电生理情况进行标测,同时实施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干预,对其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3例宽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及以上,其均为希氏束下阻滞;27例为窄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以下。

结论多数宽QRS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阻滞部位主要为希氏束以下,而QSR较窄患者的阻滞则主要在希氏束以上。

关键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患者的心脏房室传导系统的部分部位或其多个部位因出现不应期异常延长的情况,使激动从患者的心房向其心室传导中发生传导中断或延缓的情况,其中心脏传导阻滞的一种,临床较为常见,属于慢性心律失常[1-2]。

本文主要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8月,其均接受起搏器进行治疗,对其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

50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7/23,年龄范围为38岁-71岁,年龄均值为(52.63±5.33)岁。

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知情也同意的状态下实施本次研究。

1.2 方法采用四级标测导管对其电生理情况进行标测,同时实施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干预,根据其V(心室电图)和H(希氏束电图)的关系来对患者的具体阻滞部分进行判断。

1例罕见的复杂先心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护理

1例罕见的复杂先心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护理

1例罕见的复杂先心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护理李秀波;齐艳玲;李松梅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6(022)025
【摘要】@@ 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易早期发生肺高压进而并发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和心力衰竭,75%的患儿在1岁以内死亡.但同时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2004年6月,我科对1例此类病例成功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精细的护理,患儿康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李秀波;齐艳玲;李松梅
【作者单位】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二科;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二科;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口泰溶液在复杂先心病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儿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2.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3.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早期处理
4.1例早产低体重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
5.25例先心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院外救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性自搏一例

院外救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性自搏一例

院外救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性自搏一例
王坤;杨萍芬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4(007)020
【摘要】1 病例简介。

患者,男,83岁。

因头晕、乏力2h,神志不清1h呼叫120急救。

患者2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大汗,伴恶心,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

1h前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躁动。

患者于10年前
因急性前壁心梗、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治疗并安装起搏器。

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0号,血压(180—150)/(90~100)mmHg(1mmHg=0.133
【总页数】1页(P1468-1468)
【作者】王坤;杨萍芬
【作者单位】100031,北京市,北京急救中心急救部;100031,北京市,北京急救中心
急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6
【相关文献】
1.心房颤动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1例 [J], 陈年菊;江声选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交接性逸搏心律并双侧束支阻滞及传出阻滞、源于左前分支阻滞区下方的室性逸搏 [J], 李燕丽
3.低血钾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一例 [J], 秦聪
4.临时起搏器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频发室性逸搏的疗效研究 [J], 谭其平; 梁伦
昌; 丁延龄; 梁鉴文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伴Wedensky现象一例 [J], 肖煜东;初影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标题】: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经验分享与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总结一起搏器个案护理的经验,探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病例介绍、护理措施、护理难点与对策、护理体会与反思。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慢性心功能不全,反复晕厥就诊。

心电图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

经家属同意,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二、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起搏器的作用、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定期随访。

【三、护理难点与对策】:1.护理难点一:患者及家属对起搏器知识缺乏,担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对策:加强健康教育,详细解释起搏器的作用、手术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依从性。

2.护理难点二:术后伤口感染风险。

对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伤口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发生。

3.护理难点三:患者心理负担重,担忧生活质量受影响。

对策:关心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四、护理体会与反思】:1.护理体会:本案例患者成功康复,充分体现了医护团队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及时给予解答和心理支持,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2.护理反思:在护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起搏器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通过对本起搏器个案护理的总结,我们认为完善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难点对策以及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苯妥英钠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例护理

苯妥英钠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例护理

苯妥英钠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例护理饶建云;黎晓兰;詹艳荣【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是临床一种严重缓慢性的心律失常。

药物作用是临床中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之一,常见的这类药物有: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现将我院1例因服用苯妥英钠致Ⅲ°AVB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的病例及护理介绍如下。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06(003)001【总页数】2页(P305-306)【关键词】苯妥英钠;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护理【作者】饶建云;黎晓兰;詹艳荣【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襄樊,441000;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襄樊,441000;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襄樊,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6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是临床一种严重缓慢性的心律失常。

药物作用是临床中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之一,常见的这类药物有: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现将我院1例因服用苯妥英钠致Ⅲ°AVB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的病例及护理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反复头晕、黑矇1 d,晕厥1次”于2005年5月16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 d出现头晕、黑矇、自觉心跳缓慢,发生晕厥1次,摔倒在地,数分钟后苏醒。

无胸闷、胸痛,无发热、无肢体活动障碍。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005年3月诊断为前额窝底脑膜瘤。

于3月17日在全麻下行前额窝底脑膜廇切除手术,术后放疗,为了预防脑膜瘤术后癫痫,服苯妥英钠(DPH)0.1 g 3次/d。

入院时查体:T 36℃,R 20次/min,P 48次/min,BP 105/60 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48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门诊心电图(ECG):①窦性心律;②Ⅲ°AVB;③交界区逸搏心律;④完全性右束之阻滞。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魏 婕摘要:目的 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2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86例,拟采用植入起搏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RVAP 组在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RVMSP 组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在电极植入后5min 及电极植入后12个月时记录心脏指数(CI )㊁每搏量(SV )㊁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左室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E/A )㊁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㊁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DS )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 ),植入后5min 测试心室电极参数,比较两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㊂结果 术后12个月时,RVAP 组和RVMSP 组CI 分别为2.41ʃ0.31㊁2.70ʃ0.29,SV 分别为(70.34ʃ8.14)mL ㊁(80.13ʃ8.79)mL ,E/A 分别为1.27ʃ0.32㊁1.68ʃ0.35,LVEDD 分别为(48.35ʃ8.97)mm ㊁(42.68ʃ9.54)mm ,LVEDS 分别为(39.15ʃ8.24)mm ㊁(31.57ʃ8.42)mm ,LVEF 分别为(53.37ʃ10.51)%㊁(60.24ʃ1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RVAP 组在电压阈值高于RVMSP 组[(0.68ʃ0.12)V 与(0.61ʃ0.10)V ],R 波振幅低于RVMSP 组[(17.24ʃ2.53)mV 与(18.91ʃ3.18)mV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RVAP 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7.91%(12/43)㊁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84%(21/43),均高于RVMSP 组的6.98%(3/43)㊁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 <0.05;χ2=16.298,P <0.05)㊂结论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利于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降低心律失常远期风险性㊂关键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室中位间隔部;左心功能;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中图分类号:R 541.7 R 256.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19.17.034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heart -block ,AVB )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在Ⅰ度或Ⅱ度时临床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心悸㊁头昏㊁乏力,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旦病情进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的激动完全不能传导至心室,房室运动失去了协调性,可以导致心源性昏厥㊁心搏骤停等,危及病人生命[1]㊂临床建议对于症状明显㊁心室率缓慢者,应早期给予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目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利用起搏器发出规律的脉冲,维持正常心脏跳动和射血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2]㊂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 ,RVA )是传统的起搏部位,由于便于永久起搏器电极的到达和长期固定,成为临床最常使用的心室电极植入部位[3]㊂但临床实践发现[4]右室心尖部起搏后瞬时可造成左右心室间以及左室内的收缩不同步,增加二尖瓣反流,损害正常的左心收缩性,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㊂随着对心脏电生理分析发现,右室中位间隔部可类似于希氏束-浦肯野氏纤维的正常生理性传导,对于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5]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2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86例,拟采用植入起搏器治疗,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31~67岁;伴随疾病:高血压35例,冠心病13例㊂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RVAP 组在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RVM -SP 组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植入起搏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㊂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㊂表1 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 性别[例(%)]男女年龄(岁) 伴随疾病[例(%)]高血压冠心病RVAP 组4324(55.81)19(44.19)49.62ʃ6.5819(44.19)6(13.95)RVMSP 组4325(58.14)18(41.86)50.13ʃ7.1416(37.21)7(16.28)统计值χ2=0.047t =-0.344χ2=0.434χ2=0.091P0.8280.7310.5400.7631.2 纳入标准 确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首次植作者单位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安徽池州247000),E -mail :weijiexn @引用信息 魏婕.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7):2671-2674.入起搏器病人;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中需与医师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基本资料完备,病人具有日常行动能力,治疗依从性好㊂1.3 排除标准 存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其他脏器原发病;持续性房颤㊁心房扑动㊁频发室性早搏㊁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既往有胸部或心脏手术史;预计生存年限<1年者㊂1.4手术方法术前由医务人员确定病人的姓名㊁性别㊁年龄及心电图基础状况,符合标准后进入手术室,术前准备:碘酊㊁70%乙醇溶液㊁1%利多卡因㊁心脏监护仪㊁心脏电复律除颤器和氧气㊁气管插管㊁电极㊁起搏器㊁起搏参数分析仪㊂术前1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病人取仰卧位,躺在X线床上,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备皮㊂①静脉选择:首选头静脉,其次选左或右锁骨下静脉,采用Seldingerᶄs法建立静脉通路,送入J型导引钢丝,在X线透视下确认J型引导钢丝进入右心系统;②囊袋制作:切开皮肤5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深筋膜,在切口下方制作与起搏器大小相适应的囊袋,彻底止血;③电极植入:沿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套管,拔除套管后,沿扩张管送入起搏导线进入右心房㊂分别将心房㊁心室起搏导线放置在合适位置,RVAP组在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RVMSP组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植入起搏器㊂④电极固定:在脉宽0.5ms下心房起搏阈值ɤ1.5V,心室ɤ1.0V;心房内P波振幅ȡ2mV,心室R波振幅ȡ5mV;阻抗一般在300~ 1000Ω,高阻抗导线可在1000~2000Ω㊂测试参数合适,并固定心房㊁心室起搏导线;⑤起搏器埋植:取出纱布,将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并放入囊袋中,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并注意观察心电图中有无起搏信号,并观察起搏㊁感知功能是否正常㊂术后处理:返回病房,盐袋压迫止血6~8h;平卧24h,左肩部制动,术后24~48h开始在床上及床边活动;全身使用抗生素3~5d防止感染,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 7d后拆线,进行心电监护观察㊂1.5评价指标1.5.1超声心动图检查病人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别在电极植入后5min及电极植入后12个月时记录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仪器为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IVIDE9二维彩色超声成像系统,探头频率20~40MHz,在病人安静休息30min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充分暴露前胸部位,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启动仪器,记录以下数据,包括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㊁每搏量(stroke volume,SV)㊁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左室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E/A)等;启动多普勒速度显像模式,通过多平面㊁多方位超声成像可对每个心腔检查,测量心脏各房室内径,测得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㊁左室收缩期末内径(end systolic inner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S)等,采用双平面simpson 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㊂由我院专业彩超室人员执行㊂1.5.2临床观察指标在电极植入后5min测试心室电极参数:电压阈值㊁阻抗㊁R波振幅和斜率㊂1.5.3随访观察并记录病人术中心包压塞㊁房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㊂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比较术后5min,两组病人CI㊁SV㊁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术后5min比较,RVAP组术后12个月时CI㊁SV㊁E/A降低;与RVAP组比较,RVMSP组术后12个月时CI㊁SV㊁E/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两组病人心脏血流动力学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CI SV(mL)E/ARVAP组43术后5min 2.75ʃ0.3681.25ʃ9.61 1.73ʃ0.42术后12个月 2.41ʃ0.3170.34ʃ8.14 1.27ʃ0.32t值 4.932 5.681 5.713P0.0000.0000.000 RVMSP组43术后5min 2.73ʃ0.3280.86ʃ9.27 1.74ʃ0.40术后12个月 2.70ʃ0.291)80.13ʃ8.791) 1.68ʃ0.351)t值0.4560.3750.740P0.6500.7090.461与RVAP组同时间比较,1)P<0.052.2两组左心功能比较术后5min,两组病人LVEDD㊁LVEDS㊁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术后5min比较,RVAP组术后12个月时LVEDD㊁LVEDS升高,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VAP组比较,RVMSP组术后12个月时LVEDD㊁LVEDS较低,LVEF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组左心功能比较(xʃs)组别例数时间LVEDD(mm)LVEDS(mm)LVEF(%) RVAP组43术后5min40.21ʃ9.5831.26ʃ9.5162.18ʃ12.24术后12个月48.35ʃ8.9739.15ʃ8.2453.37ʃ10.51t值-3.867-4.112 3.581P0.0000.0000.001 RVMSP组43术后5min40.13ʃ10.0730.43ʃ8.5961.57ʃ11.59术后12个月42.68ʃ9.541)31.57ʃ8.421)60.24ʃ11.681)t值-1.205-0.6210.530P0.2310.5360.597与RVAP组同时间比较,1)P<0.052.3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RVAP组电压阈值高于RVMSP组,R波振幅低于RVM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阻抗㊁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4㊂表4两组病人临床观察指标比较(xʃs)组别例数电压阈值(V)阻抗(Ω)R波振幅(mV)斜率(V/S) RVAP组430.68ʃ0.12574.23ʃ29.6817.24ʃ2.53 1.46ʃ0.75 RVMSP组430.61ʃ0.101)561.38ʃ32.4518.91ʃ3.181) 1.42ʃ0.61 t值 2.937 1.916-2.6950.271 P0.0040.0590.0080.787与RVAP组比较,1)P<0.052.4随访结果两组病人均成功植入心房和心室电极,术中未出现心包压塞㊁房间隔穿孔等并发症㊂术后12个月的随访期未出现失访病例,RVAP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7.91%(12/43)㊁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84%(21/43),均高于RVMSP组的6.98% (3/43)㊁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 P<0.05;χ2=16.298,P<0.05)㊂3讨论在心脏传导过程中,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路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因房室传导系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6]㊂由于心动过缓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引起大脑及其他脏器血供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眩晕㊁黑朦㊁心悸等表现㊂另外有Moore等[7]研究发现,与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比较,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出现心力衰竭及猝死的风险成倍增高㊂临床需要针对病因治疗,无明显症状者可定期随诊,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起搏治疗㊂Chen等[8]报道,大多数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暂时的,预后较好,一般不需永久性起搏治疗㊂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论任何梗死部位㊁逸搏心律的QRS波形,都应进行临时心脏起搏[9]㊂近年来,生理性起搏的理念广泛普及,起搏器及起搏器电极的不断发展,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病人不断增多㊂心室电极植入部位是决定术后病人心脏激动㊁传导及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10]㊂尽管起搏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置入起搏器来仿生理状态下心脏激动顺序,但目前仍无法完全模拟正常的起搏模式㊂受到操作技术及起搏器功能的限制,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室电极多位于RVA,由于此处肌小梁较为丰富,便于电极固定,不易脱落及移位,故成为传统的起搏器心室电极植入部位[11]㊂然而RVA起搏时电刺激起始于右室心尖部,虽然能维持稳定的心室率,大部分电激动-右室心尖部-浦肯野纤维-右束支-希氏束-左束支-左心室,或部分电激动-室间隔-左心室,电激动传导途径及心室激动顺序均与正常生理有差异,导致左右心室同步性丧失,左心室激动明显晚于右心室,丧失了心脏整体的协调性,二尖瓣反流增加,从而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12]㊂刘胜强等[13]报道,进行RVA起搏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术后12个月时LVEF明显降低㊂据张金龙等[14]报道,约10%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内,逸搏心律不稳定,常需永久起搏治疗,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希氏束起搏是最适合的起搏位置,但操作时间长,精确定位困难,难以在临床上普及㊂正常生理状态下,由窦房结产生激动下传,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同步激动㊂右心室间隔起搏,心室最早激动点接近希氏束,心室激动顺序从室间隔向双心室和心尖部扩散,终止于心底部,激动传导顺序接近生理状态,有利于保持正常生理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可明显减少二尖瓣反流[15-16]㊂已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是接近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在植入技术上安全㊁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㊂有些学者认为此处起搏能减少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17]㊂通常右室间隔部可分为上㊁中㊁下三个部位,尤其是中位间隔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此处心室激动点最接近希氏束,起搏电流能够部分通过正常的传导系统[18]㊂姚丙南等[19]通过比较右室中位间隔部和右室高位间隔部的差异,发现右室中位间隔部更有利于保持正常生理激动顺序,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更为协调,增加LVEF㊂本研究结果显示,RVAP组病人术后12个月时CI㊁SV㊁E/A降低,LVEDD㊁LVEDS升高,LVEF降低;但与RVAP组比较,RVMSP组病人术后12个月时CI㊁SV㊁E/A较高,LVEDD㊁LVEDS较低,LVEF较高,说明了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利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㊂另外,在X线影像下能精确地将主动导线固定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发现RVAP组电压阈值高于RVMSP 组,R波振幅低于RVMSP组,说明了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左㊁右心室间及左室内同步性好,长期随访持续性心房颤动㊁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可以认为右室中位间隔部认是较理想的起搏部位㊂参考文献:[1]汪杰,张斌,赵永燕,等.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44-47.[2]邢智,木胡牙提㊃乌拉斯汉.右心室间隔部心脏起搏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246-248.[3]OS췍RIO A P S,NETO S W,LEY A L G,et al.Analysis of dyssyn-chrony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rightuniventricular stimulationat different positions[J].Brazili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7,32(6):492.[4]白明,江尕学,汪涛,等.右心室中位间隔与心尖部起搏有效性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6):31-35. [5]WEI H,TANG J,CHEN D,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validate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al pacing for correctlocalization of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J].Clinical Cardi-ology,2018:354-359.[6]顾秀莲,樊济海,巢胜吾,等.心脏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1):4081-4084.[7]MOORE P,COUCHER J,NGAI S,et al.Imaging and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lead position:a comparison of CT,MRI and echocar-diography[J].Pacing&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2016,39(4):382-392.[8]CHEN D,WEI H,TANG J,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fluoroscopic techniques for implanting pacemaker lead on the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6,32(5):721-728.[9]CHOUDHARY D,CHAURASIA A K,KUMAR S M,et al.Radial left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by speckle tracking in apical versusnon apical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evidence of dyssynchrony onmedium term follow up[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ThoracicResearch,2016,8(1):20-25.[10]ORTEGA M C,DUAMY H T,RAMOS D B B.Key Role of pacingsite as determinant factor of exercise testing performanc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tricular pacing[J].Pediatric Car-diology,2017,38(2):368-374.[11]ELISA E,DESIMONE C V,VAIDYA V R,et al.Ventricular pacing-electromechanical consequences and valvular function[J].IndianPacing&Electrophysiology Journal,2016,16(1):19-30. [12]JHP G,HERRING N,GINKS M R,et al.Endocardial left ventricularpacing across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linical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J].Heart Rhythm,2018,102(Suppl6):A41.[13]刘胜强,陈进业,沈桂冬,等.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及QRS波时限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07-809.[14]张金龙,侯小锋,邹建刚.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1):1220-1224.[15]陈开,沈启明,詹美恩,等.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7,38(9):1136-1139.[16]HAYASHI K,KOHNO R,FUJINO Y,et al.Pacing from the rightventricular septum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trial fibrillation inpaced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Circulation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2016,80(11):2302.[17]谢上才,王迎,江力勤,等.右心室心尖部与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长期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4):288-290. [18]乔鑫,白明,李强,等.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预后的随访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5):425-428. [19]姚丙南,仇萍,韩世琴,等.右心室不同间隔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1):41-44.(收稿日期:2018-05-09)(本文编辑郭怀印)。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余莉芳【摘要】目的:了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心脏起搏方式.方法:13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被分为VVI组66例和DDD 组70例,两组置入的心脏起搏器分别为心室抑制型起搏(单腔起搏,VVI)和全自动双腔起搏(DDD).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观察以下指标:左室收缩末径(LVDs)、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室壁增厚率(Δ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BNP水平.结果:术后1年,VVI组LVDd、LAD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9、4.748,P<0.05);术后1年,VVI组LAD显著高于D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0,P<0.05).术后1年,两组BNP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73、26.711,P<0.05);VVI组术后LVEF、CI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1、6.218,P<0.05);术后1年,VVI组LVEF显著低于DDD组,BNP显著高于D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5、11.853,P<0.05).在随访期间,VVI组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7.88%(25/66),DDD组为8.5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580,P<0.05);VVI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4.55%(3/66),DDD组为2.86%(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73,P>0.05).结论:对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DDD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更小,且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更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15)031【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VVI起搏;DDD起搏;左室射血分数;血脑钠素【作者】余莉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研究表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置入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最常用的置入的心脏起搏器类型为心室抑制型起搏(单腔起搏,VVI)和全自动双腔起搏(DDD)[1-4]。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1例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1例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1例蔡宏文;杨兵生;毛威【摘要】@@ 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头晕、心悸伴乏力6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入院体检:T 36.6℃,P 54次/min,R 19次/min,BP 140/66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唇无紫绀,甲状腺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心界不大,律不齐,心率约54次/min,可闻及大炮音,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干扰性房室传导脱节.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病.【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1(030)001【总页数】2页(P41-42)【作者】蔡宏文;杨兵生;毛威【作者单位】310006,杭州市,浙江省中医院心内科;310006,杭州市,浙江省中医院心内科;310006,杭州市,浙江省中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头晕、心悸伴乏力6d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

入院体检:T 36.6℃, P 54次/min,R 19次/min,BP 140/66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唇无紫绀,甲状腺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心界不大,律不齐,心率约54次/min,可闻及大炮音,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干扰性房室传导脱节。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病。

患者入院第7天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中植入起搏器(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Adapta ADD 01),术程顺利,术后第1、2、3个月分别程控随访起搏器工作良好。

患者术后即刻将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关闭,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心室起搏比例为8.2%,心房起搏比例为0.1%;术后1个月将MVP功能打开,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心室起搏比例仅为2.5%,心房起搏比例为5.2%;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室起搏比例为2.4%,心房起搏比例为6.2%,且患者诉心悸症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

评新书《大众保健知识问答丛书》

评新书《大众保健知识问答丛书》

定 电极后 与儿童单腔起 搏器 ( 搏器 的型号 为 : 起
s M M e n SR 2 2 T体 积 :59 c重 量 : 1 . J ir yS I 5 5 o .e 28
体 检发 现 心脏 杂 音 2年 人 院 。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提
示 :复 杂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右 室 双 出 口 ,室 间 隔 缺
单 腔人 工 心 脏 永 久 起 搏 器 治疗 。鉴 于患 儿 室 间隔
阻滞 较 常见 ,对 不 可 逆 的三 度 房 室 传 导 阻滞 患 儿
需 要 安 植 人 工 心 脏 永 久 起 搏 器 治 疗 。为 减 少 并 发
症 ,大 多 采 取 颈 内静 脉 穿 刺 和 被 动 固定 的方 法 安 植 。本 例采 用 穿 刺左 锁 骨 下静 脉 和 电极 主 动 固定
2 0 ,9 () 3 — 3 . 05 3 。2 8 2 9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2—0 1 作者简 介:左明鲜 (9 3~)男,1 8 16 9 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主任 医师 ,从事介入心脏病临床研究 2 3年。

书刊 评介 ・
评新 书
众 保健 知识 问答丛 书》
知 70 。将 电极 中部 送 人 下腔 静 脉 长 5~6 m,固 . v c
[]李奋 ,周爱卿 ,李筠 ,等. 1 婴儿及儿童房室阻滞的起搏治
疗f.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 0 ,1 () 7 一 7 . J J 0 7 6 :4 ; 4 4 1 I []冯义柏 ,李裕舒 ,曾秋 棠 ,等.,L 2 d J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 心 脏 起 搏 器 植 入 五 例 【_ 中 华 心 律 失 常 学 杂 志 , J 】

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
护理
李丽丽;黄志红;赵燕;李瑞;栗亚磊;张亚静;蒋子涵;黄占旗;蔡方方;何雨薇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22(20)6
【摘要】总结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儿童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个案护理。

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并制定应急预案,术中注重人文关怀,分工明确做好护理配合,术后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的处理并做好出院指导。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律失常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在患儿术前与术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术后患儿及家属焦虑和抑郁情况较术前明显减轻,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该患儿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

【总页数】3页(P860-862)
【作者】李丽丽;黄志红;赵燕;李瑞;栗亚磊;张亚静;蒋子涵;黄占旗;蔡方方;何雨薇【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1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
2.1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经导管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3.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中国首例心脏移
植术后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4.国际领先兼容磁共振该院心血管内科30分钟完成吉林省首例Micra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5.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安置双腔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安置双腔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
塞 、 立性 低 血压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 直
3 小 结
障碍和食管癌本身的消耗 ,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 抗病
能力差 , 常伴有不 同程度 的心 肺功 能减退 。加上术 中的创伤及对心肺 的挤压和牵拉 、 术后胸腔 胃压迫 、 疼痛刺激病人不敢 咳嗽 、 排痰而造成痰液堵塞 , 醉 麻 药物影响及气管 黏膜 的损 伤 , 潮气 量和肺 泡通气量 明显减少 , 易引起肺部感染 , 从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 的发生。因此 , 积极防止肺部感染 , 对减少 心血管并 发症 的发生有重 要 的意 义。术 后 应保 持 呼 吸道通 畅, 加强抗感染及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 2 5 心理护理 . 食管癌术后管道较多 , 人会有不 病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不容忽视 的原 因。术后病人早期
疼痛 引起机体明显应激反应 , 血中儿 茶酚胺升高 , 表 现为心动过速 , 血压升高 , 心律失常 , 至心跳骤停 ; 甚 呼吸浅快 , 还可 出现恶心 、 吐、 呕 出汗等 J 1 。因此 , 术
后适 当选用止痛剂 , 教会 病人放松 技术 以分散病 人 的注意力 , 是非 常必要的 。 2 4 防止肺部感染 . 食管癌病 人 , 由于术 前的进食
维普资讯
家庭护士 2 0 年 1 07 月第 5卷第 1 中旬版 ( 期 总第 5 期 ) 9 2 3 术后疼痛 的护 理 . 术后切 口疼痛 也是食管 癌
・6 ・ 1
出的正确行为及时给予 肯定 , 病人感 到 自己正 处 让
于康复之 中, 对下一步治疗充满信心 , 主动参 与到治 疗护理工作 中来 。
5 / i; 8 r n 均有晕厥发作史 ; a 手术方法 均采取经锁骨下 静脉穿刺法 , 置人心室电极 至右心室心尖部 , 心房 电 极至右心耳 , 进行房室顺 序起搏 。本组 术前安置 临 时起搏 器 2 , 例 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1 , 例 起搏 器

右室双出口的手术治疗

右室双出口的手术治疗

右室双出口的手术治疗目的:总结心内隧道法手术纠治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

方法:对12例DORV并主动脉瓣下VSD病人采用心室内隧道法纠治,其中艾森门格型7例,法乐四联症(TOF)型5例。

体外循环下行心室内隧道修复,经右心室切口用涤纶补片做内隧道将左室血通过VSD引至主动脉,根据病人情况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

结果:早期TOF型1例病人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余11例均恢复良好,超声心动图示心室内隧道通畅,无残余分流。

结论:心室内隧道法是纠治DORV并主动脉瓣下VSD的满意术式。

标签: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心脏外科手术[文献标识码]A1999年1月~2006年6月,笔者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double-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12例(室间隔缺损均位于主动脉瓣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手术年龄8月~15岁,平均(5.54±3.96)岁,体重8~45 kg,平均(18.93±7.08)kg。

术前诊断依据为多普勒超声、心脏造影。

室间隔缺损(VSD)位于主动脉下,均为非限制性VSD,其中艾森门格型7例,因为有肺充血存在,术前血氧饱和度均大于90%,临床紫绀程度较轻,但多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心胸比例0.55~0.7,术前误诊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四型5例,术前表现类似法乐四联症,表现为发绀、喜蹲踞及缺氧发作史,氧饱和度65%~78%,术前误诊为TOF 1例。

术前误诊病例均于术中明确诊断。

按VanPraagh对先心病的三节段命名法,SDD 11例,ILL 1例(注:SDD-心房正位,心室右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右后方;ILL-心房反位,心室左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左前方)。

合并其他畸形还有房间隔缺损3例,中度三尖瓣反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PDA 2例。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分析患儿:男性,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患者平时无活动后气促、乏力,无口唇紫绀、杵状指及蹲踞现象。

足月顺产,生长、发育及智力与同龄儿童无异常。

平素易感冒。

查体:心界不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

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部瘤)、三尖瓣返流(少-中量),室间隔膜部缺损7.5m m。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于2012年1月8日患者取平卧位,在局麻下行先心封堵术,投照体位造影及术后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缺损(VSD),测量VSD直径为5.0mm,基底部为6mm,选用8mm对称型VSD封堵器,但将此VSD封堵器送至VSD处试封堵VSD时,封堵器滑落回右室;改用10m m对称型V S D封堵器,再次行试封堵,但封堵器仍滑落回右室;再次复查心脏彩超提示VSD缺损直径至9mm,造影显示膜部缺损部位距离三尖瓣、主动脉瓣较远,行封堵后不影响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功能,避免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予改用14m m对称型V S D封堵器,封堵成功;手术顺利,无不良反应。

患儿术后一般情况可,未诉胸闷、心悸、头晕等特殊不适;复查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儿于2012年1月12日即术后第四天清晨8:30左右出现黑曚、晕厥,伴抽搐,持续数秒自行清醒;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伴II I度房室传导阻滞。

立即予甲强龙、泼尼松冲击治疗及提高心室率药物:茶碱缓释片、心先安等药物治疗,心电图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改善,建议安装埋藏式心脏永久起搏器带动心脏起搏,但患者家属不同意,予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运用营养心肌药物:辅酶Q10软胶囊、左卡尼丁注射液等。

至当天下午约18:00左右心电监护仍提示I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微量泵泵入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室率。

VDD起搏治疗幼儿完全性房室阻滞(附 一 例 报 告)

VDD起搏治疗幼儿完全性房室阻滞(附 一 例 报 告)
Key words Pacing,VDD Child Atrioventricular block,complete
儿童因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伴晕厥是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而VDD则是一种较之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性起搏方式。虽然国外90年代初已用于治疗幼儿CAVB[1,2],但国内迄今未见报道。作者于1997年11月为1例3.5岁的幼女经静脉途径成功地安置了VDD起搏系统。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生理性起搏治疗幼儿或儿童CAVB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3.5岁,因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于1995年5月接受修补术治疗,术后即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一年后进展为CAVB,并出现心悸、胸闷、浮肿等症状,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证实心脏扩大。1997年8月后症状加重,并先后4次发生晕厥、抽搐。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示房率76 bpm,室率32 bpm,哭闹、兴奋时房率可达90~120 bpm,而室率仍<40 bpm。
图1 后前位胸部X线片 示起搏器埋于左侧,在皮下与胸大肌之间;起搏电极导线在右房内呈弧形,心房电极恰位于右房中部,贴靠房壁
图2 左侧位胸部X线片 示起搏电极导线在右房内塑形
2 结果
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七日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均为VDD方式起搏,安静状态下起搏频率70~90 ppm;患儿哭闹、兴奋时起搏频率可达100~120 ppm,在超过设定起搏频率上限(120 bpm)时自动呈文氏型(5∶4或4∶3)起搏。
1.2 起搏系统 选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Prodigy 8168型VDD起搏器及其配套的Capsure 5032型激素释放电极。电极内径2.65 mm、长58 cm,心房双环感知,环间距8.6 mm;心室电极尖端距双环感知电极中点(房室极间距)13.5 cm。心室电极为微孔镀铂结构,外裹硅氧橡胶粘合剂,能持续缓慢释放地塞米松磷酸盐。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的护理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的护理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的护理
王静;徐月美;陈群连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22(31)7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

因“反复胸闷、乏力伴头晕2年余”于2020年12月入院。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008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020年11月行三尖瓣置换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患者具有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但采取传统方法植入起搏器,术后伤口愈合困难。

【总页数】2页(P668-669)
【作者】王静;徐月美;陈群连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无导线起搏器一例
2.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行无导线微创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3.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4.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5.左心耳封堵术联合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VI型起搏器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VVI型起搏器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VVI型起搏器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徐鸿远;李霖;黄创;郭鹏;何媛;林文培;陈艺钊;刘英荣【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51)5【摘要】目的探讨VVI型起搏器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VVI型起搏器,对3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的Ⅲ度AVB患者行右室心尖部或右室间隔起搏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用心脏彩超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CO)、心脏指数(CI),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WD).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置入手术,随访12~24个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置入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患者心功能改善,CO、CI增加(P均<0.05);EF、FS、SV下降,6-MWD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Ⅲ度AVB患者行VVI型起搏器治疗后CO、CI增加,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提高.【总页数】3页(P59-61)【作者】徐鸿远;李霖;黄创;郭鹏;何媛;林文培;陈艺钊;刘英荣【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VVI起搏器伴左锁骨下静脉闭塞改行DDD起搏器治疗1例 [J], 闫世冉;韩明华2.VVI永久起搏器治疗老年人房室传导阻滞的体会 [J], 任晖;鲁海;张军康;吴正平;袁建国;屈兰燕;巩洁;韦文博3.单腔起搏器(VVI)升级为三腔起搏器(C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J], 文松海;李腾龙;唐克强;王治忠;穆涛4.单腔起搏器(VVI)升级为三腔起搏器(C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J], 文松海;李腾龙;唐克强;王治忠;穆涛5.VVI起搏器图形从LBBB型转为RBBB型 [J], 刘泽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人工心脏起搏抢救报告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人工心脏起搏抢救报告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人工心脏起搏抢救报告
陈本发
【期刊名称】《肇庆医学》
【年(卷),期】2002(000)003
【总页数】2页(P103,107)
【作者】陈本发
【作者单位】德庆县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体外起搏抢救1例 [J], 吕阳;李玉琴;范英超
2.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J], 季秀梅;李小兵;王花艳
3.临时起搏器抢救心梗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报告 [J], 高永红
4.右位心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一例报告 [J], 龙恭铭;罗伟
5.急性心肌梗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右心室内膜起搏导管的临床应用 [J], 尚晓明;刘志陶;陈方;张建书;王思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室 间隔距离 心尖 lm 以内处 ,术 中及 术后无 并发 e
症 发 生 。对 于具 体 的病 例 ,采 用 不 同的方 法 安 植 ,
缺损 处 内 1 e . m,室 间 隔补 片大 ,达右 室 心尖 部 9
lm处 ,即室 间隔 补 片距 离 心 尖 只 有 lm,因此 , e e
定 电极后 与儿童单腔起 搏器 ( 搏器 的型号 为 : 起
s M M e n SR 2 2 T体 积 :59 c重 量 : 1 . J ir yS I 5 5 o .e 28
体 检发 现 心脏 杂 音 2年 人 院 。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提
示 :复 杂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右 室 双 出 口 ,室 间 隔 缺


儿童先心病术后并 发三度房室传导
闭 ,内径 约 1 c . m。择期 行右 室 双 出 口矫 治 术 ( 9 人 造 带 口血 管 片 做 心 内左 心 隧道 和人 工 生 物 带 瓣 血 管行 心外 隧 道 建 立 右 室切 口 肺 动脉 主 干 ) 和 卵 圆孔 未 闭 修 补术 。 手术 顺 利 ,心 脏 复 跳 由窦 性 心 律 转 变 为 三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行 心 外膜 临 时起 搏 治 疗 1月 ,三 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未好 转 ,决 定 安 植
云南医药 2 1 0 0年第 3 1卷第 4期

短篇 与个案 ・
右室双 出 口术后 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儿童行 主动 固定起 搏器术 一例
左 明鲜 ,光 雪峰 ,雷
( 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 昆
芸 ,盖起 明 ,张伟 华
心内科 ,云 南 昆明 605) 50 1
病 例 资料
患儿 男 ,2岁 9月 。 因 口唇 发 绀 ,
有鉴 于此 ,由郭涛 教授 主编 ,数 十位 老 、中 、青 医师 合编 的这套 《 大众保 健 知识 问答 丛 书》,以 问答 的方 式 ,简 明易 懂 的文 字 ,概 述 了临 床各 科 的 主要 内容 ,言 简 意赅 ,通 顺 可读 ,实 为 临床 医 学 的科 普佳
作。可供年轻 医护人员和一般人民群众作为预防 、保健和治疗 的知识读物 ,应用面广 ,社会效益较大 。
克 ) 连 接 ,放 人 囊 袋 ,缝 合 皮 下 组 织 和 皮 肤 。患 儿 恢 复 良好 ,7 线 出 院 。随访 2月起 搏 器 工 作 d拆
正常 。
损 ,肺 动 脉 瓣 重度 狭 窄 ,卵 圆孔 未 闭 。心 脏 双 源
C 查 提 示 : 1 右 室 双 出 口 ,大 动 脉 右 转 位 ; T检 . 2 .室 间隔缺 损 ,缺损 处 内径 1 e ;3 卵 圆孔未 .r 9a .
单 腔人 工 心 脏 永 久 起 搏 器 治疗 。鉴 于患 儿 室 间隔
阻滞 较 常见 ,对 不 可 逆 的三 度 房 室 传 导 阻滞 患 儿
需 要 安 植 人 工 心 脏 永 久 起 搏 器 治 疗 。为 减 少 并 发
症 ,大 多 采 取 颈 内静 脉 穿 刺 和 被 动 固定 的方 法 安 植 。本 例采 用 穿 刺左 锁 骨 下静 脉 和 电极 主 动 固定
任 国钧
临床 医学 内容 庞杂 ,涉及 多个 学科 ,包 括 内科 、外 科 、儿科 、妇 产科 、皮肤 科 、神经 科 、精神科 、耳
鼻喉科 、眼科 、老年病科 、肿瘤科 、感染病科 、中医科 、男性科 、药剂科 、口腔科 、检验科和预防保健科 等 。现有 的专科 著作 ,卷 帙浩 繁 ,且 专业 性太 强 ,不 便速 览 。
知 70 。将 电极 中部 送 人 下腔 静 脉 长 5~6 m,固 . v c
[]李奋 ,周爱卿 ,李筠 ,等. 1 婴儿及儿童房室阻滞的起搏治
疗f.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 0 ,1 () 7 一 7 . J J 0 7 6 :4 ; 4 4 1 I []冯义柏 ,李裕舒 ,曾秋 棠 ,等.,L 2 d J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 心 脏 起 搏 器 植 入 五 例 【_ 中 华 心 律 失 常 学 杂 志 , J 】
2 0 ,9 () 3 — 3 . 05 3 。2 8 2 9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2—0 1 作者简 介:左明鲜 (9 3~)男,1 8 16 9 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主任 医师 ,从事介入心脏病临床研究 2 3年。

书刊 评介 ・
评新 书
众 保健 知识 问答丛 书》
是必要 的。我们 只需术前做好充分 的准备 ,对可 能 出现 的问 题 做 好 防 范 ,采 用 穿 刺 锁 骨 下 静 脉 和 电极 主动 固定 于心 尖部 是安 全 、有效 、易 行 的 。
[ 考文献】 参
被 动 固定 易脱 位 ,决 定 采 用 主动 固定 于 室 间 隔距 离 心尖 lm 以 内处 。手 术 常规穿 刺 左锁 骨 下静 脉 , c 放 人导 引钢 丝顺 利 ;用 7 F可 撕 开静 脉 鞘在 透视 下 放人 左 锁 骨 下 静 脉 ,并 将 螺旋 电极 头 端 送 达 右 室 间 隔距 离 心 尖 lm 以 内处 ,释放 螺 旋 电极 使 其旋 e 于心 尖 间 隔部 。测 域 值 为 04 ,阻抗 70欧 ,感 . v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