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的品牌扩张战略
麦当劳市场分析

麦当劳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之一,以其标志性的金拱门和优质的快餐产品而闻名。
本文将对麦当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1.1 全球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全球快餐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其中麦当劳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
麦当劳在全球拥有超过3万家门店,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为数百万消费者提供服务。
1.2 市场竞争格局麦当劳在全球市场中面临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肯德基、汉堡王和星巴克等知名品牌。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大产品线来吸引消费者,并与麦当劳争夺市场份额。
1.3 消费者特征麦当劳的消费者群体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其中,年轻人是麦当劳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快捷、方便和价格合理的餐饮服务。
二、市场趋势分析了解市场趋势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麦当劳市场的几个重要趋势:2.1 健康饮食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麦当劳推出了一系列健康食品,如沙拉、水果和低热量餐。
这种趋势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健康意识消费者,并提升麦当劳在健康饮食领域的形象。
2.2 科技创新麦当劳积极采用科技创新来提升消费者体验。
例如,引入自助点餐机、移动支付和外卖服务等,以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快速服务的需求。
2.3 多元化产品线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麦当劳不断扩大其产品线。
除了传统的汉堡、薯条和饮料外,麦当劳还推出了早餐、甜品和咖啡等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4 环保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有更高的要求。
麦当劳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塑料使用、推广可回收包装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形象。
三、市场调研结果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麦当劳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3.1 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麦当劳的产品质量和口味非常满意。
麦当劳市场分析

麦当劳市场分析引言概述: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其市场分析对于了解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地位、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包括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竞争对手分析、目标消费者群体、营销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详细阐述每一个大点下的小点,来全面分析麦当劳的市场状况。
正文内容: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1.1 全球市场规模: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万家门店,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市场增长趋势: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增长趋势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尽管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麦当劳凭借其品牌知名度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成功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和爱慕。
二、竞争对手分析2.1 快餐连锁企业竞争:麦当劳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肯德基、汉堡王等快餐连锁企业。
这些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门店数量,与麦当劳展开激烈竞争。
2.2 新兴竞争对手:除了传统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还面临来自新兴竞争对手的挑战,如星巴克、餐饮外卖平台等。
这些新兴竞争对手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和独特的产品组合,吸引了一部份消费者的关注。
三、目标消费者群体3.1 年轻一代消费者:麦当劳的主要目标消费者群体是年轻一代,他们对于快捷、方便和多样化的餐饮选择有着较高的需求。
3.2 家庭消费者:麦当劳也致力于吸引家庭消费者,提供适合全家人用餐的产品组合和环境。
3.3 健康意识消费者:近年来,麦当劳积极推出一系列健康食品和饮品,以满足健康意识消费者的需求。
四、营销策略4.1 品牌推广:麦当劳通过大规模的品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与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举办大型活动等。
4.2 产品创新:麦当劳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4.3 服务体验:麦当劳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例如引入自助点餐设备、改善堂食环境等,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麦当劳商业模式分析

麦当劳商业模式分析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店之一,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
下面是对麦当劳商业模式的分析,以揭示其成功的秘密。
一、定位明确麦当劳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年轻人和家庭,他们提供高品质、快速、方便的食品和饮料,以及愉快的用餐体验。
这种明确的定位使得麦当劳在快餐市场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二、标准化流程麦当劳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和操作手册,确保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分店都能提供一致的食品质量和用餐体验。
这种标准化使得麦当劳能够快速扩张,同时保持了品牌的统一性。
三、独特的品牌形象麦当劳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快乐、友好、家庭的地方,这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联系。
这种品牌形象是通过多年的广告和营销活动逐渐建立起来的。
四、供应链管理麦当劳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这使得麦当劳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利润空间。
五、特许经营模式麦当劳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向加盟商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和其它费用来获得收益。
这种模式使得麦当劳能够快速扩张,同时降低了公司的风险。
特许经营商对当地市场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六、持续创新麦当劳始终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改进,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他们不断推出新的菜单和饮料,以及针对儿童市场的活动和玩具,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麦当劳还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餐厅,如得来速餐厅和麦咖啡店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七、数字化转型近年来,麦当劳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引入移动支付、在线订餐和智能点餐系统等新技术,提高了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麦当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洞察力,以指导未来的战略决策。
八、环保和社会责任近年来,麦当劳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他们通过减少包装使用、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同时还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如“微笑计划”,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关爱。
麦当劳swot分析

麦当劳s w o t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麦当劳swot分析一内部分析(1)优势(Strength)1:麦当劳利用特许经营实行大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对于特许商麦当劳来说,借助特许经营的形式,其能够在实行集中控制的同时保持较小的规模,既可赚取合理利润,又不涉及高资本风险,更不必兼顾加盟商的日常琐事。
2:经典的经营理念(Q质量、S服务、C清洁、V价值)麦当劳的黄金准则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
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是质量(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liness)和价值(Value),即QSC&V原则。
这是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重要原则。
①Quality是指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标准。
例如,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品质检查;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期限(汉堡包的时限是20-30分钟、炸薯条是7分钟),即丢弃不卖;规定肉饼必须由83%的肩肉与17%的上选五花肉混制等等。
严格的标准使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品尝的麦当劳食品都是同一品质的。
②Service是指按照细心、关心和爱心的原则,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服。
③Cleanliness是指麦当劳制定了必须严格遵守的清洁工作标准。
④Value代表价值,是后来添加上的准则(原来只有Q、S、C),加上V是为了进一步传达麦当劳的“向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的理念。
3:良好的企业形象麦当劳作为餐饮企业在逐步扩大中国市场的同时,担负起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多年举办慈善公益活动,并且在中国各处为儿童健康成长不懈努力。
2006年创立麦当劳叔叔慈善基金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举动使得企业形象在国民心目中较为优秀,在同类企业中得优势。
4:完备的培训体系如位于芝加哥的汉堡大学,为塑造“麦当劳”品牌统一形象提供了可靠保障。
5:广告麦当劳每季度要推出多款广告,明星大腕的演出是产品知名度提升。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市场份额分析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市场份额分析麦当劳(McDonald's)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在中国拥有广泛而忠诚的消费群体。
本文将探讨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以及其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
一、战略布局1. 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麦当劳于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开放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该公司凭借其在全球的成功模式和品牌知名度,在中餐市场中迅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 本土化战略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文化需求,麦当劳采取了本土化战略。
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如著名的“麦辣鸡腿堡”和“麦乐鸡”。
此外,麦当劳还积极采纳中国传统节日元素,如春节和中秋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促销活动。
3. 门店扩张麦当劳积极拓展在中国的门店网络。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已拥有超过3000家门店,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
这些门店遍布中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用餐体验。
4. 提供多元化服务除了传统的柜台点餐服务,麦当劳还引入了自助点餐机、外卖服务和无人配送等新兴服务形式。
这些服务的引入提高了消费者的用餐便利性和满意度,并与当地的数字化趋势相契合。
二、市场份额分析1. 市场竞争态势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肯德基、汉堡王等国际快餐品牌,以及本土的永和豆浆、大家乐等快餐连锁企业。
这些竞争对手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争夺消费者份额。
2. 市场份额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占据着重要的份额。
根据2020年的数据,麦当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20%,位居快餐行业的领先地位。
该公司凭借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并建立了稳固的消费者基础。
3. 对市场份额的挑战然而,麦当劳在中国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高端餐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许多国际和本土高档快餐品牌进入市场,给麦当劳带来了竞争压力。
麦当劳营销策略优点分析

麦当劳营销策略优点分析麦当劳是全球领先的快餐连锁品牌,其成功的营销策略是其持续增长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
麦当劳的营销策略优点如下:1. 全球标准化战略:麦当劳采用全球标准化战略,使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这种统一性有助于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和国际化扩张,使得消费者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享受到熟悉的麦当劳产品和服务。
2. 定位明确:麦当劳的营销策略非常注重目标受众的定位。
他们通过准确定位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青少年、家庭和为大众提供便利的快餐。
麦当劳不仅提供经典的汉堡、薯条和可乐,还推出了适应当地口味的特色菜品,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偏好。
3. 广告宣传策略:麦当劳擅于运用创意和有趣的广告宣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他们的广告通常充满欢乐、幽默和温馨的元素,通过诙谐的剧情和独特的形象塑造来吸引目标受众。
这些广告不仅能取得高度曝光率,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4. 社交媒体营销:麦当劳非常积极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互动。
他们通过推出有趣、实用和互动性强的内容来吸引和留住粉丝,例如在线游戏、抽奖活动和有奖问答等。
通过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和参与感,麦当劳不仅能够增加品牌关注度,还能够有效地传播品牌价值观和产品优势。
5.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麦当劳与其他品牌和商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搭配销售、优惠券和奖励计划等方式增加销售额和品牌忠诚度。
例如,与知名的娱乐品牌合作推出联名玩具,或者与电影公司合作推出主题化菜单,这些合作都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店消费。
综上所述,麦当劳的营销策略优点体现在全球标准化战略、明确的定位、创意的广告宣传、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这些策略的成功应用为麦当劳提供了持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足迹始于1990年,多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与创新,成功地将全球品牌与中国市场的文化传统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文化融合的意义与目的文化融合是指将不同文化元素进行交流、融合和互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旨在通过将全球品牌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服务和体验的需求,同时体现尊重和迎合中国的文化习惯,从而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产品创新与本土化:麦当劳在中国推出了许多与中国市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相符合的创新产品,例如糯米鸡和麦辣鸡翅。
通过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喜好进行产品创新和本地化改进,麦当劳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并获得广泛的认可。
2.文化元素的融入:麦当劳在中国餐厅的装修和装饰中加入了中国传统元素,例如中国传统画作和红色的装饰。
这种文化融入使消费者在进入餐厅时感受到熟悉和亲切,增加了就餐的愉悦感。
3.员工培训和沟通: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培养员工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培训,麦当劳的员工能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沟通,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二、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的成功原因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策略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1.紧跟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麦当劳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捕捉到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
通过不断调整和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口味,麦当劳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开放与创新的态度: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始终保持开放与创新的态度,不断尝试和改进。
通过与中国本地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麦当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市场的文化与习惯,并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麦当劳品牌解读

麦当劳品牌解读一、品牌背景介绍麦当劳(McDonald's)是全球领先的快餐连锁企业,成立于1955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麦当劳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标志性的金色拱门而闻名于世。
麦当劳的使命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美味、方便和实惠的快餐食品。
二、品牌标志解读1. 标志形象:麦当劳的标志是一个金色的拱门,象征着麦当劳的独特性和识别度。
拱门的形状代表着麦当劳为顾客提供一个温馨、欢乐和友好的用餐环境。
2. 标志颜色:麦当劳的标志色彩主要是红色和黄色。
红色象征着活力、激情和食欲,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黄色代表着快乐、阳光和温暖,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3. 标志字体:麦当劳的标志中的字体采用了简洁、流畅的线条,使得整个标志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
三、品牌定位解读1. 快速服务:麦当劳以其高效的服务和快速的出餐速度而闻名。
顾客可以在短时间内享受到美味的快餐食品,满足他们的快节奏生活需求。
2. 口感体验:麦当劳的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无论是麦当劳的汉堡包、薯条还是饮料,都经过精心研发和制作,以确保顾客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口感体验。
3. 价格实惠:麦当劳以其价格实惠的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家庭主妇,都可以在麦当劳找到适合自己口味和预算的产品。
四、品牌扩张解读1. 门店网络: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门店网络,覆盖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麦当劳门店的分布广泛,使得消费者能够在各个城市和地区都能够方便地享受到麦当劳的美食。
2. 多元化产品:麦当劳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菜单,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汉堡包和薯条,麦当劳还推出了沙拉、早餐、甜品等多种选择,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3. 科技创新:麦当劳积极采用科技创新来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
例如,麦当劳推出了手机点餐和外卖服务,使得顾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订购和享用麦当劳的产品。
五、品牌形象解读1. 健康与环保:麦当劳致力于提供健康和环保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当劳的品牌扩张战略
麦当劳并不缺乏跑马圈地之举,其开店多依赖于与商业地产商合作,挺进城市腹地;与城市地铁开发商合作优先选址,抢占地铁沿线;与中石化展开战略联盟,推进汽车餐厅得来速(Drive-Thru)等。
在麦当劳(McDonald's co.)全球CEO吉姆·斯金纳( Jim Skinner)的卓越领导下,麦当劳始终是华尔街的宠儿。
自2003年初起,该公司的同店销售额连续30个季度保持增长,即使在2008年经济衰退最为严重时,其同店销售额仍然增长了6.1%。
市场调查公司Technomic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在美国快餐与快速休闲餐饮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量中,麦当劳所占比例高达90%。
目前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对手屈指可数—麦当劳在超过118个国家贩卖汉堡,日用餐人数达到6400万,其营收甚至超过了星巴克(Starbucks)、肯德基(KFC)、必胜客(Pizza Hut)和塔可钟(Taco Bell)的收入总和。
???? 但斯金纳并非毫无苦恼。
首先,维持增长并非易事,8月份其全球营收仅增长3.5%,增幅远低于预期。
更糟糕的是麦当劳已将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拱手让于肯德基,反败为胜的时机却遥不可及。
时至今日,全球拥有超过3.3万家店面的麦当劳在中国仅拥有约1300家店面,而肯德基则超过3240家—要知道,肯德基在全球仅拥有14000家店面,远输于麦当劳。
雪上加霜的是麦当劳开店以蜗牛速度着称,在中国开设1000家门店花了整整19年时间,肯德基则攻势逼人,其每天在中国计划至少开设一家新店,在市场份额上相对于麦当劳的优势有望达到3:1。
???? 此前,麦当劳并不缺乏跑马圈地之举,其开店多依赖于与商业地产商合作,挺进城市腹地;与城市地铁开发商合作优先选址,抢占地铁沿线;与中石化展开战略联盟,推进汽车餐厅得来速(Drive-Thru)等。
按照其设想,其中国业务销售额至2015年应较2009年增长两倍。
但仅依靠上述策略,麦当劳若想在余下3年内完成700家门店颇为捉襟见肘,时间是其最大的敌人。
如何绝地反击?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曾启山开出的药方是重启加盟模式。
此举亦被视作麦当劳应对挑战的上策。
???? 8月23日,昆明诺仕达集团因此成为此项政策的首位获益者,其将接手云南现有麦当劳餐厅,并负责在当地开设新餐厅,预计未来五年将新开20家店。
与传统的特许加盟模式不同,麦当劳此次是以省为单位直接“打包”,将现有餐厅及开设新餐厅的权力全权交给“特许发展商”,而其将在总营业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加盟费。
在传统特许经营模式中,麦当劳在选址、装修、员工方面自己完成后再将店面转租给加盟商,而这一新的模式下,这些环节将都交由特许发展商自己操作。
???? 麦当劳为这种被称为“不从零开始”的加盟模式设置了高门槛:投资者支付的加盟资金不少于200万元现金或存款,不包括房屋抵押等固定资产;申请人个人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不允许合伙投资;加盟商必须接受9至10个月的全职训练和评估等。
如无意外,上述模式将在南京、无锡、宜兴、苏州等地遍地开花,它能帮助麦当劳挽回败局吗?
???? 南橘北枳
???? 直营、传统式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构成了麦当劳“三脚凳”业务模式。
加盟模式是麦当劳全球最引以为傲的经营资本之一。
通过向加盟商收取一次性的固定加盟金,此后每月收取2%-12%不等的权益金,麦当劳财源滚滚。
在美国本土,加盟店占其总餐厅数的85%,全球则超过80%,且创造了近70%的利润。
投资机构Jefferies and Company公司分析师安迪·巴里什(Andy Barish)认为麦当劳运营利润中的绝大部分—近三分之二均来自特许加盟费。
这一模式亦成为麦当劳管理输出的典范。
在拉丁美洲、波罗的海地区等地,麦当劳所向披靡。
在中东市场,麦当劳如法炮制开设超过800 间餐厅。
???? 然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21年里,麦当劳却不得不“独腿走路”。
关于加盟模式,麦当劳亦有前车之鉴—2003年,曾从超过一千名加盟者中选择了一位天津投资者小试牛刀(博客)(微博),结果黯然离场;2006年,麦当劳再次挑选了沈阳、无锡、义乌的三位加盟者再度试水,亦无果而终。
时至今日,其传统的特许加盟店国内只有六家,不足1%。
???? 缘何如此?究其原因在于麦当劳此前担心国内尚不成熟的商业环境,其品牌与商业机密有重创之忧。
“中国的法制相比欧美尚不健全,麦当劳虽然与加盟者签订了加盟合同、保密协议等一系列合同,但还是担心这些合同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而加盟者会对麦当劳的商业机密进行外泄。
麦当劳亦担心加盟者经营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标准化复制麦当劳的模式,进而有损于其品牌形象。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维华称。
???? 更困难的莫过于利益分割。
通常麦当劳除收取加盟费之外还通过设备以及食材等赚取额外利润,这导致加盟者的亏本,双方也因此反目成仇。
例如加盟商要生产McCafe必须从麦当劳添置咖啡机,其定价竟达10万美元,麦当劳仅承担3万美元,其余70%则需加盟商风险自负。
此种局面时常令加盟者怨声载道。
对于任何一家以特许加盟业务为主的超级巨头而言,此类抱怨早已司空见惯。
但任其蔓延,则可能成为“无妄之灾”。
此外,放开加盟并非“绿灯信号”—毫无节制的快速扩张曾令麦当劳反受其害。
2002年,热衷于跑马圈地的麦当劳开设新店的最高纪录达到每3小时开一家,但由于经营不善,还是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其全球门店销售额下降了2.1%,利润亦大幅萎缩。
此外,有
关餐厅环境脏的抱怨此起彼伏,麦当劳安身立命的“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的公司哲学亦遭旁落。
麦当劳不得不在全球共关闭了719家门店,时任麦当劳全球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杰克·格林伯格(Jack Greenberg)被迫下课。
???? 另一潜在隐忧在于麦当劳加盟店的盈利远低于直营店。
据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去年年中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加盟对麦当劳股票价值的贡献率约为92%。
但加盟店与直营店的毛利率则相差近3倍。
盈利乏力的店面以及随之紧张的“宾主关系”可能拖累其业绩。
类此的案例并不鲜见。
此前,一茶一坐和棒约翰(Papa John’s)均多次传出与加盟商的重重矛盾。
???? “通过加盟加快开店速度只能快速扩张品牌,能否持续最终还是要看盈利能力和利润是否平衡。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其看来,麦当劳赶超肯德基的杀手锏归根究底并不在是否重开加盟—百胜2010年年报显示肯德基国内加盟店只有153家,比例亦不到5%。
???? 酒店业的中国经验显示,简单收取加盟费致富的方式并不可取,更为重要的是改善运营。
麦当劳若想在中国快速扩张,或可向加盟比例接近45%的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学习—汉庭、如家等创新的“捆绑式加盟模式”,将加盟费和酒店实际经营业绩挂钩,以品牌价值和管理能力直接关联的弹性方式收费。
与普通加盟模式相比,特许方将根据实际业绩减免加盟管理费,直至不收取费用。
如经营业绩超出预期指标,则将有超额的利润分成。
???? “当企业直营利润要高出加盟很多的时候,企业肯定也会要考虑改变经营策略。
”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个假设则是一旦加盟者业绩不佳,麦当劳亦将其回购直营。
该人士认为麦当劳若加盟提速,关键在于帮助加盟商留住“最后的利润”以及建立和谐的共生关系,双方需要找到其间的利益平衡点。
???? 当下,麦当劳最迫在眉睫的难题或在于人才—通常一个麦当劳餐厅需要一个店长,六个副店长。
倘若从成熟餐厅里抽调,势必会影响成熟餐厅的人员配备;后续若无法得到补充,成熟餐厅也会变得薄弱,长此以往,整个品牌的美誉度与业绩亦会受到牵连。
而人才薄弱致使单店发展出现瓶颈正是餐饮巨头高速扩张的最大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