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市级公开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定义和结构2.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3. DNA的作用和意义4. 实验:DNA的提取和观察5. 拓展: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和作用。
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实验材料和仪器:鸡血细胞、蒸馏水、氯化钠、酒精、玻璃棒、滴管等。
3.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介绍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用实物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空间结构。
2.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通过举例说明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如亲子鉴定、基因遗传等。
3. 讲解DNA的作用和意义:阐述DNA在生物进化、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两人。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完成DNA的提取和观察实验。
3. 实验结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DNA的提取量、颜色、形状等。
4. 实验讨论: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拓展学习1. 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对DNA技术应用的看法和体会。
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1. 对DNA概念和结构的理解是否清晰?2. 是否掌握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3. 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4. 对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何认识?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第16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蛋白质
考点1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球菌
R型球菌S型球菌
无荚膜,菌落粗糙;无致病性
有荚膜,菌落光滑;有致病性抵抗力强,不易被免疫破坏而使动物致死
1. 肺炎链球菌分类
P43相关信息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A
(2021·黄石月考) 型(有荚膜)和 型(无荚膜)肺炎链球菌均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 型细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 型突变株,记为 型细菌。现利用上述三种菌株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 型细菌DNA与 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出现 型和 型菌落B.将 型细菌DNA与 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出现 型和 型菌落C.将 型细菌DNA与 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仅出现 型菌落D.将 型细菌DNA与 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仅出现 型菌落
【拓展应用】探究甲状腺的功能实验中,手术切除甲状腺和注射甲状腺激素分别属于自变量控制中的哪种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为“减法原理”,后者为“加法原理”
特别提醒
[细节回顾]① 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失活? 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加热变性后可复性。② 据本实验,解释为什么DNA比蛋白质更适合作遗传物质? DNA热稳定性更强。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
1.标记噬菌体
①短时间保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
3. DNA作为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控制生物性状、DNA的复制和转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这一主题。
2. 讲解DNA的基本概念:讲解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 的基础知识。
3. 展示DNA的结构特点:利用课件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讲解碱基配对规律。
4.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让学生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DNA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分析作业和测验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内容:DNA的定义、组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DNA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学)案(精)
宝石中学活页课时教案〔首页〕高三年级复习课学科生物学周次12 教学时间2010年11月日月教案序号课题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说出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1个脱氧核苷酸=1个脱氧核糖+1个磷酸+1个含氮碱基〔共4种〕2.总结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
①Griffith实验②Avery实验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的实验,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探究科学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教学方法Avery在前人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方法,将细菌各成分别离提纯后分别进展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明确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该实验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学习时要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教学反思见后记《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格里菲思实验。
②艾弗里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2.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四局部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以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容的编排根本上按照从“宏观到微观〞,即从发现DNA的过程开始,进一步研究D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最后分析基因的本质、功能与与DNA的关系。
首先,通过分析两个经典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过程,明确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实验思想很有帮助。
一轮复习 苏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第1课时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讨实验。
2.认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2.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存活 R 型细菌无致病性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可能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 S 型细菌有致病性③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致病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 不是荚膜而是S 型活细菌导致了小鼠死亡,部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而且转化后的S 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延伸思考(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 和蛋白质变性?提示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资料:R型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感受态因子,这种因子会诱导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它的表达使R型细菌具有与DNA结合的活性。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遗留下来的DNA片段会与感受态的R型活细菌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置换的方式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请结合资料,思考: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即基因重组。
(3)(源于必修2 P41图2-1-3)格里菲斯在向小鼠体内注射加热后的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液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①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②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课件
转座重组在生物体的基因组变 异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基因重复和基因组结构变 异等。
基因工程重组
基因工程重组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不 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剪切、拼接和 重组的过程。
基因工程重组在生物技术、基因治疗 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基因敲除等 。
在基因工程重组中,人们通常使用限 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等工具酶,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拼接。
基因组变异
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包括单基因 变异和多基因变异。
DNA突变的产生原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可引起DNA 损伤。
某些病毒或细菌可引起DNA复制错误 或基因重组。
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或诱变剂可引起DNA结 构改变。
DNA突变的意义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作用下,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突变 被保留下来,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DNA复制中的变异和突变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 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了可 能。
生长发育的保障
DNA复制保证了细胞的正 常分裂和生长发育,使生 物体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 。
03
DNA的突变
DNA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可导致基 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改变,包括染 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 作用,使得不同的种群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
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稳定性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导致 新的物种的产生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公开课)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
杆
菌细
胞
内
,经
离
心
后
分布
于
上
清液
中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上清
液
中
出
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链接高考
2. (2017·全国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 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 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 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不能,蛋白质未进入细菌,无从知道其能否 起遗传作用
3、本实验能否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能
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及遗传物质的判别:
生物类型 所含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真核生物
细胞 生物
原核生物
DNA和 RNA
DNA
酵母菌玉米、人 细菌、蓝藻
非细 胞生
物
大多数 病毒
极少数 病毒
仅有DNA 仅有RNA
DNA RNA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RNA
烟叶
烟草花 叶病毒
蛋白质
烟叶
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 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 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链接高考
(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 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 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 养基中培养,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 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预期实验结果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 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完整)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1章、第2章的延续,又为第4、5、6章打下基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二、复习目标《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具体内容标准为: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说出“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并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作用。
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实际,体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教学内容的复习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①总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②分析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③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实验的能力,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原理、设计做进一步的理解,提升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同时领会实验技术进步对遗传物质探索的重要作用三、复习重点和难点:在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其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在今天和以后的生物学实验中仍有借鉴意义,所以两大经典实验的过程仍是复习的重点。
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四、复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4.1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学过这部分内容,也在高二阶段已体会了探究科学史的发现过程,但学生对于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的选择、科学思维的形成以及科学实验的设计这些方面的能力需待训练和提高,对于同位素标记法在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实验中涉及到,但在本节教学中,同样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但用什么标记,怎样标记,同学们仍然不是很清楚.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典题回顾
(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13·高考江苏卷)( )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 )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2·高考福建卷) ( )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2009·高考广东卷)( )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2015·大连模拟)( )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斯)思考: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
核心探究
1.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
2.在第四组加入DNA酶的目的是什么?
3.S型细菌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4.只加DNA的培养皿中是否只有S型菌?为什么?
对位练习
1.(2016·长春高三质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2、(2016·滨州模拟)艾弗里将R型细菌置于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
3、(08江苏生物)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典题回顾
(1)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2013·高考海南卷)( )
(2)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2014·高考江苏卷)( )
(3)噬菌体是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2012·高考重
庆卷)(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高考江苏卷)( )
基础梳理
⒈T2噬菌体
⑴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构成,头部含有 __ 。
⑵与大肠杆菌的关系:______。
⑶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合成组装裂解与释放
⒉实验方法:()
⒊过程及现象
⒋实验表明
⑴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到细胞中,而留在外面。
⑵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_________来遗传的。
⒌结论:___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核心探究
思考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是什么?
思考二、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进行标记?如何获得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
思考三、在实验过程中,前后两次用到大肠杆菌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思考四、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么?
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离心后,上清液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有何异同?
对位练习:
1、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3.(2016·东城区期末)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4.(2009•广东)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考点三、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考点诊断
(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 )
(2)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
(3)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 )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
(5)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
基础梳理
⒈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⑵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思考: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实验探究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体内无DNA,现预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