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MRI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颅脑与五官MRI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的请况。
(7)眶周围鼻窦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况。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MRI诊断报告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
(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
(3)咽后间隙情况。
(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
(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
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
(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
(3)声门下区情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
4、涎腺:(1)腮腺大小。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X线、CT、MRI)第1章传统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头颅1、鼻窦(1) 鼻窦炎右侧额窦、左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过度减低,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壁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余未见异常发现。
(2) 鼻窦囊肿右侧上颌窦腔底壁可见边缘光滑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腔扩大,右侧上颌窦粘膜下皮质白线连续;余鼻旁窦窦壁粘膜光滑,粘膜下皮质白线清晰。
(3)良性肿瘤右侧筛窦窦壁旁小圆形骨性密度影,内可见骨小梁。
其余诸鼻旁窦窦腔透过度良好,窦壁光滑。
余骨质未见异常。
双鼻甲肥厚。
(4)恶性肿瘤左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其外侧壁轮廓模糊、骨质疏松,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消失;左侧上颌窦内侧骨壁模糊。
右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光度减低,为合并上颌窦炎。
第2节胸部1、肺(1)正常肺部。
胸廓对称,纵膈居中,双肺野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2)大叶性肺炎正位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上界清楚呈水平走行,下界模糊不清,右心缘模糊不清,肺野透亮度减低。
侧位像见右肺中叶呈实变改变,叶间胸膜无凹陷。
肺门无异常增大。
左肺未见异常。
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属正常范围。
(3)支气管肺炎双肺纹理增强,左肺中下野纹理紊乱、模糊,左肺有沿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双侧肺门影不大。
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状、大小属正常范围。
(4)支气管扩张双肺纹理增强、紊乱,以中下肺野为著,且双侧中下肺野内中带可见沿肺纹理走行分布的多发囊状透亮影,呈蜂窝状改变。
左肺下野膈上区透过度增高,肺纹理减少,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属正常范围。
(5)肺脓肿正位像左肺中野中外带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大小约4cm×4、5cm的空洞,空洞内壁光滑,壁较厚,其内有气液平面,侧位像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背段。
右肺纹理清晰。
最新 CT与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CT与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CT与MRI各项检查所要观察的内容比常规X线观察的内容要多,近几年省内各大医院新增的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其增强前后要观察的层面达几百层,如果同一层面采用不同窗位进行观察,其内容就相当多。
又如MRI的各项检查,新开展使用的扫描序列也比前明显增多,加以三维成像观察与增强前后的观察,其内容显然要比普通平片检查丰富得多。
因此,书写报告的医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阴性或阳性的叙述。
这一观点我们已在第一章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中提及。
以下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用全身主要系统部位CT或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报告中提及的内容与范围),供工作中参考。
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1、颅脑:(1)头颅形态大小(2)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3)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4)脑沟、脑池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颅骨骨质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情况。
(7)眶周围鼻窦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况。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_笔记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阅读札记目录一、MRI诊断报告概述 (2)1.1 MRI检查技术简介 (2)1.2 MRI诊断报告的重要性 (4)二、MRI诊断报告的基本结构 (5)2.1 病史采集 (5)2.2 体格检查 (7)2.3 MRI图像描述 (7)2.4 诊断结果 (9)2.5 建议与意见 (10)三、MRI图像描述技巧 (11)3.1 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度 (12)3.2 形态学描述 (13)3.3 功能性描述 (14)3.4 血管与血流成像 (15)3.5 T1加权与T2加权成像 (17)四、诊断结果书写技巧 (18)4.1 异常发现记录 (19)4.2 诊断结论 (21)4.3 临床意义解释 (22)4.4 鉴别诊断提示 (22)五、建议与意见撰写技巧 (23)5.1 治疗建议 (25)5.2 进一步检查建议 (26)5.3 随访计划 (27)六、MRI诊断报告的规范与格式 (28)6.1 报告的完整性 (29)6.2 语言与术语规范 (30)6.3 报告的格式要求 (32)七、案例分析 (33)7.1 脑部疾病案例 (34)7.2 肌肉骨骼系统案例 (35)7.3 肿瘤案例 (36)八、总结与展望 (37)8.1 阅读札记总结 (38)8.2 MRI诊断报告书写的发展趋势 (39)一、MRI诊断报告概述MRI诊断报告是医学影像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了患者进行MRI检查后所得到的图像信息以及医生的诊断意见。
这份报告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病情进展以及进行学术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MRI诊断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医生在书写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报告应使用规范的术语和缩写,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方式;同时,报告还应包含足够的诊断依据,以便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报告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MRI诊断报告的书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mri诊断报告模板
mri诊断报告模板引言: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MRI诊断报告是医生根据患者MRI图像所做的诊断结果,是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MRI诊断报告模板的一般格式和内容要点,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撰写报告。
一、报告目的和患者信息:MRI诊断报告的首要目的是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疾病情况的准确、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报告的开头,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疾病描述和诊断:接下来,需要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临床病史。
在对MRI图像进行解读时,应注意对比正常解剖结构,对疾病进行定位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医生需要做出疾病的诊断,并给出相应的医学建议。
例如,如果患者MRI图像显示脑卒中的征象,报告中应明确指出脑卒中的类型和程度,并建议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三、影像学描述:MRI诊断报告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MRI图像进行准确、有条理的描述。
医生应详细介绍患者所接受的MRI检查类型、部位和参数设置,并对MRI图像进行系统性解读。
报告中常用的描述方法包括结构象限法、定量法和分级法。
医生应准确描述病灶的形态特征、大小、位置、边界、信号强度等,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若存在多个病灶,应逐个进行描述。
四、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为增加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医生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其诊断。
在报告中,应列出主要的诊断依据,如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强化特点等。
此外,还需要对可能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排除其他疾病。
医生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MRI诊断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医生提供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检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MRI图像,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同时,医生还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
(一)基本要求
1、认真细致地观察,全面系统地描述;
2、书写整洁,字迹清晰,字体规范;
3、文字通顺,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4、一般资料(病案号、X 线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等)要查对无误;
5、诊断意见要明确,对疑难病例要进行分析讨论,回答临床医师提出的问题;
6、签名在右下角,签全名,字迹清晰。
(二)报告书写的基本格式
1、一般资料可按表格填写。
2、本次检查的名称应写在报告上方的中央。
3、片序并包括检查方法、部位、投照位置和时相。
4.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重点描述异常发现。
如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
亦应描述有鉴别意义的阴性所见。
所有的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用语。
5、影像是本报告的结论:
①正常或未见异常。
②有异常者应指明病变的部位、范围、病理基础、病变的性质和可能的致病原因。
③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④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可能性者应提出以哪一个可能性大。
6、复诊报告:
①一般项目,标题和片序同上所述。
②诊断明确者,指明病变演变的情况、判定疗效。
③诊断不明确者,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诊断,应论述新提出诊断的依据。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推荐下载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X线、CT、MRI)第1章传统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头颅1、鼻窦(1)鼻窦炎右侧额窦、左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过度减低,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壁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余未见异常发现。
(2)鼻窦囊肿右侧上颌窦腔底壁可见边缘光滑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腔扩大,右侧上颌窦粘膜下皮质白线连续;余鼻旁窦窦壁粘膜光滑,粘膜下皮质白线清晰。
(3)良性肿瘤右侧筛窦窦壁旁小圆形骨性密度影,内可见骨小梁。
其余诸鼻旁窦窦腔透过度良好,窦壁光滑。
余骨质未见异常。
双鼻甲肥厚。
(4)恶性肿瘤左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其外侧壁轮廓模糊、骨质疏松,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消失;左侧上颌窦内侧骨壁模糊。
右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光度减低,为合并上颌窦炎。
2、眼眶(1)肿瘤右眼眶普遍性扩大,右眼眶内骨质破坏、吸收,右上颌窦深部顶壁-眼眶底壁下陷,右眼眶外侧壁骨缘不连续,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改变。
左眼眶未见异常发现。
(2)眼异物右眼眶内偏外侧可见一圆形异物影,直径约5.0mm,边界光滑锐利,侧位可见异物位于球内,距角膜缘约15.0mm。
局部骨质未见异常。
3、耳部(1)中耳乳突炎右侧乳突气房发育尚可,但透光度减低,密度增高。
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不均。
未见骨质破坏。
左侧乳突气化良好,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均匀、清晰完整。
(2)胆脂瘤右耳乳突气化不良,透光度减低,右耳上鼓室稍扩大,边缘骨质呈硬化改变,前鼓嵴变尖,听小骨吸收;鼓窦入口受侵略开大。
4、鼻、咽、喉部(1)腺样体肥大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肿胀,厚约10mm,气道明显受压变窄。
(2)咽后壁脓肿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5mm,气道略受压,颈椎曲度变直。
(3)鼻咽癌鼻咽顶后壁见软组织肿块样增厚,呈僵硬感,与正常咽后壁组织境界不清,表面尚规整,斜坡局部骨质破坏。
(4)茎突过长综合征双侧茎突末端超过第二颈椎横突,余骨质形态及关节未见异常改变。
(5)喉癌喉侧位像见会厌喉面增厚。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规范(X线、CT、MRI)第1章传统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头颅1、鼻窦(1)鼻窦炎右侧额窦、左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过度减低,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壁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余未见异常发现。
(2)鼻窦囊肿右侧上颌窦腔底壁可见边缘光滑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腔扩大,右侧上颌窦粘膜下皮质白线连续;余鼻旁窦窦壁粘膜光滑,粘膜下皮质白线清晰。
(3)良性肿瘤右侧筛窦窦壁旁小圆形骨性密度影,内可见骨小梁。
其余诸鼻旁窦窦腔透过度良好,窦壁光滑。
余骨质未见异常。
双鼻甲肥厚。
(4)恶性肿瘤左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其外侧壁轮廓模糊、骨质疏松,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消失;左侧上颌窦内侧骨壁模糊。
右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透光度减低,为合并上颌窦炎。
2、眼眶(1)肿瘤右眼眶普遍性扩大,右眼眶内骨质破坏、吸收,右上颌窦深部顶壁-眼眶底壁下陷,右眼眶外侧壁骨缘不连续,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改变。
左眼眶未见异常发现。
(2)眼异物右眼眶内偏外侧可见一圆形异物影,直径约5.0mm,边界光滑锐利,侧位可见异物位于球内,距角膜缘约15.0mm。
局部骨质未见异常。
3、耳部(1)中耳乳突炎右侧乳突气房发育尚可,但透光度减低,密度增高。
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不均。
未见骨质破坏。
左侧乳突气化良好,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均匀、清晰完整。
(2)胆脂瘤右耳乳突气化不良,透光度减低,右耳上鼓室稍扩大,边缘骨质呈硬化改变,前鼓嵴变尖,听小骨吸收;鼓窦入口受侵略开大。
4、鼻、咽、喉部(1)腺样体肥大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肿胀,厚约10mm,气道明显受压变窄。
(2)咽后壁脓肿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5mm,气道略受压,颈椎曲度变直。
(3)鼻咽癌鼻咽顶后壁见软组织肿块样增厚,呈僵硬感,与正常咽后壁组织境界不清,表面尚规整,斜坡局部骨质破坏。
(4)茎突过长综合征双侧茎突末端超过第二颈椎横突,余骨质形态及关节未见异常改变。
(5)喉癌喉侧位像见会厌喉面增厚。
CT、MRI报告书写规范
避免仅从图像作诊断,忽略临床情况和非重点图像是
影像诊断犯错误的根源
2021年5月20日9时56分
34
✓ 对比来自于影像检查前:饮水、碘水、阴道堵塞等 ✓ 对比来自影像检查中:对比剂使用、能谱成像、图像重建等 ✓ 对比来自图像观察窗技术的应用:窗宽、窗位的调节 ✓ 对比来自观察的图像后处理、观察习惯
肿瘤等 (脑干为例) ② 病变处的阶段:肿瘤病变的TNM分期、创伤、脑出
血、脑梗死等 (直肠癌为例) ③ 实验检查指标的重要性
明确病变的性质
左侧海绵状血管瘤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 脑桥左侧部梗死
头昏伴言语不清20小时,在脑桥 水平的梗塞通常靠近中央,且很 早就可见明确的边界,因为基底 动脉的分支呈矢状走行,不越过 中线
均有重症胰腺炎后 最后一患者引流后血肿明显好转
组织器官交界处
75/M ,超声发现腹腔内肿块 高血压4年,控制较差
组织器官交界区:紧密程度、血液供应等
左侧卵巢纤维瘤 与浆膜下子宫肌瘤鉴别?
✓3)病变定量:确定病变量的参数
① 病变的大小、多少 ② 病变累及解剖结构的范围 ③ 病变CT值、信号强度及病变的强化程度和方式( 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垂体瘤、乳腺癌等等) ④ 随访CT、MRI检查:病变量的变化
2) 常规序列:FLAIR→T1WI→T2WI→DWI:CVD
→SAG或CORO:占位性病变:病变空间关系
2) ① 脑有无病变;② 病变性质(结合平扫及增强多序 列分析);③ 鼻窦、乳突、鼻咽有无异常
CT、MRI图像分析
Zzzzzd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颅脑1、正常脑MRI各序列扫描图像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2、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平扫于右颞叶见大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
注射Gd-DTPA 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
出血性脑梗死于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T1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 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呈“脑回样”强化。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放射冠、胼胝体、脑干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沟、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扩大。
(2)颅内出血脑出血于右顶叶后部可见片状不均匀短T1短T2异常信号,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病灶有中度占位效应,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于双侧额叶硬膜下方见“新月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硬膜外血肿(超急性期)右颞部颅骨下方见一梭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病变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其间可见硬膜相隔,局部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无移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铸形”样短Tl长T2异常信号,未见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征象,3D-TOF-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痉挛变细。
3、颅内肿瘤(1)神经胶质瘤左额叶胶质瘤于左额叶见一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大小约为3.5cmX 3.2cm。
病灶境界较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水肿,局部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平扫第四脑室内可见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楚,大小约为3.0cm×2.8cm。
与第四脑室底紧密相连,第四脑室被撑大,幕上脑室扩大积水。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编写人员名单
第一章 MRI诊断报 告书写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MRI诊断报告书 写技巧
第三章脊髓疾病MRI 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第四章头颈部 1
疾病MRI诊断 报告书写技巧
第五章呼吸系 2
统疾病的MRI 诊断报告书写 技巧
3 第六章循环系
统疾病的MRI 诊断报告书写 技巧
4 第七章消化系
读书笔记
这是《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技巧
方法
疾病诊断报告肿瘤基础源自关节技巧报告
检查 读片
系统
疾病
疾病
检查报告
技巧
脊髓
诊断
乳腺
内容摘要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收录了临床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都从“临床线索”“检查方法”“MRI征 象”“报告书写范例”“报告技巧与提示”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每中疾病都配上高清晰度的典型影像图片,报告 书写就以图片为依据,使得读者如同“看图说话”简单、直观地就学会了特定疾病的报告书写技巧。
第一节消化系统读片基础 第二节肝 第三节胆道 第四节胰腺 第五节脾脏
第一节泌尿、生殖系统读片基础 第二节肾疾病 第三节膀胱癌 第四节肾上腺疾病 第五节前列腺疾病 第六节子宫疾病 第七节卵巢疾病
磁共振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磁共振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MRI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 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部位与检查方法。
3 影像学表现。
如MR所见等。
4 影像学诊断。
5 报告医师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二、MRI诊断报告实行书写和审核制度,报告书写一般由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完成,疑难病例报告书写由主治医师完成。
报告审核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完成。
三、MRI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1 一般资料:此部分内容由PACS系统自动生成,与登记信息相一致。
检查序列号由系统自动生成,避免同名同姓患者相混淆。
2 检查部位与检查方法。
一般由系统自动生成,与登记信息相一致。
个别需要补充的内容由报告医师手动添加。
3 影像学表现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MR增强前、后扫描的序列及检查层面往往甚多,书写报告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
根据当前的情况建议在“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医师自行决定。
3.1 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
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
“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
3.2 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
(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
(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
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3.3 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般无需“讨论”。
影像报告书写模式和CT及MRI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报告书写模式和CT及MRI报告书写规范影像报告书写模式和CT及MRI报告书写规范正常MRI报告书写模板脑部T1WI: 脑灰质为低信号,脑白质为高信号T2WI: 脑灰质为高信号,脑白质为低信号。
质子加权:脑灰质和脑白质信号强度相似。
脑脊液:T1W和T2W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
颅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各脑池及脑室未见扩大和闭塞。
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部MRI未见异常。
颈(胸、腰)椎颈椎序列正常,颈椎生理性曲度正常。
各椎间隙无狭窄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无增厚。
侧隐窝无狭窄改变,脊髓信号无异常改变,椎体形态无异常改变。
软组织无异常信号影,椎管无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MR无异常。
胸部平扫于横断面T1W, T2W, 冠状面T1W, 矢状面T1W纵隔内未见异常病灶,两叶未见异常信号病灶,气管隆突腔静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侧胸腔内见积液改变。
胸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肋骨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后腹膜区血管影清晰,血管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上腹部MRI未见异常。
肾上腺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未见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肾上腺MRI未见异常。
MRU于T1W上输尿管内尿液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放射科中的影像报告书写与解读技巧
放射科中的影像报告书写与解读技巧放射科是医学领域中负责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并解读结果的专业部门。
在放射科中,编写准确、清晰的影像报告对于确诊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中影像报告的书写要点以及解读技巧。
一、影像报告的书写要点1. 详细记载患者信息:在报告的开始,应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2. 描述影像结果:对于每一项影像检查,应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果。
可以使用术语、数字或度量值等来描述病变的形态、大小、数量、位置等。
对于不确定的或无法判断的情况,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诊断建议。
3. 使用标准化的术语:为了确保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报告,应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术语。
这样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在交流和研究中更加方便。
4. 结论明确简洁:在报告的结尾,应总结并提供明确的诊断结论。
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可能的诊断进行列举和排除。
二、影像报告的解读技巧1. 综合分析:在解读影像报告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将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这有助于提高准确性和诊断效果。
2. 注意细节:密切观察影像中的细节,如结构的密度、边界的清晰度、异常的形态等。
这些细节可能暗示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3. 对比分析:如果有多个时间点的影像资料,应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病变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效果或疾病进展的情况。
4. 图文说明:解读影像报告时,可以在报告中插入相应的影像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示病变或异常。
5. 多学科合作:放射科医师在解读影像报告时,可以与其他专业医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多学科合作有助于共同研究疾病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三、总结放射科中的影像报告书写和解读技巧对于确诊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清晰的报告可以提供给其他专业医师参考,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建议。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1)文章主题标签:x 线影像报告 CT MRI 普通 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 CT、 MRI 与 DSA 替代。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普通 X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 X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以下就普通 X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 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1/ 4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 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 X线诊断报告 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 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医院CT、MRI诊断报告书写与规范要求
医院CT/MRI诊断报告书写与规范要求
一、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及床号、影像号、检查及报告日期,均应一一填写。
二、检查项目及名称
(一)检查部位、扫描位置。
扫描层数,序列。
(二)增强检查要写检查的名称、造影剂的名称,剂量及造影方式均应写清楚。
三、报告描写部分要如实照片表现。
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明了,阳性征象(尤其是特征性)描写尽可能详细,说明病灶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有时还应测量数据表明)、病灶的边缘、密度病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具有鉴别诊断征象虽阴性也需提及。
四、结论或现象。
对各种疾病的检查,应尽可能作出结论,以有利于临床上治疗参考。
同一张片上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依据主次写明,不得遗漏。
一般结论的语气可按下列方式书写。
(一)CT/MRI征象及临床资料均符合某种疾病时,可以写出诊断意见。
(二)有某种得CT/MRI征象,但不太典型,而临床资料比较明确,则可写符合某病。
(三)有些征象较典型而与临床资料不符和,则可写有某病的CTMRI表现。
(四)有些征象与临床资料均不太典型时,可写CT或MRI表现提示某病可能。
(五)无病理的CT或 MRI表现,不论临床资料典型与否,均写无异常的CT或MRI表现。
五、报告写完后,由医师签名后须经过上级医师审核、复签发出。
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2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主要的临床档案材料,必须卖力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请求文字简练,语句通顺,表达精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 一般项目:1.病人姓名.性别.年纪;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讨装备.检讨办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讨部位和地位.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讨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晰.二.论述部分:1.应在周全不雅察的基本上,分清主次,按次序描述平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现象,若有则应对所消失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练.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当或可能消失而未消失者解释“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逝世骨.钙化和骨膜反响.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现象解释“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大肠管有无液平,形态.地位若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2.不测或有时发明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现象如:外伤发明骨软骨瘤.退变.各类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看法里表现.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解释;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讨,以明白这些表现的意义.三.诊断看法:在具体描述的基本上以影像表现为根据,联合有关临床材料进行分解剖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不雅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范者确定诊断;影像表现缺少特点性者,可联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点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讨的建议.四.医师签订:一份完全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查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若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讨,则亦应签订或注明.医师签名笔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掌握1.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材料”要齐备,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纪.科别.床号.住院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临床诊断.2.“检讨名称和检讨办法或扫描技巧”要具体解释,扫描及投照的确实起止规模.层厚.层间距.扫描方法.加强情形应描述.3.“检讨成果”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各种表现或现象,阅片要周全不雅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离描述,有病变时,具体确实描述,解释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邻接关系.有无特点性转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具体前后比较,有影像及临床特点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请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请求定位根本精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看法包括:①确定性诊断看法;②参考性诊断性看法:如斟酌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次序分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议性看法:提出进一步检讨或治疗不雅查的建议.5.报告必须签名,包括书写报告医师及审核医师签名.报告单一式两份(复写),一份交病房或门诊,一份同照片一路存档.审核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历.6.诊断报密告出时光通俗诊断报告:①急诊一般请求:半小时内出报告,急诊报告注明检讨时光(时.分)和报告时光.②门诊2小时内出报告,遇有特别情形,应向患者解释原因,③特别检讨24小时内取报告.CT.MRI诊断报告:①门.急诊病人检讨完一小时内取诊断报告单;②一般病人24小时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24小时内通知患者取报告的时光.放射科。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指南——头颅篇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指南——头颅篇MRI规范指南共有七个分系统报告模板,每天发布一期。
最后会和CT、X线模板汇总一起,方便大家查询!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点!欢迎邀请更多同行朋友加入到我们【医影中心】的学习队伍。
头颅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
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脑沟、裂、池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颅内各大动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存在。
各鼻窦及乳突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脑实质及脑膜未见异常强化。
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未见明确异常,脑沟、池、裂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颅内各大动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存在。
各鼻窦及乳突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未见异常信号,血管远端分支未见异常;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清晰;各血管走行未见异常。
血管未见明显增粗或狭窄。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表面光滑,走行、信号无异常,无扩张及狭窄。
DWI左侧基底节区见片状高信号。
DWl左侧基底节区病灶弥散受限,请结节临床及相关检查。
双侧颈内静脉、乙状窦、横窦、上矢状窦、直窦、窦汇、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显示清楚,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未见狭窄或扩张头颅MRV未见异常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颅脑1、正常脑MRI各序列扫描图像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2、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平扫于右颞叶见大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
注射Gd-DTPA 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
出血性脑梗死于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T1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 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呈“脑回样”强化。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放射冠、胼胝体、脑干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沟、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扩大。
(2)颅内出血脑出血于右顶叶后部可见片状不均匀短T1短T2异常信号,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病灶有中度占位效应,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于双侧额叶硬膜下方见“新月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硬膜外血肿(超急性期)右颞部颅骨下方见一梭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病变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其间可见硬膜相隔,局部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无移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铸形”样短Tl长T2异常信号,未见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征象,3D-TOF-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痉挛变细。
3、颅内肿瘤(1)神经胶质瘤左额叶胶质瘤于左额叶见一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大小约为3.5cmX 3.2cm。
病灶境界较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水肿,局部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平扫第四脑室内可见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楚,大小约为3.0cm×2.8cm。
与第四脑室底紧密相连,第四脑室被撑大,幕上脑室扩大积水。
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2)脑膜瘤于左额叶前方大脑凸面见一类圆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肿块,病灶境界清楚,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
注射Gd-DTPA 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且可见“脑膜尾征”,大小约为2.6cm×2.0cm。
(3)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于鞍内可见不规则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肿块,其内可见类圆形短T1长T2信号,病灶由鞍内向鞍上、鞍旁生长,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双侧海绵窦受累,视交叉上抬受压,肿块大小约3.2cm×3.0cm,注射Gd-DTPA扫描,病灶呈中等强度强化。
垂体微腺瘤冠状面平扫垂体腺左侧稍饱满,其内可见一小圆形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垂体柄无偏移,鞍底无局限性下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垂体腺明显强化,其左侧可见一小圆形未强化区,直径约0.4cm。
(4)颅咽管瘤平扫于鞍上见一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部分为实性,部分为囊性,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改变,视交叉、第三脑室前下方及额叶后下部受压,幕上脑室扩大,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呈中等度强化,肿块大小约为6.5cm×4.8cm。
(5)听神经瘤平扫于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清晰,略呈分叶状改变,右侧听神经增粗,与肿块相连。
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大小约2.2cm×l.8cm。
(6)脑转移瘤A)多发脑转移瘤于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及右枕叶见多个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少许短Tl异常信号,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边缘整齐,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病灶直径为1.0~2.5cm。
B)单发脑转移瘤于左额叶后部皮层下方可见一结节状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灶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有轻度占位效应。
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大小约为2.0cm×l.8cm。
4、脑挫裂伤于左额叶前下部见片状不均匀长Tl长T2异常信号,其内夹杂点状及斑片状短T1短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可见少量水肿带环绕。
头皮和颅骨未见形态和信号异常。
5、颅内感染性疾病(1)脑脓肿平扫于右颞叶见一环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环壁较薄,且厚薄均匀,直径约2.2cm,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病灶有轻中度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环壁显著强化。
(2)结核性脑膜炎平扫见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大,右侧基底节区见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见右基底节病灶轻中度强化,基底池及环池明显强化。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平扫于双侧颞叶内侧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6、脑白质病(1)多发性硬化平扫于双侧额叶白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2)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于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大片状不均匀长T1长T:异常信号,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
注射G小DTPA增强扫描,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
(3)皮层下动脉性脑病于双侧侧脑室枕角及额角旁白质区见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小点状长Tl长T2异常信号,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7、颅脑先天畸形与发育异常(1)胼胝体发育不良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
于胼胝体压部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楚,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矢状面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
(2)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大孔下缘约0.8cm,延髓及小脑下引部下移,第四脑室变小,颈、胸段脊髓内可见长条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
(3)灰质异位症平扫于右侧侧脑室体旁见一小类圆形等T1等T2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大小约为1.0cm×0.8cm。
未见其他脑形态及信号异常。
第2节脊髓1、正常脊髓脊髓在TlWI和T2WI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及其内异常信号。
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无异常信号占据。
2、脊髓肿瘤(1)髓内肿瘤室管膜瘤胸12腰1椎体节段脊髓内可见梭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
胸8-12节段脊髓内可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近似脑脊液信号,横断面可见脊髓中央管扩张。
增强扫描见腰l椎体平面髓内肿物明显强化。
星型细胞瘤颈段脊髓略增粗,髓内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
颈6~7节段脊髓内可见软化灶,其下方胸1~5节段脊髓可见中央管扩张。
增强扫描颈髓内可见条片状强化,余未见异常强化灶。
(2)髓外硬膜内肿瘤神经鞘瘤颈3~4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类圆形病变,呈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位于椎管内左侧,压迫脊髓向右移位,并跨越椎间孔呈哑铃状,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明显,中间可见小囊性不强化区。
脊膜瘤胸7~8节段椎管左后侧可见一类圆形病灶,呈等T1等T2均匀信号,肿物与脊膜关系密切,脊髓受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增强扫描见病灶均匀强化,邻近硬脊膜轻度强化。
(3)硬膜外肿瘤硬膜外脂肪瘤胸12腰1椎体水平椎管内后方可见椭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病灶前方脊髓受压变窄,蛛网膜下腔变窄。
病灶下方脊髓膨大。
胸12腰1椎体脂肪浸润。
增强扫描信号未见明显改变,3、脊髓空洞颈2~胸5段脊髓增担,其内可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同脑脊液相似。
4、脊髓炎胸1~胸6节段脊髓略增粗,可见多发条状及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未见病灶强化。
5、先天性畸形(1)脊膜膨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病灶,内部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未见神经组织信号。
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并与骶管相通。
(2)脊髓脊膜膨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以长T1长T2水样信号为主,内部混有脊髓信号。
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
(3)脊髓纵裂腰1~2水平脊髓分离畸形,横断面可见脊髓纵向分割为两条脊髓,纵裂脊髓无完整分隔,腰2以下节段未见脊髓分隔。
第3节头颈1、眶炎性假瘤右眼眶内炎性假瘤平扫示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T1长T2信号。
2、上颌窦黏膜囊肿于右侧上颌窦后壁见一半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光滑,上颌窦骨质无破坏,病灶大小约1.2cmX0.8cm。
3、鼻咽癌平扫示鼻咽腔后壁软组织肥厚,呈不均匀长Tl稍长T2异常信号,冠状位示病变向上侵及颅底,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可见小囊变坏死区。
4、中耳乳突炎于双侧中耳乳突峰房区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多个小气液平面。
另见蝶窦内T1长T2信号,蝶窦黏膜增厚。
5、中耳乳突胆脂瘤于右侧中耳一鼓窦区见类圆形混杂信号,T1WI和T2WI均呈外高内低信号,大小约 2.8cm×2.6cm。
乳突蜂房内亦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
6、腮腺混合瘤右腮腺深叶腮腺混合瘤于右侧腮腺深叶可见类圆形与肌肉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清楚,边缘呈分叶状改变。
颈部增强MRA示右颈部血管受压向内移位。
病灶大小约为3.2cm×3.2cm。
7、颈动脉体瘤左颈动脉体瘤平扫于左侧颈动脉分叉处见一卵圆形等Tl长T2异常信号,病灶大小约为4.2cm×3.0cm,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显分叶状改变,其可见较多小血管“流空效应”。
3D-CE MRA示肿块明显强化,颈内、颈外动脉被肿块撑开,距离加大。
第4节肺、纵膈、胸膜1、中央型肺癌左肺中央型肺癌左肺门旁可见一边缘早分叶状的肿块影,最大横径约5cm×4.5cm,肿块内部稍长T1长T2信号,较均匀。
肿块包绕左下吁支气管生长,致左下叶支气管管腔变窄。
肿块与邻近大血管关系密切分界欠清。
肺门旁及食管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影。
相应层面左侧胸壁可见一椭圆形稍长丁1信号肿块影突人胸腔内。
2、纵隔肿瘤(1)前纵隔肿瘤前纵膈胸腺瘤前纵隔可见一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的肿块影,大小约4cm×3cm×4cm,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信号均匀。
肿块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楚,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双侧胸腔内未见长T1长T2信号的积液影像。
(2)后纵隔肿瘤左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左后纵隔区第5、6胸椎左侧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边缘呈分叶状,大小约5cm×6cm×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