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推广
体育文化中的中西文化论文(全文)
体育文化中的中西文化论文(全文)1.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对古希腊奥运会的继承和进展,在欧洲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产生之后,人们对古希腊奥运会的向往之情日益明显,终于,在各方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现代奥运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步于1894年国际奥委会的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口号的它越来越为人们所期待。
1.1体育文化的进展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进展,跨国交流的障碍也越来越小,体育文化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受到了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方的体育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宽度也在不断的拉长。
早期的体育更像是人的一种生活的本能,是人们为了与大自然、与野兽争夺生命权而产生的本能行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独一无二的智慧使得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体育运动也逐步进展成为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活动,体育运动的方式也逐渐增多,直至后来进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重要方式,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从而成就了我们今天明亮的体育文化。
1.2世界性的奥林匹克现代奥运会是全球影响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它是人类在体育进展史上的得意作品,它充分发挥了体育运动的各项功能,为人们呈现了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全方面的体育文化。
奥运会就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饕餮盛宴,它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去实现、去超越自己的梦想,把体育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奥林匹克文化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文化,更是包含了哲学、政治等文化的综合体,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世界的和谐进展,促进各民族的平定团结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世界人们共同的文化珍宝。
2.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下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一种较为独立的文化集合体,它是伟大的、玄妙的、独树一帜的,但同时也是封闭的、排外的,与外界文化格格不入的。
作为一个不与海洋接壤的、深处大陆内地的省份,湖南打破这种封闭状态的过程是很困难的,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很是经历了一番一波三折的过程。
中体西用的实践
中体西用的实践
中体西用的实践是指在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中融合西方体育运动元素的实践。
这种实践旨在寻求体育运动的创新和发展,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与西方体育项目相融合,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例如,中体西用可以将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击、散打等搏击项目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全面格斗运动形式。
这样的实践可以有助于提升中国武术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并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和认可。
另外,中体西用还可以将中国传统健身功法与西方健身操、有氧运动等结合,创造出更多有趣且适合现代人的健身运动方式。
这样的实践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身体和身心放松的需求,促进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中体西用的实践还可以在体育教育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与西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创造出更符合现代学生需求的体育教育课程。
这样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总的来说,中体西用的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创新,丰富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涵,提高运动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上,而对于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入和推广相对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攀岩、风筝冲浪、极限运动等逐渐流行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在高校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想成功引入这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需要针对现有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的建立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推动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人才。
1.3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涌现不仅拓展了体育运动的领域,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往往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创新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1];杨乐[1];李亚龙[2]
作者机构: [1]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01;[2]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保定071000
出版物刊名: 成人教育
页码: 110-11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7期
主题词: 东西方;体育文化;体育教育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法,对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回顾。
对两种体育文化的哲学观、价值观、方法论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其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各自的特点和理念,并找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结合点,将两种体育文化融合共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和人格魅力,建立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促进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例如攀岩、潜水、马术等。
这些新兴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项目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1.创新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项目虽然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其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而引入新兴体育项目能够为体育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2.培养创新精神新兴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够在其中取得突破。
引入新兴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很多新兴体育项目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和其他人合作共事,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4.拓宽就业领域随着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和发展,相关的职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于愿意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新兴体育项目相对传统项目来说参与者较少,相关的专业师资相对稀缺,这就给高校引入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一些高校来说,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引入新兴体育项目的一大障碍。
2.设施设备投入大一些新兴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投入大,这对于一些条件一般的高校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是学生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了学生们新的热门选择。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适时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之前,首先需要对该项目进行充分了解,包括运动性质、规则、历史、特点以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的介绍。
只有对新项目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比赛。
二、合理制定时间表引入新项目需要考虑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课程安排。
应合理制定时间表,并将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器材就位,确保每节课都能充分保障学生的练习效果。
三、结合体育课程设计练习内容针对不同特点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需要结合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安排。
可以适当调整并结合原有的课程体系设计练习内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效果评估在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估。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校内比赛等方式测试学生的练习成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能够让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参加比赛等方式体验到新项目的魅力,激发他们爱好体育、热爱身体锻炼的兴趣。
以上就是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
通过充分了解新项目、合理制定时间表、结合体育课程、注重效果评估以及营造教育环境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体育元素
2 体 育 活 动
1 体 育场地 与设施
1 1 体 育 场 地 、设 施 的 水 平 和 规 模 反 映 的 人 的 思 维 与 意 识 . 国 家 公 办 高 校 一 般 有 国 家 资 金 的 直 接 支持 ,因 而 在 基 础 建 设 方 面 资 金 较 充 裕 。 中外 合 作办 学 即使 有 民 办 公 助 的 说 法 。也 只 是 在 中外 合 作 办 校 的 土地 使 用 上提 供 支 持 ,而 没 有 国家 资 金 的 直 接 支 持 。 中外 合 作 办 学 高校 资 金 可 能 会 更 注 重 较 重 要 的教 学 楼 的 建 设 ,而 对 于 传 统 意 义上 不 那 么 重 要 的体 育 场 地 、设 施 的建设如果能给与重视则 肯定蕴含了办校方的办学态度 、理念 以及 对 办 学 的 长 期 规 划 的 战 略 构 想 。 以西 亚 斯 国 际 学 院 为例 ,
高校校园 内的体育 元素可分 为物质类 和非物 质类。物质类 主 要 是 体 育 场 地 与 设 施 ;非 物 质 类 主 要 是 校 园 内 的体 育 活 动 、 体育 课程 的设置 。体 育场地 与设施 、体 育活动 、体育 课程 设
置 是 本 文 认 为 校 园 文 化 中重 要 的 几 个 体 育 元 素 。
1 3 体 育场地 建设细 微处 显现 的文 明精神 与人文 关怀 . 体育设施 不仅追求数量 的 多少 ,而且应 关切体 育设 施切实 考虑到体育教学 、体育活 动的需要求。有些体育设 施也许不在 上级有关部 门制定 的配备 目录里 ,算不上大 的建设工程 ,但在 实际应用 中却十分重 要 ,这些设施的建设可反 映出校方 的教学 管理涉及的深度 、水平 以及对 人的关怀的细节化 程度。 以网球 墙 的建设为例 ,网球墙作 为最 好的陪练老 师,对 于初学 网球的 学 生来 说 ,必不可 少 。然而 ,目前 网球 墙 的建设 并没 得到应 有 的重视 ,很多开展 网球教学 的高校没有 网球墙 ,而网球运动 的 乐 趣 吸 引 学 生 找 来 各 种 并 不 能 当 网 球 墙 的地 方 练 球 。 有 学 校 不 建网球墙的理 由是墙体 影像 整体 校园效果 。其实不然 ,北京 地质 大学的网球 墙一面平 整供 练习网球使用 ,另一面是表面做 了很 多突起做 攀岩 用 。攀岩墙 显在 外面 ,本 身 又是一 景 。而 不是破 坏校 园整体景观 。因此 。除了提供全而高端 的体育场地 设施 ,还可 以在体育场地设施 的细化上做好文章 ,于体育场地 建设 的细微 处体 现大学 的文 明精神与 人文关 怀。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西方经验与中国选择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西方经验与中国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教育在新的时代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同时,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为中国在这方面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在西方,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全民体育和专业体育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相对完整的体育体系。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特点如下:1. 综合性:西方大学体育文化以提供全方位的体育服务为主要目标,既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体育活动,也包括校际比赛和校外比赛等各方面。
2. 多元化:西方大学体育文化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游泳、羽毛球、田径等多种方式和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3. 高质量:西方大学体育文化追求高质量和实效性,注重体育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使得大学体育文化得以良性发展。
4. 广泛影响:西方大学体育文化广泛影响社会,带动了全民体育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体育赛事等途径展示了大学的形象和实力。
针对上述特点,西方大学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值得中国大学借鉴。
1. 提升教师参与度:大学教师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扮演重要角色,应鼓励教师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 建立专业化管理体系: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3. 打造多元化体育文化:大学体育文化应注重发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制定相应的计划。
4. 加强资源整合: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全面整合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提高效用。
5. 加强宣传和推广: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广,以增强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和西方相比,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以下问题:1. 规模有限: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规模相对较小,参与度不高,以及体育设施和器材等资源缺乏等问题仍需解决。
2. 内容较简单: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目前主要以体育课程为主,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试论如何将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现代大学体育
试论如何将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现代大学体育
杨焕粟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7(000)04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冲击、碰撞和博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方体育文化的鲜明差异和特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是争相研究的重点。
对于中国现代大学体育而言,应该用辩证地眼光去看待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找到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和有效结合点,从而在现代大学体育中打造全新的教学理念。
本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将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现代大学体育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杨焕粟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现代大学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从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看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创新性 [J], 苏秀华;艾云凤
2.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途径的研究 [J], 杜鑫
3.传承与借鉴: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J], 蒋菠;黄巾;约翰·夸伊;
4.传承与借鉴: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J], 蒋菠;黄巾;约翰·夸伊
5.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大学体育审视 [J], 王海英; 马云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
体育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跨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而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具备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来推动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首先,体育活动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
无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通过共同的体育兴趣和活动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各国运动员们可以通过比赛来互相展现自己的才能,并通过比赛过程中的交流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例如,奥运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每届比赛都成为了各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运动员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奖牌而参与,更是希望用自己的优秀表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其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们不仅仅能够掌握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欣赏他人的才能和文化以及尊重差异的意识。
例如,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文化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和合作。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增进他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体育交流也为各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很多体育项目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国际间的比赛和交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的魅力。
例如,中国的太极拳、印度的瑜伽、巴西的足球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通过推广和交流,可以增进其他国家对于这些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体育交流也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产业的合作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体育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尽管体育具有语言无障碍的优势,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仍然是一大问题。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教育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发生冲突和误解。
传承与借鉴: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作者: 蒋菠[1];黄巾[1];约翰·夸伊[2]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2]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院,澳大利亚墨尔本3010
出版物刊名: 体育研究与教育
页码: 46-4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传统体育 西方体育 人文精神 竞技 体育文化 大学体育
摘要:通过文献法、比较法与历史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与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在大学校园中长期占有主要阵地,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学却被排斥或忽略。
这样的大学体育忽略了参与主体的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使得大学体育的发展性、有效性与创新性受到质疑。
由此得出结论:在两种不同体育文化的冲撞与博弈下,中国的大学体育既要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同时还应借鉴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精华,并将二者的文化结构和价值取向融汇在有机的结构体系中,最终建构新型中国大学体育观,以满足现代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趋势。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及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一
书 中首先使用 了这一术 语。体 育文化是 指有关 人类体 育
运动 的物质文 明、 精神文 明的总合 。大 体包括体 育认识 、 体 育情感 、 体育价值 、 体育 理想 、 体育道 德、 体育 制度和体 育的
物质条件等。体育文 化的概念包括 四层 含义 : ①体 育活动 当 作一种文化现象 ; ②研 究体 育活动 的文化背 景 , 观察体 育运 动与文化的关系 ; ③考 察体 育运动 的文化 意义 , 定体 育在 确 人类 文化大 系统 中的地位 ; ④研究如何 自觉地 塑造具有独 立 形态价值 的体育文化等… 。 体育文化是整个 人类文 化 系统 中的 一个 系统 。一 个 时
Ab t a t Th o g o a i n a d a ay i f r p y ia c l rs b t e h a t d t eW e t i h a trsi , p r s sr c : r u h c mp r o n l s o h sc l u t e e we n t e E s h s ,t c a c e i c s i t s n s u n a s r ts i n it r a o r e a n eso d a t e c a e a x a d a e Cra i l a d hso i ls u c e u d r to d i x h g d mi e a v cd. e t ey a d ig n o sy c mb nn h c s r n s n n r n v n n e iu l o i i g t e sa d on n o s h o h s a u a in a d ma i g t e b e d mu u l a o n y a c mpi h t a s p l e t f t n p i ti t c o l y i l p c e c t k n h m ln t al c n n t l co l h t emu u u p e n d o n y o s l m o a v tg , u s e p a e iey n w e c n d l fs h o h s a u t n d a a e b tao s tu nt l e t hg mo e c o l y i l n s l r a i o p c e c i . d a o Ke r s  ̄s e a d we t r p rsc l r ; l d s h o h sc l u t n y wo d : tm s e s t u t e b e ; o l y i c i n n o us n c p ae a o d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文化元素的探索-教育文档资料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文化元素的探索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经过一系列改革后,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又向更深入更广泛进发,高校体育也不例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也向更深入更广泛进行,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转移。
教学目标也由传授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
向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体育转变。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体育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校体育可以说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因为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将直接步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阶段所养成的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以及掌握的终身体育的理论与方法将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以高校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为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们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教育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中来。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和综述的方法, 探讨了新世纪我国大学体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校体育目标和理念的沿革自从1956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我国学校体育系统内部一直有两有“体质论”和“技能论”之争。
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各级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在完成课的任务(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为主要内容。
技能占主导的地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转移。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
其所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确立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2002 月教育部本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宗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推广
健美、 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 其讲究 规划 :
规则明确、 公平竞争 、 尺度客观 、 评价准确 , 因此 被誉为“ 物理体育” 。这种体育文化可以诱发人
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练“ 外形 ” 而改善人体“ 内 1 . 注重对大学生竞争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培养 力 , 群体素质是人在体育运动中形成 的那种友 环境” 的能力 , 我们应将这两种不 同的能力培养
.
4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 .
德 国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是随入中国, 西方 育观念 的变革而变化 的。他们的体育课程中有
() 2反映本 民族 的 、 的体育特征 , 传统 这些 体育的竞技 之美渐渐融人中国含蓄 内敛的体育 三种不 同学派的课程模式 :一是开展多种多样 传统 的体育文化规范着本 民族 的体育行为 , 文化 当中。而修身养性的中国体育文化也 给了 体育项 目的课程模式 ,包括技术运动项 目和健 也 影响着人们不 同的体 育价值观念。
段 ,以身体形; 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 的 定 ,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体育形态的独 争 中 提高 、 求 求发展 。
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它反映 出了以下特征 : 立体育文化体系。 2新型的课程模式与教 学 内容 . ,
() 1 体育文化总是与人 的体育生活紧密联
系在一起。 ’
念、 特点及其地域性, 并提出了“ 新型体育文化” 滞和衰落的时期 , 直到 2 世纪 5 年代以来 , 0 O 东 这 一发展趋势。针对这种趋势在高校体育教学 方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 的改变 ,缩小 了与西 中的影响作者提 出了几点规划。
方的差距 ,才使 以亚洲诸 国为代表 的东方体育
和睦相处 , 公关协作的素养 。不仅符合 和教育融为一体 ,不仅要 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 勤奋进取 , 以不 同的技术 、 战术取胜对方 , 有效、 好往来 , 竞技和竞争能力 、 自立和应变能力 、 娱乐 合理地满 足人 的原 始驱力——攻击性 的宣泄 , 近 年来联 合国卫生组织提 出自 生 理 、 心理 、 能力 、 社 同时也造就 、 强化 了现代人 的竞争意识。 同时西 会” 三者完满状态的“ 健康模式”也符合了世界 消遣能力 , 从学生的精神面貌 、 , 还应 意志和 品格 方体育讲究群体性 ,几乎所有的项 目都是在集 教育改 革从 7 0年代的“ 学会 生存 ” 8 到 O年代的 中去探 索其 内在涵 义都更 为深刻 的 内容和实 学会关心 ” 9 至 0年代“ 学会合作 ” 的思想变革 。 质 , 能力培养必将提高学生对体育 的兴趣 , 爱好 体协作 的情况下完成 的,由此极 大地满足 了人 “ 体现“ 因材施 教 , 面育人 ” 全 的内涵 , 从 际交往的需要。然而西方体育的最大魅力在于 奥林匹克精神中的“ 更高、 更快、 更强” 表达出了 的 习惯 ,
论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
论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论述,随着世界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而开始兴起。
这种论述大致认为,东方与西方的体育文化应该互相融合、互相借鉴,形成新的、更加完美的体育文化。
尽管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却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首先,对于中西体育文化融合来说,有关人士往往将传统体育文化视为束缚发展的一大因素。
尤其在中国,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只是一种价值观,而不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推行体育文化融合时,他们往往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行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而不是给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难以得到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其次,体育文化的本质既不是单方面的欣赏,也不是单方面的消费体验。
相反,它是一种集群体认同、心理需求、社会期待、竞技精神以及身体素养于一身的文化现象。
因此,对于中西体育文化融合来说,应该从根本上考虑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尊重和发掘双方的传统体育文化,并把二者差异性予以深入探究和分析,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和切入点。
第三,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存在并不能改变竞技结果。
尽管双方学习借鉴,解读对方体育文化观念,拿出精湛的技艺和战术,但最终要求的还是赛场上的胜利。
因此,中西体育文化融合需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创新思维和精湛本领,尽量把握住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总之,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存在一系列的诸多问题。
在实际实践中,应该注重尊重和平等、充分发掘和保护各自传统体育文化,并实现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发展。
此外,还应注重替代和创新作用,使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同时以更具现代性的创新思想推动文化的革新和进化。
只有这样,中西体育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协调和发展,实现文化交流和推广的最大效益。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
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国家体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青年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极限运动、健身跳绳、攀岩等。
这些项目注重身体协调性和技巧性,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引入这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通过推广这些新兴项目,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有效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研究还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益的体育锻炼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意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ADULT EDUCAT1 0N
No 7 2 1 . 01
T tlNo 2 4 o a . 9
东 西方 体 育文 化 的交融 与 中 国学校体 育教 育研 究
王 璐 , 杨 乐 李亚龙2 ,
( .河北工程大学 公共体育部, 1 河北 邯郸 060 ; .保定学院 体育系,河北 保定 0 10 ) 50 1 2 70 0
【 作者简介】 王璐(90一 , , 18 )女 河北邯郸人 , 讲师 , 士 硕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体 育教 学 与 训 练 。 研
一
10一 1
哲学 理念 成为 西方竞 技体 育运 动诞 生 和发展 的重 要 思想基 础 。 2 东西方 体育 文化价 值观 的差 异 . 在东 方 由于受 传 统文 化 的影 响 , 调 体 育 锻炼 强 对 自我意识 和 自我 控 制能 力 的培 养 , 成 了 以重 视 形 人格 培养 的体育 文化 价值 观 。指 出人 格是 机能 的 主 体 , 可 以离 开人 的 肉体 , 开人 所处 的物 质生 活条 它 离 件而独 立存 在 , 不是 物质 的东 西 , 它是 一切存 在 它 但 的基础 。 因此 , 方体育 讲求 体育 锻炼 以身 之心 , 东 由 外 之里 , 由有形 到 无 形 , 由身体 到精 神 的升 华 , 以完 善 人 的人 格 , 它所要 达 到 的主 要 目的不 在 于 人 的 外 在 身体 , 而是 强调养 生 、 呵护 生命 。 虽然 西方传 统 体 育 提倡 外 形 与 内心要 相 衬 , 但 是, 西方 与东方 体育 文化 价值 观截然 不 同 , 人体 的 对 塑造 远胜 过人格 的培 养 。 与东 方 体 育相 比 , 方体 西 育追 求的 是人 体 在 视 觉 上 体 现 的形 体 上 的 “ ” 力 与 “ ” 并不 是 见 不 到 、 不 着 的而 存 在 于 人 的 内心 美 , 触 的人格 与精 神 。西方 对人 体外 在形体 的追 求对 他们 的体育 文化 价值 观 产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 绕着 这 一 围 体育文 化价值 观 , 方人 在 不 断 地 追 求着 对 完 美 人 西 体 的培 育 , 同时形 成 了许 多与 东 方 不 同 的专 门进 行 身体锻 炼 的运 动项 目和 方 法 手段 , 对西 方 体 育 文 化 的完善 和发展 做 出 了巨大贡献 。 3 东西方体 育文化 方 法论 的 差异 . 东 方传统 体 育 注 重 的 是 养 生 保 健 , “ ” 以 养 为 首, 东方体 育文 化认 为人 属 自然 界 , 两者 是和 谐统一 的 , 进行 体育 锻炼 时 , 要 与 自然 融 为 一体 , 过 在 人 通 体 内浊气 与 自然 真气 的交 换疏通 经 络 、 达五 脏 、 通 协 调六腑 。东 方体 育更 注重 对人 体的 内在整 体修 炼 和 主观 意念对 体育 动 作 的领 悟 。 由于 它重 内轻 外 , 不 提倡肌 肉进 行收 缩 强烈 的运 动 , 体 锻 炼 主要 以 内 身 为主 , 外部 为辅 , 即使进 行外 部动 作 , 也是非 常缓 慢 , 讲 求动 与静 相结 合 。在 东 方 原 有体 育 文 化 里 , 少 很 讲 求对 人体进 行锻 炼 的方 法 , 育 活 动不 具 有 独 立 体 性, 附属 在其他 社会 活 动 中 , 得 各种体 育 活动缺 少 使 横 向与纵 向的有 机联 系 。因 此 , 能建 立 一 个 相对 未 完整 独 芷的理 论方 法体 系 。 西方 体育 文化 讲求 的是 人 体 外 部 运 动 , 重身 注 体 的形体 锻炼 , 强调 肌 肉与体格 的健 与美 , 开展 的许 多运 动项 目都需 要人 体肌 肉进行 剧 烈运 动 。西方体 育讲求 各项 身体 素 质 的全 面训 练 , 进 身 体 的全 面 促 协调发 展 , 改善 机 能 , 健美 体形 , 满足 精 神 需 要 。 同 时 , f非 常重视 对人 体运 动 的分析 和研究 , 学 他l , 】 将力 原理 、 人体解 剖 知识 、 理学 等科 学运 用到 人体 运动 生 中, 对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方法进行解释。因此 , 西方 体 育文 化在方 法论 上 为世界 体育 做 出了 巨大贡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推广
作者:宫亚东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3期
摘要: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的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和重在修身养性的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东方体育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正在慢慢渗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本文以体育文化为主线系统论述了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地域性,并提出了“新型体育文化”这一发展趋势。
针对这种趋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者提出了几点规划。
关键词:体育文化高校教育中西结合
一、体育文化
1.体育文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
它反映出了以下特征:
(1)体育文化总是与人的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反映本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特征,这些传统的体育文化规范着本民族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
(3)体育文化又总是和一个地域或民族的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自身的发展产生具有互动发展的关系。
2.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公元前300多年教育家柏拉图就在他的身心调和论的教育设计中,规划了各种年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而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最大的特征是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
其讲究规则明确、公平竞争、尺度客观、评价准确,因此被誉为“物理体育”。
这种体育文化可以诱发人勤奋进取,以不同的技术、战术取胜对方,有效、合理地满足人的原始驱力——攻击性的宣泄,同时也造就、强化了现代人的竞争意识。
同时西方体育讲究群体性,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在集体协作的情况下完成的,由此极大地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
然而西方体育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性,它总是处于一种结局未卜,需不断奋争、时刻把握机遇的过程之中,这一切给人带来无限的刺激,使人产生不尽的感受,愉悦之情也油
然而生。
这一特性为西方体育文化成为全球体育文化的主体奠定了基础,使体育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3.东方体育文化
东方体育文化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从而进入了一个停滞和衰落的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方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才使以亚洲诸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相互交汇,融合得到迅速发展。
就中国而言,经过世代的传承、擅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形成了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的体育精神。
互助友爱、包容和谐、自强不息、诚信礼让等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
它高度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了一个结构稳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体育形态的独立体育文化体系。
4.中西结合的新型体育文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相继传入中国,西方体育的竞技之美渐渐融入中国含蓄内敛的体育文化当中。
而修身养性的中国体育文化也给了压力巨大的西方人以体育精神的更高体验。
一种新型的体育文化正在逐步的形成,并将蔓延全球。
这一趋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了完美的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育无国界”,当莎拉·布莱曼与刘欢携手在蔚蓝色的“地球”上演唱;当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我们相信体育确实是没有国界的。
二、适应新型体育文化的高校体育教育
新体育文化影响下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规划:
1.注重对大学生竞争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培养
群体素质是人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那种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公关协作的素养。
不仅符合近年来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三者完满状态的“健康模式”,也符合了世界教育改革从70年代的“学会生存”到80年代的“学会关心”至90年代“学会合作”的思想变革。
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高、更快、更强”表达出了努力奋斗、永远进取的灵魂实质,竞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因素,竞争也是体育本质性特征。
没有竞争,体育不仅失去魅力,而且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要成功地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体育教育要在中西融汇的体育文化指引下大力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通过竞争磨炼身体,发展和培养竞争思想和竞争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提高、求发展。
2.新型的课程模式与教学内容
德国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是随着学校体育观念的变革而变化的。
他们的体育课程中有三种不同学派的课程模式:一是开展多种多样体育项目的课程模式,包括技术运动项目和健身运动
项目;二是开发运动行为的课程模式,降低运动难度和运动负荷,使之适应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三是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
这三种模式不仅是体育的教学改革思想,也是整个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
重视竞技运动项目,同时培养普遍兴趣,即以修身养性为普遍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有可塑性的竞技型人才。
输送后备力量。
3.新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育的核心
东方体育文化强调“内意识”的养生健体能力,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练“外形”而改善人体“内环境”的能力,我们应将这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和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竞技和竞争能力、自立和应变能力、娱乐消遣能力,还应从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和品格中去探索其内在涵义都更为深刻的内容和实质,能力培养必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的习惯,体现“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内涵,从而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为培养和塑造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青年一代打下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