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诸子百家读后感十九篇范本
诸子百家读后感十九篇范本诸子百家读后感(一)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
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
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
“太阳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
”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
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
《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爱,当然还有点小无赖。
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
虽然他还很稚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
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
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先秦诸子_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还记得2008年10月易中天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那时还是一名在高中生的我早就被这生动多彩的历史演讲方式深深的吸引,高中的语文老师及历史老师也都爱借鉴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来向我们讲解历史,并且为那时正积极备战高考的我们更深刻地普及了历史文化知识。
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读到这本书,让我再次体验到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文学艺术。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让我对我国的古典哲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弘扬了“国学”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典。
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万世师表的孔子。
他创立儒家学说,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发扬光大。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
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一、先秦简史1、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起兵灭商纣王,建立周朝,迁都镐(hào)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1)武王伐纣,开“革命”理论之端。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2)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文文化的开端,此人文文化后来被孔子继承。
礼是在维持“异”的基础上平定人心,即“不怨”;乐则是在异的基础上达到“和”的效果。
礼乐合起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历史证明,片面的强调平等,是妨碍历史进步的。
现实的不平等性需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维持,社会才能发展。
(当然,孔子之礼,在接受现实是不平等的基础上,有一个目标的平等,即“仁”的理想上的平等;西方是主张人生来平等,然后追求结果的不平等。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不平等,但是不能不公平。
2、公元前771年,迫于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迁以后为东周(前770年—前476年)。
可见秀才是打不过兵的。
所以秀才要想立足,就要做会打仗的秀才。
3、春秋五霸①: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齐、晋、楚、秦相继称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五霸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出现所谓的“王道”之治,历朝历代实践上都是“霸道”,亦即靠武力取得政权,没有文化的基础,建立政权之后再以文化粉饰之。
孔子比较推崇管仲,因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第十四》)如果说孔子是会打仗的秀才,齐桓公就像是念过书的兵。
《诸子百家》读后感
《诸子百家》读后感《诸子百家》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子百家》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1近日拜读《诸子百家》,感叹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已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所谓“乱世起,圣人出”,这一时期中国出现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学派,而其中一些广为流传的著名学派竟能影响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不禁为先人所折服。
书中着重讲解了诸子百家对当时治理国家的不同看法,通读后你会发现,虽然每一个学派的治国之术都不同,但都是各自的精妙之处。
合上书后闭目冥想,竟然发现治国之术与现代管理有共通之处,且待我细细道来:一、儒家——“德治”榜样的力量儒家思想主张“德治”,所谓“德治”,意思是作为君王应该勤奋、敬业和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此主张对现代管理学同样适用,而体现就在于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怎么做,在一个项目中,我们对一线员工有很多要求,诸如礼仪礼貌、仪容仪表、对接标准等等,而在要求员工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应该先在每个早晨来到项目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着装是否得体。
我们经常要求员工勤奋、努力工作,但是如果员工看见一个懒散的领导,又怎么能有勤奋努力的劲头呢?因此,所谓“德治”,就是榜样的力量,做一个勤奋、敬业、高标准的管理者,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员工哪有不出众的道理?二、道家——“无为而治”授权与放权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意思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而这正是作为管理者的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的时候我们太过亲力亲为,这既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又无法让员工快速的提升能力。
所谓“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在你已经把控了大局的基础上,懂得授权与放权。
曾经在一次公司培训中,老师说过一句话:“项目时刻离不开的管理者,是低级管理者;而在项目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管理者,才是越来越高级的管理者。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先秦时期的各个学派以及他们的思想观点,通过阅读本书,我对这些学派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本书介绍了儒家学派的思想。
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学派主张仁爱、谦逊和孝顺等美德,通过这些美德的培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学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也深深地被儒家学派强调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所打动。
接着,本书介绍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主张道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强调自然和平衡的重要性。
道家学派的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我们常常忙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内心的平衡与宁静,通过道家学派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
墨家主张世界大同和兼爱,法家主张重法治和奖罚分明,兵家主张战争智慧和兵器制造,名家主张言辞的艺术和修辞之道。
这些学派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但都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本书,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未被广泛知晓的学派,比如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排除在中国哲学的主流之外。
墨家学派主张实用主义和公正,反对战争和仇恨,这些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阅读《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让我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深深地被先秦诸子的智慧和对世界的思考所感动,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_读后感.doc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_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书便是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
我最讨厌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历史,用自己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历史老师。
高中时期虽然学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东西生动展现,历史课上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他睿智和他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我最先看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代名词。
老子给我智慧是指弱者生存。
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老子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东西以问题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
这句话很吊人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
他后面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注意力,至少在看时候不会太累。
老子“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人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
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
最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读诸子百家有感[精选五篇]
读诸子百家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读诸子百家有感读诸子百家有感孟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看出,修身养性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而诸子百家则恰恰是一门这样的学科。
孔子,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不仅仅在于他渊博的知识和孜孜不倦求学的精神,更在于他身系天下,为了理想而执着的精神。
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孔子用他自身周游列国十几年的经历来验证它。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也。
孔子的好学精神可见一斑。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孔子以自己的言行,给了我们一个做人的榜样,可以说孔圣人这个称谓他是当之无愧的。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做到这些大概就是真正的君子吧。
孟子还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养性,增益其所不能。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挑战,结果肯定会好很多。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无为而治。
有点消极避世的感觉,不过在那种战乱、充满杀戮的时代,却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代,怎样保持内心的宁静,不随波逐流,老庄的思想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中国有句古话: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
万物万事都有自己的道,人与人之间当然也缺少不了法的约束。
作为法家的代表,韩非子主张重赏、重农、重战、重罚四个政策。
在当今,中国的法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的法律就尤为重要,而韩非子的思想也值得研究和学习。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
因为他认为春秋无义战,诸侯间的征伐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但我认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战争还是必要的,因为和平不能用丧权辱国作为交换。
在这些诸多学派的大家中,我最敬佩两位:孔子和庄子。
孔子的人格魅力、为理想而周游列国几十年的坚持不懈,令我十分感动。
读诸子百家心得5篇
读诸子百家心得5篇读诸子百家心得1我国先秦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各种思想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产生了众多的思想派别,被后人称作诸子百家.而儒.墨.名.法.道.阴阳六家则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派别.其中墨家是一个较为奇特的学派.一方面墨家在战国时期就成为了一个盛极一时的思想政治团体,它的学说与儒家的学说并称为当时的显学.战国中期的大儒孟轲曾这样描述过墨家的势力:〝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而另一方面,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墨家沉寂了下来,以至于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它的学说几乎无人问津.这无疑引起了后人对它进行研究的兴趣,但同时也给对墨家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因为后世对先秦墨家学说的记载和评述太少,所以可供我们掌握和利用的资料也就相应的少了,这与对儒家,法家,道家的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也正因如此,先秦时期记载墨家学说的《墨子》一书在我们对墨家的研究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墨学研究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即同儒,法,道家相比,学术界对墨家的研究很少,但是在这些不多的研究中,在许多问题上学者们的争议却很多,而学者们在对自己所持观点进行论证和对他人观点进行批驳时,又都是援引和利用同样的史料.于是在拜读了这些学者们的长篇大论后,更加感到了对这些原始史料深入和精确掌握的必要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墨家学说的实质.《墨子》这部书综合和全面的反映了墨家学说有关各个方面的思想,包括〝尚同〞,〝尚贤〞,〝非攻〞的政治思〝尚同〞是墨子政治主张的第一要义.《墨子》一书中的尚同篇首先阐述了确立〝尚同〞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论前提.墨子认为在没有刑政的社会初始状态下,〝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于是〝天下之乱,若禽兽然.〞所以墨子认为要救世之乱,就要建立政治,国家,刑罚制度,即立〝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那么在这里人们就有一个问题,即〝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否必然导致人们的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结果?因为许多人发现人们之间〝义〞的不同和冲突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通过彼此的妥协和让步来解决,没有必要去否定他人的〝义〞.而这样一来墨子所提倡的〝一同天下之义〞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那么墨子的理论在这里出现问题了吗?不是.因为再进一步分析,虽然有上面的情况存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关于〝义〞的冲突都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彻底地排除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情况的发生.那么就整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必然.它不是一对一的必然,不是说有一次〝义〞的不同就必然导致一次非他人之义,而是说在〝义〞的不同和冲突这样一个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不了从而导致非他人之义及交相非的情况产生,所以说墨子的这个立论是成立的.那么我们明白了这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才能避免天下乱若禽兽然呢?墨子认为只有设立正长一同天下之义才能救世,于是有了他的一套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但是这里就又有问题了,即面对这样的乱世,救世是否只能用〝一同天下之义〞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有其他的方法,那么墨子所提出的这一方法是最好的吗?以上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若两个答案都是否,那么墨子的政法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答案是否.因为我们知道不〝一同天下之义〞世界仍可以和平的发展,天下并没有乱若禽兽然,现实世界告诉了我们答案.其次,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也不难回答,求同存异这样的外交政策带给我们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显然有更好的方法存在.问题好象解决了,但是问题真的那么简单吗?应该看到我们轻松的得到了上面的答案,是由于我们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而经过了漫长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的我们是没有理由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历史长河中的事件,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在现代我们知道怎样最快的从北京到达上海是乘坐飞机,而这样的问题在两千年前正确的答案无疑是骑马.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在墨子生活的时代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个阶段,我们所知的更合理的,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吗?即使有,但它有可能能被提出来并被实施吗?所以就我理解而言,墨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在当时不能说其全部内容都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但就整体而言,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墨子生活的时代,救世的唯一可行和正确的方法就是墨子所提出的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墨子》书中有关天鬼和宗教的内容在学术界争议很大.一部分学者依据这些内容认为墨子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的法律思想具有神权法的特点.更有些学者指出墨子学说就是以〝天〞,〝鬼〞为为核心.而也有学者认为仅仅因为墨子主张〝天志〞〝明鬼〞就判定他是一个宗教家或认定墨子学说是一种唯心的学说,是不对的.他们指出在《墨子》书中有关天鬼的内容里也可以看到墨子不少关于对天鬼的疑辞,认为他不是彻头彻尾的宗教有神论者,同时指出墨子的天鬼实际只是他推行自己政治主张的一种工具.在读过《墨子》后,我感到从相关内容来看,应该说墨子的确是在努力的全面的阐述和论证他的天鬼思想,而这一思想无疑是属于宗教唯心主义.所以说墨子学说带有宗教色彩是正确的.并且在《墨子》书中不存在所谓的墨子对天鬼的疑辞.主张墨子对天鬼存有疑辞的学者指出《墨子》书中的两处来证明.〝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福祸,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有学者认为墨子在这里指出天鬼不能干预一切,对于他这样的圣人,鬼神亦无力保佑其不得病.从而认为者证明了墨子对天鬼的存疑.这是错误的.首先墨子的这翻话是针对跌鼻对于鬼神的一些怀疑而说的,目的是肯定鬼神.其次墨子是要通过说明鬼神的惩罚是一个人得病的充分原因而不是必要原因,来维护他的鬼神论,肯定鬼神的存在和作用,而不是去说明鬼神的无力的一面从而使人们产生对鬼神的怀疑.另外一处被学者引为证据的是:〝今洁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若使鬼神请有,是得其父母姒兄而饮食之也,岂非厚利哉!若使鬼神请亡,是乃费其所为酒醴粢盛之财耳;(自)夫费之,非特注之污壑而弃之,内者宗族,外者乡里,皆得如具饮食之;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学者们发现墨子在这里提到的鬼神的存在竟只是一种假设,而且墨子还容许了相反的假设,即没有鬼神的存在.于是由此认为墨子对天,鬼存在的信仰并不坚决.在我理解不是这样.这段话的前文告诉我们墨子的这番话是用来反驳〝今执无鬼者〞的〝意不(宗)亲之利,而害为孝子乎〞这样的言论.墨子所做的假设是为了说服人们去敬天事鬼,也就是说在退一步而言的情况下,即使鬼神可能存在又可能不存在,人们也应该〝洁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所以墨子在这里把鬼神的存在作为一种假设,和容许鬼神不存在的假设的出现,只是墨子反驳他人时用的辩驳之术而已,不能简单的把这一段话单独地剥离出来,进而从中推出墨子对鬼神的不确信.但是我们从这一段史料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在这段论述中,墨子显然放弃了让人们确信鬼神一定存在的努力(但仅仅从这一点是不能表明或证明墨子本人对鬼神存在的不确信),但是却极力的向人们说明即使鬼神不存在,人们这种敬天事鬼的行为也是有合理性的,是有益的,即〝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那么我们就发现此时在墨子这里,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就不是他最为关注的了,他最想得到的,认为最至关重要的是人们所做的敬天事鬼的行为本身.人们可以对鬼神存有疑虑,或干脆认为鬼神不存在,但只要你的行为是符合鬼神存在状况下的人们行为的标准,那么对于墨子而言你就是可被接受的.那么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墨子是一个宗教家和墨子学说是唯心主义学说的论断.因为一个真正的和纯粹的宗教家,是不可能去要求一个人行为上符合宗教形式要求而在思想上背离宗教的实质要求.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又有一个问题要考虑,那就是墨子为什么要将有关宗教和天鬼的内容加入到他的学说中?我认为这个问题应和墨子的政法理论联系起来分析.前面已经提到墨子的政法理论是以〝尚同〞为核心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尚同于一义呢?墨子在《法仪》一篇中有如下的一段论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然则溪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溪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溪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溪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墨子在这里否定了法父母.学者和国君,但是在《尚同》一篇中却要求天下人逐级的尚同于家君.乡长.卿与宰,诸侯,三公和天子.显然这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前者说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说的是墨子理想中的社会.墨子首先论证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是不可以法父母.学者.国君的.但是墨子又认为必须要通过尚同才能救乱世,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以达到墨子理想的尚同社会呢?于是墨子提出了法天,尚同于天.并且墨子所积极宣传的天.鬼,已不是从前意义上的天.鬼.从前的神灵的形象是任性的.喜怒无常的.不可测度的;它随意的决定一切,无所谓正确.正义.公正和合理.而在墨子这里他明确的为天.鬼安上了一个确定的属性或赋予了一种明确的性格.而这时我们发现事实上天鬼之所欲,也就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等,例如:〝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于是有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有意志.施赏罚的〝天〞的存在,墨子的尚同主张就有了合理性和强大的说服力.天鬼在这里成为了墨子推行自己主义的工具,正如他自己所言〝有天治,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天治〞就是用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的〝法〞和〝仪〞.同时,又是实行自己主义的保证:〝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天下岂乱哉!〞恩格斯在论西欧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与宗教的关系时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中国的战国时期与西欧的中世纪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群众的感情〞之〝受宗教影响〞则有相同之处,墨子也因此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神道设教.于是可以看到墨子有关天鬼的论述是为了给他的学说设立宗教的制裁,让人们心中存有这样一种信仰,再利用人们的这种信仰来推行他的学说.而并不是对任何超自然的实体感兴趣.想;〝兼爱〞的伦理思想;〝节用〞,〝节葬〞,〝非乐〞的经济思想;〝非命〞,〝天志〞,〝明鬼〞的哲学思想还有教育思想.这些内容依照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体系共同构筑了《墨子》一书.在读过这本书后,对于墨家学说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从前思考过的问题也有了新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1,对于墨子政法理论设立前提的认识;2,对于墨子学说中有关天.鬼内容和宗教内容的认识.读诸子百家心得2孟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修身养性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有可能成就大事.而诸子百家则恰恰是一门这样的学科.孔子,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不仅仅在于他渊博的知识和孜孜不倦求学的精神,更在于他身系天下,为了理想而执着的精神.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孔子用他自身周游列国十几年的经历来验证它.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也.孔子的好学精神可见一斑.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孔子以自己的言行,给了我们一个做人的榜样,可以说孔圣人这个称谓他是当之无愧的.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这些大概就是真正的君子吧.孟子还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养性,增益其所不能.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挑战,结果肯定会好很多.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无为而治.有点消极避世的感觉,不过在那种战乱.充满杀戮的时代,却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代,怎样保持内心的宁静,不随波逐流,老庄的思想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中国有句古话: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万物万事都有自己的道,人与人之间当然也缺少不了法的约束.作为法家的代表,韩非子主张重赏.重农.重战.重罚四个政策.在当今,中国的法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的法律就尤为重要,而韩非子的思想也值得研究和学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因为他认为春秋无义战,诸侯间的征伐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我认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战争还是必要的,因为和平不能用丧权辱国作为交换.在这些诸多学派的大家中,我最敬佩两位:孔子和庄子.孔子的人格魅力.为理想而周游列国几十年的坚持不懈,令我十分感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向孔子那样,仁以为己任,那我们的社会会美好的多.喜欢庄子,是被庄子的那种超然物外的飘逸潇洒所折服.在那个动乱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时期,庄子无疑是一个异类.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了,庄子在逍遥中这样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吧.经典之所以称得上经典,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以精神和灵魂的震撼.而诸子百家无疑是其中的一块最绚丽的瑰宝.读诸子百家心得3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_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
2024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范本
2024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范本《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一部反映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该书以史书的形式,通过详细介绍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的观点和见解,展示了先秦时期思想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书读后,我深受启发和震撼,对先秦思想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展示了先秦思想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归纳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
这些学派各有各的特点和见解,对于人与政治、礼仪道德、修养养生、社会秩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例如,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提倡仁爱和孝顺;道家则主张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这些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派之间的碰撞和辩论,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内容,也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思想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先秦时期,各种学派的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例如,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责任感,但在处理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方面相对缺乏。
相反,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倡导个体的自由和自主,但在建立社会秩序和规范方面相对薄弱。
这种多元的思想观点和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竞争和交互影响,推动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思想的演进和进化过程。
最后,本书也给我留下了对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在先秦时期,人们关注人伦和礼仪道德的问题,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规范。
这引发了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但我们仍然能够从先秦时期的思想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例如,儒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提倡仁爱和孝顺,这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_读书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_读书笔记篇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
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
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
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
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
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
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
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
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
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
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
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
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
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
《先秦诸子百家》阅读心得800字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先秦诸子百家》阅读心得800字《先秦诸子百家》阅读心得800字1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
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
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
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
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
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
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
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
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
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
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
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
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
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野争叫读后感(一)一开端通览书模板双,尔最先决议读的书模板即是难外地的《先秦诸子百野争叫》,难外地的名声已经正在央望百野讲坛的品三国面便听到过,因而对他很感趣味。
尔最厌恶的汗青老师便是这种正在教室上一副暮气,老是照原宣科,把咱们看失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测验而划重点,尔怒悲这种学本人了解的汗青,用本人的话语方法让汗青“复生”,让汗青走远糊口走远咱们教熟的汗青教师。
下外时代虽然教的文科,但有幸逢到了一名年少学问赅博的汗青教师,他便可以将本人了解的工具熟动的展示,汗青课上的颇有滋味。
而难外地以本人崇高高贵的授课艺术,把哲教史、思维史上那个笼统、深奥、庞大的话习题,解说失深刻浅没,熟动活跃。
他的睿智战他的风趣深深天合服了尔。
尔最先看的篇纲是无关嫩子战庄子局部的,果为下外时代已经对庄子的“上擅若火”那句话极其青睐,而嫩子也彷佛成了“伶俐”的代名词。
嫩子给尔的伶俐是指强者保存。
各人否能会念到咱们皆知叙入化论,入化论的不雅点是物竞地择,适者保存。
而嫩子的彷佛能够说是物竞地择,强者保存。
而难外地便能够把相似思想露质下的工具以答习题的模式表述没去,好比,“尔读《嫩子》那原书模板,感想有三个字:嫩、年夜、易”。
那句话很吊人的胃心,尔坐马念来理解怎样便“嫩、年夜、易”了。
他前面的文章言语也很风趣诙谐,很可以呼引尔的留意力,至长正在看的时分没有会太乏。
嫩子的“强者保存”实践着真可以让一些没于优势的人失到些许慰藉。
异时尔感觉弱者异样能够从外教到不少工具,每一个人城市有处于优势的这一地,以退为入,才是年夜叙。
难外地谈到了要能忍能拆,现真糊口外忍无可忍,发愤图强终极报复雪耻的其实不长,否是实邪可以作到逢事没有激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尔而言,尔须要教习的便是正在各类状况放学会岑寂,只要岑寂了能力邪确权衡利弊,能力接续来“拆”。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擅的人如火正常。
火可以津润却又没有取相争,而逗留正在他人皆没有怒悲之处(低洼处),以是是最濒临“叙”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后感300字以上
理解古代我国的"思想百科全书"的任务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这段思
想发酵和哲学辩论的时期,对我国哲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彻底研究了各种思想流派之后,我得出了若干关键的认识和见解。
"思想百科全书"中观点的多样性,确实引人注目。
哲学思想的范围,
从儒家主义和道教到法律主义和莫希主义,都反映了古代我国思想风
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每个学派都对人类存在的性质,政府的作用,
以及追求道德美德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不同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和竞争,显示了古代我国知识论的动态和竞
争性。
孔子,老子,莫齐等思想家的热忱分歧和对抗,揭示了这个充
满活力的时代所特有的深深信念和对真理的热诚追求。
"思想百科全书"对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这些古代
哲学家所拥护的思想和价值观继续塑造我国社会,为当代伦理,治理,社会和谐的辩论提供参考。
这些思想家的遗产证明了他们思想的持久
力量及其教义的持久相关性。
对"胡风思想学校"的研究,加深了我对古代我国丰富的知识遗产的欣赏。
观点的多样性,辩论的激烈性,以及这些学校的持久遗产,给我
国哲学和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希望,子孙后代将继续接触
这些古老思想家的思想,并从他们的永恒智慧中汲取灵感。
诸子百家讲座观后感
Only those who ar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will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ime. The harder they work,the luckier they will b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诸子百家讲座观后感诸子百家讲座观后感1之前看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
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
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
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
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
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
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最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最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 ,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 我读>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 .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 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 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一本介绍先秦诸子思想的书籍,通过对各家哲学思想的阐述和比较,展示了先秦时期丰富多样的思想文化。
书中包含了儒、道、墨、法等各个学派的代表性思想和主要观点,读后让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人生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作者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他对每个学派的思想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分析,对每个思想进行了比较,并且没有倾向地为某个学派辩护或贬低其他学派。
这种客观的态度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认识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和争议,让人们在对待问题时更加客观、理性。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儒家思想以仁德和孝悌为核心,主张通过修养品德和行为规范来调整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
他们强调知行合一和人性的善良本质,倡导人们要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实现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是道家思想。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们要放弃功利主义的追求,而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当我们身处繁忙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时,我们可以通过追求自由和宁静的方式来减轻压力,获得内心的平静。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法家和墨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厉和公正,认为只有法律的约束才能保持社会的秩序。
而墨家思想则强调兼爱和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避免战争和冲突的发生。
这些思想虽然在先秦时期没有取得主导地位,但它们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不仅有儒家、道家等学派,还有一些其他的派别和思想,它们各有各的观点和主张。
这些思想的辩论和交流,不仅体现了先秦时代学术界的繁荣和多样性,也为后来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读诸子百家心得体会5篇
读诸子百家心得体会5篇更多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400字范文参加公司旅游心得体会读娄山关大街心得体会学习知之深爱之切心得体会读诸子百家心得体会1这几天,我读完了《诸子百家故事》这本书。
《诸子百家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期的孟子、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列子等人优秀品德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先善己身》、《民心最重要》、《恩怨分明的守门人》、《不同的态度》等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乐正善听》,故事讲的是:鲁王想让乐正子管理政事,孟子知道了,很高兴。
公孙子听说这件事问孟子:“乐正子刚强吗?”孟子摇摇头说:“不。
”公孙子又问:“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吗?”孟子又摇摇头。
公孙子进一步问:“那他见多识广吗?”孟子依然摇了摇头。
公孙子感到很奇怪,问孟子:“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孟子说:“乐正子这个人,能够虚心听取好建议。
”公孙子还是不明白。
孟子解释说:“爱听好建议,治理天下都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公孙子听了孟子的话,信服地点点头。
后来乐正子果然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从这个故事中我领会到:凡事在做决定前,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好建议,这样作出的决定才会正确,才能实现最终目的;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都具备优秀的品质,尤其是要善于倾听、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成为栋梁之才。
读完全书,我认为要学习诸子百家的优良品质,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
只要拥有一个优秀的品德,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朋友!。
我很喜欢这本书,请大家也学习和阅读一下这本书吧!读诸子百家心得体会2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
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
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范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范文悠久的历史中,中国文化独特而深厚,而其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更是熠熠生辉,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阅读先秦诸子的著作后,我深受启发,颇有几点感悟。
首先,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深邃和系统性。
先秦诸子百家虽然有各自的思想主张和学派流派,但他们却有着类似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即对人生、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们不满足于对问题的表层现象的看待,而是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中,他探讨了道的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的《论语》中,他思考了人性和社会伦理的问题。
这种思辨性的思考方式,使中国古代哲学具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对中国古代文化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感受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博大精深。
在阅读他们的著作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学识。
他们涉猎的领域之广,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在各自的学说中,他们不仅对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能够将它们与其他领域相互联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说体系。
同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也具有很高的启示性和现实意义,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和发展现代社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再者,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每个学派都有着独特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孔子的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中庸之道;墨子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追求天下为公;道家的老子强调人应当顺德天理,追求自然无为而治。
每个学派都对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这些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为社会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阅读先秦诸子的著作后,我认识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最后,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我感受到了智者的谦逊和实践精神。
与现代一些学者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同,先秦诸子百家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更注重将其落地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精选11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
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
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2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
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
20xx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
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
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
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
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
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
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
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
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
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
“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
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
“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
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
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
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
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二)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
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
的组成部分。
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
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三)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
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
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Inspirational quotes )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
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
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