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

合集下载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2 人教课标版课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2 人教课标版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2页学思之窗:
表现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深刻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为 了将国基与帝业巩固下去,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 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 品德和修养,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也可说明唐太 宗的确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修订《唐律》,宽省刑罚
小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评价:
①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 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②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 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的新罗、日本的 “大化改新”。
三、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表现: 贞观后期,随着隋亡教训远去,唐太宗发生变化:少 于纳谏、滥用刑罚、滥用民力、求仙炼丹等。 2、晚年的反省 撰写《帝范》,反省过失,对继承者总结为君之道。 对自己的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 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 的评价是贴切的。
-----------《贞观政要.君道》
突出反映了唐太宗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对治国安 邦的本质有着一般帝王鲜见的智慧和情怀,恰恰说明 其治国理念的高瞻远瞩和作为封建帝王的难能可贵, 也正因为如此,才为创立一朝治世打下极为坚实的基 础。
一、玄武门之变
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①与父反隋,位上王公: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1)政治方面: 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
虚怀纳谏(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度
第9页学思之窗2:
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 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措施,皇帝 事必躬亲未必能高效、全面的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 务,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 定统治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

-11-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4 5
UITANG LIANXI
1
2
3
1.“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该诗讽刺的皇帝是(
A.隋文帝
)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解析:“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讽刺的是隋炀帝坐龙舟到扬州游 玩。 答案:B
-15-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4 5
UITANG LIANXI
1
2
3
5.(图文探究)阎立本的《步辇图》(下图)描绘了松赞干布使臣向唐太宗请求 通婚的情景。
探究:这幅图片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真实地记录了 1 300 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 话,是汉、藏两族的团结和睦、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1-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情境导入 643 年,魏征病重,唐太宗遣专人看护,还两 次到魏征家中探望。太宗流着泪问他有什 么要求。魏征说:“我不愁别的小事,只担心 国家的兴亡。”第二天,魏征便溘然长逝。 唐 太宗悲痛万分,罢朝五天致哀,还把魏征像 画于凌烟阁,经常前往吊唁赋诗,以示纪念。 这体现出唐太宗的什么品质?唐太宗还取 得了怎样的历史功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轻刑罚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经济 轻徭薄赋 发展科举 大兴文治 生产恢复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繁荣
文化
民族 宽容和解 关系:恩威并重
先军事打击 对突厥: 后“全其部落” 和亲 对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与日本:遣唐使 与印度:玄奘西游 民族和睦
对外 开放政策 关系:
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
材料欣赏: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 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 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备粮,取给 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 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 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 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 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 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皇榜(金榜)
唐朝科举考试考场 科举考生看榜图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贞 观 之 治
发展
武 则 天 政 绩
鼎盛
开 元 之 治
衰落
藩安 镇史 割之 据乱
灭亡
藩唐 镇末 灭起 唐义
你觉得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勇猛强悍、机敏聪慧、重情重义 的帝王除了赫赫战功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后 人品评的业绩……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1.唐的建立
①617年 晋阳(太原东南)起兵 乱世反隋 → ②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③624年 扫平群雄,统一全国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 结论 盛奠定了基础
皇帝
( (
草 拟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 )
执 行
审 批
)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贞观律》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 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 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 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唐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 律 残 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 行、学识为本。”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长孙无忌) (魏征)
用人扬长避短 用人不问出身 (“房谋杜断”) (程咬金)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魏征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 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 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 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 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 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 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 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 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 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3、从盛世局面的实质看: 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的盛世, 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 压迫。
4、从盛世局面的前景看: 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 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 (2)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 ①吸收隋亡教训 ②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2)客观上: 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了 条件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 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
贞观君臣论治
《贞观政要· 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 。 “凡事皆须务本,国 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 本……以不失时为本。”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唐 高 祖 李 渊
2. 统一全国 (1)劝父起兵,完成建立中央政权的任务。 (2)平定割据政权: ①平定薛举父子 ②击溃刘武周 ③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3.玄武门之变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 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 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归安 。(《 贞观政要》卷十)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阶段 皇帝 主 要 贡 献 创 隋文帝 最早开始分科考试 立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 武则天 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善 唐玄宗 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如一”。 请问:1、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
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民族以德治之,使之成为 一家。
2、试评价这一观点。
片面的。自古以来,民族平等往来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历史有些腐朽政权确曾有民族压迫政策;但绝不能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更加开明,如用人、和亲等,从这 一点看,有别于历史统治者;但太宗为美化自己,完 全否定历史民族政策,非实事求是。
四、唐太宗晚年的骄奢
•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得了“风疾”,烦 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 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 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 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 骗子的“延年之药”,结 果使病情恶化。649年(贞 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 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 亡。享年仅五十多岁。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十年寒 窗无人问,一 举成名天下知”
唐朝统治者 一般要组织 新科进士, 在京城长安 参加曲江国 宴,并在雁 塔题名.
唐朝均田制 (1)国家将所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对农 民实行计口授田。 (2)土地不得买卖。 (3)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 配土地和奴婢。 (4)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 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十二街如种菜畦, 千百家似围棋书”
胡 音 胡 骑 与 胡 妆 , 五 十 年 来 竞 纷 泊
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步辇图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 ——唐太宗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 史作用。
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
3、“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 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 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
1.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 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农民起义的推动 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2.出现原因: 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相对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 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 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 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 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
成为贞观名臣。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 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 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 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 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唐朝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谷物 “调”:交纳定量的绢或布; “庸”: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 以纳绢或布代役。 北魏、隋、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用: ①促进农业
生产的发展;②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控 北魏 隋 唐 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役的需要。
影响:大大增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物产交换、技艺交流);使 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辨证认识:外来文化有力影响唐,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强大辐射 作用)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 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 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2.“贞观之治”的表现
虚心纳谏: 魏征 政治 善于用人: 房谋杜断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三省六部制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唐太宗——对外政策
外交思想: 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 态度; 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兼收并蓄的方针;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 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中外文化交流概况:
⑴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 大都会; 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 ⑶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⑷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日本:大化改新 646 ]形成唐文化圈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 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自我反省,成为古代封建君 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 影响。
西突厥:武力征服;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步辇图》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 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 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 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 会面的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