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生物学课件 第三章 家蚕的营养、消化和代谢
家蚕营养的配方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家蚕的生长速度,但过量的碳 水化合物可能导致家蚕过度肥胖,影响其正常发育。
脂肪
适量的脂肪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乏脂肪会导致 家蚕无法正常蜕皮和发育。
对蚕茧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营养物质的平衡
营养配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对蚕茧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例如,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影响丝蛋白的合成和质量,从而 影响蚕茧的品质。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会导致蚕茧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例 如,缺乏锌可以影响丝腺的发育和丝蛋白的合成,导致蚕茧 品质下降。
对蚕蛹和蚕卵质量的影响
营养物质的储存
营养配方会影响家蚕在蛹期和卵期营养 物质的储存情况,进而影响蚕蛹和蚕卵 的质量。
VS
抗氧化能力
合理的营养配方可以提高家蚕的抗氧化能 力,从而降低其在蛹期和卵期受到氧化损 伤的风险。
贡献
该研究为家蚕的营养需求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指导养蚕业者合理配置饲料,提高家蚕的生长发育 速度和蚕丝产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家蚕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不足
该研究主要关注了家蚕的营养需求,但未对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对于家蚕 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等方面也需进一步探讨。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变化,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同时,可 以探索通过营养调控来提高家蚕的抗病能力、适应性以及蚕丝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为养蚕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 的指导。
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养蚕业者提供更加科学的 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家蚕的生长发育速度和 蚕丝产量。同时,也可以为家蚕的营养研究 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是研究家蚕基因组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遗传变
异等方面的学科,是了解家蚕性状形成机制的关键。
家蚕基因组由约4300Mb的DNA组成,其中包含大约1.8万个编码基因。
研究家蚕基因组的生物学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家
蚕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和基因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这有利于深刻理解家
蚕的育种和遗传改良,在形态、性状和性别等方面实现定向和精准改良和
优化。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家蚕基因组的组装、注释和分析;家蚕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家蚕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家蚕的免疫,
品质和其他性状的分子机制等。
其中,研究家蚕基因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可以揭示家蚕基因表达的时空特点,确定家蚕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并改良
家蚕;研究家蚕基因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异可以指导遗传改良并预测品种表
现和发展;还可以通过研究家蚕的免疫和品质,提高家蚕的免疫力和产品
品质,从而提高家蚕的经济效益。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家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被广泛用于纺织业和食品产业。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生物学领域中的热点。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的研究涉及到家蚕的基因组组成、结构和功
能等方面的研究。
家蚕基因组的组成是指家蚕的DNA序列。
家蚕的基因组大小约为432 Mb,包括了28条染色体。
通过对家蚕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可以
了解家蚕的基因组结构,包括基因密度、基因大小、基因分布等信息。
此外,家蚕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家蚕中的基因、调控元件、同源基因等。
家蚕基因组的结构是指基因组中的染色体、基因、转座子等的结构和组织。
通过对家蚕基因组的结构研究,可以了解到家蚕中的基因数量、基因位置以及基因之间的关系。
此外,家蚕基因组结构的研究还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家蚕的遗传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是指基因组中的基因在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
的角色。
通过对家蚕基因组功能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家蚕中各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代谢通路等信息。
此外,家蚕基因组功能研究的深入,还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家蚕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家蚕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好的基础。
总之,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家蚕的基本生物学过程、揭示家蚕的分子机制、提高家蚕的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的研究一定会取得
更加重要的成果,为家蚕保护和利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
蚕丝产生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蚕丝产生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蚕丝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天然纤维,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蚕丝的产生机理是指蚕丝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化学、物理变化以及生物过程。
通过研究蚕丝的产生机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蚕丝的形成规律和性质,为蚕丝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蚕丝产生机理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蚕的生物学特性、丝腺的结构和功能、丝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等方面。
蚕丝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蚕的丝腺来完成的。
蚕丝腺是蚕体内一个特殊的器官,是产丝的主要部位。
当蚕食后,食物中的养分会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丝腺细胞内的丝蛋白。
丝腺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和分泌过程,将丝蛋白转化为蚕丝,并通过蚕口排出体外。
在蚕丝产生机理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蚕的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不断深化对蚕丝产生机理的认识。
他们发现蚕丝的产生机理与蚕的遗传特性、环境因素以及养殖管理等密切相关。
同时,对蚕丝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也为蚕丝产生机理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了解蚕丝产生机理的意义和应用是推动蚕丝产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掌握蚕丝的产生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蚕丝的生产工艺和提高蚕丝的质量。
此外,深入研究蚕丝产生机理还能为其他纤维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望蚕丝产生机理的研究方向,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对蚕丝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探索蚕丝产生的分子机制;应用现代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蚕丝纤维的品质和产量;开展蚕丝产业链的绿色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实现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对蚕丝产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蚕丝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并在蚕丝产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创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蚕丝产生机理展开详细的探讨,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蚕丝产生机理的概述进行介绍。
家蚕实验动物介绍
家蚕实验动物介绍家蚕(Bombyx mori)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地位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是一种以桑叶为食物的寡食性完全变态昆虫。
作为唯一产业畜牧化饲养的昆虫,家蚕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养蚕、蚕体解剖、生理、病理、遗传等理论知识。
1.基础生物学家蚕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整个发育过程都是在内分泌系统各种激素的调控下完成的,共需 7-8 周。
其中,胚胎期 1.5 周、幼虫期 3.4周、蛹期 2-2.5 周、成虫期寿命 0.5-3 周。
家蚕以卵繁殖,刚孵化的幼虫体呈褐或赤褐色,形似蚂蚁,又名蚁蚕。
蚁蚕通过摄食桑叶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为青白色。
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蜕去旧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
幼虫是家蚕唯一进行取食活动的阶段,一般要蜕皮 4 次,共需经历 5 个龄期。
幼虫最大体长可达5-7 cm,最大体幅 0.8-1cm,最大体重 1.5-2.5 g。
5 龄末期逐渐停止食桑,蚕体收缩呈透明,并开始吐丝结茧(需 2 日)。
幼虫在茧中发生剧烈蜕变,成为蛹。
蛹再经历 10-15 日羽化为成虫,从茧壳内钻出。
雌雄成虫交配产卵,经 7 日左右成虫自然死亡,完成一个世代。
2.解剖生理学家蚕解剖生理学是其他蚕业科学的生物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包括:蚕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位置、构造和功能,蚕的营养和物质代谢、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生长发育、丝物质的形成和生殖发生等方面。
蚕的消化系统是一条由口腔至肛门纵贯体腔中央的大管道,可以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部分,是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蚕的血液系统为开放式,营养物质和内分泌激素需要靠血液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中去,同时各组织的代谢废物也由血液运送到排泄器官,从而排出体外。
蚕的脂肪体组织几乎充满于体壁下面,并以弹力纤维与肌肉及各器官相连,是营养物质的储存和能量供应的场所,同时还是代谢外源毒物的重要器官。
详细记录蚕的发育过程
详细记录蚕的发育过程摘要本文档详细记录了家蚕(Bombyx mori)从卵孵化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发育过程包括了胚胎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本文档旨在提供详尽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帮助研究者、农业技术人员和蚕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蚕的生理发育特点,为提高蚕丝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胚胎期1.1 卵孵化家蚕的发育从产卵开始。
雌蚕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卵,一般产卵后1-2周,卵孵化成幼虫。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卵的孵化率可达到90%以上。
1.2 幼虫孵化孵化后的幼虫(蚕宝宝)会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取食桑叶。
初孵化的幼虫体长约为2-3毫米,体色浅黄,随着取食,体色逐渐变为白色。
2. 幼虫期2.1 取食与生长幼虫期是家蚕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虫会经历5个龄期,每个龄期约持续3-4天。
幼虫每隔5-6天就会蜕一次皮。
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不断增加。
2.2 蜕皮与龄期在蜕皮期间,幼虫会停止取食,体色变浅,体态变得柔软。
蜕皮后,幼虫体型明显增大,取食活动再次加强。
家蚕在幼虫期共蜕皮5次,每次蜕皮后都进入一个新的龄期。
2.3 幼虫期结束经过5次蜕皮后,幼虫体型达到最大,此时称为“熟蚕”。
熟蚕会停止取食,开始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
3. 蛹期3.1 结茧熟蚕会在蚕室内的蚕箔上或者专用的蚕茧纸上结茧。
结茧初期,蚕体分泌丝液,围绕身体逐渐凝固形成茧丝。
家蚕结茧的时间大约需要1-2天。
3.2 蛹化结茧后,幼虫逐渐停止活动,进入蛹化期。
蛹期大约持续8-10天。
在蛹期,蚕体内的组织会发生重大变化,幼虫的体态逐渐变为成虫形态。
3.3 蛹皮硬化在蛹期末期,蛹皮逐渐硬化,蛹体内的器官定位到相应的体腔位置。
此时,蛹皮变得坚硬,保护着成虫在接下来的羽化阶段。
4. 成虫期4.1 羽化成虫期开始于羽化。
羽化后,成虫破壳而出,体态柔软,翅膀逐渐展开并硬化。
羽化后约24小时内,成虫体色和翅膀颜色趋于稳定。
家蚕生理功能范文
家蚕生理功能范文首先是消化系统。
家蚕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口腔、食道、瘤胃、幽门、小肠、大肠和肛门。
家蚕通过口器摄取桑叶,经过咀嚼和涎液的作用后,桑叶经食道进入瘤胃进行初步消化,然后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再经过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吸收作用,最终排出残渣物。
其次是呼吸系统。
家蚕的呼吸系统位于体腔内,由气门、气管和气管网组成。
家蚕通过气门吸入气体,气体通过气管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进行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家蚕的呼吸主要靠气管网的呼吸气孔进行,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气管呼吸。
再次是循环系统。
家蚕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家蚕的心脏位于背部腹部之间,有一个主动脉和多个从动脉,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家蚕的血液主要由淋巴液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代谢产物。
然后是排泄系统。
家蚕的排泄系统包括马氏管、中肠直肠、尿管和尿液。
家蚕的排泄主要通过中肠直肠和尿管进行,尿液中主要含有尿酸、尿素等代谢产物。
家蚕的排泄功能十分重要,能够排除体内废物,并维持体内水分和离子平衡。
此外,家蚕还有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家蚕的神经系统由大脑、腹脑和胸腹神经节等组成,能够调控家蚕的行为和生理功能。
家蚕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器官,能够进行繁殖和孵化等生殖过程。
总之,家蚕的生理功能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协同作用。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和生殖等功能相互配合,维持家蚕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些生理功能的研究对于家蚕的养殖、繁育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三部分,家蚕
3.收蚁技术: 在蚕种催青的最后一日,往往有大批的蚕种 里出现少数几只如蚂蚁般的小蚕,这叫苗蚁, 预示着明天就要大批孵蚕了,这种把蚕收集起 来的工作叫做收蚁。 收蚁一般在早晨7-8点进行。工作时,先在 卵面上覆盖一层毛茸茸的绵纸或塑料窗纱,再 在上面撒一些切碎的桑叶,蚁蚕嗅到了桑叶的 气味,便爬上来,把绵纸或窗纱连蚕一起移到 匾内,再给上较多的小块碎桑叶,让蚕爬上取 食,然后再把蚕座(蚕所处的位置)作适当的 处理,使之分布均匀,经常保持蚕间有一头蚕 的距离,以便活动和取食。 目前常用的收蚁方法有:网收法,纸包法, 稻草芯收蚁法等。
2.夏、秋用品种
⑴ (苏3×秋3)×苏4(正反交):正交卵孵化齐一,反交 孵化欠齐。茧型匀整,丝质好。适合于江苏、四川等省 夏、中秋、晚秋饲养。 ⑵ 浙农1号×苏12(正反交):卵孵化齐一蚕体大小均匀, 结实强健,抗高温,茧型整齐,产茧量高,丝质好。 ⑶ 群芳×朝霞(正反交):在夏秋高温季节食桑快而猛且 耐粗食,好养,发育快,出丝率高,蚕茧整齐,茧层较 厚,茧丝较长,丝量多,质好。 ⑷ 芙蓉×湘晖(正反交):卵孵化齐一,发育快,抗高温 ,好养,产量高,茧质好,丝质优。适合夏秋季饲养。 另外还有新抗×科明(正反交),广农3号和4号等品种。
蚕的化性:
1.卵期: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 期而异,自然情况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 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 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是夏用种 ,则又长3个月。
2.幼虫期:是取食桑叶积累营养的生长阶段。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 ”,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 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 ,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蚕以眠来 计算它的年龄,每结束一次眠期,便长一龄。 蚕一般为4眠,即蜕皮4次,经过5个龄期。通 常把1-3龄称为小蚕期(或称稚蚕期),4-5龄 称为大蚕期(或称壮蚕期),整个幼虫期大约 19-27天。
昆虫生理学ppt课件
10
几种常见蜕皮酮的化学结构
蜕皮酮
20-羟基蜕皮酮
26-羟基蜕皮酮
2-脱氢蜕皮酮
11
二、生物合成 (一)合成部位以及贮存部位
在蜕皮成为末龄若虫前,前胸腺是血淋巴中 蜕皮甾醇的唯一合成器官
幼 虫
前胸腺 环腺
卵泡细胞 成 绛色细胞 虫 真皮细胞
马氏管 中肠 脂肪体
20-羟基 虫的发育期,蜕皮甾醇的分泌活动随龄期呈周期性变化, 导致血淋巴中蜕皮甾醇的不断变化。
全变态和半变态的昆虫
每次幼虫蜕皮时,蜕皮激素都快速升高,通常20-羟基蜕皮酮 的滴度在表皮层融离期前达到峰值,此后新表皮不断形成,
其滴度不断降低,至蜕皮激素下降到最低值。
例如:很多鳞翅目昆虫幼虫末龄期存在两个蜕皮甾醇峰,第一 个峰较小,其中蜕皮酮与20-羟基蜕皮酮的比例为1:1,其功 能在于引起幼虫的行为变化,即停止取食,到处慢行并开始 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小峰的另一个功能为启动幼虫表皮细
蜕皮甾醇的另一重要功能,表现在成虫期调控生殖细胞的生长 与发育。有关卵巢蜕皮甾醇的生理功能,则因昆虫种类不同而 异。就大部分昆虫而言,卵巢合成的蜕皮甾醇一共轭物进入成 熟卵中,并贮存在其中,当胚胎发育开始时,从共轭物中游离 出蜕皮甾醇,其原始功能是提供胚胎蜕皮甾醇的前体物。
双翅目昆虫的蜕皮甾醇对雌虫生殖有影响。卵巢分泌蜕皮甾醇
(一)、促咽侧体神经肽(AT)
(二)、抑咽侧体神经肽(AS)
(三)、神经递质
(四)、蜕皮激素(MH)
(五)、卵巢
22
调 控 机 制
23
三、生物合成
JH由咽侧体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合成,一般并不 贮存在腺体中。释放到血淋巴中的JH,与血淋 巴中JH结合蛋白(JHBP),或与来自脂肪体的 载体蛋白相结合后,经血淋巴运送到靶细胞。
蚕的生长变化ppt课件
蚕的生活习性
01
02
03
食性
蚕以桑叶为主要食物,不 同生长阶段对桑叶的需求 量和品质有所不同。
生长环境
蚕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 的环境中,需要保持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
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包括卵、幼 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中幼虫阶段经历多次蜕 皮和眠期。
蚕的经济价值
丝绸产业
蚕茧是丝绸的主要原料, 丝绸产业在古代和现代都 具有重要地位,为经济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蚕的主要病害有脓病、软化病等, 一旦发现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
病情恶化。
常见虫害
主要的虫害有螟虫、蓟马等,定 期清理饲养环境,减少虫害的发
生。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的抗病能 力;定期消毒饲养场所和用具; 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5
蚕丝的生产与加工
蚕丝的结构与性质
卵的孵化过程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蚕卵经 过约10天左右的孵化期,逐渐变成紫 黑色,最终孵化出幼虫。
幼虫期
幼虫的形态特征
刚孵化出的幼虫体色为黑色,随着生长逐渐变为灰白色或淡绿色,身体细长且 多皱褶。
幼虫的生长过程
幼虫期一般持续20-30天,期间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幼虫的体型会明显 增大,同时食欲也会增强。
历代蚕业政策
概述历代政府对蚕业的重视和支持,如设立蚕桑 机构、制定蚕业法规等。
蚕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蚕丝文化的象征意义
01
探讨蚕丝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勤劳、朴实、厚道等品
质。
蚕桑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02
介绍古代蚕桑技术的传承方式,以及现代蚕桑技术的进步与发
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
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它是绢丝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生产上,科学地控制家蚕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提高蚕丝的品质和数量、缩短孵化期、延长蚕丝生产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的机制。
内分泌调控内分泌系统对于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蚕的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脑垂体、前腺和卵巢。
其中,脑垂体分泌的脑下垂体前叶激素会促进家蚕的生长和发育。
前腺参与家蚕的内分泌调节和代谢调节,主要分泌蜕皮激素和腺激素。
卵巢则主要负责促进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营养调控营养是家蚕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家蚕通过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营养不足或缺乏会导致蚕体虚弱、生长缓慢或停滞,并且会影响到家蚕的生殖能力。
因此,科学合理地为家蚕提供营养是控制家蚕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环境调控环境因素也会对家蚕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家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家蚕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
因此,在家蚕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家蚕的生产效能。
基因调控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不仅受到内分泌、营养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基因的调控。
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是由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所决定的。
因此,科学合理地研究家蚕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了解家蚕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掌握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规律,以及培育高产优质的家蚕品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的机制的影响。
同时,科学合理地调节内分泌、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因素,对于提高家蚕的生产效能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蚕的生命周期1教案课件
孵化条件
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一般在25℃左右,相 对湿度为60%-80%。
孵化过程
蚕卵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约 10天开始孵化,刚孵化的 幼虫称为蚁蚕。
幼虫生长
幼虫生长阶段
蚁蚕孵化后进入幼虫阶段, 经过5-6次蜕皮后成为熟蚕, 最终吐丝结茧。
幼虫生长特点
幼虫阶段是蚕生长最快的 时期,需要摄取大量的食 物来满足生长需要。
蚕的生命周期1教案 课件
• 蚕的生命周期简介 • 蚕的孵化与幼虫阶段 • 蚕的食物与消化 • 蚕的蜕皮与变态 • 蚕的繁殖与产卵 • 蚕的生命周期的意义与价值
目录
Part
01
蚕的生命周期简介
蚕的种类与分布
桑蚕
主要分布在中国,是家蚕 的一种,也是最主要的蚕 丝来源。
野蚕
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柞 蚕、蓖麻蚕等。
Part
06
蚕的生命周期的意义与价值
在农业上的应用
蚕丝的生产
蚕的生命周期是蚕丝生产的基石,通过养蚕,可以获得大量的蚕丝,用于制作丝绸、织 物等。
农业经济的推动
蚕丝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
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
生物学研究
蚕的生命周期是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模型,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蚕的生命周期,了 解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性。
变态阶段
幼虫阶段
蚕从卵孵化出来后,会经历多次 蜕皮,从幼虫变为成虫。
蛹阶段
在最后一次蜕皮后,蚕会进入蛹 阶段,此时蚕不再进食,而是依
靠之前摄入的营养进行发育。
成虫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蛹阶段,蚕会变 成成虫,即蚕蛾。
变态对蚕的影响
适应环境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家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过程、蛹的生成、羽化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家蚕的了解。
2. 播放一段关于家蚕生命周期的视频或展示家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家蚕的生命周期(15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 展示家蚕的各个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三、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0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吃桑叶、脱皮等。
2. 介绍家蚕的蛹和羽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变态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家蚕为什么要变成蛹等。
2. 每组讨论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随堂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家蚕生活的小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加深了对生物的兴趣。
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
家蚕肝脏代谢产物变化与发育关系研究
家蚕肝脏代谢产物变化与发育关系研究家蚕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经济昆虫,其高质量纺织品的生产已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蚕成长迅速,1个月左右就可以从幼虫蛹化为成蚕,故对其生命周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其中,家蚕肝脏是代谢产物最为丰富的器官之一。
家蚕肝脏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包括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
这些产物的变化和积累与家蚕的发育密切相关。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与家蚕发育的不同阶段、环境条件以及营养摄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家蚕肝脏代谢产物变化与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家蚕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肝脏产生的代谢产物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幼虫期,蛋白质分解代谢活跃,家蚕肝脏中的氨基酸含量会显著增加,而在蛹化期,则会产生丰富的脂质和糖类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与家蚕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
其次,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研究表明,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家蚕肝脏代谢活跃,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脂质代谢合成和分解的变化。
这些表明了外界环境条件对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还与其营养摄入密切相关。
家蚕在蛹化前后,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来保证足够的储备。
与此同时,营养摄入也会对肝脏代谢活动产生影响。
例如,高脂饮食可以促进脂质的合成和储备,但若饮食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总之,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与家蚕发育的各个环节和因素都有着密切联系。
对家蚕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家蚕的生态与生理学特征,为提高家蚕的养殖效率、生产质量和经济收益提供理论依据。
家蚕的营养与消化(之四)
家蚕的营养与消化(之四)
崔为正
【期刊名称】《山东蚕业》
【年(卷),期】1990(000)004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崔为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3.6
【相关文献】
1.家蚕5龄幼虫对桑叶常规营养成分消化率的研究 [J], 王在贵;方玉明;刘朝良;户桂玲;张萌萌
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r消化道并发症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陈敬强
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消化道并发症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李建红; 李继勇
4.四川白鹅对苎麻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研究 [J], 沈小凡;李世凯;陈志斌;康萍
5.四川白鹅对花生藤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研究 [J], 李露阳;宋梦琦;王俊龙;徐杨;康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蚕
介绍
在桑叶上觅食的家蚕属(Bombyx)幼虫汉语发音:sāngcán
桑蚕又称家蚕,简称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 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 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大人出门远行,家里没有其他的人,只有一个女儿。另外还有雄马一匹,由女儿亲 自来喂养。女儿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地方,十分思念她的父亲,就和马开玩笑说:“你能给我把父亲接回家,我就 嫁给你。”
马听了这话,就挣断了缰绳出门去了,径直跑到她父亲那里。父亲看见了马又惊又喜,便拉过来骑了。马望 着它来时的方向,悲哀地嘶叫不停。父亲说:“我这儿没有什么事情,这马却这样哀叫,我家里是否发生了什么 事呢?”他急忙骑着马回了家。因为这畜生对主人有非同寻常的情谊,所以主人也优厚地加以饲养,但马却不肯 吃料,每次看见那女儿进出,总是似喜似怒地踢蹄蹦跳,象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
形态特征
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物是蚕茧和丝绸,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 发育阶段。
幼虫
长圆筒形,由头、胸、腹3部分构成。头部外包灰褐色骨质头壳,胸部3个环节各有1对胸足;腹部10个环节 有4对腹足和1对尾足,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1个尾角;第1胸节和第1至第8腹节体侧各有1对气门。刚孵化的幼虫, 遍体着生黑褐色刚毛,体躯细小似蚂蚁,称蚁蚕。蚁蚕借摄食桑叶而迅速长大,体色逐渐转成青白。其体壁的表 皮要发生多次脱换,这种现象称蜕皮,是蚕体内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与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蜕皮前,幼虫停止食桑,吐丝于蚕座上,用腹足和尾足固定蚕体,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 增加1龄。体重和体积随龄期增进而显著增大。蜕皮次数的特性称眠性,受遗传控制,但生活条件的影响也能使眠 性发生变化。桑蚕的眠性有三眠、四眠、五眠等;生产上常用的蚕品种是四眠5龄蚕。幼虫生长到5龄第2~3日, 可按特征鉴别雌雄:雌蚕在第8和第9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圆点,称石渡氏腺;雄蚕在第9腹节腹面前缘中央有 一乳白色囊状体,称赫氏腺(图2)。5龄生长至极度时,体重约比蚁蚕增加1万倍。此后逐渐减少食桑量以至停 食。至前半身呈透明时,称熟蚕,即开始吐丝结茧。结茧过程约需2~3日。幼虫期的长短因蚕品种和饲育条件而 异,一般春蚕在24~25℃下约为24~26日,夏秋蚕在26~28℃下约为21~2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 所谓消化是指生物摄取食物,转变为生物 自身的营养的机能,分子量较大的食物成 分经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分解为小分子物 质,被消化管组织吸收后,同化为生物体 的组成成分。昆虫的消化管的形态和机能 应昆虫的食性特征而异。
一、消化酶
• 家蚕消化系统中具有强的消化酶活性,大致分 为消化液中的酶和中肠组织中的酶两大类。前者 最适PH为强碱性,是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 质的酶,如蛋白酶、脂酶、淀粉酶、核酸酶等, 后者分布于中肠组织内,分解食物中的低分子量 物质及经消化液酶分解吸收的物质,最适pH为弱 酸性或中性,如寡聚糖分解酶、小分子量多肽分 解酶等。
a)蛋白酶 自1902年Sawamura首次报道消化液蛋白酶以
来已有许多研究,已基本查明其最适pH为11.2附近及基质 特异性、温度与活性的关系、蚕品种与活性的关系、同工 酶与遗传性等问题。
消化液中的类胰蛋白酶不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直接分解为 氨基酸。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内存在水解肽类的肽酶,包括 作用于肽链羧基端的羧基肽酶,作用于氨基端的氨基肽酶, 以及水解二肽的二肽酶,作用最适pH值为中性。桑叶中 的蛋白质经消化液中类胰蛋白酶水解为比较简单的肽,分 子量大约为600-4000(约10个氨基酸组成),这些肽类 由中肠上皮细胞内的肽酶继续水解而成为氨基酸。家蚕幼 虫由中肠进入血液的肽仅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0-25%, 说明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肽酶已将大部分肽水解为氨基酸。
b)脂肪酶 脂肪酶是加水分解酯键的酯酶中的一种,它 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与甘油。消化液中脂肪酶最适pH 值9.8,最适温度为40℃。在45℃中热处理60分钟,酶活 性减半。绝食一昼夜后,消化液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显著增
大,但绝食二昼夜后,其作用力反而减小。消化液脂肪酶 在4、5龄期的作用力随幼虫成长而显著增强,5龄后半期 又减弱。此外,此酶的活性雄蚕高于雌蚕。
• 由于蚕体内不存在纤维素分解酶,所以桑叶中所含有的大 量纤维素不能被吸收利用。
d)核酸酶 家蚕消化液中存在高活性的核酸酶,起着消
化核酸的作用。此酶已被部分纯化,并探讨了酶学特征。 最适pH为10.3,核酸内切酶型。分解RNA及DNA时,不 具有糖专一性,因此认为与其他核酸酶不同。另外这种酶 对DNA或RNA的碱基也非专一性,最终产物是5′-末端有 磷酸基的低聚核苷酸;当以RNA为基质时,大部分产物是 二或三聚核苷酸。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寡聚糖、淀粉、糊精、纤维素等)(表3-2),生 理作用:
•
作为能源在蚕体内消耗
•
用于合成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如糖原、脂质、几丁质等。
•
利用形式:单糖、双糖均能吸收进入血液后直接利用,也可作为
贮藏物质贮藏于血液、脂肪体、肌肉等处。
•
桑叶中淀粉利用率低,纤维素则完全不能利用。怎样提高淀粉利
第三章 营养与代谢
蛋白质和氨基酸
• 桑叶中既有蛋白质,又有游离氨基酸。桑叶的 大分子蛋白质经中肠消化水解成氨基酸后,大 部分从消化管转入血液,由于血液循环,将其 输送到各组织器官,从而合成各组织器官的物 质。其主要作用为:
• 细胞分子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作为酶体系,与其他物质结合后具有调节体内 物质代谢的机能;
c)淀粉酶和糖酶 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的酶称为淀粉酶。肠 液淀粉酶是由中肠的前部和中部的圆筒形细胞合成分泌的, 分泌出的淀粉酶颗粒密集在围食膜内侧,在围食膜表面作 一短暂停留后透过围食膜进入肠液(金胜,1980)。肠液 淀粉酶对直链淀粉的分解方式显示液化型淀粉酶的方式, 同时也有糖化型的性状。反应生成物主要是麦芽糖、淀粉 三糖和淀粉四糖。若延长反应时间,也有葡萄糖的产生。 淀粉酶的活性因蚕品种而异,中国品种的肠液淀粉酶活性 最高,日本种次之。而欧洲品系中某些品种几乎不存在淀 粉酶。淀粉酶活性的强弱受遗传基因的支配,活性强对活 性弱是显性。在同一品种中,雄蚕的淀粉酶活性比雌蚕稍 高。同一龄期里,眠蚕最低,起蚕后逐渐增强,盛食期最 强。在整个幼虫期,酶的作用力随龄而增,以5龄期最强。 营养不良或患蚕病可导致淀粉酶活性降低。
• 甾醇 • 脂肪:指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 • 蜡质、卵磷脂、脑磷脂
• 蚕与其他昆虫一样,体内不能生成甾醇,当饲料中缺乏甾 醇时第1龄中便全部死亡,所以甾醇是蚕的必需脂质。 (表3-4)
• 脂肪酸的营养效果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好,如亚油酸、亚
麻酸等。(表3-5)
• 甾醇的需要量与脂肪酸的有无有关。脂肪酸可显著促进甾 醇的利用。(表3-6)
• 在某些情况下可供能。
根据应用人工饲料育的营养实验,氨基酸对蚕的营养作用可分为 以下五类(伊腾1972、1978)。 • 必需氨基酸(第一组):在蚕体内不能合成,(即使合成,量也极 微),也就是说缺乏生物合成系。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 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 必需氨基酸(第二组):通过氨基转移反应能在体内合成,但蚕体内 的合成量不足;另一方面,这种酸性氨基酸通过氨基转移反映将自身 的氨基转移给酮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 半必需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生成的,但其生成量不能满足蚕的需求 量。脯氨酸 • 非必需氨基酸(第一组):在蚕体内的合成量多。丙氨酸、甘氨酸、 丝氨酸 • 非必需氨基酸(第二组):分别以必需氨基酸为前体经转换而生成。 半胱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羟脯氨酸。
维生素
• 作为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作为辅酶或其他生物催
化剂的组成部分。是调节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在代谢 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
• 已知蚕必需的无机盐有K、P、Mg 、 Zn 、 Mn、 Ca 和 Fe等七种
水
• 水是构成蚕体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占蚕体组成的75-90%。水在蚕体内主要作 为生化反应的溶剂,同时能保持体温的相 对稳定。
用率是生理上的研究课题之一。
•
饲料中只要有一种高效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满足蚕的生长发育
需要。其需要量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含量比有关,C/N比适当时,
蛋白质可以充分用于建成蚕体和合成丝蛋白,使蚕的生长良好,
提高蚕茧产量(表3-3)。
脂质
它既是构成蚕体的重要成分(结构物质), 又是一种能量贮备物质(供能物质)。但 碳水化合物易于动用,而脂质不易动用; 其优点是供能强,贮藏能量多。如当蚕要 化蛹时,脂类物质贮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