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学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第七章欧姆定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目标:1.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

2.知道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难点:为什么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教学器材:小灯泡一只,干电池2节,10Ω电阻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

那么,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二、新授课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一)我们先来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演示 1将一个定值电阻R与一个灯泡、电源开关连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2.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

重复前面实验。

观察灯泡的亮度。

实验现象:第二次灯泡的亮度小于第一次,说明第二次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小,串联的两个电阻的总电阻比一个电阻大。

如果串联3个以至更多的电阻,重复实验,我们能够看到,电路中串联的电阻越多,灯泡越暗……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推导,我们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阻值等于各个分电阻的阻值的和。

即R=R1+R2+……+Rn(二)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演示: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入上述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跟接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相比较。

实验现象表明: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接入并联的两个电阻后,灯泡比接儿一个电阻时更亮些。

实验现象说明,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一个电阻小。

并联3个以至更多个电阻,重复实验,我们能看到,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灯泡越亮……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17-2欧姆定律学案二

17-2欧姆定律学案二

1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学习目标:理解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能利用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知识回顾:练习1、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练习2、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已知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练习3、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Ω、484Ω。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探究活动一: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根据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小结: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_________公式,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探究活动二: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根据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小结: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1=U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_______,等于两分电阻的________________。

公式。

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做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练习4、5Ω的电阻R1和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练习5、R1=10Ω,R2=20Ω,求出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

练习6、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为80Ω,通过R2的电流为0.2A,求R2。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

7. 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主备人: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3.能根据欧姆定律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习要求:1、按照学案自主、认真、高效阅读理解教材,完成有关的问题。

2、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和组内其他成员讨论解决。

3、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和其他组成员讨论解决。

4、实在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展示时再解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互助学,看图分析、交流讨论、分析归纳课前自我构建:在掌握了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后,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点的填写活动 1:利用上节课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及电阻的关系”实验得出的结论, 填充表格。

并说明原因理论依据(原因 :理论依据(原因 :活动 2:阅读课本 26页“欧姆定律”部分内容,自学姆定律及其公式。

填一填: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 (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公式: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10Ω,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 A。

4、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 ,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 , 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因此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变形为①电压公式 U= 。

例如:在某次测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2A ,导体的电阻是10Ω,则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V。

②电阻公式 R=例如:在某次测量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10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 ,则该导体的电阻是Ω。

课堂研讨:(一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问题。

(二课堂进一步研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班级内交流、探讨并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根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例 1: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D 、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 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 3倍例 2:某同学认为:“由 R U I =变形可得 IUR =” ,这表明, “导体的电阻 R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会用欧姆定律求电阻。

3.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两端的电压。

旧知回顾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①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__②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________进行新课任务一:认识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2、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 。

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统一性:即的单位必须是______;的单位必须是______;的单位必须是_______,同一性:代入公式的、、必须是____________电路的数据,不能张冠李戴同时性:即使是同一段电路的数据,如果不是同一时间测量出来的数据,也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任务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自学课本例题1,熟悉用欧姆定律解题的步骤。

2、思考:59页《想想议议》①如果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两端的电压,必须知道导体的____________和流过导体的____________的大小。

因此,可以将公式变换成____________②如果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必须知道导体两端的____________和流过导体的____________的大小。

因此,可以将公式变换成____________自学课本例题2,并完成下列练习:1、 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电阻为720Ω,求这盏灯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多少?2、 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5A,灯丝电阻是5Ω,要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量程选用多少伏的?3、 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发现当电压表示数为5伏时,电流表示数为0.25安,此时导体的电阻为多大?若电压表示数为6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变为多少?拓展:电阻的串联与并联5、阅读课本64页第四节,总结以下结论:①比较甲和乙可以得出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值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阻值都______。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应用教案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应用教案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应用(2)魏福军●教学内容:欧姆定律及应用(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二、能力目标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资料.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前面所学的有关电压、电流以及电阻所成的规律吗?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在串联电路中:U=U1+U2, I=I1=I2,R=R1+R2,U1/U2=R1/R2.在并联电路中:U=U1=U2,I=I1+I2,1/R=1/R1+1/R2,I1/I2=R2/R1.二、新授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RUU=IR R=U/I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2.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②已知电阻、电流,求电压③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3.例题讲解例一: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64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2Ω。

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练习1: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50Ω,接在家庭电路上时流过的电流是多少?2.现在有电阻R1=4Ω,R2=6Ω,R3=12Ω,把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4V的电路中,则通过的电流是多少?例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导学案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导学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跟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关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掼。

2、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一、课前预习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实验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成正比,跟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2、我们己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只,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浪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R=880kΩ=880x103Ω U=220VI=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预习反思: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比比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二、课上探究(一)1、与欧姆定律有关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给你加点餐后零食,浏览后慢慢品味,不要急于吞掉吆。

(1)欧姆定律研究的是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2)在电流、电压、电阻这三者中,电流是结果,电压是电流变化的外部原因,电阻是电流变化的内部原因。

(3)定律中所说的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

(4)定律中所说的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

(5)欧姆定律公式该式表明: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电流的比值,绝对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练习:(1)、一个电慰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慰斗上的电压是多少?解:(2)、将一支铅笔芯接在3V电源两端,测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是0.15A,则该铅笔芯的电阻为____Ω;若将这支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则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A。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方案2)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方案2)

来的。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方案2)一、学习目标: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知识链接:1.在一段电路中,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______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________成正比。

2.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过程:过程一: 信息处理 仔细分析表1和表2,看看你有哪些发现?问题:电流、电压、电阻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了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了几倍;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了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过程二:欧姆定律(带着问题看课本) 自学课本欧姆定律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欧姆定律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个物理量分别表示______ _______ ________它们的单位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 易错点提示(1)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 、U 、R 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在应用公式计算和分析时,切不可将不同的导体的I 、U 、R 的值放在一个公式中进行运算;(2)式R =I U不是欧姆定律.其意义是: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由于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表述前后不能互换.2、思考:已知U 、I 、R 三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能不能求第三个物理量? 公式变形: 练习训练1:1.关于公式R=U/I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2.在某电阻两端加3V 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0.5A ;若在电阻两端加15V 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_____A,电阻是____Ω。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的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兴趣。

2、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件,试电笔。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节是承接第一节的实验结果,在授课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注意欧姆定定律的文字叙述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过渡,文字叙述得出后,要启发学生得出表达式。

*还要强调欧姆定律的同一性,系同一时刻发生在同一导体的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会学生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要学生熟悉公式的变形,由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教学内容,简介欧姆定律的发现史,以突出欧姆当时研究的背景和欧姆定律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强调科学攻关的艰巨性,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可贵性。

本章教材其实已经把本节知识内容分散在各节教材中,教学要求也不高,这样处理有利于降低教学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灵活地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难点是指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探索新规律的内容,即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定量计算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尽可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思考,设计电路,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对于串联电路的电阻,教材是作为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起到帮助学生对它进一步理解和拓宽思路的作用。

欧姆定律应用导学案2

欧姆定律应用导学案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3.能根据欧姆定律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知识点一:讨论:问题: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读课本27-28页“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要 .理论推导:如果R 1与R 2串联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电流为I, R 1两端电压为U 1,R 2两端电压为U 2,你能利用R U U ===+=I I I I U U 2121 推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 R=R 1+R 2 这一公式吗?②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总电阻比每个电阻都_______。

理论推导:如果R 1与R 2 并联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干电路中电流为I, 通过R 1的电流为I 1,通过R 2的电流为I 2 ,你能利用R U U =+===I I I I U U 2121 推导出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个电阻的关系式:21111R R R +=吗?练习:1. 手边有10Ω、15Ω、20Ω电阻各一个我想要用一30Ω 电阻,你有何办法?3.修理电器需要一只150Ω的电阻,但只有电阻值分别为100Ω、200Ω、600Ω的电阻各一只,可代用的办法是 ( )A .把200Ω的电阻与6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B .把100Ω的电阻与2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C .把100Ω的电阻与2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D .把200Ω的电阻与600Ω的电阻并联当堂训练1.把5Ω的电阻R 1和15Ω的电阻R 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8V 的电源上,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30Ω。

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 ,求R 2的阻值。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方案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方案2)

人教版《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 (方案2)1.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实验1:按教材图7.2-2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这说明什么问题?实验现象说明:串联的两个电阻,总电阻比一个电阻_____。

如果串联3个或更多的电阻,重复实验,实验现象相同。

由此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如图7.2-1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 l和R2 , 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R l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R l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根据欧姆定律推导R和R1、R2之间的关系。

对于多个电阻(R1、R2、R3… … R n)串联,同样可以得到:R=_________即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_________。

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实验2:把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到教材图7.2-3实验中,我们再观察实验现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现象说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_______都小。

拓展延伸: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设各支路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为I(如图7.2-2)。

根据欧姆定律推导R和R1、R2之间的关系。

对于多个电阻( R1、R2、R3… …R n)并联,同理可以得到:1R=_________即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_________之和。

课图7.2-2图7.2-1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

达标检测1. 欧姆定律是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它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__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成反比。

该定律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

2.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 30 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欧姆定律学案二

欧姆定律学案二

《欧姆定律》学案二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会用其解决简单的为题会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会解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技巧。

二、基础诊测: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电学实验中要用到电压表,经测定:电压表“0-3V ”量程的内部电阻约在1k Ω,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_____A ,合______________μA 。

20.将电阻R l 与R 2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3∶2,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_。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端,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电压之比为_________。

3.已知两个电阻R 1:R 2=2:5,如果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_____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 1:U 2=__________;如果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4.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 ,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Ω;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为12V ,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Ω。

它们的两端电压之比U ’1:U ’2=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例1:.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U/R 的变形式R=U/I 及电阻的性质,可以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U 变大时,U/I 变小B. 当U 变大时,U/I 变大C. 当U 变小时,U/I 不变D. U=0时,U/I=0例2、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 后调节,使R 两端电压地变化,某同学记录如表一,请把漏掉项补上.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 .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的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的不同值和对应的电流见表二: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

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基础知识精讲】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基本表达式:I=公式变形:R= U=I·R2.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溶液,不能用于有气态导体和电子元件的电路。

3.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需注意(1)I、U、R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即电压单位是V,电阻单位用Ω,电流单位才是A。

(2)欧姆定律揭示了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应用欧姆定律时,要特别注意三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盲目乱套公式。

例1如图所示,R1R2串联,电阻分别为20Ω和10Ω,两端电压分别为20V和10V。

要求R1中的电流,就应用R1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即I1===1A.而绝不能用R2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用R2两端电压只能除以R2的电阻,得到流过R2的电流I2==1A,因为R1R2串联,所以I1=I2。

(3)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对于给定的一段导体, 之比为一定值,即电压增加几倍,通过导体的电流同倍数增加。

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导体的电阻仍然存在,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电流、电压有关。

而对于不同导体,的比值是不同的。

(4)欧姆定律在电流表、电压表中的应用电流表中的电阻很小,如果把它直接接到电源正负极上,由欧姆定律I=可知,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就很大,足以烧坏电流表,因此电流表绝不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上。

同理,因为电压表中的电阻很大,如果把它直接接到电源上,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就很小,没有烧坏电压表的危险,因此使用时可以将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上。

在理想情况下,将电压表近似看成断路,电流表近似看作短路(即可当作一根导线)如下左图所示,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Pb段并联时,相当于用一根导线将Pb段电阻短路,那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为aP段。

如下右图所示,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Pb段并联时,相当于与滑片P相连的导线断路,那么滑动变阻器的ab段全部连入电路中,成为一个定值电阻。

《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17.2《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课型 新授 班级 姓名学习时间学案编号学习目标:1.会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进行计算。

2.会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

公式: 两个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电压的规律:;【示范、点拨】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并保持不变,R 1=10Ω, 开关闭合后,R 1两端电压为4V ,则R 2的阻值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60Ω,开关闭合后,通过R 1、 R 2的电流分别为0.2A 和0.3A ,求:⑴电源电压 ⑵ R 2的阻值例3. 如图甲所示电路,R 1的电阻为1Ω,变阻器R 2的滑片P 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呈图乙所示的规律。

求:⑴当电流表的示数为5A 时,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⑵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⑶电源电压。

R 2 SR 1【实效训练】1.通过A、B两个电路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将A、B串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A的电流为0.2A时,A和B两端的总电压是V;将A、B并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B的电流为0.2A时,A两端的电压是V。

2.如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当称重物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电流表的示数。

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3.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邮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R1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邮箱内油量的多少。

则()A、油量增加,R1的电阻值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B、油量增加,R1的电阻值减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活动1: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画出串联的电路图,并依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加以推导。
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1=I1R1,U2=I2R2
由于U=U1+U2,因此IR= I1R1+ I2R2,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D.如果几个电阻串联,其中的某个电阻增大则总电阻
活动2:理论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
由于:I= I1+I2,因此: = + ,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1=U2
可得:(并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并联电阻规律文字表达)
1、计算并联总电阻:
2个10Ω并联4个10Ω并联5个10Ω并联……
2、如图,有两个电阻R1和R2(R1>R2),下列情况中阻值最大的是
3、如图,下列情况中阻值最小的是
4、R1=10Ω,R2=20Ω,求出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
5、将两个电阻R1=2Ω和R2=6Ω,串联在24V的电源上,问:(1)总电阻(2)电路中电流
(要求:标量、写公式、带数字、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写“解”)
6、如图,电源电压12V、R1=12Ω、R2=6Ω。问:(1)总电阻(2)电流表示数
(要求:标量、写公式、带数字、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写“解”)
思考:阅读课本28页图7.2-3乙,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上面的结论。
A.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壁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B.如果n个R1并联,则总电阻R=
C.并联的电阻个数越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电阻越
D.如果几个电阻并联,其中的某个电阻增大则总电阻
所以R=(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串联电阻规律文字表达)
思考:阅读课本28页图7.2-3甲,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上面的结论。
A.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B.如果n个R1串联,则总电阻R=
C.串联的电阻个数越多,总电阻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