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论文
有机稻田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稻田稻鸭共作技术有机稻田稻鸭共作和普通稻田稻鸭共作操作基本相同,主要突出鸭子的品种选择、饲料及疾病预防和治疗,鸭子品种要选择地方品种,饲料最好要用有机农场生产的粮食作物,疫病防控不使用抗生素,采用中草药及其他生物方法治疗。
有机鸭的饲养管理鸭品种选择。
选择体型适中、适应性能好、抗病力强、适于在田间放养的本地品种,如高邮麻鸭等。
雏鸭的驯水。
鸭驯水的要求一是早驯水,以便增加雏鸭放入稻田的适应性,二是驯好水,让小鸭在水中锻炼,1-5日龄开始对雏鸭进行下水调教,雏鸭每次下水、出水及喂食时,应呼唤形成条件反射。
大田围网。
水稻插秧后,在稻田的四周要用尼龙网围起来,围网选用2×2厘米网眼的尼龙网,高度70-80厘米,防止黄鼠狼、野猫等天敌的袭击和方便鸭群管理。
鸭子下田时间。
人工插秧后7天,机插秧最早在栽后10天以上,秧苗活棵即可放入苗鸭。
适宜放入稻田的苗鸭一般以7~10日龄的育雏期。
经提前驯水,即可放入水稻田,鸭放入稻田的时间宜选择晴天的上午9~10点为宜。
鸭群数量。
鸭群数量过小不能节约用工成本,过大不便于鸭群放牧管理。
一亩稻田放养15只鸭子较佳,多放需增加饲料喂量。
大面积有机稻田以4000-5000只/群为宜。
人工饲喂。
每天定时、定地点、定人工呼唤2次喂料,时间宜在上午6︰00时和下午4︰00时,前期以鸭全价饲料为主,中后期以饲喂有机农场生产的小麦为主,饲料量的多少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判断,如鸭大草少,适当增加喂食次数。
防雷电。
为防止雷电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子修建一个简易的鸭舍,在雷电和暴雨来临前将鸭子引到鸭舍。
简易鸭舍地基加高与田埂相当20亩左右一个为宜,鸭舍长10米,宽1.5米,可容纳300只左右鸭子栖息,上盖彩钢瓦,四周围网。
及时收回鸭群。
稻鸭有效共生期一般为75天左右,应在水稻扬花前收回鸭群,换羽前集中填饲,育肥后上市。
疫病防控。
重点做好雏鸭肝炎、禽流感、鸭瘟和大肠杆菌病等的防疫,鸭的饲养全程采用中药防治并定期驱虫,注意休药期。
利用稻田养鸭生产有机稻米技术
利用稻田养鸭生产有机稻米技术摘要利用稻田养鸭控制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可以达到有机水稻生产的标准。
在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秧、实行三旱整地、适时机插秧、培肥地力、浅湿管理的前提下,利用稻田养鸭,可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并能有效供给养分,使生产出来的稻米达有机稻米标准。
关键词稻田养鸭;有机稻米;栽培技术我区于2007年在林盛镇建设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33.3hm2,利用稻田养鸭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从而不用化学药剂,达到防控水稻病虫草害的目的。
通过生态防控使全区水稻生产形成一个有机水稻生产的模式,从而达到有机水稻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
现将其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统一购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沈稻7号、苏粳香、津川1号等。
2培育壮秧(1)种子处理。
先晒种50h,然后用1%石灰水浸种48h,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再催芽播种。
(2)选用有机肥。
整地做床施足合格商品有机肥。
(3)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要稀播种降低播种量。
(4)适温炼苗。
在温暖无风的天气进行通风炼苗、浇水管理等,培育壮秧。
3实行三旱整地三边作业,提高整地质量。
实行旱翻、旱耙、旱整平和边泡、边耙、边插秧的三边一条龙作业,既方便作业、提高整地质量,又节约泡插用水。
4适时机插秧从5月13日开始插秧,到5月20日前结束。
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中、小苗移栽,行、株距均匀准确,定株、定穴,早栽浅插,克服了人工作业难以坚持农艺标准的问题,达到了水稻栽植“浅、匀、直、稳”的农艺技术要求。
由于机械插秧深浅一致(一般为0.5~2.0cm),行距和穴距准确,每穴株数差异不大,可以实现低节位分蘖。
栽植缓苗后,分蘖快,有效分蘖率高,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目标。
5培肥地力水稻前期施腐熟牛粪180m3/hm2作底肥,缓苗后追施留老跟生物肥225kg/hm2。
6水浆管理插后保持浅湿管理,有利缓苗促进分蘖。
分蘖够数时(达到穗数指标时)开始撤水晒田,控上促下,减少无效分蘖。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第一篇: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味好、食用安全稻米。
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已经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
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
我市稻田养鸭技术是从2003年由海林市从韩国引进,历经了三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500余亩,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推广价值.1.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1.1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潜叶蝇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3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49g、P2O572g、K2O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
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
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
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其中,稻田养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对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稻田养鸭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为推广绿色水稻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稻田养鸭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稻田养鸭技术的理论基础稻田养鸭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理念的新型水稻生产方式。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生态学、生物学和农业工程学。
在生态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如稻飞虱、稻叶蝉等,从而减轻水稻的虫害压力。
同时,鸭子的粪便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
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生物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遵循了生物共生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以促进稻田的水体流动和氧气交换,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发育和生长。
同时,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行为也可以促进稻田的土壤松软和通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
这种生物共生关系使得稻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高效。
在农业工程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通过合理的稻田设计和鸭子养殖管理,可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最大效益。
例如,合理的稻田布局和鸭子养殖密度可以提高稻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鸭子的健康。
通过科学的鸭子养殖技术和稻田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稻田养鸭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符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念,也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饲养鸭子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以生态农业为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水稻、鸭子之间的互补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田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的目标。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引入鸭子进行饲养,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在水稻种植的初期,将幼鸭引入水田中进行饲养。
由于水稻对光线需求较高,可以选择在饲养鸭子的采用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光线的阻挡,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鸭子会不断捕食水田中的昆虫、杂草等害虫,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
鸭子的排泄物会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
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农民的农药使用量,又增加了土地的肥力。
这种模式还可以应用于农民的兼业经营。
除了水稻和鸭子之外,农民还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如养殖草鱼、种植大葱等,实现多元经营。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带来了许多好处。
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繁殖,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鸭子的饲养,农民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鸭子的排泄物,水田的土壤质地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地的肥力。
通过多元经营,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经济效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该模式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否则可能无法有效进行饲养和辅助种植。
这种模式需要农民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该模式可能会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问题,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意识。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
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稻鸭共生系统是一种先进、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1. 生态可持续性稻鸭共生系统是一种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将生态农业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在这种系统中,稻田同时作为鸭类的栖息地,鸭类在稻田中觅食杂草、害虫和杀菌,为稻田带来一些生态效益。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更加生态可持续,可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资源利用综合性稻鸭共生系统将稻田和养鸭业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稻田提供养分和生长空间给鸭类,同时鸭类帮助稻田抑制杂草生长,清除害虫,使农田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 产品质量优良稻鸭共生系统在生产方式上更加接近自然,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农田的水质和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稻鸭共生系统所生产的农产品更加健康、天然、无公害,符合现代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
1. 水稻质量高在稻鸭共生系统下,鸭类在稻田内觅食杂草和害虫,促进稻田内的生态平衡,稻株生长更加健壮,水稻质量更高。
相较于传统的农田管理方式,稻鸭共生系统生产的水稻更加自然、健康。
2. 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生系统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减少了对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鸭类在稻田中觅食并排泄,为农田提供了有机肥料,降低了土壤的养分流失,进一步减少了农田的成本。
稻鸭共生系统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农田的资源利用效益更高。
养鸭业和稻田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更完整、更有机的生产系统。
三、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科技化改造稻鸭共生系统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农业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稻田养鸭有机水稻生产技术
稻田养鸭有机水稻生产技术作者:王海龙来源:《神州》2012年第31期稻鸭共生技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在我国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试验研究,南方的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北方的部分省区也在逐年扩大应用面积,牡丹江地区已有多市县应用了该项技术。
这反映了城乡市民对稻鸭共作这一无公害稻米、鸭肉需要的迫切性,由此可见稻鸭共生技术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一、主要技术要点:在稻田里主要使用发酵好的猪、鸭、牛粪等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无公害的水稻。
二、主要技术措施:1、育苗:因地制宜,选用抗病的优良种子。
如松粳六号、五优稻3号等,尽量做到提早育苗(两段育苗和超早播一段育苗),培育优质的壮苗。
2、施肥:每亩使用2立方米肥料,少量使用化肥。
每亩用尿素8斤,二铵13.3斤做底肥,追肥视长势情况而定。
3、规格:适合使用超稀植插秧规格,可采用10×6寸、11×5、11×6寸等,便于鸭子在水田里活动。
4、鸭子品种:选用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性强的优良品种,也可选用本地的笨鸭。
5、放鸭时间:在孵化后15天左右,秧苗返青后进行放鸭。
时间太早会压倒稻苗;太晚,杂草生长较大,鸭子不易食用,杂草防效低。
返青后,放鸭就越早越好。
放鸭前要集中注射疫苗,避免鸭瘟。
6、放鸭的数量:每亩数量15只鸭子比较适合,每公顷水田可设置3个放养区,用网围上,防止跑失鸭子。
7、管理:①水田尽量不用除草剂、杀虫剂同时减少肥料用量外,其他田间管理严格按有机食品水稻技术规程操作。
②建鸭棚,在稻田空地上,每公顷面积建造3个小型鸭棚,让鸭子栖息,躲避自然寒流等。
③饲养,白天鸭子在水田中嬉戏,取食杂草、昆虫等,傍晚上岸后,需要辅助饲料喂养。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害虫、杂草和杂菜来实现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生有多种优点,比如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种养方式也能够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在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鸭子的养殖管理、喂食和饮水、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稻鸭共生的管理方法,确保稻鸭共生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稻鸭共生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效益、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子,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鸭子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稻鸭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
稻鸭共生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稻鸭共生的含义、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稻鸭共生的含义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指的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水禽,如鸭子。
稻鸭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起到清除害虫、杂草的作用,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有机农业生产。
稻鸭共生的核心理念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水稻与稻田鸭共育生产方式研究
根据操作流程,曙光农场鸭种选用优 质 品 种 本 地 麻 鸭,这 种 稻 鸭 体 型 较 小、活 动 能 力 强、灭 草 防 虫 效 果 好.缺点是胆子小易受惊吓.所以周边环境保持安静的地号作为养殖基地.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栽优质米品 种 绥 粳 15.
3 鸭 稻 共 育 模 式 管 理
玉 米产量调查结果如下,处理1收获面积39m2,脱谷重量42.3kg,收获株数6.5株/m2,含水量23.4%, 产量9654.0kg/hm2;处 理 2 收 获 面 积 39m2,脱 谷 重 量 43.3kg,收 获 株 数 6.5 株/m2,含 水 量 23.5%,产 量 9886.5kg/hm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有不同的影响. 氨 基 酸 液 态 肥 处 理 比 常 规 施 肥 处 理 公 顷 增 产 232.5kg,增 产 率 为 2.4% .
关 键 词 :鸭 稻 共 育 ;绿 色 有 机 ;品 质 效 益
为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曙光农场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精神,积 极 推 进 水 稻 由 传 统 种 植 向 现 代 种 植 转 变 ,创 新 种 植 管 理 理 念 ,建 立 鸭 稻 共 育 模 式 . 鸭 稻 共 育 模 式 是 将 水 稻 种 植 和 鸭 子 养 殖 有 机 地 结 合 在 一起,利用鸭子的杂食性,解决了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化学除草、除虫及养分 的 供 给.通 过 鸭 子 在 田 间 活 动 量 的 增 加 ,提 高 了 羽 毛 及 鸭 肉 的 品 质 .
有机水稻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田鸭共育生产方式研究
封 力 源1 ,付 甲 东2,刘 艳 亮1
(1.黑龙江省曙光农场,黑龙江 桦南 154451;2.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浅谈绿色水稻生产新途径——稻田养鸭技术
8科技创新导报S T y I 2007N O .35Sci e nc e a n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 r al d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1稻田养鸭的目的及意义稻田养鸭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
肇东市从2004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数量,放鸭时的雏龄,稻田除草效果以及养鸭稻田的水稻在市场销售情况,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稻田养鸭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稻田养鸭面积由2004的200亩基础上扩大到今年的500亩,取得很好经济效益。
稻田养鸭技术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对生产绿色大米作用尤为突出。
一是有效控制化学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残留。
鸭子食性杂,它可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各种有害昆虫,因此稻田中放养鸭子可以不用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从而改善了化学农药对水稻生育环境的影响,有效根除农药残留污染;二是可有效减轻化肥对人体的为害。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可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稻田中养鸭子可以大大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可有效防止化肥对稻田环境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活动,可产生中耕混水作用,提高水温、地温、刺激根系发育,增强了水稻抗逆性;四是增加效益。
由于养鸭稻田不施农药和少施化肥,使稻米真正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提高了稻米的附加值,每公斤大米比普通大米市场价高出3.00元以上,加上养鸭的收入稻田养鸭可亩纯增收入达到1,137.00元。
2稻田养鸭技术大棚钵体育苗。
大棚规格为:长×宽×高=15×20m ×6m ×1.8m ;早扣棚早播种:3月15日~20日扣棚,4月1日~7日播种,采用434孔钵体盘,每钵孔2~3粒催芽种,培育秧龄45~50天,叶龄4.5~5.5叶的壮苗。
采用优质米品种五优稻1号;亩施鸡粪0.5吨和酵素菌肥200公斤;少施化肥,结合水耙地亩施长效碳酸氢氨(17%)15公斤做底肥;早插稀插:移栽时间为5月15日~25日,插秧规格为9寸×6寸~2-3株,采用人工摆插形式,插秧深度为钵体块上表面与田面持平;科学灌水:花达水摆插,分蘖期到抽穗期稻田的水深随着鸭子的成长而逐渐加深。
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先进环保型农业技术,可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无公害大米和鸭肉、鸭蛋。
此项技术是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将雏鸭全天都放人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在稻田里不间断活动,可以刺激水稻分蘖生长,达到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而鸭粪也可用作高效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
这项技术不但节省了养鸭饲料,提高了鸭肉的品质,而且减少或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生产出了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
1稻鸭共作的基本要求1.1田块选择应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成方连片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为了使稻田能灌lO cm深的水,所有田埂必须加高到20 cm,加宽成80~100 ClTI,以便于鸭子休息与保水。
若为第1年采用稻鸭共生技术,鸭粪可能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因此要施一定的基肥。
1.2水稻品种的选择水稻应选择大穗型、株高适中、株型挺拔、分蘖力强,抗稻瘟病、稻曲病,同时熟期适中,能避开二化螟、三化螟为害的高产优质品种。
并要求培育秧龄在30 d左右、叶龄4—5片叶的适龄壮苗。
1.3役用鸭的选择适于稻鸭共作的雏鸭,最好选用役用鸭品种.如湖南攸县麻鸭、福建金定麻鸭、湖北荆江鸭、江苏高邮鸭和巢湖鸭等。
这些鸭一般都是中小型个体,成年鸭每只重1.25~1.5 kg,放养于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养殖效益较高。
1.4役用鸭育雏鸭的孵化期一般为28 d,适宜放入稻田的苗鸭一般以7一10日龄为宜,因此,稻鸭共作农户只要大致确定栽秧日期、放鸭日期,即可向前倒推35 d,确定为种蛋的入孵时间,并根据该时间向孵坊、鸭场订购苗鸭,同时做好育雏准备工作,如育雏室、运动场、驯水池等,以培养适宜稻鸭共作技术的役用鸭。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稻田和鸭子养殖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
利用了稻田和鸭子之间的互惠关系,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
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
在这种模式下,鸭子在稻田中
自由觅食,吃掉了大量的害虫和杂草。
鸭子的进食行为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能保持稻田的湿润环境,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这种方式对环
境的损害更小,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稻鸭共生模式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鸭子的喙和爪子会松土、翻晒土层,有利
于加强土壤通气和排水性,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鸭子还在稻田中排泄,提供有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这种模式下的水稻生长更加健壮,产量更高,而且稻谷品质更佳,口感更好。
稻鸭共生模式还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在稻田中养殖鸭子,不仅可以利用稻谷中的
副产品来喂养鸭子,减少养殖成本,还可以将鸭子出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样一来,水稻和鸭子的共生方式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实现了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既能有效
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这种模式不
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对农民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在
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浅论稻田养鸭
浅论稻田养鸭作者:于宏亮于海艳刘林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4期稻田养鸭是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有效的清除稻田杂草、减控虫害、提高肥力。
同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培育健壮植株。
1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是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稻米生产过程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稻米产量、提高稻米品质。
1.1 清除杂草鸭为杂食性水禽,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鸭子在田里频繁活动,除了吃草,且不断踩踏,杂草清除明显。
据试验、示范,并结合调查了解,稻田适时放养适量数量的鸭苗,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控草效果非常明显。
1.2 减控害虫鸭子不仅喜食杂草,同时也喜食稻田中所有虫类,对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一定的减控作用,同时,鸭子在稻田的频繁活动,增强通风透风性,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3 培肥地力鸭子在稻田中活动,不断地踩踏表面的泥土,让土壤变得更加的通透,提高土壤含氧量。
同时,鸭子粪便排在稻田,增加稻田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1.4 节本增效鸭子在稻田取食,除草减虫,减控化学农药使用;排泄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减少化肥投入。
农药、化肥减量,保障环境安全、提高稻米品质,同时,鸭子出售增加收入,节本增效。
2 适宜稻田养鸭的水稻栽培方式及田间基础设施要求2.1栽培方式手插秧、机插秧移栽有规格行距,便于鸭子穿行觅食,适宜稻田养鸭;抛秧田稀植时养鸭没问题,密植时影响鸭子穿行;直播稻田水稻密度大,在没有明显行株距情况下,一般不适宜放鸭。
杂交籼稻长势旺,杂草危害相对较轻,除草压力不大,放鸭需求不迫切;常规粳稻生长慢,长势弱,杂草发生较重,稻田放鸭除草效果明显。
2.2田间基础设施要求2.2.1设置防护网。
稻田周围应设置半米高的围栏围网,一方面防偷盗和天敌袭击(黄鼠狼、猫、狗、鼠、獾),另一方面防止鸭子逃逸。
2.2.2保证水源。
鸭稻共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分析 - 养鸭技术
鸭稻共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分析-养鸭技术鸭子自由觅食,水稻茁壮成长。
笔者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村看到,“鸭稻共作”技术在这里成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据农场主王启龙介绍,这项技术不但环保有效,还能节省种田成本,最主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大米。
“这项技术很有新意,但鸭子的活动难道不会影响秧苗生长吗?”面对笔者的问题,王启龙回答说,不会的,鸭子们的目标是害虫和杂草,它们在水面上左穿右插,不吃锯齿状的稻叶,不会影响稻秧生长。
据王启龙介绍,他于2022年成立了淯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450亩土地种植有机水稻。
第一年种植就遇上让他感到头疼的问题:种植有机水稻,不能打药除草,稻田的草只能靠人工拔除,去年稻田先后拔了3遍草,第一遍草多草小,7个人1天才拔1亩。
算下来,种1亩有机水稻,一年仅拔草至少需要16个工日,一天一人60元,一亩稻田仅人工拔草费用近千元,去年支付拔草费用达四十多万元。
土地流转费和人工拔草费两项,每亩成本高达2200元,年底一算账,种植有机水稻不赚反亏。
王启龙说,他想起村里老一辈人种水稻的情景,当时没有农药,村民家家喂鸭子,天一明鸭子就被赶进稻田里吃草吃虫,稻田的草很难长起来。
受此启发,2022年8月中旬,合作社从养鸭场买来4000只大龄金定蛋鸭放进稻田,结果除草效果并不理想。
王启龙蹲在稻田里观察、思考,终于找出了其中原因:这些鸭子是在大棚里养大的,()已经习惯靠人喂食,自主找食能力差,放进稻田时,草已长高,鸭子即便想吃草,也够不着和稻苗一样高的草叶。
2022年水稻插秧不久,合作社又买来4000只金定蛋鸭苗放进稻田。
“这些鸭子天不明就‘上班’,天黑了还不‘收工’,在稻田里吃草吃虫。
”王启龙说,“鸭子很少有趴着不动的时候,整天在稻田里不停地钻来钻去,连吃加踩踏,小草根本长不起来。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随着近年来农业的转型升级,水稻生产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因为,曾经单一的水稻种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更加重视生态保护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农业专家推出了许多新型的种植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稻稻鸭共作模式。
下面本文就对这一种植方式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他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一、优点(1)提高水稻的产量通过不断观察实验,专家们发现,稻鸭共作模式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因为鸭子可以帮助农民清除田间昆虫和杂草,减少了害虫的危害,同时摇动的鸭影响凯旋稻的出穗,使其更加丰满。
(2)保障水稻的质量目前新翻的稻鸭共作方法包含了喂料和健康养殖动物的必要措施,不仅避免了鸭子在吃水稻的同时毁坏水稻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有利于保障水稻的质量,使得农民们更加顺利的销售他们的农产品。
(3)生态优化稻鸭共作的种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农业,这能够促进生态平衡的保护,减少化肥及农药等化学物的使用,使得土壤得以更好地得到保护,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能得到减少。
(4)减轻人工劳动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通过鸭子的快速的除草和捕食害虫的特点,可以减轻人们手动清理水稻田间杂草和害虫的负担,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人为务农的劳动强度,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缺点(1)保障鸭子的健康如果用爆炒饲料作为天鹅和鸭的饲料,这种做法还会损害鸟儿的健康。
此外,如果鸟体积很小,就无法飞翔,就会在人行道上出现替代品、受风吹的情况,难以获得良好的成长状况。
(2)造成部分损失稻鸭共作种植模式会使一部分鸭子死亡,望而生畏的鸭群也会使消费者的信心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的损失。
(3)注重科学管理稻鸭共作种植方式的核心是科学管理,这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不然整个种植过程会面临许多困难,如营养不足,饮水不畅,批量不合理等等。
三、适用性稻鸭共作种植模式更适用于城镇周围及较为开发的乡村地区,这些地方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且有足够的工人数量,能够保证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有机鸭稻共育种养技术探讨
每 亩 地 放 鸭 15只 。 放 养 时 间 :在 鸭 子 1月 龄 前 ,晴 好 天 气 ,早 晨 5点 放 鸭 入 水 ;阴 天 ,早 上 7点后 放 鸭 人 水 ;雨 天 ,不 放 鸭 。鸭 子 1 月 龄 后 ,除 雨 天 外 ,每 天 早 晨 4~5点 放 鸭 入 水 。 收 鸭 时 间 :在 鸭 子 1月 龄 前 ,晴 好 天 气 ,傍 晚 5点 收 鸭 人 舍 ;阴 天 ,傍 晚 4点前 收 鸭 入 舍 。
进 行 集 中饲 养 催 肥 10~15天 后 待 售 。 3试 验 效 果 3.1除 草 效 果 。经 调 查 ,鸭 稻 共 育
除 草 效 果 明显 好 于 常 规 模 式 。 分 析 其
原 因 有 :一 是 鸭 在 稻 田 内 除 草 时 间 长 ,一 般 持 续 40~50天 二 是 除 草 方 式 多样 ,从 鸭 践 踏 中耕 灭 草 来 看 ,鸭 嘴 和 脚 并 用 ,被 鸭 反 复 践 踏 ,破 坏 根 系 ,使 其 难 以 正 常 生 长 ;鸭 在 田间 不 断 践 踏 . 浑 水 使 泥 浆 堵 塞 了 杂 草 的气 孔 , 由此 破 坏 了 杂 草 的 光 合 作 用 和 呼 吸 作 用 . 进 而 死 亡 。三 是 杂 草 种 子 的萌 发 ,需 要 有 鸭 子 不 停 地 用 嘴 和脚 搅 动 泥 土 ,使 得 杂 草 种 子 难 以 扎 根 生 长 。
高 羽 毛及 肉 质 的 品质 .从 而 取 得 双 重 经 济 效 益 。
1试 验 设 计
该 试 验 于 2016年 实 施 于 兴 凯 湖 分 公 司 19作 业 站 .共 落 实 鸭 稻 共 育 技 术 模 式 种 植 面 积 200亩 ,并 利 用 靠 近 自然 林 进 行林 下 养 殖 畜 禽 。 共 养 殖 鸭 子 3000只 。“鸭 稻 共 育 ”区不 适 用 化 肥 及 农 药 。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结合水稻种
植与鸭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农田生产力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本文将从该
模式的原理、优点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是利用鸭类的生态特性和水稻的生长习性相互促进,形
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鸭类喜欢在水中觅食,并具有强烈的捕食昆虫和杂草的能力,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
鸭类的粪便富含有机物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可为水稻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而水稻的长势也提供了鸭类生活和觅食的所需条件,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具有多个优点。
该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
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鸭类的活动和粪便能促进土壤的改良和肥力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鸭类的生态行为也有助于
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该模式能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田的
产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模式适用于我国水稻种植广泛的地区,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该模式既符合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又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该模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肥条件和农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推广。
该模式还能促
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农民收
入的提高。
实现稻鸭共育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免费范文精选
根据参与有机水稻生产的实践和体会,以及指导在有机稻田实施养鸭取得的经验,从开展有机水稻种植和有机鸭饲养两方面总结出稻鸭共育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实现稻鸭共育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市域面积仅2487km,是皖南山区的县级小市,耕地面积19500hm2,种植业常年以中稻为主,面积在10000hm2左右。
为不断提高宁国市水稻生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010年起宁国市依托凤形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有机水稻规范化种植示范,2012年起又在有机水稻田实施稻鸭共育,至2014年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余hm2;并建立稻鸭共育示范区近20hm2。
经测产统计,有机稻规范化种植均产达450kg/666.7m2,稻鸭共育示范区均产500kg/666.7m2,稻鸭共育示范区养鸭纯收入近800元/666.7m2,其综合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水稻常规种植,取得了综合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有效地带动了各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有机水稻规范化种植,开展稻鸭共育,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优质化程度,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将稻鸭共育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根据有机水稻种植要求,在选好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养鸭的有机水稻田,开展稻田养鸭,并适时收获。
1.1养鸭有机稻田的选定稻田养鸭除了要考虑水稻生长,还必须考虑鸭的生长活动,从稻、鸭的生产特点和要求出发,稻田插秧后需始终保持水层。
因此,必须选择水源充足、灌溉方便且田块平整,面积在0.7hm以上的连片田块,以利于围网操作。
1.2 品种选择,合理密植单季稻区应选用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抗性强、品质优、成穗率高、耐脊薄且熟期适中的大穗型水稻品种,如扬两优6号、深两优5814等。
稻田养鸭水稻栽植密度既要考虑水稻高产,又要考虑适合鸭子的活动,在栽植密度上比普通栽植规格略稀一点,即行株距30cm×15cm或采用(40~2O)cm×15cm宽窄行栽植方式;一般掌握在1.7万穴/666.7m2以上,基本苗7万株/666.7m,这样的株行距配置,不仅利于水稻的高产,也有利于鸭在株间穿行,稻田养鸭的各种效果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养鸭有机水稻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技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在我国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试验研究,南方的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北方的部分省区也在逐年扩大应用面积,牡丹江地区已有多市县应用了该项技术。
这反映了城乡市民对稻鸭共作这一无公害稻米、鸭肉需要的迫切性,由此可见稻鸭共生技术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一、主要技术要点:
在稻田里主要使用发酵好的猪、鸭、牛粪等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无公害的水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育苗:因地制宜,选用抗病的优良种子。
如松粳六号、五优稻3号等,尽量做到提早育苗(两段育苗和超早播一段育苗),培育优质的壮苗。
2、施肥:每亩使用2立方米肥料,少量使用化肥。
每亩用尿素8斤,二铵13.3斤做底肥,追肥视长势情况而定。
3、规格:适合使用超稀植插秧规格,可采用10×6寸、11×5、11×6寸等,便于鸭子在水田里活动。
4、鸭子品种:选用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也可选用本地的笨鸭。
5、放鸭时间:在孵化后15天左右,秧苗返青后进行放鸭。
时间太早会压倒稻苗;太晚,杂草生长较大,鸭子不易食用,杂草防效低。
返青后,放鸭就越早越好。
放鸭前要集中注射疫苗,避免鸭瘟。
6、放鸭的数量:每亩数量15只鸭子比较适合,每公顷水田可设置3个放养区,用网围上,防止跑失鸭子。
7、管理:①水田尽量不用除草剂、杀虫剂同时减少肥料用量外,其他田间管理严格按有机食品水稻技术规程操作。
②建鸭棚,在稻田空地上,每公顷面积建造3个小型鸭棚,让鸭子栖息,躲避自然寒流等。
③饲养,白天鸭子在水田中嬉戏,取食杂草、昆虫等,傍晚上岸后,需要辅助饲料喂养。
④稻田水层管理,稻田养鸭期间的两个月水质始终保持在泥水状态,保持死水会提高杀草效果和肥效。
营养生长期保持水层10cm以上,生殖生长期为了抵御低温冷害保持水层20cm以上,出穗后开始灌10cm以下的浅水,以利改善根系的通气条件和提高结实率。
8、收鸭时间:时间选取在抽穗后,应该收回稻田里放养的鸭子,以免稻穗被吃。
三、稻田养鸭的效果
1、除草效果:在插秧后的十天放鸭除草效果十分明显,这是因为鸭子的大小与稻苗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相对施用除草剂的稻田,放鸭稻田无杂草,稻苗分蘖率高、植株高大。
放鸭稻田杂草减少的
主要原因是:一是鸭子直接取食杂草;二是鸭子把埋在泥里的稗草、慈姑等杂草的种子吃掉;三是鸭子用嘴或爪浑水,使未发芽的杂草籽浮出水面,并把小草踩进泥里;四是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产生了耙地效果,这样就降低了泥水的太阳光透明度,妨害了杂草的光合作用。
2、害虫防治效果:一般稻田潜叶蝇、负泥虫危害较大,必须喷施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在放鸭稻田没有害虫危害,因为在稻田里害虫做为鸭子的食物,而被取食。
而且鸭子的活动经常刺激植株,减少了无效分蘖,加强通风透光使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生减轻。
3、泥汤耙地效果:鸭子用嘴或爪不断翻动上下泥土进行耙地。
养鸭的地块田水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泥沙状态,因而促进了水稻生长。
泥汤效果的作用:一是鸭子搅动田水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二是田间表面的氧化层因为不断得到搅动而逐渐加厚;三是不断搅动泥水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使稻田有效地吸收土中的养分;四是沼气的危害因泥水的搅动而逐渐消失;五是泥水促使夜间水温上升,并产生保温效果;六是水抑制了杂草的发芽;七是刺激了稻苗,促进了分蘖。
4、养分供给效果:鸭子通过吃杂草和害虫所排出粪便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难得的养分。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
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
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四、效益分析:
现代稻鸭共作模式属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为此,稻田养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巨大。
1、经济效益:在稻田养鸭期间,每个鸭子排泄出的粪便达到10公斤以上,可以直接作为水稻的肥料,稻田就不需要再施肥了;同时在稻鸭共作期间,稻田会一直蓄水,所以不需要放水干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生产出的无公害鸭子米比普通大米价格高,所养的鸭子由于节省了饲料费用,对比常规养鸭增加了经济效益。
经过稻田养鸭技术所生产的大米,是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运用生物技术,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出的优质大米。
据报道,汤原县稻田养鸭每公斤大米卖到20元,海林市稻田养鸭的每市斤大米卖到5元,如果稻田养鸭能够实现大米每市斤5元的优质价的话,比普通大米每公斤就多卖2—3元钱,公顷提质增收就可达到10000元以上。
2、生态效益: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同时,稻田自身的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觅食、休息、运动的场所和所需的动植物饲料等。
这样,会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依靠化肥、农药转型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型养殖方式转为更适合鸭子生活习性的大自然养
殖方式,大大节约了成本,肥沃了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还生产出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优质米以及优质鸭肉两种完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3、社会效益:稻鸭共生模式种植的水稻因其无公害、效益高,对于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同时,人们通过食用无公害大米,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状况和提高人均寿命,而且稻田养鸭技术简单易学,便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推广,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实用技术之一,是把畜产和种稻、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
所以,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有机优质稻米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是水稻生产观念上的一次新变革,是一项有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