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债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

我国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缺乏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完善等。

有必要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虽然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这主要是受到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参与者不够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

2. 市场缺乏流动性我国债券市场缺乏足够的流动性,投资者买卖债券存在较大的交易摩擦成本。

这也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较高。

3. 风险管理不完善在我国债券市场中,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在债券市场上,存在着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而相关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并不够健全。

1.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针对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的问题,应加大市场宣传的力度,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可以通过开展市场推广和教育活动,提高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认知水平,提高其对债券投资的信心和热情。

2. 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为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可以加强债券市场相关的市场建设工作,提高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品种,增加市场交易活跃度。

可以加强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市场交易的便捷性和效率。

3.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有效管理债券市场中的各类风险,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工具。

可以开发并推广利率期货、利率互换等工具,提供给投资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应加强市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并合理规避风险。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股市·证券□江苏茅丽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资产匹配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

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较小,市场内部分割,多头管理严重,在法律制度、交易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因此,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1.总体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

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的比重总体来说呈不断上升之势,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平衡、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不平衡、政府债权融资与企业债权融资不平衡等资本市场结构不平衡的各种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05年末美国债券余额超过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48.09%,而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4%,仅占全球的1.37%。

从债券市场规模与GDP相比较看,2004年美国为160.2%,日本为191.6%,而我国仅为32.3%,明显太低。

并且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仍然主要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还难以进入这个市场,这样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覆盖面。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都是企业直接融资方式。

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由于在财务上的明显优势,在海外成熟市场,企业债券融资优先于股票融资,并且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融资额的3-10倍,而我国的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努力争取上市,上市公司则偏好于增发和配股。

从债券种类看,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这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缺陷。

2006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5594亿元,全年发行企业债券1015亿元,二者合计仅占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3.07%。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和参与者的日益增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结构的不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市场结构仍未完全建立。

当前,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较低。

此外,市场中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市场的集中度较低。

对策:引导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二、市场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市场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且信用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存在疑问,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对策:加大在市场风险评估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三、市场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仍然较低,市场变现难度较大。

这与市场规模和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

大量的长期资金流入市场,但市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市场流动性的短缺。

对策:推进市场化债务重组,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市场流动性的渠道,提高市场容量,并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四、市场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反欺诈、反洗钱等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市场监管和维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对策: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建立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提升市场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曾莉华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9年第56期摘;要:专项债券发行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手段,可发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预防债务风险、规范投资行为等宏观调节作用。

文章明确专项债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处理措施,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水平,保证其优势作用充分发挥。

关键词:专项债券;地方经济;政府债务一、引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即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带收益、公益项目发行的,带有期限限制、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进行还本付息的债券形式。

2018年,我国已发行专项债券19459.49亿元,在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占比达到46.58%。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项债券,但因发展时间不长,债券发行及管理还存在一定待改进问题,需要对其做分析总结。

二、专项债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专项债券可有效对冲政府基金收入下滑给地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其次,专项债券有利于拉动地方投资。

再次,加快棚户区改造、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进程。

最后,优化政府融资环境,削弱存量债务风险。

以投资拉动效应为例。

设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中,可用于重大项目投资支出的比例在5%~30%,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最低出资比例在20%~40%,也就是说,投资放大倍数在2.5~5之间,以此为基础测算不同情境下以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时所产生的投資拉动效应。

按照最新专项债券政策要求,专项债券资金可用于国家重点支持铁路、公路、电力等项目的投资,且投资放大倍数取3、专项债券可用比例取20%更为合理,此时产生的投资拉动效应可达到60%。

三、专项债券面临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一)面临问题1. 债券发行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三点。

(1)市场化程度不够、缺少完善的定价机制。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交易过程存在明显的行政议价属性,使得专项债券发行主体评价及项目差异的定价作用发挥并不充分,不少专项债券的利率与国债基本一致。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支持特定项目或领域发展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是政府债务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策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风险管控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通常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项目需要长期资金支持。

由于项目长期化、投资规模大等特点,风险较高,一旦项目出现运营风险或资金回笼困难,将带来较大的债务风险。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专项债券时,并未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状况,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

2. 项目选择和评估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用途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治理、产业扶持等领域,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选择和评估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佳。

一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专项债券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评估不规范,导致一些项目利益输送、存在浪费等问题。

3. 资金使用和监管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后,需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偿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较高的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属于隐性债务,市场风险较大,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二、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对于一些项目风险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应通过担保、审批等方式引导市场化风险管理。

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选择和评估制度,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对项目的跟踪评估和公开透明,规范项目的推进和资金使用,杜绝利益输送和浪费。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尽管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但与国内经济规模和国际主要债券市场相比仍显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而它又是全球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一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推行开放型政策,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引导外国投资机构对我国的企业债券进行评级、投资和转让。

另一方面,我国可进一步改进债券发行与交易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效率,促进债券交易的活跃度和规模。

二、市场结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还不够完善。

无论是债券种类还是发行主体,市场结构都很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竞争性。

而这些都是构成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或相关机构应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发行不同类型的债券来发展市场。

同时,需要完善信用评级机制,鼓励公司更多地利用信用担保机构,增加债券市场的信用保证。

三、投资者结构比例失衡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他们级别高、资金充足,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大。

因此,一些中小投资者往往难以参与债券市场。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或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债券市场的全面性市场体系,逐步实现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增强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并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增值空间。

总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虽然发展成绩较为可观,然而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规范市场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当前地方债发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当前地方债发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当前地方债发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建议2015年是我国全面推行自发自还地方债的元年,自当年5月18日江苏债正式发行起,全国共有34个省市(除西藏外)发行地方债3.8万亿。

当前地方债存量已经接近5万亿,相当于国债存量的二分之一。

从整个市场来看,地方债占比也是快速提升的,从发行启动前的3%增长到接近10%的水平。

考虑到以后随着地方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地方债市场不断发展,其必将成为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发展中无法忽视的重要一环。

而随着地方债余额的快速上升,原本存在问题也日益显现。

原标题:当前地方债发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建议一、地方债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议价阻碍发行定价市场化针对地方债发行,尽管财政部出台了[2015]68号、85号文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地方债的发行利率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在限额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利率下限不得低于发行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等。

但由于地方政府拥有财政存款及其他直接影响作为承销商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能力无法体现。

这直接导致地方债在发行定价过程中,市场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看不见的手”往往让位于“看得见的手”。

这一问题在公开发行地方债定价上表现最为突出。

当前地方债公开发行上浮空间非常有限,不足以补偿银行资本金占用成本。

根据2013年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对省级及计划单列市地方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对国债的风险权重则按0计算。

这就意味着在同等免税的情况下,地方债较国债需要有额外的溢价补偿。

按照12%的资本充足率、2014年上市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19%来计算,地方债风险溢价=20%*12%*19%=0.45%,即相对于同期限国债,地方债发行利率需上浮45BP才能补偿对资本金的占用成本,这还未考虑流动性补偿的问题。

从具体发行情况来看,2015年5月发行之初,多数省份的发行利率与同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持平,包括江苏债、新疆债、湖北债等,甚至较流动性稍差的国债利率更低。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政府专项债券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地⽅政府专项债券是地⽅财政与⾦融协同的创新⼯具,经过七周年的发展,在发⾏规模、项⽬投向以及规范管理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

由于专项债券在我国总体上仍属于新⽣事物,在资⾦使⽤过程中暴露出效果⽋佳、⽤途泛化、前期准备不⾜和管理意识落后等问题,不利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和维护财政可持续,应引起⾼度重视。

在前⽂分析的基础上,本⽂主要对中国地⽅政府专项债券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向进⾏了分析总结。

⼀、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债务责任不清,信⽤评级错位,预算软约束在专项债券发⾏、使⽤、本息偿还过程中,省级政府是举债主体,但实际⽤债和偿债的往往是市和区县(以下简称市县),存在债务主体责任不清、信⽤评级错位的现象,暗藏预算软约束倾向。

市、区县政府公共建设项⽬筹措专项债券收⼊的基本流程⼀般如下:⾸先,市县政府策划筹备项⽬并向省政府提交融资需求申请;其次,省政府审核、上报、获批后,组织全省专项债务发债融资⼯作,其中债券发⾏对应项⽬往往采取多个项⽬打包发债的⽅式,并将筹得资⾦转带给市县政府;再次,专项债券到期后,市县政府将到期债券本息上缴⾄省级政府性基⾦预算,由省级财政代为偿还。

由此可见,专项债券流转全过程中存在着专项债券发⾏、⽤债、偿还主体相分离的现象,容易导致主体责任辨识不清的问题。

专项债券的信⽤评级对象错位。

市场往往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情况、省政府性基⾦收⼊情况以及项⽬所处领域全省层⾯发展情况等,评估新发专项债券信⽤风险。

这将导致评级结果出现同质化,新发⾏的专项债券评级⼤多是最⾼级的AAA,不能体现项⽬本⾝和⽤债主体(市县级政府)的真实信⽤和风险⽔平。

省级政府在⽆形中为市县政府提供了隐形担保,导致市县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弱化,省级政府与市县政府之间存在潜在的预算软约束。

由于市县政府之间信⽤等级差异难以在债券评级中充分显现,同时多地区、多项⽬集合打包发⾏专项债券、统⼀发⾏利率的做法进⼀步抹平了地区间的偿债能⼒差异。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目录: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现状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经济作用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四、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积极效用和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现状(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概念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省级地方政府发行的(省级政府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了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而约定一定的期限并在期限内以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为偿债来源进行还本付息的债券。

新预算法的实施为地方政府的举债权从法律上赋予了肯定地位,使得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成为可能,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出现奠定基础。

随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专项债券的应用场景大幅增加,涉及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区别于同属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简称专项债券)的资金用途有特定用途,需要与具体的项目相挂钩。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地方财政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则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同为地方政府债券二者在预算管理上有明显不同。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省级政府,少数经过省级政府批准的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债券发行,除此之外其他地方政府或其附属部门无权举债。

各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的水平不尽相同,受各地综合情况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政策传导影响力不同,专项债券的实际使用效率随之有地域差别分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期限原则上可从一年期覆盖到十年期,实际短期债券发行不多。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额度在年初由财政部核定,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

专项债券具有公益性和收益性特征以及自发自还的特点,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标志。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债券中的一种重要分类,其设计初衷涵盖了规范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自收自支的专项债券的出现与应用在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债务风险的研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及建议——以连云港市为例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及建议——以连云港市为例

漁KS2L................................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削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1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相关问题” 和解决对策及建议1----以连云港市为例文/周宏达摘要:本文以连云港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本文 所指专项债券均为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相关情况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概念,然后通过对连云港市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结构以及项目支出的分析,以连云港市为例,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专项债券;政府债务;公益性项目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定义(一)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1、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

与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类似,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地 :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地方需要承担的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我国在2010年之前,中央政府未赋予地方举债融 资的职能,地方政府普遍采取成立投融资平合公司,以市场化融资的形式变相为政府举借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地方政府财力在项冃支出上的不足。

为了引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推动地 方政府债务管理新模式,财政部2009年开始探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工作:2U U9—2U14年期间,财政部选择江苏等部分地区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

经过5年试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趋于成熟: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2015年财政部正式部 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地方自发自还政府债券工作全面铺开。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出现不对称的局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融资方法。

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与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性息息相关。

政府举债行为是国家信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果政府出现了债务偿还不力的情况,将使得政府公信力受损。

另外,政府一旦出现债务危机,会造成经济滑坡,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

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行过程中常见的结构风险、偿还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地方政府债券,从字面理解即为以地方政府为债务人,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作为前提来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地方政府债券是伴随着2014年《预算法》的修订而产生的。

自此,地方发行债券的权力得到国家允许。

政府向民众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需要依靠资金作为保障。

中央之所以把发行债券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其目的是完善地方财政,建立责权明确、划分合理的财政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财政政策以减税降费为重要举措,地方债券的发行量也在不断增长。

地方政府债券分为收益债券和责任债券。

收益债券是以债券融资为资金源,以该笔资金所承建的项目收益作为担保偿还的债券;而一般责任债券则是用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作为担保偿还的债券(章新蓉、顾飞,20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时间尚短,相关的监管机制、评级制度、评级标准都没有统一,造成了评级要素更加偏重定性分析,有很多指标难以定量分析(陈琪,2021)。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的增加,带动经济的同时,管理风险也随之而来。

发行、使用、管理和偿还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一)结构风险首先,地方政府债券的结构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券的产出、债券的期限和债券的成本等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各融资平台在实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发行债券期限的长短、债券成本的高低等问题。

根据本地的财政税收等条件来判断负债规模是否在承受范围内。

结构风险直接对政府债务资金需求的程度,融资成本的大小,债券负担的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摘要: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债是社会经济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合法举债,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也是财政部深化财税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系统地梳理安徽省政府债务历史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债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剖析其深层次成因,结合国家现有相关政策,提出促进地方政府债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对策1引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即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带收益、公益项目发行的,带有期限限制、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进行还本付息的债券形式。

2018年,我国已发行专项债券19459.49亿元,在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占比达到46.58%。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项债券,但因发展时间不长,债券发行及管理还存在一定待改进问题,需要对其做分析总结。

2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因素2.1防止专项债资金挪用或浪费风险通过2019年一些地区审计部门公布的审计报告指出,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是根据发债得到的资金一直落在账面上不动,造成了用于支出利息的白白浪费。

还存在很多其他原因造成的专项债券的浪费,一些项目是由于前期的使用计划不科学、基础工作没做到位,虽然专项债数目得到落实,但一些类似环评审批等手续未批准,因此仍不能按时开工,造成资金搁置。

这都是项目同资金计划不完善的体现,绩效意识和偿债意识的淡薄,致使相关部门并未实现真正意义的绩效问责,造成了资金及项目规模的匹配度不高。

2.2防止专项债券项目发生掺假风险融资同项目收益的收支平衡是专项债券偿还的重中之重,相关通知明确指出,举债应和具体的偿债能力相符,项目责任部门应加强对规模较大项目的风险预估和融资的考证,论证项目的计划收益同融资时间、还本付息的匹配程度,科学编排项目的计划收益同融资的处置方案,映射出项目周期和年度收支的平衡状况,保证了项目的计划收益满足专项债券同融资的本息。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债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主题出发,对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市场深度不足虽然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不断扩大,但是仍然存在市场深度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数量有限,机构投资者较为集中,导致市场缺乏充分的流动性。

2、公司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我国公司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够完善,能够提供可靠的信用评级服务的评级机构较少,而且评级标准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缺乏可靠的参考依据,面临投资风险较大的问题。

3、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备我国债券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市场交易者不够多,导致市场价格难以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这可能导致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性较大,进而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对策1、扩大市场参与者为了提高市场深度,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数量。

扩大市场参与者可以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个方面入手。

例如,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同时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参与。

2、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能力为了提高公司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国应该在评级机构的专业能力提升上下更大的力气。

可以加强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增强评级机构对公司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的了解,进而提高其评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加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披露更多的交易数据、扩大交易场所的范围和深化市场化交易,使投资者更容易获取市场信息。

同事,还可以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而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与使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与使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与使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引言在我国提出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不停滞,加大力度建设重点项目、支持薄弱基础环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由此应运而生。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在相关政策、风险控制、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已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责任主体与偿债主体不一致、经济测算易受人为操控、存量资金如何盘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经过搜索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际情况,通过在发行和使用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建议,以便为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与使用的相关理论(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概念根据我国关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的相关定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相关公益性项目、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的收益情况,而发行和偿还的一种政府类债券,是以省级政府信用提供信用担保,各级地方政府实际使用,在限额内发行的专项债券。

主要解决的是地方政府为建设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所发行的债券,可以一个项目发行一支债券,也可打包组合多个项目发行一支债券。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与政府一般债券主要区别是还本付息资金的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主要由所建设项目后期运营形成的收益,并通过地方政府进行归还。

(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特点1.灵活组合性我国为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等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西部边缘地区等薄弱环节的支持,保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建成后项目可以取得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归属于地方政府的重大项目,并且部分项目收益可以覆盖一定的无收益、纯支出类的基础配套设施,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进行融资。

灵活性就体现在可以通过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进行组合,将有收益项目和无收益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搭配,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解决,但包装组合的项目收益要与融资规模相匹配,不能超额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压力,在以政府为偿还主体、担保主体的背景下,有效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快速形成有效投资。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11.04•【文号】财库〔2020〕36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债券正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20〕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称地方债)发行机制,保障地方债发行工作长期可持续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和地方债发行管理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地方债发行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不断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提升发行市场化水平(一)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债承销团成员、信用评级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意识,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原则做好地方债发行工作,积极推动地方债市场发展。

(二)地方债采用招标或承销方式发行。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承销团成员的沟通,合理设定承销团成员最低投标比例、最低承销比例、最高投标比例、单一标位投标比例等技术参数。

(三)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

二、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一)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发债进度要求、财政支出使用需要、库款水平、债券市场等因素,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既要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又要避免债券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二)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财政部(国库司)报送下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包括发行时间、发行量、债券种类等。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地方政府债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不畅,地方政府债市场风险亟待化解。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成为应对之策。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是当前地方政府债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增多,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

这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可能导致债务违约风险的上升。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引发的债务。

这些隐性债务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债务偿还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地方政府债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融资成本高、流动性风险大等问题。

地方政府债市场风险有待化解。

在地方政府债市场中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市场流动性风险等问题,这需要加强监管和降低市场风险。

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的关键。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促进地方政府债市场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才能实现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这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随着债务规模的增长,地方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面临困难。

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文章标题: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引言地方债发行作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地方债发行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地方债发行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为地方债发行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深度探讨1.明确风险承担责任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地方政府应当明确风险的承担责任。

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债务的用途,避免将地方债用于营利性项目。

另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风险。

地方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偿,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规范债务发行流程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应当规范债务发行流程,确保其合法合规。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债务发行管理制度,明确债务发行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债务发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应当加强对债务发行主体的评估和审查,确保债务发行主体具有良好的信用和偿债能力。

3.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在地方债发行工作中,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到准确完整的信息。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债务发行的相关信息,包括债务发行的用途、期限、利率等。

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监管机制,对虚假信息和不实宣传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广度探讨1.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除了在地方债发行过程中加强规范管理外,地方政府还应当提高债务管理的水平,强化债务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债务风险,确保债务风险的可控范围内。

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债务管理的需要,加强债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债务管理的水平。

2.促进地方债市场化发展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探索促进地方债市场化发展的途径,完善地方债发行和交易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债券市场建设的力度,提高债券市场的发行效率和交易便利性,增强地方债发行的市场吸引力。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利与弊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利与弊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利与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逐渐扩大。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筹集新增建设项目资金或偿还既有债务而发行的债券。

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资。

然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利与弊。

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利1. 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地方政府可以更加灵活地筹措资金,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

2.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扩大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债券发行筹措的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社会事业等领域,提升地方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3. 降低了直接贷款压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直接贷款压力。

传统上,地方政府直接贷款的方式容易导致债务过高,而债券融资可以分散债务风险,减轻直接贷款压力。

4. 提高了市场化融资水平: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通过债券发行,促进了市场化融资形式的发展,提高了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弊端1. 债务风险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带来了挑战。

如果债券发行后项目运营不佳,或者投资回报率不高,地方政府可能面临偿债压力。

高额债务可能加剧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

2. 隐性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也容易掩盖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为了规避法律限制或监管要求,可能利用各种方式进行隐性债务融资,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不良竞争风险: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有可能引发不良竞争。

为了吸引投资者关注,地方政府可能过度依赖债券融资,过度发行债券。

地方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地方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地方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地方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长久以来,不同学者对地方债的看法就存在着争议。

一些学者的认为,只要有国际经验可以作为参考,那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就是可行的。

但另外一些学者就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推断并没有科学地和认真地推敲地方债发行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

其实,当前许多学者反对地方债的发行并不是针对地方债本身,而是认为,在一些必要的制度不完备的前提下,地方债的发行有可能会弊大于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开展。

一些学者就认为,我国地方债总体规模较大,局部地方政府偿债有很大的偿债压力,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财政资金偿债能力缺乏。

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存在风险隐患,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地方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2007年,美国的一场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从而引发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在2021年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方案来刺激经济,然而并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反而滋生了一些问题。

尤其是中央的一些决策对地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结构调整带来的宏观紧缩和房地产调控,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也使央地关系在实际上变得很紧张。

所以,如果要将中央意志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就必须找到方法来缓解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

从各种解决措施来看,允许地方发债是呼声最高的途径,并且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和传闻也是满天飞,随后,财政部下发了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方法,争论许久的地方债开始进入发行实施阶段,千呼万唤的地方发债终于成了现实。

虽然发行地方债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有利于促进系统性、制度性和市场化的地方债发行交易体系的形成,使地方债真正成为解决地方政府融资的手段和广阔投资者投资的工具。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地方债的发行给我国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就兴旺国家而言,地方政府通过债券融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通过市场化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过程中,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产生一级市场定价偏低、二级市场估值偏高、承销机构过度集中于银行等弊端,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流动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定价机制,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地方债发行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基本情况
从Wind统计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置换债规模下降,新增债规模上升。

2017年,共发行地方债4.36万亿,同比下降27.9%。

其中,置换债发行规模由4.88万亿下降至2.78万亿,而新增债发行规模由1.17万亿增加至1.58万亿,略小于1.63万亿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

二是续发地方债开始起步。

2017年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鼓励建立地方债续发行机制,续发地方债开始起步。

全年,共发行续发债9只,规模116.64亿元,占地方债总规模的0.27%。

续发债平均上浮利差22BP,平均上浮比例为6%。

三是地方债发行期限偏好中期。

以发行规模为权重,2017年,地方债加权平均发行期限从2015年的6.40下降到6.18。

其中,五年期的地方债发行占比从2015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34%,而同期,十年期地方债发行占比
下降了4%。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进展情况
通过市场化发行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量增长较快、占比大幅上升,市场定价因素明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开发行地方债占比上升。

2017年,公开发行地方债3.25万亿,占地方债发行量的74.5%,同比上升10.1%;定向承销地方债1.11万亿,占发行量的25.5%,同比下降10.1%。

二是地方债在交易所的发行量占比增至近四分之一。

2016年11月,首笔300亿元地方债在上交所发行。

2017年,在交易所发行的地方债增至1.02万亿,占地方债发行规模的23.5%,交易所地方债均为公开发行,占公开发行地方债的31%。

三是地方债发行定价中体现了风险因素。

金融机构对于不同地区地方债的定价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如图一所示,内蒙古、四川、黑龙江等地区地方债一级发行平均上浮利差明显偏高,而浙江、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上浮利差明显偏低。

图一: 2017年各地区地方债发行平均上浮利差情况
三、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存在的问题
(一) 非市场化因素导致一级市场发行定价偏低。

银行作为地方债承销团的主要构成,在参与地方债一级招投标过程中,受到了一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比如银行地方债承销规模与获得财政存款规模挂钩,这导致了地方债的一级发行中标利率较低。

如,2014年,山东省自发自还地方债最终中标利率低于同期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20BP。

按银监会规定,银行需要对持有的地方债提取20%的风险资本,与国债相比,地方债需要额外负担一定的资本成本。

因此,在不考虑流动性差异的情况下,按照资本占用成本=风险权重(20%)*ROE(15%)*资本充足率(10%)简单计算,地方债定价至少应该高出国债30BP。

但如图二所示,2015年5月~2017年11月,部分公开发行的地方债的中标利率上浮利差不足30BP。

图二: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公开发行地方债利率上浮情况
(二) 二级市场估值偏高抑制了地方债的市场流动性。

一方面,地方债一级发行虽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但二级市场成交和
估值中却未考虑这类非市场化因素,因此地方债的二级估值收益率要高于其一级发行利率,部分投资机构在一级市场上认购的地方债,上市之后的估值净价直接破面值,如图四所示,如按照市值法计价,部分地方债一级承销机构面临浮亏。

另一方面,这种一二级利差导致的浮亏,会抑制地方债一级持有机构的卖出意愿,影响地方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2017年,地方债二级市场月度平均成交规模由2016年的1651亿下降至2017年的692亿;从换手率来看,2017年的月度换手率均值不足1%,而国债换手率在8%左右,市场所有债券的平均换手率高达11%。

图四:2015年5月~2017年11月地方债一二级市场利差情况
(三)地方政府债券过度集中于银行加剧了对市场流动性的抑制。

一方面,银行在地方债一级发行中贡献了最主要的投标需求;另一方面,一二级利差小和弱流动性导致银行倾向于将地方债持有至到期。

因此,地方债大量集中于银行手中,这种过度集中的特征,进一步抑制地方债的流动性,较弱的流动性,使得广义基金、证券公司等交易型机构持有意愿较低。

如图三所示,到
2017年12月,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的地方债比例为70.8%,而同期,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比例仅为49.4%。

图三:2017年12月地方债投资者结构
四、建议
一是要完善地方债一级市场市场化定价机制,自觉增强市场化意识,严禁采取非市场化手段干预地方债发行定价,充分发挥市场在地方债发行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要稳妥利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地方债,积极探索在商业银行柜台销售地方债,推动地方债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是合理确定地方债的利率水平,信用评级不同的各地利率相差不大,这违背了市场定价机制,因此要适当放开浮动上限,让发行利率上升到市场认可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