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

合集下载

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

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

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一樵居士宗教信仰活动是古代徽州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徽州宗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呈现出浓厚的徽州地方特色。

一、多神崇拜。

中国古人的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一种多神崇拜,这一现象在徽州表现得极为明显。

除了一般的儒、释、道三教诸神,徽州地区广泛流行的尚有自然神和乡土神两大类。

所谓自然神,就是对周围各种自然物的神化。

徽州地处万山千水之中,山气风水的神奇多变赋予了人们各种幻想和联系,从而形成了对多种自然神的崇拜。

与此相关的庙祠,如风云雷雨山川祠、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等,各地皆有设立。

大凡春种秋收、封林开山、造坝引水、出行返乡、起宅治茔等皆有相应的祀典举行;同时在一年之中,还定期举行以驱邪纳吉、祈年报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大型神会、傩舞表演。

所谓乡土神,就是对本土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的神化。

徽地有许多特殊的祠庙,祭祀的多是对本地开拓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真实人物,比如汪公(华)庙、许公(远)庙、张公(巡)祠、朱文公(熹)祠、蔺将军(亮)庙等。

起初的祭祀只是对乡贤的一种追悼或纪念,经过不断演变,这些人的“神性”便越来越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祠庙和祀典,并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官府的承认和支持,被郑重地列为本地神灵。

即使在徽州以外的徽商汇聚之地,也建有会馆供奉,“朔望香火,岁时报寅”,备受尊敬,有力地加强了徽商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信奉佛、道。

徽州宗教信仰中,势力较大、基础广泛的仍为传统的佛、道二教。

据许承尧纂民国《歙县志》卷二“寺观”条的记载,仅徽州歙县一地先后兴建的佛教寺庙就有246处,道观也有近20处,且不包括许多一再重建的在内,其中不乏有历代朝廷敕建或赐额的著名道场。

徽州的黄山、齐云山以及附近的九华山更是著名的佛、道圣地。

每逢一届秋令,前去朝拜观音、玄帝、地藏诸神的善男信女总是络绎不绝。

此种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徽州社会牢固的民俗风情。

徽州的庙宇虽多,但其兴建的缘由多与治生有关。

徽州文化印象

徽州文化印象

徽州文化印象有人说,徽州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移民文化。

也有人说,徽州文化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商人文化。

我说,徽州文化是徽州人的一种生存文化,是一种古老朴实的儒文化,也是一种乡土纯情的平民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充满地域特性的人文概念。

徽州的地理位置独特,重山将其与外界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新安江水又把内外的世界衔连在一起。

这种山水互补的地理条件,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历史上的徽州向来有“吴楚分源”之说,属“吴头楚尾”,虽自唐宋以来府志地界屡有变动,但一府六县的大格局相对稳定,即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婺源。

这是一块移民不断、蛮汉杂聚之地,这是一块滋养五千年文明神奇的土地,是一块相对闭塞却可得身心安宁之地,这也是一块观念碰撞、学派林立、文化融合的沃土。

凭借风起云涌的徽商,仰赖于徽州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演变,得益于先哲们的智慧,徽州文化已凝固成抽象的思想,凝聚的理念,已沉淀为具体化的举止、形象化的景致、传统化的风情。

中原战乱引起北方大批的士家大族流入南方,很快,人少地稠的徽州占据了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一地区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社会上层是正统的儒家汉文化,而社会下层却仍保留了古代江南山越等少数民族的习惯和风俗。

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与山越的主仆奴隶制并存,汉族的重礼兴教与蛮民勇悍尚武的风俗交织。

它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封闭、排斥、交融、同化、升华的反复磨合的历程。

直至隋末,在乡人汪华的“保境安民”口号中才完成了汉越的相对认同与融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徽州文化正是在历史动荡中吐故纳新,在社会发展中脱胎换骨。

独特的地理环境,鲜明的地域差异,浓厚的移民个性,铸就了徽州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地域文化的特点是:中原文化与徽州土著文化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嫁接;土著文化汲取汉文化的营养,不断重塑;两种文化通过整合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出现。

我们从中既可以找到中原思想的影子,也可以欣赏到朱子理学的光芒;可以找到移民教化的代谢,也可找到蛮越质朴的遗风;可以窥探到新安思想的痕迹,也可以探寻到新文化运动的曙光。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

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

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

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

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徽州历史沿革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

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

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

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广告山河图志全网公测,速抽VIP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古徽州人民创造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涵盖了语言、戏剧、诗学、文学、书法、绘画、雕刻、古建筑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徽文化起源于古代徽州,其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人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此外,历史因素也对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徽州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就有人居住,唐代以后逐渐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在宋代以后,徽州地区逐渐成为文化重镇,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徽文化的核心内容1.语言文字徽州方言是徽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

徽州方言源于古代吴语,具有发音清晰、抑扬顿挫的特点。

同时,徽州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汝”、“吾”、“渠”等。

2.文学艺术徽文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

明清时期,徽商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兴建了许多园林和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徽州地区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3.学术思想徽州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学术思想。

其中,新安理学是徽州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

新安理学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强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代表人物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程颐、朱熹、王阳明等。

程颐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的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徽州文化的总结及探索

学习徽州文化的总结及探索

(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徽商精神为现代商业提供价值根基
在新安理学影响下的儒商精神是徽商的文化核心,因而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入 了很多文化审美的成分。现代社会中浮躁的都市人已经渐渐失去了信仰层面的 追求,单纯的商品拜物教和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渐渐使我国的商人逐渐缺失了人 性中的某一面。徽商精神能够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思维提供良好的模板,并促进 现代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此外,徽商在做好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能够有效 地反哺本地的教育事业,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商业人士过 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育文化产业的建设,因而有必要效仿徽商,在经济 建设的同时带动文化教育建设。然而徽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人本质也依然能够 折射出现代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扬弃徽商精神,建设现代商业,带动文化教 育产业,是徽商精神能够为现代商业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三) 宗族文化有利于现代人重拾乡土情结
乡土社会观念宗族文化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成员组织化的主要原因。费孝通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写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与之间的关 系也是比较复杂的网状关系,社会的习气和风俗也是以熟人为认知基础的,因而形 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性关系思维。在熟人的社会中,人的生命和活动成了彼此 之间的牵绊,形成了一种具有封闭性的关注人的观念,并作为中华民族主流的思维 观念传承至今。然而现阶段,连接起来的单个个人是现代社会人的一大特点,彼此 之间关系淡漠、人情淡薄,使现代社会人在忙碌的个人生活中逐渐失去了群体意识 和交往能力,因此为这样的时代和社会提供一个可供集体交流的平台和网络很重要 。虽然宗族文化是特定家族的历史文化样态,但是这样的文化样态对散居于城市各 个角落的个人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宗族文化或是宗族文化的变形样式可以改 善城市人际关系,扩大人与人的接触面,扩大整体的社会交往。有效地激发宗族文 化的现代意义,尝试建设文化活动区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古徽州文化

古徽州文化

古徽州文化摘要:历史上的徽州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

在这片1.2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不仅出现过富甲一方、称雄商界数百年的徽州商帮,而且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以人才而论,古徽州可谓灿若星海,各领风骚。

他们当中既有造诣精深的名儒耆宿、政声卓著的干吏名臣、享誉四方的艺苑名流、学富五车的文坛才俊,也有卓有建树的科技群彦、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炙手可热的商界巨贾。

以文化成果论,无论是理学、医学、文学、绘画、戏剧、收藏、建筑、出版、雕刻、科技等等,哪一方面都有可圈可点、杰出辉煌的成果。

引言:作为我国曾经的经济文化人文重地,徽州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徽省的省名,便由辖下的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组成。

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

有人曾经评判,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世俗化、生活化的一群人。

他们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岁月流逝,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那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却鲜活地传承了下来……1、徽州地理正因为拥有世所罕见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封建文化思想结晶,徽州得到了世人的偏爱。

今天的人们,提到徽州最爱引用的,是汤显祖的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人自己估计都没有想到,这首毫无赞美徽州之意的言志诗,几百年来生生被人们当作了徽州的赞美诗。

令徽州扬名的,还有它境内的名山——黄山。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一评价被后人归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的推崇,令无数游人对黄山心驰神往,平生必得一登为愿。

地处安徽南部,由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绩溪六县组成的古徽州,是孕育徽派建筑、新安医学、新安理学、新安朴学、徽州三雕、徽剧、徽菜、新安画派、文房四宝等瑰宝的胜地,诞生了称雄明清几百年的徽州商帮,有着程朱阙里、东南邹鲁的美誉。

徽文化介绍

徽文化介绍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 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是一种极 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在其形成过程 中,受到神奇秀丽的黄山、白岳和新安 江、太平湖的山山水水之间所独具的地 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鲜明 的地域性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 结构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西递——桃花源里人家 古村落: 宏村——中国画里乡村 古建三绝: 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 砖雕、石雕、木雕
徽文化在世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三大显文化中, 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共同牵引着中国地域 文化的前行。徽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新安理学
徽派建筑
徽商 徽剧 徽菜 徽州茶道 徽州方言
新安医学
新安画派 新派版画 徽派版画 徽派篆刻
徽州教育
徽菜简介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 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 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 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 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 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 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 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 皆是。
徽州文化教育
明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徽州府进士人数名列 全国第二 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 54所 清康熙年间统计,徽州六县设 社学462所 《四库全书》收编徽人著作197 种
黄山两日研学课程
第一天 ◆指定地点出发,开启愉快研学之旅 (时间:07:00—10:30) 带着课本游徽州,车辆行驶过程中,了解徽州的历史变迁,徽文化的基本概念等。 ◆到达省级研学基地:华景研学黄山基地 (时间:10:00—11:15) ◆内务整理,营地进驻 (时间:10:00—11:00) 熟悉住宿环境,按照已经安排好的床铺入住学生营地,按照辅导员的要求,自己动手整理被褥, 打扫床铺,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和自理自立能力。 ◆午餐、午休 (时间:11:00—13:30) 辅导员讲解自己学员每天的行程,讲述入住营地的注意事项和各项规定。 ◆生态之旅:黄山芙蓉谷生态保护区 (时间:13:30—15:30) 实际考察黄山芙蓉谷基地,群峰嵯峨,原始森林茂密,生态多样性保护极好,让同学们寄情山 水之余,可以学习基本的生态知识,提升生态保护的意识。基地内,各类型的生态表演也让同 学们兴趣盎然,了解各种少数民族的风俗表演。 ◆民俗体验:轩辕车会 (时间:15:30—17:00) 学习古徽州的传统民俗——轩辕车会,祭奠轩辕黄帝,通过课堂是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 生学习诸如①"平滚车"、②"夹篱笆阵"、③"飘反车"④、"发绕车"⑤、"拍绕车"⑥、"螺旋车"等 表演,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晚餐 (时间:17:00—18:00) ◆特色活动——联欢晚会 (时间:18:00—20:00) 晚上提供晚会场地,同学们欢快的跳舞、唱歌、游戏;更有少数民俗演员参与其中,让学生惊 喜连连。 ◆就寝 (时间:19:30—21:00) 洗漱、洗涤自己的贴身衣物等。洗漱后,与伙伴们一起酣然入睡。可别忘了写下你的一天研学 旅行的日记哦!

安徽文化介绍

安徽文化介绍

臭鳜鱼徽菜名品,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 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 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 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红色,鳞不脱,质未变, 只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洗净后经热油稍煎, 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品的佳肴。 具体做法:将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度左右的环境 中,经六七天后, 鱼体便发出似臭非 臭气味,然后入油 锅略煎,配以猪肉 片,笋片,小火红 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腊八豆腐是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 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 便称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 成豆腐,并切成圆形 加方形的块状,然后 抹上盐水,在上部中 间挖一小洞,放入适 量食盐,臵冬日温和 的太阳下慢慢烤晒, 使盐分逐渐吸入,水 分也渐晒干,即成腊 八豆腐。
祁门红茶
徽州特产
徽州文房四宝
歙砚:因产于安徽歙县而得名。 以婺源(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 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 称龙尾砚。按天然纹样可分为: 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 玉带等石品。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 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 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 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 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 “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 也。”
徽州漆器主产于黄山徽州。徽州盛产 国漆,以国漆作原料,掺以绿松石、 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 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漆器。徽州漆 器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人立其上, 不见漆损;沸水茶杯臵其上,不伤漆 面丝毫。产品有挂屏、台屏、屏风、 炕几、书橱、果盘、花瓶、电视机柜、 啤酒橱等,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 拿大、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享誉甚高。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实态;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

成因:①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②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③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④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经过数千年的蒸育和胚变,自宋代以来开始初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以其丰厚积淀和巨大张力,孕育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徽商;而在明清时期事业达到鼎盛的徽商,又以自己的强大经济基础和突出的聪明才智,实现了徽州文化的全面杰出与辉煌。

徽州的闻名,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商业发展,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等等,都无处不在的体现着古徽州的诱人魅力.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龙游商等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国内关于徽商的研究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后迅速升温,开始成为一门显学,至今已颇具规模。

而由于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因此,对徽商兴衰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现今安徽商人的崛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

徽州的教育是紧接着不得不说的重要方面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育出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

教育发达,是徽州社会的一大特点,至今遗风犹存。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

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在于: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常用火腿作料,冰糖提鲜,料酒除腥提香,从前,徽菜厨师是从来不放味精的。

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

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

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杨国平新安理学对徽州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最具说服力的当是徽州民风民俗。

历史上,徽州民俗区别于其他郡府的特质在于“邹鲁之风”,即具有浓厚的儒教化特征。

作为徽州文化活的见证,徽州民俗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理学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宗法伦理关系,而聚族而居是徽州特别普遍的风俗。

“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豪不紊;主仆之严,虽数世而不改,宵小不敢肆焉。

”(康熙《徽州府志》卷1《风俗》)这些材料说明,徽州人聚居具有严格的传承,其指导思想是以家庭伦理观念为中心,严于上下之别,具有强烈的宗法伦理色彩。

历史上宗族聚居好处很多:首先是重宗谊,修世好,岁时合族以祭,使“贫民亦安土怀生”,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歙地有“千百年祖墓,千百丁祠宇,千百户乡村”,所以能保证经商外出者的故乡观念。

同时也因为聚族而居,乡村城市诸姓皆无错乱,各有段落,如此则“主教堂,礼拜之寺无从建焉”,所以“徽州独无教门”,不尚佛老,以至“求其崇宏壮丽所谓浮屠老子之宫,绝无有焉”。

凡此等等都说明了族居这一徽州普遍的民俗所体现的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歙事闲谈》的作者许承尧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学的教化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聚族而居的民俗是受新安理学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它标示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同时也强化了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理学的地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理学精神最显之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倡导“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现在依旧竖立在徽地的贞洁牌坊即是证据。

理学以“天理”为念,要求人们致身国事,孝慈亲友,也强调对人欲的节制,所以要求妇人守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程朱理学渊源的徽州此风尤盛,对于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

《休宁碎语》卷一说:“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

婺源县城有一处牌坊记载的烈妇自宋以至于光绪年间共有5800人之多,民国修订的《歙县志》16本当中就有4本是《烈女传》,其他未见于史料者便可想而知了。

徽州风俗

徽州风俗

徽州风俗一,祭祀文化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并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

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

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

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徽州舞蹈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

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

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

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可以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二,节令习俗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的民风民俗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节令习俗【安苗节】传统节令。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

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

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

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

又称"靖阳节"。

屯溪黎阳旧俗。

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

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

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

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的民风民俗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节令习俗【安苗节】传统节令。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

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

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

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

又称"靖阳节"。

屯溪黎阳旧俗。

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

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

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

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

徽州文化介绍PPT

徽州文化介绍PPT

腊八豆腐是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 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 便称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 成豆腐,并切成圆形 加方形的块状,然后 抹上盐水,在上部中 间挖一小洞,放入适 量食盐,置冬日温和 的太阳下慢慢烤晒, 使盐分逐渐吸入,水 分也渐晒干,即成腊 八豆腐。
徽菜简介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 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 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 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 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 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 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 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 皆是。
“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传 世的明清竹编实物,以碗、杯、盘瓶 等为主,还有书箱、礼盘、果盒等。 “徽州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 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 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竹编 的色彩,由黑色和本色两种增加了红、 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运用编 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 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祁门红茶
徽州特产
徽州文房四宝
歙砚:因产于安徽歙县而得名。 以婺源(今属江西)龙尾山下 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 砚又称龙尾砚。按天然纹样可 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 晕、鱼子、玉带等石品。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 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 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 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 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 “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 也。”

什么是徽文化

什么是徽文化

什么是徽文化?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

徽即徽州,府治在歙县,包括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等六县,古曾称歙州、新安郡。

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称新安郡)人,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底蕴深厚创造杰出。

自古新安人才辈出,徽州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有三大学问家:朱子(婺源)、戴震(休宁)、胡适(绩溪)。

有汪华、朱升、程大位、郑复光、程晋芳、陶行知、赛金花等等。

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

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生产力逐渐发达。

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

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

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根植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

她既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又有一定的时间界限。

就空间范围而言,徽州文化主要产生并植根于徽州本土,并在明清时期徽商和徽州士人的传播与拓展下,向外辐射,远播海内外。

“新安理学”一词,最初见之于明代徽州学者朱升的《朱枫林集》幸持上

“新安理学”一词,最初见之于明代徽州学者朱升的《朱枫林集》幸持上

从朱熹到戴震——浩荡儒风新安里张允熠一、朱熹理学朱熹所开创的“闽学”为理学四大流派之一,由于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县,所以又称“婺学”。

朱熹的“理学”生前并不为官方承认,屡受贬抑,晚年倍受打击,直到他死前,朝廷还下诏指责朱学门人为“逆党”和“伪邪之徒”,致使朱熹“门人故交,尝过其门凛不敢入”。

朱熹死后九年,至嘉定二年才得以恢复名誉。

到了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政权时期,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下诏规定朱注《四书》为官方科举取士必考的教科书,并将朱熹配祭孔庙,1362年追封朱熹为“齐国公”,追谥其父朱松为“献靖公”。

至明、清两朝,朱注《四书》的官方教科书地位继续得到加强。

直至辛亥革命后,在近八百年的历史时期内,朱熹理学一直是中国正统官方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朱子之学以“理”为最高本体,“理”究竟是什么呢?“理”是一般,即最普遍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事物的共性或共相。

柏拉图有个“理念世界”,那是相对于物质世界而言的,是类概念。

而朱熹的“理”不完全是相对于物质性的“气”来言的,有时他说“气就是理,理就是气”。

朱熹还讲“理一分殊”,这不是说把一个理分成几块,而是说无论怎样分,每一块都有一个完整的“理”。

就像把一个苹果分给八个人,不是一人得到1/8个苹果,而是每一个人都得到一个完整的苹果。

你看,在分的过程中,一个苹果竟变成了八个。

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现实不是变魔术。

但在理念世界中是可能的。

朱熹的这个思想来源于佛教的影响。

佛教曾用“月印万川,处处皆圆”来比喻佛性的普遍存在,朱熹也用这个比喻说明“理”的普适性。

如佛家说“一月普照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天上一个月亮,而地上有多少水就有多少只完整的月亮。

虽然水里的月亮是对天上月亮的虚拟复制,但并不影响它们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理”是本体、本源性的东西,是第一性的东西,是创造万物的根本,“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这跟老子所说的那种“先天地生”的“道”差不多。

徽州文化的内涵、研究价值

徽州文化的内涵、研究价值

徽州文化的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也就是徽派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新安文化

新安文化

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

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

历史上浙江涡安、江西骛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

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

这个文化圈,内容极丰富,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朱熹自称”新安朱熹“)、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学,著作甚丰;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木、石、砖、竹)艺术;经济,有徽商和理财专家王茂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国画,有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成为大家者有渐江、石涛、黄宾虹等大批人物;篆刻,形成皖派,代表人物有何震、程邃,黄土陵取法汉印,参与尚周铜器,于浙皖两派之外自成一家;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地位重要,是中国版画发源地之一;出版业,在宋代即很繁盛,元代旌德人王祯首创木活字印刷术,将出版业推进了一步,到了明清之际。

更成为中国四大出版中心之一,而泾县人翟金生再创制的泥活字,亦可称为当时的一朵奇葩;文房四宝,突出者为徽墨、歙砚、宣纸、毛笔、亦有悠久的历史;徽州方言,保存许多古代语言,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对象。

此外尚有漆器、徽剧(京剧主要来源之一)、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盆景(徽派盆景,自成风格)等等。

由于新安文化绵延不断,致使该地区在近现代名人辈出。

著名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语丝》发起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江绍原,文学家叶以群,音乐家张曙,数学家江泽涵,群星灿烂,不胜牧举。

改革开放以来,风景绮丽、民风淳朴的皖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汉学家和国际友人前来探幽缆胜,并从中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风蕴灵秀。

可以说,新安文化是祖国东南一颗明珠,是一个文化金矿,有待我们深入开采,系统研究。

过去在历史上,该地区的文化即和经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徽文化介绍

徽文化介绍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的主要有: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教 育、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 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 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等等。涉及徽州经济、 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 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 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
徽州化
旅游景观
——徽州区
徽州区,是徽州四大古镇之一,新安江重要码头。境内有潜 口民宅,呈坎明清古村落、花山谜窟等诸多景点。
旅游景观
——黟县 黟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 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省级文化名 城,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 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画里乡 村”、“桃花源里人家”
旅游景观
——歙县
歙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发祥地之一,是 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辖区内旅游景点众多
徽学
徽学是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学科名称。 徽学与敦煌学、藏学为地域文化研究的三大显学。 它对中文化史、中国经济史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徽商
徽商,别名新安商人,是明清时期与 晋商齐名的商帮,影响极大,江南一 带的市镇常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商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 “徽骆驼”的美称
徽州文化
砖雕 木 雕
石 雕
徽 菜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菜 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 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 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 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臭鳜鱼
一品锅
腊八豆腐
黄山双石石耳
特产与美食
毛豆腐 石头馃 烧 饼
五城茶干
徽墨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
杨国平
新安理学对徽州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最具说服力的当是徽州民风民俗。

历史上,徽州民俗区别于其他郡府的特质在于“邹鲁之风”,即具有浓厚的儒教化特征。

作为徽州文化活的见证,徽州民俗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理学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宗法伦理关系,而聚族而居是徽州特别普遍的风俗。

“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豪不紊;主仆之严,虽数世而不改,宵小不敢肆焉。

”(康熙《徽州府志》卷1《风俗》)这些材料说明,徽州人聚居具有严格的传承,其指导思想是以家庭伦理观念为中心,严于上下之别,具有强烈的宗法伦理色彩。

历史上宗族聚居好处很多:首先是重宗谊,修世好,岁时合族以祭,使“贫民亦安土怀生”,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歙地有“千百年祖墓,千百丁祠宇,千百户乡村”,所以能保证经商外出者的故乡观念。

同时也因为聚族而居,乡村城市诸姓皆无错乱,各有段落,如此则“主教堂,礼拜之寺无从建焉”,所以“徽州独无教门”,不尚佛老,以至“求其崇宏壮丽所谓浮屠老子之宫,绝无有焉”。

凡此等等都说明了族居这一徽州普遍的民俗所体现的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歙事闲谈》的作者许承尧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学的教化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聚族而居的民俗是受新安理学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它标示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同时也强化了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理学的地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理学精神最显之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倡导“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现在依旧竖立在徽地的贞洁牌坊即是证据。

理学以“天理”为念,要求人们致身国事,孝慈亲友,也强调对人欲的节制,所以要求妇人守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程朱理学渊源的徽州此风尤盛,对于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

《休宁碎语》卷一说:“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

婺源县城有一处牌坊记载的烈妇自宋以至于光绪年间共有5800人之多,民国修订的《歙县志》16本当中就有4本是《烈女传》,其他未见于史料者便可想而知了。

究其原因,乃在于广大妇女深受理学教化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成观念。

以理学的价值观念为指导的族居形式也强化了这一信念,族居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纲常名教不可动摇的权威,以至于诸姓之间绝无错乱;妇人若是改嫁,也就破坏了这一稳固的社会状态。

质言之,守节与族居虽有形式上的差异,但二者在维持封建伦理纲常方面是一致的,并且在这一原则之下,二者也是互相联系的。

总之,历史上徽州民俗与新安理学具有这样的关系:新安理学反映的是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徽州民俗则以新安理学为价值指南,从而与封建伦理纲常相一致,并进而互为强化;在此基础上,徽州民俗也是一个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的稳定系统,这一系统所承担的职能就是在百姓的人伦日用之中强化理学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的无上地位,举凡布局严谨的民居、俭中求细的饮食等日用风尚莫不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