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1)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2)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2、经过:“作法自毙”;
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2、特点:
(1)改革最彻底:
(2)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3)持续时间最久:18年,两次颁布变法令;
(4)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意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开始
(2)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4)司法: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了守旧势力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训练·速提升一、选择题1.(2018·临沂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商鞅奢侈浪费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影响深远 B.体恤百姓C.改革彻底 D.法令严酷4.“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封建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5.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6.《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D.焚烧诗书8.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国诸侯也前来道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争霸战争9.(2018·青岛模拟)“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3张)
六合, 决浮云,
虎 诸侯尽
《古风·秦王扫六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解读
课标: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探究商鞅变 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回顾
一、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
明君授权 担负重任
孝公决心发愤图强
战国乱世 各国改革
——叶行昆《论商鞅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商鞅的另一些措施,从今天的视角看,也是 进步的和积极的,比如“平斗斛权衡丈尺”,就是一 百多年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热身。“集小都乡邑聚 为县”,则是后来郡县制的雏形。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 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把这个国家引向 灾难。……秦始皇时代,秦国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 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 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
角色体验:新兴地主、旧贵族、农民、国君
——穿越时空 领悟内容 感受变法影响
3
4
重农奖耕促生产 奖励军功谋地位 加强集权安民生
什五连坐治民严 剥削太重压百姓
┄
新兴封建地主
农民
兴农固本促发展 统一度量便征税 富国强兵雄诸侯 推行县制强集权 什五连坐保治安
┄
国君
二、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事件评价 一分为二 辩证评价 当时后世 发展看待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判断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命运 为依据,而要看改革是否完成了时代赋 予的使命,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四、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学法指导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潮流 措施是否得当 统治者的态度 国内外的环境
2018秋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2018秋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答案:C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富强之国。
答案:C4.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C5.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
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6.“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2-3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后强化演练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属于商鞅观点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商鞅属于法家思想,强调变法,反对因循守旧。
结合所学知识,各项中强调变法的只有D项,强调变通。
A项强调稳重,不要轻易变化。
B、C两项分别是儒家和墨家思想。
答案:D2.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答案:D3.《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A项最佳。
答案:A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答案:D5.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当时阶级矛盾是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练习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考点一商鞅之死(变法的结局)1.原因。
(1)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和抗拒。
(2)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结果:“秦卒行其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都保留下来。
考点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经济上: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4.社会发展。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2)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许多措施影响了后世。
考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作法自毙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
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
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我要受‘连坐’的处罚。
”商鞅叹息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作法自毙”。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率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被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商鞅只好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D)A.变法最终失败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深入人心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旅店主人用“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为理由拒绝了商鞅投宿的要求,说明商鞅变法的条文“深入人心”。
2.“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使秦国(C)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D.发展了商品经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进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作业
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的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B.“燔诗书而明法令”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解析:选D。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利国富民”起奠基作用。
2.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图中获得历史信息,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史实。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影响深远B.体恤百姓C.改革彻底D.法令严酷解析:选A。
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他本人虽下场凄惨,但他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影响深远。
4.对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的是()A.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B.秦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C.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解析:选C。
四个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作用,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此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关键是选“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的”,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看,C项更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历史选修1课堂探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
课堂探究探究点商鞅变法的成效及成功原因史料导入《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
《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成效。
(2)分析商鞅变法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
提示:(1)秦国社会秩序安定,农业经济发展,国力强大。
(2)轻罪重罚,重农抑商,措施全面,改革力度较大。
名师精讲商鞅变法的性质及成功的原因1.性质(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
(2)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是封建性的,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
2.成功原因(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秦孝公的支持,减少了商鞅变法的阻力。
(3)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具体,且切实有效。
(4)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注重取信于民。
【例题】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重大历史作用的理解认识能力。
解题指导: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是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的影响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2、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3、军事: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兴起
核心 扩大平民政治权利 内容
重农、强兵、 集权、法治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 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
结果 的基础和传统
道路
再见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 ,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 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 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者的才干和措施、策略、用人等是 否得当。
(2007海南)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
们 的情“(况上1)下逼吴,主公”起元、变前“法下 3主83虐年要民,是”楚针,悼对以王致时任“弊用贫,吴国以起弱政进兵行治”变改。法革在。为内变外主法交,的困 要点(是2分:)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 主张商对鞅封变君法的是子全孙面“的三世改而革收,爵建禄立”了;较减完削官备吏的的制禄度序。,精减 裁汰(“2分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 有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 明前程。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设计:第二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习目标1、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2、商鞅变法的局限。
3、从商鞅之死理解历史进步的艰难曲折。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预习案Ⅰ、教材助读一、商鞅之死:1、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利益;公元前338年,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
2、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A.秦惠文公即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B.“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措施保留下来。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变法的作用:A.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具体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开始。
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如变法中明确规定案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二、预习自测(A)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新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建立了二十等爵制C、实行连坐法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 )2、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A)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三、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探究一:如何看待商鞅之死?(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答案: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 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
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C
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答案:B
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
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
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 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6.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人员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人员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
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
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
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
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赞同。
理由:商鞅变法法律残酷;并非富民,缺乏全民共识;焚烧诗书,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不赞同。
理由:秦朝灭亡是秦暴政导致的,与商鞅变法没有多大关系。
商鞅变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秦国的社会发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增强了国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