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备考方略

合集下载

(速成)高考语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方略

(速成)高考语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方略

许多作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豪放:苏轼、辛弃疾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刘禹锡 隽永:刘禹锡 清新飘逸:李白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沉郁顿挫:杜甫 雄健高峻:王安石 雄健高峻:王安石 恬淡优美:王维 恬淡优美:王维
不同类诗的不同风格 宫廷诗: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 咏史诗:雄浑壮阔
比喻 例6、“白银盘里一青螺”、“一 、 白银盘里一青螺” 螺青黛镜中心” 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巧妙 地以“ 作比, 地以“螺”作比,但前一首将皓 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 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 后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 青黛色的螺髻。 青黛色的螺髻。
衬托 例7、“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 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8、“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 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 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 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 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 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 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第三篇 常见古典诗歌的风格特征
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社会的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社会的 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 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 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 子精确细腻地描写形象。 子精确细腻地描写形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气势豪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 语言清丽含蓄, 缠绵。 缠绵。

高中语文 高考 诗歌鉴赏总结--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 高考 诗歌鉴赏总结--复习资料

高中诗歌鉴赏复习资料古诗词鉴赏考查角度:1、鉴赏形象。

(人象、物象、景象)2、鉴赏语言。

(炼字、炼句、风格)3、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词鉴赏方略:1、备考的重点是“读懂”诗。

(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的,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理解,要善于读诗题)。

①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知人论世。

②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理解写作意图。

③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题干,分析鉴赏设题角度及题干所提示的信息,准确把握鉴赏中心话题。

2、在大致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命题方向(严格按照题干指令,明确考查点,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

3、强化规范答题。

答案是基于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并且也是唯一的——主观题必须客观化答。

(答案强调阐释、分析,结论的形式要有理有据。

答题思路:指——析——结)解题思路与规范答题示例一、鉴赏形象。

(人象、景象、物象)人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形象景物形象A、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事物形象A、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1、赏析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明特点——析例句——明意义(感情)(1)形象概括:特征+身份(特征如: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等)(2)形象的特征(加入表达技巧,可以翻译诗意,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答题示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

高考复习资料:古诗鉴赏

本资料包括内容:一、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二、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三、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五、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六、古代诗歌鉴赏评介的常用语(供你答题参考)七、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试卷上的常设题型,同时也是难点,复习备考效益不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古诗词鉴赏备考两步走的策略和方法:汝果欲懂诗,功夫在诗外——整理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汝果欲下笔,题型须清楚——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步骤。

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效果较好。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是近些年来各地高考必然设计的考点,命题方式灵活多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是高考复习备考不可不认真研究的专题。

1 汝果欲懂诗,功夫在诗外——整理归纳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整理归纳哪些知识点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5种:(1)表现方法一览表;(2)修辞方法一览表;(3)常用意象典故一览表;(4)人物形象及诗歌情感分类表;(5)语言风格分类表。

据我调查,虽为高中生,但不理解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含义,分不清表现方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大有人在,不懂“子规”“鹧鸪”“梧桐”“芭蕉”寓意者亦不在少数,至于用不上规范书面语言来描述语言风格的则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上都没有系统编排过这些知识。

而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作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进行具体的赏析练习前,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地整理、理解和识记这些知识,做好归纳笔记。

2 汝果欲下笔,题型须清楚——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和步骤纵观历年各地高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六类:析形象、炼字句、说语言、解诗情、释手法、作评论。

下笔作答之前,首先必须对题目类型有明确的判断。

自说自话,毫无章法,甚至答非所问,此皆自取其咎。

揣摩命题者的用意、思路明确步骤鲜明地答题方能博得高分。

虽然此说与新课改理念多有违背,但却是不争之事实。

下面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归纳如下。

2.1 析形象诗词中的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类。

诗词中的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高士、隐者、英雄、志士、征夫、游子、恋人、朋友、闺妇、少女、诗人等,其形象特征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应该明确归纳备用。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全攻略完美-资料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全攻略完美-资料

意象的特点
• (1)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 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 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 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 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 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 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 突出的;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 品具体分析了。
•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 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 “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020/3/2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 答案组织落脚点
•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
的表现手法) •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2020/3/2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溪
舟下建
• 宋·王安石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年痕。
宋·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 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
•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 ”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2020/3/2
人物形象鉴赏
•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 诉衷情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
•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

古代诗歌鉴赏备考方略

古代诗歌鉴赏备考方略

1 . 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 ,包括事物形象 、 景物形象、 物形象 , 人 把握形象 的特征 , 分析 寓 于形 象 中 的思想 感情 , 解 形象 的典 型 意 理
义 。鉴 赏作 品 的语 言包 括炼 字 的技巧 和语言
的风格。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 和抒情方式 、 描写手法 、 行文构思及其他表 现技 巧等 。
() 4 明理 景 中寓理 情 中孕理
2 . 熟悉古代诗歌鉴赏题六种模式 模式 一 分析 诗歌 意境型 提问方式 : 这首诗营造 了一种怎样 的意
境?
提问变式 : 这首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 的画 面 ?表 达 了诗 人怎样 的思 想感情 ? 解答分析: 所谓意境 ,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幽怨 之苦 ( 于兵役 ) 苦
含蓄蕴籍 简洁生动 形象生动
典 雅工 丽 5风格 鉴 赏 .
思念之苦 国破家亡之恨 () 2爱情婚姻 歌颂美好感情追求 相恋相爱琴瑟相谐
豪放恢缠绵 含蓄蕴藉
风趣诙谐 质朴 自 然 华妙艳丽 严谨细腻
细腻生动的相思情 哀怨悲凉的弃妇诗 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对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批判
() 3 羁旅 之苦 思乡之 甚 思 人之情 贬谪 之恨 ( ) 怨 () 4 怀古 咏史
愤激慷慨 绮丽精工 6表 现手法 .
() 1抒情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
托 物言 志

寓情于理( 借理抒情 ) 寓情于事( 借事抒情 )
4语 言鉴 赏 .

定要 了解 与 诗歌 鉴 赏 有 关 的 名词 术
语 的含 义 , 累一 些古 诗词 鉴 赏术 语 。以下 积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攻略与技巧分类汇总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攻略与技巧分类汇总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攻略与技巧分类汇总一、古诗鉴赏复习记忆材料四、古诗思想内容常用术语思家之诗:离家日久,思乡情深,有家难回,归家无期,盼望团圆,孤独寂寞,烦闷无奈。

送别之诗:离愁之浓,相思之继,关心之切,友情之深,孤独寂寞,感慨深沉。

贬谪之诗:昔景优美,今景凄凉,沧桑悲痛,离京情伤,来日无望,一步三顾,人生无常。

闲赋之诗:景幽气和,闲适平淡,内心愤闷,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不同流合污。

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尘世庸俗,内心惆怅,归隐心切,官场黑暗。

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从容赏景,乐于民谈,乐于劳动,远离红尘,平和情趣。

思人之诗:离别日久,渴望团圆,独立某地,久望无人,孤独寂寞,思苦景凄,望眼欲穿。

遭遇之诗:人生无常,人生易(已)逝,韶华将逝,怀才不遇,壮志难(未)酬,寄情山水,情苦心怨,旷达豪放,沉郁悲怆。

惜春之诗:春天将逝,花朵凋零,孤独寂寞,伤春怀人。

爱国之诗:收复中原,知音难觅,渴望征战,韶华已逝,岁月磋跎,壮志难酬,矢志不渝。

五、表达技巧方面的常用术语(理解与运用)借寓情于景——诗中纯然地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景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抒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激发起某种感情。

情以景结情——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意犹未尽。

托物言志——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

在咏物诗中,这种手法的使用相当普遍。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绘,从侧面或另一角度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白描——原是中国画绘画技法,指用墨线勾描人物,而不着颜色。

后用物文学创作,成为文学描写的手法,指不多加渲染和铺陈,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最朴素、最精炼、最简洁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如实地勾画出人物、事件、景物的形象。

细描——与白描相对,又称工笔。

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

高考古诗鉴赏备考秘籍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

从字面读出感觉,3。

从注释破解难点,4。

从作者了解背景,5。

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三)运用答题格式: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要点及建议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要点及建议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要点及建议古诗鉴赏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一个重点。

学生在古诗鉴赏中所体现的水平不仅关乎该部分试题的得分,且与散文阅读和写作表达有密切联系。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水平,走出效益低下的复习困境,是高三老师一直在用心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我们备课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试做陈述,亦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复习要点(一)创造解读诗歌的条件1.明确诗歌的内涵。

比如诗歌是主情言志的,它讲究凝练、讲究含蓄隽永,它有富于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读者要调动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等。

诸如此类,都是读诗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2.明确诗歌的体裁特征和题材分类。

能分清《诗经》中诗、乐府诗、绝句、律诗和词、曲词等,因为形与意关系紧密。

另外,常见的诗歌题材也必须做到心中有素,比如你得知道一首诗是闺怨诗,还是羁旅诗,或者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等3.重视解读诗歌的三个要件——题目、作者、注释。

要明白它们对于解读诗歌的意义所在。

这些都不知道,就没办法读诗、没办法做题了。

4.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

诗歌的很多意味都是通过细节来传达的,能够把握细节才能读出诗歌的味道。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可以用来启发一下学生。

5.培养综合信息的能力。

这里我讲的是结合前面所讲的几点,外加试题中的题干,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完善自己的理解,进而读懂诗歌。

(二)掌握诗歌分析的方法这里要讲的方法,主要是把握几种关系。

1.背景与内容的关系诗歌创作,都是基于一定的背景而来的;因此把握背景,即我们平常讲的“知人论世”就比较重要了。

那么这些信息哪里来,当然,学生得首先积累到一些。

教材中不是介绍了那么多诗人吗?唐代的诗仙、诗圣、诗魔、诗鬼,宋代的苏学士、辛豪杰、李才女那些响当当的人物,你该对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有所了解吧。

一般而言,不是教材中涉及到的诗人,如果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读懂诗歌,命题者就会加注解,那么你就好好把握注解里的信息。

2.题材与情感的关系把握这一层关系,需要一定的积累。

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鉴赏表达技巧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

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鉴赏表达技巧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

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鉴赏表达技巧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同学开始进行古诗复习,对于古诗的鉴赏和表达技巧也是备考过程中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从学习资源、鉴赏技巧和表达技巧三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古诗复习。

一、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进行古诗复习的第一步,同学们首先需要准备好教材,比如统编版高总复习。

在选择教材和参考书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不必一味追求从多以及多难度的参考书和试题,应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复习质量为出发点。

如果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可以继续深入阅读或者打破教材的界限,进行其他资料的阅读,如古诗词选或者古代文学案头书等。

在这些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鉴赏技巧在进行古诗的复习时,鉴赏技巧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重点,首先需要通过学习常见的古诗写作技巧和构思技巧来提升对于古诗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修辞手法等在诗歌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分析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同学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还可以寻找重点句式、表现手法、情感、象征等关键词汇进行深入理解,为之后的表达技巧打下基础。

三、表达技巧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是对于所学知识的整合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古诗的复习阶段,同学们需要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反复温习,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表达。

外部表达方面,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形式来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诠释,通过跟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来反复记忆古诗中的知识点,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内部表达方面,同学们可以通过默读、朗读、背诵等方法,来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启迪心灵、强化记忆的目的。

总之,在进行古诗的复习时,要注意“精”而不是“多”,在掌握好常见技巧的同时,要尝试深入挖掘并理解古诗中的内涵和特点。

同时,要善于通过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来进行练习,从而逐步提升对于古诗鉴赏和表达技巧的掌握,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中学高三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和赏析方法论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

本文将以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为题,探讨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思想情感学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是文人学士的作品,多与政治、社会、历史等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对于正确理解和赏析古代诗词至关重要。

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诗是写给杜牧的,表达了杜甫对已故的弟弟的思念之情。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家族情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

二、注重诗词的形式和艺术特点古代诗词有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特点,学习鉴赏与赏析方法论时,我们要注重对诗词的形式结构、韵律格律等方面的理解。

只有通过对诗词形式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欣赏其美妙之处。

比如,在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首词的形式是用柳体词写的,全词七言绝句。

通过对其形式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用词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三、注重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古代诗词常常以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打动人心。

学习鉴赏与赏析方法论时,要注重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其中很多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通过解读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注重背诵和朗读古代诗词是需要咀嚼品味的艺术作品,单纯读几遍并不足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备考方略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

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论语·阳货》)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

第一讲考纲点击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第二讲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⒈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⒉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方面。

⒊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2010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⒋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⒌考查综合程度高。

往往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⒍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

第三讲诗歌鉴赏五步程式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古诗鉴赏是较难的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⒈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⒉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寞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一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⒌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

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脁、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⒍托物言志诗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⒎即事抒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⒏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

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⒐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属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⒑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⒒闲适隐逸诗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⒓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

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有“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又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题目“湖上”、“晴”、“雨”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应该是借景抒情诗。

这样,我们接下来的鉴赏就有了方向性。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

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心旷神怡热情洋溢豪情满怀慷慨激昂得意洋洋徜徉山水欢快欣喜喜悦舒畅自由恬淡闲适惬意仰慕追慕留恋同情孤独寂寞思念郁闷空虚烦闷抑郁感伤辛酸悲痛悲愤忧愤激愤悲壮壮志难酬忧国忧民消极避世讽刺指斥控诉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

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

例如: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