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层训练散文之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综合测试(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之部综合测试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
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
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
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
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
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
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
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
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
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
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
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150分,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
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
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
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
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
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
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
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
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
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综合测试卷
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诗歌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诗歌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è)与.会(yǔ)里应.外合(yīnɡ) 厝.火积薪(cuò)B.真谛.(dì) 贫血.(xuè)不着.边际(zháo) 妍媸.毕露(chī)C.寒暄.(xuān) 涎.水(xián)相.机行事(xiànɡ) 扺.掌而谈(zhǐ)D.绣闼.(tà) 荫.庇(yìn)韦.编三绝(wěi) 深孚.众望(fú)答案 C解析A项“与”读yù,“应”读yìnɡ。
B项“着”读zhuó。
D项“韦”读wé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褒贬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精兵减政B.瞭望眼花缭乱严惩不贷要言不烦C.磐石钟罄齐鸣金榜题名功亏一篑D.抱怨以德报怨心无旁骛斐声文坛答案 B解析A项减—简。
C项罄—磬。
D项斐—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
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推托沟通 B.捉摸推脱勾通C.琢磨推脱沟通D.捉摸推托勾通答案 A解析“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琢磨”指反复地思索考虑。
“推托”是借故拒绝,“推脱”仅指推卸责任。
②句说“找借口”,自然选前者。
“勾通”是勾结连通,贬义词;“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性词。
据句意,不应该用贬义词,故应选“沟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针对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东弄和中弄遭整体拆除的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诗歌部分综合测试
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①(唐)岑参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罗袜②,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③。
【注】①盘石:地名,在黄河南岸。
永乐:地名,在黄河北岸。
闺中:指岑参之妻。
齐梁体:一种诗体。
②罗袜:借指妻子。
③索居:独居。
1.诗歌颈联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见皎皎初月,想起妻子新描画的秀眉,望云团朵朵,想起妻子刚梳理的柔美秀发。
2.诗歌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与首联有何关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刻画了一个漂泊在外,满腹相思的独居游子的形象。
与首联的一水相隔、寂寞孤独相呼应。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3.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uán)修葺.(q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商榷.(què)扁.舟(biǎn)渌.水(lǜ)B.垆.边(lú)箜.篌(kōng)垓.下(gāi)鼎铛.(chēng)C.暴.霜露(bào)伶.官(líng)千乘.(chéng)皓.腕(hào)D.戎.马(róng)霁.寒宵(qí)缦.立(màn)欢谑.(nü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荫.(yīn)庇俳.优(pái)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有的还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被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其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检测卷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3.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4.诗人在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评1 (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散文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散文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凉/着.想攒.射/人头攒.动咬文嚼.字/朵颐大嚼.B.鹬.蚌/鬻.爵古刹./铩.羽而归自怨自艾./方兴未艾.C.树阴./荫.凉吐血./血.雨腥风车载.斗量/载.歌载舞D.躯壳./脱壳.一幢./横冲直撞.直截了当./安步当.车答案 D解析A项zháo/zhuó,cuán,jiáo。
B项yù,chà/shā,yì/ài。
C项yīn/yìn,xiě/xuè,zài。
D项qiào,zhuànɡ,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胁从一柱香计日程功树倒猢狲散B.寒碜显像管焕然冰释时世造英雄C.文身增值税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D.熟稔顶梁柱世外桃园针尖对麦芒答案 C解析A项柱—炷。
B项焕—涣,世—势。
D项园—源。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答案 B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
“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业水平检测题5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五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险峻.疏浚.逡.巡俊.俏怙恶不悛.B.亵渎.案牍.黩.武牛犊.买椟.还珠C.骁.勇妖娆.饶.恕缭绕.百折不挠.D.枢.纽讴.歌老妪.抠.门呕.心沥血解析:A.逡—qūn,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B.均读dú;C.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圆舞曲老牛舐犊夙兴夜寐B.真缔舶来品目不暇接怙恶不悛C.誊写肇事者门可落雀抵足而眠D.讴歌拌脚石佶屈聱牙谈笑风生解析:B项中“缔”应为“谛”;C项中“落”应为“罗”;D项中“拌”应为“绊”。
答案: 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至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至只有/才解析:“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
“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具有某种充足的条件便会产生相应结果;“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即要达到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散文部分综合测试.doc
散文部分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高中语文 诗歌之部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羸.弱(léi)踯躅.(chú)萦纡.(yū)迤.逦(yǐ)B.电掣.(chè) 阴霾.(mái) 鹧.鸪(zhè) 凝睇.(dì)C.渌.水(lǜ) 鼙.鼓(pí) 玉扃.(jiōnɡ) 馔.玉(zhuàn)D.潺湲.(yuán) 眇眇.(miǎo) 毗.邻(bí) 薜.荔(bì)解析A.“躅”应为“zhú”。
C.“渌”应为“lù”。
D.“毗”应为“pí”。
答案 B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错毂寂寥鸾回车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箜篌聒噪东南坼钟鼓撰玉訇然中开C.施旆绸谬云清清袅袅秋风临邛道士D.仙袂戏谑水澹澹芳馨庑门逍遥容与解析A.“阕”应为“阙”。
B.“撰”应为“馔”。
C.“谬”应为“缪”,“清清” 应为“青青”。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仍为乐府,已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B.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C.《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D.《长恨歌》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必考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世雷达上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愚蠢和毫无价值,但要说清楚却不那么容易。
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问题与今天的写作无关。
一些著名作品的流传实际上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但文学史不是进化史,而是变化史。
从古到今,文章变化了数千次。
每个人都擅长自己的技巧,很难区分高低。
因此,在文学的时代,相互竞争是不明智的。
经典名著无法取代当代小说的需求和地位。
当代在发展,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不能传承?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
这大致是不错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
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
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
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
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一它不传世谁传世?在今天的生活中,有许多无法编造的传说和事迹。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之部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仇雠.(chóu)勖.勉(xù)鸡豚.(tún)肯綮.(qǐnɡ)B.瞋.目(chēn) 哂.笑(shěn) 横槛.(jiàn) 羽觞.(shānɡ)C.筼.筜(yún) 蜩.蝮(tiáo) 修葺.(qì) 俳.优(fēi)D.少.牢(shǎo) 缣.素(jiān) 剽.掠(piāo) 自度.曲(duó)解析A.“綮”应读“qìnɡ”。
C.“俳”应读“pái”。
D.“少”应读“shào”、“度”应读“dù”。
答案 B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痼疾告罄颠覆偃仰胸有成竹B.坟茔誊写沉溺峭拨兔起鹘落C.逸豫凯旋锦囊媵嫱革灭歹尽D.贿赂弥繁锱铢营茸抱薪救火解析 B. 拨—拔。
C.歹—殆。
D.茸—葺。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会合、接触。
C.身.七十余战身:身体。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负:背着。
解析C.身,亲自参加。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函.梁君臣之首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解析D.名词作状语,向东。
A、B、C三项皆为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取道/筑舍。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直夜溃围南出”的“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解析D.名词作状语。
答案 D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
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
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
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
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
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注】 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
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通“伺”。
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
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
B .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 .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D .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解析 谢:道歉。
答案 A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 汝亦为.此恶行乎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本题考查“以、为、乃、而”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表原因。
B.第一个“为”是动词,做出;第二个“为”是介词,替。
C.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
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
答案 C8.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 .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 .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 .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
解析 本题从文章的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A.“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错,根据最后一段中“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可知,他“名声未彰”不是因为“是商贾而非士大夫”。
答案 A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答案 D解析本文是人物传记,没有传神的语言描写,与《烛之武退秦师》写法也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三、(34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省略句。
(1)躬行:亲身践行。
鼎足:三者并列。
顾:只是,不过。
(2)贸:买卖。
下劣:成色不好。
愠甚:很生气。
(3)丧:动词,去世。
无乃:恐怕。
答案(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参考译文】《李二曲集》中另外编辑了前代讲学的很多人,有的出身于农工商贾,一共写成一卷,来劝勉学习的人。
根据我最近所听到的,近来应潜斋的高徒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是从父亲离世、无所荫庇,能成为儒家风范的人中选拔出来的。
凌、沈二人的名声更响,在沈端恪所写的传记中能见到,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是杭州钱塘县人。
姚氏,是杭州以前的大姓。
敬恒早年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个贤惠的妇人。
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没在集市店铺之中,渐渐地靠经营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来养家糊口。
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也做出这等丑恶的行径吗?我没有希望了。
”敬恒非常惶恐,长久地跪着谢罪,愿意改掉以前的不好品行。
于是在应潜斋先生那里接受学业,每天诵读《大学》一遍,潜斋很喜欢他。
一言一行,敬恒服从老师的教诲,淡泊而韬光养晦,凡事必求宽厚仁道。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
”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
”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
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
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姚江有个叫黄晦木的先生,很少有人能够符合他的心意,唯独见到敬恒而称许他,说:“这是一个像《后汉书·独行传》中的人物一样的人。
”曾经在闽游学,闽都督姚公盛情招待他,拿平定台湾的事情向他询问。
敬恒回答说:“郑氏政权不久就被平定了。
只是闽中的民力已经消耗尽了,您应当拿什么来使它恢复元气呢?”闽都督恭敬地点头同意。
然而敬恒因为学习儒家学说的缘故,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所取得的收入没怎么增加却勤于布施,财力渐渐不支,于是因为这使家道衰败了。
晚年因为莫须有之罪被捕入狱中。
宪使到监狱中检阅囚犯,敬恒正在诵读《大学》,宪使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入他的牢房之中,看见他的桌子上都是二程、张载的书,招呼他一起坐下和他谈论,大吃一惊,当天就释放了他。
然而敬恒最终因为贫穷离世了。
他平生凡事情亲自去做,不写文章,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
我已经在《潜斋墓表》中附了一篇志,又搜集了他的一些事情来为他立传,来匹配凌、沈两人,将等待后世有像李二曲那样的人。
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最终没有得到。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
②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
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