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
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策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产生最早可上溯到清末“戊戌变法”时的高等实业学堂。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
”(顾明远)笔者赞同何锡涛先生的看法,他认为,我国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可分为萌芽、试点、发展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1903~1949年)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萌芽于1903年。
清朝末期,经过早期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的倡导和推动,晚清政府主要仿效日本的教育制度,于1902年和1903年(壬寅和癸卯)首次制定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学制体系。
《奏定实业学堂通则》将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
高等实业学堂(即现行的高职)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种,招收中学毕业生,预科一年,本科农业四年,其余三年。
机轮科不设预科,学制五年,是我国五年制高职的最早形式。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192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其后又颁布了《专科学校规程》,将专门学校改为专科学校,1937年又公布了新的学制,这一时期出现了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修业期限为5年,自1939年起,由音乐、艺术、蚕丝、兽医等科先行,取得了成效后,推广于工科学校。
(二)试点期(1985~1994年)1953年,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职教开始参照前苏联的中专经验培养新型中等专业人才。
当时,一些职校在大力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同时,其办学模式也或多或少地涵盖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雏形。
如上世纪50年代初江苏苏州成立的苏南工科专业学校(简称苏工专)。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在1983年已着手研究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问题,主要有3种成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成为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基础。
1.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他们明白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职业态度培养职业态度是指个体对职业活动所持的一种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
3.职业行为培养职业行为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通过制定职业行为规范、开展职业行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4.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具备从事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
1.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具备的专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具备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
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培养方法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等职业教育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指导学校和院校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以适应不同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档,包括了学制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制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制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周期和学习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一般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2-3年,有些专业可能更长一些。
学制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避免浪费学生的时间和资源。
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设置是至关重要的。
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的,应该紧跟市场需求,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专业设置要合理分工,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保证学生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课程设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课程设置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实习实训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培养路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培养路径
一、内容
1、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
(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职业技能,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实践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职业素质。
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感、自信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2)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采取的行为,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增强职业素质。
职业价值观包括:职业荣誉感、职业尊严感、职业责任感、职业自律感、职业自信感、职业创新感等。
(3)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具有的技能,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包括:技术技能、行业知识、管理技能、经济知识、计算机技能、沟通技能等。
二、培养路径
1、实施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实施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潜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实习实训、模拟实践、实践比赛等多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3、开展职业指导:开展职业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通过职业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训练等多种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背景及策略
03
推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认证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和程序,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参与国际认证,提升其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充实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才引进
建立国际化教师培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投入机制。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安全。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手段,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教育供给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改革创新
标准制定
01
参照国际通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范,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评价体系
02
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引入国际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等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适应信息化趋势,推动教育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合作,促进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和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发展战略。
一、加强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产教融合,紧密联系产业界,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专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非常重要。
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增加实践内容和专业知识。
此外,还可以引入新兴技术和行业的相关课程,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因此,高校应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业务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要与科技创新保持密切联系,紧跟时代步伐,引领行业发展。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培养优秀的科研人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和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高校还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争取给予便利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需要加强产教融合、深化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努力。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种学科应该是技术型学科 或是能 为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服务 的学科。
要打破沿袭学科教育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 , 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 高 将 题, 这也是受高等职业教育“ 先天” 劣势影 响的必然结 果 , 多考 生把进离 级技工教育模式有机融合 , 许 扬长抑短 , 优势 互补 , 完成 了三个重组。一是课 职院校视为与普通高校无缘 的一 种迫不 得已 的选择。有许 多高职 院校 出 程体系重组 , 即突破学科本位 模式 , 立 以职 业能力 为本位 的人 才培养体 建 现 学 生 被 录 取 但 就 是 不报 到 的 现 象 , 致 高 职 院 校 为 了 招 满 学 生 , 须 降 系 ; 导 必 二是师资重组 , 以知识 传授为主 和 以技能 操作见 长的两类教 师强强 使
◆
浅 谈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现 状 及 应 对 策 略
◆ 孙 赞 兰
(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摘要】针对 当前我 国职业教 育发展 中暴露 出来的问题 , 笔者试 图通过理性分 析和探讨 找 出对 策 ,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生存 、 展 和 为 发
1 生源萎缩 , . 学生 综合 素质 下降。高职 院校 面临 严重 的生 源不 足 问
下了基础。三是德育 智育重组 , 即将德 育融入知 识传授 和技能培 养中 , 使 2 学生的思想政 治工作越来越难做。首先 , . 现在 的青年学生是在市 场 学生在增长 知识和掌握技能 的过 程 中, 学会遵 守职业道 德和行 为规 范 。 学 经济背景下成长起来 的, 他们经济意识增强 , 想观念趋于现实化 , 业取 会如何做人 。 理 择 向偏重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 。其次 , 学生思想道德 观念和行为价值取 向却 2 强调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所 应 掌 握 的 主 要 技 能 。不 仅 要 在 技 能 性 . 较为混乱 , 呈现 出多样化 、 多层次的新特点 。第三 , 在的学生绝大部分 是 质上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现 职业 培训 区别开来 , 而且 要避免 在加强技 能训 独生子女 , 他们 的生活优越 , 受父母 的疼爱 , 乏艰苦 的锻炼 , 备 缺 不懂得 要 练的正确要 求下 , 产生技能错位现象。这种现象在 当前高等职业教 育中已 为别人做出奉献和牺牲 . 对奉献和索取缺乏正确 的、 深层次 的理解。 3 教学质量下降。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薄 弱, . 思想上又有 一 经存在 。 要发挥实践性教学优势 , 增强教育 工作的可操作性。把课堂教 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实习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高职院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确保培养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机会。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创业比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大量的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与国外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师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能够吸纳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
职业教育的层次教学
职业教育的层次教学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职业教育划分了几个层次的教学,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发展。
一、初职教育初职教育是为初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追求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开展的职业教育。
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能顺利进入社会,从事简单技术劳动。
初职教育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日益逐步展开,主要注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
从学科设置上看,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等,同时也注重实训环节的安排,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中职教育中职教育是针对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辍学生,具有初中或者高中文化水平,追求进一步深入学习职业技术,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相关知识的学生所开设的职业教育。
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中等技术劳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中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与初职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主要注重学科的细分,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路径。
中职教育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全面,既有技能,又有技术管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更高的职业技能和管理素质。
三、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追求进一步深入学习职业技术和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学生所开设的职业教育。
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中等及以上职业技术劳动和初级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多地聚焦于专业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让学生充分接触专业实践,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应用。
同时,在教学目标上也更为明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对复杂工作环境和问题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
总的来看,职业教育的层次教学体系非常清晰,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发展而制定的。
从初职到中职再到高职,教学目标变得更为明确,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实践操作环志也逐渐递进,让学生逐步形成更高层次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 : 祝士 明(9 3 )男 , 16 - , 天津人 , 天津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 职业教育理 论 与实践 ; 毛亚男 (9 8 )女 , 18 一 , 河北唐 山人 ,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理
G 1. 文献标识码 78 5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3 0 3 — 6 0 8 3 1 (0 2 1— 0 8 0 中图分 类号
我 国高等职业 教育 自2 世 纪 8 年代诞 生至 层次 , 0 O 第五层和第六层又分为 A B 、 两个系列 。其中 今 , 层次 、 在 规模 和 质量 等 方面 均取 得 了巨大成 就 , A系列 强 调 系统 理论 知 识 的学 习 , 要 是指 普 通教 主 已经 形成 了涵 盖 专科 、 科 、 士 、 士 四个 层 次 的 育 系列 , 含 专科 、 本 硕 博 包 本科 、 硕士 、 士 四个 层 次 ; 博 B系 相对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传统上的 列强 调技能训 练 , 主要指 职业教 育系列 , 同样也 包含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 而本科 、 专科 、 本科 、 士 、 士 四个 层次 。 因此 , 硕 博 广义 上的 高 硕士 、 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隶属普通教育系列。事 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仅符合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关 实 上 , 用型本 科 、 应 专业 硕 士和 职业 教 育学 硕士 、 专 于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 , 而且适应我 国高等职业教
祝 士明 , 亚 男 毛 ( 天津 大 学 职 业技 术教 育 学院 ,天津
30 7 ) 00 2
摘
要
我 国高等职业教 育已经形成 了涵盖专科、 本科 、 硕士 、 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 系。专科 博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专科层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本科层次主要分为应用型本科和师资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型本科注重加强学生“双师型”能力建设。
硕士层次包括专业硕士学位、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生教育,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博士层次含专业博士学位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生教育,应针对该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着力提升学位申请者对本领域的实际贡献,激发创新性成果的涌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在层次、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
传统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隶属普通教育系列。
事实上,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和职业教育学硕士、专业博士和职业教育学博士不仅属于普通教育系列,同时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因为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其培养目标更注重职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层次,第六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博士层次,第五层和第六层又分为A、B两个系列。
其中A 系列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普通教育系列,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B系列强调技能训练,主要指职业教育系列,同样也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因此,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仅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而且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
高职分层培养实施方案
高职分层培养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高职分层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
1. 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各行业的用工需求。
2.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分层培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推动高职教育改革。
通过实施分层培养方案,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 完善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加强学生管理。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高职教育的财政经费,为高职分层培养提供充足的保障。
2.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 加强社会合作。
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结语。
高职分层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完善方案,切实加强实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
汇报人:2023-12-06CATALOGUE目录•高等职业教育概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选取•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案例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概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满足特定职业的需求。
定义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与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培养人才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提供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030201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发展历史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总结词强化综合素质详细描述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结词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详细描述“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类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授理论知识,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总结词增强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详细描述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思考其发展策略
从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的 状 思 其 发 展 策 略 现 考
梁 志 东
( 广东 司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 东 广州 5 0 2 ) 广 1 50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 现 状 和 存 本 在 的 问题 , 述 了存 在 问题 的 根 源 , 论 并提 出 了我 国高 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高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现 状 存 在 问题 问题 根
首先 , 职 教 育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 业 教 育 法 》 《 等 教 高 职 和 高 育法》 确立 了 高 职 教 育 的法 律 地 位 。 “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 大 投 入 职 业 教 育 , 升 并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层 次 ” 政 府 和 教 育 行 政 提 是 部 门 的 共 识 。近 年 职业 教 育 被 确 认 为 “ 家 教 育 事 业 的 重 要 国
源 发展 对 策
组 成 部 分 ”受 到 社 会 各 界 的认 可 、 受 和 重 视 , 发 展 速 度 , 接 其 加 快 , 来 了 职业 学校 “ 爆 热 潮 ”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方 向 向 就业 迎 火 。
本 位 回归 , 再 是 中职 升 高 职 、 职 升 本 科 , 不 再 盲 目地 转 不 高 也 向普 通 教 育 ,而 是 在 高 中 阶段 教 育 的基 础 上 培 养 高技 能 国 际
关键 ; 校与社会 用人部 门结合 、 生与实 际劳动者结合 、 学 师 理 论 与 实践 结 合 是 人 才 培 养 的基 本 途 径 。这 便 为高 职教 育 指 明 了 发展 方 向 。 再次 , 展规模迅速扩大 , 发 占高 等教 育 的一 半 。2 0 年 高 05
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扮演着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关键角色。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至关重要。
该文将从培养质量、职业导向、产教融合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
一、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质量。
通过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估标准,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师队伍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职业导向职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要实现职业导向教育,学校应该与产业界积极对接,建立行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的要求和挑战。
此外,学校还需主动与企业合作,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策略。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实现产教融合。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引导他们解决实践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的要求。
四、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与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此外,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助于壮大国家的人才储备。
因此,学校应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留学生项目、合作培养和教师互访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应立足于培养质量提升、职业导向、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等关键议题。
通过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和加强教学监控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建立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产教融合,提供更实践的学习机会;通过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职业教育是指面向各行各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系统性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力资源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对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路径探究(一)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设置不够实用,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
应该将职业教育的创新切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技术创新、教师培训、实践训练等各个方面,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提高职业教育学习质量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偏重实践。
因此,要在实际职业技能培养中注重多样性,以达到学生适应更多的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注重教育与产业对接职业教育人才储备的目的在于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教育与产业的对接,通过搭建产业与职业教育的交流平台,传递信息,汇聚资源,以达到推动产业发展,培养高端职业型人才的目的。
二、对策探究(一)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发展的环境包括法律政策、投资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
要加强政策导向,落实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同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的文化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
(二)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市场和社会的,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远远超过一般教育的人才。
因此,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投入,通过缩小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资金和资源差距,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三)注重企业和学校合作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强化企业和学校合作,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体验紧密结合,使教育方向更加面向市场和行业需求,提高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企业提供合理的学习岗位和职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的工作环境和学会适应职场的行为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开设的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它是继普通高等教育之后的一种教育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技术技能类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岗位。
例如,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专业都属于技术技能类高等职业教育。
二、管理类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管理和领导岗位。
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都属于管理类高等职业教育。
三、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艺术技能和创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使其能够在艺术领域中有所建树。
例如,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视觉设计等专业都属于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
四、医疗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医疗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医疗护理技能和医学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学道德素养,使其能够从事医疗护理等相关工作。
例如,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等专业都属于医疗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
五、农业类高等职业教育农业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技能和农村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农村经营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工作。
例如,农业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园艺技术等专业都属于农业类高等职业教育。
六、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面向社会职业需求和劳动者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根据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工科类、经济管理类、文化教育类和医药卫生类等几个主要分类。
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
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各类经济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
经济管理类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经营策划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具备从事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
文化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各类文化艺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包括广告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艺、动画制作、音乐表演等多个专业方向。
文化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各类医药卫生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包括医学检验、护理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口腔医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技能,使其具备从事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以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分类,每个分类下又包含众多专业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训、实习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其具备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专科层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本科层次主要分为应用型本科和师资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型本科注重加强学生“双师型”能力建设。
硕士层次包括专业硕士学位、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生教育,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博士层次含专业博士学位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生教育,应针对该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着力提升学位申请者对本领域的实际贡献,激发创新性成果的涌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在层次、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
传统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隶属普通教育系列。
事实上,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和职业教育学硕士、专业博士和职业教育学博士不仅属于普通教育系列,同时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因为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其培养目标更注重职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层次,第六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博士层次,第五层和第六层又分为A、B两个系列。
其中A 系列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普通教育系列,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B系列强调技能训练,主要指职业教育系列,同样也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因此,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仅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而且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
对广义上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及培养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策略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短期职业大学的产生为标志。
在30多年的发展中,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产生、探索到调整的不断发展过程。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逐步确定。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二条明确规定,我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为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10年,我国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数量达到1246所,在校生数量达到966.18万人[1],涉及532个专业。
学者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对应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工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
但总体而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距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在我国产业大军中,高级工所占比例只有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级工比例占产业大军的30%以上。
因此,提高我国产业大军中高级工的比例,特别是提升高级工的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对策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走以提升质量、以极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是最主要的问题:第一,培养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般由高职学院独立完成,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造成课程的选择和企业的需求不能完全对接。
第二,教材建设还不完善,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不能完整体现职业工作过程。
第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依然实行三段式培养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的阶段式课程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往往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培训相脱节。
同时,普遍重视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证书的颁发,对进入职场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重视不足。
第四,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学生的招生、就业与企业没有完全建立对接关系,学生就业后到企业从事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对口率不高。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贯彻“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采取以下培养策略:第一,建立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实施细则。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使得职业院校和企业没有具体实施的依据和条款,使得法律条款难以真正贯彻执行。
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建立相应的配套条例或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政策层面给予保障,使《职业教育法》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第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协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职业学院的不同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逐步实行“订单培养”,请企业参与到“订单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编制、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岗位安排等,规定职业学校、企业专家技师、课程专家参加的人数比例,并及时根据市场动向和企业意见调整或修改教学内容,实现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第三,在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将三段式学习模式逐步向“渗透式”学习模式转化。
因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对应一组职业岗位群。
所以,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借鉴“宽基础,活模块”[2] 课程学习模式,“宽基础”通用学习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建立不同的“活模块”,每一个“活模块”对应一个职业岗位的学习内容,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
第四,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于一体,建立一套灵活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毕业生不仅要取得毕业文凭,同时要取得对应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好准备。
二、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策略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主要任务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被称为“职教师资型本科”,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全省各级各类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师资”。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3]。
其主要特征是与地方、行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主要目标。
因此,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征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职教师资型本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社会对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认同,部分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也有更改校名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数量偏少。
截至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14401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231.76万人[4]。
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合格的高水平师资。
然而,目前我国只有8所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远远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对师资的需求。
第三,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四,学生培养质量问题。
普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相对不足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实现学生毕业既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普遍面临经费不足、设备比较陈旧、更新相对缓慢的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如下培养策略:第一,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结合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设置学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特点的需要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
第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应定期到企业接受顶岗培训,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与技能。
其中承担文化课的教师要了解职业工作过程,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实习实训课教师必须是在企业工作一定时间,并具有技师或高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并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专业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更要使学生懂得技能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术迁移能力,学习和领会新技术的通用能力,实现专业能力向关键能力转变。
第四,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条件下,加强校办企业的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实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目的。
应用型本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认识尚不到位,往往将普通教育模式直接照搬过来,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没有从自身优势及地方特色来确立具体而详细的培养目标。
第二,专业设置往往脱离学校实际条件,缺乏详细的调研论证,热衷设置热门专业,而缺乏对自身现有条件的认识。
第三,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时间较短,学生数量增长较快,造成师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
第四,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尚不适应。
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和传统观念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有较大差距,学生的能力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以下培养策略:第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均体现应用型特色,根据办学目标、服务对象、社会需求、生源特征及办学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以自身特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