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习作11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

——作文教学的反思与策略

浙江省慈溪市慈吉小学杨晓

新版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然而这一出戏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唱的。孩子们在习作课上常常表现为:一到习作课,咬笔杆,对着习作本发呆,习作成了一件苦差事。习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文章“语言贫乏、空洞无物”,缺少了必要的情节,缺少了动人的细节,缺少了充满哲理的感悟,缺少了精妙的画面……如何让学生唱好习作这出戏,通过对作文教学的探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最大的弊病是运用语言能力弱,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弱,孩子们不善于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感悟、思考。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要立足课内这块主阵地,而且要开辟好生活这片沃土,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和实施的:

一、习作教学向阅读教学开放,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在作文教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了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扎扎实实开展阅读教学,没有扎扎实实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学生就无法习得语言,就无法熟练地运用语言。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想象点,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

1、巧改古诗。古诗句高度凝炼,每首诗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可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改写古诗就会只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上。比如学完了《清平乐.村居》,《课堂作业本》中有一道改写古诗的练习,结果我发现很多孩子的改写只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上,没有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我让学生边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边思考: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里都有哪些美景?茅草屋内的一对白发夫妻他们之间会谈论什么?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他们三个在做什么?把他们的动作、神态描写具体!通过这样点拨,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一位学生开头这样写道:“在一个美丽恬静的小山村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鸟语花香,树木长得郁郁郁葱葱,村前有一条明如玻璃迂回的小河,

河边住着一户人家,他们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生活得非常幸福……”

2、寻找想象点。所谓“想象点”,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与文本有关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想象点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利用好想象点,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提高写作水平。如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找到描写父亲神情变化的词语:“出神”和“沉思”、“微笑”、严肃”、“又陷入沉思”,找到词语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爸爸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并写下来,这样训练不仅能深化课文的主题,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又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此刻,林海音心里想什么?在感叹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对逝去的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感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节改写。有些课文情节比较含蓄,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我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物随景迁,辞以情发”,学生有了情景的依托,才会诱发想象,把阅读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进行沟通、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的训练,能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结尾是:“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请学生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当青藏铁路通车后,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正在拉萨进行采访,如果你是拉萨的一名民众,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你又会说些什么?

4关注特殊语言。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题材新颖,布局合理,词句优美,堪称典范。如果能利用好范文这一拐棍,学生有所参照,有所依托,就能够把文章学写具体,写生动了。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有一段描写骆驼咀嚼食物:“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起来。”这段细节描写多么生动,骆驼不紧不慢吃食的样子一下子就浮现在脑海中,学完之后,我让学生模仿写一写其它小动物吃食的样子。又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句话富有诗

意,从听觉、视学入手,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榆树旺盛的生命力。我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娇艳的花朵,学生是这样写的:“来了风,花朵在绿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太阳一来,娇艳的花瓣张开了红扑扑的笑脸,显得楚楚动人。”

二、习作教学向生活开放,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写作文“应该去寻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谈话中》还谈到:“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虽然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但是现实教学中却屡碰壁,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有了“生活”就等于有了写作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看看现在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学校里,他们三五群玩着游戏;海阔天空地闲聊感兴趣的话题;科学课上亲自动手操作着一个个新奇的实验;体育课上,在足球场上驰骋,在篮球场拼搏;美术课上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节假日,与父母一起游山玩水,饱览祖国的大好风景……生活在信息传播、条件优越的现代社会,孩子们并不缺少“生活”,然而为什么孩子一提起写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呢?

1、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缺少一颗敏感的心,缺少对生活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思考。为了让学生能把生活变成生动优美的习作,我要求自己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童心未泯的老师,时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捕捉写作信息。A、捕捉校园生活。如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校的四大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及大队部举行的各项“OM”竞赛活动,我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热情,参与意识,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此外,每个星期的班队活动也是写作的好素材。我经常利用班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开开心心地玩。在全身心放松的玩乐中亲近生活和伙伴,用活动唤醒学生沉睡的年龄,让他们思维的触角不断地伸出新的枝桠。如学习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后,我组织学习学生读三国,品三国,积累三国中的歇后语、成语等,再利用一节班队课举行“走进三国”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后,让学生写一写习作。B、捕捉日常生活点滴。记得有一次,班中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从草丛中捡来了一些草籽带回教室玩耍,像小绿珠似的草籽一下子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好奇心,每天饭后就跑到草地上捡草籽。当他们从科学老师那得知这种可爱的小草籽里的汁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