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合集下载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病房护理常规包括了病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测、药物管理、病情观察和病人家属的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

一、日常生活照料1. 患者入住:在患者入住时,护士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为患者安排床位。

同时,护士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设施和服务,并告知患者有关病房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2. 饮食管理:护士要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和医生的嘱咐,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护士要确保患者的饮食安全和卫生,定期检查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3. 个人卫生: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漱、更换衣物、清洁身体等。

护士要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洗手,并戴上手套进行护理操作,以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二、健康监测1. 体温测量:护士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在病历中。

体温测量可以通过耳温计、腋下温度计或口腔温度计等工具进行。

2. 血压测量:护士要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在病历中。

血压测量可以通过血压计进行,常用的有汞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

3. 心率监测: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并记录在病历中。

心率监测可以通过心电图机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计数脉搏的方式进行。

4. 呼吸监测: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并记录在病历中。

呼吸监测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计进行。

5. 尿量测量:护士要定期测量患者的尿量,并记录在病历中。

尿量测量可以通过尿量计或尿袋进行。

三、药物管理1. 药物配药:护士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准确配药给患者。

在配药过程中,护士要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2. 药物给药:护士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准确给药给患者。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3. 药物监测: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使用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记录在病历中。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

2.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化验及治疗,注意血压、白细胞、血常规、肝肾
功能,有无其他部位转移,并戒烟戒酒,询问造影剂过敏史。

3.手术前一日护理
(1)做好病人全身清洁及手术区备皮。

(2)根据麻醉方式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3)其他遵嘱执行。

4.手术日晨护理
(1)测T、P、R、BP,检查备皮区,注意有无不宜手术的情况,如月经来潮,感冒等。

(2)嘱咐病人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取下假牙发卡等。

(3)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药物、盐袋等。

(4)准备好床单位、监护仪等物品。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协助将病人搬运至病床上,观察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血
肿形成。

测量T、P、R、BP,了解麻醉及手术情况。

2.病人取平卧位,穿刺部位压迫3h ,注意压迫不宜过紧,防止血栓形成;术后8h
可以翻身,注意患肢不能屈髋;患肢制动24h,注意观察患肢温度及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术后24h可下床稍活动。

3.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

4.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3日无大便应报告医生,及
时给予处理。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病房护理常规包括患者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药物管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生活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漱、更换衣物、翻身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3. 提供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4. 协助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保持患者排泄通畅,及时更换尿布等护理用品。

5. 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二、病情观察:1.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瞳孔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3. 监测患者的尿量、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便秘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观察患者的体位、活动情况,防止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排尿排便情况、体温变化等,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征变化。

三、医嘱执行:1. 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予患者药物,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2. 定期更换患者的输液、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保持器械的清洁和畅通。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换药、拔管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各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5.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1. 负责医院内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发工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根据医生的医嘱,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按时给予患者,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3. 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患者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6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2小时,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术侧肢体有无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等症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尿量及颜色,每日尿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如出现血尿、少尿等,应立即报告医生,予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

5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应少量多餐,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软食,如面条饭、鱼类、豆类、蔬菜、瘦肉泥等,忌辛辣、油腻、刺激性坚硬食物。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病房患者护理常规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病房患者护理常规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病房患者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介绍手术过程及导管室环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发放健康教育书籍,并向患者做耐心宣教解释工作,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要指明书籍中的有关页码部分。

使之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2)患者行为训练:训练有效咳嗽、屏气、床上大、小便、卧位及合理饮食方法。

2.术前用药遵医嘱给予术前静脉或口服药物。

3.备皮协助患者准备大小便器,换开衫衣,必要时擦洗身体。

4.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静脉套管针(左侧上肢或下肢),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

5.测血压、脉搏填写PCI护理记录单上有关术前的内容,送患者去导管室。

6.遵医嘱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如有前列腺肥大或平卧位排尿有困难者。

(二)术后常规1.持续监测内容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

2.术侧肢体制动必要时予约束带约束;护士每5~30min观察局部情况,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及加压包扎状态、局部皮肤张力及颜色,测量并记录双侧腿围,有血肿者用笔划出界线。

及时填写护理观察表格有关局部观察的内容,有变化及时报告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

3.切实做好水化疗法,促进造影剂排出,减轻肾脏毒性介入手术前护士应与患者讲清楚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避免部分患者因惧怕术后卧床排尿,而不愿多饮水。

造影术前即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避免因术前患者禁食、禁水引起体液不足,术后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24h饮水量>1500ml;饮食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补充水分以增加尿量;我们的经验为在患者心脏功能允许情况下,24h静脉补液量在3 000ml左右,准确记录术后24h尿量,以便及早发现造影剂肾病。

4.拔管时的护理(1)做好解释工作。

(2)准备常规物品:敷料、剪刀、手套、各种抢救药物(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除颤仪、注射器、弹力胶布等。

(3)测血压。

(4)协助患者排尿。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1、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

2、合理制订宣教计划。

术前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目的、特点。

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

3、术后责任护士应协助患者上床,取平卧位,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按医嘱给予抗炎、水化、支持输液治疗。

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嘱患者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注意观察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有无
渗血,沙袋压迫位置是否准确。

术肢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凝血异常者应适当延长加压包扎及制动的时间,拆除绷带时动
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皮肤,并用汽油将胶布印迹擦净,常规消毒穿
刺点后用无菌敷料覆盖。

穿刺部位要连续换药3天,
5、指导患者取舒适卧位,注意患肢腹股沟部位不弯曲,另侧肢体可轻度活动;全身放松,不要过于紧张。

6、术后水化处理治疗期间应作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并嘱多饮水。

7、术后可进半流质或流食,宜清淡且营养丰富,主张少量多餐。

8、如发生尿潴留,协助患者尽量自行排尿,必要时导尿。

9、做好疼痛的护理
10、对于肝脏巨大占位者,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破裂出血。

11、高热时,做好降温处理,避免发生虚脱。

12、针对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如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呃逆、骨髓抑制等。

13、患者术后十分痛苦,责任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

I4、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带药的目的、用法。

告之复查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一般1周复查1次,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3周后复查CT、B超。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手术器械需经过严格消毒 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清单核对
在手术前对所需器械和药 品进行清单核对,确保无 遗漏。
药品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相应的 药品,如造影剂、麻醉药 、急救药品等。
手术室环境要求及布局规划
01
02
03
环境要求
手术室需保持清洁、安静 ,温度、湿度适宜,避免 影响手术操作。
布局规划
合理规划手术室布局,确 保手术操作区域宽敞、明 亮,方便医生操作。
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地点及随访方式,确保患者按时 接受复查和随访。
随访工作计划制定
确定随访对象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不同的随访计划和重点关注对象。
设定随访周期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设定合理的随访周期,确保及时掌握 患者病情变化。
明确随访内容
包括询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提供进一步治疗建 议等。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分析存在的问题
对出院前总结反馈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 原因和解决方案。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护 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设定改进目标
明确改进方向和目标,确保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 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 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介入治疗概述与特点 • 术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 术中护理操作规范及技巧分享 • 术后恢复期护理重点关注事项 • 出院前总结反馈及随访工作安排
01
介入治疗概述与特点
介入治疗定义及目的
定义
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等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将治 疗器械导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技术。

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属于中、晚期患者,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因人而异地给予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使其尽快进入治疗角色,也对家属说明治疗意义及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及反应,采取措施取得合作。

(2)能量供应:介入治疗在短时间内给予大剂量的化疗药,应给予补充足够能量,如白蛋白、脂肪乳及氨基酸合剂,必要时输新鲜血液和各种维生素。

(3)常规准备同一般术前护理,术前备皮、备药、备齐各种抢救用品,尤其抗过敏药物及氧气。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穿刺点:介入治疗后应立即加压包扎或用1kg的砂袋压迫12小时,穿刺侧肢体应制动,平卧24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有水肿。

(2)术后回病室给予吸氧、血压脉搏血氧监测2小时。

(3)局部疼痛:灌注碘油栓塞后,由于肿瘤缺血坏死、炎症、水肿会引起疼痛,可注射654-2、及哌替啶等药物止痛。

(4)插管侧的肢体观察:注意肢体颜色、温度、感觉、足趾运动及足背动脉的搏动,以防止微血栓栓塞下肢小动脉,如怀疑有以上情况要抬高患肢,忌下地活动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5)胃肠道反应:介入治疗鼻全身给药反应轻,常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嘱患者少食多餐,进清淡、高热量饮食。

呕吐频繁者按医嘱给予止吐药。

(6)发热:由于化疗药物引起肿瘤细胞坏死的吸收热作用,术后应注意体温变化,当体温高达38.5℃以上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应注射解热镇痛剂。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全麻介入护理常规1 准备工作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

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2 全麻护理配合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

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垫,以免发生压疮。

⑸协助抢救: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上述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

B全麻维持期的护理配合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C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⑵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即刻处理。

⑶检查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师及时处理。

⑷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严密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1)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1)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PTBS+PTCD术)【一般概念】良性、恶性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均可行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这项技术很快使胆管减压和改善症状。

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或作为永久性姑息引流延长生命。

【护理常规】一、按外科疾病手术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1.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

2.完善术前准备血常规、血生化与出凝血时间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碘过敏实验,皮肤准备,禁食水4-6小时。

三、术后护理:1. 心理护理积极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平卧6-8小时,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

3.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观察胆汁的引流量、性质及全身情况。

4.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精神状态改善情况。

5.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6. 加强皮肤护理黄疸病人常出现皮肤瘙痒,防止抓破皮肤,禁用肥皂、碱性溶液,防止碱性物质刺激皮肤而使症状加重。

7.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维生素、宜消化食物,忌食肥肉、油煎、油炸的高脂类食物以及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⑴胆道腹腔内瘘和腹腔内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⑵感染,寒战发热观察体温和病人的反应,发热时做好发热病人的护理。

⑶气胸和液胸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

⑷胆道内出血观察引流液的性状,色泽以及生命体征。

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宜进清淡低脂肪饮食。

3.外引流者应注意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外引流管口敷料干燥,定期复查。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手术过程
患者通常采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体 内,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
者信息核对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情况
远程手术护理支持
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手术护理支持将成为可能,为手术患者提供更 加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疼痛管理与舒适度调整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 评分法或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
量化。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 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
良反应。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 不良刺激,以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非药物性镇痛方法。
并发症监测及报告制度
0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模拟手术、团队拓展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 之间的协作能力。
强化团队凝聚力
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 感和凝聚力。
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智能化护理设备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护理设备将在手术护理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
机器人技术将在手术护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手术的精准 度和安全性。
器械与药品准备
01
02
03
手术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方式及医生要求 ,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 确保器械齐全、性能良好 。
药品准备
准备术中所需药品,包括 麻醉药、抗生素、止血药 等,确保药品质量可靠、 使用安全。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院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

病房护理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卫生:包括患者的洗漱、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偏好,确保患者获得营养均衡的饮食。

3. 床位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患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床位整洁,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4. 疼痛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等。

5. 导尿护理:对于需要导尿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清洁导尿管口,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呼吸护理:对于需要呼吸护理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辅助呼吸或氧气治疗。

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器具。

7. 体温监测: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或保温措施。

8. 感染控制:护士需要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定期给患者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9. 安全护理: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环境安全,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病房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10. 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总之,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护士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细致护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安排和实施病房护理常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病人得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得食物。

在食物得烹调方面尽量适合患者得口味,以增加食欲,尤其体质衰弱者,可在三餐之间增加牛奶、豆浆、鸡蛋与新鲜水果等。

2.根据医嘱指导病人做好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验;协助病人完成影象学检查,如盆腔B超、MR、胸片、X光、心电图等.3.生命体征得观察: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血压一次,送手术前测血压.如果体温37、5℃以上或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暂缓手术,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4.需使用化疗药得病人,术前协助病人测量身高、体重,所得数据供医师计算病人体表面积以便确定化疗药量。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让病人排空大小便后空腹状态下进行。

5.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等个人卫生清洁,及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阴部。

特别要注意双侧腹股沟穿刺部位有无皮肤疾患、破损或感染。

若需要进行动脉置入化疗药盒者,备皮范围延伸至双膝关节以上大腿内侧部位。

备皮完毕用油笔在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处作标记,便于术中及术后观察。

6.药物过敏试验:进行碘过敏试验,并准确观察记录结果.皮试前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诱发碘副反应得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造影剂过敏史、其她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等。

对有危险因素得病人,应谨慎做过敏试验.7.胃肠道准备:介入手术常规局麻,一般无须禁食,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食物,避免术中肠道内容物造成与误影。

排空膀胱:术前嘱病人小便,排空膀胱,老年人等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妇科手术病人为避免术中膀胱充盈影响手术操作,术前需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8.术前按医嘱使用药物:例如安定、鲁米那、地塞米松、灭吐灵等。

目得就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预防造影剂得副反应。

若需动脉置入药盒者,在术前3-5天使用增强凝血功能得药物,以减少术中术后局部渗血。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一、外周血管疾病一般介入护理常规外周血管疾病是指脑和心脏之外的循环系统的任何疾病或异常,常被用作外周动脉疾病的代名词,可包括任何血管的任何疾病。

(一)评估与观察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观察术侧肢体的肌力及肢体运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针对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认识、感觉、情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戒烟限酒。

对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4.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卧床的意义,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5.术前准备(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三系统,胸片,心电图等。

(2)药物过敏试验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按手术要求备皮,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协助其清洗干净。

(4)穿刺动脉者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导尿和灌肠。

(6)一般患者术前清淡流质饮食,预避免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患者及特殊患者与医生沟通禁食水时间。

(7)协助患者准备手术用物。

二、术后护理1.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护理(1)按照局麻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与活动①静脉穿刺患者平卧4-6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动脉穿刺患者用一次性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平卧6-8h,穿刺侧肢体伸直,12-24h后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压迫4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定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

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3: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一次。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

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饮食。

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5:常规心电图、胸片、检验(血常规、凝血试验、感染筛查、生化全项、肿瘤标志物)、CT 或B超检查,及时留取标本。

6:每天下午记录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7:术前、术中、术后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病历号、疾病诊断、近期检查结果、过敏史、介入治疗方式。

8:术前告知患者介入手术大致时间,并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根据介入手术部位备皮,并告知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水,有糖尿病并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要告知介入治疗前后48小时停药。

9: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检查穿刺处敷料,协助卧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给以输液治疗。

10:术后常规3天每日测4次体温、脉搏,正常者3日后改为每日1次,记录出入量,无异常者3日后停止记录或遵医嘱。

11:术后4小时遵医嘱给以双下肢血液循环驱动、协助患者床上翻身、8-10小时或遵医嘱拆除患肢穿刺处压迫器、12-24小时拆除患肢穿刺处的绷带,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

12: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记录护理记录单。

13: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者其他止痛措施。

14:严密观察为重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并积极配合抢救。

15:危重或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

16:保持病室清洁整齐,避免交叉感染。

17:动脉留置导管患者,术后可以了立即床上翻身、半卧位等活动,要注意掌握翻身技巧。

18:术后即可开始“裸泵”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肿瘤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肿瘤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肿瘤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2、详细了解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做碘过敏试验及备皮。

术前2日起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4、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术前排空膀胱。

5、情绪情绪过于紧张者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10mg.
6、备好约1kg重沙袋。

更换床单元被服。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护士与护送者交接病人情况
2、床边监护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3、伤口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血肿以及肢
体远端血液循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6-8小时。

5、术后2小时无异常可进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观察病人术后发热、疼痛、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向患者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告知风险及得益。

使患者对介入治疗有较清楚的了解。

2.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3.术前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及会阴部);根据需要做碘及利多卡因皮试。

4.术前遵医嘱给予口服药;术前6~8小时禁食水;自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遵医嘱术前用药,地西泮10mg肌注或苯海拉明20mg肌注。

【术后护理】
1.术后返回病室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自下肢穿刺者还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博动消失或减弱、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2.伤口局部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压迫8小时,静脉穿刺伤口压迫2小时,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

3.行动脉穿刺者卧床24小时,行静脉穿刺者卧床12小时。

患者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

4.嘱患者多饮水,术后4小时排尿应>800ml,以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

5.常规测每日4次体温3天,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导管室常见介入诊疗护理常规(全文)

导管室常见介入诊疗护理常规(全文)

导管室常见介入诊疗护理常规(全文)介入诊疗护理与其他专科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

制订各种介入诊疗的护理常规,为规范护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遵循护理常规给患者实施系统、规范、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实践一. 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所用导管、器械准备情况及抢救器械是否完好(如氧气、吸引器、除颤器等)。

2.入室评估与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情况。

(3)有无药物过敏史。

(4)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出凝血时间、术前五项等检查是否完善。

3.术中评估与观察要点(1)意识、面色、生命体征、有创血压、心电示波。

(2)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紧、呼吸困难。

(3)观察有无造影剂反应。

(4)患者的自觉症状。

4.出室前评估与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穿刺口有无渗血、皮下血肿。

(二)术中护理实施要点1.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关心和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指导其配合手术。

2.体位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心梗患者嘱其避免用力。

3.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和有创血压监测,必要时输氧。

4.严密观察意识、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心电示波波型和有创血压改变,注意观察有无胸痛、胸闷及造影剂反应,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5.并发症的观察严密观察有无出血、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6.穿刺口观察术后包扎伤口力度适宜,注意穿刺侧肢体的温度、颜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穿刺口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详细告知注意事项。

(三)健康指导1.减少术侧肢体活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卧床并制动术侧肢体24h。

2.有心悸、胸闷、胸痛加重或穿刺口出血、血肿等及时告诉医生。

3.术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进清淡、低脂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介入护理常规1 准备工作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

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2 全麻护理配合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

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垫,以免发生压疮。

⑸协助抢救: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上述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

B全麻维持期的护理配合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C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⑵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即刻处理。

⑶检查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师及时处理。

⑷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严密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⑸协助抢救效果评价:技术操作熟练,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无坠床、呼吸道梗阻、皮肤压疮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术前护理常规1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做好心理护理,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点及介入治疗的相对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

2 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3 疼痛护理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晚期肿瘤、血栓形成、急性出血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做好疼痛的评估,做好相应护理。

4 术前常规准备⑴术前协助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⑵术前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⑶皮肤准备:术前1天沐浴,根据穿刺部位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

注意足背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及术后对照。

⑷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予易消化饮食,术前4小时禁饮食;如果采用全麻,需要从术前1天晚8点开始禁食、禁水。

⑸术前训练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卧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造成尿潴留。

根据手术时间及患者情况留置尿管,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⑹术前一般准备;检测生命体征;测量身高、体重,以备术中计算用药剂量;根据医嘱给药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去除佩戴的饰物,活动义齿,更换清洁病员服装。

⑺术前物品准备:备好术中可能使用的器械、材料及药品,并检查监护及抢救设备。

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

因此,术中应定时触摸患者的足背动脉博动是否良好,观察穿刺测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⑷对比剂过敏反应与护理:尽管目前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较广泛,但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对比剂过敏仍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注入及患者本身存在过敏的高危因素时易发生。

发现患者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头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惊厥、休克和昏迷时,应考虑发生过敏反应。

重度过敏反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要引起高度重视。

⑸呕吐的观察及护理:肿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时,由于短时间内注入大剂量的化疗药可致恶心、呕吐。

护士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尤其是年老、体弱、全麻、小儿等患者,咳嗽反射差,一旦发生呕吐要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使用吸痰器帮助吸出呕吐物,预防窒息的发生。

给予精神安慰及支持。

术前30分钟使用止吐药预防。

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术中当栓塞剂和(或)化疗药到达靶血管时,刺激血管内膜,引起血管强烈收缩,随着靶血管逐渐被栓塞,引起血管供应区缺血,出现组织缺血性疼痛。

对轻微疼痛者可给予安慰、鼓励,估计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在术前或术中按医嘱注射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⑺皮肤护理:大血管和神经介入治疗通常需要4-5小时,期间处于全麻状态,皮肤易压红或发生压疮。

术前应用软垫,术后仔细检查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做好床边交接班。

4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效果评价:技术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强,无术中并发症或及时得到处理,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1 术后交接班由DSA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如为全麻患者,术后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麻醉师及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回,同时做好书面的交接班工作。

2 体位与休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全身状况及麻醉方式,选择利于患者康复及舒适的体位。

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及局麻者可取仰卧位,抬高头部,动脉穿刺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并制动12小时,静脉穿刺者下肢伸直并制动6-8小时,以利于血管穿刺点收缩闭合,保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肢体制动解除后可左右转动或取健侧卧位。

因患者处于强迫体位时间过长,将产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较严重的不适感。

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应指导患者翻身。

12小时后床上活动,24小时后下床活动,所有介入治疗者均应该尽量避免做下蹲及增加腹压的动作。

3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介入治疗结束后,应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后加压包扎,用0.5-1㎏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动脉穿刺者压迫6小时,静脉穿刺者2-4小时,注意沙袋不能移位。

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拍便,以免腹压骤增导致穿刺点出血。

密切观察,如有渗血需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4 观察穿刺侧下肢血循环情况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皮肤色泽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

观察足背动脉30-60s/次,双足同时触摸,以便对照。

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5 生命体征的观察介入治疗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部分患者进入ICU进行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及介入治疗术的不同,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肾脏对比剂、化疗药物及毒素的排泄。

对高热患者做好相应护理,对颅内进入治疗的患者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对行溶栓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警惕内出血的发生。

效果评价:床头交接清楚,无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单病种介入术护理操作规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护理操作规程1 患者入室: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平卧位,臀部垫高,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台上冲洗用的肝素化生理盐水。

2 消毒铺单及术前准备准备消毒液,协助铺单,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协助准备射线防护板,准备局麻要,准备动脉穿刺鞘、造影导管、导丝。

3 局麻及穿刺根据需要协助调整患者体位。

4 全身肝素化按体重给予肝素,首次剂量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3㎎,以后减半量每隔1小时给药。

5 脑血管造影保证加压输注装置输注正常,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时递送导管导丝、对比剂等。

6 发现动脉瘤,决定行栓塞治疗烧水,准备氧气,输液泵。

7 全麻麻醉诱导完成后协助导尿,保证手术区无菌。

8 动脉瘤栓塞保证水沸腾并有稳定蒸汽,递送微导管、微导丝、栓塞材料,协助微导管塑形。

保证术中液体输注正常。

9 复查造影准备鱼精蛋白,必要时中和肝素(1㎎肝素:1㎎鱼精蛋白)10 全麻苏醒期护理,防止患者因过分躁动而坠床,及时吸出呼吸道痰液。

11 拔鞘加压包扎,护送患者回病房。

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护理操作规程1 患者入室: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平卧位,臀部垫高,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台上冲洗用的肝素化生理盐水。

2 消毒铺单及术前准备准备消毒液,协助铺单,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协助准备射线防护板,准备局麻药,准备动脉穿刺鞘、造影导管、导丝。

3 局麻及穿刺根据需要协助调整患者体位。

4 全身肝素化按体重给予肝素,首次剂量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3㎎,以后减半量每隔1小时给药。

5 脑血管造影保证加压输注装置输注正常,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时递送导管导丝、对比剂等。

6 决定行支架置入治疗准备氧气、吸痰器、输液泵、导尿包。

7 必要时全麻诱导完成后协助导尿,注意保证手术区无菌。

8 支架置入前准备根据需要递送要更换的导引导管、血管保护装置、微导丝、球囊以及血管内支架等材料;按时给予肝素,保证加压输液装置输注正常;及时添加对比剂。

9 血管内球囊扩张扩张前肌肉注射阿托品,备好除颤仪、多巴胺。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时通知术者。

10 血管内支架置入递送血管内支架材料,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11 回收保护伞递送回收装置。

12 患者苏醒准备吸痰器,防止患者过分躁动坠床。

13 拔鞘准备绷带、沙袋。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操作规程1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认真检查导管、导丝,防止术中出现断裂脱落、漏液等。

2 配合医师穿手术衣,套无菌机器套,配合皮肤消毒,配合铺手术单,抽取麻醉药,协助医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导丝。

3 将导管、三通放于大方盆内,配置肝素盐水,并分别倒入2个不锈钢碗内,配合医师将配置好的肝素盐水注射液经三通管注入导管内,将对比剂倒入小药杯内。

4 抽取止吐药、稀释各种化疗药,导管插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后,配合医师将化疗药缓慢注入。

5 行栓塞治疗时用碘化油与1或2种化疗药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或将明胶海绵剪成条或颗粒。

6 术中注射对比剂时,应排尽空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非那根等药物以及吸入氧气。

7 拔管后用手压迫穿刺点止血15-20分钟,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用无菌纱布加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操作规程1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递送消毒液纱布,协助铺单,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2 递送血管钳用于定位。

3 递送麻醉药利多卡因。

4 将对比剂倒入小药杯内。

5 穿刺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及时解释,必要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