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探究教学中教师引导的作用不可替代

合集下载

小棒,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

小棒,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

小棒,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展开全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动手操作的过程,对所学知识无法产生深刻的印象。

而小棒是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矛盾的主要工具。

小棒的有效运用,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动”起来,将传统的灌输讲解变为主动建构,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碰撞,真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深入浅出。

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天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用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由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听力的训练。

比如,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单词分类游戏,教师先说出一个单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同类单词,如banana,apple,grape等。

在中高年级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句子和短语的接龙游戏。

如,I am a boy.I like blue.I like to draw pictures等。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听力锻炼都是有利的促进。

可见,游戏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摆”小棒,帮助学生形成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培养他们的数感应从具体的实物入手。

而“摆”小棒对学生认数以及数感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叩开数学之门,为学生后续学习数的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认识10 以内的数时,教师先在屏幕上出示2朵花、2 个球、2 本书、2 块糖……如果此时直接告知学生,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这显然是一个由“具体”直接到“抽象”的过程,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容易使学生似懂非懂。

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思考

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思考

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思考【摘要】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性科目,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数学的教育中,如何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数学创造力思维信息化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批评的声音,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有“中国学生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之类的流传.享誉全球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曾提出:“说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国外的同龄人好,这是自我陶醉."他认为,由于中国学生前期的基础只是通过“做习题"和“应试"获得,不够扎实和完善,因此到了后期要自主发力、进行原创性工作的时候,创造能力就成为多数中国学生的“短板”了。

其实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自主、合作、探究”被编进了课本中,旨在“考察学生创造力"的题目,也频繁出现在中考和高考中了。

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性科目,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培养出一个一流的数学家,中学时期的教育是格外重要的。

"丘成桐表示,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育中,要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这既是数学教育的作用所在,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

为此,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深入。

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关系。

新课改以来我国数学探究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新课改以来我国数学探究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定 的梯度 ; 探究教 学强调学 生的 自主性 , 决不忽 1 但
首先 , 要根 据我 国的国情甚至是学校 的校情 以及
学生 的学情 , 将其 “ 中国化” 至“ 直 校本化” 其次 , 。 从我 略教 师 的指导 性 ; 强调探究教 学的 同时 , 要注 意多种 l 教学方法 的综 合与运用 。 还有研究者提 出了多样性 与 l 目前 的数学探究教学理论 的研究现状来看 , 国 尽管也 有大量论文 问世 , 关于数学探究教学过程 的每 步操 但 趣 味性相 结合 原则 、 循序渐进原则 、 归纳和深化 原则 、一
则是一种最好和最有 效的教学 方式。 新一轮 国家基础 动获取数学 知识 , 立 自主地解决 数学问题 、 : 独 发展 数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一个重要 目标 , 就是要改变普遍 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l 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的学 习方式 , 倡导学生主动 J
参与的探究学习 , 主张 “ 学生通 过实践 , 增强探究和创 2关于数学探 究教 学必要性 的研 究 . 国内关于数学 探究教学 必要性 的研究 主要从 教
适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最好的方法。 : 出不 同问题 的“ 混乱” 提 出问题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怎 ?
4关 于 问题 反 馈 层 面 的研 究 . l 样设计才 能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
问题 反馈层 面的研究是 指对于 目前数学 探究教 f 以及教师如何对 问题进行监控和评价等。再次 , 于 对 学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的文章, ! 同一课时不 同要求层次 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 , 者宜 何
新意识 , 习科 学研究的方法 , 学 发展综 合运用知识 的 师的教学和学 生的学 习两方 面进行考察。 l 教师的教 学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它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应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情感态度。

本文将从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为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情感态度,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具体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创新能力、数学情感态度和数学学习动力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思考和分析。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具有正确、清晰、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和符号运用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

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能够理解和分析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方法和结论,探索数学的未知领域和未解之谜。

数学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具有积极的态度和兴趣,能够正确对待数学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数学自信心和数学探索精神。

数学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自我驱动和目标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符号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高中数学作为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学科的介绍和教学方法的讲解,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备考和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学科的概述高中数学作为数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代数、数论等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需要通过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也为高校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下面介绍几种经典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示范和演算,结合实例、题型,将知识点、规律、定理、公式等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2、探究法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强调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以课程为导向,设计具有活力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种比较经典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的过程,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高中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获得方式高中数学学科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数学运算和问题求解等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推理。

合情合理的推理就是指个体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在某种情境与认知过程中,通过认真地观察、归纳、猜想、类比的一种思维方法,推出合乎情理的结论。

合情合理的推理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一、挖掘教材,寻找培养合情推理切入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假设、归纳、猜想、类比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与学生两者的思维活动。

课本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载体。

合情推理广泛存在于课本中的各个章节。

例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与有关性质的探索与发现较多地体现出类比推理的思想。

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我们不妨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入概念:阿基里斯(古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与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也前进了一段路,当他追到乌龟新的所在点时,乌龟又前进了一段路了。

①请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与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②阿基里斯能追上乌龟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征,从而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这样,使学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产生探究兴趣。

这样的概念引入方式在思维训练上就是归纳推理,这样的推理合情合理。

二、合情推理,教学过程遵循数学教学原理数学不是数学知识的汇集,而是由理论、方法、问题与符号语言等多种成分所组成的复合体。

这表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所以,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方法。

现行教材中提到了“合情推理”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

《合情推理教学模式简介》指出,教师在进行“合情推理”教学时可参考一定的操作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

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教考中不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是因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试析儿童数学认知发展中的引导策略

试析儿童数学认知发展中的引导策略
到科 学引导 。
( )合 理设 计 ,操作 引导 二
儿童数 学 知识 的获得 ,是一 种高 强度 的 思维 参 ( )顺 应等待 ,提供 机会 一 数概 念 的建构 是一 个渐 进 的过程 ,) N 总是先 与 。 即使他 们 学 习 简单 的3 L 的数 量关 系 ,都 需 要 经
儿童 的数 学认 知发 展过 程 。与其 身 心和思 维发 的发展 规律 ,也 关 系到教 师对 教 学活 动 的设计 和 教 展 过 程 紧密 相 关 。 因而 教 师 首 先 要 处 理 好 “ 与 学 内容 的选 择是 否科 学 ,更 关 系到教 师对 不 同程 度 学
教 ” 的关 系 ,关注 儿 童认知 规律 和数 学 学科 知识 体 儿童 引导是 否有 效等 问题 。
儿 童 数 学 认 知 发 展 主 要 表 现 在 儿 童 对 数 、计 理解小 数量 的含义 ,然后 才理解 大一 些数 的含 义 。 ] 4 算 、测 量 、空 间 、几 何 和模式 认 知 [ 知识 的理 可见 ,儿 童认 知发展 是 一个 缓慢 而有 规律 的渐进 过 ]等 解 与运 用上 。研 究发 现 ,幼 儿园 良好 的数学 教 育确 程 .教师 的引 导须顺 应 这一 规律 , 向儿 童 提供 充分 实有 助 于儿 童数 学认 知 的发 展 。 [ ]但也 有调 查 表 的数 学认 知机 会 ,耐心 等待 儿 童从 最初 并不 连贯 的 明 : 目前 幼 儿 园课 程 中 ,数学 教育 是教 师最 感 困惑 概念 和技 能 ,发展 到逐 步相 互联 结 并形 成对 数 学知 和薄 弱 的领域 。 { 早 期认 知 发展 水 平差 异对 儿 童 识较 为完 整 的理解 。 3 7 未来 数学 学 习 的影 响 ,园所差 异对 儿童 数学 认 知发 展 的影 响 ,等等 ,都 使我 们迫 切地感 受 到 :促进 儿 童数学认 知 发展 ,应该 高度 重视教 师 的引导 。 在 目前 一 些有 “ 学化 ”倾 向的幼 儿 园 中 ,有 小

高中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开窍

高中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开窍

高中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开窍数学一直是很多高中生的难题,不少同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却并不理想。

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窍”,即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那么,高中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开窍呢?理解概念: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抽象的,但它们是一切数学运算的基础。

因此,理解概念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不仅要记住概念的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尝试用比喻或类比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做题: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但是,做题并不意味着要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

而是要选择经典例题,反复思考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同时,要注意解题的方法和思路,理解题目背后的逻辑。

总结和反思:学习数学不能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要注重做题的质量。

每次做完题后,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思考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是否有错误的地方需要改正。

同时,要总结题目中的规律和技巧,将其应用到类似的问题中。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需要多阅读数学教材、多与同学讨论、多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独自学习,有些人喜欢在小组中学习。

因此,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保持积极心态: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同时,要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学习数学需要开窍,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有通过理解概念、做题、总结和反思、培养数学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保持积极心态等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和能力。

标题:语言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师和学生。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初中)一、填空题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3.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

..),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4.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7.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9.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4)一、填空题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语言和工具。

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

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数学化)的趋势。

3、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对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6、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由于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使学生(思维清晰)、(推理严密),并善于(独立思考)。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误的画“×”)1、动手操作做实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

(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 ×)3、探究客观规律,发现应有的结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 ×)4、有效的数学学习不需要模仿和记忆。

( ×)三、简答题1、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2、数感主要表现在?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在当今的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体现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现实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运用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需要他们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通过不断的建模实践,学生的应用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需要他们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反复推敲和调整模型参数来优化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模活动通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需要他们相互沟通、协调,并就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数学探究活动则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来提高其数学素养的学习方法。

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并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数学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中,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以及反馈和评估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结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展望未来数学教学的发展,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思维启发、解题方法、反馈评估、教学关键问题、教学发展、教师角色。

1. 引言1.1 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理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数学解题方法多样,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需要重视反馈和评估的重要性。

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重视反馈和评估,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一、概述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涵盖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数学应用和数学情感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深远影响,也是他们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教师应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确保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1. 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更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跨学科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未来的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科技研发、经济管理还是日常生活中,数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感到枯燥乏味。

而一篇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直线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引入有关直线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来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导入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轻松活泼、情景生动的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加法时,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简单的生活例子,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导入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适当增加一些竞赛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几何的概念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几何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模板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模板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的根本内涵,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记忆概念注意关键词语和分析概念。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逐步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数学思维因素策略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若学生概念理解不清楚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东西。

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1.1数学概念的意义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属性的思维形式。

我们应当明确: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数学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所以数学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当然,有些数学概念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

例如,自然数、点、线、面、体等。

然而,大多数数学概念是在一些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抽象概括过程才形成和发展的。

例如,数字是抽象字母的具体模型,而字母又是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

并且数学概念始终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它必然落实到具体的数、式、形之中。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数学中离不开推理,而推理又离不开判断,判断又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可以说,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

㊀㊀㊀㊀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Һ赵之瑞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甘肃㊀武威㊀733000)㊀㊀ʌ摘要ɔ小学数学不论是在课程容量还是课程难度方面都与初中有着一定的差距,初中数学对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对学生的专注度以及毅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文章针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畏难情绪展开研究,探讨了解决初中生数学学科畏难情绪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ʌ关键词ɔ初中数学;畏难情绪;应对策略引㊀言数学学科是初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畏难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长此以往,甚至会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排解和克服畏难情绪,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提升,护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㊁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初中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数学题目难度本身所致.第一,数学在初中阶段开始逐渐深入,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和解题技巧,这使很多初中生感到压力巨大,觉得难以应对.第二,解答数学题目通常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形成,许多初中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导致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障碍,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第三,一些初中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实际应用意义,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无法看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产生畏难情绪.第四,一些初中生可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㊁同学等认为数学很难或者不重要,从而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二㊁帮助学生克服初中数学畏难情绪的有效措施(一)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尽量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困难,从而减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购物㊁旅行㊁运动等.例如,教师可以围绕 购物清单 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计算购物清单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之和,并结合商场给出的优惠政策计算打折优惠之后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数学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体育比赛数据㊁社会调查数据等,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某队伍在体育比赛中的得分情况,从而进行相关的统计和数据处理,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又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个关于旅行路程和时间的数学问题,以旅行为教学背景,让学生通过数学公式计算从A地到B地的距离,并根据车速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通过认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知道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速度㊁时间㊁路程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㊁计算图形面积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面积,并提出 如果铺㊀㊀㊀㊀㊀设40cmˑ100cm尺寸的地砖,需要多少块? 每块地砖的价格是60元,铺完客厅大约需要多少元? 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计算,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得到满足感,从而逐渐克服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自信心.(二)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学会适应环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都能够努力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数学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总是会把一些消极情绪加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 脑子笨 没有数学细胞 等,而不会考虑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是没有毅力㊁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面对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困难不可避免,学生迎难而退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为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奖赏性的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 有理数的加减法 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计算比赛活动,这个活动要经过初赛㊁复赛和决赛,最终选出获一㊁二㊁三㊁等奖的学生,在初赛㊁复赛㊁决赛的题目选择上要有梯度,题目难度要有所区分,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克服畏难心理.这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比赛当中得到练习,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任何比赛都会有成败之分,对于在比赛中失利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安慰和鼓励,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而教师在学生的这一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多样的尝试,让学生逐渐形成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以后学习活动的进行.(三)强化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具象㊁生动的情境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故教师可以通过强化情境创设,让学生身心获得一定程度的放松,帮助学生减少畏难情绪,促进其认真思考.创设情境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创设真实且富有趣味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或者有趣的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可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师通过故事情节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二是设置多样化的情境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可让学生逐步接触和解决各种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克服挑战,建立自信.三是鼓励学生探索㊁尝试.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怕犯错,告诉学生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加深记忆.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㊁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和交流,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安全感和支持力,从而减轻畏难情绪.(四)促进师生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课堂气氛更为活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方面进行巧妙的构思,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想更清楚地掌握学情,就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关系的融洽会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依托,从而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重视和学习,让学生有勇气向教师请教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生在认知结构上还处于建立阶段,没有形成对客观事物清晰㊁有条理的认知框架.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思维㊁建立认知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构建和谐㊁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尽量多地给予学生关爱与赞赏,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积极进行转变.教师应当在心目中牢牢树立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够让课程更加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和看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㊀㊀㊀㊀㊀生积极探究世界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探究,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教师还要增强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尊敬而不畏惧,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数学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过于严苛,要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广泛听取和收集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并且将学生的意见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依据,积极思考解决对策,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中有所收获.(五)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客观认识数学学科首先,教师应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可以介绍数学在科学㊁工程㊁经济等领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数学的认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勇敢克服困难.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其中存在许多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在错误和困难中成长.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学会坚持,培养解决问题的耐心.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数学学习需要耐心㊁坚持和自信,而且结果并不总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标志,让学生明白每一次错误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升能力.(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缓解对数学的畏难情绪.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㊁具体的数学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物品价格计算㊁图形设计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对于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几何建模软件,让学生在其中探索几何图形的构造和性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互动参与度.通过游戏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减轻对数学的畏难心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视觉化的数学知识,比如动画㊁视频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的动画演示,向学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化呈现,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减少对数学的畏难情绪.结㊀语总而言之,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克服畏难情绪对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应思考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具体一元一次教学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㊁鼓励沟通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困难,消除畏难情绪,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ʌ参考文献ɔ[1]朱从澍,朱晓楠,张家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28):131-132.[2]牛明霞.浅谈激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1(37):126.[3]姚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120-121.[4]张继琳.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J].家长,2023(20):159-161.。

对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思考【摘要】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首先强调了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需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注重拓展实践应用能力也是关键。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结论部分对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性思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路径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推动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建立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性思考、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后续学习的深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给予教师专业化的支持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2. 正文2.1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打好坚实的基础。

只有建立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招

课堂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招

课堂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招1. 引言1.1 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课堂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技能的关键一环。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和应用知识的舞台。

课堂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系统性、结构性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和调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还可以提供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和未来的发展。

2. 正文2.1 定义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更是促进学习发展的关键环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课堂也是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和思维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引导、激励和提升学生的重要角色。

只有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关键环节,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传授和学习。

【2000字】2.2 课堂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课堂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有着许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如何利用AI进行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AI进行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AI进行数学教学《如何利用 AI 进行数学教学》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AI(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学科,AI 的融入为其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 AI 进行数学教学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AI 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AI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 AI 可以通过对学生过往学习数据的分析,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为其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

例如,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某个知识点的学生,AI 会推送更具挑战性的拓展内容;对于尚未掌握的学生,则会提供更多的基础练习和详细的讲解。

其次,AI 可以实现实时反馈和精准辅导。

在学生完成数学练习或作业时,AI 能够立即给出对错判断和详细的解题思路。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他们迅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AI 辅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帮助,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再者,利用 AI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I 可以通过动画、游戏、虚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生动。

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时,通过虚拟的三维模型,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操作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

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运用 AI 来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 AI 展示一些与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比如,利用 AI 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折扣和总价,从而引出有关百分数和四则运算的教学。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 AI 工具,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以动态的、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概念探究教学中“教师引导”的作用不可替代(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李建明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新课标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教材编写了大量的数学探究问题,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开放、灵活,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存在着片面的错误的解读,致使在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异化现象。

这一问题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对当前数学课堂一些现象的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形态,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针对数学概念具有抽象、单调的特性,强调教学中要力求避免生硬枯燥、“强加于人”。

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合主体的一般认知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生怕惹上“越俎代庖”之嫌,数学课又出现了另一种异化现象:在交往、互动的活动中,为了凸现学生主体,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过程,加之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态的资源、情境不善于处理或处理不当,从而使课堂往往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这样的数学课堂要想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也恐怕只是我们的一箱情愿了。

究其原因,是教师过分淡化了老师引“导”这个环节,过分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课程改革之所以要求教师尽快吸纳新课程理念,就是因为传统数学教学中并未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课堂都在“牵”着学生走。

但改革并非要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搞形式,谈“导”色变。

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导”,正确把握“导”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各抒已见,老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

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我们研究的内容是自然而生、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是自然而成。

唯如此,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数学实际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

要做到这点,我们认为适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是最好的方法。

2.“问题引导”应当在数学概念探究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人教版的《主编寄语》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问题使我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生动、更富探索性。

要善于提问,学会提问,用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带动自己的学习。

”我们认为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发挥问题的作用,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感受概念引入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以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概念的抽象;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数学化”来培养语义转换能力;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概念定义中进行科学的归纳。

教师在备课时准备要充分,要能预料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清楚在什么时候可能需要引导,准备以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难度要适当,避免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难以解决的,要使他们想一想一般都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的提出要适时恰时。

2.1 概念引出之前要重视引导学生明理究因,以揭示概念形成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的、合理的,一个完美的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数学界长期自然、合理“进化”的结果。

正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的主编寄语中指出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

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揭示数学概念形成与完善的必然性、合理性。

案例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引入为什么要定义倾斜角?这是在引入倾斜角这个概念前必须让学生了解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定义这一概念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刻画直线在坐标平面中的位置,为了区别经过同一点的不同直线的位置关系,你会用什么办法?能定义这样的一种量吗?(为什么想到用数量?)这样的问题引导能让学生明确定义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定义这个概念。

要用角来区别直线位置就需要一个基准,一个参照物,在坐标系内这个参照物你会找谁?那就是x 轴及它的正方向。

角是由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结合图形,你会用哪个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为什么不选用与x 轴的夹角?这样直线的倾斜角怎么定义就明确了。

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刻画直线的方向,自然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就应该是001800<≤α.为什么不要0180?那是因为与00所刻画的是同一种位置状态.为什么不是001800≤<α,那是因为能用较小的就不用较大的.这种引导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以及如何定义这一概念是合理的.为什么要定义斜率?解析几何要通过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来研究直线,如果只用倾斜角一个概念,那么它在实际运用中就难以直接通过坐标计算求得,并使方程形式变得复杂。

定义斜率就是为了对直线倾斜的程度进行代数刻画,便于以后参与运算,以实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几何问题。

斜率该怎么定义呢?其实我们要刻画的直线相对于x 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过去我们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教科书上就说过:斜坡坡面的铅直高度h 与水平宽度l 的比值i 叫做坡度;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那么αtan ==lh i ;坡度越大α⇔角越大⇔坡面越陡,所以αtan =i 可以反映坡面倾斜的程度。

于是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把倾斜角的正切规定为斜率即规定:αtan =k 。

至此,对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代数两方面的刻画工作都已经完成。

但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需要加强理解认识。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当直线的倾斜角在锐角范围内变化时,直线的斜率的变化范围如何?当直线的倾斜角在钝角范围内变化时,直线的斜率又怎么变化?当直线的倾斜角是零度或直角时,直线的斜率为多少?如果两条(不重合)直线都有斜率,那么两直线平行时,倾斜角与斜率有什么关系?反之又如何?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教学,为什么要学定义以及为什么如此定义的前因后果就显得既合理又简单,对学生来说也容易接受并乐意接受。

这样做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清楚的,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在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中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自然而准确地理解、揭示概念本质数学内容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数学概念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而让学生明了这点并不是只通过自身的学习就能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导”。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法则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案例2 导数概念第一课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实验教材的例1创设了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情景---百米跑.老师:小王的100米成绩是12秒,很快的速度。

这里讲的是他跑这100米的平均速度,在他撞线时肯定有速度,我们能否知道他撞线时的速度?学生议论:不知道加速度呀;也不一定是匀加速呀……老师明确说明:百米赛跑刚起跑加速度大,中间几乎是匀速,冲刺时又可能加速,整个过程不可能是匀加速运动。

学生的讨论陷入了僵局。

这时老师就处于不能自己讲又不能一味等的两难境地。

合理的问题引导才是让学生思维突破的上策。

老师引导: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我们能不能找一种近似的方法来描述撞线的速度呢?受到启发后,随即有同学举手回答:用最后1秒里跑的路程除以时间,或者是找出最后一段时间里的路程除以时间。

(很多同学认可!)老师继续引导:假设第12秒里小王跑了10米,那么第12秒里的平均速度就是10米/秒,我们可以用10米/秒来近似地描述他撞线的速度。

如果他在最后的0.5秒里跑了5.5米,那么他在最后半秒里的速度是11米/秒,我们也可以用这个速度近似描述他撞线的速度。

请同学思考:这种用一段较短时间里的平均速度近似描述撞线速度的办法,怎样描述才会更精确一些呢?学生抢着回答:时间取得越短越精确。

另一学生又站起来说:时间越来越小渐渐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越来越接近于瞬时速度。

同学们喜形于色,议论纷纷。

老师继续引导: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是不是一回事呀?同学齐答:不是。

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教学,同学们经历了一次跟随老师“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亲历过的发现过程会给他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此概念的理解也更准确更深刻。

2.3 概念“数学化”过程中要适时引导,以培养学生语义转换的能力我们一般把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

教科书在表述数学概念比较多地使用了文字语言,对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如何用图形语言或符号语言去表述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如不重视引导,其结果是学生只注重概念的语言表述,不善于将文字与图形、符号挂钩,脱离图形背景来记忆概念的文字,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加大了概念的抽象性。

我们认为教师在概念“数学化”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一方面要做出语义转换的示范,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观察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案例2:函数单调性教学片断老师:我们在初中学习中曾研究过函数图象的一些性质,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x y =、x y -=和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的增减性是如何的吗?要明确一个函数的增减性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学生:画出函数图象!)老师:从图象我们可以看出函数x y =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函数x y -=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而函数2x y =的图象在y 轴左侧是下降的,在y 轴右侧是上升的。

这种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了函数的一个 性质---单调性。

同学们还记得初中是如何描述这种“上升”“下降”的呢?(学生: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就是“上升”的,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就是“下降”的).老师:很好。

从观察发现函数图象的变化特征到用语言去描述这种特征,我们实现了把单调性这一函数特性从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换,但是作为数学,你们觉得最重要或者说使用更多的是什么语言?(学生:符号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