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希金小说的狂欢化色彩——以《打扮成农家姑娘的小姐》等为例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18世纪伟大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后人,古往今来,人们对普希金作品的赏析数不胜数,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多样化继承与发扬普希金作品中的精髓。
标签:普希金作品文化解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生于1799年,卒于1837年,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光明,他坚信理智终将战胜偏见。
直到现在,普希金在文学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对我国文学影响也很深远,他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鼓励更多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只要经历风雨总能见到彩虹。
一、诗体小说中的文化在普希金作品中真正属于诗体小说只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通过小说中的奥涅金刻画了一个受到当时进步思想影响,但是最终未能突破贵族封建思想束缚的悲剧人物,成功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所要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很多贵族知识分子都有小说主人公的特点,他们虽然都出身在高贵家族,受到良好文化教育,但是他们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不与基层群众互动,他们不愿意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愿意与群众站在一起,最终他们只能是孤立无援。
从普希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对当时俄国文化进行解读,当时的俄国人大部分都是不满国家现状,他们渴望能够得到向西方国家的自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表达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俄国青少年苦闷、探索、觉醒的心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状态,成为映照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中篇小说中的文化普希金中篇小说只有《上尉的女儿》,这部作品以其朴素的语言、简洁的风格,将10世纪俄国的风俗人情全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果戈里称之为“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反映俄国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普希金
第一节普希金生平与创作俄国:边缘化的国家1825年,十二月党人要求推翻沙皇统治,自由思潮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出现,茹科夫斯基最早登上了文坛,直接导致了普希金一代人的出现,浪漫主义达到高潮,莱蒙托夫是继普之后又一诗人,写《诗人之死》引起轰动,后俄国转入现实主义发展,如果戈理,俄浪义与现义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普希金既是俄浪义领袖,又是俄现实主义开创者,俄国文学之父,又是俄国语言开拓者,又是抗击侵略的一员,渴望自由。
童年受奶妈的影响,接收民间文学,使他的创作风格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浪义风格。
1. 皇村:写诗作,抨击暴政,争取自由,受恰达取夫等军官影响,使其自由反抗情绪明显。
2. 彼得堡青年:政治抒情诗,反抗沙皇专政,同情农民的不幸,渴望自由,与十二月党人联系密切,《自由颂》广泛流传,被流放南俄。
3. 南方流放时期:崇拜拜伦,作《致大海》(体现不屈的斗志),与南社成员联系密切长诗与抒情诗:叙事长诗《茨冈》(俄国的忧郁症,出生在贵族的吉普赛人在山村寻找慰藉,但已被贵族文明浸染,实为批判城市文明。
从中塑造了社会“多余人”,个人与社会矛盾,出生于贵族,修养高,但却不满现实,寻找寄托,难于与劳动人民融合)此时普希金正式代替茹成为俄浪义领袖。
4. 米哈依洛夫思科耶村:此为普家乡,但是近乎软禁。
诗体小说、历史剧(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现实主义创作,又转向散文、戏剧。
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为党人奔走但以失败告终。
5. 莫斯科、彼得堡创作最为丰盛时期创作极多,小说、童话诗,此间创作杂志《现代人》成为进步人士文学阵地《渔夫与金鱼的故事》《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一、抒情诗创作1. 与现实紧密相连诗歌以抒情政治诗为主《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对十二月党人鼓舞,对沙皇批判,对自由追求,对暴政反抗。
《乡村》对农民的同情。
2. 充满着真情(爱情、友情、人生感悟)《欢乐》《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凯恩》爱情诗、淡淡、迷人。
小说作文之莫言小说中的狂欢化叙事的特征及意义
莫言小说中的狂欢化叙事的特征及意义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浩瀚星海中,莫言无疑已成为最闪亮的一颗星。
他经历了1979年以来出现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和先锋文学兴起。
在思潮风起云涌的中国文坛里,他餐风露宿,终于在“寻根”与“先锋”文学间徘徊之后,欣然地投进了神秘的民间大地怀抱,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语言,闯出了一条富有个性的创作。
本文根据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尝试从一般视角之外的新视角视角去解读莫言的作品,探究莫言作品中的狂欢化叙事特征。
狂欢化理论的引入,开创了莫言研究的新方向,挖掘出了过去研究形式所未曾展现出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莫言小说;狂欢化;叙事特色自20 世纪90 年代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传入中国后,很多阐释论着和解读话语在文论界涌现,其中不乏有人运用狂欢化理论对莫言的作品进行评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深度。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立足于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生活的文化思考,以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这组概念构成了狂欢理论的主骨架。
从狂欢生活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这组概念反映的正是狂欢节这一“人类文化第一形式”由本然的生活向意识形态层面渗透的过程。
目前对于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特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因此,笔者试图在这里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依托,从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探讨文本中所体现的狂欢化特色。
一、狂欢化的人物形象莫言近年来的作品中,就存在着不少戴着骗子、傻瓜的角色面具赋予人们特殊的身份和权力的人物设定,他们可以在“疯癫”的外表掩盖下公开嘲笑、辱骂、揭露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官方神圣事物,惹得人们的哄笑戏弄,摆脱这些事物在平时对人们的压抑和束缚,在笑声中揭露神圣事物的虚伪本质的莫言狂欢化人物形象。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具有狂欢化色彩的人物大致具有以下特征:他们普遍看起来愚钝、疯癫、简单,类似于巴赫金所说的小丑、骗子和傻瓜。
小丑是最常见的狂欢节人物形象。
他游离在这个秩序井然等级森严的世界的边缘,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当然,他们也会时不时闯进那个正统世界,留下一些格格不入的踪迹,打乱这世界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节奏,揭出这个世界的伪善。
西方文学_普希金2017.11.22
人 人 会 在 你 的 额 上
你 的 覆 灭 , 你 子 孙 的 死 亡 。
我 带 着 残 忍 的 高 兴 看 着
专 制 的 暴 君 和 魔 王 !
我 憎 恨 你 和 你 的 皇 座 ,
普 希 金
《 自 由 颂 》 节 选
2、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 浪漫主义创作的鼎盛时期
• 政治抒情诗:《短剑》《囚徒》《致大海》
2、达吉雅娜——体现作者审美和 道德理想的优美形象: • 纯朴、善良、真诚等优秀品质来源于人民的影响,是“俄罗
•斯的灵魂”、“俄罗斯妇女的圣像”; • 接受了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旧生活,热烈追求新生活;
“达吉雅娜宁静的自我约束和恭顺,却赋予她一种无可 置疑的道德高尚光环,这种道德崇高已与她的名字紧密相连 。普希金在塑造达吉雅娜形象时所表现出的伟大即在于,他 回避了那种几乎难以回避的做法,即塑造一位道德高尚的妻 子,她无动于衷地拒绝她深爱的男人,像个老学究或是清教 徒。达吉雅娜的美德源自她永难舒缓的忧伤,源自她宁静恭 顺的决定,即永远不再步入她那唯一可能的天堂,终生不再 指望幸福的降临。”
二、 《叶甫盖尼· 奥涅金》 • 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诗体长篇”(Novel in Verse) 由八首被称为“章”(chapter)的“诗篇”构成。此 诗自1823年春开始协奏,至1830秋完成,1831年又添 加了一些诗句。 (一)情节结构
1、情节开端(前三章):分别描写奥
涅金、连斯基与达吉雅娜三个人物;
• 叙事诗“南方组诗”: • 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奇 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 》; • 充满叛逆精神、浪漫主义色彩,人物性格鲜明, 感情激越; 《 茨 • 代表作是《茨冈》: 冈 》 •描述贵族青年阿乐哥与上流社会的冲突和与以 插 真妃儿为代表的茨冈人的冲突; 图
文学中的狂欢化
文学中的狂欢化中文系语教0706班张海彦学号:20070101264狂欢化是文学上的一种特殊手法。
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就是在狂欢精神基础上的发展。
举例来说,《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柯夫作为一个人物,他的讲话、他的思考,都代表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这些内部和外部的声音已不是刻画这个人物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是作者竭力要在作品中表现的。
这就是说,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拉斯科尔尼柯夫对周围现实的看法和评价,而不是给读者讲述他是怎样一个人。
拉斯科尔尼柯夫倾心于强者哲学,并不等于作者对强者哲学感兴趣。
作者在这里只是要展示一种独立的思想意识,至于这种意识正确与否,作者并不打算去评价。
而且在《罪与罚》中,作者要表现的还不仅仅是拉斯科尔尼柯夫一个人的意识,所有人物的意识都是他竭力要表现的,而且都是作为主体来表现的。
譬如索尼娅并非主人公,她却是作为一个平等参与的意识得以展开的。
在《罪与罚》第4部第4章中,拉斯科尔尼柯夫去找索尼娅,两个人第一次认真地进行交谈。
我们在这里不仅读到了拉斯科尔尼柯夫的意识活动,而且也读到了索尼娅的意识活动。
这二者是平等的,谁也不能代表作者或叙述人。
我们也无从寻找作者的暗示来评判谁对谁错。
请看下面这段引文:“我自己也快变成宗教狂了!这是有传染性的!”他想。
“读啊!”他突然坚决而烦躁地叫道。
索尼娅依旧犹豫不决。
她的心怦怦直跳。
她不知道为什么不敢读给他听。
他几乎痛苦地望着这个“不幸的女疯子”。
拉斯科尔尼柯夫和索尼娅的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平等的表现,按巴赫金的说法,它们都是独立于作者的意识或叙述人意识之外的。
这即是说,人物的意识在作品中是客观地得以表现的,作者并未将自己的意识投射到人物的身上。
这里仅仅是其中一例,实际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风格。
这也就是狂欢精神一种最基本的体现。
因为“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狂欢化提供了可能性,使人们可以建立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使人们能把人与人在社会上的相互作用,转移到精神和理智的高级领域中去;而精神和理智的高级领域,向来主要就是某个统一的和唯一的独白意识所拥有的领域。
捍卫普希金——从审美派及保守派的视角
中国俄语教学PyCCKHK X3bIK B KHTAEK iojii , 2019 r.T.38 No 32019年7月第38卷第3期捍卫普希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学” (15ZDB092)的阶段性成果,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尼•尼•斯特拉霍夫文学 批评研究”(编号14BWW030)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江苏省2016年“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从审美派及保守派的视角苏州大学朱建刚提要:19世纪40-50年代,俄国文学批评界围绕着“果戈理还是普希金”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最终以别林斯基等人为首的革命民主派获得胜利而告终。
但学术界对于争论的失败一方历来却关注甚少,这不仅不公平,也有碍于我们对19世纪普希金接受史的重新认识。
本文立足文本,重点关注争论中较少被关注的另一方即 审美派及保守派批评家,力图通过分析揭示争论之本来面目。
关键词:普希金、果戈理、文学论争[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10 (2019) 03-0044-07俄罗斯的文学天才似乎总具有某种先知般的预言 特性。
早在1842年面世的《死魂灵》第一卷中,果戈理就描写了两种类型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不同遭遇:“一个作家如果能够避开一些枯燥乏味的、惹人厌恶的、真实面目寒硯得令人吃惊的性格,而去接近一些显示人的崇高品德的性格,如果他能够从每天层出不 穷的形象的巨大漩涡中挑出一些为数不多的例外,如果他每一次都不曾变换他的七弦琴的高雅音调,不曾从高 处降临到他的贫穷、卑微的同胞中间去,不曾接触过尘 世,而始终整个儿沉浸在那些超凡脱俗的高贵形象之 中,那么,他是幸福的。
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的好运气; 他写起这些高贵形象来得心应手,一挥而就;同时他又 声誉卓著,名扬天下……可是,一个作家如果敢于把每日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切,把冷漠的眼睛所看不到的一 切,把可怕的、惊心动魄的、湮埋着我们生活的琐事的 泥沼,把遍布在我们的土地上,遍布在有时是辛酸而又乏味的人生道路上的冰冷的、平庸的性格的全部深度,统统揭示出来,并且用一把毫不容情的刻刀的锐利刀锋着力把它们鲜明突出地刻画出来,让它们呈现在大众的 眼前,那么,他就没有那样的好运气,他的命运便是另 外一种样子的啦! 他的处境是艰辛的,严酷的,他 将痛苦地尝味着自己的孤独。
激情与柔情兼具的普希金
激情与柔情兼具的普希金作者:张春梅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4期普希金作为俄国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家,生命短暂,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作品,尤以诗歌为胜,本文选取普希金两首代表诗歌分析了普希金身上激情与柔情兼济的特点。
普希金诗歌激情柔情普希金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的典型,他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这位伟大的作家集诸多美誉于一身,茹可夫斯基称他是“惊人的天才”,果戈理称他是“俄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称他是“俄罗斯文学之父”,别林斯基说:“直到他,才开始了俄罗斯文学。
”。
普希金生于1799年,逝世于1837年,仅仅活了短短的38年,应该属于英年早逝,就是这样短暂的一声,他却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成为俄罗斯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但我们不得不说普希金是诗歌的天才,他一生一共创作诗歌800余首,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有颂歌、哀歌、情歌很多种类型,在各类诗歌中普希金都投入了深深地情感,诗歌中诗人有表达对革命的渴望与向往,激情澎湃、热力四射。
还有的诗歌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其中诗人又不乏柔情的一面,从这些伟大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激情与柔情兼具的普希金。
1811年普希金入皇村中学学习。
1812年俄国爆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俄罗斯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也激发普希金的爱国诗情,1814年普希金开始文学创作,有一次在他升入高年级的入学考试中,他当场朗诵了自己所写的一首诗歌《皇村回忆》,把当时的主考官之一——俄国著名的古典主义诗人杰尔查文感动地声泪俱下,从此普希金登上了俄国文坛。
1819年普希金加入了十二月党人的外围组织“绿灯诗社”。
十二月党是俄国贵族革命家,他们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普希金由于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反对专制暴政和渴望民主自由的情绪日益加深,写了很多出色的政治诗和讽刺诗,著名的有《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等,这些诗作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反映十二月党人的革命理想和决心。
普希金童话诗新解——以民间故事学和文化人类学为视角
绪 论普希金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正如俄国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所说:“普希金是作为一个新的亚当踏入生活的”。
作为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者,用新的题材和新艺术手法表现出了俄罗斯民族“内心和外界的、往往是真正最原始的基本现象”。
这就是普希金的不可超越之处,也是我们需要一次次回到最初、回到原点的原因。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神秘的俄罗斯文化,为如何解开这个谜而困惑时,普希金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的承载者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的童话诗作为文化承载者的最合适文类之一,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俄罗斯文化信息,这是一座未被重视和开采的宝藏,本文即是对这一宝藏所作的一次尝试性探析。
普希金的童话诗包括《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以下简称《沙皇萨尔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金鸡的故事》,它们的创作不仅对俄国童话史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是十九世纪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就普希金本人而言,童话诗的创作也是一次意义非常的发展和转向。
另外,他的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严格来说不算真正的童话诗,但因它有很强的童话性,所以本文也对之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因此研究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普希金的童话诗,与他的诗歌、小说、戏剧一样,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童话诗属于诗人晚期的作品,是成熟起来的诗人关于国家命运、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些重大问题思考时的一部分,而且他最主要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铜骑士》与他的童话诗同时完成,是诗人普希金向小说家、戏剧家的普希金转变时期重要作品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普希金童话诗不仅有研究这一特定文类的意义,而且对普希金整个创作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其次,普希金的童话诗是俄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童话诗把俄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俄国儿童文学由此开始出现一种新格调,教育方向性与文学准则两方面开始结合在一起。
论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
论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温情脉脉及泪水洒落意味着深沉孕育着悲悯色彩的必要性。
悲悯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涉及文学作品主人公内心深处对可怜角色及其不幸命运带来的深刻感慨,也是俄罗斯文学作品最直接渗入人心的地方。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俄罗斯作家在处理历史社会纷争的情景时就表现了他们的悲悯色彩,强烈的悲剧主题深深植入文学作品、政治信条和文化影响下的心灵魂影导致了无论是普希金、洛夫克拉夫特还是顾里斯和很多其他作家最终为俄罗斯历史社会纷争绘上了一幅悲悯风景画。
比如佳作《波利夫斯基三姐妹》文中的家庭、社会悲剧,以及故事中反映的社会危机,将现实存在的折磨作者带入梦乡,表达了他对家法、宗教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希望世界能变得更美好的渴望,这些激发作者深深的悲悯之情,使得该作品情节开阔,主题思想突出,且可以勾起读者的思想共鸣。
另外,有鉴于俄罗斯漫长而艰苦的生活历史,普希金将泪水浇洒之中,俄罗斯文学作品广泛使用悲悯色彩,他用混杂着神性言语的简短笔触,对史记人物真实生活情节处以强烈而温情的感触,使历史故事变得栩栩如生。
比如普希金和洛夫克拉夫特写的《十月》里英勇的抗议者,充满拼搏和勇气的自由抗争,是令人激动的人物动机,但又被空虚的悲剧结局掩盖;《Doctor Zhivago》中多彩的描述,将主人公在激烈的政治转变中的情绪和心理的折磨得完美地表达出来,使文章独特的色彩和深邃的思想在众多细节中凸现,深刻影响了其以后的文学发展。
果断,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体现出俄罗斯作家对人性及其艰苦遭遇必然要引起深沉感受的态度。
另一方面,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也表现出他的文学具有更为深刻的文化意义,中体现俄罗斯风格的文学作品大多充满悲悯气息,因此,俄罗斯文学作品不仅呈现出文学特色,而且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入意义。
举例来说,列夫·托尔斯泰在《钢铁英雄》中深邃的人物评价,不仅象征着俄罗斯理性主义与革命精神的融汇,而且也对文学形式进行了创新性的突破;乔治·索里诺夫在《面包乞丐》中形象鲜明的描绘,显示了基于“以恶克善"这一观点的反乌托邦的强烈说服力。
普希金小说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研究
普希金小说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研究摘要:“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在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中塑造的光辉理想女性形象堪称“俄罗斯文学女性形象画廊”中的经典名幅。
文章借助文本细读通过对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及作品主题、细节等多方面的分析证明,塔吉雅娜是普希金对俄罗斯现实生活的理想,玛丽亚是人性美的理想化身,她们在作家笔下展现了美好的品质及内在底蕴。
结合女性主义视角进一步明晰,她们是作家传递思想意旨的工具,其理想性是作家对女性有意神圣化的结果。
关键词:普希金;塔吉雅娜;玛丽亚;理想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12-0062-04(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北京100089)作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一切开端的开端”,普希金第一个塑造了属于俄罗斯的“小人物”“多余人”形象。
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生动、特点鲜明,其中既有单纯的村姑小姐、驿站长的女儿杜尼亚,还有“俄罗斯的化身”理想形象塔吉雅娜、人性美与和谐化身的理想女性上尉的女儿玛丽亚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进入俄罗斯文学研究视野后,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一个受较高关注的研究对象。
在诗人普希金笔下,女人如“纯洁之美的天仙”,是“我的光亮”“美丽的朋友”“美人儿”;在其散文中,女性是社会、民族乃至人性理想的化身。
女性在以其独特性深入人心时也负载着作家的思想,如林黛玉的娇弱之躯蕴藏着强劲的反叛力量。
女性形象反过来也能反映作家乃至时代的女性观,进而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道德、价值取向及思维态度和人生态势”[1]。
普希金在诗体长篇《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长篇《上尉的女儿》等小说中就塑造了这样的理想女性。
本文旨在探究这些理想女性形象的特点,管窥作家的理想女性观,尝试以新的角度理解经典形象。
一、“理想女性”的内涵陈方老师曾将19至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五个类型:理想女性、堕落女性、反抗女性、新女性和其他女性,并指出理想女性的特征:“她们符合作家心目中女性应该遵守的那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美德的载体,是完美无瑕的典范。
尝试使用不同的文学风格
尝试使用不同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创作中,文学风格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学风格,可以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风格,并尝试运用不同的风格来展示其独特魅力。
一、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是一种追求真实、客观描述的文学风格。
在写实主义小说中,作者通常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社会风貌和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
以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他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深入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矛盾冲突。
二、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文学风格。
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作者常常以感性的笔触表达对自然、爱情以及理想追求的热情。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冒险色彩的英雄形象,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三、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风格,以丰富、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为特点。
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手法,打破常规的叙事逻辑,展示出一种异样的世界观。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一部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叙述布恩迪亚家族的历代人物和事件,创造出一个奇幻而立体的虚构世界。
四、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的一种独特风格,以其对传统写作风格的颠覆和挑战而著称。
在现代主义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断裂式的叙述结构,以及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呈现出一种割裂感和不确定性。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至灯谜有歇》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小说,通过多个人物视角的交替和内心的独白,展现出时间和意识的流动。
五、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更强调对多元性和自我相对性的思考。
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常常运用自由联想、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对现实与虚构界限的模糊处理。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万物简史》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通过极富想象力且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历史的渊源。
别尔金小说集中的童话因素
别尔金小说集中的童话因素发表时间:2018-01-16T14:05:26.70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作者:李红鑫[导读] 他在1830年波尔金诺度过的那个金色的秋天写下了著名的《别尔金小说集》。
本文着重探讨《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两个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童话色彩,去感受普希金作品中巨大的艺术魅力。
——浅析《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李红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是俄罗斯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他既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在1830年波尔金诺度过的那个金色的秋天写下了著名的《别尔金小说集》。
本文着重探讨《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两个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童话色彩,去感受普希金作品中巨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普希金;《别尔金小说》;《暴风雪》;《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童话因素《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一八三○年在波尔金诺度过的那个“金色的秋天”所收获的硕果之一。
该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了五个短篇——《射击》(Выстрел)、《暴风雪》(Метель)、《棺材店老板》(Гробовщик)、《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Барышня-крестьянка)和《驿站长》(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
它以广泛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堪的艺术、开拓性的创举,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的盖世奇才,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散文创作确立了方向,给世界文学带来深远影响。
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曾写信给朋友说过:“我怀着好久没有感受到的狂喜心情阅读了《别尔金小说集》,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七次读了。
作家应该不断地研究这个宝藏,这次新的研究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一个半世纪以来,这部传世之作一直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珍视,著作总是给人们以温故知新的感觉。
试论普希金童话诗中的民俗学元素
试论普希金童话诗中的民俗学元素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生于1799年的俄国沙皇时代,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正是在这个时期,神话学派作为世界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走向成熟。
神话学派的研究者把神话看作民族文化的源头,以神话来阐释整个民间创作的内涵,而这一学派的奠基人德国格林兄弟在大量收集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系统,并对后世的民间文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重视民间传统和民间文学的思潮对欧洲各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也影响到了正处于白银时代的俄罗斯作家们,而普希金就是深受其影响的作家之一。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普希金,因为在乡下和彼得堡都有住宅和庄园,所以得以活跃在乡村文化和城市文明之间,既享受到先进的城市文明,又汲取着古老俄国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而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俄国半封建时代农村的生活画面和俄国民俗元素。
普希金的童话诗创作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要的童话诗作品有《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金鸡的故事》等。
在这些充满了美好和智慧的童话里,普希金用他天才的光辉来润饰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表现出俄国古老民俗的魅力。
普希金在童话诗创作中打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把民间语言和民间生活引入到诗歌创作中,并对民间童话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造和提高。
同时,他在完成童话诗和民间故事融合的过程中,也在其童话诗里保留了大量的民俗学元素,因而其童话诗的创作也就有了民俗学方面的意义。
一民间的宗教信仰和贵族崇拜心理俄罗斯人一直被全世界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宗教思想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影响极大,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宗教色彩。
在14世纪以后的俄国,自圣像画流行后,圣像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供奉,成为寻常人家的保护神,寄托着全家人的精神生活。
由普希金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来分析他的人物性格特征
由普希金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来分析他的人物性格特征发表时间:2018-07-27T11:42:13.42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6月作者:周藤王泽昊[导读] 普希金是一位浪漫诗人,他的一生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他的诗歌是由女性成就的。
河南大学俄语专业摘要: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是一位浪漫诗人,他的一生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他的诗歌是由女性成就的。
本文试通过拜读普希金的诗中典型女性形象来解读普希金本身的人物性格特征,并对普希金创作的其他优秀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参照,从女性的视角浅析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追求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浪漫,反对专制,憧憬自由,美的理想普希金出身贵族,有高雅的风度,却没有贵族的酸腐。
他热爱自由,可专制的影子总遮盖着他;他热爱人民,可人民还被锁链桎梏着;他热爱乡村,可农奴的苦难和凋败的田野只能带来压抑。
他上下求索,清醒而又无力;他只能预言,却不能变革周围的现实。
他只能把自己复杂的感情倾泻在自己的诗篇中,向忠实的缪斯倾诉全部的衷肠。
他一生创造了八百多首诗歌,这些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颂歌、赠诗、哀歌、情诗、短歌等。
他的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诚如别林斯基所说:“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面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普希金的抒情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深沉细腻,感情真挚,又自然、朴素、优雅;语言简洁,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前期多引吭高歌,或嬉笑怒骂,讽刺权贵;后期趋向含蓄,富于哲理;时而低吟哀唱,倾吐反动统治下先进人士的苦闷,但总的来说格调清新明朗。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88 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2辑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汪 琼内容提要: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都是用夸张的手法和奇异的情节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
研究这一时期的南方叙事诗,对于了解普希金诗歌艺术的嬗变及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希金 南方叙事诗 戏剧性作者简介:汪琼,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世界文学研究。
Title:Dramatic Plot in the Pushkin's South Narrative PoetryAbstra ct:Pushkin's southern narrative poetry are used to shape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exaggerated,its plot is bizarre,its storyline is vivid and very dramatic.On research the Southern narrative poetry in this period,it is a great signi 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Pushkin's poetry and mature artistic.Key wor ds:Pushkin Southern Narrative Poetry DramaticAut hor:Wa ng Qiong,is from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inly engaged i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study of world literature.一、引 文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不但是俄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巨匠。
因霍乱被困在乡村的普希金,却完成了他文学风格的蜕变
因霍乱被困在乡村的普希金,却完成了他文学风格的蜕变文/奚耀华1830年9月初,普希金离开莫斯科前往波尔金诺料理叔父的后事,那里是他父亲的领地,有一座属于家族的庄园。
此时,其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已经流行起霍乱,这是一种与鼠疫一样凶险的病毒,从欧洲一路弥漫而来。
路客和商人开始纷纷逃离,此时的普希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逆行者。
曾有人劝他尽快离开这里返回莫斯科,然而,几个月来与未婚妻家人因为婚事产生的交恶和龃龉,已使他身心疲惫,他几乎是以逃离的姿态奔向疫区,如同明知未来的婚姻不值得过分期待,而仍然飞蛾扑火一般,毅然决然。
虽然波尔金诺是个贫穷甚至有些丑陋的村庄,但和想起来就令人厌烦的莫斯科相比,反让普希金感到了心情的松弛和愉快。
他需要这浓云散乱的天空,广袤辽阔的视野和寂寞安静的环境。
不久,霍乱疫情便蔓延至莫斯科,普希金收到了未婚妻冈察洛娃的信,催促他尽快返回。
而此时回莫斯科的路途已变得异常艰难——进入莫斯科要经历五个封锁区,在每个封锁区都要停留14天观察,这对于普希金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而事实是,在第一道封锁区检察官就没有放他通过。
于是,他滞留在了波尔金诺。
然而这种被动的隔离似乎是普希金求之不得的,不仅可以让他冷静地反思这场婚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给了他进行久违了的创作以心境和时间。
逃离了负累和烦恼,他属于诗歌的灵魂得以回归。
他在给友人普列特涅夫的信中写道:“现在,忧郁的情绪已经消散,我要休息一下了。
在我周围是不治之症,霍乱流行……它随时都可能侵扰波尔金诺村,把我们全村人全部吃掉……你可能无法想象,我离开未婚妻来这里写诗是何等快活……这个小村庄多么美妙呀!草地,除了草地还是草地,四周没有人迹。
你要是高兴,可以骑马在草原上奔驰,也可以坐在家里写文章,想写多久就写多久,没有人来打搅,没有人来捣乱,我什么都可以写,诗歌、散文……”走出精神的囹圄,自由的美丽让他无法抗拒。
关于普希金在波尔金诺的情况,法国作家亨利·特罗亚在他的《普希金传》第七部第三章中有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涉及普希金这一时期的灵感状态,书中是这样表述的:“在那一刻,普希金对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欣赏。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doc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2020年4月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关键词:普希金,风格,特色,内容,爱情诗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内容: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
诗人逝世时还不到三十八岁。
他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一直是很多女性崇拜的对象。
诗中所表现的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下,本文对诗人爱情诗的风格、内容与主题进行一下概括总结,希望能对普希金的爱情诗有个更深层的了解。
一、普希金爱情诗的创作风格普希金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
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真诚。
别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诗和其他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就是他的诚恳。
所以别林斯基特别提出真情这一概念来评论普希金的诗歌。
2.自然、朴素、优雅。
普希金的高明之处就是能把他们统一在一起。
普希金的秘诀在于,他的情感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这样,诗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品味了,或者说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素质了。
别林斯基认为:在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诗比作因情感和思想而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夺取使这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们只能是美丽的眼睛,却不再是神奇和秀美的眼睛了。
以达吉亚娜为例解读普希金笔下的女性形象.doc
以达吉亚娜为例解读普希金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试解读《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这一理想形象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历,并对普希金创作的其他优秀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参照,从达吉亚娜的视角浅析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追求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达吉亚娜;女性形象;理想谈及19世纪俄罗斯文学,普希金无疑是不可超越的一座丰碑。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已经成为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标志。
在其动荡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普希金创作出了辉煌的文学作品和一系列经典的艺术形象。
1823~1830年间,普希金在流放过程中写成了著名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在这部旷世杰作中这位“俄国诗歌的太阳”塑造了贵族少女达吉亚娜这一经典形象。
小说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被普希金称为“我亲爱的理想”。
通过对这一浪漫主义形象的创作,普希金表达出了自己对俄罗斯文化和社会现实出路的探索。
本文旨在从达吉亚娜以及普希金作品中多位女性形象的视角浅析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追求和审美理想。
小说在构筑达吉亚娜这一人物形象时,某种程度上是借助于她和奥涅金的互相呼应和对比来实现的。
达吉亚娜和奥涅金都出身贵族,像当时社会贵族青年一样,都受到了来自西欧的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奥涅金迷恋亚当?斯密、拜伦的著作,而达吉亚娜则钟情于感伤主义作家理查逊、卢梭的小说。
奥涅金接受的是来自法国的家庭教师的自由教育;达吉亚娜则生活在乳母(普希金曾谈及他自己的乳母罗季奥诺夫娜就是达吉亚娜乳母的原型)和女仆的中间,经常听她们讲述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
奥涅金曾经在彼得堡过着“把早晨变成夜晚”的浪荡生活;达吉亚娜则总是在黎明之前起来迎接朝霞,在大自然中成长。
奥涅金很早就沾染上逢场作戏,玩弄感情的习气,达吉亚娜则从小就不喜欢忸怩作态,甚至在父母面前都不会撒娇。
两人都是对社会现实存有不满的先进的贵族青年与自己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奥涅金得了“忧郁症”,达吉亚娜在自己家中也像个“陌生人”。
因此,达吉亚娜一眼看出奥涅金的不俗,并置贵族社会一切虚伪的说教于不顾,主动写信表白,而第一个了解她少女秘密的正是乳母。
中国早期翻译的普希金小说
中国早期翻译的普希金小说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
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
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
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人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上尉的女儿》的汉译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KanllraHCKaR UOYKa),塑造了起义军领袖普加乔夫的光辉形象,是最早的一部汉译普希金小说。
至1924年,其汉译本有《俄国情史》和《甲必丹之女》。
1903年,《俄国情史》分别由开文书店、大宣书局和小说林社出版。
译者戢翼晕(1878-1908),湖北房县人,留学日本,精通日文。
《俄国情史》全名《俄国情史斯密士玛利传》,又题《花心蝶梦录》,据日本高须治助译本转译。
高须治助译本译自英译本“The Captain’s Daughter”。
译成日文时,高须治助改为《花心蝶梦录》。
该书在明治十六年(1883年)出版,明治十九年(1886午)再版,注名为《斯密士玛利传》。
汉译本《俄国情吏》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
原著凡十四章,译成中文时,戢翼犟将“别离”和“围城”合二为一,取名为“弥士匍匐救马丽复途遇敌酋”。
从译文看,《俄国情史》与原作存在一定差异,是一部译述之作。
1921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甲必丹之女》。
耿济之为之撰写“叙一”和“普希金传略”,郑振铎写了“叙二”。
此篇小说译者安寿颐。
从翻译史料看,《甲必丹之女》不是最早从俄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小说,因为在安寿颐之前,他的同学耿济之已从俄文译出托尔斯泰的《真幸福》《旅客夜谭》《三问题》《郭纳滑西里》等小说。
应该说,安寿颐是从俄文直接译出《甲必丹之女》的第一人。
《甲必丹之女》中的“甲必丹”一词,是俄文“KanH raH”的音译,意为“上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讽 刺 了小 商 人 的 自私 自利 行 为 , 赞 扬 了女 性 可 以 主动 追 求 爱 情 的 精 神 , 寄托 着 作 者 对 自 由爱 情 和 理 想 生 活 的
追求 , 以及 对 民 间文 化 的 关 注 。
关键词 : 普希金 ; 《 打 扮 成 农 家姑 娘 的 小姐 》 ; 《 棺 材 店 老板 》 ; 狂 欢 化
尔京 写 的 悲 居 J I 、 《 黑桃皇后》 ” “。 本 文 主 要 从 双
贵族 小姐 丽莎 每次都 戴 上 面具 去约 会 , 穿 上农
家 姑 娘 的 破 衣 服 , 满 口说 的 都 是 乡 下 话 , 她 告 诉 阿 列 克 谢 自 己 是 铁 匠 的女 儿 阿 库 琳 娜 , 贬 低 个 人 身 份, 与大地 有 了直 接联 系 , 这种 “ 贬低化, 在 这 里 就
王 环 环
( 河 北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 河 北 石 家庄 0 5 0 0 8 1 )
摘 要 : 普 希 金《 别 尔金 小说 集 》 中的 两部 小说 《 打扮 成 农 家姑 娘 的 小 姐 》 和《 棺材店老板》 具 有 浓厚 的狂 欢
化 色彩 , 主要表现为双重性的狂x  ̄4 g Jk物 、 狂 欢 化 的 仪 式 和 狂 欢 化 的 广 场 等 。普 希 金 通 过 狂 欢 化 的 书写 , 揶 揄
普 希金 的《 别尔 金 小说 集 》 是 俄 国 现 实 主 义 小
象, 或 者相互 对立 ( 高与低 , 粗 与 细等 ) , 或 是 相 近 相 似( 同貌 与 孪生 ) ” [ _ 】 。这 里 的成 对 的形 象 , 就 是
说 的奠 基 之 作 , 作 品集 包 括 五个 短 篇 小 说 《 射击 》 《 暴风 雪 》 《 棺材 店老板 》 《 驿 站 长》 《 打 扮成农 家 姑娘
明, 阿 列 克 谢 教 她 几 次俄 文 , 她 不 久 便 会 渎信 l 『。
她将 高 尚 与卑 微 、 聪 敏 与 尢 知结 合 在 一 起 , 自由大
重性 的狂 欢化人 物 、 狂 欢 化 的仪 式 和 狂 欢 化 的 广 场
等方 面 , 对《 打扮 成 农 家姑 娘 的小 姐 》 和《 棺 材店 老
板》 的狂欢 化 色彩进 行分 析 。
一
意 味着世 俗化 , 就是 在这 靠拢 吸纳 因素 而 同时义是
生育 因素 的大 地” 。在 狂 欢 化 的 装 扮 下 , 她 既 是 小姐 , 又是 铁 匠女 儿 , 拥 有 双 重 身份 , 具 有 两 重性 。
于狂 欢化 的思 维 来 说 , 非 常 典 型 的 就 是 成 对 的 形
收 稿 日期 : 2 0 l 4—0 9—1 0
作 为“ 铁 匠 的女儿 ” , 她 身份 卑贱 , 是尤 知 的 , 连 个俄
文字 母都 不认 识 。同 时义是 地主格 里戈 利 的爱 女 ,
地位 高贵 , 从小 受 到很好 的 家庭教 育 。丽莎在 阿 列 克谢 面前 充满 乡下 人 的淳朴 与天 真 , 可 是她 义很 聪
周 口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o u k o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5年 1』 {
J a n .2 0 l 5
论 普 希 金 小 说 的 狂 欢 化 色 彩
以《 打扮 成 农 家姑娘 的 小姐 》 等 为例
本文主要从双家姑娘的破旧衣服满口说的都是乡下话她告诉重性的狂欢化人物狂欢化的仪式和狂欢化的广场阿列克谢自己是铁匠的女儿阿库琳娜贬低个人身等方面对打扮成农家姑娘的小姐和棺材店老份与大地有了直接联系这种贬低化在这里就板的狂欢化色彩进行分析
第 3 2卷 第 1 期
V o1 . 3 2 NO . 1
中 图分 类号 : I 1 O 6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9 4 7 6 ( 2 0 1 5) 0 1—0 0 5 4 0 3
D0I : 1 0 . 1 3 4 5 0 / j . c n k i . z k n u . 2 0 1 5 . 0 1 . 0 l 4
化 的渊 源 , 就是狂 欢节 本身  ̄ , E I ] 1 7 3 , 并指m: “ 狂欢 化 有 构筑 体裁 的作 用 , 亦 即不 仅 决 定着 作 品 的 内容 ,
还决定 着 作 品的体 裁基 础 。 ” [ ” 。 所 谓 的狂欢 化 , 就
姿飒 爽 , 深 得姑娘 们 的喜 爱 , 她故: 蓉装扮 成 乡村 姑 娘, 接 近 阿 列 克谢 。她变 成 村姑 , 改变 _ r贵 族小 姐 的身份 , 把 高贵 与 低 下集 于 一 身 , 来 挑 战严 肃性 的 封建 家长 制度 和 等 级 观念 。丽 莎还 通 过 狂 欢化 的 化妆 , 戏仿 家庭 教 师 , 与 古 板严 , I j j = 的形 象 形 成 鲜 明
对照 。
是将 狂欢 式转 为文学 的语 言 。 巴赫 金在其 著作 《 陀 思妥 耶夫 斯基诗 学 问题 》 中提及 , “ 普 希金 有一 些狂
欢化 程度 很深 的作 品 , 对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基 产 生 了 巨
大 的影响 , 如《 鲍里 斯戈都 诺 夫 》 、 别 尔金 小 说 、 在保
、
双 重 性 的 狂 欢 化 人 物
在狂 欢节 上 , 人们 总是 戴 着 面 具 或者 化 上 妆 , 通过 游 艺活 动和狂 欢 化 的演 出 , 暂时地、 象 征 性地 改变 自己的地 位 , 拥 有更 多 的 自由和权 力 , 表 达 出 内心 独特 的世 界 感 受 。化 妆后 的人 具 有 双 重性 特 征, 一个 人身上 可以有两 个身 份 。巴赫 金认 为 , “ 对
的小姐 》 , 其 中《 打扮 成农 家姑娘 的小 姐 》 和《 棺 材 店 老板 》 中有 明显 的 狂 欢化 色 彩 。 巴赫 金认 为 “ 狂 欢 ຫໍສະໝຸດ 所 谓的双 重性形 象 。
《 打扮 成农 家姑 娘 的小 姐 》 巾 的 丽 莎 是 双 重 性 的狂欢 化人 物 , 她 从仆 人 那 里 知 道 邻 居 阿 列 克 谢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