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成功的三大核心要素
浅析西南联大之办学思想
浅析西南联大之办学思想摘要:西南联大在极为艰苦的八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育了一大量杰出的人材,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西南联大有着独特的办学思想,才使得联大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才使得联大能够弦歌不辍,这对于今天我国尽力开办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南联大;庞大成绩;办学思想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所战时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
联大从1938年开始办学,到1946年结束,在滇八年,大师云集,人材辈出,英才辈出,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材,可谓“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在那时抗日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双重压力下,仍能弦歌不辍,培育出这么多人材,并活着界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是什么原因使西南联大有如此之成功呢?这与联大的独特的办学思想是紧密相关的,这独特的办学思想对今天我国开办世界一流大学有专门大的借鉴意义。
一、西南联大取得的庞大成绩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培育了一大量杰出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材,他们在中国各行各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进展起着超级大的推动作用。
办学八年,培育了五千多名学生,培育了一大量蜚声国内外的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许多党政领导干部: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邓稼先等6位“两弹一星”元勋,黄昆等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占了164人,和彭珮云、王汉斌等国家领导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新中国各门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坚。
所以,美国学者易社强称西南联大为“中帮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像联大如此人材辈出、群星灿烂的高等院校,在我国历史上是罕有的。
二、西南联大的办学思想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培育人材质量的好坏,都取决于这所学校的办学思想。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西南联大对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西南联大对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作者:车如山王彦雷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9期摘 ; ;要:抗日战争时期,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最成功,三校不仅成功联合办学九年,而且以其高水平的学术成就和培养的大批杰出人才成为当时的一颗明星。
作者探究了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与精神气质等方面,可以给当今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西南联大 ; ;师资水平 ; ;精神气质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的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最好的大学。
正如约翰·依色雷尔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1]在其办学的九年时间里,弦歌不已,笔耕不辍,治学不止,成就斐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
作者探究了西南联大取得成就的原因,对于当今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先进的大学理念为引导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灵魂,是关于大学本质理性的思考,它引领大学的前进方向。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独特、先进的大学理念。
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它的中文译意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2]正是在先进、独特的大学理念引导下,哈佛大学才能一直长盛不衰,位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西南联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在其先进独特的大学理念引导下,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辉煌成就。
1.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是指:要学生具备宽泛的不同学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完人的目的。
通识教育理念贵在“通”,即学生所学知识不应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且以本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学科。
西南联大办学奇迹背后的原因探析
西南联大办学奇迹背后的原因探析西南联大堪称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本文分别从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西南联大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却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标签]西南联大办学奇迹不久,南京失陷,武汉告急,开学仅一学期的长沙临时大学再次西迁云南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8年5月正式上课到1946年5月三校复原北归,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八年。
在炮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八年里,在办学设施异常简陋、师生食不果腹的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不仅为国家、社会培养、造就出了像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研制专家等一代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大批优秀建国人才,而且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西南联大被中外学者视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够在极端艰苦的办学条件下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本文分别从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联大师生紧密地团结起来西南联大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
面对炮火纷飞、国难当头,时常因躲避敌人的空袭而不得不中断正常的教学与学习,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没有退却,没有消沉,而是怀着“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的豪情壮志与抗战必胜的信念发奋地学习与忘我地工作着,在联大人身上磨砺出刚毅坚卓的可贵精神以及昂扬的斗志。
有的学生还弃笔从戎,直接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
三校有不同的历史、各异的学风,但“共同的命运把大家的心拉在一起,一己的得失计较消融在对群体共同的前途命运的关怀上,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沟通,更容易亲密了”。
面对共同的敌人,联大师生摈弃己见,空前团结,“八年之久,合作无间”。
正是怀着“正义必胜、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强烈责任感,“联大预测到,胜利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我们国家此时将需要一大批各方面的建国人才。
浅析西南联大教育成功之原因.
2010年 1月号高教视窗前沿浅析西南联大教育成功之原因华中师范大学人事处黄宇徐剑[摘要 ]1938年 4月成立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是北大、清华、南开三大校避战乱内迁组建的。
在八年抗战后方的高等教育中, 联大秉承了三校的优良传统, 从办学方针、治学思想上继续起着领导作用, 成为学术研究的先锋和民主堡垒。
而历史的影响和政策的倾斜也从客观上促进了联大的发展。
[关键词 ]西南联大教育成功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灾难, 中国的大学教育也备受摧残。
然而,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中国大学教育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得到了发展。
在抗战初期, 随着战火的蔓延, 中国大学教育发达的平、津两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先后沦陷, 当时针对大学教育出路在何方, 曾引发了一场有关战时教育方针的争论,最终确立高校内迁的政策。
也正是实行众多高校内迁的战略,才保住了中国的知识精英、人才资本, 使得中国抗日战争后的恢复工作有了人才保障。
一、联大的成立抗战爆发后,由于北平是中国的政治文化故都,日本的攻击几乎持续不断的发生在北方,北平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处于抗日救国运动的最前线。
早在 1937年 8月,北平两个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天津的南开大学一起南迁, 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到 1938年日本侵略势力已抵中原腹地,南京失守后,长沙临大又面临继续内迁还是投身抗战的两难选择。
当时对此存在两种看法, 其一是反对内迁, 包括临大学生自治会在内的一些人认为应该参加抗日,并到汉口请愿, 此举获得当地的报纸支持。
另一部分人士则以为应该“战时当作平时看” , 蒋介石自己也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作了表态, “总而言之, 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 切勿为应急之故而就丢却了基本” 。
1938年 3月, 陈立夫上任教育部长不久, 就发表, 《告全国学生书》 , 再次肯定了“战时教育平时看” 的方针。
针对学生的志愿, 对于有志从军的青年学生,由政府加以安置, 从此各地青年依志愿决定前途, 情绪归于安定, 正规教育得以照常进行。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1. 引言西南联合大学(Southwest United University)是中国的一所顶尖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重庆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西南联大校园,深入了解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对西南联大的观后感,并分享我对这所大学所达到的卓越成就的赞叹。
2. 校园氛围和历史底蕴进入西南联大校园,我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悠久的历史底蕴。
校园内的建筑物大多保持着原貌,给人一种走进历史的感觉。
在校园中心的广场上,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纪念碑遥相呼应,让人不禁回想起西南联大曾经的辉煌岁月。
校园内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老校门、教学楼和图书馆,这些都是见证了西南联大的发展历程。
和校园的历史底蕴相匹配的是浓厚的学术氛围。
西南联大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的学术翘楚。
在我参观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学术讲座,与西南联大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的学术素养和见解令我印象深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西南联大严谨且前沿的学术氛围。
3. 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西南联大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著称。
在参观校园期间,我注意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我还发现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此外,西南联大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了出境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增长知识和视野。
4. 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西南联大承担着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层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还鼓励学生关注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史纲论文:浅谈西南联大之教育精神
浅谈西南联大之教育精神摘要:文章通过回顾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或“联大”)的历史及教育成果,根据史料分析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从爱国主义精神、刚毅坚卓精神、教育独立精神和通识教育精神等四方面剖析西南联大教育成功的原因。
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改善现实。
因此,文章没有停留于分析联大的成功,而是对比当下高等教育及大学的现状,对当今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西南联大;教育精神;高等教育模式;反思与传承1 选题缘由及讨论意义1.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介及其教育成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前后任教的教授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直接参军、从事抗战工作的有1100多人。
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还有杨振宁、李政道2位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1]1.2 选题缘由北京大学是西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风学风、治学理念、教育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南联大的发展。
西南联大承载的大学精神
西南联大承载的“大学精神”记者孙强自然自由自在,如云如海如山上个世纪80年代,当年的西南联大教授沈从文先生出国访问,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时条件那么苦,但为什么联大八年培养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人们都知道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其实联大还有一幅解释校训的对联:“自然自由自在,如云如海如山”。
这也就说明了为何已经消逝66年了,西南联合大学还被人们念念不忘。
“联大人”的性情、思想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性魅力。
而联大,这所不普通的大学,就是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化身。
1946年1月29日,西南联大文学院教授闻一多,为研究生王瑶毕业的事宜致函梅贻琦(字月涵)和潘光旦——月涵校长、光旦教务长先生大鉴:中国文学部研究生王瑶申请举行毕业初试。
兹定于二月十五日下午三时起在办事处举行该项初试。
谨将有关事项开陈于后,即乞核定。
嘱文书科办通知,并乞嘱事务组届时照例预备茶点。
至纫公谊,敬颂,道安。
闻一多上卅五,一,廿九这封几十年前的短笺,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如今感慨万端。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封日常的工作信函,但谢泳认为,其实它体现了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而从“乞嘱事务组届时照例预备茶点”一语,可以想见当时教授的气派。
梅贻琦接到这封公函,连同名字、日期,只批示了几个字:“照办琦一,卅”。
谢泳说,教授前一天写信,校长第二天就批了,可以想见教授的地位。
联大的合作与宽容张伯苓:“我的表,你带(戴)着。
”蒋梦麟:“不管者所以管也。
”梅贻琦:“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
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梅贻琦的名言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在《中国的大学》一书中这样定义什么是大学:“一地之有一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士,则一乡化之。
”梅贻琦曾是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是张伯苓的得意门生。
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探析
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探析
刘薇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0)005
【摘要】日寇入侵平津,北大、清华和南开迁昆联合办学,坚持民主治校,大师云集,教学科研并重,坚持高门坎、严要求.联大在近9年期间,创造出非凡业绩.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刘薇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国立西南联大三校整合成功原因探析 [J], 赵显通
2.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经验及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J], 王娜;黄义武
3.西南联大办学奇迹原因探析 [J], 杨雪莹;陈卓伟
4.西南联大办学奇迹背后的原因探析 [J], 邵明峰
5.西南联大三校合作成功原因探析 [J], 李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联大——一所只存在于抗战时期的大学
西南联大——一所只存在于抗战时期的大学西南联大:一所只存在抗战时期的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
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
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是什么造就了西南联大的传奇?1 三所名校,怎么管?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回忆说:“在困难时期,执掌一所大学是件令人头疼的事。
而在战乱中的年代,与两所不同校风的大学及性情各异的教授合作,无异难上加难。
”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校务,三校校长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
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故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三所大学的教学单位组成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四个学院共十七个系。
“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而将三校学风熔为一炉的西南联大,则兼具“清华和南开的严谨教学的精神,及北大自由研究的传统”。
2 投笔从戎:抗战的生力军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在今天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共刻有834个名字,有两人重复刻名,实为832人)从军学生不完整名单。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长沙临时大学时期295人从军学子绝大多数未列入。
两者相加共有1100多人,从军人数比例高达14%。
也就是说,每一百位学子里便有14人投笔从戎。
连校长梅贻琦的一儿一女也投军,分别加入中国抗日远征军和空军,一时传为佳话。
贡献有多大?我国著名翻译家,后来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联大就读时,为飞虎队准确翻译了一份情报,粉碎了日军对昆明的一次空袭。
梅贻琦的独子梅祖彦对火焰喷射器准确翻译,对其在缅北战场上投入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西南联大精神的时评
关于西南联大精神的时评
西南联大精神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大学采用了协作办学的模式,集合了众多学者和知识精英,成为了当时中国抗战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
西南联大的创办者们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感。
他们放弃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选择了抗战的战场,为团结和壮大国家力量而努力奋斗。
这种精神就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坚守信念,勇于担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最高目标。
西南联大精神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团结和协作。
在那个时期,各专业的学者们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抗战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合作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体现。
在困难的岁月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形成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勇于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
这种精神也注重社会责任和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功,而且要为国家和人民的进步而努力。
然而,时至今日,西南联大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园。
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和精神追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今天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西南联大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鼓励着人们勇于担当,坚守正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总之,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种强调坚守信念、勇于担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它不仅是西南联大的传统,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真理、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这种精神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
作文素材:西南联大
作文素材积累:西南联大(1938-1946年,西南联大像一颗流星,在中国历史上划过灿烂的一笔。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 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很快, 北平、天津失陷。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奉命南迁, 先暂驻于“衡山湘水”的长沙。
随着日本的侵略加剧, 形势危急, 1938 年三校又迁到云南, 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把清华、南开严谨教学的精神与北大传统的自由研究的精神结合了起来,把北大的自由与民主、清华的生动活泼与事业心、南开的实干与严格整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成为勤奋努力、事业心强、学习严谨、具有自主能力和主动性的人才。
西南联大精神的形成, 是为抗战的现实需要,在继承三校传统和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加以整合、提炼的结果。
首先, 西南联大对三校原来的传统精神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继承的基础上, 而是在原有传统精神的基础上, 进行了调整整合, 进而形成了使三校原有精神互补的西南联大精神。
【比如北大具有自由的精神,西南联大继承了它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 但对于北大自由到看似无序的状态, 西南联大并不赞成。
而是选择了以清华讲秩序、守纪律和严谨的精神状态来纠正北大学生自由的无度。
】北大的学生可以逃课, “你爱上课, 可以; 你不爱上课, 也可以; 你爱上你爱上的课而不爱上你不爱上的课, 更是天经地义的准可以! 总之, 一切随意”。
而清华则有严格的纪律, 没有自由散漫的习气。
西南联大《教务通则》第四十五条规定: “学生一学期内, 无故缺课( 体育及军事训练在内) 满十小时者, 由注册组予以警告; 满二十小时者, 酌以训诫; 训诫后而仍无故缺课者, 由教务长酌令休学一年或一学期”。
第四十六条规定:“学生一学期中因任何事故于某课程缺课愈三分之一者, 不得参该课程之学期考试, 该课程以零分计”。
其次, 西南联大没有满足于对三校传统精神的继承, 【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 又根据西南联大所处的抗战时代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了新的精神。
浅析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
信他们 能够 学会 自己解决冲突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
孩子认识并表达 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让他们学会相互倾
听 , 出问题症 结与解决途径 。 找 最后 , 教师作为调节学习氛围的总指挥 , 应该进一步 决定 , 通过什么方式 , 在什 么时机, 怎样做才 能让兴趣爱好
可能发生, 幼儿随着年龄 的增长 , 调解冲突的能力也在不
五、 结论 通过研究表 明儿童之 间发生的人际冲突频繁, 但冲突 时间较短, 而且很少引起暴 力攻击行为 , 只有在儿童不能
【】 亚. 3鲍 儿童 同伴 交往策略研 究综述【 . J徐特立研 究( ] 长沙师 范专科 学校学报 )2 0 ,0 ) ,0 6( 4 . [】 4 纪林 芹 . 童 攻 击 、 关 问题 行 为 的发 展 及 其 家庭相 关 因 儿 相 素【 】 D. 山东师范大学 ,0 7 2 0.
N
黧
摘 要
关键词
浅析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 因
周艳 丽 淮北煤 炭师 范学 院教 育学 院 ,安徽 淮北 2 50 3 00
昔 日的西南联合 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 下, 保存 了最完好的教育形式, 培养 了最优秀的人 才, 这
与学校 科学民主 的管理模 式, 雄厚的师资力量 与严谨求 实的学风是分不开的, 它对我们今 天创 办世界一流大
名为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9 6年夏宣告结束 。前后历时 14
九年, 大师云集 , 人才辈出。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与贫困
中, 以战时流亡大学的漂泊历程 , 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 教育模 式。它的教育精神和管理体制, 堪称一部 民族的圣 典, 至今仍为世界各大学所敬仰 。 美国学者易社强 曾说“ 西 南联大 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 的传
关于西南联大的高考题
关于西南联大的高考题
题目一:西南联大的创建和发展(20分)
1. 西南联合大学是如何创建的?请简要介绍其创办的背景和目的。
(4分)
2. 西南联合大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请简要描述每个阶段及其意义。
(6分)
3. 西南联合大学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5分)
4. 请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最有影响力的学科或学术成果,并解释其重要性。
(5分)
题目二:西南联大与中国抗战(20分)
1. 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期间承担了哪些重要的任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 西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在抗战中取得了哪些英勇的事迹?请简要描述一例。
(6分)
3. 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胜利后对于中国社会的重建及教育发展有何贡献?(8分)
题目三:西南联大的学术传承与国际交流(20分)
1. 西南联合大学在创办初期的教师队伍是怎样的?他们为西南联大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2. 西南联合大学有哪些与国际大学合作交流的项目?请简要介绍一项。
(6分)
3. 请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西南联合大学的学术传承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8分)
题目四:西南联大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培养(20分)
1. 西南联合大学采取了怎样的培养模式,对学生有何要求?(6分)
2. 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哪些杰出的知识分子?请简要介绍一位。
(6分)
3. 西南联合大学如何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请举例说明。
(8分)。
西南联大校规 -回复
西南联大校规-回复标题:西南联大的独特校规及其影响一、引言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合并而成的学校,其独特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严格的校规,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南联大的校规概述西南联大的校规,以"勤奋求实,团结协作,爱国进步"为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其中,最为核心的校规是“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这一原则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
首先,严谨治学。
西南联大坚持学术自由,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鼓励师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追求真理,倡导科学精神。
其次,严格要求。
西南联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术行为、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强调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三、西南联大的校规实践西南联大的校规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西南联大实行小班制,每班不超过30人,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考试制度上,西南联大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管理上,西南联大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酗酒等不良行为,保障校园的安全和秩序。
四、西南联大的校规影响西南联大的校规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西南联大的校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西南联大的校规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成功经验被后来的许多高校所借鉴和采用。
五、结论总的来说,西南联大的校规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严格的执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它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立西南联大三校整合成功原因探析
西南 联 大正 式 成立 后 。正确 恰 当地 处 理北 大 校 长蒋
国 立 西 南 联 合 大 学 然 而 北 大 是 洋 务 派 创 办 的 国 立 大 学 。 清华是 赔 款 兴 办的 留美预 备 学校 .南 开是 不 折 不 扣 的私
立 学 校 . 校 之 间存 在 着 如 此 巨 大 的 差 别 . 们 在 这 么 短 三 它 的 时 间 内 成 功 整 合 并 在 教 育 史 上 留 下 光 辉 灿 烂 的 一 笔 究
本领 为 中兴大 业 贡献 力 量 。
二 、 长 之 间 的 信 任 与 合 作 校
到 了前所 未 有 的严 重 打 击 。 这 种 严 酷 事 实的 考验 面前 , 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人 并 没 有 退 缩 , 西 南 联 大 的 成 功 建 立 与 整
合 就 是 他 们 挑 战 恶 劣 环 境 的 例 证 。 北 大 、 华 、 开 三 所 清 南 学 校 成 功 联 合 . 组 建 了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史 上 意 义 非 凡 的
竞是 什 么? 本文 对 此进 探 讨
关 键 词 :西 南 联 大 成 功整 合 原 因 四 4- 面 , 方
梦 麟 、 华 校 长 梅 贻 琦 、 开 校 长 张 伯 苓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清 南 毫无 疑 问 意义 重 大 。当 时 的教 育部 规 定 联 大常 委 会 实行 合 议 制 , 由一 名 常 委具 体 负 责 , 担 心偏 向 , 轮 流 担 并 如 可
推 轮 任 于 学 校 发 展 不 利 。 、 两 校 长 采 取 了 较 为 明 智 的 蒋 张 做 法 , 重大问题上 , 人合议 , 外 , 由梅一人管理。 在 三 此 则
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
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一、概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所著名大学。
它成立于1937年,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是本文的核心议题。
文化选择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西南联大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选择和融合。
文化精神则是指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师生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追求真理、自由民主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文化选择和文化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介绍西南联大的成立背景和办学历程,分析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西南联大在文化选择上的特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现代文化的接纳以及对中西文化的融合。
阐述西南联大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如师生的学术追求、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1. 西南联大的背景介绍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所临时大学,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
这所大学成立于1937年,结束于1946年,存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年,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深远而独特的。
西南联大的成立,是在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下,为了保存国家文化教育血脉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平津地区(今天的北京和天津)岌岌可危。
为了保护师生安全,继续教育事业,三所名校决定南迁至相对安全的西南地区。
这一迁移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转移,更是一次文化上的迁徙,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坚守与传承。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重新组建,并迅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尽管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却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追求和教育热情。
他们坚持教学科研,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后来的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艰难困苦中的西南联大为什么成功
艰难困苦中的西南联大为什么成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所战时仓促而设的学校,前尘往事,让记忆变得美丽,传奇期待传承。
西南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弗吉尼亚大学一位教授对西南联大进行了十年的研究后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昨天,西南联大迎来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她依然被人怀念。
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有一间铁皮顶、泥巴墙、木格子窗的陋室,这是西南联大留下的唯一校舍了。
这间不起眼的陋室是梁思成设计的,据说当年,他交给校长梅贻琦的设计稿一改再改,因为联大没有钱,造不了,后来,梁思成终于设计出“造得起”的茅草屋,他对梅校长说,“这样的房子,农民都会造的。
”抗战烽烟里,建筑大师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联大八年,师生们辗转西南,过着箪食瓢饮的清苦生活,时时听着日军飞机在头顶轰隆而过,可就是这所流徙的学校,在风雨如磐黯故园的岁月里,以其自由与灵性的光芒照亮了漫漫长夜。
“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联大精神言犹在耳。
风声、雨声、读书声昆明的雨季漫长,下雨时,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教授讲课就要提高嗓门。
有一次,陈岱孙的课上,屋外瓢泼,头顶雨滴叮当,学生根本听不清他讲什么,无奈之下,他在黑板上写下:下课赏雨。
这段子传开后,大家笑说,这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校舍差,住的地方更狼狈。
宿舍也是土坯屋子,上面连铁皮都盖不起,只有茅草顶,外面大雨时,里面就下小雨。
学生们只好用脸盆和油布四处接雨,雨停后,宿舍里就成了泥塘。
西南潮暖,屋里杂草窜生。
这种环境里,鞋子常常穿不过一个雨季就烂了,不是磨穿了鞋底就是鞋尖鞋跟豁口了,学生们戏称前一种是“脚踏实地”,后一种叫“空前绝后”。
吃的就更差劲了。
国民政府只供学校劣质米,米里混着许多沙石、糠屑,还有老鼠屎,学生们戏称是“八宝饭”。
西南联大观后感2000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2000字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机构,它在抗日战争期间成立于云南昆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合并而成。
西南联大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战争局势,但它在教育、科研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本文将从教育、科研和文化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从教育方面来看,西南联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是非常先进和成功的。
西南联大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招生标准非常严格,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
同时,西南联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西南联大还实行了开放式教育,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教育家前来授课和指导,让学生受益匪浅。
从科研方面来看,西南联大的科研实力非常强大。
西南联大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
在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推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当时的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文化方面来看,西南联大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西南联大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学生群体,师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西南联大还鼓励师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活动,让学生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的来说,西南联大是一所具有极高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学校。
它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战争局势,但它在教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今天,我们回顾西南联大的历史,仍然感到敬佩和感慨,它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西南联合大学精神作文发言稿
对于中国这艘“巨轮”来说,其导 航系统是“四项基本原则”,动力系 统是“改革开放”。而对于我们新时 代的中学生来说,学术抱负为我们指 明道路,坚毅性格促使我们不断走下 去,争取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贡献 社会。 • 新时代,国家在发展,我们又怎 能落后?西南联大精神为我们提供强 心剂,助我们在新时代中学生道路上 越走越稳健!
•
如今我们同样需要这股信念的支 撑——处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的我们不 可避免地会遇到堆积成山、汇集成海 的题目——与笛卡儿、孟德尔、勒夏 特列诸人“切磋”;上“书山”,下 “题海”的过程中会遇到数不清的重 点难点。此时如果没有学术抱负,消 极学习,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重重 “关卡”;而有抱负无坚毅性格,则 可能使人半途而废,同样无法将“一 波洪水”化作“一潭清水”。
《让理想永驻心底》 • 各位同学: • 大家好! • 我给大家发言的题目是《让理 想永驻心底》。 • 仰望星空,在那繁星的里面, 埋藏着一个历史的发动机,驱动着 人类的发展。这就是理想。
•
•
•
人活着,总要有一个理想。如 果把人生比作杠杆,理想则是它的 “支点”。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 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 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理想是 阳光,照耀着我们的生活。生活的 理想是为了更理想的生活,有理想 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在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发扬西南联大 精神,做新时代中学生”为主题召 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 • 要求:选择上面两三个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 料作文,材料的内容首先总结“西南联大” 的成就,然后总结出六中精神,根据这六 种精神可以归纳整合进行立意,西南联大 六种精神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国家社会意 识方面,一类为个人的理想抱负方面,一 类为性格、品质方面。立意时最好不要跨 类立意,那样会显得牵强。行文时应紧扣 班会的主题内容,将西南联大精神与新时 代中学生成长相联系,并注意发言稿的对 象,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合大学成功的三大核心要素
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成就被称为中国大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在建校不到40年、独立办学不到9年的时间里,西南联合大学创造了世界大学史上的奇迹:培养了8000学生,涌现出一批大师级人物。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位是联大校友;2000年以来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3位是联大毕业生;解放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学生杨振宁、李政道是本土培养的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学者易社强以“中帮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盛赞西南联合大学取得的成就。
西南联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三个核心要素铸就了西南联大的辉煌。
一、一个好的校长
西南联大成功的至大法宝就是有一个好的校长,这个校长即是梅贻琦。
内迁的西南联大由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组成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但张、蒋两位校长一是为了给年轻的梅创造独立工作条件,二是两位均在重庆另有职务,实际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工作的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对西南联大的有两大突出贡献,这两大突出贡献为成就西南联大的辉煌打下了坚守基础。
第一,不揽权,实行“教授治校”。
梅贻琦认为校长就是给教授搬凳子的人,大学必须由教授来治理。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大学治理结构层面,主要有两个机构:一是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教授会是一个咨询机构。
二是由三常委、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各院院长及教授代表组成校务会议,是决策机构。
从西南联合大学的治理结构上看,其大学制度决不是现代意义上科学的大学制度。
这种制度极易造成教授会成为“摆设”,造成“常委会”的集权,也就是校长梅贻琦的集权。
但由于梅贻琦不揽权,在西南联大实践“教授治校”成为可能。
在西南联大,校长、教务长、总务长、各院院长以及各系主任均由教授兼任,没有副职,且常是一人兼任数职。
学校很多的专门性任务都交给由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去研究和办理,委员会有常设的,也有临时性的。
总之,西南联大的决策机构、咨询机构的主要成员都是教授,各种委员会也是由教授组成。
西南联大的重大事情都经过教授会议讨论决定,教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重学术,践行“兼容并包”。
梅贻琦曾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中间立场:“余对政治无深研究,于共产主义亦无大认识,但颇怀疑;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昔日之所谓新旧,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
”[1]梅贻琦认为,“兼容并包”是“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的根本。
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使西南联大成为学术自由的堡垒。
来西南联大讲学的名人,既有陈独秀,也有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等。
西南联大教师中既有闻一多、吴晗等进步人士,也有国民党直属区党部,有三青团直属西南联大分部,有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也有地下党组织。
即便是在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残酷的镇压时,西南联大也没有因政治原因开除过一个师生员工。
正是梅的兼容并包,使西南联大汇聚了一批令人仰慕的教授阵营专家学者。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王力、吴宓、钱钟书、卞之琳、汤用彤、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雷海宗、向达、钱穆、张奚若、钱端升、陈岱孙、潘光旦、陶云逵、陈序经等;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杨武之、华罗庚、陈省身、饶毓泰、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吴大猷、王竹溪、曾昭伦、苏国桢、冯景兰、施嘉汤、赵九章等。
二、一支视学术为生命的教授队伍
西南大学有一支令人仰慕的教授队伍,但真正让这支队伍发挥作用,并不是易事。
在西南联大既有学术之争,也有人事安排之争,但最终两类争论也只限于学术领域。
在学术上,最主要的争论有三个:抗战亡国与必胜之争;新文化与旧文化之争;中西文化之争。
但最终,真理越争越明,大家在争论中并没有带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争论也没有伤及感情。
在人事安排上,主要是三大学之争。
在这方面,梅贻琦及另二位领导总能体现“礼让”的特征,宁可自已学校吃亏,也要保持三校的联合。
解决这两个方面的争论,既需要有校长的科学领导,也需要教授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素养。
在领导方面,三位校长都秉持大局,以团结为总,都抱有宁可自己学校吃亏的思想。
在教授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教授个人的学术追求、良好素养和高尚人格。
首先,三校教授不求当官。
三校合并后,没有一位系主任、院长去“跑官”,也没有那一位主任、院长因“落选”而“使绊子”。
相反,大家都能做到敬贤让能,尽力推荐德高望重者来担任这些职务。
这些教授没有一个人把此兼职当成“官”,倒是经常干一段后,会因害怕学术落伍而辞职。
总务长沈履教授和校务会议代表朱自清教授都曾上书常委会要求辞去所担任职务。
其次,在学术上,各位教授更是投入了全心的努力,视学术为自己的生命。
西南联大的教授每人至少要开出三门课,这些课都是他们个人学术的精华,是自己的学术大成。
八年中,西南联大开出了1600门课程,这有力地促进了西南联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通才教育。
第三,三校教授具有高尚的人格,讲求百家争鸣,决不背后捣鬼。
三、一个“无能”的政府
在抗日之初,国民党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是十分严的,也是积极推行其“党化”教育的。
如在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蒋介石即要求:“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教育界要“齐一趋向、集中目标”。
据此,教育部连续发布命令、训令,用行政手段强制要求各大学在校训、课程设置、教科书、教学内容、教授资格审查、教师聘任和待遇、考试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按教育部规定去做。
同时要求西南联大成立“国民党直属联大支部”、“三青团直属分团部”,成立“训导处”,规定“院长以上行政负责人必须加入国民党”,并且在联大推行“党义”(即宣传“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课程。
[2]但所有这些规定,均遭到了西南联大教授会的强烈抵制。
随着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和外战,他们在教育上的作为也就越来越小。
从而使西南联大有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外部环境。
也因之,才有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国民党政府要求以“礼义廉职”作各校校训);也才有了西联大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
陈寅恪的授课宣言“古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才得以实现。
正是这种学术自由、教学自由,促成了学术的百花齐放,拓展了学生思维。
西南联大的辉煌与政府的“无能”是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是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为西南联大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一位好校长、一批大教授则为西南联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内部要素。
正是这内外环境条件的结合,成就了西南联大的辉煌。
--------------------------------------------------------------------------------
[1] 杨立德.西南联大的斯芬克司之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02.
[2] 杨立德.西南联大的斯芬克司之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