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加深时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培养安全意识;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强化实验操作的细节和规范;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如何处理?”和教材P120习题5,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事物;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为保护环境、美化地球献计献策。
二、教学内容分析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课件(煤气中毒的新闻报道),引出教学任务(一氧化碳),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
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两者性质的差异,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
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
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
实践出真知。
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
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
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比如,学生在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顺序、尾气处理方法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第2课时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CO毒性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以及用途。
【学习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你知道煤炉上层火焰的颜色吗?你知道那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吗?听说过煤气中毒事件吗?又该如何预防呢?学完本节课你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知识拓展:CO气体应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知识模块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的可燃性提出问题: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讨论交流: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
知识拓展: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一、单选题1.实验室要收集一试管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A. B. C. D.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B. CO和CO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 反应CO+CuO Cu+CO2说明CO和CO2都有还原性D.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3.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 红色→紫色→无色B. 红色→无色→紫色C. 蓝色→紫色→无色D. 无色→紫色→红色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B. C. D.5.下列关于CO2 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 危害: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6.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B.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C.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D. 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7.下列关于碳和碳和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O2既可用排水法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C. 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C. 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 由"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C.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 用带火星的木条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的氧气比空气中少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人工降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灭火D. 用作化工原料11.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 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12.用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装入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出现浑浊,继续加热,但始终没有看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 碳过量很多B. 氧化铜过量很多C. 反应还没有发生D. 装置漏气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B. 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C. 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D.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二、多选题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 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NaOH溶液 Ba(OH)2溶液先加入CuSO4溶液、过滤C CO气体CO2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 CuSO4溶液 H2SO4溶液加入足量的氧化铜、过滤A. AB. BC. CD. D15.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的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B. 生成CO2的分子个数为原来分子总数的三分之二C. 反应后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D.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16.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把一支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明显现象B. 烧杯中溶液变浑浊C. 试管内液面上升D. 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7.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18.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A. B. C.D.19.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它来制铅笔芯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烧,可用于灭火C. 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可作燃料D. 活性炭疏松多孔,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三、填空题20.现有① 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的密度比空气大;知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
1.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
宝宝宝宝嘻嘻嘻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实验研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达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察看到的实验现象,剖析实验结论。
3.认识一氧化碳,认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令人中毒的原由。
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经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育学生勤于思虑的科学习惯。
3.经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剖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保持和加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经过实验研究,使学生领会到合作与沟通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要点难点:要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查验。
2.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1. 二氧化碳与水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响。
2.一氧化碳的复原性。
教课准备: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 ( 有两个阶梯 ) 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现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相互当合,在3min 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指引学生合时地评论他们的操作。
师:下边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经过实验你能获得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
1.展现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察看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 体积的水,立刻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 3 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拥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还有一种与 CO2在构成上特别相像的气体 CO,它们的性质能否也很相像呢?让我们一同研究一下。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课件演示动画)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死狗洞”,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却晕倒了。
这是为什么?学完今天的这节课,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你就解开谜团了!2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瓶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做课本P117实验6 —3, 6-4。
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CQ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Q气体会变成固体---- 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模块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 CQ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1) 在探究CQ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了,说明CQ有什么样的性质?(2) CQ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CQ—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某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Q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Q来灭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新人教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课型新授〔第2课时〕编写课时1集体商讨时间月日使用改正时间月日1.知识与 1.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
技术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令人中毒的原由。
联系实质,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过程与2.经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课件演示及致使实验失败的错误操作的分方法教课目的析,重申实验操作的标准性。
经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懂得一分为二的对待问题,培育勤于思感情态度考的科学习惯。
与价值观2.关注与一氧化碳相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加社会决议、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教课要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课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仪器一氧化碳气囊、烧杯、酒精灯。
教课用品药品一氧化碳、石灰水其余课件、火柴等。
教课流程设计环教课识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节鲍威尔湖位于美国亚利桑州北部,是著名的旅行胜地,吸引着很多游人驾艇湖上度假。
可是每年都会发生神奇的死亡事故,事情故发生时,一般都是天气晴好,风和日丽,进入情境,随情形展游人尽兴忘情快乐之时。
出事者多数在船边开联想和思虑:景或船尾邻近,忽然惊厥,失掉知觉。
儿童们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多数是在父亲母亲的严实凝视中毫无征兆的沉导下去。
这是什么原由惹起的呢?菲尼克斯的急诊医生罗伯特·巴伦经过长时间的察看和入剖析,终于找到了杀人“凶手〞,那就是游艇发动机排放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令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身亡。
为了更多的认识一氧化碳这类危险气体,让我们持续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自问题2: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阅读、小组沟通,初步认识。
主问题3: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生活中如何学防备一氧化碳中毒?习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议论: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比较CO和CO2两物质的化学式它们有什么同样点?有哪些不一样点?一氧化碳也是碳的氧化物,它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能否同样呢?问题1:探〔1〕请你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与空气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29进行对比。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2 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
可燃 1、 性
2CO + O2 点燃 CO
物理 性质
CO
化学 性质
2、还原性
CO + CuO加热 Cu + CO2
3、毒性
当堂达标
1.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
上升最高的是( D )
A.点火燃烧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通入石灰水中 D.通入石蕊试液中
4.区别CO2、CO、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灼热的氧化铜
5.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
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除尼古丁和煤焦油外,还有一
A. H2
B. CH4
C. CO
D. CO2
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 )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B.在应用泡沫
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D.点燃CO气体
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3.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好措施
为( C )
密度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小
(1.977克/升) (1.250克/升)
具有可燃性:
放出热量
2CO + O2 点燃 2CO2 发出淡蓝色火焰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具有还原性:
CuO + CO 加热 Cu +CO2
黑色固体
红色固体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 CO
澄清的石灰水
[推荐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
[介绍学习]全国通用版 2018-2019 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二氧化碳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关注温室效应并注意环保的相关知识。
3.经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氧化碳的性质阅读课本第 117—119 页的相关内容,达成以下填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察看瓶中的 CO2,可得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2.学生演示实验 6-3 ,提示学生用玻璃片遮住瓶口大多数,沿烧杯内壁迟缓倒入,察看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从下往上挨次熄灭,下边的蜡烛先熄灭说了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了然 CO2不可以焚烧,也不支持焚烧。
3.学生演示实验 6-4 ,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 CO2能溶于水。
在往常状况下, 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4.填写书籍第 117 页的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
2.学生做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 A、B,分别加入石蕊溶液,在 B 试管中通入 CO2(A 作比较 ) ,察看现象。
现象: A 试管无变化, B 试管中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猜想:① CO2,② 水,③ CO2和水反响的生成物。
向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稀醋酸。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变为红色。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遇酸变为红色。
为后边的研究做准备。
(1)向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水: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小花不变色。
结论:水不可以使小花变色。
(2)把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直接放入 CO2瓶中:现象:紫色的石蕊小花不变色。
结论: CO2不可以使小花变色。
(3)把染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花喷水后放入 CO2瓶中察看现象并剖析:现象:石蕊小花变为红色。
结论: CO2和水反响生成了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新人教版
合
2. 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3. 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 OH) 2=CaCO3↓ +H2 O
1. 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吹气, 过一会再给试管加热, 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
化情况是 (
) A. 紫色→红色→紫色 C. 紫色→红色→无色
B. 紫色→蓝色→紫色 D. 无色→红色→无色
2. 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 CO2 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
CO2 是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物质,容易燃
烧④超临界 CO2 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编写
课时
1
集体研讨时间
月
日
使用修改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1.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
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 1. 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
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 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Ca(OH)2 + CO 2 = CaCO3 ↓+ H 2O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课资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O+CO2HCO3H+Ca(OH)2CaCO:2CO+O22CO:CuO+CO Cu+CO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O+CO2H CO3H2 CaCO(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O+CO2H葡萄糖(2)碳汇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工业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2)光合(3)②、③点拨:(1)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气含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面积地破坏森林和植被。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拓展延伸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它难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答案:D点拨: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故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róngyè) 中
CO
(2)怎样(zěnyàng)除去CO2 中的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
CuO
CO
CO2
CO2
CO
NaOH溶液
2021/12/10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相关性质、应 用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温室效应及知道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b.能溶于水(1:1)。
2021/12/10
CO有哪些(nǎxiē)性质呢?
2C+O2 点燃 2CO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二、一氧化碳
(yīyǎnghuàtàn)
1. 可燃性
《高效课时通》
(1)现象(xiànxiàng)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化学(huàxué)方程式
2CO+O2 点燃 2CO2
2021/12/10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2)预防措施
CO能跟血液中的血 红蛋白结合,且结合能 力比氧气强,使人体(réntǐ) 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 死亡。
①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2021/12/10
第十八页,共二十页。
《高效课时通》
思考
(1)怎样(zěnyàng)除去CO中的CO2?
纯碱
灭火
人工降雨
CO 工业原料 2
尿素பைடு நூலகம்
汽水
光合作用
致冷剂
2021/12/10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高效课时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2CO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uO+CO Cu+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反应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CO一会儿;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 g/L,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1)验证CO2是否集满的方法,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沉在集气瓶底部,收集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2)将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倾倒入烧杯中,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CO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瓶子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3.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可以变成雪花状固体,这种固体俗称“干冰”。
【例】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点拨: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在地窖和枯井内空气流通不畅,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比较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量一般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而不能说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化学式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它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如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①将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②将第二朵纸花喷上水③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将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①第一朵纸花变红色②第二朵纸花没有变色③第三朵纸花没有变色④第四朵纸花变红①说明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③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④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⑤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色⑤纸花由红色变成紫色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⑤碳酸可以分解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 CaCO3↓+H2O。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此方法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易错警示(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才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当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时,仅有10%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余的90%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2)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紫色石蕊试液使碳酸变红”。
(3)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取4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2)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4)H2O+CO2H2CO3点拨:本题是探究性实验题,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Ⅱ)水不能使小花变色,说明水不显酸性;(Ⅲ)干燥的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Ⅳ)干燥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小花变红色,说明了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能使小花变色的物质。
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用途CO2的性质用途(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来灭火(2)CO2+H2O葡萄糖+O2光合作用(3)用CO2、H2O、NaCl等生产纯碱化工原料(4)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人工降雨等例【例】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人工降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C. 灭火 D.用作化工原料答案:C点拨:灭火时既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又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
知识点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可以预先做灯火试验,如果灯火燃烧不旺盛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人不宜进入。
2.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的产生:因为能源消耗增多,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防止措施,见下表。
主要危害防止措施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易错警示二氧化碳并不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唯一气体,还有臭氧、甲烷和氟氯代烷等。
【例】目前,全世界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专家对此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因此与碳有关的词汇(如碳汇、低碳经济)迅速流传开来。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2)碳汇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工业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2)光合(3)②、③点拨:(1)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气含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面积地破坏森林和植被。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拓展延伸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它难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答案:D点拨: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故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
知识点6: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如图所示)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1)CO与CuO反应的方程式为:CuO+CO Cu+CO2。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反应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步骤:①先通入一会儿CO;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说明:①先通入一会儿CO,是为了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
③用酒精灯点燃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④此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没除净的CO使人中毒。
拓展延伸CO还原CuO是初中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在本实验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②反应的现象;③CO的验纯;④实验操作步骤: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要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⑤CO尾气的处理。
3.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例】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O2CO2B.2C+O22COC.2CO+O22CO2D.CO2+C2CO答案:C点拨:碳燃烧没有火焰产生;二氧化碳与碳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没有火焰产生;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知识点7:一氧化碳的用途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例】陕西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