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主要介绍了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这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风·无言独上西楼》、《七步诗》、《鹅》和《闻笛》。
《古风·无言独上西楼》是一首描写古代豪杰壮志豪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
《七步诗》是一首描写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与嬴政公主的故事的诗歌,通过描写秦始皇七步成诗的情节,表达了秦始皇聪明才智、胸怀壮志的形象。
《鹅》是一首描写古代饮酒赋诗文化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饮酒征调、壮志豪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对时代的向往。
《闻笛》是一首描写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引发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之悲。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生平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 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 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 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 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 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 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 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 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 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 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
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
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 “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 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
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
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 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 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 人目迷神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 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
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
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 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且听风吟阁
钱塘湖春行 1.听读,感受语 言之美,并给发音不 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白居易
2.自由朗读,要 求:读准字音,声音 洪亮。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合作探究
随堂1+1
(一)《钱塘湖春行》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 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注意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 “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 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 “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 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合作探究
随堂1+1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点拨】诗中3~8句实景描写海水与山岛;9~12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 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 下的宏伟抱负。
自主预习
随堂1+1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主预习
随堂1+1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随堂1+1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 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 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 “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连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 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的一种乍 见的喜悦。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七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新人教(通用)
分析诗义
¡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近观还是远 观?
¡ 远观景物,有动有静 ¡ 这两句是写从碣石山上眺望沧海的情形,
渲染出大海苍茫的气势。
分析诗义
¡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
¡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悲凉情怀。
·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沙
写景:小桥 流水
古道 西风
人家 瘦马
秋 思 叙人: 断肠人在天涯
景物烘托 白描勾勒 孤寂愁苦
•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观 山岛竦峙 的辽阔和威严 沧 海 树木百草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
秋风洪波 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日月出其中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 星汉出其里 的气概
点题
实写海 之宏伟
虚写海 之气概
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
作者
¡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次”:停宿、停泊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 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
分析诗义
¡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尾联中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 收,诗人余兴未阑。“最爱”充分表达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分析诗义
5、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
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 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 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内容,这四首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1.《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诗歌,作者曹操用宏伟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海的热爱和赞叹。
2.《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作者王湾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
3.《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作者白居易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湖的春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作者马致远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四首诗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在学习这些诗歌时,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了解背景等方式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课内: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析
《古代诗歌四⾸》课⽂解析《古代诗歌四⾸》课⽂解析⼀、整体把握1. 《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年(207)⼋⽉,曹操⼤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基本统⼀了北⽅;九⽉,他在归途中经过碣⽯⼭,写下了这⾸诗。
汉代乐府诗⼀般⽆标题,《观沧海》这个题⽬是后⼈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可分三层:第⼀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层(“⽔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和⼭岛。
海⽔荡漾,是动态;⼭岛耸⽴,是静态,相互映衬,显⽰了⼤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回到动态,显⽰了⼤海的惊⼈⼒量和宏伟⽓象。
这⼀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海吞吐⽇⽉星⾠的⽓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诗于苍凉中⼜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的代表作。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诗⾸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给⼈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氛,应该读得轻⽽缓慢。
第⼆句点题,“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为朋友的不幸⽽悲伤的感情。
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与明⽉”是诗⼈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
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悬念,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诗⼈安慰朋友的千⾔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
这⾸诗的后两句最为⼈称道。
清代沈德潜评论这⾸诗说:“即‘将⼼寄明⽉,流影⼊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新。
”说它新,就新在诗⼈想象奇特上。
诗⼈和王昌龄天各⼀⽅,不能当⾯向他倾诉⾃⼰的关怀,但明⽉当空,千⾥可共,于是⾃然想到让明⽉把他的“愁⼼”带到夜郎去。
这是将明⽉⼈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此刻的⼼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 日月星辰的气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诗人展开了 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 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 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
。 之中,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 的。 内容无关。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2、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观沧海 曹操
观 沧 海
曹 操
观沧海
曹操
❖ 曹操(155-220),即魏武 帝。字孟德,沛国谯郡 (现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 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 追尊他为魏武帝。他在文 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 散文,尤善诗歌,其风格 以慷慨悲壮见称。有《曹 操集》。
写作背景
背景资料
。
字词正音
jié
碣石
cāng
沧海
Xiāo sè
zāi
萧瑟 哉
dàn
澹澹
Sǒng zhì
竦峙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向东。
以: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临:登临。 竦:高高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洪:大。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体裁: • 汉赋 唐诗 宋词
15《古代诗歌四首》
天 净 沙 秋 思
古道 西风 瘦马
景物烘托
白描勾勒 孤寂愁苦 叙人: 断肠人在天涯
·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
霍松林 (《元曲鉴赏辞典》,第235页)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 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 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 “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 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 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 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曹操
寻人启事
他是谁呢?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 后果最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失败最惨的一战是赤壁之战,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建 功 立 业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掌握生字 `字义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以:连词,来。
何:副词,多
么。
之:结构助
词,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
其:代词,指大
海。
至:极点。
以:介词,用。
【语言品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2.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 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套曲”)。
马致远仕途不如意,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 久即跳出宦海,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 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 他对国家的哀伤连接在一起。作者倾注笔端,用 心苦吟,写出许多“叹世”之作。《天净沙 秋 思》就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凄婉的曲子。
写了哪九种景物?渲 染了哪两种不同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观
沧 海
曹 操
背景简介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 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 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 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 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 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PPT)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 结
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基 观 ”字展开,采用了 调是 苍凉慷慨 ,以“ 动静 结合、 虚实 结合的写法,诗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 写出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怀。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文学常识: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 严格。 常见的类型:五律、七律
江南春早游子的思乡愁绪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读读尾联,诗人为什么突 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这一联抒发了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
思乡愁绪
(乡书、归雁)
品析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 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做简要赏析。
用“生”“入”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更有情趣;蕴 含着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 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文学常识:律诗各联名称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 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
对偶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二、四、六句要押韵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
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个。他和 元稹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其诗歌形象鲜明, 语言通俗,内容清新。代表作有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忆江南》等。
背景介绍
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
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
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
实 动 静态
15.古代诗歌四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导读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 2.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初春的钱 塘湖美景? 3.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哪些 词语表现出来的?
雁足传书
趣闻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 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 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 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 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 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 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这是 上古神话留给我们的想象。
找出文中暗示早 春景色的词语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神 龟 虽 寿 , 犹 有 竟 时 。
王湾
次 北 固 山 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背诵并默写全诗。
解题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 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 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 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 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如本课的 《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本课 的《 》和《 》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有八句可分为四联: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中间 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绝句,有四句,一般认为是截取了律诗的中间两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 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1、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读的这四首古诗的感 情特点吗? 2、请恰当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优美的语言, 把这首元曲改写成现代文。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 马 。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动
观 沧 海
静 动
——想像,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开阔宏大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静
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15 古诗四首(共35张PPT)
探意
4.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悲伤之 情的?
意象,简单的说就是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某种情 感的事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天涯
5.请同学们分析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透过这些意象就可以体会游子的悲伤之情?
“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凄凉的 氛围。
古道,在古诗词中也往往表达冷落荒凉的意思。 如“邯郸古道伤行客。”
划
天净沙·秋思
分
马致远
节
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寻情
1、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呢? 悲伤,愁苦……
2、请同学找出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出作者悲 伤心情的一句话。 断肠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 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zxxkw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
人目不暇接。 “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
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 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
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向东。
以: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临:登临。 竦:高高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洪: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之:助词,无实意。
互文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幸运。 甚:表程度深。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朗读
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并 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 音。
jié
dà n
观沧海
sǒng zhì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 二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 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 古传颂的名篇。
(尾联)绿杨里阴 白沙之堤——抒真情
具体欣赏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 云脚/低。 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 么说“云脚低”?
“
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
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 “处处”,“家家”?为什么“争暖树”? 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 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 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 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小组讨论 高效展示
钱塘湖/春行
首联
白居易
颔联
颈联 尾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合作探究,你说我说:
4.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 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 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湖边-湖东)
探行踪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白沙堤 抓特点 知情感
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 愉快、喜悦 、惊奇、惬意
早春景象
早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燕、乱花、浅草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
景物 现象
★
梳理
(首联)寺北亭西 水平云低——点游踪
(颔联)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绘春景
钱塘湖春行
(颈联)乱花迷眼 浅草没蹄
由衷喜 悦 无比热 爱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得 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 赏析。
1、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 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他看到了哪些景,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 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
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
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
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
《观沧海》朗读
★ 听录音,读准字音,感受
诗人的雄伟气魄。
幸甚至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品味探究苑 《观沧海》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诗中的意象
海岛 日 秋风 洪波 星辰
草木 月
★
总结梳理
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海水:水河澹澹
树木丛生
山岛
观沧海
海的宏伟(实景)
百草丰茂
海波:洪波涌起
日月出其中
海的气概(虚景)
星汉出其里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 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 乐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更 加强烈。
1.自由朗读, 结合前面几首诗的 朗读,融入自己的 感情朗读,小组推 荐同学展示。 要求: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融入感 情,上台表演。
古代诗歌四首
魏园华 罗一中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 方法。 2、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3、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 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
指大海,如“沧海横 流,方显英雄本色”。
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字 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 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 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 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
不可以换,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莺和燕都富 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了春天 的来临。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 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 能显现出一种春的活力,就会引起人们一种 乍见的喜悦。
思
考
1、《钱塘湖春行》中哪句 诗说明诗人已陶醉于美好 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的?诗人最喜 爱的是什么?
(尾联)思家乡:传乡书,望归雁
你说我说: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 直接抒情? 3、诗中有一句诗揭示时序交替的生活 哲理你能找出来吗? 4、为什么作者会起思乡之情?
小结: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 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 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 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 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 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 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题目) (曲牌名)
[元]马致远
体裁:散曲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 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他与关汉卿、王实甫、 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 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其风 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 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流畅自然。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 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 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 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 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 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 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 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 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 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 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 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 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 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 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 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 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 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 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 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钱塘湖春行》朗诵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 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 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 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 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 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 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 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 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 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 其诗如见其人。 •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 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 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 乐府。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 “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 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 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 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