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太原市2015一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十三世纪下半叶到十四世纪初出现的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是一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物。

外人灵魂的高责性以及人类道德的尊严性,这是但丁通过他的主要作品《神曲》而揭示出来的一个基本主题。

他把自己对于人的崇高价值所特的严肃、深刻的观念揉于雄丽、奇崛的文学怒象力之中,构筑了地狱、练狱和天堂这三种境界.贯穿这三境界之旅程的,是人们犯下的过错和铸成的罪恶,是人类的一种痛切、深邃的忏悔意识和反省精神,是人类对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的热烈向往和追求.但丁之所以历尽艰难险阻,从阴森可怖、怪兽出没的地狱,愁惨凄冷、忧郁沉重的炼狱,到风光明丽、充满喜悦的天堂,追求的正是自己作为人所应当具有的那种个性人格和灵魂的高贵以及道德的卑严.在这一人生的追求中体现出一位有着高度人格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怒家所具有的深刻的忏悔意识、批判精神和进取意志。

这种精神特质在欧洲文学中通过但丁的笔第一次以如此宏伟的史诗般的文学体裁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称之为但丁精神.但丁精神,其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

人类物质进步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清算社会历史的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墓本原因.率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的进步。

法国的卢梭、德国的歌德、俄国的陀思妥邓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都是在继承但丁精神遗产的基础上出现的富于昨凡创造力和深刻自省意识的思想家、作家。

只要人不返回到兽的地步,只要人类的天良不泯灭,只要人类向前发展,那么但丁精神必定伴随人类的进步而青春长在。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

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

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

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月模块诊断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月模块诊断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9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

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

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

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

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

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

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

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青岛一中2013级阶段性检测语试题命题人:袁春丽审核人:刘敏201.10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分。

考试时间10分钟。

注意事项:1.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

2.第Ⅰ卷共6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共6页,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写在答题纸上。

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试卷卷面分分,如不规范,分等级(、3、1分)扣除。

第Ⅰ卷(36分)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殒身/功勋针灸/内疚逮捕/怠工谙熟/万马齐喑B 隽秀/隽永场合/场院转载/下载行伍/道行很深胴体/恫吓症结/症状勾当/勾销靓女/靓妆丽服D憔悴/淬火着陆/着迷慰藉/狼藉攻讦/宵衣旰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合金钢钻一筹莫展要言不烦B.博弈挖墙脚不可名状额首称庆.熨帖暴发力甘拜下风优哉游哉D.影碟舶品再接再厉美轮美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____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革命物。

③近,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的同时,愈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

A 侵吞搜集品行B 鲸吞收集品行鲸吞收集品性 D 侵吞搜集品性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B.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大附中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我原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一棵青桐,一棵古槐。

斯人远去,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特地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诞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此树下,这桐树就特殊茂密,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行言,项羽在此树下诞生盖有天意。

梧桐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③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战火多数,文物留存极少,而其故里始终未被遗忘,直到现在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

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无敌、拔山扛鼎、分我杯羹……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多条,项羽一人就占百条。

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

后人多观赏他的武功,倒忽视了他的文化贡献。

④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刚烈坚毅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攸关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

他身上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

⑤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宠爱他的英勇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宠爱关羽的忠义一样。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最新高三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最新高三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英语试卷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英语试卷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块诊断(11月19日)英语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Speed-reading is a necessary skill in the Internet age.We skim over articles, e-mails and Wechat to try to grasp key words and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a certain text.Surrounded with information from our electronic device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cope if we read word by word, line by line.But a new trend calls on people to unplug and enjoy reading slowly, listing benefits beyond the intelligent stimulation.A recent story fro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on a book club in Wellington, New Zealand, where members meet in a cafe and turn off their smart phones.They sink into cozy chairs and read in silence for an hour.Unlike traditional book clubs, the point of the slow reading club isn't exchanging ideas about a certain book, but to get away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ad in a quiet, relaxed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Journal, the Wellington book club is just one example of a movement started by book lovers who miss the old-fashioned way of reading before the Internet and smart phones.Slow readers, such as The Atlantic's Maura Kelly, say a regular reading habit sharpens themind, improves concentration, reduces stress levels and deepens the ability to sympathize. Another study published last year in Science showed that reading novels helpspeople understand others’ mental states and belief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building relationships.Yet technology has made us less attentive readers.Screenshave changed our reading patterns from the straight and left-to-right sequence to a wild skimming and skipping pattern as we hunt for important words and information. Reading text punctuated with links leads to weaker comprehension than reading plain text. The Internet may have made us stupider, says Patrick Kingsley from The Guardian.Because of the Internet, he says, we have become very good at collecting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ing news, but we are also gradually forgetting how to sit back, reflect, and relate all these facts to each other.Slow reading means a return to an uninterrupted, straight pattern, in a quiet environment free of distractions.Aim for 30 minutes a day, advises Kelly from The Atlantic.“You can squeeze in that half hour pretty easily if only during your free moments, you pick up a meaningful work of literature,” Kelly said.“Reach for your e-reader, if you like.Kindles make books like War and Peace less heavy, not less substantive, and also ensure you'll never lose your place.”1.The book club in Wellington mentioned in Paragraph 2 shows____________.A. the decline of electronic devices B.the new trend of slow reading C.the importance of exchanging ideas D.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lub readers 2.According to Patrick Kingsley, people are stupider partly becauseof_____________.A.a non-stop reading pattern B.the straight, left-to-right screen C.the lack of reflection D.a wide range of interesting news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low reading___________.A.cures the memory loss of elderly peopleB.promotes the current technology advancesC.provides people with a quiet environmentD.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4.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Benefit of Reading Clubs. B.Reading of the Internet Age.C.Return of Slow Reading. D.Influence of Speed ReadingBLumberjack ArtWhen people think of an artist, they probably do not imagine a lumberjack(伐木工人) cutting down trees with a chainsaw. Yet many lumberjacks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artists. Instead of patiently working on a large block of hard rock, however, lumberjack artists use chainsaws to carve their masterpieces from wood.Wooden sculptures(雕塑) created with chainsaws are perfect examples of folk art. Everyday tools are used to create art that focuses on subjects found in nature, such as bears or other forest animals. Not all lumberjacks are artists, but some chainsaw artists have been lumberjacks.A lumberjack who is also an artist might cut down a tree during a workday. If the stump, the bottom of the tree, is a good size, the artist might be motivated to sculpt the stump into the shape of a forest animal. The chainsaw artist might also carve other large blocks of wood. Sometimes a homeowner might cut down a tree in the yard and then hire a chainsaw artist to create an outdoor sculpture from the stump. So, this art owes its origins to everyday tasks and nature.The origins of chainsaw art may be humble(不起眼的), but the practice has expanded well beyond turning a stump into a sculpture. In some ways chainsaw artists are like traditional woodcarvers. One artist said that using chainsaws was simply more practical. This person began his work as a traditional woodcarver—that is, he used hand tools to carve the wood into the shapes he wanted. To save time, he began using a chainsaw to remove some parts of the wooden block. This artist realized that the chainsaw not only cut down large pieces of wood quickly, but it also produced a distinctive and beautiful pattern on the wood. These patterns would not be seen in other pieces of art. Eventually, the artist began using the chainsaw for nearly all of his carvings.However unusual it may seem, chainsaw art is here to stay. The final test of success for any type of art is the enthusiasm and acceptance of the public. The conclusion is: people love watching chainsaw artists work, and people love the sculptures they create.5. What do we know about chainsaw artists?A. They are originally traditional lumberjacks.B. They introduce a new conceptof artists to people.C. They create masterpieces in woods and forests.D. They produce their sculptures while cutting down trees.6. Chainsaw art _____.A. is hard to be spread.B. is a kind of folk art.C. focuses on modern themes.D. needs time to be mastered.7.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Paragraph 4?A. The application of chainsaw in the lumberjack art.B. The experiences of a chainsaw artist.C. The procedure for creating a chainsaw sculpture.D. The origins of the lumberjack art.CIt was a dangerous period for Nancy when her own fortunes were concerned. She had to rely on freelance(自由撰稿) work for six months after Quality Weekly Magazine folded. The regular salary cheque had always seemed very small, but now it was like lost riches. She sent many articles to other magazines. Sometimes she struck it lucky and got a task. She once wrote a short article of a politician who appreciated her fair-minded approach and gave her some secret information. Her article was noticed by an editor in search of something sharp and fresh. And Nancy was getting a name for sharp comment. In this trade, she saw, you didn’t need so much to be up to date with things as ahead of them, lying in wait for circumstance, ready to jump.Then one day she walked into the offices of National Daily. It had taken her article and its editor had looked kindly upon her. Having handed over a piece on the latest educational theories she’d wri tten, she fell into conversation with a woman she had known before. She learned that one of the paper’s re gular columnists(专栏作家) had quitted the job. So Nancy made the necessary phone call to apply for the job.And then, the phone callcame. She’d have a weekly column with her photograph next to it. There would be a salary cheque, and perhaps fame and success to follow that. She realized that the job presented her with a wonderful opportunity.Later, when she was alone, Nancy thought that her appointment had probably been a piece of good fortune. However, she refused to allow the word “luck”. She must have got the job because she was good and experienced. What she never knew was that in fact the editor had been at the point of offering the column to another writer, Alex. When he was about to pick up the phone to call Alex, the colleague he most disliked walked into his office, and spoke with satisfac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closer association with this old friend of his. As soon as the colleague was out of the room, he reached for the phone, and rang Nancy.8.Why did Nancy spend a dangerous period?A.Because she lost the job in Quality Weekly Magazine.B.Because she reported some secret information.C.Because her regular salary cheque was too small.D.Because freelance work was difficult to do.9.Nancy thought the secret of success as a journalist was toA.make positive commentsB.wait and grasp the chanceC.get along well with editorsD.keep up with the latest information10.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underlined part “this old friend of his” refers to _____.A. the colleagueB. the editorC. AlexD. Nancy11.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A. The new job presented Nancy with pressure.B. Working hard is the key to gaining popularity for a writer.C. Regular columnists are better than freelance writers.D. Nancy got the job in National Daily by chance.DRunning on EmptyFor almost a century, scientists have assumed, tiredness—or exhaustion—inathletes originates in the muscles(肌肉). Precise explanations have varied, but all have been based on the “Limitations Theory”. In other words, mus cles tire because they hit a physical limit: they either run out of fuel or oxygen or they drown in harmful by-products(副产品).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Timothy Noak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has examined this standard theory. Tiredness, he argues, is caused not by signals springing from overtaxed muscles, but is an emotional response which begins in the brain.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his new theory is that the brain paces the muscles to keep them well back from the edge of exhaustion. When the brain decides it’s time to quit, it creates unbearable muscle tiredness. This “Central Governor” theory remains controversial, but it does explain many puzzling aspect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A recent discovery that Noakes calls the “lactic acid paradox” made him start researching this area seriously. Lactic acid is a by-product of exercise, and the increase of it is often mentioned as a cause of tiredness. But when research subjects exercise in certain conditions created artificially, they become tired even though 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low. Nor has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ir blood fallen too low for them to keep going. Obviously, something else was making them tire before they hit either of these physiological limits.Noakes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with seven cyclists. It has long been known that during exercise, the body never uses 100% of the available muscle fibers(纤维). The amount used varies, but in some tasks such as this cycling test the body calls on about 30%. His team found that as tiredness set in,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in cyclist’s legs declined—even when they were making a great effort to cycle as fast as they could.To Noakes, this was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ld theory was wrong. “The cyclists may have felt co mpletely exhausted,” he says, “but their bodies actually had considerable reserves that they could theoretically tap by using a greater amount of the resting fibers.” This, he believes, is the proof that the brain is regulating the pace of the workout to hold the cyclists well back from the point of extremetiredness.1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upported by the "Limitations Theory"? A.Tiredness is caused by signals from brain.B.The body uses 100% of the muscle fibers in exercise.C.Athletes feel tired when they use up all their energy.D.Athletes become tired though 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low.A.muscle fibers control athletes' movements.B.mental processes control the symptoms of tiredness.C.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high in cycling test.D.different exercises use different amount of muscle fibers.A.the energy in human bodies can be.B.the oxygen content in blood may rise after sports.C.tiredness is a harmful by-product of exercise.D.lactic acid is produced in muscles during exercise.15. What is Paragraph 3 mainly about?A.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test.B.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C.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D. The puzzling evidence of a study.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1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古诗文阅读为主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题卡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题卡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学东渐”一词最初见于容闳1915年出版的英文传记中译本《西学东渐记》,后被用来泛指晚清以来现代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盛行的历史过程。

其外在形态就是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想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其内在标志就是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来源。

目睹洋务运动的逐渐破灭,严复、马建忠等有识之士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为求富强,抵御外辱,单有洋务是不够的,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放弃“西学源出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固有思想,认真学习导致西方各国富强兴盛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改变当时中国民力已弱、民智已卑、民德已薄的客观现实;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中国导向富强。

为此,马建忠在1894年发表了著名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以其多年出使法国、英国的经历告诉国人:自明朝海禁开放以来,来华的外国传教士早已将中国的经传典籍等译为拉丁、法、英等文字。

还在康熙年间,法国巴黎就开设了汉文馆,专门从事各种汉语著作的翻译。

进而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屡屡受欺于人,就在于闭关锁国,不通外文,对国外情况一无所知,处处受制于人。

力主效仿西欧各国,设立专门的翻译书院,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广泛翻译西方各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科学著作,以便知己知彼,学习西方各国之长,补己之短。

可以说,自李鸿章、张之洞等朝廷重臣主政洋务以来,虽然大兴洋务,效仿西方各国兴办船政、矿务、电邮、铁路、海军、学堂、译署等,但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洋务运动始终重在对西方各国具体军事工业技术的学习,而非孕育现代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科学与民主宪政思想,以致洋务运动始终在西方各国后面亦步亦趋。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政治试卷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模块诊断政治试卷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模块诊断思想政治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以必修1、2为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货币也有价格。

在国际上,汇率是货币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货币的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右图,Q表示美元的数量,P表示美元的价格(单位:人民币),S是美元的供给曲线,D是美元的需求曲线。

对图中由M1点至M2点产生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 美元贬值;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发美钞,导致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上升,美元对内贬值B.美元贬值;美国从中国增加进口,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美元对人民币贬值C. 美元升值;中国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消费,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D. 美元升值;美国对中国增加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上升,美元对人民币升值2. 值此中秋和国庆两节之际,各商家都借机搞活动促销。

特别是各家金店或百货商场的金饰品柜台再度成为国庆黄金周最热闹的地方。

如果P为价格,Q为需求量,正确反映材料的是3.右图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曲线变化趋势,与下表中对应正确的选项是4.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

“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①提高了商品的质量②是钱货两清的消费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 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国企改革拉开序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持股、相互融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共6分)中国人的精神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何以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语言。

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语言。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

原因就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

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力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

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

因为儿童就像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考试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①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②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

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

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

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

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

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③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④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选)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选)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1月(总第五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50分钟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

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1.B【解析】B项来源于文章第一段内容,文中写“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来源”,而B项却称“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夸大了事实。

2.B【解析】B项来源于文章第二段内容,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西方国家很快强于中国”是由于“明清两朝都有外国人从事汉语著作的翻译活动”,另外文中写“近代中国之所以屡屡受欺于人,就在于闭关锁国,不通外文,对国外情况一无所知,处处受制于人”,而不是由于“明清两朝都有外国人从事汉语著作的翻译活动”。

这属于强加因果。

3.D【解析】D项来源于文章第三段内容,文中写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等政治变革的失败的原因是“未能摆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权力制约”,并非“他们没有把‘西学’与‘中学’相结合”。

4.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

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

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5.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6.B(“全歼敌军”错误,原文是“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

)7.(1)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

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

(“及”、“累迁”、“参预”各1分,句意2分)(2)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严重”、“善”、“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王轨,太原祁地人,汉代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的大族。

父亲王光,少小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

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宇文泰对他很好。

王轨秉性正直,初入仕时事奉辅城公。

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

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

随从平定并州、邺城,因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位为郯国公。

当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时,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与陈军作战都失利,于是退守州城。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1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

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

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

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

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

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

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

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

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

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

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

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

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

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

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

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

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

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

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

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

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

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每题2分,翻译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

聚少习技击。

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

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

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

步卒惧,欲走。

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招谕已定,约三日。

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其帅欲他属,聚还报。

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

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

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张士诚入寇,击败之。

召领宿卫。

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

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

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

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

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

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

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

镇守平凉。

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

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

云南平,进取大理。

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

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

蛮地始定。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

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

还镇云南。

二十三年召还。

李善长败,语连聚。

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

邀:邀请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

再:第二次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驻扎D.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曩:以往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官名。

校,军事编制单位。

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

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

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

秦末始为官名。

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

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聚跟随太祖招纳定远张家堡民兵成功后,因改变主意率领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了民兵的将领,收编士兵三千人。

B.平定江东之后,攻占长兴,费聚受命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

C.洪武四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

后又攻取大理。

在做安陆侯吴复的副手时攻下关索岭及阿咱等寨。

D.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受李善长事牵连,最终获罪被处死。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4分,共8分)(1)聚少习技击。

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2)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1)朱熹《孟子集注》中“不能烛于几微,故必事理暴著,以至验于人之色,发于人之声,然后能警悟而通晓也”注解的句子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2)《古文观止》评《曹刿论战》时有“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的评语,文中得到曹刿肯定的“君德”是,,。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出打猎阵容豪壮的两句是,。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胜于“天上”的“人间”生活的一句是,。

(5)《游山西村》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分别从形、声两个角度写军营中夜与晓的两个典型场景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每题4分)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1894年,41岁的张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政治上大干一场时,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张謇不顾自身安危,向慈禧太后进言,应购洋炮、买军舰、练新军,进行备战,建议慈禧太后削减六十大寿庆典的银两,以资军用。

慈禧太后大怒,差点把他的“顶戴”给摘了。

国难当头,朝廷腐败,张謇认为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国家做点实事,而不是写一些策论文章。

于是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决定回家乡南通创办实业。

张謇常说,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而办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

这种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他兴办实业的过程中。

他敏锐地察觉到大清当时从国外进口最多的就是棉铁,仅这两项,每年2亿两白银,比什么赔款都厉害。

因此决定办纺织业来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

鉴于洋务运动以来大批贪官污吏从官办企业中聚敛私财,张謇又细致研究了欧美列强藏富于民的富国之策,他恳请两江总督张之洞让纱厂由原来的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营,采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并采用土地入股的方法来缓解建厂购地的资金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