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海洋民间信仰研究报告总结
海洋民间信仰研究报告总结海洋民间信仰研究报告总结引言:海洋民间信仰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进步,海洋民间信仰逐渐被现代科学所替代,然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一些沿海地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传统。
一、海洋民间信仰的起源与背景1.1 渔民文化与信仰的渊源海洋民间信仰是中国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民长年在海上生活,对海洋有着特殊的依赖和感悟。
渔民相信海中有众多神灵,他们掌管着海洋世界的安宁与井然,而且也能给予渔民丰收和良好的渔业环境。
渔民通过祭祀与祈祷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以求获得平安与顺利。
1.2 海洋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海洋民间信仰不仅与渔民的经济利益相关,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和信仰价值。
在这一信仰体系中,海洋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人与海洋相互依存。
信仰中的诸多仪式和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
通过各种信仰仪式和活动,渔民和当地居民试图与神灵建立起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从而获得海洋的庇佑。
二、海洋民间信仰的具体内容与展现形式2.1 海洋神灵的体系海洋民间信仰中,人们崇拜的神灵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位:东海龙王、南海大圣、北海太监和西海观音。
他们分别代表着东、南、北、西四个方向的海洋神灵,各自掌管着所辖海域的安全和丰收。
2.2 祭祀与仪式活动海洋民间信仰中的祭祀和仪式活动非常丰富多样。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渔民们都会组织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这被称为“海神节”。
在这一节日里,渔民们会亲自下海,祭拜海神,表达对海洋的感谢和敬意。
此外,渔民们还会在其他传统节日或重大航行时进行祭祀和仪式活动,以祈求海洋的保佑和神灵的庇护。
2.3 信仰的艺术表达形式海洋民间信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广泛流传,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表达。
其中,舞蹈、绘画、雕塑、民俗戏曲等被广泛运用于海洋信仰的传承和宣扬。
这些艺术形式既是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的表达,也是对海洋的深情寄托和赞美。
三、海洋民间信仰的现状与未来发展3.1 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海洋民间信仰在一些沿海地区逐渐减弱。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除了海龙王、观音、天后等海神外,东海诸岛还有各具特色、区域性很强的地方神。
这是海神体系中又一类型。
这种类型与上述不甚相同。
这是因为天后、观音和东海龙王,为东海渔民一致公认和共同信仰的东海大神,而地方性的海神信仰,在区域上有很大的限定性。
如陈十四娘娘,浙南海岛信仰盛行,但在浙北海岛却无影响。
如羊山大帝,信仰仅局限于浙北海岛。
其次,地方海神信仰的形成有个明显特征,且口他们的身世和灵迹不仅与特定的岛屿有着历史上的联系,而其信仰的流传区域即为神灵的诞生地。
他们的职责主要在海上,或传言在风急浪险之夜为渔民保驾护航,或是在风暴突袭之时救渔民于危难之中,其功能类似渔民的护岛神或护海神。
虽说,东海诸岛从南到北,纵横千里,海域广阔,岛屿林立,地方海神种类繁多,但梳理一下,大致归纳为四种。
一种是圣人神。
即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清官、名吏等死后成神的,如羊山大帝。
一种是英雄神,如戚继光、杨府神。
一种是传说神,如陈靖姑、海宁公、氽来菩萨。
另外一种是渔民神,如青滨庙子湖的龙裤菩萨。
现择其地位显要者作一简述:(一)羊山大帝。
作为地方海神,羊山大帝在嵊泗列岛和江苏沿海渔民中颇有威望。
昔日小洋岛上建有羊山大帝庙,“气象巍峨,为各岛冠”。
所谓“规模宏大,甲于江南”①,“香火鼎盛,四时不绝”。
大帝的神像为一木刻漕官像。
殿中匾额除“羊山大帝”外,另有“山海庆安”、“忠武侯王” 两块,为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所题。
至于羊山大帝的来历,据庙中匾记所叙云:“大帝李讳,名江南。
崇明人(又说江阴人)。
进士出身,历任梁陈两朝粮官,官至运粮正史。
生于梁大同十一年(545)六月廿九。
卒于陈祯明二年(588),终年四十三岁。
” 关于李讳为什么成为羊山大帝,自有一番缘由。
据传,陈末隋初,运河未开,南方漕米经海路运至陈都建康(今南京),小洋岛是必经之路。
“陈祯明二年,小洋闹饥荒,刚巧漕官李讳运粮避风至此,值山民食罄,尽发粮赈之”②。
海神信仰,三月疯妈祖台湾最大的信仰你可知?
海神信仰,三月疯妈祖台湾最大的信仰你可知?妈祖,海神信仰——作为渔业的守护神,以中国沿海地区福建为中心折向世界。
也是台湾特别信奉的道教神明之一。
又称天妃娘娘、天上圣母、妈祖菩萨等尊号。
早期妈祖庙农历3月23日是妈祖诞辰,相传妈祖本名林默(因出生后不哭不闹,故取名为默,小名默娘),于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诞生在福建路莆田县湄洲岛东螺村。(路是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当于明、清的省,福建路之范围大致为今福建省。湄洲祖庙升天古迹湄洲祖庙最初妈祖庙自北宋后林默开始神格化,被尊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
妈祖像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台湾大甲妈祖绕境盛况台湾有许多从福建南部移居来的开拓民。
这些先民带来了家乡妈祖信仰。
作为四周环海的台湾,妈祖受到广泛的尊崇和推广,最终成为岛内最受欢迎的神明之一。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生日,每年台湾全境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称为“三月疯妈祖”。
最具代表性莫过于大甲妈祖绕境。
长达九天八夜的大甲妈出巡绕境,以徒步方式走完大半个台湾岛,也是全台湾最盛大的绕境活动。
大甲妈绕境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路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
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宁波港口文化
后戏台的建筑模式与前戏台完全相同,唯 有戏台的布置上略有不同:后戏台的两个 侧门,一曰“入相”,一曰“出将”,居 中的内匾是“古今瞬息”,其下树立着一 张巨大的京剧脸谱,侧门的旁边还陈列着 一排斧钺刀戬,看起来煞有介事。仿佛只 等开场的锣声一响,各色人等便会粉墨登 场,演绎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后戏台 的外匾题曰“作如是观”,更是耐人寻味。 后戏台的两侧厢房和后殿,大模大样地摆 放着陈列厅的牌子,但其内唱的依旧是空 城计。在第六陈列厅里,胡乱地堆放着一 些木料,一尊石羊跪卧于一隅,神情严肃, 若有所思。
黄坤明在致辞中表示,宁波是我国重要的对
外通商口岸,是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
开放以来,宁波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
下,秉承港口文化“开放、包容”的个性,铸就
“自强不息、诚实创新”的品质,实现了宁波的
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开放的一个缩影。
宁波的城市发展史就是港口文化发展史。宁波举
办首届国际港口文化节,总结回顾港口建设的历
程和经验,交流探讨港口文化发展的成就与未来,
对于深入实施“港航强省”战略,加快文化大省
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余红艺介绍,改革开放30年以来, 宁波和宁波港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 的业绩,目前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 口城市目标大踏步迈进。今年正逢 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宁波全面实 施计划单列20周年,举办首届中国 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有着特殊的意 义,通过举办富有“文化内涵、港 口特征、国际元素”的系列活动, 将进一步促进宁波与国际优秀港口 的融合,推动港口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有力地推进“以港兴市、以市 促港”战略的全面实施,加快“文 化大市”建设步伐。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规模宏 大,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 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 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 殿、前后厢房等建筑。建筑 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 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 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 天后宫内建有前后分别为祭 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 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从中日两国习俗透视海神信仰
如“ 吴越 同舟 ” 所说 , 吴 和 越 本来 就 是 邻 国 , 在 春
的位 置 。而在 海 洋 文化 中 唱重 头戏 的海 神信 仰 也 折 秋末 期 , 吴 被越 所 灭 。吴 人 因此 散 往 各 处 , 有 一 部 分 射 到 了 中 国 的 民俗 和 习俗 文 化 中 , 日本 作 为 海 岛 国 就逃 到 了海 外 。但 是 , 越 国很 快 灭 亡 , 不 少 越 人 也 逃
施 敏 洁
( 浙江万里学 院 外语学 院,浙江 宁波 3 1 5 1 0 0 )
[ 摘
要 ]所谓 海神 , 是指人类在 向海 洋发展 与开拓 、 利 用的过程 中对异 己力量的 崇拜 , 也就是 对超 自然与超社 会 力量
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 , 是人们在 海洋活动 中所产生的对神 灵的信仰现 象。而海神 信仰作 为海 洋文化 的一部 分, 在中
家, 其 生活 习俗 中早 已渗 透 了包 括海 神 信 仰在 内 的海 亡 海外 。于是可 以推 断 , 吴越 人 通过 朝 鲜 半 岛 去往 了 洋 文化 各元 素 。因 此 , 本文将通过列举断发纹 身、 赛 日本列岛。据《 魏志倭人传》 载, 当时的 E l 本人被称为 龙舟 、 禁 忌 等 几 个 典 型例 子 , 阐 明 习俗 是 海 神 信 仰 的 “ 倭人” 。“ 倭” 的 意思 是 身 体 活 动 十 分 柔 软 , 个 子 低
日文化 , 或者说 中 日民俗 文化 中占据 着重要位置。断发纹 身、 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 , 就可以 阐明 习俗是海神信 仰的现 实
的、 实体的反 映, 也体现 了 日本对 中国文化在 习俗和 海神 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 【 关键词 ]习俗 ; 海神信仰 ; 龙神 ; 禁忌 [ 中图分类号 ]G O 3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5 8 2 3 ( 2 0 1 3 ) 0 4 - 0 0 2 6 - 0 3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1— 1 6
舟山群岛的四大海神
舟山群岛的四大海神舟山群岛的民间海神信仰是与海洋渔业生产、渔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俗神信仰,因渔业而丰富,因渔民而兴盛,成为海岛居民共同的心理依托。
长期以来,舟山群岛形成了东海龙王、南海观音、天后妈祖、泗州大圣等具有普遍影响的四大海神。
学界通常认为东海渔民的海神信仰是东海龙王、南海观音、天后妈祖,实际上,泗州大圣也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一位海神。
一、东海龙王龙是“四灵”之首——《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在中国沿海,“海龙王”是民间信仰中最为普遍的海神,也叫“龙王爷”。
东海龙王居于东方尊位,为四海龙王之首,名曰“敖广”。
舟山群岛地处东海大洋,于是“东海龙王”便自然成了舟山渔民们的海神,建有专门供奉龙王的庙宇,有的叫“护龙宫”,有的叫“龙王宫”或“龙王殿”。
东海龙王信仰充斥于舟山渔民的日常生活:捕鱼丰收,是海龙王的保佑;渔船遭灾,是海龙王的祸祟;着装时,“渔民穿龙裤”;造船时,“造船定龙筋”;航行时,“船上扯龙旗”。
嵊泗有双龙石、黄龙岛、五龙乡、龙蛋岩、龙舌坑等一大批物名、地名,岛上还流传着“敖广登基”、“龙王嫁女”故事和传说。
《东海龙的传说》选辑的三十篇龙王故事全部是舟山群岛民间的传说!最早的舟山龙王庙可以追溯到《五礼通考》所说的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建于“明州定海县”的“东海之神”庙,也叫“东海之祠”,而且,南宋由于偏安一隅,“……累加崇奉皆在明州”,就是说,南宋初年朝廷即以定海的神庙为海龙王的主要祈祀之所。
我们将海龙王列为第一个海神,是因为在观音作为海神信仰形成之前,海龙王是舟山渔民们心目中的第一海神。
“民国以后舟山的海龙王信仰大大削弱,代之而起的是信仰南海观音,并逐渐超过海龙王信仰。
”(金涛)(泗礁岛上基湖沙滩礁石美景相传是鼠王在为东海龙王守卫东海大门,资料照片)二、南海观音东晋时观音信仰就在舟山群岛流布:“早在晋朝天福年间,舟山本岛上就建有‘祖印寺’,供奉观音。
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海神祭祀仪式研究
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海神祭祀仪式研究作者:彭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2期摘; 要:我国海域广阔,资源丰富,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增添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以海为生,海洋在给予他们丰厚食物的同时,也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
少数民族的海神信仰和祭祀仪式构成了我国海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以在广西沿海地区生活的京族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少数民族海神信仰历史演变,海神祭祀仪式的文化价值等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对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的海神信仰与海神祭祀仪式的特点做出系统分析,进而探究出少数民族海神祭祀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海神崇拜;祭祀仪式;民间信仰作者简介:彭冰(1994-),女,广东汕头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21、绪论1.1; 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的海上生存风险众所周知,中国的陆地面积辽阔,大陆农耕文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海洋资源、地理环境也具有相当的优越。
世代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感知到海洋的馈赠,发展起了渔业文化。
可是中远洋渔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在渔民们享受海洋丰厚的馈赠的同时,也不免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的亲人也遭受着生离死别的悲痛。
风暴巨浪,台风海啸,雾霾冰山……大海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危险在挑战着渔民。
1.2 民间海神信仰的诞生与演化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在这种长期朝不保夕,险象环生的捕捞生活中,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愿望寄托于海神,通过举行海神祭祀仪式,以一颗虔诚真挚的心灵向海神祈求丰收成果和平安归来等心愿。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海神文化别具民族色彩,常年居住在海边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具有浓厚的海洋信仰。
略论古代浙东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的海神化
关键词:古代;浙东沿海;观音信仰;海神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具特色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沿海居民面对充满风险的海 洋生活环境的一种内在精神寄托,也是人们各种 海洋观念与意识的外在表现。透过海神信仰,我 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海洋 文化的活动形态与特点。浙东沿海素为海神信仰 十分活跃的区域,尤其是唐宋以降,随着海洋开发 的不断拓展,海神崇拜之风聿盛,逐渐形成了多样 化的海神体系。在数量众多、形态不一的海神中, 除了神祇化的历史人物、地方精英和人格化的自 然神外,还有不少来源于宗教神灵。观音由普通 的佛教菩萨转变为区域性的海洋主神,便是这方 面的典型例子。有关浙东沿海传统海神信仰的一 般情 况,学 界 已 有 不 少 讨 论。① 本 文 试 在 此 基 础 上,就观音信仰的海神化问题作一番专题考察与 分析。
比较民俗学视野下的浙江水信仰文化
比较民俗学视野下的浙江水信仰文化作者:李静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2期摘 ; 要:从比较民俗学的角度,考察浙江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影响,不仅事关浙江水文化的人文生态和价值内涵的重构与评价,更是关乎浙江传统文化和精神重建的重要课题。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深化国内对浙江水文化的传承发展,还能够发挥水文化的独特价值,树立地域文化育人的理念。
水神信仰,是民俗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学特征。
在浙江地区及日本,为了祈求水神的护佑和恩泽,引发了人们特殊的文化心理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比较民俗学 ; 水信仰文化 ; 水的文化内涵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关于中日水信仰的研究,在国内,张爱萍(2009)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主要围绕两国的水神信仰对中日水神神话进行比较,得出了中日水神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吕大吉、何耀华的《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1999),系统介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其中有对南方少数民族水神祭祀的描述和说明。
孙丽珍的《浙江五水文化论》(2015)从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浙江五水文化的价值内涵及人文生态意义。
涂师平的《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论述了作为地域特色文化的宁波水神文化的发展演变及特征。
在日本,对水信仰、水崇拜、水神祭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1)若水信仰。
即着眼于水的循环再生功能。
(2)神婚神话。
多数为处女怀胎神话、神婚场所大都为水边等,考察了水的生产功能。
(3)以水拔禊。
即用水来增强因冬季而减弱的“灵”的活力。
(4)求雨止雨信仰。
(5)水的净化功能。
即用水洗清罪过、击退恶灵、疾病及一切不吉之事。
以上几类研究中,代表性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辰巳和弘《聖なる水の祀りと古代王権ー天白磐座遺跡》(2006)。
作者通过对静冈县引佐町井伊谷地区的遗迹考古调查,得出了古代日本人将水源丰富之处作为神灵降临磐座的场所的研究结论。
论妈祖信仰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作用
【民间故事】海神妈祖简介
【民间故事】海神妈祖简介
【民间故事】海神妈祖简介
【民间故事】海神妈祖简介
海神妈祖简介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
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
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
关于南海神信仰发展的探析——基于文字记载的研究
文化学研究关于南海神信仰发展的探析——基于文字记载的研究张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基于中国古代文字记载,本文探讨、分析南海神信仰发展的整体趋势。
先秦时期,南海神是地处南方的海神;汉朝时,南海神政治意味上升,成为官方祭祀的四海神之一;两宋时期,南海神官方信仰达到鼎盛,民间传说也不断丰富,内容多元;明清以来,南海神诞通过波罗诞民俗的方式继续发展,保留至今。
南海神信仰从最早的官府祭拜演变为如今的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扎根发展,形成了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活动#关键词:南海神文字记载信仰发展南海神是中国四大海神之一,四海神祠中仅有南海神庙保存至今。
南海神从官方祭坛上的海洋神灵演变成现今“波罗诞”民俗活动中的载体,其走向民间的发展不仅为其信仰文化提供了生命力,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古代文字记载,探讨南海神信仰发展的整体趋势。
―、先秦至唐中期在先秦至唐中期先民与海洋的交流中,南海神信仰初步发展,此时的文字记载多为介绍南海神和海神祭祀的内容。
《海经》为中国古代早期地理神话书,其中对四海神的记载有的%《海经•大南'载:“南海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有神名曰——南方曰,曰民——南风。
”©血一理-有明确提南海神,只是描述了南海中的神灵形象。
&'中有四海神的介绍:“南海之神曰,海之神曰。
北海之神曰,海之神曰收。
”®:”一⑷从这两段文字记载中,先秦时期古籍中南海神的记载仅为的南海神介绍,多%时,在官方中,记载南海神信仰的文字有,多的是记载时祭祀的内容%《.祀'中了五岳四渎的具体祭祀地点®(35-36)o《.祭祀志》中记载了郊祭和内,曰:“之,南,祭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
侏明》,《云翘》之+”$*5)南时期,了祀海神,还为四海神祀#叫时,&》《'载:“皇十四年,南海于南海镇南,近海立祠。
四渎、吴山,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5&-南海神庙的初创,是初平天下后,祈求四海边疆安宁和认统治区域的一种表现,推动南海神信仰走向官方祭坛上有奠基作用。
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收稿日期:2015-09-03作者简介:涂师平(1967—),男,江西宜春人,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宣传教育。
第32卷第1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2No.12016年2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16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涂师平(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浙江杭州311215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摘要: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
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
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中图分类号:K9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14—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05水神崇拜是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信仰,属于水文化范畴。
水神崇拜是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有固定的、至高无上的神仙谱系,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伦理的、哲学的体系,但却往往会对地域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
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将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视为水神来崇拜,同时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吸纳外来文化的水神。
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一、宁波水神崇拜文化发展演变水是生活之源,宁波先民逐水而居,逐步由小水迈向大水,城市也经历了一个由河姆渡渡口边的原始社会部落、小溪镇溪口边的古县城、三江口边的古州城,到如今国际港口边六区鼎立的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
关于海神妈祖的神话故事
关于海神妈祖的神话故事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第一女海神。
她是五代闽王都巡检史林愿的小女儿,名叫林默。
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天妃"海神妈祖的神话.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五代的时候,在福建湄州,有一户世代从事海上经商的林家。
这年,林家的老爷刚刚去世,从此出海的任务落在儿子林愿的身上。
但是林愿第一次出海就极为不顺。
原来,在这里,做生意没有官司府的保护是寸步难行的。
林愿也这才弄懂他父亲在世时非得买个巡检史的真正原因。
林愿也学他父亲的样,花了很大一部分的家产买了一个方便经商的巡检史。
于是林愿一下就由一个布衣摇身变成了官老爷。
他不仅可以收过往般只的税,而且自家不必征税,所以自从林愿做官之后,林府在海上的生意就很快就红火起来,林家也就变得相当富有了。
后来,林愿取了一个名叫小华的妇女为妻。
小华没几年就为林家生下了四个儿子,但是不知什么样原因,这四个儿子看上去一点都不出众,体格也很羸弱。
林家怕将来自家香火不旺,就陪着妻子到普陀山去还愿,请求观世音菩萨再赐一子。
其实林家一直就十分信奉观世音菩萨,从小华的婆婆到小华都是这样。
观世音菩萨早就知道林家好道乐施,为官清廉,慈悲为怀,并且不远千里来普陀山还愿。
随即就对身边的徒儿龙女说:"龙儿,后日你就投胎到林家,以了结这个缘分,你去了之后,到时也可收伏海上妖魔,替天行道!"龙女听了,极为不解地问道:"可是师傅,林家求的是儿子呀!""这是天意,你不要再问,快些下凡去吧!"观世音菩萨不紧不慢的说。
龙女知道不便再问,就投胎到林家去了。
再说,林愿夫妇从普陀山还愿意回来,不几天就怀上了身孕。
到来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午时时分。
青天白日,一声巨响。
只见林家前后,红光闪闪,林府周围的街头都清香扑鼻。
林家就产下了一千金。
虽然生的是一个女孩,但毕竟是观世音菩萨显圣,林家一家上下都十分欢喜。
大陆文明中的海神文化:沿海的海神妈祖传说是什么
每种文化都传承乐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妈祖文化是独特的海洋文化的代表,而且妈祖文化在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上给我国古代甚至现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海神妈祖及其部下保护着海上渔民的平安。
自古人们都认为妈祖是他们的守护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信仰。
海边的人们信仰妈祖,把她当作不可冒犯的神明。
因此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统治者都会册封妈祖,因此妈祖又被称为天后或者天妃娘娘。
这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妈祖有着绝对的信仰,所以更利于统治者巩固其统治。
相传,施琅收复台湾时遇到干旱,也是得益于妈祖的帮助,妈祖施法使得天降大雨,帮助施琅度过危机,最终成功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
妈祖文化也影响着经济发展。
在以前只有海上交通贸易的时候,安全航行是最重要的。
海上气候变幻莫测,经常会突然遇到暴风骤雨,这就加大了航行难度。
而妈祖保护海上船只安全,间接的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发展繁荣起来,贸易一发展,海边港口城市也发展了,经济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
而且接触了外来的事物,也促进了本国的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
妈祖文化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祭典活动,祭典流程纷繁复杂,但是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中。
人们在妈祖生辰那天禁捕、进香祭拜、游神、表演等等,仪式非常隆重,祈福上香的人非常多,可见妈祖文化的巨大魅力。
妈祖是民间神话人物,历经千年的流传,现在已经是我国沿海一带独特的海洋文化了。
有关于妈祖的故事,也被现代人拍摄成为电视剧或电影,或者编写成小说或制作成动漫,以致于妈祖的故事不仅仅作为沿海地带的特有文化,而且被大众熟知。
关于妈祖的故事也有很多。
妈祖故事其一是妈祖救父寻兄。
妈祖生活在海边,全家靠打渔为生。
一天妈祖的父亲和哥哥出去捕鱼,一开始天气很好,突然海上狂风大作,巨浪骇人,船都被毁坏了。
妈祖在家感受到了海上的突然变化,并且知道哥哥死了,父亲情况十分危险,于是赶紧乘船去往哥哥出事的地方,救回了父亲,找回了哥哥的尸体。
宁波十大传说故事
宁波十大传说故事风景必须有其内在的占有物才能赖以构成和产生实际的意义。
如果我们只能徘徊于视听所经验的世界,这个空间便不是丰满的,它可能类似于在大片宽银幕上的云蒸霞蔚或超逼真、超立体和超环绕的平面空间而已,我们的思想不能迈向更深、更远和更高的维度。
孔子说,“尽美矣,也尽善也” ,宁波血肉丰富、虚实相生的至善的传说故事,丰富了宁波这道至美的山水风景,营造了浓厚的传奇性、扑朔的迷离性,表现了宁波的特色与神韵。
而在我们眼里,把民间的传说与故事理解为在“国家”与“民间”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国家的或精英的“话语” 背后,百姓日常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空间观念和地域认同意识,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漫长的流变史上,幻变成为绚丽缤纷的具有视觉效应的一条色带,它有可能重新解释宁波的社会历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色彩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我们用色彩来表述宁波的绚丽缤纷的故事世界,十大故事传说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部分,是宁波非物质遗产的立体色标重要一环。
一、梁祝传说这是人世间最纯最美的爱情故事,每当姚江岸边春日繁花盛开、彩蝶翩跹之时,总让人怀想起这段让人嗟叹不已的往事。
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来捍卫对自由与解放追求的信念,情感上升到宗教或者说是哲学的程度,其感染力远远超出同类型的一般民间传说。
有关梁祝的音乐与戏剧作品非常多,对当地老百姓影响最大的俞丽娜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都数老百姓都能唱上一段《十八里相送》。
故事色彩:彩色二、天封塔与斩妖的传说这是宁波建城有关的故事。
在《天封塔、永丰库、庆安会馆及其它》一文中叙述到唐时镇海招宝山的一条鲨鱼精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宁波城的故事,民间老石匠在四明山上采得的一颗宝石帮助下,杀死了此妖。
而天封塔是为保存这颗宝珠并镇甬江蛟龙所用,因为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峰”年间,故称此塔为天封塔。
谁有中国的「海神」之称
谁有中国的「海神」之称谁有中国的「海神」之称天后宫供奉的妈祖娘娘是华人世界公认的海神。
但在江苏南黄海边的渔心中,海神天后却是位土生土长的渔家妇女。
在江苏南黄海边上曾有位姓褚的渔妇,随老伴儿出海打鱼数十载。
春往秋来,学会观天识云,欲有刮风下雨、降霜落雪之类天气反常之象,她就呼唤一起出海的渔船,聚集靠拢泊船海中,抛下大大小小的龙爪铁锚,顶风抗浪,不需返港,不误鱼汛。
渔们十分感激,尊称她为褚太太。
此事最终惹怒了巡海夜叉,扯断了龙爪锚链,顶翻渔船,褚太太落水身亡。
事后,出海渔船每当遇到风险,总觉得有位白发老太太暗中平息浪涌改厄化灾,隐显于烟波之中。
一次有位渔人在海滩上看到一条陷在泥沙中的敞蓬渔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盘膝背坐在黄板(船板)上。
他走过去一看是褚太太。
没等渔人开口,褚太太撑起龙头拐杖站起来说:“往后,下海人遇到什么苦难,只要喊我三声,就会平安消灾的。
”说罢,骑上大鲨鱼乘风破浪而去。
褚太太保佑打渔人出海平安,渔船上都供奉褚太太的神偶,香火陡然兴盛起来。
这件事传到城,皇帝觉得一个渔家妇人生生死死都能厚德载,加封褚太太为“天后娘娘”,一说叫“褚太尉”。
于是,南通到处有奉旨建造的“天后宫”或“天后庙”。
至今通州市李港乡有天后宫村,如东县北坎乡曾有“褚太太庙”。
南黄海渔信奉褚太太为天后,应该说此天后不是彼天后。
借用西方哲人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属于“个别历史现象的局部定性”。
此后,每年正月初九的高灯会,三月二十三前后的天后娘娘会,清明时节的开网节,五月初五的海洋会,龙王会,七月十五的渔蓝会,九月初九的水神会上,禇太太都是逐除纳吉胜会神坛上的主神。
水神:共工,北方水神,当初与颛顼争当北方天帝失败,共工发怒而撞倒了周山,使支撑苍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著大地的绳子断了。
天在西北方塌下来,因此日月星辰移向西北方;大地东南方沉下去,因此江河积水和尘埃全倾到东南方。
应龙,黄帝部下,跟随黄帝讨伐蚩尤,黄帝派遣应龙到冀州原野去抵御他。
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涂师平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16(032)001
【摘要】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
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
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涂师平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浙江杭州3112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4
【相关文献】
1.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J], 涂师平;
2.西江流域水神崇拜文化的生态根源——以蛙崇拜与蛇—龙母崇拜为例 [J], 申扶民
3.传统文化与近代自然科学——以晚清水神崇拜与水科学知识传播为例 [J], 袁博
4.新疆地域存在的蘑菇生殖崇拜文化现象探析 [J], 付轩
5.新疆地域存在的蘑菇生殖崇拜文化现象探析 [J], 付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王进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助理馆员徐建成宁波市文广局文博处副处长内容提要: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主要人物有鲍盖、黄晟、罗清宗、观音、妈祖、姜毛二神、如意娘娘等,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并且从唐宋时期来往于中日韩的“明州商团”、福建商帮对于明州港发展的重要影响、“甬东天后宫”庆安会馆的建设对于宁波帮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妈祖信仰对于宁波港历史地位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宁波信奉海神的主要情结和历史文脉,提出新的认知观点。
关键词:宁波海神信仰主要情结历史文脉重新认知自古以来,宁波老百姓既亲近大海又惧怕大海。
之所以亲近大海,是因为大海有盐、有渔、有贸易往来。
之所以惧怕大海,是因为大海中有不可预测的风暴海浪,甚至有追到城里岸上来的台风和海侵。
宁波人既通过提高造船术来勇敢迈向大海,又通过海神信仰来获取征服大海、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不过,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不止妈祖一个,只是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
个中原因,值得研究。
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提出一些观点,抛砖引玉,以求学者专家指正。
一、宁波民间信仰的主要海神人物(一)鲍盖。
古代,宁波城内15座庙宇中供奉的神是鲍盖菩萨,如灵应庙、显济庙、灵威庙、祥应庙、灵显庙等。
鄞县邱隘、五乡、宝幢、东钱湖、下应以及大嵩、云龙一带50座庙宇中供奉的神也是鲍盖菩萨;鲍盖为什么被受宁波百姓如此敬重?他是何许人也?鲍盖(267-316),后汉鄮邑人,永兴三年(306),任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
鲍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除暴安良,保境安宁,深受老百姓爱戴。
建兴四年(316),天闹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食树皮度日。
正当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船队在海上遇风浪,驶入鹿江暂避(今高钱),见途饿殍遍野,群众跪地求救。
见此情景,鲍盖悲感交织,泪水纵横,毅然将所押粮食赈济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尽,卒后百姓将其从鹿江上捞起来,葬于高钱下王鹿山。
附近百姓为感其恩德,表彰英灵,鄞东鄞西一带纷纷立庙祀之。
相传,梁大通年间(527—529),有一个五台山和尚叫(释)昙鸾,雁门人,当时他听说江南有个居士陶弘景,胸怀广博,知识宏赡,被受全国各地人的敬重与宗仰,天下方术之士为到他的门下求学而感到荣幸。
昙鸾决心到陶弘景那里求学,于是他到了梁,通报了自己姓名,说:“北国虏僧昙鸾,前来礼谒。
”并把来梁求学之事予以禀报。
昙鸾得以应允后,后在陶弘景舍下学习。
学成后返回途中行至鄮县浃江江边,正值江面风涌浪大,无法渡江。
听江边上人说,往江边的鲍盖神庙礼拜祈祷,可平此风浪。
否则要持续7天,7天后才能止息。
昙鸾无奈,便祈告庙神,说:“归途心切,如若我所请求的能实现,我将为你重造庙宇。
”他在庙内席地而卧时,朦胧中庙神鲍郎子现了形,告知昙鸾说:“如果你想渡江,明日早晨就行。
”在第二天一早昙鸾醒来,走到江边,江面上还是浪涛汹涌,但当昙鸾上了渡船,江面上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四明谈助》卷二十二中记载:“鲍盖薨后30年后为神,仍以匡时济世爱民为怀。
”南朝梁大通间(527—529),有奴贼名益,倡诱群盗,号“奴抄兵”,寇郡邑,官兵战而不胜。
越州刺史萧诋得鲍盖之助,将“奴抄”歼灭于余姚,舟胶于江,众陷于淖,溃溃如醉,官军悉缚之。
萧诋奏请梁武帝赐赠大祠宇。
《乾道图经》记载,唐圣历二年(699),(鄞)县令柳惠古迁祠于县,建明州鲍君永泰王庙。
宋崇宁二年(1103),工部尚书丰稷奏:明州鲍君永泰王庙额,犯哲宗皇帝陵名,乞改名“灵应”,俗称大庙(今海曙区镇明路郁家巷口)。
《延佑志》记载,宋以后,鲍盖封“忠嘉神圣惠济广灵王”。
明正统年间,郡守郑珞重新修缮大庙。
“岁以九月十五日郡邑致祭”。
(二)黄晟。
《四明谈助》卷四十二有一则《周生溺海蒙神佑》记载。
该“神佑”就是唐代明州刺史黄晟。
相传,清乾隆年间,宁波城内盐仓门附近周守备(周兆云)家里有一个儿子,叫周崇仁,精通医术。
中年时跟随官方海舶,访问台湾。
中途遇到飓风,海舶飘至吕宋。
吕宋国为清朝政府友好邻邦,接待了海舶上的人员衣食和居住。
周崇仁便在那里为吕宋国老百姓医治疾病。
当时正好遇到国王染上怪病,周崇仁以自己的医术治愈了国王的病。
国王于是更加敬重、款待船舶人员一行。
过了不久,终于等来了来自中国的商船,周崇仁等人便搭乘商船归国,在经历了一次海难之后,以为得以大难重生。
不料,商船遇到了礁石,船破进水。
此时周崇仁正在船中酣睡,朦胧中听见船上的慌乱声,被惊醒,此时水已经没过他的胫骨,急忙登爬礁石逃生。
一个巨浪迎面拍打礁石,周崇仁随浪卷入海中。
周自感叹:我命休矣!这时候,见神人立于海面,舆车护卫整齐排列,旗臶高扬,气势盛大,旗臶上绣写着“江夏侯”三个大字。
神呼舆卒从海中救起周崇仁,同舟落水的其他人员也被救起。
周崇仁恍惚中见江夏侯旗臶冉冉入云而远去,感恩不已。
回到宁波以后,就去他们家附近的佽飞庙还愿、叩首。
要知道,佽飞庙里,供奉的便是江夏侯黄晟。
此事件一传出,宁波城里老百姓也更加信奉黄晟神灵保佑救苦救难。
黄晟,鄞人。
生于唐宣宗己卯年八月初六(859),自幼勤奋好学,爱习武,相传,在三江口潜有一蛟龙,出没无常,掀风作浪,危害黎民百姓。
年年端午前,百姓要用童男童女、家禽猪羊等投入江中,以乞平安。
为解黎民之疾苦,黄晟手持长剑,奋身跃入三江口,在三江中与蛟龙搏斗三昼夜,血染江面。
从此,三江口再无恶蛟之危害。
有对联为证:“乘骥显鸿犹四海中星辉云烂;斩蛟传骏烈千秋下浪静波澄。
”唐僖宗年间,明州大乱,盗贼蜂起,民不聊生,黄晟集结群豪,守护乡井。
县令闻于郡守羊僎,授以鄞塘镇遏使,后又迁奉化都护防遏兼佽飞都副兵马使、左散骑常侍、浙东道东南副指挥使。
羊僎死后,钟季文占据明州。
钟季文死后,众人拥戴黄晟摄守明州,并上表朝廷加授明州刺史。
黄晟担任明州刺史十八年之久,建罗城、造浮桥,造福于民,功绩卓著,死后屡受历朝追封。
在宋开宝八年(975)被朝廷追封为开府议同三司上柱国太子太傅江夏侯。
淳佑八年(1248)继被追封忠济侯。
(三)罗清宗。
宁波城区内咸塘街原本有一座海神庙。
所供奉的海神姓罗,名清宗,好修黄白(炼丹术),羽化成仙。
职统海中诸龙神,每每百姓求祈祷雨,他都必应允。
海神庙原初在宁波城东渡门内,元至正间(1341—1368),迁至咸塘街,所迁址乃宋代“威果全捷营”基地。
《四明谈助》卷十四记载,古代曾经有洋商到庙内演剧,自言:路上遇到暴风,船被打坏。
黑夜中忽见有“罗府”神灯保护,免得遇难。
于是询问明州城内“罗府”何在?百姓告诉他海神庙所在位臵。
这位洋商便去答愿。
此类事不胜枚举。
清康熙年间,甬上学人李邺嗣曾在海神庙题写一副对联:灌门定柱,巨壑安澜,统一千里水伯波侯,频占风雨;朱幄晨开,灵旗夜出,历三百年华樽素豆,重肃威仪。
(四)观音。
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位于定海北门外的普慈寺,东晋时就已经出现了专供观音的小庵院。
相传唐代慧锷大师带来的那尊观音像不一定是普陀山最早的观音像。
古代,宁波(包括舟山群岛)渔民出海捕鱼,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的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自然会成为他们供奉的对象。
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
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代,普陀山成为中国与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交通枢纽,据统计,两宋时期高丽遣使达57次,宋使往高丽达30次,去高丽经商达5000余人。
各国商舶停靠普陀山,除候风候潮,另一重要目的是,出航前都要登山做佛事,商贾们惧怕海难,船上供有神像,路过普陀忘不了祈祷观音。
宋宝庆《四明志》说“寺以观音著灵,使高丽者必祷焉。
”相传,宋代王百娘,明州人,年少时丧父,嫁人没多久就守寡了。
于是王百娘跟着她的舅舅舍人(掌管诏告或侍从的官员)陈安行出使,在一次海难中,成为唯一的生还者。
王百娘后来供奉观音神像,感念搭救之恩。
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
船上皆有观音神像,不断地祈祷神灵保佑航路安全。
(五)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相传妈祖俗姓林,出生于宋朝福建省兴化军莆田县湄洲岛,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称林默娘。
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农历),因救助海难于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农历)逝世。
后人敬仰她,便在湄洲岛上建祠立庙纪念她,并相信她能在海上奔波,扶危助困,济世救人。
北宋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等乘定海(今镇海)打造的神舟,从明州(宁波)奉使高丽,途中突遇狂风巨浪。
船翻人溺,在这危急时刻路允迪等求祷于妈祖,后得以济使顺归。
回国后宋徽宗闻此事大悦,钦赐“顺济”庙额。
从此妈祖信仰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借助明州传播各地,妈祖则成为中华民族的航海保护神。
后来历代朝廷也对她屡次褒封,并将妈祖祭典列入国家祀典。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不断扩大,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全球有妈祖信众近2亿人,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六)姜毛二神。
据清代雍正《象山县志》载:“南市中二神,姜姓、毛姓,古传为唐进士,弃官隐此,施药济人,卒而有灵,乃立庙祀焉。
”民国《象山县志》记载,“至今渡海者,或遇风涛,号神望救,即浪静波平,获济无恙,里境有祭。
”姜毛庙,俗称“姜殿庙”,位于现今象山丹城街道十字街西南,占地两亩,是县城内唯一幸存的具有清代早期风格的古庙。
姜毛庙始建于元,明嘉靖二十八年扩修,初具规模。
清嘉庆十八年大修,殿宇恢宏,现存大殿即是此期间重修的。
清同治五年前部遭火焚,十三年重建到座楼、两厢楼及戏台。
民国九年建后殿。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度辟为戏院,后亦作丹城镇公所和小学。
(七)如意娘娘。
相传,南宋时期,象山的渔山岛常有福建兴化人来捕鱼,也常有台州、黄岩人到岛上铲淡菜(岩生海产贝类)。
有一天,有采贝人坠崖身亡,随后其女从家中赶到,问旁人其父身在何处?当得知坠崖人落海处后,女子二话不说,纵身跃入海中殉葬。
众人大惊之余,有人下海营救,但遍寻不着尸身,只在女子落海处拾得木板一块。
当地人感念女子孝行,将浮木拾回后雕成少女塑像,在渔山岛建庙纪念,后被称为“如意娘娘庙”。
“如意娘娘”成为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典型的渔民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
50多年前,国民党军队从舟山群岛退踞台湾时,将当时石浦镇渔山岛的男女老幼共487人集体迁居依山傍海、地理环境与宁波象山石浦极为相似的台湾台东县,建起小石浦村,又称富岗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