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并集2(教案)
1.3交集、并集(2)
a a a, b、 , b分别叫做闭区间、开区间; a, b、 , b
叫做半开半闭区间; a, b 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 R .
, b x | x b ,
分层训练
必做题: 课本13页 练习1,2,3,5
选做题 课本P14:9
思考题
课本P14: 10 (阅读题)
作业 习题1.3 : 1, 2,3,8
2.设A={x|-1<x<2},B={x|1<x<3},求集合A B.
反馈评价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 的元素构成的 B 集合, 称为 A与B的并集( int er sec tion set ) , 记作 A B (读 作" A" 并B " ),即 A B x | x A, 或x B .
A B 可用右图中的阴影 部分来表示, 显然有
U
A B B A, A A B, B A B.
A B
例题分析:
例1 设A 1,0,1 , B 0,1,2,3 , 求 A B .
例2 设A x | x 0 , B x | x 1 , 求 A B .
为了叙述方便, 在以后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会用 到区间的概念 .设a, b R, 且a b, 规定
a,b x | a x b , a, b x | a x b , a, b x | a x b , a, b x | a x b , a, x | x a ,
1. 3 交 集、并 集(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并集的概念.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 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理解区间的表示法
数学《交集、并集》教案
数学《交集、并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交集、并集的定义;2.掌握交集、并集的求解方法;3.通过课堂练习,掌握应用交集、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1.交集的定义若A、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交集为A和B都具有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A∩B。
示意图:A∩B={x | x∈A,x∈B}2.并集的定义若A、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并集为A和B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A∪B。
示意图:A∪B={x | x∈A或x∈B}3.交集、并集的求解方法求解方法:求交集时,找出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即可;求并集时,将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
4.课堂练习例1:小明去商场购买衣服,在商场里发现一共有200件衣服,其中150件衣服打了折,120件衣服是冬季款,120件衣服不是冬季款。
问小明在商场能够找到多少件打折并且不是冬季款的衣服?解:将打折的衣服和非冬季款的衣服分别组成两个集合。
设A 为打折的衣服,B为非冬季款的衣服,则A∩B为打折且非冬季款的衣服,因为A有150件,B有80件,所以A∩B至少有80件。
因为非冬季款的衣服有120件,所以A∩B最多有120件。
故小明在商场能够找到的打折并且不是冬季款的衣服数量为80~120件之间的任意数量。
例2:一个班上有30个学生,其中18人会游泳,15人会跳舞。
求这个班上既会游泳又会跳舞的学生人数。
解:将会游泳的学生和会跳舞的学生分别组成两个集合。
设A 为会游泳的学生,B为会跳舞的学生,则A∩B为既会游泳又会跳舞的学生,因为A有18人,B有15人,所以A∩B至少有15人。
因为既会游泳又会跳舞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每个集合中最小的元素数,所以A∩B最多有15人。
故这个班上既会游泳又会跳舞的学生人数为15人。
练习题:1.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其中45人会游泳,40人会跳舞。
问既会游泳又会跳舞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2.某家电商平台举行“双十一”大促销活动,其中有200万台手机、300万件服饰、100万个家居用品和50万件化妆品打折出售。
高中数学 第10课时 交集、并集(2)教学案 新人教A版
一、复习引入1、复习交、并、补的概念及性质2、问题(1)能否在数轴上表示集合{|0}A x x =>,集合{|1}B x x =≤吗?(2)能否在数轴上表示A B ⋂和A B ⋃?3、建构(1)利用数轴来求集合的交集、并集(2)介绍区间概念二、例题分析例1、集合{|,22}A x x Z x =∈-≤≤,2{|,}B y y x x A ==∈,用列举表示集合B 。
例2、设集合{|3}A x a x a =≤≤+,集合{|1B x x =<-或5}x >,分别就下列条件,求实数a 的范围。
①A B ⋂=∅ ②A B ⋂≠∅ ③A B ⋂=A例3、已知2{|320}A x x x =-+=,{|10}B x ax =-=,A B ⋃=A ,求由实数a 构成的集合C 。
例4、已知全集*{|010,}I x x x N =<<∈,{3}A B ⋂=,{1,5,7}I A C B ⋂=,{9}I I C A C B ⋂=求A 、B 。
三、随堂练习1、13P :2、3、82、设全集2{2,3,23}U a a =+-,{2,}A b =,{5}U C A =,求实数a 和b 的值。
四、回顾小结运用交、并、补的性质解题。
课后作业班级 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题1、写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1)____ _ 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2、在平面内,设,,A B C 为定点,P 为动点,则下列集合表示什么图形?(1){|}P PA PB = (2){|1}P PC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已知{|2},{|1}A x x B x x =<=>,则A B ⋂= ____________,A B ⋃=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题4、设全集U 为R ,集合2{|20}A x x x =--=,{|||1,}B x x y y A ==+∈,求U C B 。
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
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1.2 集合的基本运算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讲解并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讲解交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第二章:集合的并集运算2.1 并集的定义与性质讲解并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并集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举例说明并集的性质及其应用2.2 并集的运算规则讲解并集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并集等于它们的交集的补集等举例说明并集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2.3 并集的计算方法介绍并集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并集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三章:集合的交集运算3.1 交集的定义与性质讲解交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交集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举例说明交集的性质及其应用3.2 交集的运算规则讲解交集的运算规则,如两个集合的交集等于它们的并集的补集等举例说明交集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3.3 交集的计算方法介绍交集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交集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四章:集合的混合运算4.1 混合运算的定义与性质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介绍混合运算的性质,如分配律等举例说明混合运算的性质及其应用4.2 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如并集与交集的运算规则等举例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4.3 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介绍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如列举法、Venn图法等讲解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步骤及其应用第五章:集合的应用举例5.1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统计数据处理、网络管理等讲解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5.2 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举例说明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如数据挖掘、图论等讲解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的方法及其步骤5.3 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介绍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如模糊集合、多集等讲解集合运算的拓展与应用的方法及其步骤第六章:集合运算的练习题与解答6.1 集合运算的基础练习提供一些基础的集合运算练习题,如并集、交集的计算等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Venn图法等方法解答练习题6.2 集合运算的进阶练习提供一些进阶的集合运算练习题,如混合运算、集合的应用等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Venn图法等方法解答练习题6.3 集合运算练习题的解答与解析对练习题进行解答,解释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练习题的难度和考察点,帮助学生掌握集合运算的知识点第七章:集合运算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7.1 集合运算的常见错误分析学生在集合运算中常见的错误,如概念混淆、运算规则错误等举例说明这些错误的产生原因和解题方法7.2 集合运算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进行集合运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符号使用、运算顺序等讲解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7.3 集合运算的解题技巧与策略介绍学生在解题时可以采用的集合运算技巧与策略,如化简、分解等讲解技巧与策略的运用方法和适用场景第八章: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8.1 集合运算在图论中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图论中的应用,如图的连通性、网络流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图论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8.2 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如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数据挖掘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8.3 集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集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分析实际案例,讲解集合运算在其他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集合运算的拓展与研究动态9.1 集合运算的拓展介绍集合运算的拓展方向,如模糊集合、多集、粗糙集等讲解拓展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9.2 集合运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集合运算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讲解研究技术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方法和实例9.3 集合运算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介绍集合运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如学术会议、期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集合运算的教学总结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强调集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10.2 集合运算的学习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集合运算及相关领域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集合运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章节内容,主要涉及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以及应用举例。
优质学案: 并集与交集2
[思路探索] (1) 问根据并集定义直接写出即可,第二问可借助数 轴分析,求出并集.
典例精讲:题型一:并集的概念及其运算
【例1】 (1)设A={4,5,6,8}, B={3,5,7,8},求A∪B. (2)已知集合A={x|-1≤x<3},B={x|2<x≤5},则A∪B=( A.{x|2<x<3} C.{x|-1<x<5} [解析] B.{x|-1≤x≤5} D.{x|-1<x≤5} )
①点的实心、空心:当端点值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
②线的上下错落:不同集合的范围在表示时应上下错落分开,同一 集合的范围(即使是分段的)应在同一层上.
变式训练
B
故选B.
典例精讲:交集、并集运算的性质及其简单综合
【例 3】 已知集合 A = {x|x2 - px - 2 = 0} , B = {x|x2 + qx + r = 0} ,且
(1) A∪B={3,4,5,6,7,8}.
x
(2) B
-1
235Fra bibliotek题后反思
规律总结:求两个集合并集的两个方法
(1)若两个集合元素个数有限,可根据定义直接写出并集.
(2)若两个集合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于数轴分析,求出并集,作图要
点:高低错开,空心实心分明,求解时特别应注意端点是否能取到.
变式训练:
【变式1】设集合M={1,2},则满足条件M∪N={1,2,3,4}的集合N的
个数是(
)
A.1 B.3 C.2 D.4 [思路探索] ∵M={1,2},M∪N={1,2,3,4}.∴N中必定含有元素3,4, 且N中其余元素只能从1,2中取得. [解析] ∵M={1,2},M∪N={1,2,3,4}. ∴ N={3,4}或{1,3,4}或{2,3,4}或{1,2,3,4}, 即集合N有4个.
交集、并集教案2苏教版必修1
一集合(§1.3.1 交集、并集1)教学时间 : 1课时课题:§13.1 交集、并集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并集.3.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教具准备:幻灯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1.说出s A的意义2.填空:如果全集U={x|0≤X<6,X∈Z},A={1,3,5},B={1,4}那么,U A=____, B=____.U(U A={0,2,4},U B={0,2,3,5}).(II)讲授新课师:我们观察下面五个图(投影a)生:图1—5(1)给出了两个集合A、B;图(2)阴影部分是A与B公共部分;图(3)阴影部分是由A、B组成;图(4)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5)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师指出:图(2)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交;图(3)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并.1.交集(幻灯)师: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仿此让学生给并集下定义.2.并集(幻灯)生: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学生归纳以后教师给予纠正)由此图1—5(4)说明:A∩B=A;图(5)说明:A∩B=B.(Ⅲ).例题解析(师生共同活动)例1:设A={x|x>-2},B={x|x<3},求A∩B.[涉及不等式有关问题,利用数形结合即运用数轴是最佳方案]解:在数轴上作出A、B对应部分如图A∩B={x|x>-2}∩{x|x<3}={x|-2<x<3}.例2: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
(高一数学教案)交集、并集-教学教案
交集、并集-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把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4〕把握两个较简洁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5〕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育同学观看、比拟、分析、概括、等力量,使同学生疏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6〕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育同学符号表达力量,培育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分与联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问】试表达子集、补集的概念它们各涉及几个集合补集涉及三个集合,补集是由一个集合及其一个子集而产生的第三个集合.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不仅有补集,在实际中还有很多其他情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另外两种.回忆.倾听.集中留意力.激发求知欲.稳固旧知.为导入新课作预备.渗透集合运算的意识.二、新课【引入】我们看下面图〔用投影仪打出,软片做成左右两向遮启式,便于同学在“动态〞中进行观看〕.【设问】1.第一次看到了什么2.其次次看到了什么3.第三次又看到了什么4.阴影局部的周界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它的内部〔阴影局部〕当然表示一个新的集合,试问这个新集合中的元素与集A、集B元素有何关系【介绍】这又是一种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的状况,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消灭,为便利起见,称集A与集B的公共局部为集A与集B的交集.【设问】请大家从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试表达文集的概念.【助学】“且〞的含义是“同时〞,“又〞.“全部〞的含义是A与B的公共元素一个不能少.【介绍】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读做“A交B〞·【助学】符号“ 〞形如帽子戴在头上,产生“交〞的感觉,所以开口向下.切记该符号不要与表示子集的符号“ 〞、“ 〞混淆.【设问】集A与集B的交集除上面看到的用图示法表示交集外,还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哪种方法表示如何表示【设问】与A有何关系如何表示与B有何关系如何表示【随练】写出,的交集.【设问】大家是如何写出的我们再看下面的图.【设问】1.第一次看到了什么2.其次次除看到集B和外,还看到了什么集合3.第三次看到了什么如何用有关集合的符号表示4.第四次看到了什么这与刚刚看到的集合类似,请用有关集合的符号表示.5.第五次同学看出上面看到的集A、集B、集、集、集,它们都可以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集合有关符号来表示.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发觉什么集合6.第六次看到了什么7.阴影局部的周界是一条封闭曲线,它的内部〔阴影局部〕表示一个新的集合,试问它的元素与集A集B的元素有何关系【注】假设同学直接观看到,其次、三、四次和第五次局部观看活动可不进行.【介绍】这又是由两个集合产生第三个集合的情形,在今后学习中也经常消灭,它给我们由集A集B并在一起的感觉,称为集A集B 的并.【设问】请大家从元素与集合关系仿照交集概念的表达方法试表达并集的概念【助学】并集与交集的概念仅一字之差,即将“且〞改为“或〞.或的含义是集A中的全部元素要取,集B中的全部元素也要取.【介绍】集A与集B的并集记作〔读作A并B〕.【助学】符号“ 〞形如“碰杯〞时的杯子,产生并的感觉,所以开口向上.切记,不要与“ 〞混淆,更不能与“ 〞等符号混淆.观看.产生爱好.答:图示法表示的集A.答:图示法表示集B.集A集B的公共局部·答:公共局部消灭阴影.倾听.观看思考.答:该集合中全部元素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倾听.理解.思考.答:由全部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倾听.记忆.倾听.爱好记忆.思考:“列举法还是描述法〞答:描述法.思考.谈论.口答结合板书.想象交集的图示,或回忆交集的概念.口答结合板书:是A的子集.A.是B的子集.口答结合板书.口答:从一个集合开头,依次用其每个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比,取出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所求.答:图示法表示的集A.答:集A中子集A交B的补集.答:上述区域消灭阴影.口答结合板书答:消灭阴影.口答结合板书认真、认真、整体的进行观看、想象.答:表示集A集B的两条封闭曲线除去表示交集的封闭曲线剩余局部组成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所表示的集合.答:消灭阴影.思考:答:该集合中全部元素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倾听,理解.回忆交集概念,思考.答:由全部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倾听.比拟.记忆.倾听,记忆.倾听.爱好记忆.比拟记忆,.直观性原那么.多媒体助学.用直观、感性的例子为引入交集做铺垫.渗透集合运算意识.直观的感知交集.培育从直观、感性到理性的概括抽象力量.解决难点.爱好鼓舞.比拟记忆培育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力量.培育想象力量.以新代旧.突出重点.概念迁移为力量.进一步培育观看力量.培育观看力量以新代旧.培育整体观看力量.培育从直观、感性到理性的概括抽象力量.解决难点.比拟记忆.爱好鼓舞,辩易混.比拟记忆.【设问】集A与集B的并集除上面看到的用图示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哪种方法表示如何表示【设问】与A有何关系如何表示与B有何关系如何表示【随练】写出,的并集.【设问】大家是如何写出的【例1】设,,求〔以下例题用投影仪打出,随用随启〕.【助练】本例实为解不等式组,用数轴法找出公共局部,写出即可.【例2】设,,求【例3】设,,求【例4】设,,求【助学】数轴法〔略〕.想象前面集A集B并集的图示法,类似地,将两个不等式区域并到一起,即为所求.其中元素2虽不属于集A 倮属于集B,所以要取,元素1虽不属于集B但属于集A,所以要取,因此,只要将集A的左端点,集B的右端点组成新的不等式区域即为所求〔两端点取否维持题设条件〕.【。
【高中课件】:高中一年级数学第4课时 交集,并集(2)
2.已知集合A={y|y=x2+1,x∈R},B={x|y=x2-1,
x∈R },则A∩B= ,A∪B=
.
3.已知集合A={y|y=x2-4x+5},B={x|y= 5 x }
求A∩B= ,A∪B=
.
4.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 B={x|-3<x≤3},求A∩B,CU (A B),(CU A) B
例3.U是全集,A,B,C是U的三个子集,写出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
U
A
B
U B
A
C
U A
B
C
例4.已知集合A={x|x2-3x+2=0},B={x|ax-1=0}, A∪B=A,求由实数a构成的集合C .
变题1已知集合A={x|x2+px-2=0}, 集合B={x|x2 -x+q=0}, 若A∪B={-2 , 0 , 1}, 求实数p、 q的值.
几个区间的概念 设a、b∈R闭,区且间a<b,规定
开区间
[a,b]={x|a≤x ≤b}, (a,b)={x|a<x<b},
[a,b)={x|a ≤x<b}, (a,b]={x|a<x ≤b} (a,+∞)={x|x>a}, (-∞,b)={x|x<b}, (-∞,+∞)=R.
半闭半开 区间
a,b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b-a为区间长度.
练习:
1: 设A [5,3), B (,0],则
A B ____________ . A B ______________. 2 : 设A (2,7), B [3,5],则 A B ______________. A B _______________.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学会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集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集合的图形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基本运算,引发学生对交集、并集、补集的兴趣。
二、集合的交集(10分钟)1. 介绍交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交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交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交集。
三、集合的并集(10分钟)1. 介绍并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并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并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并集。
四、集合的补集(10分钟)1. 介绍补集的定义: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即全集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补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补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补集。
五、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集合,让学生运用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求出相应的结果。
2.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验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示例,直观地理解集合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集合的运算性质(10分钟)1. 介绍集合的运算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通过示例讲解和图形表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
数学高中交集并集教案
数学高中交集并集教案
教学内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2. 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法则;
3. 能够运用交集和并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交集和并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板书:交集和并集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 教材:相关教材章节及练习题;
3. 矩阵或Venn图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概念,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交集?什么是并集?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交集的概念及运算(15分钟)
1. 定义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是由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讲解交集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
三、学习并集的概念及运算(15分钟)
1. 定义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是由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讲解并集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
四、综合运用(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运用交集和并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准确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运算法则。
教师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集和并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交集和并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交集与并集 (2)
5
≥ ,
2 − 1 ≥ 4,
2
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
2.把本例条件“A∪B=A”改为“A∪B={x|-3<x≤5}”,求k的值.
−3 < + 1 ≤ 4,
由题意可知ቊ
解得k=3.
2 − 1 = 5,
所以k的值为3.
反
思
感
悟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若条件中出现A∩B=A或A∪B=B,应转化为
D.{(3,-1)}
√
+ = 2,
= 3,
由ቊ
解得 ቊ
= −1.
− = 4,
∴M∩N={(3,-1)}.
反
思
感
悟
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时,若元素个数有限,则逐个挑出两个集合
的公共元素;若元素个数无限,一般要借助数轴求解,要注意端
点值的取舍.
跟踪训练 1 已知集合A={x|x>-1},B={x|x<2},则A∩B等于
(2)集合A={x|-1≤x≤2},B={x|x>0},C={x|x≥-1}.
提示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知识梳理
并集
文字 一般地,由 所有 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
语言 集合A与B的 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
符号
语言
图形
语言
{x|x∈A,或x∈B}
跟踪训练 2 设集合A={x|x≤1或x≥3},B={x|2x-3≤0},则A∪B等于
A.{x|x≤1或x≥3}
D. ቚ ≤
√
≤≤3
∵集合A={x|x≤1或x≥3},
交集并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交集并集教案交集并集教案范文(精选5篇)交集并集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n)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与B的并集①A={6,8,10,12}B={3,6,9,12}②A={x|-1≤x≤2}B={x|0≤x≤3}(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n)。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A,且x∈B}交集的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与B的交集③A={6,8,10,12}B={3,6,9,12}④A={x|-1≤x≤2}B={x|0≤x≤3}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用彩笔图出)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3、例题讲解例3(P12例1):理解所给集合的含义,可借助venn图分析例4P12例2):先“化简”所给集合,搞清楚各自所含元素后,再进行运算。
高一数学 1.3 交集、并集(2)教案
1.3 交集、并集(2)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熟练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3)掌握集合的交、并的性质;(4)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这小节继续研究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x ∈A ,且x ∈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或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x ∈A ,或x ∈B}).二、讲解新课:交集、并集的性质用文图表示(1)若A ⊇B,则A B=B, A B=B(2)若A ⊆B 则A B=A A B=A(3)若A=B, 则A A=A AA=A (4)若A,B 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A B A,A B BA B A, A B B (5) )若A,B 无公共元素,则A B=Φ(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从图中你能看出那些结论?):B A(B)A BA从图中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完全归纳以下性质,并用集合语言证明:1.交集的性质(1)A A=A A Φ=ΦA B=B A (2)A B ⊆A, A B ⊆B .2.并集的性质(1)A A=A (2)A Φ=A (3)A B=B A (4)A B ⊇A,A B ⊇B 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Φ⊆A B ⊆A ⊆A B .3. 德摩根律:(C u A) (C u B)= 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可以用韦恩图来理解).结合补集,还有①A (C u A)=U, ②A (C u A)= Φ.容斥原理一般地把有限集A 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 ,B ,有 card(A ∪B)= card(A)+card(B)- card(A ∩B).三、讲解范例:例1(课本第12页)设U={1,2,3,4,5,6,7,8},A={3,4,5},B={4,7,8},求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 C u (A B).解:C u A={1,2,6,7,8} C u B={1,2,3,5,6}(C u A) (C u B)= C u (A B)={1,2,6}(C u A) (C u B)= C u (A B)={1,2,3,5,6,7,8}例2 已知集合A={y|y=x 2-4x+5},B={x|y=x -5}求A ∩B,A ∪B . 解:A ∩B= {x|1≤x ≤5}, A ∪B=R .例3 已知A={x|x 2≤4}, B={x|x>a},若A ∩B=Ф,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a ≧2例4 集合M={(x,y) |∣xy ∣=1,x >0},N={(x,y) |xy=-1},求M ∪N . 解:M ∪N={(x,y) |xy=-1,或xy=1(x >0)}.例5 已知全集U={x|x 2-3x+2≥0},A={x||x-2|>1},B=⎭⎬⎫⎩⎨⎧≥--021x x x , 求C U A ,C U B ,A ∩B ,A ∩(C U B ),(C U A )∩B解:∵U={x|x 2-3x+2≥0}={x|x ≤1或x ≥2},A={x||x-2|>1}={x|x<1或x>3}, B=⎭⎬⎫⎩⎨⎧≥--021x x x ={x| x ≤1或x>2} ∴C U A={}321≤≤=x x x 或C U B={}2=x xA ∩B=A={x|x<1或x>3},={x|x<1或x>3},A ∩(C UB )=φ(C U A )∩B={}3212≤<=x x x 或四、课内练习1.课本P12练习(1-5)2.课本P13 练习(1-4)3.集合P= ,Q= ,则A ∩B=(){}1,1-4.不等式|x-1|>-3的解集是 ®5.已知集合A=,612⎭⎬⎫⎩⎨⎧∈-∈N x N x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5,4,3,2,0 6 已知U={},8,7,6,5,4,3,2,1()B C A U ⋂{},8,1=()B A C U ⋂{}6,2= ()(){},7,4=⋂B C A C U U 则集合A= {}8,5,3,1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交集的性质 (1)A A=A(2)A Φ=Φ A B=B A(3)A B ⊆A, A B ⊆B .并集的性质 (1)A A=A(2)A Φ=A A B=B A(3) A B ⊇A , A B ⊇B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Φ⊆A B ⊆A ⊆A B .德摩根律:(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A (C U A)=U, A (C U A)= Φ.容斥原理:card(A ∪B)= card(A)+card(B)- card(A ∩B).六、作业:1. 已知A ={x | x 2-ax +a 2-19=0}, B ={x | x 2-5x +8=2}, C ={x | x 2+2x -8=0},若ο/⊂A ∩B ,且A ∩C =ο/,求a 的值 (a =-2)(){}0,=+y x y x (){}2,=-y x y x2. 已知元素(1, 2)∈A ∩B ,并且A ={(x , y )| mx -y 2+n =0}, B ={(x , y )| x 2-my -n =0},求m , n 的值(m =-3, n =7)3. 已知集合A={x|x 2+4x-12=0}、B={x|x 2+kx-k=0}.若B B A ,求k 的取值范围 (-4<k<0或k=2)4. 若集合M 、N 、P 是全集S 的子集,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C )A.P N M )( B .P N M )(C .P C N M S )(D .P C N M S )(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M N P 第9题。
第一章 第三节交集、并集二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第一章 第三节交集、并集二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深化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的一些性质,掌握交、并集的运算。
二、教学重点:利用交集、并集的定义及性质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集合的内涵从而找准其元素;数形结合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复习: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昨天上课的内容:交集、并集的定义与符号:A ∩B={x ∣x ∈A,且x ∈B };A ∪B={x|x ∈A ,或x ∈B}:练习:1、①(A ∩B )⊆A ,(A ∩B )⊆ B(A ∪B )⊇ A ,(A ∪B )⊇ B②A ∩A = AA ∪A= AA ∩Ф=φA ∪Ф=③CuA ∩ A =φCuA ∪ A = U④若A ⊆B ,则A ∩BA ;反之是否仍然成立?⑤若A ⊆B ,则A ∪BB ;反之是否任然成立?2、设全集 U = {1,2,3,4,5,6,7,8},A = {3,4,5} B = {4,7,8}求:(C U A )∩(C U B), (C U A)∪(C U B), C U (A ∪B), C U (A ∩B)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 A BA B(C U A)∩(C U B) = {1,2,6}(C U A)∪(C U B) = {1,2,3,5,6,7,8}A∪B = {3,4,5,7,8} A∩B = {4}∴C U (A∪B) = {1,2,6}C U (A∩B) = {1,2,3,5,6,7,8,}2)讲授新课:从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C U A)∩(C U B)=C U (A∪B)(C U A)∪(C U B)=C U (A∩B)实际上对于任意的集合我们都有这样的结论。
很多同学在作业中反映出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奇数?形如2n(n∈Z)的整数叫做偶数,形如2n+1(n∈Z)的整数叫做奇数。
全体偶数的集合简称偶数集;全体奇数的集合简称奇数集。
1.3交集、并集(学教案)
1.3交集、并集(学教案)1.3交集、并集学习要求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2.理解区间的表⽰法;3.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会⽤它们正确地表⽰⼀些简单的集合.学习重点重点是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教学难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1完成下列填空1.交集的概念⼀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set ),记作: (读作:“A 交B ”);即: A ∩B=Venn 图表⽰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2.交集的性质(1)A ∩A=A ,A ∩?=?,A ∩B=B ∩A(2)A ∩B ?A, A ∩B ?B .3.并集的概念⼀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记作: (读作A 并B)即:A ∪B =Venn 图表⽰:4.并集的性质(1) ,, (2) ,做⼀做:给出五个图,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如图,请同学们分析A ∩B 和A ∪B 的结果。
(1)若A ?B,则A ∪B= ,A ∩B= ;(2)若A ?B 则A ∩B= ,A ∪B= ;(3)若A=B, 则A ∩A= ,A ∪A=结论:若A ?B ,则A ∩B=A ,,反之也成⽴;若A ?B ,则A ∪B=B ,,反之也成⽴。
(4)若A,B 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A ∩B A,A ∩B B ,A ∪B A, A ∪B B (5) )若A,B ⽆公共元素,则A∩B=?思考:A ∩B=A 可能成⽴吗?; A ∩B=?可能成⽴吗?,当时,A ∩B=?;A B=A 可能成⽴吗?.课堂互动例题1.设{1,0,1}A =-,{0,1,2,3}B =,求A ∩B和A B .例题2.学校举办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举办了⽥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赛?例题3.设{0}A x x =>,{1}B x x =≤,求A ∩B 和A B .评注: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解决.区间表⽰数集:设,a b R ∈,且a b <,规定[,]{}a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x x a +∞=>,(,){}b x x b -∞=<(,)R-∞+∞=,[,){}a x x a +∞=≥,(,]{}b x x b -∞=≤.[,]a b 叫闭区间,(,)a b 叫开区间,(,]a b ,[,)a b 叫半开半闭区间,a,b 叫相应区间的端点.。
数学:1.3《交集、并集》教案二(苏教版必修1)
教 案课题1.3.1交集、并集(一)教学目标(一) 教学知识点1、 正确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并集.(二) 能力训练要求1、 通过概念教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 通过文氏图的利用,提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德育渗透目标渗透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过程.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文氏图,寻求概念之间具有的关系.教学过程Ⅰ 复习回顾集合的补集、全集都需要考虑其元素,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这一问题若解决了,涉及补集、全集的问题也就随着解决.Ⅱ 新课讲授观察下面五个图.请回答各图表示的含义.图⑴给出了两个集合A 、B.图⑵阴影部分是集合A 、B 的公共部分.图⑶阴影部分是由集合A 、B 组成.图⑷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图⑸集合B 是集合A 的真子集.强调:图⑵阴影部分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⑴ ⑵ ⑶ ⑷ ⑸A B A B A BAB B A1、 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 x | x ∈A ,且x ∈ B}图⑶阴影部分叫做集合A 与B 的并集.1、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或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 x ∈A ,或x ∈ B}例题解析[例1]设A={ x | x >-2}, B={ x | x <3},求A ∩B.解析:此题涉及不等式问题,运用数轴即利用数形结合是最佳方案.解:在数轴上作出A 、B 对应部分,如图A ∩B.为阴影部分A ∩B.= { x | x >-2}∩{ x | x <3}={ x |-2< x <3}.[例2]设A={ x | x 是等腰三角形}, B={ x | x 是直角三角形},求A ∩B.解析:此题运用文氏图,其公共部分即为A ∩B解:如右图表示集合A 、集合B ,其阴影为A∩B.A ∩B={ x | x 是等腰三角形}∩{ x | x 是直角三角形}={ x |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3]设A={ 4,5,6,8}, B={3,5,7,8},求A ∪B. 解析:运用文氏图解答该题. 解:如右图表示集合A 、集合B ,其阴影为A ∪B 则A ∪B={ 4,5,6,8}∪{3,5,7,8}={3,4,5,6,7,8}[例4]设A={ x | x 是锐角三角形}, B={ x | x 是钝角三角形},求A ∪B.解:A ∪B={ x | x 是锐腰三角形}∪{ x | x 是钝角三角形}={ x| x 是斜三角形}.[例5]设A={ x |-1< x <2}, B={ x |1< x <3},求A ∪B.解析:利用数轴,将A 、B 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解:将A={ x |-1< x <2}及B={ x |1< 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阴影部分即为所求.A ∪B={ x |-1< x <2}∪{ x |1< x <3}={ x |-1< x <3}Ⅲ 课堂练习:课本P 12练习1~2.Ⅳ 课时小结:在求解问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轴、文氏图,无论求解交集问题,还是求解并集问题,A B A B 463758关键还是寻求元素.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3习题1.3 1~6.二、预习内容:1.2.1 交集、并集(二)。
交集并集备课教案
交集并集备课教案教案标题:交集并集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准确运用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2. 能够解决与交集和并集相关的问题。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2. 掌握求解交集和并集的方法。
3. 运用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小白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小白板上绘制两个集合A和B,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基本概念,并简要介绍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解释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并通过示例演示求解交集和并集的方法。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交集和并集的特点和性质。
Step 3:交互探究(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集和并集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应用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解决问题。
Step 4: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交集和并集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并强调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集合游戏或集合相关的趣味问题,以增加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交集和并集的概念与其他数学概念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03§13交集﹑并集——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交集、交集(1)教学目的:(1)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这小节研究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与并,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出A C S 的意义2.填空:若全集U={x|0≤x <6,X ∈Z},A={1,3,5},B={1,4},那么=A C U {0,2,4} =B C U {0,2,3,5}3.已知6的正约数的集合为A={1,2,3,6},10的正约数为B={1,2,5,10},那么6与10的正公约数的集合为C= .(答:C={1,2})4.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 、集合B有什么关系?图1图2如上图,集合A 和B 的公共部分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图1的阴影部分),集合A 和B 合并在一起得到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图2的阴影部分).观察问题3中A 、B 、C 三个集合的元素关系易知,集合C={1,2}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即集合C 的元素是集合A 、B 的公共元素,此时,我们就把集合C 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共性)(1)A={1,2,3},B={1,2,3,4,5}(2)A=N ,B=Q(3)A={-2,4},}082|{2=--=x x x B(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二、讲解新课: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x ∈A ,且x ∈B }.如:{1,2,3,6} {1,2,5,10}={1,2}.又如:A={a,b,c,d,e },B={c,d,e,f}.则A B={c,d,e}.由图示可以得到交集的性质⑴∅∩A=∅,A ∩A=A ,A ∩C U A=∅⑵A ∩B=B ∩A⑶(A ∩B)∩C=A ∩(B ∩C)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连写成A ∩B ∩C⑷A ∩B ⊆A,A ∩B ⊆B方程(或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各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x ∈A ,或x ∈B}).如:{1,2,3,6} {1,2,5,10}={1,2,3,5,6,10}.由图示可以得到并集的性质⑴∅∪A=A,A ∪A=A ,A ∪C U A=U⑵A ∪B=B ∪A⑶(A ∪B)∪C=A ∩∪(B ∪C)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连写成A ∪B ∪C⑷A ⊆A ∪B, B ⊆ A ∪B⑸A ∩(B ∪C)=(A ∩B)∪(A ∩C),A ∪(B ∩C)=(A ∪B)∩(A ∪C)3,集合的运算定义:由两个定集合得到一个新集合的过程,叫集合的运算三、讲解范例:例1 设A={x|x>-2},B={x|x<3},求A B.解:A B={x|x>-2} {x|x<3}={x|-2<x<3}.例2设A={x|-1<x<2},B={x|1<x<3},求A∪B.解:A B={x|-1<x<2} {x|1<x<3}={x|-1<x<3}.说明: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时,往往先将集合化简,两个数集的交集、并集,可通过数轴直观显示;利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有助于解题例3设集合A={-4,2m-1,m2},B={9,m-5,1-m},又A B={9},求实数m的值.解:∵A B={9},A={-4,2m-1,m2},B={9,m-5,1-m},∴2m-1=9或m2=9,解得m=5或m=3或m=-3.若m=5,则A={-4,9,25},B={9,0,-4}与A B={9}矛盾;若m=3,则B中元素m-5=1-m=-2,与B中元素互异矛盾;若m=-3,则A={-4,-7,9},B={9,-8,4}满足A B={9}.∴m=-3.例4.设A={x|x2+ax+b=0},B={x|x2+cx+15=0},又A B={3,5},A∩B={3},求实数a,b,c的值.解:∵A∩B={3},∴3∈B,∴32+3c+15=0,∴c=-8.由方程x2-8x+15=0解得x=3或x=5,⊆(A B={3,5}知,∴B={3,5}.由A3∈A,5∉A(否则5∈A∩B,与A∩B={3}矛盾)故必有A={3},∴方程x2+ax+b=0有两相同的根3,由韦达定理得3+3=-a,3⨯3=b,即a=-6,b=9,c=-8.四、课内练习A∪{2,4}={2,4,6},求A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A∩B={x|x∈A,且x∈B}――是同时属于A,B的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A∪B={x|x∈A或x∈B}――是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六、作业:教材P13__-P14,2——10题第二课时交集、交集综合选讲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熟练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3)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习题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这小节继续研究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A,或x∈B}).二、讲解新课:交集、并集的性质用文图表示(1)若A⊇B,则A B=B, A B=B(2)若A⊆B则A B=A A B=A(3)若A=B, 则A A=A A A=A(4)若A,B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A B A,A B BA B A, A B B(5) )若A,B无公共元素,则A B=Φ(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从图中你能看出那些结论?):从图中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完全归纳以下性质,并用集合语言证明:1.交集的性质(1)A A=A A Φ=ΦA B=B A (2)A B⊆A, A B⊆B.2.并集的性质(1)A A=A (2)A Φ=A (3)A B=B A (4)A B⊇A,A B⊇B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Φ⊆A B⊆A⊆A B.B A(B)ABA三、讲解范例:例1:用图示表示(C u A) (C u B)、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 交集、交集(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熟练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3)掌握集合的交、并的性质;
(4)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重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A,或x∈B}).
二、讲解新课:
交集、并集的性质
用文图表示
(1)若A⊇B,则A B=B, A B=B
(2)若A⊆B则A B=A A B=A
(3)若A=B, 则A A=A A A=A
(4)
若A,B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
则A B A,A B B
A B A, A B B
(5) )若A,B无公共元素,则A B=Φ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从图中你能看出那些结论?):B A
(B)
A
B
A
从图中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完全归纳以下性质,并用集合语言证明:
1.交集的性质
(1)A A=A A Φ=ΦA B=B A (2)A B ⊆A, A B ⊆B .
2.并集的性质
(1)A A=A (2)A Φ=A (3)A B=B A (4)A B ⊇A,A B ⊇B 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Φ⊆A B ⊆A ⊆A B .
3. 德摩根律:(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可以用韦恩图来理解).
结合补集,还有①A (C u A)=U, ②A (C u A)= Φ.
容斥原理
一般地把有限集A 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 ,B ,有
card(A ∪B)= card(A)+card(B)- card(A ∩B).
三、讲解范例:
例1(课本第12页)设U={1,2,3,4,5,6,7,8},A={3,4,5},B={4,7,8},求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 C u (A B).
解:C u A={1,2,6,7,8} C u B={1,2,3,5,6}
(C u A) (C u B)= C u (A B)={1,2,6}
(C u A) (C u B)= C u (A B)={1,2,3,5,6,7,8}
例2 已知集合A={y |y=x 2-4x+5},B={x |y=x -5}求A ∩B,A ∪B . 解:A ∩B= {x |1≤x ≤5}, A ∪B=R .
例3 已知A={x |x 2≤4}, B={x |x>a },若A ∩B=Ф,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a ≧2
例4 集合M={(x,y) |∣xy ∣=1,x >0},N={(x,y) |xy=-1},求M ∪N . 解:M ∪N={(x,y) |xy=-1,或xy=1(x >0)}.
例5 已知全集U={x |x 2-3x+2≥0},A={x ||x-2|>1},B=⎭
⎬⎫⎩⎨⎧≥--021x x x , 求C U A ,C U B ,A ∩B ,A ∩(C U B ),(C U A )∩B
解:∵U={x |x 2
-3x+2≥0}={x|x ≤1或x ≥2}, A={x ||x-2|>1}={x|x<1或x>3}, B=⎭
⎬⎫⎩⎨⎧≥--021x x x ={x| x ≤1或x>2}
∴C U A={}321≤≤=x x x 或
C U B={}2=x x
A ∩B=A={x|x<1或x>3},={x|x<1或x>3},
A ∩(C U
B )=φ
(C U A )∩B={}3212≤<=x x x 或
四、课内练习
1.课本P12练习(1-5)
2.课本P13 练习(1-4)
3.集合P= ,Q= ,则A ∩B=
()}1,1-
4.不等式|x-1|>-3的解集是 ®
5.已知集合A=,612⎭
⎬⎫⎩⎨⎧
∈-∈N x N x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5,4,3,2,0 6 已知U={},8,7,6,5,4,3,2,1()B C A U ⋂{},8,1=()B A C U ⋂{}6,2=
()(){},7,4=⋂B C A C U U 则集合A= }8,5,3,1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交集的性质 (1)A A=A
(2)A Φ=Φ A B=B A
(3)A B ⊆A, A B ⊆B .
并集的性质 (1)A A=A
(2)A Φ=A A B=B A
(3) A B ⊇A , A B ⊇B
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Φ⊆A B ⊆A ⊆A B .
德摩根律:(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
A (C U A)=U, A (C U A)= Φ.
容斥原理:card(A ∪B)= card(A)+card(B)- card(A ∩B).
六、作业:
1. 已知A ={x | x 2-ax +a 2-19=0}, B ={x | x 2-5x +8=2},
(){}0,=+y x y x (){}2,=-y x y x
C ={x | x 2+2x -8=0},若ο/⊂A ∩B ,且A ∩C =ο/,求a 的值 (a =-2)
2. 已知元素(1, 2)∈A ∩B ,并且A ={(x , y )| mx -y 2+n =0},
B ={(x , y )| x 2-my -n =0},求m , n 的值
(m =-3, n =7)
3. 已知集合A={x|x 2+4x-12=0}、B={x|x 2+kx-k=0}.若B B A = ,
求k 的取值范围 (-4<k<0或k=2)
4. 若集合M 、N 、P 是全集S 的子集,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C )
A.P N M )( B .P N M )(
C .P C N M S )(
D .P C N M S )(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M N P 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