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禺悲剧对人的哲学探讨

合集下载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

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

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

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

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

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

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

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

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

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

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

从《雷雨》看曹禺戏剧创作的人性深度

从《雷雨》看曹禺戏剧创作的人性深度

从《雷雨》看曹禺戏剧创作的人性深度作者:沈晓蓉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年第08期【摘要】曹禺的戏剧创作除了揭示现实的社会问题之外,还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性深度。

本文以《雷雨》为例,分别从剧本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探讨了曹禺剧作中的人性内涵。

【关键词】曹禺《雷雨》人性人性的本色是复杂、丰富而深邃的。

曹禺的剧作给我们刻画了形象鲜明、性格复杂的人物群像,他以现代的艺术视角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人类的终极追求进行了拷问。

曹禺的高明之处在于,当人们还在形而下的层面关注着物质的贫乏和国家的羸弱的时候,他以深邃的目光关照着芸芸众生,关注着他们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曹禺是现代中国作家中对“人”的处境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他早期剧作的创作意图中,对人的关注甚至多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正是曹禺的卓然独步之处。

在他的处女作《雷雨》中确实有着对封建家族和工厂主罪恶的揭露,但其作品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其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剖析。

《雷雨》通过写周朴园30年前对侍萍的始乱终弃,以及周鲁两家五对爱恨交织的爱情的悲剧,展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人性的自我放纵。

在剧作中,曹禺所着力展现的是人物内心的自我纠缠,这种生存境况使剧中人物长期处于焦虑之中,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致使自己烦闷不堪的到底是什么,但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那种无言的苦痛。

曹禺的作品如实地呈现了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

笔者拟从曹禺对人性的特别关照入手,结合曹禺戏剧创作的个性,通过对《雷雨》人物进行两方面分析,探求曹禺戏剧创作的人性深度和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一、蘩漪刘西渭指出《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属于女性,而女性最成功的属于蘩漪。

因为她使这出戏有了生命。

她是一个“被牺牲者”,一个“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叛者”。

她的性格特征就是“热情”:“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就看见热情;热情到了无可寄托的时际,便做成自己的顽石,一跤绊了过去”。

阴郁的色彩 深邃的悲情——试论曹禺三大悲剧力作的内在意蕴

阴郁的色彩 深邃的悲情——试论曹禺三大悲剧力作的内在意蕴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720 )2 09 一 3 62 9 1(060 — 1 l 0
《 雷雨》 是曹 禺的第一部剧作 , 的影响是 巨大而 它
深远的。其诞生标 志着 中国现代悲剧 观念 的真正形 成。《 雷雨》 及其随后完成的《 日出》 原野》 《 等剧作, 虽 然在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特 色, 但从主题 到人物 , 从意境到结局都荡漾着 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
悲情这一独特的内在意蕴 。
匹跌在沼泽里的赢马 , 愈挣扎 , 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
泥 沼里 。[ 7 ’I ’]
在《 日出》 作 者对 当时的罪恶社会有 了更深的 中, 认识 , 但对如何去消灭 他们 , 希望与光 明在哪里, 却叉
很茫然 。《 日出》 的主题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 更具有现
者和压迫者 、 人性与非 人性之间不可调和 的矛盾。正
仇虎个人奋斗的道路 , 但最终 也没有 指出复仇者和反 抗者应走什么样的道路。在剧作 中作家力 图揭示恶人 终不得善报这个主题 , 但作品又隐隐透露 出这个主题
在当时的社会里不过是个幻象 , 难 以真 正实 现的。 是 戏剧最后一幕仇虎与金子在茫茫暗夜 中摸索道路时所 说的 :迷了路 !迷了路 !上哪儿走?向东 ?向西?向 “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 2 期
2006年 4月
沈 阳工程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l f h n a gisi t f n ier g S c l c ne ) o ra o e y n nt ue gn ei ( o i i cs S t oE n aS e
往往隐含着一种任你怎么挣扎也逃不脱命运罗网的困 惑与迷惘, 表现出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悲情这一深厚

总结曹禺话剧中的思想

总结曹禺话剧中的思想

总结曹禺话剧中的思想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剧作家之一,他的话剧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曹禺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呼唤。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话剧作品中总结曹禺的思想。

首先,曹禺的作品中经常反映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

例如,他的作品《雷雨》揭示了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病态和残酷,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欺骗和伤害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关系的失望。

他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并通过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其次,曹禺的作品中也关注社会问题,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日出》这部作品揭示了北方旧社会农村封建家庭的贫困和压迫,对农民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曹禺通过这一作品强调了农民的尊严和权益,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愤怒。

此外,曹禺的作品还关注女性问题和性别角色。

他的作品《原野》中的女性形象描绘了女性困境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女性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常常受到剥削和压迫,他通过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气,表达了对妇女地位的关切和对性别不平等的呼吁。

最后,曹禺的作品中也反映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他的作品《日出》和《原野》中描绘了人物的命运,人物在面对命运的考验时展现了不同的选择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曹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关切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尊严。

总的来说,曹禺的话剧作品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关注了人性和社会问题,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生命的意义。

他用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困境,呼唤正义和人性的回归。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不仅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启发了后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曹禺悲剧原因探析

曹禺悲剧原因探析
( ) 型 的 文 化 二 转
件件不平的血腥事实 , 利刃似的刺 了我 的心, 逼我按捺不住 的 愤怒 ” 。愤怒出诗人 , 愤怒出战士, 正是 这种愤怒使曹 禺具有 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的不 屈战士和悲剧诗人 必备 的情愫。随着 见闻的增多 , 铭刻在曹禺心头 的残忍恐怖的图画, 其悲剧色调正 在一点点加浓 , 其悲剧内容正在一点点的充实和扩大。 二 、 作者 经 历 赋 予 曹 禺悲 剧 的原 因 曹 禺对生 活中的悲剧性 事件特 别敏 感 , 以说是 这位 悲 可 剧作家 的天赋 , 当然又与他 的人生 阅历 和体验有关 。 ( 以父为 大的封建 官僚 家庭生存 空间 一) 曹禺生下来三天 , 母亲 就去 世 了。父 亲是 一个 日渐 潦倒 的封 建官僚 , 脾气暴 躁 , 在家里 动辄 发火 骂人 , 整个 家庭 氛 围 及其 沉闷压抑 。《 禺评传 》中说 , 的父亲 万德 尊行 为 上 、 曹 他 心理上拥 有许 多 的矛盾 。他 “ 方 面恪 守 中庸 之 道 , 一 淡泊 潇 洒, 随遇而安 , 另一方面又牢骚满腹 , 怀才不遇 , 不甘冷落” 他 ; 方 面 , 为 开 明 ” “ 一 方 面 , 那 样 专 制 、 戾 , 往 会 较 ,另 又 暴 往 把一桌子 饭 菜 当作 敌 人似 的掀 掉 , 至 会 动手 打 佣 人 和 家 甚 人 。 正是有这么多矛盾 的万 德尊 , 使 曹 禺从 很小 的时候 , ” “ 就 啃 起 了人 生 的 酸 果 、 果 。 他 迷 惑 不 解 地 咀 嚼 着 。 每 咀 嚼 苦 次 , 的心灵就划上 了一道难愈 的伤痕 , 他 投下 了一 层可怖 的 阴影 , 加了一分刺心的苦痛 ” 。 增
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一切写出来和没写出来的当中令人震惊的悲剧曹禺从自身出发再融入对时代和对人的思考不但写出了他自身的悲剧也写出了人类的悲剧进而创造了优秀的悲剧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一、抗争对立1、追求自由:他的剧作中的角色经常会充满奋斗的精神,他们不断地追求更大的自由,试图打破充斥着贫富差距及封建传统的社会束缚,去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2、斗争反抗:曹禺的剧作中,人物拒绝默默接受恶劣的社会现实,敢于与强大的压迫命运斗争,努力寻求新的出路,试图实现自己心中最珍视的价值理念和梦想。

二、反思刻板1、抗议形式主义:在曹禺的剧作中,人物勇敢反抗形式主义和普遍被接受的社会普遍观念,引起广大民众尊重个性的思想,挑战古板顽固的传统观念,鼓励他们努力求变改革,追求更合理的社会秩序。

2、强调责任:曹禺的剧作中的角色们颇具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有责任保护有需要保护的弱者,有责任为赢得真正社会平等而不断奋斗不懈。

三、崇尚理想1、理想主义: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人物们时常抵制社会的非正义,尝试以积极的方式改变社会的不公,他们的抗争、热血的奋斗都把曹禺的理想主义情怀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启迪自由:曹禺的剧作中,人物多充满了理想蒙受的思想,他们竭力想以自己的本质去追求幸福,希望把自己从社会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寻找更美好的生活。

四、尊重个性1、理解个体:曹禺剧作中,他敢于正面地认识到人的内心感受,不断地去引导他们拥有真正的内心自由和精神自由,渴望个体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此改变社会被斤斤计较的劳役制度。

2、尊重感情:曹禺也不断努力地去唤醒人们对于社会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很尊重人们热烈的情感,他主张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为了追求真爱倾注全心全意,去书写一段真挚动人的爱情史诗。

总之,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就是:追求自由、百折不挠的斗争反抗、抗议形式主义、强调责任、崇尚理想和尊重个性的思想。

他的革新性思想不只激发了民众,而且充分启迪了广大阶层看待社会发展的眼光,也激励着人们思考理想追求的真正价值。

浅析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浅析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浅析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的根源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列出十大代表作之中,女性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曹禺的女性角色多数是虚弱、脆弱、无助和沉沦的代表。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曹禺个人思想的体现,更是他所处社会时代背景的反映。

本文将探讨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悲剧时期。

这个时期要经历两个时期的社会浪潮,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并且还有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这个时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女性地位不断的受到批评和质疑,因此,曹禺在他的作品中描写的女性角色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

家庭关系的破裂曹禺的戏剧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悲剧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家庭关系破裂。

《雷雨》、《原野》、《日出》等作品,都反映了家庭关系的困境与矛盾。

这些女性角色都深受家庭失去关爱、冷漠无情的影响,无法获得情感的滋润和体贴,最终陷入悲剧的深渊。

这些作品中,女性角色深受无助、孤独等情感的影响,也表现出女性在家庭中的软弱无助和失去自我尊严的形象。

女性地位的低下曹禺所处的历史时期,女性地位由于社会习俗和传统的限制而处于低下的地位。

在曹禺的作品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被弱化到极致,甚至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奴隶。

在《雷雨》中,周婷婷可以说是个标准的“病夫夫人”,她被她的丈夫和婆婆压迫、羞辱、骂咒,她无法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爱护。

在《原野》中,李双双取代了未婚夫的妻子,成为不快乐的家庭生活背后试图寻找心灵支持的人。

她的丈夫是个颓废的文学家,忽略了家庭和妻子的关心。

李双双最终选择了改嫁,来获得自由的身份,但她依然无法逃避苦难的命运。

家庭背景的影响曹禺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所处的家庭背景也是导致她们悲剧的根源之一。

在《日出》中,小婶婶是一个贵族女人出身,她没有父母的呵护却有良好的家庭条件,但她的结果依然与其他女性角色一样。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剧作家,其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社会思考。

本文从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命运、情感世界、社会地位和变革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这些角度的审视,可以看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在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应对改变,展现出坚韧、温情、独立等不同的面貌。

在可以深入探讨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启示、意义和价值,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性关怀与思考,引发读者对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立场与角色的思考,从而反思现实世界中的性别平等与困境。

通过对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意义,为当代社会的性别议题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曹禺剧作、女性形象、分析、特点、命运、情感世界、社会地位、变革、启示、意义、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曹禺(1910年9月26日-1996年12月14日),原名冬临,字禺莲,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著名剧作家,被誉为“百代之首”。

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被誉为中国话剧的三大奠基之作。

曹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他在大学时期曾加入左翼文学团体“四海渔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曹禺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人们的精神困惑,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其笔下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经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出不同的命运、情感世界和社会地位。

通过对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对女性的思考和关注,同时也能窥见当时中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看法。

1.2 研究意义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剧作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其中女性形象是其作品中极具表现力和深度的一部分。

研究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深入理解他的创作思想、揭示当时社会风貌、分析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读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命运观

解读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命运观

解读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命运观解读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命运观一、引言曹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话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被誉为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话剧以20世纪初我国南方乡村的社会变革为背景,展现了当时我国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而在这部作品中,曹禺对命运观的描绘尤为引人深思。

在《雷雨》中,命运被赋予了无法逃避和改变的特性,人们似乎注定要面对它的摆布和折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命运观,探寻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二、探讨命运观的深度1. 命运的不可逃避在《雷雨》中,曹禺将命运描绘成了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

无论是主人公孔雀妈妈还是其他角色,他们似乎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孔雀妈妈在剧中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无论她怎样努力,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这种不可逃避的命运观给人一种无法摆脱的绝望感,也让人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命运的无情和折磨在《雷雨》中,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情和折磨人的力量。

故事中的人物们似乎总是在命运的安排下不停地承受着痛苦和磨难。

鲁小姐在面对命运的摆布时,表现出了无力和绝望,这种无情和折磨让人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无情。

这种对命运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力和绝望,也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和方法。

三、探讨命运观的广度1. 命运与个人选择在《雷雨》中,命运和个人选择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虽然人们似乎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但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似乎也会对命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孔雀妈妈和鲁小姐在面对命运时,似乎也做出了一些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这种广度的命运观给人一种希望和矛盾的感觉,也让人反思自己对待命运时的态度和行为。

2. 命运与社会环境在曹禺的《雷雨》中,命运似乎也与整个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人们的命运似乎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乡村的封建社会和传统道德观念对人们的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广度的命运观给人一种社会责任和关怀的感觉,也让人思考社会在塑造命运中的作用和责任。

人性的沉沦、挣扎与毁灭——评曹禺话剧《雷雨》

人性的沉沦、挣扎与毁灭——评曹禺话剧《雷雨》

《雷雨》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代表之作和顶峰之作,至今仍活跃在各地的话剧场,今年6月,云南还推出了《雷雨》的首部实景体验版。

曹禺为《雷雨》写的“序”堪称解读《雷雨》最为权威的文本,他要讲的就是人在命运里的惶然无措,揭示悲剧中人性抗争的无能为力。

曹禺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他还强调创作中想要表达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以及他创作《雷雨》时对生命存在的寓言式的思考,都证明《雷雨》是对于人性、情感的探讨。

曹禺还曾指出,“‘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

”《雷雨》里几个在命运中挣扎、矛盾与毁灭的角色,其实都对生命有着无限的渴望和追求,只是命运之手把他们拖至了毁灭。

对于《雷雨》的思想主题,学界一般都从封建家庭的罪恶、宿命论和宗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读,就如方同德先生曾说:“《雷雨》绝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命运的悲剧,而是一部社会悲剧、时代悲剧、民族悲剧,个人的命运必定与时代相连,与社会相系”。

今天,不妨从人性在欲望中的沉沦与挣扎来解读《雷雨》,因为愈是真实的欲望就愈能彰显人性的丑恶,愈是痛苦的挣扎就愈能展现人性的真善,从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对爱情的憧憬和幻灭等方面探究《雷雨》,更能展现这部剧作对人性挣扎与毁灭的本质阐释。

一.人性的矛盾与挣扎《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创作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纠葛,展现了两代人的血缘冲突和人性的挣扎。

《雷雨》中所展示的典型男性角色,几乎都出身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家庭,都被曹禺赋予了复杂鲜明的个性特征。

周朴园是封建大家长,也是《雷雨》中所有人物悲剧的创造者,他性格多面,不断沉湎于对过去的怀恋和欲望中,冷酷和深情不断交织、转换。

一方面,他从小受传统封建思想的荼毒,但另一方面,因为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他身上带有对西方自由思想的眷恋。

浅析曹禺作品中的悲剧英雄形象

浅析曹禺作品中的悲剧英雄形象

浅析曹禺作品中的悲剧英雄形象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对曹禺剧作中的悲剧英雄形象进了分析,从蘩漪式的自我毁灭,到愫芳式的复活重生,来表现作家各个时期的不同创作特征。

亚理士多德说,悲剧人物是“不好不坏的人”,即是有好有坏,又好又坏的人。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正义凛然,与险恶的命运(人类和自然中的妖怪)搏斗,树立了悲壮的英雄形象,可就是这个希腊人无限崇仰的英雄,也曾在一夜之间强奸了第斯庇乌斯的五十个女儿。

朱光潜先生强调了悲剧主人公“恶”的必要性:“悲剧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

悲剧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

悲剧人物可以是一个坏人,但他身上总要有一点英雄的宏伟气质。

一个穷凶极恶的人如果在他的邪恶中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巨人般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悲剧人物。

”所以当我们看到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仇虎这些带有“邪恶”性的悲剧主人公正义凛然地屹立于曹禺悲剧艺术的神圣殿堂中时,我们才深切感受到曹禺悲剧艺术的现代精神和革命意义,才深刻认识到曹禺悲剧艺术的巨大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雷雨》是一个悲剧。

剧中的周公馆是一座监牢,充满着罪恶,它的制造者是周朴园。

而冲破和毁灭这座牢狱的是周蘩漪和鲁大海,是他们的奋力反抗和斗争。

在《雷雨》的八个人物中,曹禺最早想出来的,并且觉得最为真切的就是蘩漪。

剧中的蘩漪是个“雷雨”式的人物,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最紧张激烈,是全剧所有矛盾冲突的主导。

当周萍与四凤正要到矿上去时,她拦住了他们,并叫出了周冲与周朴园,让其父子从中阻挠,借以破坏周萍与四凤的结合,自己守住周萍。

当看到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时,就半疯狂的向周冲说:“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就你父亲逼死了,闷死了……”使得周冲明白了蘩漪阻拦四凤与周萍的根本目的。

从而,把蘩漪与周朴园18年来的矛盾冲突明朗化了,把他们之间长期以来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亮给了观众。

18年来,蘩漪被周朴园这个魔鬼软禁在与世隔绝的周公馆里,周萍的到来唤起了她生存的希望,她把一切都给了他。

浅论曹禺戏剧对人性问题的开掘

浅论曹禺戏剧对人性问题的开掘

伟大戏剧家的人文关怀——浅论曹禺戏剧对人性问题的开掘孙永安[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曹禺先生对人性方面的不断开掘的问题,发现出在他的话剧中开掘出了两方面的人性,即残缺、变态的人性和完美理想的人性;而且剧作家对前一方面的人性既是批判的又是同情的,对后一方面的理想的人性美却是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并试图总结出曹禺先生通过他的剧作对人性等问题开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曹禺戏剧人性蘩漪愫方曹禺的一生都在强调,他的戏剧作品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强调对人的思考,强调认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强调探索人的灵魂的秘密,去努力解决一个人应该如何活着得的问题。

曹禺的剧作大胆揭示和批判了黑暗社会中人性的恶,并且执著的追求人性善的理想。

他曾说过:“我看戏,读文艺作品,我所注目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

”[1]一、曹禺戏剧对人性的格外关注对人性的探索一直是曹禺剧作永恒的主题。

有评论家认为按文学的标准曹禺的戏剧和鲁迅的小说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文学的标准只能有两种,第一,是对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

世界一流的文学,人性的展示,一定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得……我认为,曹禺先生当时23岁时候写的《雷雨》,完全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2]而且曹禺的据作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丰富性、深度性,也揭示了人性的悲剧性。

《雷雨》通过周朴园30年前对侍萍的始乱终弃,以及周鲁两家五对爱恨交织的爱情的悲剧结局,展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人性自我的放纵。

而《日出》通过竹筠和陈白露的前后对比,以及陈白露最后的自甘堕落以至最终的死亡,展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人性的惰性。

《原野》通过写仇虎报仇,残忍的杀死仇人的儿子焦大星和焦大星的儿子小黑子的故事情节,以及仇虎最后在森林逃亡中陷入精神恍惚等情节,展现了人性的蛮性。

《北京人》通过写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愫方与没落的北京士大夫文化熏染下已堕落成生命空壳的曾文清的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以及愫方最终的出走,展现了人性的韧性和极端的惰性,以及人应当像人一样地活着的问题。

论曹禺的生命意识论文

论曹禺的生命意识论文

论曹禺的生命意识论文摘 要对宇宙人生的积极思考和不懈探索构成了曹禺观照世界的重要内容,并由此形成他独具特色的生命意识。

他的戏剧特别是他前期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诸如《雷雨》、《原野》、《北京人》等等,代表了他剧作在思想、艺术等各个方面成就的最高成就。

曹禺先生始终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上来审视“人”在宇宙间的自我存在、尊严、欲望和价值诉求与社会历史、文化理性、道德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与对抗,对人存在本身及个体精神在这种现实矛盾中所呈现的残缺和病态的深刻反思,在形而上的层面深掘生命自然本真的存在与人而外的意识形态间诗性与悲剧的非对应状况,并对它作了哲学人类学的剖析与阐释。

本文从分析其剧作的相关人物形象及其形象内涵的文化意义入手,简要探讨作家曹禺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展示出作家内心深处对宇宙人生另类的看法。

他以一个有着时代良知的知识分子对人在宇宙中的病态存在、人与文化的冲突、“文明的缺憾”等进行无情地批判,极力讴歌“人样的生活”。

作者用独特的戏剧艺术生动淋漓地展示了一幅幅人性与文明的对垒,体现出作家极具反思意识的生命悲剧意识。

关键词:曹禺;存在;悲剧;生命意识On Cao yu's consciousness of life题 目 (中、英文) 论曹禺的生命意识AbstractTo the universe and life positive thinking and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n the world works, and has formed his unique life consciousness. He plays especially his early works created a series of such as "thunderstorm", "field", "Beijing", etc., represents he plays in the ideological, ar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achievement. Mr Works of humane care always stand in perspective at "people" come up in the universe itself, dignity, desire and value appeal and the social history, cultural rationality, between moral civilization incompatible conflict and confrontation, the people being itself and the individual spirit in this realistic contradiction is present in morbid incomplete and profound reflection, metaphysical level digging in the existence of life and true nature between ideology and outside the poetic and tragedy of its corresponding condition, and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s and its relevant play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image connotation, briefly discusses writer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works life consciousness, reveal a writer of the universe and life inside of alternative views. He as a conscience of intellectuals with age for people in the universe exists, people and culture morbid conflict, "civilized imperfections" relentlessly criticized, etc to eulogize "human shape life". The author USES unique drama vivid gory shows fights with civilization which humanity, reflect writer extremely tragic consciousness of life reflect consciousness.Key words:caoyu;Exist;Tragedy;consciousness Life目录引言 (1)一、生命存在的价值诉求 (1)(一)原欲意识 (2)(二)宗教救赎意识 (4)(三)宿命意识 (5)二、自杀与自我拯救的死亡意识 (6)结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引言人之于宇宙的存在,其意义首先是时空维度下生命的自觉。

论曹禺戏剧中的悲剧意识

论曹禺戏剧中的悲剧意识

论曹禺戏剧中的悲剧意识中国历来喜欢喜剧而排斥悲剧,因为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艺术趣味便是“瞒和骗”。

喜欢将一切都矫饰得天下太平、美满和谐。

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文化心理时说:“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艺术来。

由这文艺,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而悲剧,才是真正撕裂生活表面和谐的利器,将主人公与社会、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置于人面前,以其悲惨的结局去逼迫人们反省现实。

“探讨悲剧问题能够启发人发掘悲剧意识中潜含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博爱意识,坚持生命本真的生存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灵魂。

”曹禺先生的戏剧从《雷雨》、《日出》、到《原野》,“生命三部曲”讲述了一个个家庭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而悲剧和死亡又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死亡为切入点,力求对曹禺戏剧中的悲剧做一次全面立体的解读。

一、曹禺戏剧中的“死亡”在《雷雨》这部家庭命运悲剧中,周冲的死让人感到格外痛惜。

曹禺认为“周冲是藏在思想的堡垒里,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

”周冲仅有十七岁,单纯幼稚,充满幻想又富于正义感。

他很难理解周公馆内的沉闷窒息,对四凤抱有纯洁热烈的爱慕,他幻想着用自己一半的教育经费去支持四凤念书。

然而这些只是他“烦躁多事夏日里的一个春梦”,他理解不了周公馆内代表封建家长制的父亲,也理解不了倾心爱慕的四凤。

他没有半点过错,他的牺牲纯粹是这个家庭悲剧的陪葬,令人心痛惋惜。

周萍是颓唐堕落的一代,是个“美丽的空壳”。

蘩漪不惜舍弃一切与他相恋,视他为救命的依靠。

他却在与继母乱伦后忍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抛弃了蘩漪,转而从四凤那里寻求心灵的安慰。

最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和与四凤的兄妹关系后,精神崩溃的周萍开枪自杀。

四凤温顺善良,却走不出和母亲一样的悲剧命运,最终逃脱不了这循环命运的人触电而亡。

《日出》中的陈白露是个性格较为复杂立体的人物,她容貌昳丽,在那些“名流权贵”中游刃有余,一个人穿梭于十里洋场,靠外貌和手段去维持自己奢侈靡丽的生活。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摘要: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

曹禺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悲剧冲突,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摧残、遭压抑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的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曹禺;悲剧;情节;人物一、悲剧的概念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宣泄。

后世很多美学家、戏剧理论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确立悲剧的本质。

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

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在这种悲剧冲突中,主人公不仅要同为其造成挫折、磨难的强大外在力量搏斗,往往还要同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进行搏斗。

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但是,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为了极限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做出的。

因而,由行动构成的命运的曲线,连同最终的结局无论是失败或是丧失生命,便是他(或她)完整生活的凝聚,亦即完整的人格在行动中自满自足。

悲剧的力量正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为英雄悲剧。

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

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

其二为家庭悲剧。

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

曹禺论创作读后感

曹禺论创作读后感

曹禺论创作读后感读完《曹禺论创作》这部作品后,我对曹禺的创作思想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曹禺戏剧创作的总结,更是对现代戏剧艺术的深刻思考。

曹禺在创作中始终强调现实主义的原则。

他认为,戏剧应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揭示人性的真相。

在《雷雨》、《日出》等作品中,曹禺通过对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曹禺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他认为,人物是戏剧的核心,只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周朴园、蘩漪等人物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这种深入的人物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剧情。

曹禺还强调戏剧的冲突和情节的紧凑性。

他认为,戏剧应该具有强烈的冲突和高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雷雨》中,曹禺巧妙地设置了家庭矛盾、阶级矛盾等多重冲突,使得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这种冲突的设置,使得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从而更好地体验剧情的起伏和高潮。

曹禺的创作还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戏剧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曹禺论创作经典语句的解读:“戏剧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它包含了人生的各种形态和可能性。

”这句话揭示了戏剧的本质。

曹禺认为,戏剧应该反映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现人生的各种形态和可能性。

这意味着戏剧应该具有广泛的主题和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包括家庭、职场、政治等。

通过戏剧的呈现,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人生。

“人物是戏剧的核心,只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曹禺的诗化意蕴和哲理

曹禺的诗化意蕴和哲理

曹禺的诗化意蕴和哲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和它们相比,中国的话剧却是十分年轻的。

源于欧洲的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本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不过80余年的历史,整部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丰富、充实,色彩斑斓,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在这部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人物,如曹禺、田汉、夏衍、欧阳予倩、熊佛西、老舍等,他们各自以其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剧作闻名于中外文坛、剧坛,为中国话剧一步步由萌芽到成长到成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话剧突破了传统戏剧远离现实生活的局限,适应了反映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的需要。

但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必须拿出有分量的艺术成品,形成引人入胜的戏剧形式,从而赢得广大观众。

曹禺的剧作,在这一意义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代表作,以精湛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黑暗社会的深重苦难,在情节结构的匠心、人物塑造的独到、舞台语言的功力诸方面,都达到了戏剧艺术的高峰,形成了精巧、丰富、浓烈、明丽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话剧文学的巨著,具有深远的影响及持久的生命力。

曹禺从自己的个性出发,有机的吸收西方戏剧艺术与民族古典文学营养。

在他笔下,中国话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在中国话剧走向民族化的过程中,曹禺功不可没。

民族化的前进:透入骨髓的民族性格的挖掘中国的现代话剧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互相撞击交流,融会贯通的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

它眼前面对着五色杂陈的域外人文艺术,身后带着本土审美心理定势的阴影。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戏剧审美的同化和顺应,移植和再生的关系,也即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无疑是一个关系到话剧艺术品位和方向的大问题。

能不能创造出民族化的形象和性格,发掘出民族的内在精神与灵魂,是衡量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民族风格、民族作风亦即民族审美特征的一把重要标尺。

别林斯基在谈到文学作品的民族性问题时,就曾经指出:“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西 方 的 悲 剧 艺 术 中 ,命 运 ” “ 或 者 死 ” “ 与 “ 、生 、罪
罚 ” 具 有 形 而 上 意 味 的 问 题 , 乎 是 一 切 悲 剧 的 等 几 内 在 主 题 。 它 们 在 表 现 和反 映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的 同
时. 还蕴含着人对世界之谜的本体反思 , 对生存 、 死
人 , ‘ ’ 着 透 彻 深 刻 见 地 的 对 人 有 巨 人 。 ” 在 早 期 便 是 沿 着 这 些 他 戏 剧 大 师 的 足 迹 ,在 中 国 的现 代 悲 剧 艺 术 界 里 对 人 进 行 了种 种 新
剧 价 值 ,使 其 有 了 一 种 更 加 深 刻 的 积极 意义 。或 者 说 , 有 命 运 的 没 观 念 , 就 没 有 今 天 意 义 上 的《 也 雷 雨》 侍萍 、 。 四凤的不幸命运 , 就像
时也 把 悲 剧 引 向 了深 刻和 伟 大 。
关 键 词 : 禺 悲剧 艺术 哲 学 曹
曹 禺 的悲 剧 作 品 《 雨 》 《 雷 、 日出》 《 野 》 《 、原 、北 京人》 及改编 的《 》 在经受 了半个 世纪考验后 的 家 , 今 天仍 有 着 巨大 的艺 术 魅 力 , 并且 随 着 人们 观念 的 变 化 和更 新 , 深 刻 性 和 独 特 的 艺 术 价 值越 来 越 得 其 到 了人 们 的关 注 和认 同 。何 以如 此 ?恐 怕 谁 也无 法 回答 出 问题 的 全 部 , 即使 是 剧作 家本 人 。 者 认 为 , 笔 曹 禺 悲 剧 艺 术 能 表 现 出无 穷 魅 力 和 独 特 价 值 的一 个 重 要 因素 , 他 对 “ ” 做 的种 种 探 索 和表 达 具 是 人 所 有一 种 浓 厚 的 形 而 上意 味 。 种对 人 的 哲 学 高度 的 这
学教 育
试 论 曹 禺悲剧 对 人 的哲 学探 讨
固 卢 世 忠
内容 摘 要 : 禺 悲剧 艺 术 能表 现 出无 穷魅 力 和 独 特价 值 的 一个 重要 因素 , 他 对 “ ” 做 的种 种 探 索和 表 曹 是 人 所
达 具 有 一种 浓 厚 的 形 而上 意 味。 这 种 对 人 的哲 学 高度 的思 考 , 不仅 使 悲 剧获 得 了普 遍 的 意 义和 永 恒 的价 值 , 同
时代的人类现象 , 他还将之纳入到了一种更 普遍 的 人类 现象 中做 了更 多 的形 而 上 的 思 考 。 阅 读 他 ”在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悲 剧 时 ,同 时 应 当作 为 时 代 的 与超 时代 的 , 定 “ 特 的 与 普遍 的两 种 艺 术 概 括 来 阅 读 。 ” 这 里 的 “ 时 超
的 。正 是在 这样 的意 义 上 , 国戏 美 剧 家 奥 尼 尔 才 如 此 断 言 :我 们 本 “
么绕 来 绕 去 总 是 找 不 到 非 常 熟 悉 的 周 家 大 门 ;就 像 侍 萍 在 大 千 世
追 问 , 超越 性 的渴 求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有 这 些 对 从 没
东西 , 不 可 能有 悲 剧 的 伟 大 。 … 言 之 , 个 真 正 就 ”换 一
的 悲 剧 艺 术 家 ,在 表 现 人 的 苦 难 与 不 幸 的 同 时 , 还
必 须 对 人 的存 在本 体 作 哲 学 意义 上 的理 解 和 回答 。
亡 、 值 等 问题 的 哲 学 感 悟 , 价 比其 它 艺 术 形 式 都 更 突 : } 地提 出有 关 人 的 处 境 的种 种 问 题 。 在 注 重 现 但 实 、 史与群体 的中国, 历 对人 , 悲 剧 中 的 人 则 往 往 对 缺 乏 这 种 哲 学 深 度 的思 考 。 而 曹 禺作 为 悲 剧 艺 术 家 , 正 是 这 为 数不 多 的 其 中 之 一 员 。 的 剧作 “ 则 他 不 仅 仅 是 把 自己 感 受 到 的社 会 历 史 现 象 中 当 作 特 定
四 风 在 雷 雨 交 加 的 夜 晚 ,不 知 怎
什 么 得 到 的 是 不 想 要 的 而 想 要 的
却 又 得 不 到 ? ” 喟 叹 和 疑 问 。都 的 是这种人类与生俱有 的“ 罪” 原 在 每 个 人 身 上 的 不 同 显 现 。它 表 明 , 人 的苦 难 和 不 幸 ,根 本 在 于 生存 本身 的罪过。这种命运 之事是人 们 与 生俱 有 而 又 是 谁 也 难 以摆 脱
思考 ,不仅使悲剧 获得 了普遍 的意义 和永恒的价 值, 同时 也 把 悲 剧 引 向了 深 刻 和伟 大 。 本 文试 图从
原 罪 意识 、 存 价 值 问题 、 杂 人 性 、 性 意识 四个 生 复 女 方 面对 曹 禺 的这 种 探索 做 一 些 考 察 和 分析 。 从悲 剧的发展来看 , 正的悲剧 艺术 , 应该 真 不 仅 仅 关 注 现 实社 会 问题 , 映 民众 的 苦 难 。 它 同 时 反 还应该 “ 有对死亡的沉思 , 对命运 的探究 , 对存在的
学 教 育
代 的 ” “ 遍 的 ” 是 对 人 类 本 和 普 便 体 的哲 学 思 考 , 即对 人 类 命 运 、 宇 宙 根 本 及 人 性 的 探 索 。 曹 禺 曾这 样说 :我一 生都有 这样 的感 觉 , “ 人这个东西 , 是非 常复杂 的, 人 人 又 是 非 常 宝贵 的 。人 啊 , 是 极 应 又 该 把 他 搞 清楚 的 。无 论 是 做 学 问 . 做甚么事情 , 果把人搞 不清楚 , 如 也 看 不 明 白 ,这 终 究 是 一 个 很 大 的 遗 憾 。” 他 的悲 剧 作 品 正 是 而 探索“ ” 人 的最 好 表 征 。“ 把 莎 士 他 比 亚 、奥 尼 尔 等 戏 剧 大 师 们 看 作 是 最 懂 得 人 、最 了 解 人 、最 尊 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