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思考

合集下载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同工不同酬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的薪资差异一直存在。

尽管这一现象有时体现了市场需求和个体付出的不同,但它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

以下是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几个原因:1. 工作特点不同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的工作特点是不一样的,而这些工作特点直接影响了个体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比如,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在硅谷的年薪要比在非洲的低一些,而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技能不够,而是因为在硅谷有更多的科技公司竞争,给市场带来了更为激烈的价格竞争。

2、工作经验不同另一种可能导致同工不同酬的原因是基于个人技能和工作经验水平的差异。

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个行业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可能会因为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而获得比不同经验的同事更高的薪资。

这种情况也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因为它忽略了不同个体在获得经验和技能时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3、性别和种族存在歧视最显著的同工不同酬是在性别和种族之间。

根据联邦机构的数据统计,女性只能获得男性平均薪资的80%。

在美国,黑人和拉丁裔人士的平均薪资也比白人平均薪资要低。

4、公司政策同工不同酬问题也可能来自公司领导团队的决策。

一些公司可能会根据个人的背景、个性和经验水平来决定薪资水平。

如果薪资决策是模糊的,或者没有公平的标准化过程,就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5、地区工资标准同样的职位在不同地区的工资标准也不同,这也是同工不同酬的常见现象。

例如,在纽约市和科罗拉多泉地区,一名教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薪酬,尽管他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

总之,同工不同酬问题是具有复杂性的,需要从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消除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管理层应考虑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策略,例如根据技能和职位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来决定薪资,而不是只根据性别、种族、地区等标准进行决策。

浅议事业单位的“同工不同酬”

浅议事业单位的“同工不同酬”

同工同酬,是我国劳动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消除报酬歧视、实现工作平等权的具体体现。我们根据对教育、卫生等多个事业单位的调查发现,事业单位中违背同工同酬原则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同工不同酬现象分析
1、事业单位人员按供养途径划分,一般分为事业编制人员与聘用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受政府人事部门编制控制,同级财政部门依据事业单位类型给予一定财政补助;聘用制人员是单位自主招录的工作人员,经费由单位自筹解决。由于没有财政补助,聘用制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水平要低于事业编制人员,主要体现在聘用制人员不能完全享有事业编制人员的全部工资和津贴补贴,某些津贴或福利项目只针对事业编制人员享受。
二、同工不同酬现象的主要存在原因
1、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现行的身份管理体制造成的。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多以人员身份划分,不能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同工不同酬的起源来自用工的“双规制”。用工的“双规制”本意是打破“大锅饭”,通过多种途径的用工来推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进而调动生产积极性。可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到位,人员不但未能实现能进能出,反而形成人员分了“三六九等”,各项待遇自然也就讲身份看“血统”,很难做到同工同酬。
(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事业单位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参不同酬”源于用工“双轨制”——专访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J].中国经济周刊,2008,(25)

事业单位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

事业单位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

事业单位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作者:王燕洋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07期摘要:劳务派遣为许多事业单位提供弹性用人机制,提高了用工效率。

本文以实例对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关键词:劳务派遣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尽管《劳动合同法》明确指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然而“同工不同酬”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这严重侵害了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致使造成其归属感不足、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淡化。

一、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状分析1.事业单位派遣人员的特点企业在许多岗位上使用派遣工代替正式员工,以降低成本。

事业单位由政府管制,管理方式行政化,使用派遣人员相对企业而言是理性的,管理上也相对规范、有序,“同工不同酬”并非利益驱使。

以A博物馆为例,对薪资进行对比:A博物馆为北京某大型博物馆,工勤岗位因退休等自然减员造成的空岗由派遣人员补充。

小张和小李同在工勤岗位,负责A博物馆安保工作。

小张大专毕业后,成为派遣人员,派遣到A博物馆工作已5年;小李与小张是大专同学,也是派遣人员,与小张同时派遣到A博物馆工作,于去年转为A博物馆的正式职工,定为初级工。

表1和表2分别为两人2011年3月的工资单。

小李月收入约是小张的1.4倍。

(在A博物馆中,派遣人员也同样享受过节费和防暑降温费,此类福利费差别可忽略。

)薪酬设置的差异:(1)薪酬项目的设置事业单位的派遣人员与正式职工从身份而言,分属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体系,所以薪酬项目亦不相同。

小李薪级工资、岗位工资为基本工资,据工龄、任职和任职时间等因素,按相关规定标准核定,每年按相关规定增长薪级工资,增长额约为13元;副食补贴(财驻京监字【98】159号)、交通费(国管财字【1995】86号)、书报费(国管财字【1995】86号)、提租补贴(国管房改字【1999】267号、国管房改字【1999】313号)、住房补贴(国管房改字【2006】164号、全年一次性报销1800元,为表示直观,平均到每月为150元)、价格补贴、特岗津贴、供暖费等补贴为事业单位专有补贴,按初级工标准核定;职务补贴为A博物馆特有薪资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京房公积金国管发【2006】2号),取自职工上一年度的收入值,按标准比例扣缴。

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

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

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现实中同工同酬基本很难实现,因为工资并不仅仅是代表是工作岗位或者所付出的劳动,还涉及到具体职务和工龄、资历、学历等其它可能造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因素。

同工不同酬是由于工作的熟练程度、人员的长远稳定性等原因造成的。

法律规定同样的工作和相同的工作量必须是同工同酬,但是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往往是同工不同酬,而且现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越来越激化,甚至成了一个热点民生话题。

那么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在下文浅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1、影响社会稳定同工不同酬现象,会造成很多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不利于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更加不利于长治久安。

▲2、违法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相差悬殊的同工不同酬之中,“公平正义”却受到严重破坏。

▲3、有悖效率至上理念同工不同酬不但违反法律的规定,也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先进管理理念。

这种用工方式短期内能为用人单位减少费用支出,却无益于用人单位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解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 消除身份差别,加快制度改革用工双轨制下的同工不同酬,归根结底是制度的问题。

制度是人设计的,即便我们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也该理顺才是。

因此,实现同工同酬,制度上要做到:1、改革户籍制度,彻底消除身份差别;2、规范用工制度,废除用工双轨制,打破少数人的既得利益;3、扩大劳动法适用范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应适用同工同酬原则;4、加快国家人事和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平等合理的人事关系;5、打破部门利益,铲除部门小金库,实现部门间统筹公平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加快劳动立法,健全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实现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须做到:1、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不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2、提高立法针对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动同工同酬的贯彻;3、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制度。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以湖北省郧西县事业单位为例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以湖北省郧西县事业单位为例
笨 I J 占 缸 会 2 0 1 4・ 3 ( 上)
◆法律 经纬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以湖北省郧 西县事业单位 为例



要 同工 同酬原 则是 国际 劳工组 织提 倡的 一项 用X - . 基 本准 则 ,也 为我 国 宪法和 劳动 法所提 倡 。但 当前在 我 国的事业
相 同工 作 、 相似 岗位劳 动报 酬的差 异 。

况 的。 所 以处 于不 同类型 的 的事业 单位 的公 益 岗, 拿 的工资并 不


事业 单位 同工 不同 酬 问题 的表 现
样。
( 一) 我国事业单位 同工不同酬问题存在的范围以及形式

郧西 县 的事业 单位 中还 存 在着 一些借 调人 员 。行政 事业 单
为 我 国宪法 和劳 动法所 提倡 。 同工 同酬 , 是广大 劳动 者 的基本 人 生 。
权 的表 现 , 是排 除社 会 身份 歧视 、 实 现公 民平等 的本 质体 现和 重
公 益 岗是指城 市 公共 管理 和涉 及居 民利 益 的非营 利性 的服
要 保障 。 目前我 国 的事 业单位 中 同工不 同酬 现 象并 不鲜 见 。我 务 岗位, 包括 各 级政府投 资开发 的城 市公共 管理 中的公 共设施 维 国改革 开放 以后 , 对 行政 和事 业单 位 的人员 、 结构进 行 了不断 的 护 、 社 区保安 、 保洁、 保绿 、 停车看 管等 。 我县公益 岗人数约 有 1 5 0 0
有 的则 是完 全 自收 自支 , 工 资福利 全部 自己 位对 于从 事相 同工作 、 付 出同等劳动 的劳动 者有些 情 况下并未 支 福利 的钱 自己去筹 , 付 同等 报酬 。因为 身份差 异 和用工 形式 差异 造成 了同一 个单 位 筹得 。 一 般来 讲 , 这 三类 单位 的工 资水 平和福 利 待遇是呈 递 减状

同工不同酬报告范文

同工不同酬报告范文

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同工不同酬问题,即相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因性别、年龄、种族、地区等不同而获得的薪酬存在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尽管现代社会在追求平等和公正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薪酬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不仅违反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而且也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本报告将对同工不同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二、同工不同酬问题现状1. 薪酬差异存在性: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地区的员工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获得的薪酬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某些行业中的女性员工薪酬普遍低于男性员工。

2. 影响范围:同工不同酬问题不仅存在于个别公司或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这表明此问题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因素,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解决。

三、同工不同酬问题产生的原因1. 性别歧视:在一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分工不同,导致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较低,薪酬也相应较低。

2. 种族和地域歧视:某些种族和地区的人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歧视。

3.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雇主可能会降低工资以节省成本。

四、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的建议1. 提高认识: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同工不同酬问题,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以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进步。

2. 立法保障: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任何形式的薪酬歧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3. 促进平等机会: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那些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也应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以确保同工同酬。

5. 倡导企业文化:企业应积极倡导公平和公正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同工不同酬体现的道德观

同工不同酬体现的道德观

同工不同酬体现的道德观同工不同酬是指相同的工作,不同的待遇或报酬。

这种现象常见于工作场所,往往基于个人因素或群体差异而产生。

同工不同酬涉及到一系列的道德观,比如公平、正义、平等和社会道义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同工不同酬背后的道德观。

首先,公平是同工不同酬的核心道德观。

公平是指对每个人公正地对待,不偏袒或歧视。

在工作环境中,公平意味着为每个员工提供相同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公平原则也包括根据员工的能力、贡献和付出来确定薪资和奖励,确保每个人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同样的工作却得到不同的待遇或报酬,就违背了公平原则。

公平是一个普遍被接受的道德原则,在人们心中存在着天然。

其次,正义是同工不同酬中另一个重要的道德观。

正义是指按照法律,伦理或道义上的准则进行公正的决策和判断。

在工作场所,正义可以体现为按照工作表现和能力来决定薪资和奖励。

对于同样出色的工作表现,应该获得相同的奖励。

正义还涉及到对于不公平待遇的制止和追究责任。

同工不同酬违背了正义原则,因为它对员工的公正评价和他们的努力不予承认。

平等也是同工不同酬背后的一个道德观。

平等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地位。

在工作场所,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工作机会,不受种族、性别、年龄、国籍或其他身份的歧视。

同工不同酬违背了平等原则,因为它根据个人因素而不是工作内容和能力来决定待遇。

平等是一种基本的人权观念,是一个社会道义所要求的原则。

此外,同工不同酬违背了社会道义。

社会道义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在工作环境中,社会道义要求雇主给予员工公平和合理的待遇。

因为工作是员工为公司做出贡献的方式,公司应该将员工视为合作伙伴,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

同工不同酬违背了这种社会道义,忽视了员工的付出和努力。

同工不同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和社会问题。

同工不同酬可能导致员工不满和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这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和社会不平等。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影响政府机构提效亟需制度改革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影响政府机构提效亟需制度改革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影响政府机构提效亟需制度改革近日,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在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升事业单位效能成为重点的同时,在机关单位内部,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频发,以河北省荣昌县为例,在同一个乡镇府,公务员工资与津贴总和均在2000元以上,而事业编制仅为800元左右,相差一倍以上,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这种“同工不同酬”不公平现象存在,亟需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中有所成效。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一方面涉及人员广。

虽然十八届三中再次明确与重申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将逐步取消学校、医院与科研单位的行政级别,但是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从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涉及我国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且3/4都集中在教育、卫生、公益服务和农技服务等乎社会基层稳定部门,而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门户网站公布的2012年我国公务员人数为708.9万,仅为事业在岗人员1/4不到,长期“同工不同酬”势必将影响事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政府机构和服务部门效能低下。

另一方面关乎事业单位改革关键。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同工不同酬”现象长期存在,势必影响现阶段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实施,影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学校、医院与科研单位的去行政化推进,是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效能提升的关键,目前全国共有事业单位3000多万工作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约2000万人,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3%,“同工不同酬”必然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

对此基层建议:一方面是完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按照绩效改革要求,在提高事业人员与机构效能的前提下,逐步缩小与公务员薪酬福利待遇差别,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减少政府财政供养的人员与机构,实现精兵简政。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令人困惑同样的工作薪酬竟然差10倍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令人困惑同样的工作薪酬竟然差10倍

; 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差出好几倍刘大姐从河南农村到北京来打工已有5年多。

经亲戚介绍,她在一个部委研究机构的大楼里当电梯工。

“每个月六七百元吧。

这活儿不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还行。

”这个大楼里开电梯的,除了刘大姐这样的农民工,还有两个城市正式工。

“人家挣得比我多,每个月能多一倍吧。

我们就拿固定的工资,她们还有奖金什么的。

”干同样的活儿,工资差出一倍。

刘大姐不敢抱怨。

“我一农村来打工的,怎么能跟人家单位里的正式职工比呢!要不是有熟人我还干不上呢。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但在很多用人单位,这成了劳动者的奢望。

柴艳在一家中央级媒体做编辑已有7年,是部门的业务骨干。

由于单位事业编制已满,她一直以聘用人员身份工作。

去年下半年,北京市要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人员主动报税,同事间的收入变得透明起来。

“我们每个月拿六七千元,他们编制内员工年收入大多超过12万。

”柴艳感到不公平,但别无选择。

“要是跟单位较真,人家不让干了怎么办?”这种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更加普遍。

张爱民在呼和浩特一家热电厂输煤一线已工作10多年,身份始终是临时工。

虽然做一样的工作,但作为临时工的他,月工资只有889元,正式工的月工资却是3200多元。

前不久,他和7名同事以此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仲裁申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此前曾就“同工同酬”调研了43家大型国有企业,发现所有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其中国企改革进展较慢的地区如西部地区更为普遍。

山西一家国有企业,从事相同工作的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实际收入差距甚至高达10倍。

用工双轨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身份分配同工不同酬,折射出其背后的用工双轨制。

柴艳所在的单位,有约一半员工是她这种类型,即通过向社会招聘的形式引进,签订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档案不放在单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她所说的“正式员工”则是另一种情况:档案在单位,属于“编制内”员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一致,各种奖金、福利也源源不断。

国家应该解决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国家应该解决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国家应该解决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国家应该解决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定工资不应该光看职称和级别,要看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尽量体现出工资是劳动力和工作付出的报酬。

不应该搞成‘份子钱‘.现在光领工资不上班或者上班不干工作干不了工作的大有人在。

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捞职称,只要级别和职称上去了,工资就上去了。

至于工作技能和专业技术他们什么都不去学习和钻研。

拿着高工资什么都不干,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干工作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单位,干工作的大多数是低职称低工资人员。

而那些高职称高工资的人员大多不干工作或者不会干工作。

领导给他们安排工作还得看眼色。

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太普遍了。

单位安排工作其实都是按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来安排的。

按职称安排工作根本行不通。

解决好工作待遇问题是提高工作效能最根本的动力。

国家应该重视这种现象。

让我们这些拿着低职称低工资的业务骨干们心里多少平衡些。

我们这些60后,80年代高中毕业后,国家按技术工人编制安排到县事业单位工作。

现在由于职称低(没资格考取中级),工资拿到手才3千多一点。

单位里情况和我一样的同志还很多。

他们要吗不是没职称,要吗就是职称低。

工资也相应很低。

他们大多在单位的重要岗位工作。

比如我,一直是单位的技术骨干。

除担任2个科室的科长外(没有行政级别,单位根据工作能力任命)。

还身兼5个其它岗位。

这些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在干,没有任何下属。

而单位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同志也很多(他们都是统配生)。

我们干的工作和他们一样,有时甚至于超过他们。

但和他们相比工资将近要少1000元左右(同等年龄和工龄)。

这些都是因为职称被他们低的原因。

这种现象在我们单位和其它事业单位也是非常普遍的。

再比如学校老师,学校排课是按照教学水平和责任心来安排的。

而工资是按照职称来套的。

在基层,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大多是不代课的,要吗只代副课。

因为他们代不代课一个样,工资反正不会少。

资格老,职称高,领导安排工作还得看他们的眼色。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法律问题研究作者:陈哲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7期摘要同工同酬原则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一项用工基本准则,也为我国宪法和劳动法所提倡。

但当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仍存在着一些同工不同酬现象,其奉行的工资制度并不十分合理,限制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同工同酬以人为本作者简介:陈哲,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2011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动法研究。

同工同酬原则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一项用工基本准则,也为我国宪法和劳动法所提倡。

同工同酬,是广大劳动者的基本人权的表现,是排除社会身份歧视、实现公民平等的本质体现和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同工不同酬现象并不鲜见。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几经变迁。

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除了国家按时发放的的标准工资之外,还包括津贴、奖金等收入。

职工总体工资逐年提升,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岗位不同,编制各异,促使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

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同等劳动的劳动者有些情况下并未支付同等报酬。

因为身份差异和用工形式差异造成了同一个单位相同工作、相似岗位劳动报酬的差异。

一、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问题的表现(一)我国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问题存在的范围以及形式随着进入21世纪,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待遇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些外资公司、民营企业也有可能因为性别差异、地域差异、资历差异等形成工资层级,存在一些同工不同酬现象,但总体而言并不严重;而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比较严重,层级差别较大。

(二)同工不同酬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行政事业单位中,劳动者的身份的差别和工资来源的不同导致其在报酬分配问题上,往往不是按岗位、技能、工作业绩、单位贡献要素来进行分配,而是按正式工职工(包括党政干部)、合同制员工、派遣员工等“职业身份”进行分配。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同工不同酬是指相同工作内容的人所得到的报酬却存在差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教育程度不同。

通常来说,具有更高教育程度的人能够胜任
更高级别的工作,因此他们所得到的报酬也会更高。

2. 工作经验。

有一些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因
此那些具有更多经验的人所得到的报酬也会更高。

3. 工作能力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工作内容,每个人的工作能力
也会有所不同,那些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的人自然会得到更高的报酬。

4. 所在地区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和经济水平不同,因
此同样的工作在不同地区的报酬也会存在差异。

5. 性别和种族歧视。

不幸的是,在一些地区,雇主会对不同性
别和种族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报酬政策,这种歧视是不公平的。

6. 员工谈判能力。

一些员工比其他员工更擅长与雇主谈判,因
此他们能够争取到更高的报酬。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些原因,但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不应被容忍的。

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报酬,而不会因为个人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 1 -。

同工不同酬案例

同工不同酬案例

同工不同酬案例同工不同酬,是指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员工的工资待遇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同工不同酬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案例一,性别歧视导致同工不同酬。

在某家大型企业中,男性和女性同样担任销售主管的岗位,但是男性的薪资明显高于女性。

经调查发现,公司高层存在性别歧视的观念,认为男性更有能力更有担当,因此在薪资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偏见。

这种情况下,女性员工明显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了员工士气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引发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和离职潮。

案例二,学历差异引发同工不同酬。

在一家外企中,担任同一职位的员工,由于学历不同,导致薪资待遇存在差异。

虽然公司规定学历不应该影响薪资,但是实际上,拥有硕士学位的员工往往会比本科学历的员工薪资更高。

这种情况下,本科学历员工会感到不公平和不满,甚至会对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薪资政策产生怀疑,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案例三,工作经验不同引起同工不同酬。

在一家IT公司中,担任同一职位的员工,由于工作经验的长短不同,导致薪资待遇存在差异。

虽然公司规定工作经验不应该成为薪资的唯一标准,但是实际上,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往往会比新人薪资更高。

这种情况下,新人员工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但是这种现象却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士气和忠诚度,甚至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和离职潮,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在薪资分配上应该更加公平合理,避免因为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原因导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出现,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愿,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工不同酬隐患

同工不同酬隐患

同工不同酬隐患作者:马丽文来源:《中国扶贫》2013年第20期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现象,这不仅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也给单位发展和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内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却差出好几倍,这是身份歧视;还有同样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资不一样,这是性别歧视。

面对这些歧视,许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别却“敢怒不敢言”。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新规最受关注的是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应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然而,个别用人单位仍然出招规避新政。

如为了减少劳务派遣员工数量,把“劳务派遣工”转换身份成“劳务外包工”等。

本文背景资料所述,郑州在编环卫工“外包”现象,仅一个“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一字之差,就让环卫工待遇存在天差地别,严重制造了社会不公。

而事实上,这种正式工雇人代班的现象恐怕不只存在于这6名在编环卫工身上,也不仅存在于郑州环卫系统,很可能是一种存在于全国的普遍现象。

正因为少数正式工与多数临时工待遇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就容易滋生雇人代班,给社会带来裂痕。

有专家认为,同工不同酬现象,会造成很多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出现,也不利于企业发展。

据调查,不少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被安排在生产一线,有的已经连续工作10多年,但工资报酬、社会保险、休假制度、福利奖金等与正式员工差距较大。

此外,一些劳务派遣人员还被当作推脱问责的“挡箭牌”和“替罪羊”。

因此,专家认为,涉及教育、执法等一些岗位过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可能带来隐性危害。

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果将“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也面临实施难题。

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主任闫斌就表示:“什么叫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临时工‟一般都吃预算内的…皇粮‟,看门的、保洁的、做饭的,不算少,但也有外出执法的,协管、协警、协防……究竟什么是…同工‟?如果语焉不详,很难落实。

同工不同酬

同工不同酬

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酬的意思是:在中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却差出好几倍,这是身份歧视。

还有同样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资不一样,这是性别歧视。

许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别却“敢怒不敢言”,这是一种显失公正的分配制度。

要实现同工同酬,必须打破“一企多制”制度,以岗薪制来替代身份等级制的不合理分配方式。

主要表现在同一家菜市场内,品相相同的西红柿不会出现两个价钱,如果哪个小贩心存侥幸,卖价较同行高,火眼金睛的大爷大妈们马上就能发现。

小贩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价格降至与同行持平,且得奋力叫卖;二是高价死扛,西红柿烂在筐里。

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理应与西红柿遵循着同样的市场规律,同等素质的劳动者从事同样的工种且付出同样的劳动,其获得的劳动报酬理应相同,是谓同工同酬。

但在中国当下的现实生活当中,同工同酬是有关各方戮力同心希望实现的理想状态,因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是同一种工作在同一个单位,所获得的报酬是不一样的。

由于很多私营企业,对各自的工资没有公开化,那就会出现做同一样工作,在不同时期进来的人工作差别较大。

即使是同时进来的人,由于各自要价不同,也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二是同一样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资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别歧视现象。

三是同性别,同工作,同级别,同一个地点,后到几个月的员工待遇与先到几个月的员工工资不同。

此外,同一种工作在不同地区,所定的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地域造成的差别。

比如内地和香港吧,同样是做一名销售部经理,大陆的工资可能只有5000块,而香港地区可能就是好几万港币。

还有同一种工作在不同的单位,所获得报酬是不一样的。

这是不同单位经营状况不同,造成的收入差别。

比如同样是做一名护士,在广州正骨医院,月薪都有上8000块,但在其他医院恐怕就没这么高了。

关于同工同酬的探讨

关于同工同酬的探讨

关于同工同酬的探讨干同样的活却拿的比“正式工”少,“临时工”的这种状况将改变。

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

新政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并赋予人社部门依法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权利。

对此,很多人满心期待,但也有人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可能还会找空子来规避。

赞扬迟来的平等值得期待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早在1951年就通过了同工同酬公约,我国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也规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同工同酬。

但现实当中,不仅“临时工”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剥夺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方式,如订立11个月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身份为“临时工”,不享有“正式工”待遇等。

合同到期后,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如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无法实现。

这就导致本来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制定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反而成了套在劳动者身上的枷锁,“同工同酬”成了法律白条。

我国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从本质上来讲,应该“同工同酬”。

但“同工不同酬”在相同劳动条件下,从事着相同的劳动却因为身份不同而导致待遇相差甚远,这完全不符合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本义,也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

而且这种按身份取酬的做法,既不能调动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也容易让体制内职工产生无形的优越感,养尊处优,失去进取心,对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与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基于此,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要求被派遣劳动者应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虽然有些来得过晚,但就算是迟来的“同工同酬”,也同样值得期待。

劳动者的薪酬,除了特定领域外,就是要抛开身份标签,按岗位不同、奉献多少论薪酬待遇,这不仅仅是关系职工核心经济利益的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问题。

关于基层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现状与同工同酬建设思考

关于基层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现状与同工同酬建设思考

关于基层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现状与同工同酬建设思考摘要:在当前顺义区基层公立医院运行的过程中,编外人员是各单位编制不足的补充,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顺义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外人员管理现状,就编外人员福利待遇低、职工离职率高、文化认同感不高,职工归属感不强等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岗位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五个留人”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实现编外人员同工同酬的制度构建的必然性,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进步、共发展。

关键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编外人员;同工同酬;人力资源管理一、顺义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编外人员现状及分类1.编外人员现状:顺义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总计28家,其中25家存在编外用工情况(三家新中心未设置完备),截止2022年底,25家基层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共1790人,编外人员1183,编外人员总数与在编人员总数比为1.5:1 。

2.编外人员分类:一是财政拨款额度编外人员,此部分人员由区卫健委公开招聘进入本单位;二是自筹自支编外人员,此部分人员由单位自行招聘;三是劳务派遣编外人员,此部分人员为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服务模块人员。

二、本中心编外人员现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服务区域为顺义城区胜利、石园两街道,服务人口约为12062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10.8%,承担着19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中心现有职工总人数为166人,其中编制内职工 95人,编外人员(含返聘人员)71 人,编外人员占总职工数的42.8%。

1.本中心编外人员岗位分布情况(1)行政、后勤编外人员分布:管理、后勤保障科室职工人数为36人,其中编外人员 20人,占 55%。

编外人员分布为:办公室6人,占科室人数50%;财务科 3 人,占科室人数 60%;药库1 人,占科室人数 25%;信息科 2 人,占科室人数的 100%。

保安保洁8人,占科室人数的 100%。

浅析企业同工不同酬的利与弊.doc

浅析企业同工不同酬的利与弊.doc

浅析企业同工不同酬的利与弊-摘要:同工同酬我国的基本人权之一,经过长期数据表明,同工同酬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平等,协调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同工同酬主要是指相同的工作职位与工资,但我国油罐同工同酬的立法尚不完善,仍然存在大量的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本文对同工同酬的概念进行了简述,并重点分析了同工不同酬的利弊,提出加强落实同工同酬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意见,致力于推进我国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建立的步伐。

关键词:同工同酬;企业工资;利弊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1.同工不同酬简述同工不同酬主要指在企事业单位中的相同工作岗位和相同级别的劳动者,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报酬相差悬殊的现象。

据科学调查研究表明,造成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同样的单位中身处相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不相同。

目前,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对劳动者的的薪酬未公开化、透明化,因此,长期下来,就会出现同一岗位职责的劳动者,由于进入单位的时间长短或不同时期,在薪酬上产生较大差距,甚至是相同时间进入公司的劳动者,也会根据每位劳动者签合同时的薪酬要求不同而产生差异,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2)性别歧视。

目前,由于女性仍然处于劣势群体,因此会产生因为其性别而受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3)时期差异。

在我国某些企事业单位中,由于公司的经济状况、盈利收入等的不同,劳动者即使是相同性别,相同岗位,相同级别,相同公司,因计入公司的时间不同,也会与之前进入的劳动者产生差异,产生同工不同酬。

2.企业同工不同酬产生背景3.企业同工不同酬利与弊分析3.1 加剧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原本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在改变了户籍管理政策后,放宽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辖范围,使得两个市场的差别逐渐消失,融合一体,但基于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多年来人力资源的投资欠缺,使我国不论是教育还是能力培养,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产生低端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以人为本”视域下“同工不同酬”现象检视

“以人为本”视域下“同工不同酬”现象检视

“以人为本”视域下“同工不同酬”现象检视摘要:同工不同酬是我国社会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的要承认,不合理的要改进;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今后的制度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持,应当以之为指导进行制度重构,消除不合理同工不同酬的制度基础,促进财富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键词:以人为本;同工不同酬;按身份分配“以人为本”被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启蒙意义、历史价值非一语可以言尽,以之检视中国诸多制度,常有茅塞顿开之叹,不合理的同工不同酬是与之相悖的典型制度安排。

我国《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要求在同一单位、同样劳动岗位、同样劳动条件下,对于劳动者,不问性别、年龄、民族、身份、户籍或用工形式,只要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相同,用人单位就应给予同等的劳动报酬。

《劳动法》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现实存在大量的同工不同酬现象。

一、同工不同酬现象的辩证分析(一)同工不同酬表现形态复杂同工不同酬应从两个层面解析,一个是单位层面,即劳动法意义上的同工不同酬,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

一个是社会层面,意指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体制间的同工不同酬。

这里的“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一切物质性报酬,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举例如下:1、不同性别间的同工不同酬。

指因为男女的性别不同,同样的工作岗位男女的待遇却有明显差别。

2、不同地区间的同工不同酬。

指同一岗位因所处地区的差别而有区分,如同为教师,同样职称,同样工龄,在上海的收入要远高于贵州。

3、不同行业间的同工不同酬。

指同一岗位因所处行业不同薪酬而有不同,如同为处级干部,在普通党政机关月收入可能远低于电信、石化、电力等垄断行业。

4、不同层级间的同工不同酬。

指同一岗位因行政级别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如县级机关的科级干部月收入可能远低于省级机关的科级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与单位现行分配制度的不完整有关。事业单位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未能充分实现以岗定薪的改革,各项配套的政策还未出台。以笔者所在单位内部津贴、奖金分配办法的制定为例,职务津贴、地方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兑现奖励等的分配都与员工的身份、职务、级别、用工的形式有关,没有充分考虑工作岗位与工作业绩的大小,薪酬高低还是在围着职务与职称搞论资排辈,很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同工不同酬现象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从九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精简机构,减员增效,政企分开”的改革,为严格编制管理,引进竞争机制,推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新人事制度和社保制度。于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旧的固定用工机制尚未完全打破,新的用工形式又开始实行,这便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用工双轨制”。在这种机制下,事业单位的人员供养途径一般分为事业编制人员与编外聘用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受政府人事部门编制数控制,同级财政部门依据事业单位类型给予一定财政补助;编外聘用人员是单位自主招录的工作人员,经费由单位自筹解决。由于没有财政补助,编制外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水平要低于同岗位事业编制人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编制外人员的薪酬体系为单一工资制,即每一个岗位对应一个薪资标准,如:小车司机每月900元、大车司机每月1200元等,与同岗位编制内人员相比收入相差三倍左右。由于编制外人员的工资结构不完整,没有编制内人员的津贴和奖金,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福利措施不完善,没有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吸引不了较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导致现有的编制外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能力、专业等结构不适应单位通航事业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编制外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这部分人员无归属感、出工不出力、责任心不强、不履行劳动合同、任意跳槽、不辞而别等现象经常发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难度。
三、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
同工不同酬是身份社会的遗毒,是契约社会的身份印记,而同工同酬则是消除身份印记的重要标志。然而,同工同酬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同工同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事业单位彻底改革分配体制,坚持按劳分配。同工不同酬作为一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在于用人上实行身份管理,而不是岗位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实现同工同酬,必须改革现有的身份管理体制,逐步以岗薪制代替身份等级制,实行按岗定酬,岗变薪变,按劳分配。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岗位绩效激励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岗位薪酬评价机制。同时,由于没有身份上的区别,事业单位的人员支出经费就应属于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支配,分配制度上实现同工同酬将得到重要保障。
4.同工不同酬造成的不公平会严重挫伤编制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激发人性中恶的一面。事业单位的分配方式与员工的身份等级挂钩,是不尊重员工劳动的表现,也容易使一些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让高薪员工产生优越感,失去进取心;而低薪员工则会产生自卑感,失去积极性。发展机会缺乏,晋升空间有限,没有归属和认同感的编外人员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对单位无主人翁意识可言,更不会为单位长远利益着想。于是,投机钻营风气蔓延,能力小的,会想尽办法搞一个正式编制,以期捧上铁饭碗;能力大、关系广的则会努力搞到一官半职,以期过上“呼风唤雨”的生活;没有能力的,则会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仇视心理,造成人格扭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工同酬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在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中,也早已有同工同酬的规定。同工同酬,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消除报酬歧视、实现平等权的具体体现。要想实现同工同酬,首先必须确立“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和主张“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然而当前事业单位中同工不同酬现象并不少见。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是交通部设置在湖北宜昌负责三峡河段通航行政管理的专业机构,目前,单位职工平均年龄老化,自然减员逐年加速,面临许多空缺岗位的人员急需补充的问题。但由于受交通运输部人才引进政策的限制和编制人数的控制,编内人才引进对象仅限于高层人才,不能满足用工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对编制外用工的引进数量不断增长,截至目前,全局编制外用工人数已达140人,占编制内人数的20%,涉及岗位十几种之多,在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编制外用工无正规渠道的经费来源,同工不同酬现象在单位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单位的合理用人和通航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同工不同酬不但有悖于法律的规定,也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先进管理理念。这种用工方式短期内虽能为用人单位减少费用开支,却无益于用人单位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同工不同酬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存在主要原因是由现行的身份管理体制造成的。目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人为制造不公。这种“按身份分配”的做法违背了按劳取酬原则,构成了对一部分劳动者的歧视,侵犯了他们的正当权益。按照我国现有法律政策规定,不管是什么人,人格尊严、政治地位一律平等,进了单位都是员工,没有什么正式、非正式之分。按身份而不是按岗位、技能、业绩等个人素质和对单位的贡献分配收入,这是典型的等级社会的做法,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不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2.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同工同酬,制定出公平的分配制度。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要实现同工同酬,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力度,营造同工同酬的社会氛围,进而影响管理者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与决策。
3.事业单位必须实行以岗位聘用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绩效工资是建立在岗位聘任制基础之上的分配制度,主要考虑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与工作创新等因素。岗位聘任制则是强调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淡化人员身份。只要劳动者在相同的岗位上提供相同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用人单位就应给予同等的劳动报酬,确保实现分配公平。
3.同工不同酬造成的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不同和经济收入上的差异,更深层的是政治上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由于用工的双轨制,用人单位管理者往往把编制外人员看作自筹资金负担的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根据单位效益自行决定,主观意识里没有把他们当作单位的主人,而是当作雇工管理,致使在分配制度制定时予以区别对待。而在基本权利保障上,用人单位的管理者也没有把编制外人才当作“自己人”,在诸如选举、评优、表决以及单位重大事件的知晓权等方面采取两套不同的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