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 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 的根源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
有:
一、社会的本性
1、社会的互助性:社会是智慧生活的重要缩影,人们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实行互助,并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
2、社会的多样化:社会不是单一的,各种不同的环境、文化、地域以及政治、经济等条件都能影响社会的复杂性及发展方向,使其具有较强的多样化。
3、社会的联系性:社会是连接各种行为的重要纽带,个体的行为是社会中行为归属性的不可分割部分,所有行为具有恒久的联系。
二、价值选择
1、客观价值选择:要真正做出科学合理的客观评价,从社会规范、历史意义等角度出发,经过实践反复验证,从容识别那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把握社会发展和趋势。
2、主观价值选择:要把握个人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价值准则的指导下,确定有效的选择方向,坚守个人的价值观念,不断自我完善。
3、行动价值选择:要依法办事,把长远利益摆在首位,把价值标准贯穿于言行之中,以行动体现社会道德的价值核心,通过行动来体现价值的真实性。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考向】【复习策略】1.本单元是整个《生活与哲学》的终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复习中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
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意识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总之在复习中必须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主线,合理贯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区分清楚。
3.此单元考查有两个核心,一是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二是把握正确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所以复习中应该立足价值观与群众实践整合时事素材。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
③结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工资制改革等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④结合社会公平的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⑤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社会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
【考点解读】注:1、本单元三课共8个大考点18个小考点; 2、请同学们结合考点认真阅读、思考、批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观题突破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属于社会意识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
京的日子,进面京临“新赶的考考验”和去挑;战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面结临束时,代继考验续‘赶考’ 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把地握接社受会发人展民趋的势‘考试 ’、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增卷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 “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 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 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 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颁发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 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 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1)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
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2)班级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一、 审设问
知识限定(小切口)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总结与复习(共16张PPT)公开课优质课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分)在社会主义社会,改 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 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小岗村进行“大
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 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 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 济发展。(4分)
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
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2018全国卷Ⅰ40(1)
红状元导学案91页,【2019全国卷Ⅱ.40(1)】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红状元导学案95页,【2018全国卷3.40(1)】
11课细节知识总结:
1.社会存在最主要的内容是? 2.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4.什么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5.什么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6.在生产方式中,什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7.当上层建筑为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8.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哪三个方面? 9.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 10.上层建筑包括哪三个方面? 11.社会发展是在什么中实现的?
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我和我的祖国》歌曲火起来的理
【参考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这首歌弘 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 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②这首歌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我国当 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③这首歌是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Word版含答案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造性思维D.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下列能准确表达这句话含义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②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③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驱动和促进作用④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造源泉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4. “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此观点( )A.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 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
这一做法表明( )A.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6. 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一个国家繁荣或贫穷,而政治体制改革又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两大基本规律以及两大基本矛盾运动
〖原理内容〗: ①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又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 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 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 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A、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如何 B、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 评价 人民贡献了什么。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 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 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 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 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反对〗:反对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 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政治高二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人教课标版
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⑫ 推动作用 的人们
社会历史 的主体
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⑬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⑭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路线
和
方法论:树立⑮ 群众 观点,坚持⑯ 群众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 心 突 破 核心考度剖析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 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的认 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制定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体现了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先进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存在 含义 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 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内容 生产方式,还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人 口因素等 社会意识 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 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 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 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
高三一轮复习
寻觅社会的真谛 (唯物历史观)
[考点展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 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社会存在与 社会存在① 决定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② 反作用于 社会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三政治一轮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稿演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 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 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总形成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 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生产 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方 面。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它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 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注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 面,而上层建筑既包括制度和设施等社会 存在的内容,也包括意识形态等社会意识 的内容。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会意识何者是 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 在
第一性
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
造者
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 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
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 展的决定力量。人类
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 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
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 用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 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 意识形态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 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 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 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练习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单选题1.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不同的流行语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流行”是针对“不流行”而言的,流行语都有一个从流行到不流行的过程。
流行语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二是被接纳,进入一般词汇。
材料表明()①辩证法对既成的形式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②任何事物对于不同条件的时代都有它存在的理由③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④先进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这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B.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界C.没有看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3.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从唯物史观看,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②劳动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③劳动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④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近来,盗用他人身份上学就业的新闻频上热搜,并引热议。
为此,刑法修正草案拟将此类行为专门规定为犯罪,让“偷取他人人生”者付出沉重代价。
从唯物史观看,这体现()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5.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艰苦拼搏谱写出来的。
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书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辉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教学设计介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同时也需要进行价值选择。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进行价值选择。
本文将通过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详细探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社会1.1 社会的概念社会是指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社会是人类关系的总体,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1.2 社会的特点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 复杂性:社会由不同的群体组成,关系错综复杂。
- 动态性: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 共同性:社会中的个体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 多样性: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1.3 社会的组成社会由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个体、家庭、组织和社会机构等。
1.4 社会的功能社会具有以下功能: - 维持秩序:社会规范和法制可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 促进进步:社会鼓励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 提供服务:社会为个体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
- 塑造个体: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
二、价值选择2.1 什么是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于什么是好和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价值选择涉及到个体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价值选择的影响因素价值选择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家庭的影响:个体的家庭对于其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传播的价值观也会对个体的价值选择产生影响。
- 个人经历的影响:个体的经历和教育经历对于其价值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3 价值选择的标准个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 利益最大化:选择能够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 遵循道德规范:选择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 与他人的共处:选择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组成和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知识整合梳理
• 3.教材P108“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劳 动是光荣的、美好的?谈谈劳动在人的价值 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 提示:本探究活动引用了名人名言,说明劳 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的重要手段。劳动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 4.教材P108“探究问题2”:一个人的人 生道路与他的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联系上述材料,谈谈实现中国梦与今天中 国人的理想之间的关系。 • 提示:(1)第一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坚定 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沿着 正确的道路前进,懂得崇高的理想、远大的 志向、勤奋进取的精神往往和光明的前途、 美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因此,理想信念和 人生道路具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知识整合பைடு நூலகம்理
1
体 系 构 建
2
原 理 整 合 探 究 提 示
3
4
方法技巧点拨
体 系 构 建
原 理 整 合
• 第一部分 历史观(3条原理) •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 点掌握] • 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 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
探 究 提 示
• 1.教材P107“探究问题1”:剖析以上各 种选择的价值取向、主体立场、客观条件和 社会效果。分析你喜欢的职业、自己的条件 及选择职业的价值追求。 • 提示:本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观 的导向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崇高理想 的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 人民的立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 知识,分析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体立场 、客观条件、社会效果。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
[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于社会心识社会存在 :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 ) 社会心识 : 不过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心识的变化发展)b社会心识拥有相对独立性 , 对社会存在拥有反作用 . 落伍的社会心识对社会发展起阻挡作用(先进的社会心识能够正确的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向, 对社会发展起踊跃推进作用社会心识拥有相对独立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拥有不一样步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之.间其实不是同步 , 绝对一致的关系)反对偏向 : 以为社会心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3.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会历史神秘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看法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看法. 是翻开社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容 : a 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情况的规律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相貌),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改 , 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辩证关系 : 一方面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进作用, 不然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挡作用.上层建筑必定要合适经济基础情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a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另一方面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拥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合适经济基础情况时, 它就促使经济基础的稳固和完美, 不然就会阻挡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他就会促使生产力发展, 推进社会进步 , 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会约束生产力发展, 阻挡生产力进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备.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向内容 :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是行进的 , 上涨的 , 发展的 , 过程是波折的实现门路 :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停解放中实现的.a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假如经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在社会主义社会 ,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美和发展, 是推进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强盛动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看法, 去察看剖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是阶级剖析法) 6.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内容 : a人民民众是物质财产的创建者b人民民众是社会精神财产的创建者 .c人民民众是推进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a民众看法是只相信人民民众自己解放自己,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 全部向民众负责 , 虚心向民众学习.b民众路线是只全部为了民众 , 全部以来民众 , 从民众中来 , 到民众中去 .7.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事物对主体的踊跃意义事物所拥有的能够知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8.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样详细事物的价值基础上, 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见解和根本看法.9.人的价值– ( 自我价值 ) 价值的享受着讨取-( 社会价值 ) 社会的创建者贡献评论价值的标准 : 看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10.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门路: a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建的财产越多, 他的贡献越大. 他的幸福感越强 .志和感情c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意, 投身实践 , 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 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 社会供给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c a 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强拼搏 , 发奋图强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有坚定的信念 , 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11.人的真实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内容 :人的价值包含:a价值的享受者( 自我价值 )社会的创建者( 社会价值 )b人生价值是贡献和讨取的一致, 人既是价值的创建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权衡一个人的价值主假如看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方法论 :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建价值, 踊跃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门路 .b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种实现价值, 社会供给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因此一定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 个人社会的关系.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需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 , 需要坚强拼搏 , 需要发奋图强的精神 . 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 全面提升个人数 ,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引导.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心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对社会存在拥有重要的反作用, 对人们的行为拥有重要的驱动, 限制 , 导向作用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是切合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对社会发展起促使作用.方法论 :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现阶段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1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内容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照: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定坚持真谛, 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拥有社会历史性 , 会因时间 , 地址 , 条件的变化而不一样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拥有阶级性 , 在阶级社会中 ,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 , 不一样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拥有差别性 ( 因人而异 ),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一样 ,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一样 , 所处的立场不一样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一样 .方法论 : a 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正确评论历史和现实中的各样价值看法, 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偏向,坚持与时俱进, 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民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坚固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 保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发展的最高价值要求.-办理各样利益观是最重要的是一定第一考虑并知足最大部分人的利益要求- 当个人利益与人民民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 要自觉站在人民民众的立场长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合体和别人没有矛盾时, 要擅长从不一样角度思虑利益, 理解和尊敬正当选择 ., 要把个人, 集体 , 社会三者的一致作为自己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合体和别人没有矛盾时的标准 ,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找社会的真谛(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差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还包含社会环境、社会地位、遇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一样阶级所处的特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
②社会心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样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样不一样的社会心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社会心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心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心识拥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心识跟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伍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拥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伍的社会心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挡作用,先进的社会心识能够正确地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向,对社会的发展起踊跃的推进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要尊敬社会实质,建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定先进的正确的社会心识,反对落伍的悲观的社会心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合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重申社会心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
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
重申做事情要全部从实质出发时只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重申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
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看法,是翻开社会历史神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关系必定要合适生产力情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情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早晚会惹起生产关系的改革)。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 B .社会历史发展――→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社会实践C .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解决方式改革4.“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此观点( )A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 .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思想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
转变之一: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人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A .社会存在的性质B .社会意识的变化C .社会存在的变化D .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6.《人民日报》指出,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解放以来洞庭湖面积迅速萎缩,其后果是水灾频繁。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导航】【问题归纳】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本单元主要的问题。
【实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3分,共75分)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
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
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2.(2011·江苏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A )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3.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时务”喻指 ( C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4.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当前一些干部 ( A ) A.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没有认识到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不了解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5.(2011·海南卷)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线索】本单元讲历史主义的重要内容:一、正确认识社会: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二、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知识要点】一、正确认识社会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实践构成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个种理论认识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改革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P92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 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两个保证
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例:(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5)本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 欧美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表明: A.意思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双方都未能全面地看问题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大的导向作用。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 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求我们遵循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 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 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价值创 造与实 现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 创造价值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概念
1、价值的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 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价值观: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 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3、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 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 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二是有助于我们的价值 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 值选择。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体性(因人而异)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 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
例: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 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 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人生价值的实现
B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 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 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C
4、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6、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1)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 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 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 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 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Ⅱ、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 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 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上述新名词的出 现,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巨 大影响,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随着这些新 名词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在着变 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对经济基础: 对生产力:
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
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基本要求
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党的群众路线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①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 ②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 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 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④如何正确正确社会主义的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②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 学的社会意识
应用: ① 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民主、 平等、科学、竞争、市场、环保等意识的形成与作 用。 ②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过程是曲折 的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 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应用: ① 坚持“以人为本”,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 衡量政绩的标准。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A、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教材 注意: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 分析法(含义、地位)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 内涵: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 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第面,包括自然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4、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 称为价值选择。
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 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包含两层含义: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对人 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奉献) ②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 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索取) (2)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 下了基础。(贡献是索取的基础和源泉) B、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 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索取是贡 献的条件) (3)评价标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