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
2016 20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
1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2016---2017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分,共50分。
)C.亨利八世D.加尔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13.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1.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要说明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14.亚历山大二世说:.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表明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A15.俄国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3.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D.农民成为商品B.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16. 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D.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17.之所以说D. 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是()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18.D C.③④.①②③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50道选择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50道试题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②崇尚正义和法制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2、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4、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5、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①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③比例代表选举法④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⑤人民权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衰微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8、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实质作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9、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10、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2、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材料四:……郑侠上书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力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雨。
”……慈圣、宣仁两大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宋史·卷三二七》材料五: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抵于神宗有雄心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材料二梭伦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选修l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二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不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主要原因。
2.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深远,也对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现实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承平既久,户口岁增。
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夷狄,耗蠹中土。
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宋史》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
……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3.殖产兴业政策对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4年,大久保利通说:“现今各种纠葛,渐归斩断,海内人民欢乐太平、各安生业之际,政府官员当作为急务者,乃是寻求保护人民之实……何谓实耳,财用是也。
苟财用不足,则上下为衣食而奔波,无暇顾及其它。
高中历史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
解答关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分析其内容和作用。
【解析】第(1)题,据“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据“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大入选范围;据“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据“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第(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的谱牒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使很多从草原迁移而来的新兴家族跻身“高门”之列,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从而有利于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同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将皇族排为第一等级则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统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高考考查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1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解析根据时间“1880年”判断属于明治维新时期。
根据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选项B,再结合“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分析,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臣民,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积极引进西方科技,A、C项错。
答案 D2.(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C.光绪帝 B.乾隆帝D.宣统帝解析光绪帝亲政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材料。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5·江苏单科,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出题意图: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进行综合考查,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对比中国几个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
对外国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差别认识,得出国情不同改革的方法和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雅典国家正在形成过程中B、构成社会的两大阶层是奴隶和奴隶主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D、社会政局动荡,平民暴动一触即发2、德拉古立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A、回避了社会主要矛盾B、采用严刑峻法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专权D、目的是建立僭主政治3、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垄断的是A、公民大会的设立B、四百人会议的创立C、民众法庭的组建D、实施陪审员制度4、梭伦改革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它不包括A、用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B、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C、关注下层平民利益的价值观D、收回萨拉米岛5、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A、解负令B、四百人会议C、财产等级制D、组建民众法庭6、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其中首先变法的是A、魏国B、楚国C、赵国D、秦国7、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B、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C、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保留军籍D、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8、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都A、突出财产等级B、抑制贵族特权C、化解社会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9、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来说A、汉族地主与拓跋部地主矛盾尖锐B、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激烈C、拓跋部内部权力倾轧D、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10、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孝文帝时首推均田制B、新授土地不能买卖C、地主原有土地大为减少D、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11、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核心措施是A、政绩考核B、严整贪官污吏C、实行俸禄制D、官吏任期流动12、孝文帝为进一步推进改革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统一北方B、实行均田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13、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不包括A、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B、鲜卑族逐渐灭亡C、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为“正音”D、服饰礼仪互相吸收14、孝文帝改革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2016-20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
2016-20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3.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7.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15.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16.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17.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表明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限制谷物出口C.划分财产等级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2.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4.《汉书•食货志》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对商鞅变法给予肯定B.认为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商鞅变法C.正确地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影响D.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5.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6.《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
”对这一现象理解最正确的是()A.鲜卑族从孝文帝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由萎缩而渐趋活跃D.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8.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将兵法D.保甲法9.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是争论的焦点,而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一)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
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
他深知雅典社会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
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贪婪的心情,压制他,使他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请回答:(1)材料一中“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
“社会的问题”主要指什么?(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中的“两个阶级”具体指什么?(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4)材料二中梭伦所说的话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了吗?举例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材料二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材料三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的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全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000人。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
(2)材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
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 3次 4次——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四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8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12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
高二历史期中考历史复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习题一、材料解析题1.梭伦改革开辟了雅典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抑制了平民与贵族的过分的欲望,梭伦改革中,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历史风云网材料二(雅典)卫城里竖立着的献礼的安塞密翁的雕像,上面刻着这样的诗句:狄腓卢斯之子安塞密翁献这个像给神……他已经变日佣级为骑士了……-----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坚持什么原则?梭伦对债权人“侵犯”的具体措施是什么?(4分)(2)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中的哪一措施?如何评价这一措施?(6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
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意味着什么?(7分)材料二(商鞅规定)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在脸上刺字),或者劓刑(割掉鼻子)。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优秀经典高考题库及答案详解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7·全国丙卷·T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通过隋代法制改革,培养法律意识,加强依法治国观念。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对比隋代和北周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注意从关键句子“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废除……‘苛惨之法’”“删繁就简”中归纳出特点,注意语言的精炼。
第(2)题根据“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得出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等;结合所学可知《开皇律》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并为后世法制建设,特别是唐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doc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你们这些财物山积、半衣足食而H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焚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乎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四:戊丿戈变政,首在裁官。
京帅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礼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从屮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2.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丁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II莫Z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材料四:……郑侠上书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力图以献,【T:”旱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南。
”......慈圣、宣仁两大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匚”帝亦疑之,遂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宋史•卷三二七》材料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Z难,人皆咎安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抵于神宗有雄心也。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1、(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答案要点:(10分)(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2、(10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革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列说明。
(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郡县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推行均田制,行汉化政策等(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0题,合计40分)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殷商民主的轨道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2《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是什伍制4、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A市易法B农田水利法C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5、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这话的思想从本质上()A指出了基督教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6、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②彻底消除了马穆鲁克的势力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④实行包税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7、“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上述内容出自于()A《日美亲善条约》B明治天皇《讨幕密旨》C明治政府《五条誓文》D《废藩置县》诏书8、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1889念得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3.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7.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B.三长制C.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8.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9.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10.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11.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①有利于清查户口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促进了民族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1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13.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1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15.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16.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17.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9.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21.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3.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24.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25.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班级姓名考号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如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8分)(2)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4分)(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和伯里克利各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9分)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材料二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1872年新桥至横滨的铁路开通后的情景明治维新时期的新式学校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官办的八幡制铁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
(6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8分)(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
(5分)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ACAD 6-10ADCDD 11-15DADBC16-20CDADC 21-25ACCCC二、非选择题26(18分)(1)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8分)(2)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4分)(3)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6分)27、(19分)(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利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是为对外扩张服务的。
因而具有明显的封建性。
但是必须看到,阿里的各项改革措施有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进入埃及,因而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成长。
当然,由于人民起义的冲击,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和欧洲列强的干涉,最终失败了(6分)。
(2)(共8分)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