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
八年级物理易误解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易误解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门难以理解的课程。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易误解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八年级物理易误解的知识点。
一、压强和力的区别很多同学常常将压强和力混淆在一起,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力是指物体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而压强则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大小。
在学习物理时,要清楚分辨压强和力的概念,并且在计算过程也应该注意单位的转换。
二、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很多同学常常认为只有导热和辐射是热的传递方式,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解。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例如风扇、散热器等就是利用对流来传递热量的。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指的是在两个介质交界处发生光线的偏折现象。
很多同学认为光在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时会向外弯曲,而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则会向内弯曲,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光线的折射方向是由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决定的,而不是由从哪个介质进入哪个介质决定的。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指的是六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包括杠杆、轮轴、滑轮、斜面、楔子和螺旋。
在学习简单机械时,很多同学常常只记住了机械的名称,而不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和应用场合。
因此,同学们需要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方法。
五、电路中的电阻电路中的电阻是指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力,它是电子器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电路时,很多同学常常将电阻的作用理解为削弱电流强度,而实际上电阻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因此,同学们需要正确理解电阻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电路的知识。
六、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的波,例如声波、水波等;而电磁波则是指不需要介质也可以传播的波,例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很多同学常常认为机械波和电磁波是同一种波,只是介质不同而已,实则不然。
因此,同学们要正确理解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知识。
总之,学习物理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才能做到掌握。
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
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九年级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许多九年级学生来说,物理可能是他们首次接触到的科学课程。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下面就来探讨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弄清楚相关问题。
1. 功与动能的区别在物理学中,功和动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很容易混淆。
功是指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通常用公式 W = F × s 来表示,其中 F 是力的大小,s 是力的方向上物体的位移。
而动能则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有两种形式:动能(K)和势能(U)。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公式 K = 1/2 × m × v²来计算,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功和动能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混淆。
2. 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区别热传导和热辐射都是物体传递热能的方式,但是它们的原理和过程有所不同。
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的质点之间的碰撞和振动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体中,例如铁棒的两端受热后会逐渐传导到整根铁棒的另一端。
而热辐射则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太阳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也可以理解为“热能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辐射波传递”的过程。
3. 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声音和光都是常见的波动现象,但它们的传播速度却有所不同。
声音是通过媒质的震动传播的,例如空气、水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在常见的气体中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约为约1482米/秒。
而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的传播速度较快,约为3 ×10^8米/秒。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而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4. 平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但是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初速度下沿着抛物线轨迹进行的运动,物体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其纵向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在最高点并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归纳1.力和摩擦力的区别力和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之一。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推、拉或阻止物体运动的作用。
而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力的方向则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确定。
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定义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定义是初中物理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通常是由正极到负极的方向,即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而电压则是指电流在电路中通过一个电阻时,流经该电阻的电荷所具有的能量转化。
3.物体的密度和比重的区别物体的密度和比重是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之一。
物体的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公式ρ = m/V表示,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而比重是指物体的密度与某个标准物体的密度之间的比值。
4.平衡力和合力的关系平衡力和合力是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之一。
平衡力是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合力则是指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在物体平衡的情况下,合力为零,即平衡力等于合力。
5.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射到一个表面时,从该表面上向外反弹的现象。
光的折射则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反射和折射中,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6.简单机械原理中的力的计算简单机械原理中的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之一。
根据简单机械原理,力的计算通常涉及到斜面、滑轮和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在力的计算中,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物体质量、斜面的角度、滑轮的个数等数据,利用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来计算力的大小。
7.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是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3米/秒。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科学,当我们学习物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差别细微,但是对于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物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解析与区分。
一、热传导与热辐射热传导和热辐射都是热能传递的方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热能的传递。
然而,它们的传递方式却有所不同。
热传导指的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者原子的碰撞传递热能。
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通过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传递热量。
例如,我们在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传导就是通过水袋和皮肤的接触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通过物质的接触。
热辐射可以发生在任何介质中,包括真空。
例如,我们感受到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二、向心力与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在物理学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它们的区别在于作用的方向和对象。
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
它的作用方向是向着圆心的,使得物体保持在圆周运动的路径上。
向心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圆周运动的半径决定。
离心力则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的反向,即指向圆周轨道外侧的力。
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是与向心力相反的,是使得物体离开圆周运动轨道的力。
三、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物理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特别是在电学中。
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不同。
导体是指电流可以顺畅通过的物体或材料。
导体一般具有低电阻率和高电导率,可以将电荷快速传导。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和铁。
绝缘体则是指电流不能流经的物体或材料。
绝缘体具有高电阻率和低电导率,电荷无法顺畅传导。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和玻璃。
四、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运动。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速度是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内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整理了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它们。
1. 功和能量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功是用力移动物体的能力,它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关。
而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功是指对物体施加力并使其移动,而能量是指物体储存的势能或运动的动能。
功是一个过程,而能量是一个状态。
2. 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的作用力。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力,它使物体朝向中心运动。
离心力则是与向心力反向的力,使物体远离中心。
两者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
能够正确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区别对于理解圆周运动和它们的应用很重要。
3. 密度和比重密度和比重是描述物体重量和大小关系的物理量。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
它是描述物体质量分布的量。
比重则是物体在给定液体中的浮力与同体积液体的浮力之比。
比重是相对的,物体放入不同液体中比重会不同。
密度是一个绝对值,不受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5. 热和温度热和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概念。
热是能量的传递形式,是因为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温度则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是能量的流动,而温度是物体本身的性质。
6. 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和电能转换的物理量。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它是衡量电子流动的强弱。
电压则是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通过的电位差,是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物理量。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看起来非常相似,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概念之间的微小差别可能对于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解析这些易混淆概念前,我们需要对基本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逐个解析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概念:1.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
重量是物体受到引力作用的结果,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质量通常用千克(kg)表示,而重量则用牛顿(N)表示。
2. 力和能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通常由施加力的物体对被施加力的物体产生的作用。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执行工作的能力,是力产生的结果。
力通常用牛顿(N)表示,而能量则用焦耳(J)表示。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是位移和时间之比。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和时间之比。
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而加速度则用米每秒平方(m/s²)表示。
4.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热量和热容的比值。
热量通常用焦耳(J)表示,而温度则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5. 离心力和向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远离中心的力,是惯性力的一种。
向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力,是保持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
6.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与介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会减小物体的速度。
摩擦力是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在物体表面接触处产生。
以上是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一些易混淆概念的解析。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区别,我们能更好地应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并避免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
希望这些解析对您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易错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的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九年级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力和压强力和压强是九年级物理中比较基础的概念,但也容易被忽略或混淆。
1.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区分:力是用矢量表示的,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在计算力的合成时,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正负号的运用。
2.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它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于该面积的力的大小。
计算压强时,应正确理解单位面积,并注意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计算。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涉及到运动的重要概念,理解不到位容易出错。
1. 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在计算速度时,要注意时间的取值和单位的统一。
2.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计算加速度时,要关注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并选择适当的单位。
三、电路和电流电路和电流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但也容易混淆和理解不透彻。
1.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串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而并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分别与电源相连。
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对于解析电路问题至关重要。
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但实际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由负极到正极。
在计算电流时,要注意电流方向与正负号的取值。
四、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反射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难点,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在解析折射问题时,需要正确理解折射定律并运用到具体情况中。
2. 光的反射的角度: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镜面后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在解析反射问题时,要注意这一定律的运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如力和压强、速度和加速度、电路和电流、光的折射和反射等。
物理概念易混淆总结
物理概念易混淆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中不少概念容易混淆。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概念,并为每个概念提供简明准确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1. 力与压力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物理量,通常用矢量表示。
压力则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分布情况,是标量。
简而言之,力是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而压力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情况。
2.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量。
重量则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力,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
质量是不随地点的改变而改变的,而重量则因地点不同而不同。
3. 动能与动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简而言之,动能与速度有关,动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4. 密度与比重密度是表示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比重是表示物体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间的比值。
密度是一个绝对值,而比重则是一个相对值。
5. 位移与距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是矢量。
距离则是物体所走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简而言之,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而距离是一个标量量,只有大小。
6.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而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
7.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是带电粒子在导体中运动引起的电荷流动现象。
电压则是电场力对单位电荷所做的功,是电场强度与电荷的乘积。
简而言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而电压是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差。
8. 热量与温度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是能量的转移形式。
温度则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能量的转移,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度量。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易混淆的知识点
1、区别“物理量”和“单位”:如“压强”属物理量,“帕斯卡、牛顿/米2”属单位;“电功”属物理量,“焦耳、伏.安.秒”属单位。
2、区别“像”和“影”: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倒影、影子、电影。
3、区别“保险丝”与“电阻丝”材料特点:电阻率大、熔点低(高)。
4、区别“静摩擦”与“滑动摩擦”:前者有相对运动趋势,后者有相对运动。
5、区别:“热”的含义:摩擦生热(内能)、吸放热(热量)、水很热(温度)。
6、题设中“变化”的物理量:如吸放热计算注意“升高”与“升高到”、“降低”与“降低到”的区别;“加3V电压”与“增加3V电压”不同;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
7、电路“识别”:对“电表”进行“处理”;注意“短路”现象的确认。
8、注意可能存在的“空实”问题;重视物体“浮沉”的判断。
9、压力、压强问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固体:先找压力F,再用p=F/S求压强;液体:先用p=ρ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
(特殊情况用特殊思路帮助分析)10、液面升降问题:定性题如冰块熔化、抛物于水;定量题(△h的确定)如柱形容器中水量一定:△h=V排/S容或△h=△V排/S容;柱形容器中柱形物体位置不动加水(或放水):△h=△V排/S物或△h=V加水/(S容-S物)等。
11、基本电路故障分析:用电器开路、短路;“两表一器”的接法等。
12、电表、电灯、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等的安全问题。
13、电磁继电器的“两部分”电路(彼此绝缘):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14、机械类问题:杠杆平衡的判定;“最省力”问题;“变形”杠杆;力“变大变小”与“省力费力”问题;不同形式的动滑轮;用“功的原理”或“机械效率”解题看题设是否考虑机械重力、机械摩擦与绳重等。
15、可能存在的“两解”问题;注意数据的处理:“进一法”与“去尾法”等。
16、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与“非平衡力”;“高压输电”与“高压触电”;“磁场”与“磁感应线”;“发电机”与“电动机”原理与能量转化;“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影响“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因素与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R一定,P实/P额=(U实/U额)2。
初中物理复习中常见易混概念
初中物理复习中常见易混概念的辨析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被一些相近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本文就此类概念加以整理和比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掌握。
1、质量密度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物质密度在通常情况下为一定值,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物质密度与状态或温度有关。
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
2、重力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G/m,g=9.8N/kg,但不能认为重力是质量的9.8倍,也不能认为1Kg=9.8N。
重力是一种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有大小,但没有方向。
3、重力压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4、力惯性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总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外界因素无关,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
把惯性说成是“惯力”,或者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等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5、相互平衡的二力相互作用的二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相互平衡的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一个力消失后,另一个力可能存在也可能消失;而相互作用的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二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4页文档资料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学好物理概念,我们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举几例说明:一、“熔化”与“溶化”不同熔化是指固态物质由于吸热,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而溶化是指固态物体在液体中溶解,与液体相混合的现象。
熔化是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需要吸收热量。
溶化则对温度的要求并不很高,不需要吸收热量。
二、“白气”与“气”的不同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白气”,但它不是气体,它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在空气中而成,它是液体。
三、“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学生往往分不清,为什么都是液化现象,却又形成了“雾”和“露”呢?原来,“雾”和“露”虽然都属于液化现象,但它们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有的凝结在空气中的浮尘上,有的凝结在草木、石块的表面上,凝结在浮尘上形成了“雾”,而后者则为“露”。
四、物体密度与物质密度不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个实体,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形式,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课桌是一个物体,它是由木材、金属、油漆等物质组成,它的密度实质就是课桌的平均密度,称为物体密度。
教师可通过举例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便于能很好的理解物理现象。
五、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状态如何、是否受力都无关,它没有条件限制。
惯性定律则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这一条件下的一种运动规律,它有条件限制,一旦受到外力,就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六、压力与重力不同压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
压力是由于两个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
物理易错易混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易错易混九年级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九年级物理中容易出现混淆或错误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物理的学习中,力和质量是两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容易混淆。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一个量,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
而力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同学容易把质量和力混淆,导致计算错误或者概念模糊。
例如,某题目给出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然后问这个物体在重力加速度为9.8m/s²的情况下重量是多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误以为力和质量是一样的,直接回答2N。
但实际上,重量是一个力的概念,代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的力大小,计算公式为:重量=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9.6N。
二、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和加速度是物体运动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容易混淆。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而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米每二次方秒(m/s²)作为单位。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同学容易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混淆或计算错误,导致答题错误。
例如,某题目给出一个物体在初速度为2m/s的情况下在5秒内匀减速运动,问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误以为速度和加速度是一样的,直接使用2m/s作为加速度进行计算。
然而,由于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应该是一个负值,正确计算应使用加速度-0.4m/s²。
根据位移公式: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0.5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是5.5m。
三、功和能之间的关系功和能是物理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容易混淆。
功是一种量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所做工作的大小,通常用焦耳(J)作为单位。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中考物理考试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众多。
下面是一些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复习有所帮助。
1.物理学概念理解的混淆:在复习物理学概念时,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概念,比如力和功、功率和能量等。
要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和区别,避免在考试中混淆概念。
2.电路分析问题:电路分析是中考物理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容易出错。
在分析电路时,要注意电流的方向、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节点电压的计算等。
同时,要熟悉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比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3.力的平衡和合力的计算: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是在计算力的平衡或者合力时,往往容易出错。
要注意在力的平衡问题中,对称的力应该相互抵消;在合力计算时,要考虑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综合效果。
4.机械波的传播问题:机械波的传播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波的类型(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
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光学问题的分析:光学是中考物理的一个复杂部分,涉及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光的成像问题等。
在解决光学问题时,要注意使用光的传播路径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
6.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等。
在解决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时,要注意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分子运动理论:分子运动理论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分子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相变等。
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和物质状态的改变。
总之,在复习物理时,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提升自己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祝你顺利通过中考物理考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易混淆点辨析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易混淆点辨析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理解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的基础。
然而,由于物理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简洁性,往往容易与相似的概念产生混淆。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易混淆点进行辨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二、易混淆点辨析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初中物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它们在含义和表示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而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和表示方法。
2.密度与比热容密度和比热容都是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但它们在概念和应用上存在差异。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反映了物质的紧实程度;而比热容则是描述物质温度变化与吸收(或放出)热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物质的热性能。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电阻与电容电阻和电容是电路中的两个重要元件,它们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元件,其作用是阻碍电流的通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而电容则是储存电荷的元件,其作用是储存电能,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在分析电路时,学生需要结合电路图和实物图进行辨析,理解电阻和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4.浮力与重力浮力和重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力,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方向不同。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学生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需要区分它们的来源和方向。
5.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都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有所不同。
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与物体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而压强则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常见易错概念规律
初中物理常见易错概念规律初中物理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有助于让学生对物理世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但是,初中物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轻松的课程,很多学生经常会在一些常见的易错概念和规律上出现困难。
本文将简单讨论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易错概念和规律,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习初中物理知识。
一、易错概念1. 质量和重量质量和重量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质量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物质量,重量是物体所受重量的大小。
然而,许多学生经常将两者混淆,可能会把质量等同于重量。
解决方法:要确保学生清楚地理解质量和重量的区别,并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概念。
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实际例子,以帮助他们对这两个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木块作为示范,告诉学生它们的重量可能因为不同的材质而不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完全相同的。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也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解决方法:要确保学生明确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并要求他们在使用这些概念时保持清晰。
可以向学生提供实例来验证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些概念,例如给他们一个移动的物体,在给定的时间内求解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压力和力压力和力也是初中物理中一些易错概念之一。
压力是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的大小,而力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
解决方法:要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压力和力的概念,并认识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际的例子,例如当我们坐在地板上时感觉到的压力是与我们的重力有关的,而我们推动或拉动物体所需的力又是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的。
二、易错规律1.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该定律指出,当光通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它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将与入射角有一定的关系。
解决方法:老师应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折射定律,并且知道如何正确地应用该定律解决问题。
容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
容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
容易混淆的初中物理概念
近义词不是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能发现哦?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常常发现这些近义词,下面整理了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几组近义词,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考,多多对比,千万不要弄混淆了!
1.高度深度:高度是从水平面竖直往上量度,深度是从自由液面竖直往下量度.
2.QQ:热量和电荷量都用Q.
3.pP:压强和功率.
4.WW:功的符号功率的单位(瓦特).
5.压力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而压力是作用在整个受力面积上的,压力不能反映效果,而压强才能反映作用效果.
6.重力压力: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在整个物体上,但可以等效为作用在重心上,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只有物体自由水平放置时重力大小才等于压力大小.
7.重力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形状、温度、密度、状态的改变而变,而重力随位置而改变,重力有方向,质量无方向,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8.惯性力:不能说一个物体受到惯性.
9.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平衡力是作。
一些容易弄错的物理概念
一些容易弄错的物理概念整理人:杨小军1.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______通过的路程. 2.密度定义:某种物质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功率 (1)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_____完成的功叫功率;4.电功率 (1)物理意义:是表示用电器________的物理量; (2)用电器在_____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 5.比热容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6.热值定义:质量为___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7.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______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8.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Ω 计算公式: η =总有用W W 9.热机效率 定义:热机所做有用功与所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计算公式:η = 放有用Q W m q Q 有用 W有用=p输出t(知道热机的输出功率和时间时用) 或:W有用=F牵s(知道牵引力和运动的路程时用)科学家贡献一、力学: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较精确地测量大气压的值。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二、电磁学:1.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4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物理易误解知识点总结
物理易误解知识点总结易误解知识点一:牛顿的第一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是指一个没有受到外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然而,这个定律经常被误解为一个物体需要受到力才能保持运动状态。
实际上,惯性定律是指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个描述,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易误解知识点二: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另一个常见的物理易误解知识点是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很多人误解为只有在有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加速,但实际上,加速度是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率,而力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也就是说,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会引起加速度的变化。
因此,即使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易误解知识点三:静电力和重力静电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的力,但很多人容易混淆它们。
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而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引力的结果。
静电力是一种电磁力,它只存在于带电粒子之间;而重力是一种引力,它存在于所有物质之间。
这两种力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产生相似的效果,但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
易误解知识点四: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它们经常被人们误解。
惯性系是指一个没有受到外力的参考系,物体在这个参考系中遵循牛顿运动定律;而非惯性系是指一个受到外力的参考系,物体在这个参考系中不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很多人误解为只有在惯性系中物体才会保持运动状态,而实际上物体在任何参考系中都会保持自己的运动状态。
只不过在非惯性系中,物体会出现惯性力的效应,这会使得它的运动状态和在惯性系中不同。
易误解知识点五: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守恒定律,但很多人误解为它们是一样的。
实际上,动量守恒是指一个系统中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而能量守恒是指一个系统中的总能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概念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 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24. 有力不一定做功。
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
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
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31.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6.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40.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42.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46.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 六种物态变化:52.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 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 6J换算。
63.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