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合集下载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

英汉借代修辞方式比较一、引言在修辞学中,借代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通过借用其他词语来起到修辞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借代修辞方式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英汉借代修辞方式进行比较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比较英汉借代修辞方式的共同点1. 形容词的借代形容词的借代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用形容词”brilliant”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而在汉语中则可以使用”才子”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这种形容词的借代可以使修辞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动词的借代动词的借代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非常常见。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可以使用”devour”这个动词来形容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而在汉语中则可以使用”狼吞虎咽”这个动词短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动词的借代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修辞效果。

三、比较英汉借代修辞方式的差异1.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的借代修辞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

例如,在英语中,经常使用动物的形象来借代人物特征,比如”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而在汉语中,常常使用植物的形象来借代人物特征,比如”如鲜花般美丽”。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对于人物特征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2. 基于不同的词汇资源英汉两种语言的借代修辞方式还存在着基于不同的词汇资源的差异。

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受到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的影响,具有较为丰富的词汇资源。

而汉语作为一种东方语言,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词汇体系。

因此,在借代修辞方式上,英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外来词汇或特殊词汇,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汉字和成语等。

3. 基于不同的语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也会对借代修辞方式产生影响。

英语是一种屈折语,句子结构相对自由,可以通过单词的顺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义。

英汉修辞对比及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

英汉修辞对比及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

布 局 谋 篇
第一节 语篇结构
• 线性结构 • 螺旋结构
第二节 衔接手段
• 形合法 • 意合法
第三节 开头起首
• 心理策略 • 体裁制约
第四节 结尾收笔
• “重述”和“感人” • 因作品而异
先陈述中心思想 再分点说明(对主题句的展开)
英语语篇有一种流动的感觉,一种在原先所说东西的基础上向纵深和 高峰的方向发展。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气候明显的变化, 已成为全球变化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变化,而且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温室效应问题位列全球问题之首,其危害巨大,波及全球,如何避免全球变暖的任务已摆在 当今人类面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地球,积极研究控制温室效应的措 施,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
“that is, for example”等连接词引起的内容并非重点所在。相反,“in a word, in short, to sum up”等标记着下文是总结后的内容,因此是重要信息所在。
此外,为达到连贯性目的,英语中还有三种手段:人称照应、有意识的重复、 对比。
意合法(重视语义前后连贯)
词句辞格
But sooner or later he finds himself straining against two features of the democratic process. (民主程序/民主化进程)
The hero in a democratic community—the potentially eventmaking man—may sincerely believe that he accepts its underlying philosophy .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作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技巧通常比中文写作中的要具有更多的优势。

通常来说,中文写作采用的是简单、直接、平凡的语言表达,而英文写作则要求更复杂、多变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表达;从写作字迹看,英文拥有更多的修辞手段,可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并把自己的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简洁;此外,英文写作还有其正式性和文学性的特质,而中文写作则朴素地列出事实。

另外,尽管两种语言都有共同的修辞手段,比如比喻、排比,但是英文运用修辞技巧的方式更多,更有深度。

首先,英文写作有更精确的修辞。

在英语思维角度来看,英文写作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把修辞手段灵活地运用,比如拟人、比喻、排比、押韵等;并且,在英文写作句法上,它可以灵活使用复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此可以把文字文字写得更活跃。

例如:He knew that success would not come overnight, but rather with patience,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其次,英文写作重用修辞的方式远与中文相比,英文的句子内部更加精妙,更有深度与张力。

最典型的比喻词汇,如“银色的月光”、“芳香的花儿”、“清澈的湖水”等等,可以让英文的写作雅致、深邃,也能丰富表达的色彩,让读者有另一种更深刻的沉浸体验。

例如:The night was so dark that the stars seemed to glow like fireflies in the sky, and the air was fragrant with the smell of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英文写作中拟人手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比喻事物,使文章变得活泼、生动。

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把让读者更容易把握要点,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或让文字变得更有诗意。

例如:The moon smiled down on the valley, its gentle light illuminating the winding paths like a beacon.最后,从写作形式来看,英文写作更加富有张力和文学气息,写出来的内容更有一定的文采,可激发读者不一样的思想感受。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词义修辞格中的明喻、隐喻、拟人、夸张和通感之间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修辞格;对比引言英汉修辞或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呈多层次的立体交叉,运用起来特别复杂,又由于英汉修辞格之间存在着种种共性,所有修辞格都是依附在特定的语言材料之中,也必然受着特定语言材料的制约。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英汉语中各种修辞格的形成、运作和发展,受制于各自的文化,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少修辞格基本对应和局部对应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两种语言修辞格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从基本对应中找出差异,从局部对应中找出区别。

既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研究。

1.明喻(Simile)明喻是英汉这两种语言中都运用的最广泛并且最简单的一种修辞方式,是比喻的最常见形式。

明喻基于我们思维的“相似联想”,是就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喻。

使用明喻的目的是为了鲜明地刻画人或事物,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或几种)不同人或事物加以比拟从而使形象更加清晰的呈现于我们眼前。

明喻一般有一个基础和五项要素。

这个基础就是联想,而联想必须在不同类事物间进行,同类事物的比较不构成联想。

五项要素为:本体一被喻者;喻体一比喻者;比喻词一联系本体和喻体二者的词语,相似点—不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点;相异点—不同类性。

英汉明喻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英汉明喻都严格遵循明喻的定义,本体和喻体都是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的物体。

二是从结构上看,英汉明喻都包含明喻的五要素。

三是本体和喻体都有多种相似关系。

将甲事物比成乙事物时,或取其形态、外观、颜色相似,或取其声音、动作、功用等相似。

例如:as fresh as morning air如清晨的空气般清新(英汉两明喻都是形态相似)。

英汉重复修辞格的对比分析

英汉重复修辞格的对比分析

英汉重复修辞格的对比分析
英汉重复修辞格式是一种有效的文体表达形式,它同时利用不同文
字模块重复表达对比的语意。

英汉重复修辞格式格式形式上与英语十分相似,特别适用于普通话。

使用英汉重复修辞格式比较容易将表达一个概念或比喻一种比喻,除
此之外,还可用来阐述更复杂的经典句式。

同时,英汉重复修辞格式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利用英文和汉
语的对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做出细节上的
解读。

此外,重复修辞格式也可以在表达中加入一些诗意,以及引人
入胜的情绪,增强语意的表达力,提升句子的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英汉重复修辞格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文体表达形式,它的有
点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准确、更富表现力,从而增强句子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文章的表达水平。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中 ) 辞 模 式 的 状 况 比 K pa 修 al n所 认 为 的 更 复 杂 、 样 。 多
[ 关键 词]语 篇 ; 辞结构 ;论说文 ;对 比分 析 修 [ 中图分类号 ]H 5 H 1 0 ;3 5 [ 献标志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1 0 0 8—9 2 2 0 )5—0 5 4 X(0 2 0 0 6—0 9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5期
20 0 2年 9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科 学版 ) 人
J un l f hj n nvri ( ma ie n oil c ne ) o ra ei gU iest Hu nt s dS c i cs oZ a y i a aSe
修 辞 模式 实 际 上非 常 近似 [5 。 1]
还 有一 些研 究 者 。 Ta l 如 y r& C e o h n则认 为 情况 比较复 杂 , pa Ka l n的 概括 过 于 笼 统 , 视 了 同 忽

语 言 文化 内部 的差 异 『6 。 1]
对 于这 一 争 议颇 大 的 问题 , 然 很 有继 续 深入 探索 的必要 。而 且 如 C n e 所 指 出 的 , 然 对 显 o nr 虽 比修 辞 研 究 已经进 行 了很 多 ,近些 年 来 也有 较大 发 展 ,但 就 语 言 中的 每 种 具 体 体 裁 类 型 而 言 ,专
门 的研 究仍 嫌 不 足 [7 。 1] 在 汉英 对 比方 面 , 况就 更 是 如此 了。在 这篇 文 章 中 , 报 告 我们 所 进行 的一 项 汉英 语 篇修 辞 情 将 模 式 的 对 比分 析 , 以求 能 对揭 示 两种 语 言 在语 篇层 面 上 的异 同有所 贡 献 , 并进 一步 检 验 Ka l 及 其 pa n 他 学 者 的观 点 。我 们 还将 依 据 自己所 进 行 的 调查 与 分 析 , 跨 文 化 语 篇 对 比研 究 中 的有 关 问题 谈 就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使用。

反复可以通过重复某一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强调其重要性或突出某一观点。

在汉语中,反复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如“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目标”。

这种反复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能够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英语中,反复也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如“we must rethink our values, we must reconsider our life goals”。

同样,这种反复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能够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英语中,反复还可以使用“anaphora”的方式出现,即在一段文章中使用同一个词语开头的句子,如“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这种使用“anaphora”的方式,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反复是一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常用的修辞手段,它能够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来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汉语中,反复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而在英语中,反复也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此外还可以使用“anaphora”的方式出现。

反复的修辞效果是强调其重要性,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能够使人记住某一观点或信息,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Anaphora”的使用也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反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使用。

反复能够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来强调其重要性,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在特定的语境里,创造性的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即为特殊的言语形式。

或者说是在某一方面,不管在语义或者在句法上,修辞格的使用是对日常语言常规的具有特定意图的偏离。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和词序等均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如果撇开这些因素不谈,单就修辞手法而论,那么,英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它们相同或者相似的修辞方式。

有几种英语修辞格在分类上与汉语修辞格互有参差,但是并不是本质上的问题,本质问题是双方存在着相同或者相似的修辞思维和表达形式。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由于双方历史发展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异,甚至美学观念也有所差别,往往在表达同一概念的时候,双方需要使用不同的修辞格。

此外,双方所使用的词汇搭配范围不同,多义词不相对应,语言的音韵节奏差别也大。

因而,一些性质相同的修辞格,在结构上和运用范围上都有差异。

既然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存在着非常相似的现象,而它们在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把它们加以对比,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的了。

本论文分为三章,引论部分对西方和我国修辞学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现状作了综合性评述,并通过对比,试图从古代找到现代英语修辞学和现代汉语修辞学各自的历史和传统渊源。

紧接着介绍了中西方修辞格的历史渊源,发展和现状,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

第一章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比喻修辞格的对比,阐述了它们的定义和用法,并已分别引用具体的实例进行对比,通过找出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归纳出英汉语中比喻这一修辞格各自特点。

第二章讨论的是英汉语中委婉语各自的特点和用法。

通过理论证明,以及大量的中文,英文例证来显示两种语言在这个修辞格上的异同之处。

第三章则是侧重介绍英语和汉语在夸张和含蓄渲染这两种修辞格方面的异同。

分别引用现实生活中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证明中英文在夸张和含蓄渲染的修辞方面是大同小异的。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
双关语作为一箭双雕式的修辞方式,通过一个词语或词组关涉表里两层意思以达到幽默或讽刺等效果。

它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格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关语可以在任何场合中随意使用。

英汉双关语之间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但与此同时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同,可有时人们总将二者等同起来。

如果我们能了解英汉双关语间的异同,就可以避免对二者产生曲解。

该论文旨在通过引用与双关语有关的典型例句和有趣对话,从语义、语用、以及文化等各个角度对英汉双关语进行分析对比,以解决上述难题。

此外,该论文还从谐音,形式,含义等方面对英汉双关语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英汉双关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对双关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和全面。

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对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为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把握英汉两种语言产生有效影响。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讲述采用对比研究双关修辞格与选择双关语最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第一章关于双关语的综述和研究。

第二章关于双关语的分类。

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双关的定义和分类的标准等。

第三章主要讨论英汉两种语言中双关语的异同。

结论部分总结了比较研究对双关语学习是必要的。

通过比较研究,汉语和英语的双关语,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此外,在对双关修辞格以及英汉两
种语言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也能够为英汉修辞格的互译产生有益帮助。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第一篇: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A Comparative Study of Rhetor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摘要: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学习的有效法。

本文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用法又最为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段做了详尽的对比。

这些修辞包括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还有夸张、拟人和反语。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especially that between figures of speech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of great help to leaning transl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extensive study Of the popularly一 used the rhetoric figur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simile,metaphor,metonymy,hyperbole,personification and irony.关键词:修辞对比,暗喻,借喻,夸张,拟人,反语喻体Key word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metaphor,metonymy,Personification,hyperbole,irony,vehicle/image,tenor/object 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代世界,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对于创造人类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带有各自强烈的文化色彩。

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如此。

它能帮助增强语言的力量,使文字表达更加优美。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把修辞的美和强烈的表达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本文是关于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的一篇文章,讨论这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时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

英语和汉语都是两种著名的语言,也是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语言。

在修辞方面,英汉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语更注重语气的表达,而汉语则更注重语句的构成。

英语的修辞功能更多的体现在语气的运用上,比如得体的问候语,感叹词和一些强调句等;而汉语的修辞功能更多体现在句子构成上,比如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

英汉在修辞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处理。

首先,我们要仔细分解源语句子,弄清楚它所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我们才能在翻译时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出源语句子的本意。

其次,我们要根据母语的特点来处理译文中的修辞结构,比如在译文中补充一些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双语的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以此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原文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该信息所背后的文化背景,然后得出一种新的翻译结果,表达出作者原意的同时,还注重翻译译文的修辞结构,让译文更加丰富。

最后,我们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对读者的交流效果。

综上所述,英汉在修辞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读者交流的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英汉矛盾修辞法比较

英汉矛盾修辞法比较

英汉矛盾修辞法比较中文文化的传播历史悠久,涉及种类广泛。

英文虽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但是在中国,中文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考虑到中英文本身的文化差异,修辞在英汉语言中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探究英汉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是有必要性的。

首先,英汉矛盾修辞法的比较需要解释英汉语言内在差异。

英语和中文各有千秋,它们所涉及的文化环境和范畴也大不相同。

英语中更偏重于准确性和直接性,而中文更加强调比喻性和象征性。

在英文里,以短句为主,而汉语中由以长句为主。

同时,英语以主被动关系为主,汉语以被动主动两种关系共存。

由此可见,英汉矛盾修辞法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其次,英汉矛盾修辞法的比较可以集中在比较英汉语言的修辞手法。

在英语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强调、对比、排比和押韵;而在汉语中,修辞手法更加多样,比如有赋、讽、等等。

英文的修辞手法偏重于效果的体现,而汉语的修辞手法则更加注重内涵的传达。

英文用语往往简洁、精辟,体现了句子的突出性和准确性,而汉语用语则更加注重含蓄细腻,把一些对深一层次的东西表达出来。

最后,英汉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有助于改善跨文化传播。

英汉两种语言各有千秋,修辞技巧也完全不同,但借助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升双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水平。

此外,从比较中可以发现,英汉各自的修辞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修辞手法,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英汉矛盾修辞法的比较不仅有助于理解文化差异,而且还有助于改善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只有充分了解英汉矛盾修辞法,才能很好地把握文化精髓,利用修辞手法,传达深层次的意义。

因此,比较英汉矛盾修辞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英社论篇章的修辞模式比较

汉英社论篇章的修辞模式比较

汉英社论篇章的修辞模式比较
柳淑芬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9)006
【摘要】汉语社论与英语社论在语篇修辞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导语(Lead)部分,英语社论较多地直接切入主题,提出论点,而汉语社论却习惯于用说明形势、阐述重要性等来为主题作铺垫;在主体(Follow)部分,英语社论多呈线性发展,而汉语社论则出现更多的"转"与"曲折"现象;在结尾评价(Valuate)部分,英语社论注重用事实说话,措辞较温和,而汉语社论主观性较强,语气与措辞更具有战斗性.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柳淑芬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3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试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反复"修辞格的比较 [J], 张有松
2.汉英政府门户网站视觉修辞比较与外宣英译研究 [J], 何坤
3.比较法:商贸汉英翻译中的文体修辞失误分析与纠误对策 [J], 李太志
4.汉英语言篇章对比以及衔接手段中的省略用法比较 [J], 王烽力
5.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篇章衔接功能比较 [J], 原苏荣;陆建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语语音修辞比较2010发给大家

英汉语语音修辞比较2010发给大家

第五节英汉语音修辞比较一、英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的双声英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的双声,在辅音重复出现这一点上,两者很相近。

英语的头韵与汉语的双声,在使用频率、普及程度、使用者的敏感度及历史作用等方面,差异很大。

Dumb dogs are dangerous.不出声的狗是危险的。

(一)头韵的运用1.英语头韵发轫于诗歌,而且也主要用于诗歌。

在英语诗歌史上,在使用韵脚(rhyme)之前,它曾有过作为韵律的重要形式的漫长的光荣历史。

2.散文中使用头韵,容易唤起读者的注意,使用头韵的句子很容易在相对平常的句子中鹤立鸡群。

3.头韵也常用于成语、习语、谚语等熟语中。

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母马走。

(汉语:有钱能使鬼推磨)Busy as a bee. 忙.如蜜.蜂Kith and kin (亲戚朋友)neither fish nor flesh(不伦不类)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一不做,二不休)4.用于广告。

如:Health, Humour & Happiness.My Goodness! My Guinness! (我的天啊!Guinness 啤酒!)这是健力士黑啤(Guinness)的一则广告,堪称广告词中运用头韵的典范。

Guinness与good-ness 不仅押头韵,还押尾韵(rhyme),读起来琅琅上口,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人们饮用Guinness 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

5.用于书名、书内标题及报刊文章题目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in)傲慢与偏见6.头韵还用于文字游戏中。

(二)头韵的修辞效果1.强调渲染Pink tea: giggle, gobble and gabble.女性茶会:咯咯地笑,大声地嚼,不断地聊。

2.简明生动Fit or Fat ?(健康还是肥胖?劝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英汉对比修辞学实证研究:论证语篇修辞结构之对比

英汉对比修辞学实证研究:论证语篇修辞结构之对比

英汉对比修辞学实证研究:论证语篇修辞结构之对比
王燕萍;夏珍
【期刊名称】《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45)5
【摘要】本文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rhetoric)的范畴内,以国内外正式发表的英文论证语篇为语料进行英汉对比修辞的实证研究。

从宏观交际单元的角度,对32篇样文的语篇宏观结构逐一进行解析。

通过对比分析NS组(nativespeaker)和NNS组(non-nativespeaker)样文修辞结构的统计图表,
揭示出英汉语言修辞结构的差异,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探讨差异的深层根源,启示中国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树立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认识,在ESL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符合英语修辞习惯的语篇组织模式。

【总页数】4页(P147-150)
【关键词】对比修辞;论证语篇;修辞结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作者】王燕萍;夏珍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对比研究——以24篇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为例 [J], 李棠;王冲
2.重合与分歧:对比修辞学与元语篇研究比较 [J], 潘锦
3.从对比修辞到跨文化修辞——对Ulla Connor跨文化对比修辞语篇教学与研究的评述和建构 [J], 齐放;张军;;
4.从对比修辞到跨文化修辞——对Ulla Connor跨文化对比修辞语篇教学与研究的评述和建构 [J], 齐放;张军;;;;;
5.英汉论辩语篇宏观结构及信息展开模式对比修辞研究 [J], 夏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浙江大学 语言学系,浙江 杭州 )#""!%; !&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二系,江苏 南京 !#"")’) [摘 要]为进一步检验 *+,-+. (#’//) 有关汉语 (东方语言) 与英语修辞模式差异的论断, 我们进行
了一项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千字左右的汉英论说文各八篇, 按 文章的话题相似性分成八组, 对其主位推进程序、 语义衔接、 语段发展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对比分析。研 究结果显示, 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但两种语言中 (尤其是汉语 中) 修辞模式的状况比 *+,-+. 所认为的更复杂、 多样。 [关键词]语篇;修辞结构;论说文;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0"(; 0)#( [文献标志码]1 [文章编号]#""2 $ ’3!4 (!""!) "( $ ""(/ $ "’
间的差异。为了使其名称能更准确地反映推进程序的特点, 本研究将原来的平行型改称发散型, 并 列型改称平行型。这六种类型是: (!) 发散型,即以首句的主位为出发点, 以后各句均以此句主位 为主位, 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 (") 延续型, 即首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做次句的主位, 这个主位 又有其新的述位, 该述位又成为下一句的主位, 如此延续下去; (#) 集中型,即在首句主位与述位之 后, 以下各句分别有各自新的主位, 但其述位都与首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基本相同; ( $) 交叉型, 首句的主位成为次句的述位, 次句的主位成为第三句的述位, 第三句的主位又成为第四句的述位, 如此交叉发展下去; (%) 平行型, 即第一、 三、 五……句的主位相同, 二、 四、 六……句的主位相同; (&) 派生型, 即首句之后各句的主位均从首句述位的某部分派生出来。 我们从所选汉英语料中各随机选取 !% 个较长的段落, 分析了它们的主位推进程序 (见表 !) , 统计了主位推进程序各种类型的出现次数 (结果见表 ") :
众所周知,对比修辞研究的开创人 *+,-+. 提出, 语篇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 ( -+.56+57 +.8 96-:6;7 <,79=>=9) ,修辞随语言、 文化以及文化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他认为, 语篇修辞 [#] 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写作传统 。因此,对比修辞不仅是 [!] ( ,,? ’ $ #") 跨语言的、 更是跨文化的 。 [)] ( ,? !2() 对于对比修辞研究, 闪语、 东方语言、 罗曼语、 俄语等语 *+,-+. 的最大影响恐怕要数他对英语、 。后来的学者们就此做过不少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大多数研 言不同语篇修辞模式所做的概括 [#] 究结果不同程度地支持了 *+,-+. 的观点,如 *@A+B+<C= ,D757.: ,E-B.7[ /] ,F+:+-7.7 , [ 3] [ (] [ %] [ 2] ,0=.8< ,D7,,7. H I;+A7 ,E@7 H 胡曙中 ,胡曙中 等; 但有的却得出了完 [’] [#"] [##] [#!] [#)] [#3] G<:-7; 全相反的结论, 如 F@C+. 和 J@ 的研究显示,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篇修辞模 *+,-+. 的观点并不成立, 式实际上非常近似 。 [#(] 还有一些研究者,如 K+B-@; H EC7. 则认为情况比较复杂, 忽视了同一 *+,-+. 的概括过于笼统, 语言文化内部的差异[#/] 。 对于这一争议颇大的问题,显然很有继续深入探索的必要。而且如 E@..7; 所指出的,虽然对 比修辞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近些年来也有较大发展,但就语言中的每种具体体裁类型而言,专 门的研究仍嫌不足[#%] 。 在汉英对比方面, 情况就更是如此了。在这篇文章中, 将报告我们所进行的一项汉英语篇修辞 模式的对比分析, 以求能对揭示两种语言在语篇层面上的异同有所贡献, 并进一步检验 *+,-+.及其 他学者的观点。我们还将依据自己所进行的调查与分析, 就跨文化语篇对比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谈 一些看法。
第 ) ’ 月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4#5&%-2-+1 &%6 7"8-&’ 78-+%8+1) !"#$%&’ "( )*+,-&%. /%-0+$1-23
L@- ? )!,M@? ( N7,: ? !""!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许力生#,李广才!
!语料来源: 4,:4$7 /@ AB%$*&“ 6*C7+7+D E+F*$$*GFH"$ I&**J%>”7+ K"$$# 6*L7FF KMH&D7+,,:1: @ !)* N%<*& F% N*&=H"J*@ ;*< O*&=*#:N&*+F7G* P"$$, MM@ 2Q2 R 2Q. @ “知识就是负担— — —味道之外” , 《环球时报》 (,:林晴: 3??? 年 Q 月 ,, 日。 “L)# L* (&"5* P%&&%& /%57*=”7+ T@ U@ VW*$&%J *F "$ ,::? @ T*"J7+D (&7F7G"$$#,L&7F7+D L*$$ @ ;*< X%&9:KF @ /"&Y 43:KF*M)*+ S7+D F7+’ = N&*==,MM@ 3:1 R 2?, @ “说 ‘怕’ ” , 参见闵贵云、 张光麟 《千字文写作》 ,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1Z 年版, 第 ,32 R ,3. 页。 (3:谢觉哉: : 42 S"F)# !"#$%&“ ;%+G%+C%&>7F#: !)* N&7G* "+J F)* N"#%CC”7+ K"$$# 6*L7FF KMH&D7+, ,:1: @ !)* N%<*& F% N*&=H"J*@ ;*< O*&=*#:N&*+F7G* P"$$,MM@ ,Q- R ,QZ @ @ “孔雀缘何要飞” , 《南方周末》 (2:魏文彪: 3??? 年 1 月 2, 日版。 “V ‘ T7D)F F% 07C*’[+"G9+%<$*JD*J B# ;"FH&*”7+ V++*FF* !@ T%FF*+B*&D, 4.:/"&9 ;@ (%)*+ "+J T@ K@ /"$M"== ,:11 @ 4$*>*+F= %C V&Y DH>*+F @ ;*< X%&9:KF @ /"&F7+’ = N&*==,MM @ .: R -? @ :胡虎林: “ 法律援助需要社会帮助” , 《浙江日报》 年 月 日版。 (. 3??? - Z 4-:K"$$7* !7=J"$*“K"5* " 07C*,S7$$ " !&**”7+ K#$5"+ U@ *F "$,,::2 @ @ (H&&*+F E==H*= "+J 4+JH&7+D \H*=F7%+=@ U%=F%+:KF @ /"&F7+’ = , N&*== MM@ 2:: R .?, @ :广生: “ 树木 ・ 森林 ・ 气候” ,参见王恪 《议论文写作技法》 , 河北人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2Z R ,21 4Z:]%&J%+ V$$M%&F“!)* ;"FH&* %C N&*8HJ7G*”7+ V++*FF* !@ T%FF*+B*&D,,:11 @ 4$*>*+F= %C V&DH>*+F @ KF @ /"&F7+’ = N&*==,MM@ Z1 R Q? @ “谈 ‘志’ ” , 参见王恪 《议论文写作技法》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年版, 第 ,,3 R ,,- 页。 (Z:胡延龄: “L)*+ T7D)F= TH+ L7$J”7+ V++*FF* !@ T%FF*+B*&D, 4Q:KH="+ O"G%B# ,::. @ 4$*>*+F= %C V&DH>*+F @ U%=F%+:KF @ /"&F7+’ = N&*==,MM@ 3,Q R 3,: @ “谦虚析” ,参见王恪 《议论文写作技法》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年版, 第 ,.- R ,.Q 页。 (Q:赵颖: 41:V+F)%+# 0*<7=“ 4+%HD) 7= 4+%HD)”7+ KFH"&F P7&=G)B*&D, ,::? @ KF&"F*D7*= %C V&DH>*+F @ ;*< X%&9:/"G>7$$"+ NHB$7=)7+D (%>M"+#, MM@ --? R --3 @ 万方数据 “ ‘友谊’ 还是 ‘侵略’ ” (,:.: 年 1 月 2? 日) , 《毛泽东选集》 (第 . 卷) , 人民出版社 ,::, 年版, 第 ,-?- R ,-?1 页。 (1:毛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