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摘要中日隔海相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可是近年、近段时间中日关系比较敏感,与中国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时常发生一些摩擦,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可是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又是什么呢?中日双方都应该冷静、克制。

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促成中日关系缓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中日关系敏感根源正文2013年10月26我国空军两架Y8预警机和两架H6轰炸机飞越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从东海飞向太平洋。

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

这是属于正当巡飞,可是日本表现让人惊讶。

为什么日本如此惊慌?原来这还被很多国家认为是中国开始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

大家心里又在猜测中国和日本会怎么处理,这会不会引起什么冲突?还是争端的开始?这显而易见都是中日之间敏感关系的表现。

中日关系一直都不是很稳定,十分敏感经常发生冲突。

从19世纪日本侵略中国开始到今天为止,中日时常出现一些冲突和对峙关系十分复杂。

就拿前段时间的钓鱼岛问题来讲,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歪曲事实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把钓鱼岛收入囊中,为此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中日关系越发僵硬。

当这种冲突达到白热化阶段时,一些虎视眈眈的国家也开始介入,中日之间还一度进行军事演习,大家都宣称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或者是联合反恐演习等来威慑对方。

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事实证明,对于钓鱼岛,无论是发现、命名,还是有效管辖,中国都比日本至少早500年,最晚从14、15世纪开始钓鱼岛就成为中国固有的领土。

然而日本政府一直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

另外中国在以前对一些荒芜岛屿、及领地没有引起较高程度的重视,没有经常的有效的进行管理及巡护,而现在随着不仅是日本还有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蚕食,我国政府渐渐的意思到了这其中的重要性,开始对自己的领地进行有效管制,结果其他国家对这突如其来的“侵略”不知所措,就像日本早把钓鱼岛视为囊中之物,面对中国的举措它倒像模像样的像是维护自己的主权。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日益紧密。

中国的崛起和持续增长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还对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机制。

首先,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间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长,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对于日本的出口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得许多日本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这对于增加日本的出口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集中的国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日本进口了解传统制造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说中国市场对日本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中国对日本的投资也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投资于海外市场,包括日本。

中国直接投资对于日本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竞争,这促使日本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来自中国的投资还促进了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一些传统行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型。

这种投资与合作的互动关系,不仅促进了双方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推动了日本经济的结构升级。

再次,中国对日本的消费需求也为日本的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具有迅猛增长的中产阶级,还有庞大的旅游市场与购物需求。

日本作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的中国游客前来消费。

这不仅促进了日本的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零售业与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中国游客的购物和旅游支出对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机制还包括两国政府的政策互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两国之间的政治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两国政府间的合作促使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一些重大经济领域达成了广泛合作。

同时,两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也相互影响。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作者:吴伟平来源:《社会科学》2010年第04期摘要:敏感性和脆弱性是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这部著作中提出的一组重要概念。

这组概念构成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的核心评判体系。

长期以来,国内研究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甚多,但专门针对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研究却较少。

因而对敏感性和脆弱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析,提出二者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实有必要。

关键词:国际政治; 相互依赖关系; 敏感性; 脆弱性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0)04-0020-06作者简介:吴伟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433)敏感性和脆弱性这一组概念最初是由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Nye)于1977年在《权力与相互依赖》这本著作中提出的。

在这本著作中,基欧汉和奈吸收了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等人的经济相互依赖理论的有益成份,从国家间权力关系的视角,从更高层面和更深含义上解析国家间存在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功能、意义及影响,从而创立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该理论是对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分析,其核心是探讨国际关系中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与政治权力上的相互竞争性之间的关系①。

基欧汉和奈认为,国家间的复合相互依赖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均等依赖关系,二是绝对依赖关系,三是相对依赖关系或不对称依赖关系。

为了判断上述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基欧汉和奈提出了敏感性和脆弱性两大概念。

他们认为,是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还是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对称的程度如何,均取决于一个行为主体对另一方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②。

长期以来,研究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甚多,但专门针对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研究却较少;从基欧汉和奈以降,在谈及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时所举的实证案例,也多是以美国和日本在石油危机中所处的不同情势及应对为例。

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研究——基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研究——基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维系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不 可忽视 的作用 , 尤其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 机以后 ,日 本 的石 油产业更 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 。 为 了确保能源安全 , 减 少对石油的依赖 ,开发替代能 源 , 走石油进 口多元化之路 ,是 日本的必
竞争力不 足 , 尽管 日 本在海外 的石油勘探公司数量众多 , 在油气勘探开 发方面也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 自主开发 的原油 比重最高时也不足进 口总量的 1 5 %。所 以, 日 本 将长期无法摆脱大量进 口石油的宿命 。也 就是说 ,日 本 的石油对外依赖的敏感性依然很高 , 而且将 长期存在 。 但 是敏感性并不必然导致脆弱性 , 由于其 国内外石油战略 的不断调整和完 善 ,日本对于石油危机 的抵御能力 已经 明显增强 , 对外依赖 的脆弱性在 逐渐降低 。 但是 , 只要 日本经济摆脱不了依靠石油的状态 , 能 源结构摆 脱不了以依赖石油 为主的框架 , 而自 身 又无法提供石油 , 这种危机就无 法真正摆脱 。因此 , 日 本还需继续加强与各大产油 国的长期战略合作。 参考文献 [ 1 ] 【 美] 罗伯 特 ・ 基 欧 汉, 约瑟 夫 ・ 奈. 权力 与相 互依 赖 . 门洪 华 译. [ M ]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1 2 . [ 2 ] 冯特君.《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M ] . 北京:中国人
2 0 1 4 年第 6期
电子技术论 坛
日本 的石油对外依存研 究
基 于相 互依赖 的敏感性 与脆弱性分析
●李 亚运 唐磊 蕾 来自石油安全问题是 关系日本国家命运 的大问题 ,作为仅次于美国和 中 国的世界第三大能源消 费国, 日 本的资源却极其 匮乏。 日 本政府 自 上世 纪7 0 年代开始就制定和 实 施了 一 系列能源政策和措施 , 如完善石油储备 制度,鼓励能源发展多元化,开辟其他新能源以减 少对石油的依赖 ,鼓 励企业开发节能技术 ,提 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寻求和加 强与其他 国 家的是有 外交和 战略合作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了 日 本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分析

二 、 三个 指 标 看 中 日经 济 的相 互 依 存 从
中 日经 济相互 依存 度 , 中国经济 变动 对 日本 经 济 产生 影 响 的程 度 以及 日本经 济 变 动 即 对 中 国经济 产生影 响 的程度 。中 国经 济 与 日本经 济 可 以通过 多种方 式发 生联 系 , 中 贸易 、 其 投资 和 生产是 最重 要 的三个 途径 。因此 , 文建 立 了 中 日贸易 相互 依存 度 、 资相互 依 存度 本 投 和生 产 相互 依存 度三个 具体 指标 , 过计算 找 出其 变化 趋势并 对其 成 因进行 分析 。 通 ( ) 日贸 易相 互依存 度 一 中 中 日贸易相 互依存 度 可 以定义 为 中国 向 日本 的 出 口值 与中 国从 日本 的进 口值之 和 与 中 日两 国 国内生产 总值 之和 的 比值 。用 公式 表示 为 :
维普资讯
中 日经济 相互 依存 度分 析
1 9
¨R 』 一面 丽 c X+M
其 中 TI c 示 中 1贸易相互 依 存度 , RJ 表 3 X表示 中国 向 1本 的 出 口值 , 表 示 中 国从 1本 的进 3 M 3 口值 , P GD c表 示 中国 国内生产 总 值 , P 表示 1本 国 内生产 总值 。 GD J 3
表 1 19  ̄ 2 0 9 6 0 4年 中 日贸 易 相 互 依 存 度 的变 化 情 况 年 单 位 : 美元 , 亿
中 国 国 内 生 日本 国 内 生 中 日进 出 口 中 国 向 日本 中 国从 日本 中 日贸 易 相 份 产 总 值 产 总 值 值 之 和 出 口 值 进 口 值 互 依 存 度
维普资讯
1 8

日本问题 研究
20 0 7年第 3期

研究性学习报告:简谈中日经济的互存共生

研究性学习报告:简谈中日经济的互存共生
但事实上,日本根本就算不上是“出口依赖型”经济体,而是与美国相同,归根结底是内需型经济模式。“无对华贸易,日本经济将破裂”、“中国应贸易制裁日本”等说法都言过其实。
3.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
那么,被反复引述的所谓“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中国对日本只有9%,日本对中国依赖性更高”的说法是否正确呢?
那么,日本是“贸易立国”吗?日本经济对出口或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就存在一种解读,把日本的经济崛起归结为“贸易立国”路线的成功,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但其实存在认知误区。
中日两国的经济崛起之路极为不同,日本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有三大中国崛起没有的成绩——建立了健全的社保制度、培育了成熟的中产阶级、造就了扎实的汽车、电子等基础工业,这些因素注定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消费、公共投资及企业设备投资,而绝非出口贸易。
不妨看下最新的2011年度中日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总额为3449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14.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20.6%。其中,对华进口为1834亿美元,同比增加20%,占其进口总量的21.5%;对华出口为1615亿美元,同比增加8.3%,占其出口总量的19.7%,对华贸易为赤字。但鉴于日本对华贸易有一部分经由香港,若一并算入的话,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约黑字111.7亿美元。
李简小组:李简(执笔)
王云峰、付旭、王奕博、马伟东
拓迪、王正阳、张卓阳
二零一三年六月
对日企而言,中国市场是一块骨头,既是骨头就需要啃,而不是放在嘴里嚼一下就能吃的,能啃得了骨头就自然能吃得了肉。日本中央大学战略经营研究科教授服部健治在4日的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上称,“日企应兼及进军其他市场,但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去别的市场也不能成功。在艰难的中国市场上经受酸甜苦辣是积累海外市场经验的捷径。”他预测,“截止2013年底,日企转向他国的可能性比较低,但2014年将迎来经营大转换,日企在维持在华业务现状的前提下,会大举开始进入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12亿人口的印度,以及巴西和俄罗斯等市场。”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王焕英 Y30150777 工程151摘要: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特别是东海和钓鱼岛争端问题。

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受到中日两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受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仅从中日经贸关系的角度,分析两国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形势;经济从近年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来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概括起来,可以说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可以预见,友好发展仍将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和基本走势[1]。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中日关系的发展难免出现矛盾和分歧,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在特殊时期、特殊问题上陷入局部对抗的可能。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1. 双边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直接投资国,同时又是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

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目前,日本的国际贸易占GDP 比重为30%左右,中日贸易额为3000 多亿美元,占日本国际贸易总量约20%,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且近年日本一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

2.直接投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此后形成了三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80年代初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投资波及到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

到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461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9%左右,超过欧盟25国对华累计直接投资的总和。

另外,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引言中日经贸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起伏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变化的推动,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日经贸关系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中的机遇。

挑战1.政治因素与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中日经贸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

尤其是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包括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否认以及侵华战争的对待等,依然是两国关系的痛点。

这些政治因素对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地缘政治影响中日两国均处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例如,日本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以及中日台海之间的复杂局势,都对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3.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是中日经贸关系中的另一个挑战。

虽然两国在彼此市场中有一定的经贸合作,但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市场准入问题也逐渐凸显。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汽车、电子等,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

4.贸易摩擦中日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贸易摩擦的挑战。

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例如高科技产品、农产品等。

这种竞争有时会演变成贸易争端,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机遇1.经济互补性中日两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而日本在高科技、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双方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2.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日两国面临着更广阔的机遇。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而日本十分重视东亚经贸合作。

两国在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3.金融合作潜力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中日双方在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开发、投资合作等方面有许多机遇。

双方可以通过金融合作加强经济联系,推动经贸关系提质升级。

4.合作共赢的需求现今世界面临着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合作共赢的需求。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作者:邓俊遒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10期摘要: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日本技术、资本要素充裕并有科学的管理经验,而中国拥有充足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两国经济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21世纪以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

所以,研究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有利于充分掌握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现状和结构,为中日间经贸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济;相互依赖;贸易贡献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45-03在中日两国政府宣布邦交正常化后的四十多年里,尽管两国政治关系时有摩擦和争端,但双边贸易构成了中日经济合作的支柱。

1978年以前,中日经贸往来只是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的经贸合作向投资、技术等多领域发展,中日贸易显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

中日贸易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

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提高;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赖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即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一、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依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概念工具之一,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提出。

库珀将其定义为“国家间增长的对外经济发展的敏感性。

”他认为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传递或相互依赖,而不是单向传递或片面依赖。

两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有多种形式,如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信息传递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活动往来的重要渠道。

浅析中日经济合作

浅析中日经济合作

浅析中日经济合作摘要:中日两国是世界上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双方的对外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约为1,383.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然而,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入,许多问题开始呈现出来并制约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政治互信是摆在中日两国之间的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日本经济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最近刚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市场规模的存在和要素禀赋的互补性特征决定了中日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上的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10年上半期(1至6月)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约为1,3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再掀高潮。

然而,由于历史、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宏观层次制度建设的中日经济关系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高潮迭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探讨中日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现状中日两国政府的沟通和相互协作,为中日的经贸往来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随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两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目前,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日经济合作主要体在中日间贸易,投资和政府间的资金合作上。

(一)、中日贸易。

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自建交以来,双方的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双方贸易额保持持续增长,互为重要的贸易伴。

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时中日贸易额仅仅10. 4亿美元, 1981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2002年中日贸易额达到1019. 1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并且,中国(不包括香港数字)与日本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日经济制裁影响分析档

中国对日经济制裁影响分析档

中国对日经济制裁影响分析围绕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中日关系被推到风口浪尖。

双方政界、军队和民间都在密集表态,显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中日关系可能要跌到深谷。

在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之下,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是必然的。

一般认为,中日摩擦不太可能发展为军事冲突,通过经济制裁方式反制日本,被认为是诸多配套措施中极为可行的一种,因为这比军事冲突更可行,影响更大也更持久。

但如果中国真的开始对日经济制裁,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有多大影响?▅日本经济不可能离开中国中国抵制有底气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合作在竞争与摩擦中不断加深。

截止到2011年,中日贸易额接近3500 亿美元。

中国成为日本第一贸易国,中日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额的20%以上。

中国成为日本经济复苏和前进的最主要动力。

日本大量的商品卖往中国,到2006年底,中国一度仅次于美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日中贸易占到日本外贸总额的17.2%,仅比日美贸易额少0.2 个百分点。

据统计,1972年至1991年,日本的对华贸易依存率(对华进出口贸易额/总进出口额)始终低于5%,而中国的对日贸易依存率始终高于16%,这表明邦交恢复后的前20年,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是一种非对称关系,即日方居于主动地位而中方受益度更高。

近年来,中日的角色在逐步发生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中日贸易的相互依存率首次持平为15.5% 后一路逆转,2010年已变成日本对华贸易依存率为20%,中国对日贸易依存率为11%。

这意味着中国在中日经贸关系中长期被动的地位已经改观。

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年1至7月中国对日本出口863.0亿美元,增长6.7%,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7.6%。

同期我国从日本进口1045.9亿美元,下降5.2%,占我国进口总额10.1%。

这说明我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依赖度总体较低,且低于日本对我国出口依赖度。

从日本海关的统计分析可得出同样的结论,2012年1至6月日本对中国出口737.2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0%,同期日本从中国进口913.4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20.5%。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

策 发生 变化之 后 ) 强加 的代 价而受 损失 的程度 ” 。脆 弱性 概念 的 要点 在 于 “ 改变 政策 ” 和 “ 付
社 会科 学
2 1 第 4期 0 0年
吴 伟 平 :相 互 依 赖关 系 中的 敏 感 性和 脆 弱 性辨 析
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
吴 伟 平
摘 要 :敏 感 性 和 脆 弱 性 是 新 自由 主 义 国 际 关 系理 论 大 师 罗伯 特 ・ 欧 汉 和 约 瑟 夫 基

影 响可 能是两 方面 的 ,有可 能是好 的影 响 ( 导致 本 国脆弱性 降低 ) ,也有 可 能是 坏 的影 响 ( 导致
本 国脆弱 性升 高 ) ,但这 里是 指 “ 代价 的变 化 ” 有 ,主要 是导 致本 国脆 弱性上 升 的不利 影响 。
图 1 国 际 制 度 安 排
关 于脆 弱性 的概念 ,基 欧汉 和奈指 出 ,“ 弱性可 以定 义 为行 为 体 因外部 事 件 ( 至是 在政 脆 甚
收 稿 日期 :2 0 . -1 0 9 1 1 2
①②
参见 樊 勇 明 《 方 国 际政 治 经 济 学 》 西 ,上 海 人 民 出版 社 2 0 06年第 2版 ,第 3 、3 4 5页 。
2 0
社会科学
2 1 第 4期 0 0年
吴 伟平 : 相互 依 赖 关 系 中的 敏 感 性 和脆 弱性 辨 析
系 ①。
基欧汉 和奈认 为 ,国家 间 的复合 相互依 赖关 系可 以分 为三种类 型 :一 是均等依 赖关 系 ,二是 绝 对依赖关 系 ,三是 相对依赖 关系或 不对称依 赖关 系。为 了判断上述 相互依 赖关 系的类型 ,基欧 汉 和奈 提 出了敏感性 和脆弱性 两大概念 。他们认 为 ,是 对称 的相 互依赖 关系 还是不 对称的相互 依 赖关 系 ,以及不对 称 的程 度如何 ,均取决 于一个行 为 主体 对另一 方 的敏感 性 和脆 弱性 的大小②。 长期 以来 ,研 究复合 相互依赖 理论 的学者及其 研究成果 甚多 ,但专 门针对相互 依赖 关系 中的 敏 感性和脆 弱性 的研究却 较少 ;从 基欧汉 和奈 以降 ,在谈及 国家 间相互依 赖关 系时所举 的实证案 例 ,也多是 以美 国和 日本在 石油危机 中所处 的不 同情 势及应对 为例 。本文试 图对敏 感性和脆 弱性

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的脆弱性和稳定性分析

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的脆弱性和稳定性分析

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的脆弱性和稳定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经济趋势和前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发展并非没有漏洞和脆弱性,同时也需要保持稳定性。

本文将以分析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的脆弱性和稳定性为主题,探讨其中的因素和挑战。

1. 全球化的脆弱性全球化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然而,全球化也使得经济发展更加脆弱,因为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例如,金融危机和贸易战争的爆发,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

2. 不平等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平等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当少数人集中了大量财富和资源时,社会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威胁。

不平等还会导致社会冲突和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不平等的问题是促进经济稳定的关键。

3. 金融风险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金融风险是经济稳定性的一个潜在威胁。

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崩溃,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监管机构和政府必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4. 自然灾害和资源脆弱性自然灾害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脆弱性因素。

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同时,资源的脆弱性也是一个问题。

资源的短缺和不可持续利用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受限,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

5. 技术进步和就业机会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一些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替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一些政策和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以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6. 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挑战之一。

大量的工业化和消费主义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环境可持续性是经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经济、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博弈和竞争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在经济、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博弈和竞争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在经济、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博弈和竞争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亚洲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又因为历史原因,两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民族矛盾和战略冲突。

最近,在经济、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博弈和竞争中,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这无疑给两国的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负面影响。

首先,在经济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日本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两国之间的贸易差距逐渐缩小。

同时,日本企业也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例如,在汽车、高铁、半导体等领域,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展开殊死搏斗,都试图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这种竞争关系无疑会给两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带来压力和不稳定因素,容易激发民族矛盾的情绪。

其次,在企业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日本企业一直以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有着世界一流水平,而中国企业则在最近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两国的企业之间展开的是激烈的竞争,互相攻击和抢夺市场。

这种竞争关系加剧了两国的民族矛盾,让双方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在资源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由于中国和日本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两国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发展。

由此,两国之间就展开了针对资源的博弈和竞争。

这种博弈和竞争让两国之间更加敏感和容易引发民族矛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得到资源都可能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

总结来说,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企业和资源领域的博弈和竞争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

这种矛盾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和负面影响,加剧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种矛盾,包括增强政治和经济的互信,探讨有效的合作方式和加强文化交流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和日本才有可能建立起稳定和友好的关系。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王毛平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本文运用权力与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问题.中日经贸关系表面上看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似乎是对称性相互依赖,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实质上中日贸易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中国在相互依赖中具有"敏感性",但不具有"脆弱性".日本在敏感性相互依赖中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最后就中日经贸合作如何摆脱"敏感性"非对称相互依赖,向"对称性"方向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王毛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日经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与权力分析 [J], 王毛平
2.中日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J], 曾晓兰
3.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J], 邓俊遒
4.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中日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1990-2011)——基于贸易和FDI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彦
5.中日经济相互依赖性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 [J], 佟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1
15997 2778 17.4
1
从中日贸易内容看, 无论是中国统计还是日 本统计, 机电类贸易在两国的贸易额中均有大幅 提升, 占据了近 “半壁江山” (据中国海关最新 发 布 , 2008 年 我 国 对 日 本 出 口 机 电 产 品 553.9 亿 美元, 占当年我国对日出口总额的 47.7%)。 数据 表明, 以机电类设备为主的制造业贸易是中日贸 易的主要内容 (见表三、 表四)。 表三 中日贸易中主要商品类别占比 (HS 标准⑥)
从投资结构看, 在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 制造业占据着投资的重要地位。 2001-2008 年间, 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比重平均占到 78.5%。 在制造业中, 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直是机电 和运输设备行业等, 占比平均达到 56.9%。 (见表 七)
38 日本研究·2009 年第 4 期
表七 日企在华投资制造业分布
从投 资 和 贸 易 关 系 看 , ⑩进 入 21 世 纪 后 , 日 本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增长 态势。 日本野村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 日本对华 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以 互补关系为主。 相比之下,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 进出口贸易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訛輯輥因此日本在华企 业是中日贸易主力军, 2007 年度贡献了中日 贸易 额的三分之一强, 其中机电类商品出口占该类商 品出口日本额的比例高达 61.4%。 在日资企业中, 日方出资 比例超过 50%的 企业占比超 过 八 成 、 机 电 类企业更是 高达 88%。 数据 表明在华日 企 在 中 日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见表八、 九、 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中日两国经贸 关系表面上处于 “对称性” “相互依赖” 状态, 但从两国贸易内容和贸易方式看, 中日贸易主要 是以机电类为主导的同一产业内部的加工贸易, 日资企业在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日本 对华直接投资来看, 中日贸易主要缘于日本跨国 公司对华投资所主导。 因此, 本文认为中日经贸 合作关系是一种形式上 “对称”、 实质上 “不对 称” 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 中国处于 相对 “被动” 和 “不利” 的地位。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日本技术、资本要素充裕并有科学的管理经验,而中国拥有充足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两国经济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21世纪以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

所以,研究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有利于充分掌握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现状和结构,为中日间经贸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济;相互依赖;贸易贡献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一、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依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概念工具之一,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提出。

库珀将其定义为“国家间增长的对外经济发展的敏感性。

”他认为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传递或相互依赖,而不是单向传递或片面依赖。

两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有多种形式,如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信息传递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活动往来的重要渠道。

双边贸易关系在中日两国经济合作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采用贸易贡献度来分析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A国对B国的贸易贡献度意味着相应年度的B国总进/出口增长率(与前一年对比)中A国占有的程度,其意义在于分析两国间贸易关系的亲密性和依赖性。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国对B国的贸易贡献度=XB×XBA ①就出口而言,中日两国对对方的出口贡献度均小于对进口的贡献度,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贡献度小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贡献度,但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贡献度呈现递增的趋势,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贡献度在2004年以后则呈现递减的趋势(见图1)。

这说明:中日两国相互依赖程度在出口方面小于进口;在出口方面,虽然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但是随着中国对日本依赖的降低,日本对中国依赖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不断减小。

二、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结构分析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相对加强,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相对减弱,中日两国间进口依赖均高于出口依赖。

为什么中日贸易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

为什么中日贸易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

为什么中日贸易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摘要: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

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指数一、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首先从两国贸易交往分析,2005年我国对日贸易同比增长约12%,这已经是连续11年对日贸易增长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

预计2005年中日贸易进出口金额达到1880亿美元,低于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规模,所占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点24%降至13%,比高点时水平低11个百分点,说明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

从中国角度分析,日本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减低,贸易热度在降温,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降温与中日政治关系冷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另外,从日本角度分析,两国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日本对中国内地加上香港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对美国规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这说明两国贸易还在升温。

造成两国贸易这种“温差”的原因: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经济贸易增长水平低于中国,也低于美国、欧盟;二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三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约在10%,而从日本进口约占中国总进口比重却在15%的高水平上。

在国际上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确实在明显下降。

但是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对中国出口呈现大幅上扬趋势,进而如果将日本经由香港、台湾迂回出口到大陆的间接贸易计算在内的话,日本方面拥有巨额贸易顺差,所以,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反而在迅速提高,并且已经达到可以与美国市场并驾齐驱的程度。

最新对中日经济合作的互补性研究及未来走势分析1论文

最新对中日经济合作的互补性研究及未来走势分析1论文

对中日经济合作的互补性研究及未来走势分析(1)论文[论文关键词]经济合作互补性走势分析[论文摘要]中日经济合作有极大的互补性。

日本有大量资金、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设备、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惠的待遇、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世界加工基地。

友好合作不但给双方赚取了大量外汇、拉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共同繁荣,还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框架和国际分工。

虽然摩擦不断,但商机无限,前景光明。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研究中日经济合作使双边贸易大幅增加,为双方赚取了大量外汇二战结束后日本与美韩、东盟、港台形成了经济分工与循环体系。

中日从1952年签订第一个民间贸易条约到70年代初只有少量的民间贸易。

1971年双边贸易额9亿美元。

1972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贸易额是10.4亿美元。

1978年两国签订为期8年的长期贸易协定。

根据平等互利、互通有无、进出平衡、长期稳定的原则,到1985年,各出口金额累计1000亿美元。

后经双方同意又把协议延至1990年,将原定目标金额增加1至2倍。

上述贸易协议执行情况基本顺利。

年代以来,中日摩擦增加,但贸易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1990年双边贸易额为164.4亿美元,1996年则突破600亿美元,2002年达到1016亿美元,2003年达到1335.8亿美元,2011年1678亿美元,2005年为1844.5。

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国。

在日本的出口方面,对中国(包括香港)的出口在2002年首次达到对美出口的一半左右。

2003年日本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出口急剧增长,贸易额比2002年增加约20%,首次超过了对美出口的数额,中国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最大的日本进口对象国;两国间经贸关系更趋紧密。

经济合作为双方赚取大量外汇,而“外汇收入”是日本这类资源贫乏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源泉和动力。

日本能长期保持世界最大债权国和外汇储备龙头老大的地位,中国能逐渐积累大量外汇并于去年超过日本,两国的互惠合作功不可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统计 (单位: 亿美元、 %)
年份 项目 分类 十一、纺织类 十五、贱金属类 十六、机电类 十七、运输设备 十八、精密仪器
2001
总额
占比
877
100
168
19.2
66
7.5
327
37.3
26
3
44
5.0
2007
总额
占比
2360
100
227
9.6
228
9.7
1036 43.9
118
5
144
6.1
进入本世纪以来, 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相 互依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 从相互贸 易量看, 中日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对称的, 分别居于对方第一、 二位的贸易伙伴位置。 但是 从贸易内容和贸易方式看, 两国主要是以机电类 为主导的同一产业内部的加工贸易, 将投资和贸 易综合起来看, 中日贸易主要是由日本的跨国企
表一 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统计) (单位: 亿美元、 %)
项目
年份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中日贸易总额
占比
贸易伙伴位次排序
2001
5097 877 17.2 1
2002
6208 1019 16.4
1
2003
8510 1336 15.7
1
2004
11546 1678 14.5
2
2005
14219 1844 13.0
(单位: 十亿日元、 %)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全行业合计 182 215 355 491 726 717 731 670 4087
制造业 161 171 277 407 563 567 493 502 3141 机电、运输设备 107 81 186 277 260 341 250 285 1787
表八 在华日企在我国总出口和
对日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单位: 亿美元、 %)
年份
项目 出口总额 行业
其中日企 占比
出口日本
其中日企
占比
全行业 12178 2007
机电 5288
647 5.3 1020 406 7.7 363
353 34.6 223 61.4
表九 在华日企在我国总进口和
对日进口贸易中的占比(单位: 亿美元、 %)
排序 2 2 1 1 1 1 1 2
表六 日本全球直接投资概况 单位: 十亿日元、 %
区域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占比
世界 4659 4048 3339 3349 5046 5846 8661 13232 48180 100 中国 182 215 355 491 726 717 731 670 4087 8.5 印度 19 19 15 15 30 60 178 543 879 1.8
1
15997 2778 17.4
1
从中日贸易内容看, 无论是中国统计还是日 本统计, 机电类贸易在两国的贸易额中均有大幅 提升, 占据了近 “半壁江山” (据中国海关最新 发 布 , 2008 年 我 国 对 日 本 出 口 机 电 产 品 553.9 亿 美元, 占当年我国对日出口总额的 47.7%)。 数据 表明, 以机电类设备为主的制造业贸易是中日贸 易的主要内容 (见表三、 表四)。 表三 中日贸易中主要商品类别占比 (HS 标准⑥)
(二)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⑧ 中国 2007 年对日直接投资 0.39 亿美元, 截止 2007 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 1179.1 亿美元, 其 中 对 日 直 接 投 资 存 量 为 5.6 亿 美 元 , 占 总 额 的 0.47%, 规模较 小。 ⑨本文着 重分析日本 对 华 直 接 投资。 从投资规模上看, 进入本世纪以来, 日本 一直保持在中国外资来源国的前两位, 2005 年 占 我国当 年吸引 外 资 比 例 最 高 , 达 10.4%, 2008 年 占比最低, 只有 4.0%。 对日本来说, 其对外直接 投资的重点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中国在亚洲占其 投资的首位, 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荷兰居日本对 外直接投资的第三位, 2001 至 2008 年间占其全球 投资额的 8.5% (见表五、 表六)。
2
2006
17604 2073 11.82Fra bibliotek2007
21737 2360 10.9
2
2008
25616 2668 10.4
2
37 日本研究·2009 年第 4 期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
表二 中日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日本统计)
(单位: 百亿日元、 %)
项目
年 份 2001
200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中日两国经贸 关系表面上处于 “对称性” “相互依赖” 状态, 但从两国贸易内容和贸易方式看, 中日贸易主要 是以机电类为主导的同一产业内部的加工贸易, 日资企业在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日本 对华直接投资来看, 中日贸易主要缘于日本跨国 公司对华投资所主导。 因此, 本文认为中日经贸 合作关系是一种形式上 “对称”、 实质上 “不对 称” 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 中国处于 相对 “被动” 和 “不利” 的地位。
不明
50%超 占比
全行业 3781 470 152 927 2196 36 82.6
制造业 2485 309 113 717 1330 16 82.4
机电 853 67 34 232 519 1 88.0
数据表明, 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主要 是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化生产的重要基地 (这主要 是因为这些产品虽然是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
二、中日经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与权力分析
(一) 敏感性相互依赖 相互依赖的发展 (不依靠军事力量) 导致产 生了 “新的” 力的源泉, 就是 “脆弱性” 和 “敏 感性”。 敏感性指的是某政策框架内做出反应的程 度— ——一 国 变 化 导 致 另 一 国 发 生 有 代 价 变 化 的 速 度多块? 所付出的代价多大? 罗伯特·基欧汉和约 瑟夫·奈认为 “对国际相互依赖进行政治分析, 一 个颇有用途的起点是, 将非对称相互依赖视为行 为体的权力来源。 不同类型的相互依赖都产生潜 在的政治影响, 但它们所承受的限制各不相同。 只有现存规则和规范被理所当然地遵守, 或心怀 不满的国家必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有可能迅 速改变其政策时, 敏感性相互依赖才有可能提供 强 大的政 治 影 响 力 。” 訛輱輥按 照 自 由 主 义 者 的 相 互 依 赖与权力理论解释的话, 在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中, 由于 “不对称” 的相互依赖关系, 日本似乎更有 “权力”。 这一点在政治实践中也有所体现, 日本 前首相麻生在其任外相接受采访就中日友好与国 家利益问题时曾谈到: 他并不认为日中友好是目 的。 “光说友好, 对双方没利也白搭。” “日中共 益” 是目的, “日中友好只不过是手段”。 他还颇 为得意地说: 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争论激烈, 但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减少, 中国就不能不关注, 肯定会同意对话。 结果就是朝这个方向在走”。 輥輲訛 在这里, 需要分析的是日本对华投资减少是
【关键词】 中日关系 经济依赖 敏感性 脆弱性
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但实质上两 业通过对华投资为主导。 因此, 本文认为中日经
国贸易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 本文运 贸合作关系是一种形式上 “对称”、 实质上 “不对
用权力与相互依赖理论, ①分析了这种非对称相互 称” 的 相互依赖关 系 , 在这一 关 系 中 , 中 国 处 于
从投 资 和 贸 易 关 系 看 , ⑩进 入 21 世 纪 后 , 日 本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增长 态势。 日本野村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 日本对华 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以 互补关系为主。 相比之下,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 进出口贸易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訛輯輥因此日本在华企 业是中日贸易主力军, 2007 年度贡献了中日 贸易 额的三分之一强, 其中机电类商品出口占该类商 品出口日本额的比例高达 61.4%。 在日资企业中, 日方出资 比例超过 50%的 企业占比超 过 八 成 、 机 电 类企业更是 高达 88%。 数据 表明在华日 企 在 中 日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见表八、 九、 十)。
年份
项目 进口总额 行业
其中日企 占比
进口日本
其中日企
占比
全行业 9559.5 604.55 6.3 1339 2007
机电 3810 264 6.9 673
455 34.0 174 25.9
表十 在华日企出资比率情况 (单位: 家)
年份 2007
类型
合计
50% 以下
50%
50%超 100%以 下
1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日本对外贸易总额 日中贸易总额 占比 贸易伙伴位次排序
9139 1079 11.8
2
9434 1271 13.5
2
9891 1537 15.5
2
11039 1819 16.5
2
12261 2081 17.0
2
14259 2458 17.2
2
15707 2787 17.7
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以及由此产生的 相对 “被动” 和 “不利” 的地位。
政治影响力即权力问题, 并就中日经贸关系如何
(一) 中日相互贸易②
向 “对称性” 方向发展, 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从中日贸易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和两国的
一、经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