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理念。

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主张将课程设计为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的模式。

这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项目、探究性研究和跨学科教学来实现。

此外,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适应不同学生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支持和关注。

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分数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价、学科竞赛、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而不仅仅看重结果。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创造力。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和评价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希望未来的课程、教学和评价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_如何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衔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_如何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衔接

□主持人张明霞□参与者汤京玲左自然王玉兰郭德英殷英谈艳萍涂文红主持人(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六年来的课改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收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凸显出来,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不少在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升入中学后,却出现了学习茫然、困难的现象,知识、能力、心态的缺漏凸现无遗。

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会逐渐淡化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落差,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问题汤京玲(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学有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造成教材资源浪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有的学科教材衔接跨度过大,出现断层,导致知识系列出现漏洞,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尤其是有的学科教材片面强调本学科的知识性、重要性,以至面面俱到,层层加码,造成教学内容深、难、重。

从现行教材来看,小学阶段各科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点少,多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

而中学阶段教材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骤然增多,除大量需记忆的知识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学生思维的难度增大。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多选用记叙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初中语文教材则编入了大量篇幅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选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茫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左自然(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初中与小学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小学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初中有的学科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小学与中学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

简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简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简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教学观逐渐形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以及评价与反思。

首先,学生中心理念是新课改下教学观的核心。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新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全面发展的理念也是新课改下教学观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的理念是新课改下教学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增强学习的效果。

最后,评价与反思的理念也是新课改下教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评价应该多元化、全面化。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以及评价与反思。

这些理念的贯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和选择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也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

教师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需求和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需求和要求。

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全篇

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一个重难点的问题,教师要努力的、想方设法的给学生教会的问题,但学生就是听不懂的案例,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整体“1”解决问题,学生就是不会把某一个量看做整体“1”。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以怎样的教学观对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以下“以学论教”。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已成为本次课改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以学论教,教是为了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

即使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着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

总之,以往的课堂评价表现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但深入,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它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迎接新课标,改革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迎接新课标,改革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迎接新课标,改革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日期:迎接新课标,改革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学语文论文迎接新课标,改革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宋春萍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政策,要求教育工作者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更新,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积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审美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如何将新课改的政策有效地实施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笔者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新课改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改政策不了解虽然新课改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发展个性特点以及激发求知欲。

但一些教师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仍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继续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在强调学生学习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深入挖掘的思维能力,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观念落后有些教师受高考的影响,把应试作为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断提高,反复的对模拟试卷进行钻研讲解,忽略了教材内容的完整性,把传授教材内容变成了高考试题重点难点的讲解。

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可是教师往往局限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只是通过总结考试热点话题,给予丰富的资料,让其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能力较弱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了高中语文课堂,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为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使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但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作者:孟庆男王玉芹来源:《中国教师》2008年第11期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

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

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

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

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

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思考
21 第 2 考 试 周 01 3 年 期 刊新 课 程 背 下 有 效 教 学 的 思 考
王 守荣
( 西县 第 一 中学 , 肃 陇西 陇 甘 摘 要 : 中新 课 程 改 革 在 和 传 统 教 学 的 比较 中提 出 了 高 许 多全 新 的教 学 概 念 , 课 程 理 念 、 程 结 构 、 程 基 本 目标 其 课 课
和 教 师 专 业发 展 都 发 生 了许 多 变化 。 新课 程 背 景 下 , 师更 在 教 要 进 一 步 深入 钻 研 教 学 业 务 , 高 思 想 认 识 , 整 和 转 变教 学 提 调 思路 , 索教 学新 方 法 。 探 关键词 : 新课 程 有 效教 学 教 学 思 考
慧 , 互 交 流 , 长 补 短 , 结 合 学 生 实 际 对 教 材 进 行 有 效 加 相 取 并 工和优化创生 , 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这
二 、 注每 一 个 学 生 的情 绪 和情 感 。 证 课 堂 的全 员 参 与 。 关 保 传统 教材 的弊 端之 一是把 学 生定格 在设 定 的 “ 书本 世界 ” 和 “ 学世 界 ” 中 , 足于理论 知识 的学 习 , 科 之 满 而恰 恰远 离 了学生 的生 活世 界 , 致使学 生与现实 生活 的距 离越来 越大 。 教材充 实了学 生 新 能够 接受 , 应现代 生产 与生 活 的知 识 , 适 通过 挖掘学 生 的生 活经历 和体 验 ,对 每一个 学 习内容 的引入 都尽 可能地 联系学 生 的生活 实 际, 使学 生时 时处处都感 受到知识 就在 身边 , 是鲜 活而又具 体 的。 新课程 的核心理念 是“ 切 为了每一个 学生 ” 发 展 , 一 的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把 学 生 看 成 是 一个 发 展 的 人 、独 特 的人 和 具 有 独 立 思 考 的人 。 因此 ,那 些 一 言 堂 式 的 教 学 方 式 已经 远 远 落 伍 了。 学生 的个 体 差 异 性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了 在 备课 上 加 以体 现 除 外 , 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 更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不 仅 是 教 师 的 行 为 , 是 学 生 的 行 为 , 仅 更 不 是 优 等 生 的行 为 , 是 后 进 生 的行 为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 积 更 要 极 参 与 到课 堂 中 . 极 投 入 地 认 真 听课 。 就 要 求 教 师 设 计 问 积 这 题 的难 度 要 适 中 , 、 、 档 问题 循 序 渐 进 , 优 等 生 站 在 高 高 中 低 让 档 的 问题 中居 高 临下 , 刃有 余 地 解 决 问 题 , 游 营造 积 极 向上 的 课 堂气 氛 。让 中 低 档 学 生 在 中低 档 问题 中积 极 思 考 。努 力 向 上 . 课 堂 中营 造 克 难 致 胜 勤 奋 好 学 的 气 氛 。 如 此 , 次 不 同 在 层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这些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

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旧观念,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者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新课改给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如何在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构建新时代的教学管理模式,如何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狠抓人本管理,强化人文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学校特色。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悟到:教学管理,人本管理是核心,校本管理是关键,宏观控制上应正确扬弃,微观调控上要追求精细化。

教学管理关注过程、开拓创新,才能使学校管理推陈出新、充满活力。

一、教学管理,核心是人文的管理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制约着新课改的推进。

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新构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执行者。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首先强化的是人文意识的管理,从理念到行动,确立人本思想,提升人文意识。

学校的管理,靠的是人的教育行为,人的教育行为有赖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因此,人文意识的提升是强化学校管理的前提,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靠自身的努力,营造先进的人文氛围。

我们通过理论探究、新课改理念的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重在提高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主人翁意识,为了学校的今天和明天,人人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校长率先垂范,中层干部以身作则,教师齐心协力,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校众志成城,和衷共济。

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既齐心协力又各负其职。

中层以上领导注重言传身教,近年来一直坚持开门课制度,欢迎全校教师随时听领导的开门课。

学校新的制度中要求领导做到的,逐一落到实处,不做表面文章,扎实追求观念的更新、措施的落实、效果的显著。

全体教师以校为荣,追求各自人生价值的体现,追求科学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念和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念和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
评价的观念和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念和理念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课程
-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生
活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强调跨学科研究:传统的学科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现实问题
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解决方案。

因此,课程应鼓励跨学科研究和
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
-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应当被培养成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事物和问题。

教师应发挥引
导和促进的作用,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方式。

从传统的讲授和演示到互动式和实践
性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3. 评价
- 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应考
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等。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应多
样化,包括考试、项目作品、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
发展情况。

- 反馈和指导:评价应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教师应为学生提
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改进。

评价应以促进学
生研究和发展为目标,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排名和比较。

以上是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观念和理念,希望能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教学观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领头羊”,因此选取高效、敏捷、适合学校生的学习方法是老师们如今所要讨论的教学目标。

进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一、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们的教学观念的也在不断地更新,从之前的“一言堂”“满堂灌”到现在非常注意同学的学习爱好,学校语文的教学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具体说明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例如同学们在学习《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

我向同学展现了一个事先预备好的课件,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课件中,一张张颜色鲜亮动画刺激着同学的五官,画面上向同学展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树木吐出点点嫩芽的过程,还让同学听到了解冻的小溪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接着动图还显示了几个孩子在放风筝的情境,他们跑着跳着非常可爱。

我发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留意力开头高度集中,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他们的爱好也被激发出来了,因此同学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程度就更深了,在后续的学习中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由此我们不难发觉,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画、颜色为一体,调动着他们的乐观性,让他们不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就会乐观、主动地参加到学校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所以,我们老师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乐观性。

二、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师生关系总是覆盖在一种“同学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的气氛下,师生间也很少进行课堂互动。

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它要求老师们要乐观和同学进行课堂互动,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升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成果做铺垫。

例如在我在教授《沙滩上的童话》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接着走到同学们中间笑着跟他们说:“同学们今日我们互动一下,来角色扮演,我扮演课文中‘妈妈’,你们扮演‘孩子’来还原一下课文中的情节,好不好?”同学们纷纷点头附和,接着我和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就像课文中那样,你一句我一句开头描述课文中的情节,不知不觉我和同学心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一、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以学习者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实现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无二致,反映了新课改教学观对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合理内核的继承;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是传统教学较为忽略的,反映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创新与飞跃;而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这也是新教学观对传统教学观的重大突破。

注重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具有两方面的具体内涵:1、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叫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

从学科角度看,它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学科知识的被发现和被揭示总是与一定过程和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动态整体,将两者视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新教学观主张在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的同时,也让他们去体验发现的过程个,掌握探究的方法。

而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对过程和方法的注重也不能无限夸大,应当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系,否则,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无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会给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前车可鉴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好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关系,把握好适当地度,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既是教育科学的要求,也是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悟和探索的教学艺术。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学生的发展必须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首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学校和老师应创造性地设置一些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银河补习班》中,阎主任却忽视了孩子们的主体,一句“为你好”扼杀了孩子们的积极活动。

其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学校和老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特征,掌握学科学习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第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学校和老师应积极创设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生活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直至掌握运用知识。

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并不代表不注重结论,而是过程和结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电影中男小主人公喜欢看航空模展,但是阎主任却以孩子要期末考试为由将孩子禁锢在学校中,忽视孩子的生活经历。

最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我们的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更多的应该注意孩子健康人格和品德形成。

在电影中,阎主任的荣誉阁缺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主角是镜头里那个疯傻的人。

因为阎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情感的关注,导致孩子在上学过程中没有经受住挫折的考验而变得疯疯傻傻。

所以促进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发展应是我们教学的重任。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将教学观运用到实际活动当中去,我们任重而道远!。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的转变及教师角色定位概要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的转变及教师角色定位概要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的转变及教师角色定位导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改革与教学观念的更新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谈谈新课程与教学观的转变这个话题。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构成了这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其中有两点,感触较深,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仔细探究会发现,这两条突出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也彰显出新的教学观的理念及特色。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发生了哪些转变。

问题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一、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具体来说: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王瑶【内容摘要】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首先要找准自我,其次要反思自我,然后要超越自我,最后要悦纳自我。

【关键词】渗透基础服务权力反思超越悦纳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根据课标精神,我想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1.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生命的碰撞。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实践中,不少教师心目中有教书而无育人,有知识而无生命,不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

这种对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的忽视,最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变为不需要变革的一次次封闭的循环过程,使课堂“沙漠化”。

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两个基础(1)做人的基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人”。

上海有位中学优秀校长认为他小学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把膀子摔断了,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这时老师走过来,轻轻的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

”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

这件事使他很感动,他想天下什么人最好?老师最好,自己将来一定当她那样的老师。

后来,他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成了优秀的数学特级教师。

试想,如果教师先将他数落一番,进而将他逐出考场,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别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

以下是一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点:
1. 学生中心: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 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4. 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融合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6. 评价改革: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等方式来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课改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新课改旨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的背景,从教学反思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新课改的实施背景是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学反思的实施方式教学反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包括个人反思和团队协作反思。

个人反思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可以通过写教案、教学日志等方式进行。

团队协作反思是教师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思考教学问题,通过团队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其次,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最后,要关注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的实际效果教学反思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要求。

同时,教学反思也可以促进教师与教育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近期一部《银河补习班》火热上映,从电影中折射出来的有关孩子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广泛讨论,新课程改革又再一次被大众所提及。

在这部电影中,学校的阎主任和他的“荣誉阁”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而这些思考用教育学的知识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能被很好的阐述。

首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学校和老师应创造性地设置一些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银河补习班》中,阎主任却忽视了孩子们的主体,一句“为你好”扼杀了孩子们的积极活动。

其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学校和老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特征,掌握学科学习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第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学校和老师应积极创设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生活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直至掌握运用知识。

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并不代表不注重结论,而是过程和结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电影中男小主人公喜欢看航空模展,但是阎主任却以孩子要期末考试为由将孩子禁锢在学校中,忽视孩子的生活经历。

最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我们的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更多的应该注意孩子健康人格和品德形成。

在电影中,阎主任
的荣誉阁缺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主角是镜头里那个疯傻的人。

因为阎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情感的关注,导致孩子在上学过程中没有经受住挫折的考验而变得疯疯傻傻。

所以促进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发展应是我们教学的重任。

从“阎主任荣誉阁”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将教学观运用到实际活动当中去,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