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近年来,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深入
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100名初中生。
调查时间,2022年5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家庭因素,家庭纷争、家长过分严厉等。
学业压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等。
社交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被排斥等。
心理问题,情绪波动大、自尊心脆弱等。
2.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情绪化,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
拒绝合作,不愿意配合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反社会行为,违反校纪、逃课等。
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沉默寡言。
3.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看法:
6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表现。
3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行为,需要及时纠正。
1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调查报告总结,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表现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初中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一、引言中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对学校、老师、父母等权威人物或制度的抵触、不服从和反抗。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它既是他们个性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试图寻找自我独立和自主权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原因1. 自我认同的建立中学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会开始质疑现有的权威和制度,试图建立自己的个体意识和自我认同。
这种自我认同的建立过程往往伴随着对权威的质疑和反抗。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中,信息极其发达,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源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他们容易接触到一些具有批判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会对他们的思维产生影响,引发一些逆反的情绪。
另外,社交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逆反的心态。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都可能引发中学生的逆反情绪。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束缚和不满,而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三、表现1. 对学校规则的抵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学校规则的抵触。
他们对学校的各项规定和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规定是一种束缚和限制自己的方式。
因此,他们常常违反校规,表现出不服从和抵抗的态度。
2. 对老师的不尊重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话语和教导持怀疑态度,甚至表现出对老师的不尊重。
他们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对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持反感和抵触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情绪,也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3. 对父母的反抗逆反心理的中学生还经常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
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管束,常常违背父母的意愿,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和冲突。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科教文 化 』 j l
中学 生逆反 心理 的表现及疏 导策略
安 妍
( 犁师范学院奎 屯校 区, 伊 新疆 奎 屯 83 0 ) 32 0
摘 要: 由于生理和心理 的不断成熟, 中学生的 自我意识 不断增强, 逆反心理尤为 突出, 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诸 多的不 良影响和 负面效应 , 因此 , S- i #界应给 予关注和重视 , t 并能正确地识别 中学生逆反心理, 分析原因, -  ̄4 有效地疏 导, / - 从而促进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O  ̄T中学生 t B - 逆反心理的表现、 因, 家庭 、 成 从 学校、 社会、 中学生 自我教 育等方面探讨 了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 : 中学生; 逆反心理 ; 心理疏导 鼻, 甚至故意作对。 导 中学 生 的逆 反心 理 。 1 禁 止 逆 反 心理 . 5 213 _创造和谐 的家庭氛围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 由于这种禁止不仅 引起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 人 的 注 意 , 且 诱 致 人 的 注 意 力集 中 到 “ 止 ” 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 的家庭氛 而 禁 上。简单而未说 明充足理 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 围 , 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 , 真诚地与他们 沟通 。 止 逆 反 。中 学生 由于 不想 信 种 种禁 止有 充 分 理 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职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 由 , 会 对 它 的正 确 性发 生 怀 疑 , 而 产 生 犯 禁 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问要互 相关心爱 便 从 的 意 向。 父母 和老 师 强 烈禁 止 中学 生 谈 恋 爱 , 护, 如 家庭分工明确 , 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 长。 而禁止理由不充分 ,反而使q学生早恋现象增 营养搭配; 】 家庭功能越完善,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l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多; 学校禁止 中学生 装异服, 但是没有充分 的 就 越 弱 。 1 超 限逆 反心 理 . 1 理 由, 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 “ 武装” 自己, 明目 2 . 2学校教育 超限逆反心理是 指客观要求 超出了主体 张 胆 与校 规 作 对 。 221 .. 形成健康向上 的校园文化 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 , 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 1 . 衡 逆反 心 理 6平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 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 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 化建设 ,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 。 要增加对图 逆反现象; 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 , 时间过长 衡 而 造成 逆 反 的一 种 心理 。 当教师 与学 生 之 间 书馆、 体育馆、 多媒体设备 的资金投入 , 给中学 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 情绪 比较 x 立 时 , l f 即使教 师 所 持 的 立场 、 点 与 生提供 良好学习环境; 观 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 , 子学习成绩不好 , 指责孩子各种不 良习惯 , 从而 中学 生 一致 , 他 们 却故 意 表 现 出相 反 的 态 度 , 调动 中学生 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 但 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学习成绩 日益下降 , 良 以显 示 自己 与教 师并 不 一 致 ,从 而 维 护 心 理 平 压力 , 不 陶冶他们的情操 , 潜移默化地规 范他们的 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 问题的性质和 衡 , 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 。例如 , 老师在 行为 ,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 要形成 良 缘由。 就主观臆断、 严厉地批评学生 , 给学生 “ 贴 选班级干部时 ,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 为这些人 好的校风 、 学风 、 班风 , 这种健康、 和谐 、 乐观、 向 标 签” 小题大傲 , 。 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 故意违 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 , 但 他们 上的校 园文 化可 以减 少中学生逆 反心理 的出 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 中学生 就会持相反态度, 以抵制教师 , 教师所 引导 的人 现 。 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 相反的言行举止 。 选成为逆反心理 的牺牲品。 222开展青春期教育 - . 1 自主 逆反 心 理 . 2 1 . 定逆 反 心 理 7评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 的“ 第二个” 高峰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 主体地位 、 尊严受到威 评 定 逆 反心 理 是 指 教师 或 家 长列 学 生 不 恰 期 ,生 理 发展 的 成 熟和 心 理 发展 的相 对 不成 熟 胁时 。 为了维护 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 当外 当 的 评价 而 引起 的 逆 反心 理 。 过分 地 表 扬 会 使 使 l学 生 的逆 反 电不断 增 多 。学 校 该 开展 青 春 } l 界的压力使中学生 的自 尊心受到伤害时 ,他们 学生认为言过其实 , 别有用心 ; 过分地批评会使 期教育 , 如情感教育、 人格训练 、 法制教育、 性教 就会反其道而行之。 因而, 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 学生认为吹毛求疵、 故意刁难。 有许多老师总是 育等 , 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 的逆反心理 。 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 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 ,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 2 3开展 心 理 健 康 教育 . 2 为是一种“ 自主逆反” 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 逆反心理; 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 中意的学生 , 这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 , 使学生 了解心 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 ,而且班内的其他 同学 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 ; 自 通过心理 讲座等活动使 暴 自弃 , 不屑一顾 , 这些都是 自主逆反心理的表 会打抱不平 , 产生逆反心理 。 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 、宣泄 苦恼 、发泄愤 现, 究其原 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 , 逃避 2中学 生逆 反 心 理 的疏 导 策 略 怒、 克服 自卑 、 会交往 、 学 树立 自信心 的心 理调 责任 ,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 自己的 自尊 2 1 庭教 育 .家 节手段 ,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 促进其人 心。 21 .. 立 正 确 的教 育 理 念 I树 格 和心 理 的健 全 发展 。 13 境逆 反心 理 -情 每个家长都应树 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重视 22 ..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 客观环境要求 与主体 孩子 德 智 体美 劳 全 面发 展 ,不应 只重 视 孩 子 的 中学 教 师 先 应 具 备 扎 实 的 专 业 理 论 知 需要不符合时, 所产生逆反心理。 即使是对于应 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 识 , 应 不断 拓 展 自己的 知识 面 , 还 了解现 代 的主 要 对 该接受的引导信息 , 但是 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 标 准 , 善 于发 现孩 子 的 闪 光点 , 孩 子 的期 望 流文化和时 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 的思想 的不适宜, 对象也会予 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 和要求要合理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 观念 , 用关爱去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 系, 尊重、 理 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 自 习时间,给他们辅 导功 致 , 以身作则 , 起到榜样作用 ; 避免用暴力等 解 、 信任学生 , 公平地对待学生 ; 同时还应 具备 课 ,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 ,在这些情况 严厉措施惩罚孩子 ,避免过度地溺爱 和保护孩 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善 于与 中学生沟 下 ,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如故意不听 子 ,而要用适度 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 的逆反 通 ,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 和学习上的各 讲, 交头接耳 , 心不在焉 , 左顾右盼 , 摆弄 拈包等 心 理 。 种 问题 和 烦恼 , 为 他 们 的 良师益 友 。 实 际行 成 用 以示 不 满 。 21 采 取 民主 的 教养 方式 .. 2 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 1 . 4信度逆反心理 家 长 要采 用 民 主 型教 养 方式 ,给 予孩 子 E j 23社会 教 育 _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 经验积 累的基 由的发展空间 , 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 , 对孩子所 礼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 _学生的身心 } 1 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 的怀疑 、否定的一种 取得 的成功绐 予及时的鼓励 ;当家长与孩子在 发展 ,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可以减少青少年 的 逆反心理 。如教师和家长为 了鼓励 巾学生好 好 出现分歧的u 蜈, 1 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 逆 反心理 。社会各组织团体 以及个人应为 中学 j 给 用 民 引 生 的 健康 成 长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政 府 机关 单 位 学习 , 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 , 但是最终常常没 法 , 孩 子 表 达 内 心 的 机 会 , 和 平 、 主 、 有兑现, 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 对于教 导 、 平等的方式解决矛屑冲突; 重孩子的兴趣 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 , 尊 如体 育馆 、 文化宫 、 师 和 家长 的各 种 言 行表 示 怀 疑 和否 认 ,��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对待及疏导
科
中学 生逆反 心理 的正确 对待 及疏第十一 中学, 浙江 温 州 3 5 0 ) 2 82
摘 要: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 中存在 的一种普遍现 象, 也是教 师在 平时教育过程 中必须重视 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着重在逆 反心理的界定、 具体表现 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并加以疏导等几个方 面谈谈 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 : 逆反 心理 ; 触 ; 理 健康 抵 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 ,对于思想 政治教育 满危机的时期 。由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内 十分 冷淡 ,认为 思想政 治教育 大而空 、形式 在需要 与其实际能力 、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 化 ,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 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 ,这 一时期 的个体往往 政治教育采取应付 、抵制 、消极对抗 的态度 。 经历较为激烈 的内心和外部 冲突的磨练 ,情感 3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两极化明显 ,也易出现挫折感 、悲观等心理不 逆反心理是一 种现实且普遍存在 的现象 。 平衡 现象 ,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 “ 暴风骤雨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与家长的抵触更为尖 期” 。然而这种心理 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 年 锐 ;中学生处于成 长发展阶段 ,可 以说 中学生 时期 必然要经过的 ,成为青少年 的某种心理发 既是成熟的儿童 ,又是幼稚的青年 。逆反心理 展阶段特征 ,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 出。这也是 在很多中学 生身上 表现 出来 ,尽管方式和程度 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现就 有差异 ,但 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 ,给教 中学生 的逆反心理谈谈个人 的看法 。 师开展 思想 品德教 育工作 和教学 工作造 成阻 1什 么 是 逆 反 心 理 力 ,甚 至影 响 教学 目标 、教 学计 划 的实 施 。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 产 明确 ,在教育 过程 中,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 生的逆 向反应情绪。形象地说 ,就是 “ 叫我 观存 在的 ,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 你 这样 我偏那样” 。其表现 多是怀疑 、抵触 和不 现象 。尤其要 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 的分析 , 满。如我们在教育实践 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杨一 既 不 能 全盘 肯 定 ,也 不 能 全 盘否 定 。 个学生 ,却引起一些 同学 的不服气 ;教师批评 首先 ,对 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 ,教 个学生 ,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 育者 要 能够 容忍 、肯 定 、鼓 励 。 2 中学 生 逆 反心 理 的表 现 因为一定意义上讲 ,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 青少年历来 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 科 学发展 、社会 进 步、个体健 康成 长的催 化 家长 的特殊关注。在这个阶段 ,由于生理成熟 剂 。 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 ,受 自我意识觉醒等 因 其次 ,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 ( 如 素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 、矛 主体 对 正 确 、科 学 的 客 观环 境 要 求 表 现 出 的抵 盾 重 重 的 局 面 ,逆 反 心 理 的 表 现 十分 突 出 。具 触情绪 及相反行为) 教 育者要 敢于否定 ;同 , 体有 以下几个方 面: 时要 善 于 说 服 、劝 告 ,减 弱 以至 纠 正 这种 逆 反 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心 理现象 ,以达 到坚持 真理 、修正错 误之 目 有 的青少年对学校 、领导 、教 师的宣传 , 的 。 第三 ,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中,正确 表现出一种不认 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 往往 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 以偏 合理的与不 良的因素兼 而有之 、混淆不清 ( 如 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 ,也有一些青 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 与正确的信息 、或 良好 的 少年不能从全局 出发 ,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 动机 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 ,教育 者本身并 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某些可取之 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 处 ,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 二是 对 榜 样 及 先 进 人物 的无 端 否 定 。 逆 反 指 向 的 主 流 与支 流 ,不 能 以点 代 面 、 以偏 在教育过程 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 概全 、以现象代替本质 ,学会客观 、公正 、全 通 过 先 进 人 物 的感 人 事 迹 来 教 育 感 染 青 少 年 , 面、发展的看待 自我与非我 ,从而不断完善健 唤起他们的热情 ,以期达 到激励 后进的 目的。 康 向 上 的 心 理 素质 。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 成 教师在平 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的逆反 是沽名钓誉 的 “ 投机 家”或 “ 傻子” ,无端 怀 心 理 应做 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1 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 ,进 而否定他们的先 进 事迹。 自古 ,为人 师者便 是 “ 道授业 解惑 ” 传 , 时至今 日,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要 三是对不 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 , 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 培养跨 世纪的一代新人 。教师应是 出色的指挥 胆量 ;与老师 、领导公开对抗 被视为有本事 ; 家 ,他所 指挥 的不是学生的形体 ,而是学生活 哥们义气等不 良的行为倾 向却赢得了很多人 的 蹦乱跳 的思维 。因此 ,教师应具有穿透力的 目 认同 。而对于乐 于助人 、爱护 集体 、爱护公 光和洞察秋毫 的机敏 ,通过学生的 言行举止甚 物 、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 刺、挖 至每一个眼神 ,来 洞察每一个学生 内心世 界 , 苦, 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 ,正不 从而及 时捕捉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以便 压 邪 的局 面 。 及 时进 行 引导 。 四是对思想教育 、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 () 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 。 2 抗。 发 现学生产生逆 反心 理后 ,要冷静对 待 ,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前言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经历了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认知、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一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抗拒,这给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成因分析生理变化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学生经历了许多生理上的变化,例如性别特征的显著发展、内分泌系统的调整等。
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学生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挑战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的学习任务逐渐增加,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认知能力相对不足,面对难题和挑战时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表现出逆反。
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培养出逆反心态。
同时,一些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社交圈子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应对策略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理解和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困惑。
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认可。
2.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应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
通过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也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等。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减少逆反的发生。
4.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逆反心理常伴随着学生的自卑和不自信。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合理的责任等。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地 “ 以情动
其心 , 理导其行, 心诚意教育感 化” 以 诚 。用 诚 心 激 励 还 要 善 于 发 现 他 们 身 上 的 闪光 点 , 怕 是 微 弱 的 、 哪 潜伏 的 , 要 也 扬 善 而 救 失 , 其 看 到 “ 望 之 光 ” 形 成 发 展 良好 品德 的 使 希 ,
对她很少关心。 初一 、 在 初二 的 时候 这 个 孩 子 就 特别 难 管 ,
“ 听话 ”作 为教育者不 不 ,
能 着 急 , 不 能 简 单 粗 暴 更 地 处 理 , 冷 静 地 分 析 并 要 进 行 适 当的 疏 导 。
一
经 常 打架 逃 学 , 学 校 就 是 以一 种 “ 大 王 ” 在 女 的姿 态 自居 , 老 师 跟 她谈 话 , 也 满 不 在 乎 。 了初 三 , 者 刚 开 始 给 他 她 到 笔
们上课就跟她发生 了战争 。 后来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在她又
一
次犯错误被班 主任批评时 ,心 理 的成 因
她进 行 了情 感 教 育 , 想 到从 此 她 对 笔 者 的态 度 发 生 了很 没
逆 反 心 理 是 学 生 心 理 成 长 过 程 中 的 一 种 情
感体验 它存在于各个年
龄 、各 个 阶 层 的人 群 中 , 不 过 在 中 学 生 身 上 表 现 得 最 为 突 出 。其 主 要 表 现 为思 想 情绪 上 对 师 长教 导 、要 求 和 行 为 准 则 反 感 、 服 气 , 言 行 上 采 不 在 取 对 立 、 触 、 抗 , 一 抵 反 是 种 具 有 反 向性 、偏 执 性 、 极 端 性 甚 至 破 坏 性 的 心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策略
体会。
( 2 ) 结合小学生 的身心特 点和汉字的特点灵活施教 运用 多种方法培 养写 字兴趣,稳定注意力 。教学应适度。写字教学 的进 行速度 要适度 。写字练 习的 数量和时间要适度 。抓好 基本功练习 。为加强基 本功训练,教师应让学 生先 写 好偏旁部首和独体字 ,之 后,合体字就容易写好 了。教师 的指导与学生 的 自 我 体验、 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进 行写字教学时 ,除 了指导外,尤其要注重学 生 的自 我体验 ,从而获得写字 的知识与技 能。另外,教师、比较新字 的结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写字的教 与学上来。 ( 3 ) 教师反馈和学生 自我反馈相结合 。反馈是仅次于练习的影响动作技能 学习的重要因素 。反馈主要有两种 : 外反馈和 内反馈 。小学生由于 自我意识不 强,内反馈 能力 自然也弱,因此 ,小学生 的写字反馈主要靠 外反馈 。但反馈的 目的除了让学生调整规范 自己的写字行为外 ,更重要 的是要完成由外反馈为主 逐渐 向内反馈为主的过渡。教学过程 中,要逐步 以教师 的反馈 为主 向学生 自我 反馈 为主转变 ,培养学生的 自我反馈能力与习惯是非常重要 的。另外 ,教师还 要在反馈过程 中注 意一些规 律性的问题, “ 学生一批批入校 ,都难免带有一种 普遍性 的、类似 的书写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 出现 ,教 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规律 ,随着学生的换届,重复进行指导 ”。 考试是写字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写字考试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是只看学生写得对不对,不看学生写得好不好 i二是凡 写得正确 的便打上一 个大红钩,忽略 了字 的间架结构 、笔画神 韵等因素。这些做法影响 了学生写字 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写字批 改上 ,教师不仅 要看学生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 而且要尽量从字的结构、笔画等方面去研 究、品味,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 【 1 ]刘志基 .汉字文化 综论 【 M ] .南宁 :广西教 育出版杜 ,1 9 9 6 . 【 2 1 王小明.语文学习与教 学设计 [ Ⅲ .上海 : 上海教育 出版社,2 0 0 4 .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心理世界逐渐复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呢?一、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风气、社会压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1. 增强教师的理解力: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言行中的自我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2. 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真诚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信任和空间。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策略运用1.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对待师长、同学、家长都要充满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沟通和交流,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安静、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中学生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5.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探究
略 不计” 。这种差别用 “ 正房 ” 与“ 小媳妇 ” 相比, 再恰 当
不过了 。
4 . “ 网虫圈” — — 不 良 网络 文 化 形 成 的侵 蚀 群 体
力” 。堵不如疏 , 提高学生自控力是问题关键所在 。 不断 增强学 生自觉抵 制不 良因素侵蚀的能力是真正行之 有
效 的做 法 。
络. 便 成 为虚 拟 世 界 的一 员 。长 期 的 网 络 虚 拟 生 活 , 会
引力. 消除 中学 生 的语文 厌学情绪 。 变学 生的 “ 要我 学 语 文” 为“ 我要学语 文” . 语 文 教 育 才 可 以返 璞 归 真 。 学
生 的语 文才 能 越 学 越 好 。 ★作 者 单 位 : 江 苏连 云 港 市灌 云 县 鲁 河 中学 。
学生在校 的生活 . 让他们走出课堂 。“ 社会 ” 才是真正 的
“ 大语 文 ” 。 4 . 杜 绝 不 良的 网络 文化 。学 校 要 更新 教 育 观 念 . 有 效 地 引导 、 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网络 , 使 网 络 成 为 学 生 主动学 习的真正好帮手落到实处。学生要增强 “ 免 疫
要树 立学语 文 主体 观 。 学 生 要 有 意识 的 克 服不 良情 绪的侵入 . 树立语文学科的“ 天生” 的不 一 般 性 , 认 识 到
都有共同的生理基础 , 都是大脑 活动 的结果。 对 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 .逆 反心理 是一种常见 的
对 抗 心理 状 态 。学 生 有 了 这 种对 抗 心 理 , 对 教 育 教 学 的 内 容 都 会 产 生 障 碍 意 念 .这 样 就 会 直接 影 响 到 了 教 育 教学的效果 . 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语 文教 育教 学 为 什 么 不能 使 学 生达 到 “ 心驰神往” 的境 界呢 ?我 以为最 主要 的原 因就 是 逆反 心理 , 推究 它 的 多方 面 的原 因 . 大概 可 以 归纳 为 内 因和 外 因两 个 方面 。
初中孩子逆反心理
初中孩子逆反心理随着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并对父母和学校中的管理产生怀疑和不满。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逆反心理”,在初中阶段尤为常见。
正确认识和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逆反心理,简单来说,是孩子对外部权威的抵触和反抗。
它是孩子内心对成长过程中压力的一种反应。
初中是孩子正式进入青春期的阶段,伴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孩子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独立和自我价值,对成人的期望也随之增加。
逆反心理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孩子正在通过和权威的对立来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和独立性。
首先,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过度担心或惩罚孩子。
逆反心理代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同和发展的探索。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权利,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平衡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认同。
其次,有效的沟通是应对逆反心理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并对其表达给予积极的回应。
通过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和尊重的交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减少逆反行为的发生。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需要做某些事情或接受某种规则,从而建立起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此外,为了避免逆反心理的加剧,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尽量减少过度干预和控制。
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和行为空间,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孩子更加反叛和逆反。
相反,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参与规则制定和家庭事务的计划,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逆反情绪。
最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时刻保持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孩子在初中阶段面临着很多学业和人际关系上的挑战,他们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减少逆反行为的发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体验。
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矛盾,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都要经受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易出现逆反心理。
本文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师和家长深入了解中学生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68-021逆反心理的表现1.1认知的偏差。
认知是态度的基础。
逆反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不认同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偏差较大,认识容易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和极端。
1.2情绪的抵触。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的一种内心体验,即喜悦、反感等。
具体说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
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不理不睬,反驳,强词夺理,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
1.3行为的逆反。
中学生的逆反行为一般指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采取抵触甚至是对抗的行为。
逆反行为分为显性逆反行为和隐性逆反行为。
显性逆反行为表现为故意破坏纪律,直面顶撞长辈甚至离家出走。
这种行为影响较大,也易于被教育者发现,能及时教育疏导。
隐性的逆反行为是指没有明显的违规的外部表现,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逆反。
如孤僻离群、集体观念差、对师长不够尊敬等。
一般难以发现,不易疏导教育[1]。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2.1主观因素。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生理上的早熟与心理和社会认知发展的滞后必然导致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逆反行为往往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现象之一。
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可能表现为叛逆、挑战权威、违抗规则等,这些行为给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带来困扰和挑战。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青少年逆反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首先,生理因素是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荷尔蒙水平波动大,情绪容易波动,这可能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个体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青少年可能存在自尊心脆弱、自我认同不清晰、情绪管理能力差等问题,逆反行为可能是他们表达内心困扰的一种方式。
再次,社会因素也会影响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针对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解和辅导。
首先,要保持沟通和理解。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和情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抱怨,理解他们内心的困扰和需求。
其次,要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预防和化解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保障,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多关心、多支持青少年,树立权威但不要过于严厉。
再次,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问题解决方式,避免逆反行为的发生。
最后,要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对于一些逆反行为较为严重的青少年,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建立自信和自尊。
总之,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努力。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一
再次 , 教师要热情地关怀 、 体 贴学生 , 对存 在逆 反心 心理 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甚至 粗暴对待 , 而要 用 火热的 心去亲近 和温暖他们 , 打开他们 情感 的闸 门。唯有 学生 与教师 的感情变得融洽 了, 学生才 愿意把 自己的想 法与 教 师沟通 , 教师 的教 育才会 起 到应有 的作用 , 才会从 根 本 上消除学生 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
慰。 3 . 以 科 学 的 方 法教 育 出现 逆反 心 理 的学 生
、
1 . 自身 因素
逆反 心理 的形 成 是 中学 生 身 心 发展 的必 然结 果 。
进 入 中学 时期 , 中学生 自我 意识有 了新 的飞跃 , 自认为 有 能力解决所有事 情 , 他们很 容易 把教 师的劝 说 、 告诫
一
刚
既是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 又是 学生身 心发展走
向成熟 的表现 ; 它虽具有负面效应 , 但 又是可 以逆转 的 。
2 . 以公 正 的 态度 对 待 出现 逆 反 心 理 的学 生
教师要少一些分数至上 的教 育功利 主义 , 多一些 以 “ 人” 为本 的教育 观念 。教 师 的心 中除 了学生 的分数 还 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 。不论 哪一个学 生 , 教师都 要 因他们优点 的存在而喜欢 , 也要 因他 们缺点 的改正 而欣
适 得其反 。
4 . 社 会 因素
电视 、 网络等传播媒介 给青 少年学 习和求 知提供 了 方便 , 同时也带来 了负面影 响 。暴力 、 恐 怖等 内容 在一
定程度 上冲击并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青少年 的行 为取 向。 二、 解 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对策
存 在 ,才 产生 了 用各 种 手 段 、方 法 来 确立 “ 自 我 ” 与外 界 对立 的情 感 。 客 观方 面 , 教育 者 的 可信 任 度 、 教 育 手段 、 方法 、 地点 的不适 当 , 往 往也 会 导致 逆 反 心 理 。 三 、 中学 生 逆 反 心理 的合 理 应 对
中学生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 的时期 。 教 育 者 要 了解 、顺 应 中 学 生 生 理 、心 理 成长 的规 律。有 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 童心 , 对他们 的好奇 心,应适 当给他们提供探索 实 践 的机会 ,不要 以过来 人的身份告诫他们 而 阻止其好 奇心。中学 生在实践 中虽然走 了弯 路, 但其成长经验远 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 随着 中学生的成长 ,家长不要老是采用 抚育 婴 幼儿 的 那 种 包 办 、监 护 的方 式 ,而 应 留 给
尊,就会对 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 的态度和言
行。
转 向依恋朋友 。因此产 生了亲子关 系冷淡 , 甚至有脱离家庭 的倾 向。此时 ,父母应善 于 引 导 ,不 仅 关 心 他 们 的 衣食 住 行 ,更 要 深 入 细 致 地 观 察 他 们 的 内 心 世 界 ,经 常 与 他 们 交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报告背景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权威、规则和约束的反感和抵制。
在青春期的孩子们面临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变化,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和自由,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期望。
这种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教育、违反校规校纪、与家长产生矛盾等问题。
分析1. 心理原因•自我认同:中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会对外界的期望产生怀疑,并试图寻找自己独特的个性。
•自主性需求:青春期是孩子们渴望获得独立和自主权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自尊心波动:青春期是孩子们自尊心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对于批评和指责更加敏感。
2. 社会原因•权威压力: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面临着来自权威的各种规则和约束,这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
•同伴影响:同龄人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导致逆反情绪的传播和加剧。
3. 家庭原因•家庭冲突: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期望: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给予过多压力,也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结果中学生逆反心理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学业受损:逆反心理导致中学生对学习抵触,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
- 行为问题: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中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与教师产生冲突等行为问题。
-家庭矛盾加剧:逆反心理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更多矛盾和冲突。
- 社会适应困难:逆反心理可能使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应对措施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家校之间的沟通等,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家庭: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困惑,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
2. 尊重和支持中学生•学校:教师应尊重中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中学生独立性与逆反心理
独立性与逆反心理中学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小芳的妈妈最近总是说:"我家的小芳上小学时可是个听话的孩子,可现在上了中学,怎么忽然变了呢?让她穿的衣服她非不穿,不让她穿的衣服她却非穿,有时还和我'顶嘴',难道是我管的多了吗?"别人对小芳的妈妈说,不是你管的问题,而是她自身的问题,孩子大了,她已经渐渐开始独立了。
一、中学生渴望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不依靠他人,不受外来力量控制和支配,自我做主的意识。
独立自主意味着自己把自己看作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人,自己能够主宰自己。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育迅速,已经能够参加一些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在行为方面,青少年要求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指导,希望"我行我素"。
他们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而不愿和父母呆在一起。
在观念上,青少年要求摆脱成人的影响,对父母的指导常加以抵抗。
在情感上,青少年要求摆脱对父母的依恋,独立地选择自己依恋的对象。
例如某校初三的学生张力辉,父母要到外地出差,担心力辉一个人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早晨不能按时起床上学,等等,于是动员力辉去亲戚家暂住几天。
可力辉坚决反对父母要他去亲戚家住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他说他已经15岁了,完全可以独立在家,而且向父母保证在生活、学习上不会有问题。
在父母不在家的几天里,他邀请了几个同学来到家里同吃同住同写作业。
每个人还各显身手又炒菜又做饭,互相品尝。
几天里力辉生活得非常快活。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身心迅猛发展,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幼稚的儿童,并且自发地产生了一种成人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
因而青少年特别希望能像成人那样自己管理自己,这种"我已长大了"的感觉,使得他们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独立、自强的个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也相应地增强。
特别是在行动上,青少年最喜欢仿效成人,并把自己当作"成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为此,我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理论。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
“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第一,超限逆反。
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家长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第二,情境逆反。
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未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信度逆反。
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
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便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学生。
这样,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人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
第四,禁果逆反。
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
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等,实属禁果逆反。
第五、自主逆反。
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
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但却用打骂、喝斥、讽刺、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第六,归因逆反。
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
如教育者无意表扬了一位做了好事而动机不良的人。
或尽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体,但其动机不良,就会引起这种归因逆反。
第七,失衡逆反。
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
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等。
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
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雹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主要是老师、父母或同学)。
这种人格型逆反的学生多见于男生,而且他们的家长(特别是父亲)多有同样倾向。
我校初二、高二都有过类似的学生。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哲学依据
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或高层次的信奉心理)必然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如,有的学生在探求知识时,总喜欢寻求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因为他信奉:一定意义上逆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又如,在上述逆反心理表现中的信度逆反,即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内容虚假所产生的怀疑,就体现出主体对相反人格或内容的认同。
2.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也叫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人种的不同个性遗传下来的生物特性,既有人种的共性,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其中就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
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1996年初同时刊载两篇在以色列和美国完成的研究报告。
这两组研究各自独立,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但同样找出影响一个人追求新鲜事物的基因。
这种称为D4D(右下角R)的基因,能控制脑部感受体的形成。
这两项研究分别对124名以色列人和315名美国人进行,发现脑部的D4D(右下角R)基因较长的人,在追求新鲜事物方面得分较高,比较容易兴奋、善变、性格急躁、冲动、喜欢探险也比较奢侈。
而D4D (右下角R)基因较短的人,得分较低,比较喜欢思考、个性拘谨、温和、忠实、恬淡寡欲和节俭。
我认为,正是这种性格遗传的差异,形成了人们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条件,一般说来,那些前代性格呈情绪型、外向型、独立型、急躁冲动的个体,其后代逆反心理形成较早并表现明显,反之则相反。
3.社会成因
遗传素质是心理现象形成的一种自然条件,它仅仅提供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
遗传所提供的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则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包括教育的作用)以及主体的主观努力,也就是取决于后天的实践与学习。
就决定人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环境而言,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即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教育(包括广义的社会教育含家庭教育及狭义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环境,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则起着特殊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主要由专职的教育者对学生施行的双边活动。
因此,对学生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例如,上述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逆反心理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4.主观因素
环境(突出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是说环境可以机械地或任意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
人的心理现象依赖于主体与周围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最终要通过主体活动表现出来。
就逆反心理而言,就是在客观环境与主观需要、情感、认识不相符合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出主体对客观的强烈抵触情绪。
例如,某学生因在上学路途中助人为乐而迟到,此时,他需要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全面评价,尤其需要肯定自己的成绩。
而如果教育者不问缘由,只去谴责其迟到的违纪行为,就会形成主体对教育者从需要到情感、认识上的复合逆反。
在主体需要、情感、认识与客观环境要求的矛盾统一体中,就主体的逆反心理形成而言,主体需要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等相吻合时,会表现出主体对客观环境要求的认同心理现象;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等不相符合时,就会表现出主体对客观环境要求的逆反心理现象。
上述逆反心理的表现,就是在客观要求与主体需要相违背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
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满、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于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使学生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与正确的信息、或良好的动机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教育者本身并教育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弘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他人、社会),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