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长句英译中意合向形合转换的策略
最新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精品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明显。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1、引言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意合”,也称“隐性”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然而,形合和意合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
相反,无论形合意合都是组句构篇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民族思维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
西方人极度推崇逻辑与理性,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西方逻辑范畴观使语句中各成分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显示它与其他成分的位次关系。
英语等西方语言在按照严格的“形式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表述时,必然使用和依赖可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因而呈现出形合的外在特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重意合。
综合性思维是汉语意重于形的根源,是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认知对象特征,认识认知对象属性的思维认知方法。
注重整体观照,这种整体观照经历数千年的沉积、凝炼和升华,使汉民族在思维运作上形成了长于综合,善于提纲挈领,重内省和直觉领悟,因而汉语呈现简约、意义模糊的意合特征。
3、中国典籍英译本文由论中意合到形合的翻译技巧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两者的差别,译者在进行古籍翻译时必须注意相应的翻译技巧。
3.1增加连接词使隐形连贯变为显性衔接汉语作为重意的语言,很少使用关联词。
而英语作为“法治”的形合语言,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使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其他连接手段,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例:原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译1: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in a hundred battles, you will never be defeated.译2: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不难发现,译1几乎是逐字译出了原文的内容,而且使用了分号割断了两部分的联系。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式。
意合翻译注重表达原文的意思,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本文从意合翻译和形合翻译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它们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和转换方式。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结论部分强调了意合与形合的转换对于汉英翻译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
总结指出,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关键词】意合翻译, 形合翻译, 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实例分析, 案例讨论, 重要性, 未来发展展望, 总结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意合" and "形合" in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t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bot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subtle nuanc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表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忠于原意: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原意和情感,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
译者会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合理的转换,以保证译文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的内涵。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整体效果,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适当增删内容或调整语序,以使译文更通顺、自然。
3. 文化契合:意合翻译会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尽可能使译文贴近读者的文化认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意合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则是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
在翻译中,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文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翻译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图。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情感和背景,用更加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
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于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在语法和词汇上更贴近原文。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意合和形合的方法。
有时候需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思,选择意合翻译;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选择形合翻译。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方法包括对原文意思和结构的分析、目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考虑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如下:1. 文意优先: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在含义和修辞手法,以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译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力,允许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意译或增删调整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3. 保留原味:意合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
4. 融通性:意合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翻译研究:探索英汉翻译实践中形合到意合的转变
探索英汉翻译实践中形合到意合的转变由于东西方在文化、理念、生活、思维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性,其语言在语法、句子结构以及文章结构成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的比较研究中形合与意合的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和翻译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形合与意合,以及形合到意合的转换等问题。
一、形合与意合(一) 形合形合指借助语言的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是句子之间的连接。
注重的是句子形式上的连接。
主要的形合手段:形态、形式词。
形态是指语言的构词与构型;形式词则有连接词、关联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代词等。
(二) 意合意合是指借助语言的词语或是句子的意义、逻辑关系等来实现词语或是句子之间的连接。
注重的是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三) 英汉翻译中形合与意合的影响1、逻辑表述不一。
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导致两种语言对逻辑关系的表述方式的不同。
英语句子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完整性,有16种时态和各种不同的连接词来表述动作的时间,其句子的顺序不受动作发生的实际时间约束,可根据自己的语言意图来进行句子成分的排列,逻辑关系的表述不受语序的强制性影响。
而汉语注重的是语意上的连贯性,一般都有固定的语序来体现逻辑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都是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来逐步展开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依靠各个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来体现的。
同时,英语和汉语在因果关系、假定结果关系等方面的逻辑关系表述也不一致。
这就需要翻译者进行翻译时,要特别注重两种语言在逻辑表述上的差异性。
考虑英语的句子结构与构成成分,考虑汉语的语言思维,翻译的句子要按照事物发生的事理顺序来组织语言,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连接,以体现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优美的意境。
例:You and I remain the same in different time, at different places, among different people ;time is changing, space is changing and everything is changing ,except my endless love for you!译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相同的只有你和我;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一切都在变,不变的只有对你无限的思念!在这段句子中,使用了and、except 等形式词来连接句子,使句子的结构严谨,符合语法要求。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语言之间的 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丰富和完 善相关理论。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深化对英汉形合意合差 异及翻译策略的理解,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 持。
探索新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 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辅助翻译过程 ,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词类转换案例
英语词类
01
The cat (A) is a domestic animal (B).
汉语词类
02
猫(A)是一种家畜(B)。
翻译策略
03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英语中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等词类进行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普遍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之间的转换相对较少。
转换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词类习惯对原文进行 适当的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将英语
中的名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等。
04
翻译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形合意合转换案例
英语形合句式
The cat (A) jumped over the mat (B) and sat on the
02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差异
形合与意合的定义
形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显性的 形态标记,如英语中的词汇、词缀、 时态、语态、语气、数等。
意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隐性的 语义关系,如汉语中的词语、句子之 间的意义联系。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中意合与形合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一种转化方式。
中意合是指在译文中,虽然在语言表达方面与原文不一致,但在意思相符的前提下,将原文的词语或句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译出。
形合是指在语言表达方面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在意思上有所变化。
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介绍中意合与形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一、中意合的转换1、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决策原文:"Make decisions based on a variety of factors."中意合译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决定。
"2、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中意合译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
"3、查阅该文件可获得更多信息中意合译文:"详见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4、将英国视为第二故乡中意合译文:"把英国看作是第二个故乡。
"5、培养自信和积极的个性中意合译文:"培养自信和积极向上的人格。
"1、我很忙,不能来参加聚会了。
形合译文:"很抱歉,因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我不能亲临聚会了。
"2、我们差点迟到。
原文:"We are almost late."形合译文:"我们差点错过了时间。
"3、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形合译文:"他非常努力工作,以至于让人想到他是一个工作狂。
"4、我还没来得及跟他谈这件事情。
形合译文:"我现在还没有机会与他商谈这个问题。
"5、我非常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形合译文:"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聚。
"总之,中意合和形合都是实现汉英翻译中不同程度转换的方法。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结合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目前对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对比和分析。
未来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深层原因,探索更多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 性和流畅性。
THANK YOU
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成语、俚语等具有特定 文化背景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则没有完 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时,需要将英语中的习语、 成语、俚语等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 表达方式进行准确的翻译和理解, 然后选择合适的汉语表达方式进行 转换。
0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红楼梦》中英翻译案例分析
总结词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每个成分都有特定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功能,而汉语则更注重语义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
在翻译时,需要将英语句子中的每个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然后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重新组 合。
语言文化转换策略
语言文化转换: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因此在翻 译时需要注意转换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
英汉语言形合意合差异
形合与意合的概念
•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形合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通过语法和词汇手段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意合则是词语之间通过意义关联进行连接,不依赖于语法和词汇手段。
英语重形合的表现
英语句子中通常使用连接词 (如and、but、if等)来连 接不同的句子成分,形成复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汇报人: 2023-12-05
• 引言 • 英汉语言形合意合差异 • 英汉翻译策略 •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精品源自英语一、引言“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
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A.Nida)在其着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而在我国,“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于1944年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
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故“形合”意合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注重的是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和以形显意;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主次性和表意的完整性,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和以意统形。
二、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照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在汉语的表达中,由于其重意合的特征,使得这种句子之间的联接及语篇内的连贯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形”;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借助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
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其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及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其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及语言学中的“形合”。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译文】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I wasat the booking office buying a ticket, father saw to my luggage.【原文】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 definitions of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are discussed, followed by case studies analyzing both approaches. Techniques for transforming between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are examined, along with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emphasized in the conclusion,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关键词】汉英翻译、意合、形合、转换、技巧、案例分析、重要性、质量、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concepts of semantic equivalence and formal equivalence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emantic 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eaning or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formal equivalence focuses on preserving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2. 正文2.1 意合与形合的定义意合与形合是汉英翻译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意义和形式的处理方式。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常常需要进行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来使翻译更加准确、自然。
中意合是指在汉语中,一个字或一个词能够概括一个含义,与另一个词或其他词组合起来使用。
而形合则是指在英语中,同样的意思不一定能用一个词或短语来表达,需要通过多个单词的形式来表达。
下面以中文1000字的文章为例,介绍中意合和形合的转换。
例句1:这个景点很有特色。
中文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一个词,但在英语中无法直译,“feature”或“characteristic”等词都可以表示“特点”、“特性”等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句意进行选择。
如果是某个景点的特点,可以翻译为“This scenic spot has its unique features”,而如果指某种食物的特点,可以翻译为“This dish has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例句2:他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例句3:他是个很慷慨的人。
中文的“慷慨”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而在英语中,需要使用“generous”来表达这个意思,如“He is a very generous person”。
例句4:他在公司的地位很高。
例句5:她认为这个主意很好。
总之,中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中意合和形合的转换,使翻译更加准确、自然。
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
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论文导读: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探析英汉形合、意合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策略“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论文大全,翻译策略。
”(Eugene. A. Nida 1982: 16) “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王力,1954)“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
(申小龙,1996)一、国内外对形合意合的研究早在1936 年王力发表的《中国文法学初探》就谈到了英汉的形合和意合的现象,这是形合、意合首次的提出;随后他又解释了形合、意合,比如:“你死了,我做和尚。
”(《红楼梦》)“在西洋语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
咱们不能说‘你死了’是‘如果你死了’的省略,因为在平常的语言里不用连词的时候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
”但是在书中王力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式,他只是指出形合和意合复杂的句子之间的条文语义关系的翻译途径。
19 世纪做出卓越贡献的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宏包特,对汉语有过深入的研究。
他没有用意合这个词语,但他研究指出:“任何语言的语法,总是一部分是明示的,借助于标记和语法规则显示出来的,另一部分是隐藏着的,是假定不借助标记和语法规则可以设想的”,而“在汉语里,跟隐藏的语法相比,明示的语法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二、形合意合的哲学文化差异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气候相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这使得英美民族有很强的战胜欲和征服欲。
因此,他们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
论文大全,翻译策略。
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传统哲学,主张把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
16世纪理性主义在欧洲盛行,它强调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同时主张客体分明,因此西方民族在思维形式上具有重个体、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的鲜明特征。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meaning-based translation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translated tex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converting between meaning-based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pproaches, provides strategies for converting between them, analyzes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effective conversion strategies,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employing these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meaning-based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translations and achieve better communication outcomes. It is essential for practitione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conversion in their translation practi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ir translations.【关键词】汉英翻译、意合、形合、转换、翻译质量、跨文化交流、策略、案例分析、实践、重要性、意义。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中意合与形合是指翻译过程中对源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中意合强调在翻译中应该更注重保持原文内容的意义和表达,不拘泥于字面的形式,即“以意为本”,而形合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即“以形为本”。
中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追求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的完全对等。
在中意合翻译中,一般会更加灵活地处理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选择适合目标语言习惯和习性的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
中意合翻译适合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需要传递情感和审美感受的领域。
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追求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形式上的对等。
在形合翻译中,译者会尽量保留原文的词汇、句法、语气等特点,力求译文在形式和结构上与原文一致。
形合翻译适合于科技文献、法律文件等需要准确传达信息和表达方式的领域。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和翻译学者会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文体和读者需求来选择中意合或形合的处理方式。
有时候也会综合运用两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汉英翻译中,有时需要将中文中的“中意合”(即意思相符)转换为“形合”(即字面相符),或者将“形合”转换为“中意合”。
这种转换主要涉及到中英文语言的差异以及翻译的具体语境。
下面将以一些具体例子作为说明。
一、中意合转形合:1.例句: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称赞,这使他倍感欣慰。
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将“倍感欣慰”这一个词组译为“very pleased”,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中“得到了大家的称赞”的含义。
但如果要将“倍感欣慰”转换为“形合”(即字面相符),翻译结果可能会是“double happy”或“twofold joy”,这都显得有些生硬。
因此,在翻译时应权衡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自然流畅度。
2.例句: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没有时间仔细研读。
在这个例子中,“没有时间仔细研读”表达了读者的一种心态。
如果直接将其译为“no time to study carefully”,虽然能够准确表达意思,但与原文中“丰富”的意思相比,却显得有些平淡。
因此,可以将“仔细研读”转换为“in-depth study”,这个短语能够更好地体现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也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1.例句: You look like a million bucks.这个句子中的“a million bucks”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一百万美元”,但实际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你看起来非常棒”,即在外表上非常出色,这是一种非常文化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将“a million bucks”转换为中文时,需要将它的意思表达出来,而非仅仅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这个句子中的“a diamond in the rough”指的是一个未经打磨的钻石,用来比喻一个人还未经过训练、或者经验不够,但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英文中,这个短语被广泛使用,但如果直接将其翻译为“未经打磨的钻石”,并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将其转化为“潜力巨大”的意思,以体现其含义。
汉英口译中汉语长句的翻译策略分析初探
1引言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愈发频繁,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英口译也成了跨文化、跨民族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而口译作为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解码、编码全过程的即席性活动,长句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口译翻译质量的好坏,且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析长句的定义和特征,梳理清楚长句结构,主从关系和逻辑关系,找到一些翻译过程的小技巧,破解长句翻译难题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长句的定义和特征2.1长句的定义句子分为长句和短句,但是它们没有明确的界限。
通常我们把结构比较复杂,字数和词语比较多的句子称之为长句。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国家比较大,人口众多,然而经济比较落后,为了把农业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据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长句。
2.2长句的特征汉语的长句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般长句中会有许多转折和附加的部分,正因为如此,句子就会变的异常复杂。
但是无论多么复杂,它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一样[2]。
第二,长句是由许多平行的层次组成的,但是这些层次不能被分开。
例如:“简陋的教室只有一间房子,我们走进去仔细一看,便受到了深深的震惊,从来没有见过一所学校比这个还要简陋,教室的地就是土地,教室的墙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不蔽风雨,黑板是用两根树枝支起来的,那些孩子用的桌子和椅子,说白了,就是用几根树枝中间搭了个木板子而已”。
这个句子就是由许多平行的结构组成的,但是不能把这些层次独立分开或者去除,任何分开或者去除都无法清晰完整地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作者简介】刘亚萍(1990-),女,山东滨州人,从事商务口译研究。
汉英口译中汉语长句的翻译策略分析初探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Long Sentences in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pretion刘亚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LIU Ya-pi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交流的过程中,口译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否能把语义表达清楚是关系到能否成功交流的关键。
汉语长句的形态对比与语义转换
汉语长句的形态对比与语义转换作者:秦若曦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视角探究语言差异对汉英长句语义转换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语言特征、句法结构以及思维表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文本的有效转换。
【关键词】汉英翻译长句语言对比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复杂、语义丰富的句子。
汉语和英语都有很多长句,但在句子的表达方式和组织结构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要想顺利地把汉语长句所表达的含义准确无误地转换成英文,首先必须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时还要讲究一些策略,不然的话,就很难准确清晰地传达原文的各层意思。
一、汉英长句特征对比1.语义型汉语与形态型英语。
汉英句子结构最突出的区别在于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所谓“意合”,指行文依靠句子内部的语义与逻辑衔接,而缺乏形态标记与语法手段;所谓“形合”,指句子的建构机制强调成分的形态变化,以及依靠显性的语法手段和关联词语来标明成分间的关系。
汉语长句,主要采用“流水句式”,通过借助虚词、语义的逻辑关系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实现句子成分的连接,句子成分缺少形态变化。
在表示一些复杂概念时,汉语往往惯用短句铺排,逐点交代,层层展开,有主有次,有先有后,眉目清楚,语句简练。
相比之下,英语句子注重“形合”,以形显意,强调句子结构和语法成分的完整性,常常依靠语法词来表明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并依靠种类繁多的关联词语将各种子句缀合成结构复杂的长句,有时甚至一个段落由一句话构成。
英语长句虽然结构复杂,但主干结构突出,句子往往以“主谓结构”为轴线铺开,句法结构严谨,逻辑关系严密。
2.竹型句与树型句。
竹型句与树型句是对汉英句子类型的另一形象描述,汉语句子的缀合方式像竹子,可以称作竹型句;英语句子的组合机制像棵树,叫做树型句。
汉语句子遵循时间和逻辑顺序,层层铺开,逐步交代,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正如竹子,一节一节续下去。
汉语语段英译的长句转换
汉语语段英译的长句转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潘正芹【摘要】汉语是意合(parataxis)型语言,英语是形合(hypotaxis)型语言,汉语语段英译长句转换,意味着从意合向形合的转换。
具有意合特征的汉语语段其意义关系是通过意义建立的,形态结构比较松散,翻译成英语长句后形态结构形态突显,结构严密,是化零为整的过程。
作者通过实例,阐述化零为整几个步骤,包括信息的组织和布局,语义重心的确立和主干的构建,以此带动整体句子的完成。
【关键词】中介语 汉语语段 英语长句一、导入目前翻译界对英语长句汉译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总结出了顺译法、前置法、切分法、倒序(包括半倒序)法、拆译法、综合法等技巧和策略,但汉语语段英语的长句转换研究在我国尚未形成气候。
由于目前学生在日常的英汉互译训练中没有给予汉语语段英语同等的重视,造成英语语段汉译和汉语语段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在汉语语段英语长句转换方面的偏差更为突出。
英汉-汉英互译对翻译者英语和汉语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英语长句汉译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那么汉语语段英语长句转换则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汉语理解力和汉英转换的造句能力,这对英语基本功的要求是很高很全面的。
目前英语长句汉译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照搬到汉语语段英语的长句转换上,因此汉语语段英语长句转换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要成功实现汉语语段的英语长句转换,我们必须先了解汉英的句法特征和行文规律。
二、汉英的行文规律沈家煊(1993)认为汉语比英语在更大程度上遵循时间顺序的象似原则。
所谓象似,就是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有种必然联系,汉语词序基本上按照行为的时间先后排列:例1: 他坐车来这儿。
(He came by bus.)例2:他来这儿坐车。
(He came here to ride in a bus.)吕叔湘(1982)则发现语段规律,指出汉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形意转化及补偿策略
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形意转化及补偿策略郭歌【摘要】The ke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lies in the shift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Structures.Based on the accu-rate definitions of the two notions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ntends to analyze the prop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addi-ti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discusses untranslatability when no similar expressions can be found in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英汉互译不仅需要在论述形合与意合基本界定的基础上,从英译汉读的实践角度对形意转化策略进行分析,还要针对形意相互转换过程中不可翻译现象所需采用的翻译补偿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另外,英汉互译在实际的转化过程中,要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合适的策略,并且要能够做到对策略的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实例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利用,以方便更好地指导英汉互译工作。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英汉互译;形合;意合;转化;补偿【作者】郭歌【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在语篇相互间的衔接上,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在连接词、替代、省略的使用上表现尤为突出,在句法、构词、修辞等方面也具有各自的特征。
这样,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和翻译上就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因此英汉互译最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形意的转化[1-3]。
“形合”、“意合” 与英汉翻译的语序策略
“形合”、“意合”与英汉翻译的语序策略张迎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周俊华高等教育出版社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以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
本文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与翻译时的词序安排结合起来论述,并试图说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根源;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关键词:形合;意合;汉语;英语1.引言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1982)在其《译意》(Translation Meaning)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和形合的对比”,汉语的句子靠意思来连贯(coherence),即“意合”(parataxis),指的是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的逻辑联系来实现的连贯。
而英文则要求结构上的完整(cohesion),即“形合”(hypotaxis)”,指的是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
本文拟从转换句子的“树形结构”与“竹式结构”、句子拆译、语句重构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形合与意合的作用,试图说明要想做好翻译,就必须通过适当的句法策略,经过意念整合后,再创造出对应的全新句式。
2. “形合”与“意合”哲理概念的形成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与对应的哲学传统、思维方式乃至美学观都具有文化通约性。
刘宓庆(1992:52)认为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段间的“异质性特征”。
张黎(1994:84)主张汉语就语法而论属意合语法;简约、经济是意合语法的总体特征之一。
徐通锵(1997:52)对西语和汉语间的语义对比表明,印欧语言属于语法型语言而汉语则属语义型语言;前者重点研究主谓序列及其相关词类,后者则着力考究“字”与语义及其相互关系。
从思维方式来看,中国人思维具有模糊的特征。
王力(2000:332)先生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指出,“在中国语里,语句间的关系往往靠对话人自己意会,而不用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