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生物科第七周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7章第2节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考点解读】1、说明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学习重难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隔离的概念和,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问题探讨阅读114页内容,并思考讨论提示: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______ ,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 _______。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和物种的比较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___地点的___生物的___个体。
种群是___、____、____的单位。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___(可或否)进行基因交流是指分布在__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和_____,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地域相互关系一个物种包括____种群。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___,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______,进而可能形成多个__________。
例1、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
故本题应如此计算LM%=(2×397+861)/2×1788×100%=46.3%LN%=(861+2×530)/2×1788×100%=53.7%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的着眼点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预习内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二、学习过程(一)共同进化探究活动: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探究活动: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共同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论和疑点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登陆的生物是:()A.植物B.原生生物C.脊椎动物D.无脊椎动物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早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生物C.真核生物的出现是有性生殖出现的前提D.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使大量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的迅速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早登陆的植物只原始蕨类B.最早登陆的动物是原始两栖C.进化过程中部分生物的绝灭多生物多样性只有负面影响D.恐龙在中生代侏罗纪繁盛,在白垩纪绝灭4下列选项中,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生物进行分类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D.用进废退5通过化石的研究证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
能够解释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足的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灭绝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中性学说的提出B.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渐进观点的质疑C.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取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从基因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B.寒武纪大爆发时,海洋中有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形成C.在白垩纪末,恐龙的全部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D.在寒武纪之前,地球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课后练习与提高⒈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D.相互选择⒉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分裂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不同之处;
3.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高中生物》第七章内容;
2. 幻灯片或板书;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是什么?为什么细胞需要分裂?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
1. 介绍细胞分裂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解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三、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
利用实验演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分裂的神奇过程。
四、讲解减数分裂(10分钟)
1. 简要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解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分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实验报告,提醒学生复习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在教
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人类遗传病教学目的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2.教学难点:(1) 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一)人类遗传病概述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⑴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
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
⑵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⑴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⑵进行遗传咨询。
⑶提倡“适龄生育”。
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
⑷产前诊断。
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
合作探究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质疑讲析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
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
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D.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某雌雄异株的植株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时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1.现由于环境改变,含有基因A的花粉粒有1/3不育。
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75%B.亲本与F1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相同C.因部分花粉粒不育,导致该种群的雄性个体会逐渐减少D.F1中A的基因频率为45%3.农业上栽培的大果番茄起源于野生醋栗,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后,大果番茄果实的外形、营养物质含量、口感等与野生醋栗有了很大的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醋栗的“驯化”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长期“驯化”使野生醋栗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大果番茄有关果实外形的所有基因构成其种群的基因库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野生醋栗与大果番茄的亲缘关系实验探究类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
已知在男性群体中大约有8%的人患有此病,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B超检查来确定某胎儿是否患有该病B.在女性群体中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小于X B x bC.在人群中b的基因频率等于0.08D.红绿色盲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5.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
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鮟鏮鱼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综合提升类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诱发基因突变②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③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④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⑤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A.0项B.2项C.4项D.5项二、综合题(共32分)7.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暴发,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使甲区域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本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
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7章第2节 第2课时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考纲要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B)二、本节重要知识点1、解释物种、隔离的概念。
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知识建构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阅读教材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呢?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简称“___________”。
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3、地理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殖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和___________。
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异?相同点:都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自然选择使变异发生定向改变不同点:前者改变属于环境污染,后者属于地理隔离。
(二)课堂典型题例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三)课堂训练题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羊和绵羊都是羊,是同一物种(B)分布在一个自然区域的蜻蜓就是一个物种(C)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D)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3、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种,这说明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4、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案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目标】1)简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学导引】一、拉马克的_________学说二、达尔文的_________学说缺陷:1.对________________不能解释2.把_____作为进化单位【课后习题】1.某植物单植年产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渡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下列哪一项符合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论述()A.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B.生存斗争——生物变异——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C.环境变化——生物变异——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D.生物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其缺陷()A.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B.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D.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点评:通过这5道小题的测试,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了本节的精髓,尤其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环境在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异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前”)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习目标】1、说明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自学导引】【课后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2、基因频率是指()(A)种群的基因库(B)某种基因在某个生物体中出现的比率(C)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率(D)某种基因型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率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量的个体,其中AA 个体为40% ,Aa个体为50%,aa个体为10%,则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40% 、10%(B)40% 、60%(C)65% 、35%(D)35% 、65%4、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 。
高二级生物科第七周导学案
• 2、例题精析: • 〖例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 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联 系。教材中指出:“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 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液可以影响神经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的交感神经被称为 应急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 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 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答案:C
• 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 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 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 6.被切除某一部分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 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这一 内分泌器官最可能是( ) • 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
• • •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填写 右侧表格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 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排 除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 和 。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 )免疫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系统 (位于: ) ( ) 免疫活性物质: 。 (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 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 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免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疫 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 。如 、 等。4.抗体:①分 布: 。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5.体液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免疫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过敏反应(1)概念: (2)特 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 除 ,以及 。免疫学的应用阅读课本38、39页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 料,填写右边空格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器官移 植成败: 是否一致或相近。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习题课七导学案
例3.(全国Ⅲ32.9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
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
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种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可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8.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A.②×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④例18.(全国二卷32.12分)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
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讲述的方法学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类型教材助读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_的现象.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__________和发展。
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 _____________;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高二级生物导学案
阅读课本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简介的语言表述两者的区别于联系
三.
课
堂
检
测
1.一个卵泡中能形成成熟的卵子的个数是()
A.1B.2C.4D.8
2.排卵时,从卵巢排出的是()
A.成熟的卵细胞
B.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
C.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和卵泡液
D.以上都不是
重点
难点
重点: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难点: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使用说明
1.在完成导学案之前,自学自研教材15分钟
2.独立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10分钟
3.在书上标记出凝难,合作交流,当堂检测部分在课堂上完成
一.
自
主
学
习
一、受精
受精的过程怎样?仔细阅读P64-65,图3-6
1、什么是受精?包括哪几个阶段?
A.由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成熟分裂而来
B.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为23或46
D.细胞体积最大
6.下列关于生精细胞的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精原细胞不断分裂,一部分作为干细胞,
一部分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B.精母细胞经历两次成熟分裂
C.精子是由精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来的
D.精子细胞与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
小结:
收获:
疑惑:
高二级生物科导学案
班组姓名自评组评师评
学案
编号
10
课题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周次
7
使用
时间
2014.4.4
编写人
马文刚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全册导学案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学习导引]: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自学导航]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教学目的:(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4)测交法证明假设解释的正确性。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X K b1. Co m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方法和过程。
3.教学疑点重点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的、易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如。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2.特点:F1表现为;F2发生了,高茎∶矮茎= 。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后来改称为)控制的。
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
2.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F1产生配子时,D和d随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比例为。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子二代有、和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有和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
2.自交、杂交、测交、正反交的意义及应用是什么?质疑讲析1.孟德尔的生平作如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家贫是一位修道士但其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高中生物下学期第7周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教案
⑴通过对遗传信息的有序性、准确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初步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⑵激发学生:
⑴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⑵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复习引入
【DNA与RNA的区别】
【转录】
【翻译】
课堂小结
巩固提高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唯美的鸟类图片,通过性状导入基因控制性状的直观认识。
1.提出问题:(1)基因的位置在哪里?
(2)蛋白质的合成的位置在哪里?
(3)是不是DNA从细胞核出来了呢?
2.归纳:DNA和RNA的区别:看图4—2
3、归纳:RNA的种类 看图4--3
1、概念
2、条件
阅读教材
思考、
讨论、
阅读教材P63和分析讨论图4--4
思考讨论P64三个问题
【总结】
1、阅读教材
2、完成64页和65页的讨论题
3、看图4--6
和老师一起【总结】
理解讨论图P67
思考问题
1、核糖体移动的方向
2、合成的多肽链是否相同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训练题
教学评价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7周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上的过程;
⑵说明转录和翻译发生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提升观察、推理和形象思维等能力;
⑵利用模型模拟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场所
4、结果
高中生物下学期第7周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生物第7周教学设计1 / 18议引入:介绍第一轮基础复习的时间安排,复习形式,资料准备,课前、课中、课后要求,为高质量完成第一轮基础复习进行充分动员第一讲走进细胞一、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看图识图,举例说明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资料填空,看PPT分析纠错教师总结、病毒单细胞生物2 / 18(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______。
(2)最大的生命系统:_________。
(3)病毒 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1、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高考真题学生完成列表比较学生纠错引导看图,3 / 182、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统一性:举例说明分析高考真题完成巩固训练分析示例4 / 185 / 18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3个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________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_中产生。
学生填空要点6 / 183、细胞学说的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_____________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读图形,分析例题四、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原理〔了解〕:2、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7 / 188 / 189 / 18第二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无机物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0 / 1811 / 18分析高考真题:二、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水的含量、存在形式、生理功能:(1)存在形式:含量是95.5%的________和含量是4.5%的________。
其中结合水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学案.doc
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目标:(一)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二)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耍内容。
(三)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学习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课堂六环节一、 “导” __教师导入新课(3分钟)。
二、 “思”一一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13分钟)。
(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 内容: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 ________ 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 的;② 生物是 ____________ 逐渐进化的:③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2. 意义:否定了 ___________ 论和 ____________ 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 局限性: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白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 一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 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但提供了较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也加剧了 ① 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② 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
③ 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重难点:1、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例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联系。
教材中指出:“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液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交感神经被称为应急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反应。
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例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
答案:C【自我诊断】●基础题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2.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在于神经调节()A.作用慢而持久 B.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C.作用快而持久 D.作用慢持续时间也短3.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改变。
其中避役是出名的“变色龙”,能在较短时间(小于5分钟)内改变体色,比蛙等变色动物快得多,它变色的机制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神经—激素调节 D.激素—神经调节4.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6.被切除某一部分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
切除的这一内分泌器官最可能是()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7.调节水和无机盐代谢的最高中枢是()A.垂体前叶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 D.垂体后叶8.下列各项与下丘脑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血液pH的稳态C.体温的恒定 D.血糖稳态的调节9.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
下列哪一措施是不正确的()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 .适当撤减衣被10.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 .温度感受器兴奋B .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 .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 .皮肤血流量增加●拓展题11.已知蛙体色的变化与环境的明暗有关,若将普通的深色青蛙放在明亮处,肤色变浅,再放到暗处,肤色又变深。
若明亮处,向青蛙注射一种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体色将逐渐变深,但不久又慢慢恢复浅色。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验证青蛙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眼睛而不是身躯部分。
步骤:A .把一只青蛙的眼睛用黑纱蒙住,放在亮处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再放在暗处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步骤A步骤B(2)如果在明亮处切除此蛙的垂体,再把此蛙放在暗处,蛙体将会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蛙的体色变化是受____________调节和控制的。
12.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代谢的控制糖原的分解与合成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因素,它受激素的调节。
影响糖代谢的激素有以下几种:1.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可降低血糖。
若胰岛素供应不足,则抑制糖原合成及葡萄糖氧化使血糖升高。
其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诱导葡萄糖激酶合成和加强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使葡萄糖分解。
因此,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缺乏己糖激酶。
不能使葡萄糖磷酸化使葡萄糖穿过细胞膜逸出,造成高血糖及糖尿病。
2.肾上腺素和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 可激活肝中糖原磷酸化酶使糖原分解,还有诱导肝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及果糖二磷酸酶的合成促进糖异生作用,使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上升。
3.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促使血糖升高,因为它具有抗胰岛素及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的作用。
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阻碍肌糖原氧化,促进肝糖原合成,其主要原因是使胰岛素作用减弱,促进有关糖的异生作用的酶的合成,阻止糖的氧化分解。
4.甲状腺素可促进糖的异生作用及糖原分解,并能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使血糖升高。
0 中暑 体温过低 低温疗法 肌肉运动 静息范围 低温麻醉第六课时第四节免疫调节【课标点击】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 1、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例1〗用大剂量的X射线去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此时如果输给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将得到部分恢复,但与正常小鼠不同,不能产生游离抗体。
如果用X射线照射后,只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的小鼠产生抗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分析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解析:该题解答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种类有几种?认真比较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二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该题中每个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找出其联系和不同点。
答案:胸腺产生的是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骨髓产生的是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
〖例2〗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不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
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答案:D【自我诊断】●基础题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后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8.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拓展题11.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 健康 B 生活B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12.下图表示动物细胞。